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巴尔扎克传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精选

2021-01-29 03:42: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精选

  《巴尔扎克传》是一本由斯蒂芬・茨威格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页数:3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尔扎克传》精选点评:

  ●茨威格文笔还是相当细腻

  ●哈哈哈巴尔扎克要大挣钱的那副样子真是太可爱了。太可爱了啊。不知道我读的是谁的译本,翻译的烂死了!烂死了!读完了。又是死亡,死亡,这个命题。

  ●天才的另一面是白痴,或者说是疯子。生活,乐在其中就好。

  ●要是这回我的稿子能被录用,赶明我一定去茨威格墓前上柱香

  ●巴尔扎克,一怒之下想做作家,不行就开始经商,又不行,再做作家,然后找贵妇人,一直想被包养。穷困潦倒却又喜欢奢侈。一个真实的人渣,笨蛋,天才。可恨,可笑,可怜,可悲。7.5分

  ●巴尔扎克笔下的才是他的现实世界,当时时代其他人所处的时代只是他在他的现实世界感到累了的时候放纵的地方。与我们正相反。

  ●终于读完了,在苏州时代广场,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总结巴尔扎克这一生,就是一个老头因为虚荣而负债累累,为了还债写了一系列伟大作品把自己活活累死的励志故事。

  ●我想起了在读的outlier中说的,世界上没有天才,他们在成功之前都在其成功的方面倾注了超过1w小时的努力。巴尔扎克就是,他喝掉的咖啡就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

  ●作者好,翻得好像不太好读

  ●四星给本书,还有一星给巴尔扎克无法言喻的一生。书里有些内容不够详尽,没有很好描绘出巴尔扎克这个人,不过读起来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一):穷困却不潦倒的奶牛

  #书评20201214《巴尔扎克传》茨威格 巴尔扎克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他的《幻灭》《贝姨》都让我很喜欢。幻灭,让我读起来热血沸腾。仿佛我就是他笔下的那个人物,跟他一起经历了一切。 ―― 巴尔扎克,做了一段时间的法律工作,他一下子跳起来,跑回家对着父母说,自己不要再干这法律工作了,我要当作家。这让我想起唐吉诃德,要去做骑士。巴尔扎克的激情和毅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他可以伏案连续写上十几个小时,也可以一个星期不出门。伟大的作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码字真不简单。 奋斗期间,他曾经对她的妹妹说,看周围有没有,有钱的寡妇把我夸一夸,就说我22岁,是一个好小伙。最后他果然与一个四十五岁的女性恋爱了。 看到他创业破产,我的泪水都想流下来,上帝总是喜欢看我们的笑话,又或者他有他自己的安排。“命途多舛”,生活总是喜欢开玩笑,这句话是真的。巴尔扎克从年轻20岁左右就立志要独立,有一个安心的创作环境,辛辛苦苦的十年左右,没想到到29岁的时候不仅没有独立,还欠了一屁股债。又变成一无所有的艺术家了。堂吉柯德后来非常喜欢享受,而且虽然他可以写出幻灭那样的为的作品,可他依然摆脱不了对贵族的崇拜。一心想找个有钱有地位的寡妇。 巴尔扎克在文学里是多么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总是看不透自己的能力,他想挣钱,可惜处处失败。他想进法国科学院,可惜一辈子进不去,最后只有两个人给他投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挣一大笔钱来让自己可以安心写作,可是因为运气和性格他总是事与愿违,“偷鸡不成蚀把米”,他倒是很有点大丈夫气概,欠再多的外债也阻止不了他的享受和虚荣。不过我看出来,他骨子里还是纯真的犹如小孩子。他虽然穷的叮当响,依然豪迈的买几千一个的手杖,他一开始只想造一栋别墅,可最后发展成几十亩的大地主,他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一副全无所谓大大咧咧的样子。只可惜除了写书给他挣些钱,他再没有其他收入。可以说他常常穷困却不潦倒,他志存高远,无所畏惧。他快死的时候,刚刚结婚的妻子还在高兴的跟自己的女儿讨论新买的名贵手链,他用了一辈子去寻找缺失母爱。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二):说说读这本书的 感受

  茨威格版。图书馆内要找到三五种版本不奇怪,毕竟国人对这位大文豪还是很崇敬的,墙上到处是他的格言。但是茨威格跟这些版本的立场、态度有些不太一样,茨威格固然尊敬巴尔扎克这位大作家,但是他却将他写得滑稽、愚讷、喜感。他写道,巴尔扎克将自己天才的观察力用在了小说里,却将自己的生活变得愚蠢,弄得一团糟。茨威格没有去侮辱这位19世纪最伟大作家,因为他的笔调固然滑稽而多讽刺,却恰恰是让我们感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他可爱而理想主义的一面,我们感到的是他的亲切、可爱、富有作家的责任感,也感到了他这个滑稽的人在那个时代的悲情;他很渴望拥有一个家,很渴望过正常的生活,可是却因为负债累累而不得不不停地写书以还债,他爱好面子,自私自利,马马虎虎,但是在自己写作的世界里却一丝不苟、作品浩瀚,他被女人耍得团团转,因写作亏空了身体,最后只能不怎么体面地跟一个不爱他的女人结婚,惨淡地死在病床上。读完后觉得茨威格是否把自己的观念夸大了,以至于遍地巴尔扎克周围的人,包括韩思佳夫人?但是后来翻一翻巴尔扎克其余的资料,觉得作者这些观点并非虚假。

  当我们看到一位圣人平凡的一面,也许我们才会更爱他,如果我们仅仅念几句他的那些高尚的“格言”,看着他把手放在胸前的崇高的样子,也许我们都觉得巴尔扎克是站在殿堂里审视人类的,是遥不可及的先师。但是当我们读读他的传记,可能就觉得亲近很多,甚至觉得亲切、可爱、感人很多,让人更喜欢他了。至少我是这样。

  茨威格的笔调非常幽默,记得尤其是巴尔扎克被逼得到处躲债的那部分描写,他在家里设置暗号,分为好几种,就像偷鸡摸狗一般,非常有意思。巴尔扎克的形象让我感觉还挺像典型的法国人,描写得很有魅力。当然,对他的生活困境与写作世界,以及他的内心世界,他的灵魂等的剖析,茨威格是非常成功好的。

  喜爱伟大的巴尔扎克的话,这本书一定不可错过。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三):茨威格的《巴尔扎克传》

  茨威格的巴尔扎克转的副标题是——伟大的平凡,如同几乎一切对天才生平的撰述一样,茨威格的文字充满了偏爱,这种偏爱带着一种暧昧的调戏的调子。巴尔扎克多有激情啊,多有精力啊,他可以一周甚至几天就完成一部无论在篇幅上还是质量上都上乘的文学巨著,他的作品一部接一部,别人几辈子都无法奢望做的事情,在他世俗事务缠身,烦恼不断的短暂而匆忙的一生中结出了果实。《人间喜剧》旷世的巨著,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历史上最高产的小说家在其中耗尽了生命。

  茨威格总是调侃巴尔扎克对自己旷世才华的自豪远比不过对自己不是贵族身份的自卑。调笑他,突然一天就对外宣布,自己的名字该加上一个德,因为他算起来也是贵族的后代,而且从此他的每一部小说都署上了加了德的名字。这曾是全巴黎持续不断的笑柄。可是可爱的巴尔扎克,对此认真得不得了。终其一生,巴尔扎克对贵族生活的祈望都是天真而可笑的。他终于在死前几个月和俄罗斯的公主结婚了,长达几十年的可笑的恋情,倒确实构成一部现实的人间喜剧。

  茨威格总是嘲笑巴尔扎克的经商头脑,如同他写小说的激情一样,巴尔扎克总是不断在头脑中形成活跃的投资幻想,可事实证明,这样的想象力和激情他用在写作上才能成功,其余都是惨败的。茨威格的笔调充满了怜惜,对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天才充满了怜惜。茨威格的文字一边把巴尔扎克孩童般天真乐观的想象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叙述出来,一边又把他所在的时代背景的丰富与其作品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做了深刻描绘,我看到的是孩童般玩耍在俗世的巴尔扎克,在不断的负债的逼压下写作,又不断奢侈地购买奢侈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然而在极端的幼稚虚荣中,巴尔扎克毕竟完成了任何人都无法完成的工作。我常想,巴尔扎克本人兴许当负债是自己写作的动力呢。一个艺术家他不会去考虑怎样在日常琐事中节约成本,良好经营自己。他无穷的精力和潜力使得他不屑于这样做,他的整个人生都充满了冒险,他可以天真地告诉前来和他合作第二天就要上演的戏剧的人们,那剧本还没写呢,现在你们都不要睡觉了,我给你们大意,然后,你们每人写一点,明天就上演。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很多,除了巴尔扎克严肃认真对待的人间喜剧的计划之外,所有的事情他没有什么是办成功了的。但他的天真乐观从来不畏失败。在茨威格的书里,我就看着矮小,精干,体力充沛的巴尔扎克,在俗世中如小丑般扮演着自己的人间喜剧的角色。

  在热滚滚的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拥有了对俗世事务运作的一切知识和洞察,如此,他能将他所在时代的一切付诸笔端,为我们保藏了一副异常鲜活的社会相貌录。但这都不是我关心的,一个作家来到世界上留下了什么,都是别人的事情……对于我可爱的巴尔扎克……看完这部专辑,我竟然很心伤,我本来也该心伤。但我已经不会去问,为什么毫无趣味行尸走肉一样的人们活下来了,而巴尔扎克却在疲惫和失望中离开了之类的事情。巴尔扎克自己说过,现在那些有了名望地位和尊重的人和我们这样的人,死后的地位就倒过来了,他们将被遗忘,而我们却可以留在永恒里。

  当然,谁不会留在永恒里?在万千轮回中,我们为彼此撑起了伟大的戏剧背景,此生你是巴尔扎克,我是你笔下的路易.朗贝尔,来世你定是我的某某。没有俗人和伟人的区别,任何意义的名声都不过是存在这出永恒的剧目的道具而已,啊,不是而已,道具并不是“而已”的道具,我们血肉辛酸的人类,没有哪一个不是彼此人生剧目中的演员,为你演戏,我亲爱的同伴们,这样存在才不会荒芜无聊,但不要弄疼了彼此啊,我们都是血肉之躯,在疾病和劳苦中我们已经难以承担重负,就请祈望和平吧,愿世界不再有血肉的战争!

  我看到——矮小精干的巴尔扎克在滚滚红尘中奔劳,他大声地谈话,满脸红光,头发油腻,充满斗志和激情,从来不甩失败,永远乐观地想象,永远冷静认真地写作,他还有好多年可以活,这样他的人间喜剧就可以完成了……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四):巴尔扎克的女人们

  巴尔扎克的女人们

  □ 张素闻

  MM:

  我喜欢茨威格,不但因为他为狄更斯、巴尔扎克、陀斯妥也夫斯基作传,不但因为他写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这样的小说,不但因为他将心理学汪洋恣肆地遍布在自己的文字里,不但因为他的新书在德国上市第一天就卖到二万册,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懂得爱的人,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这样充满音乐的城市,激情四溢,因为他活在一战与二战的折磨当中,满怀悲悯,因为他是一个犹太人,在二战当中苦受煎熬,因为在1942年,他出于对世界的绝望,与第二任妻子双双自杀于巴西:“………自从操我自己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已沉沦,而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也已自我毁灭之后,我在这里比在任何地方都更愿意从头开始,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个人年逾六旬,再度重新开始,是需要特殊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由于常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已经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地、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财富。”有种死亡,重于泰山。

  借这本《巴尔扎克传》原本是为了比较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与《贝多芬传》,看完后,我不想拿茨威格与罗曼罗兰说任何话,只想说说巴尔扎克这个人。感谢茨威格,让我有幸看到巴尔扎克的整个生活史,不仅看到他浩瀚的作品史,更看到他斑斓的毫不检点的情史。

  拿破仑用剑完成的,巴尔扎克用笔完成了,你想想,那是多庞大的事业!这个文坛巨匠,30岁的时候,如一棵大树,吸干了他周围土壤中的养料,却欠下了10万法郎的债务,42岁的时候,变本加厉,他的债务已经增加到20万法郎,他根本不具备任何商业头脑,每每雄心勃勃只落得债务累累。好在他有举世皆惊的文学天才,他的写作,终其一生,都是在还债。一败涂地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不得不化名“寡妇杜朗”租住到一个秘密的地方。幸而他有狮子般的勇气,每天与苦咖啡为伴,从午夜开始写小说,“十几二十多个小时坐着不停地写,常常一口气写坏许多枝笔”,每隔三天,他就用完一瓶墨水。如果你还记得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就一定记得巴尔扎克的工作袍,正是这画家似的工作袍使肥胖的巴尔扎克象只咆哮的困兽,也象一只野心勃勃的蛤蟆,是的,他就是野心勃勃,他要开创一个万世不朽的世界,而且,在他的蛮力之下,果然建成他自己的小说王国!

  除了文字,女人在他生活中占了绝对的地位,他的信十之八九是写给女人的,但他对女人的情感远远不如他对稿纸与笔专一,他可以几十年只喝自己的专属咖啡,却会同时爱着完全不同的女人。巴尔扎克23岁时就与46岁的半老徐娘劳拉.德.柏尔尼夫人混在一起,除了劳拉.德.柏尔尼夫人,还有德.亚勃朗台公爵夫人、珠尔玛.卡洛、韩斯迦夫人、吉多波尼-维斯贡蒂伯爵夫人等。

  文学史上,巴尔扎克是个伟大的人,生活中,却是个龌龊无比的平凡人,粗鲁、蛮横、奢华,虚荣,热爱有夫之妇,他奢华起来,用600法郎买个手杖,却又“因为付不起1000法郎的票据而躲藏几个礼拜”。他周旋于众多女人之间,鬼话连篇,刚刚骄傲地告诉妹妹,他有了个私生子,又马上写信跟另外的情人鼓吹:“三年以来,我的生活贞洁一如处女”,他好似对每个女子都有无穷无尽的爱,对每个情人都不吝赞美与坚贞,对每个情人都极尽相思与追求。这个满面红光大腹偏偏的中产阶级作家,当他象葛朗台守侯金子一样守侯韩斯迦夫人的情书的时候,另一个,给过他一切的女人柏尼尔夫人却走向死亡,他决定离开她,但他绝不让她有所察觉,就如他对珠尔玛所做的。他一边给韩斯迦夫人写热情奔放的信誓旦旦的情书,一边与维斯贡蒂伯爵夫人鬼混,还把女扮男装的马赛尔带去旅游,让人以为那就是乔治.桑……因此,想想他周旋在这些女人中间,你一方面可以看到他的生命力之旺盛,一方面又看到他的滑稽可笑——怎么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同时,又不得不佩服他应付纷繁生活的复杂本领,这是多生动幽默而又有重大悲剧气息的电影剧本啊。

  韩斯迦先生去世后,生过七个孩子的韩斯迦夫人仍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嫁给巴尔扎克,韩斯迦的女儿都出嫁了,韩斯迦夫人仍是韩斯迦夫人,为巴尔扎克生了个女儿之后(孩子没能存活),她仍固执己见地坚持自己的位置,她在巴尔扎克临死之前嫁给他,茨威格意味深长地写:“她有没有爱过巴尔扎克,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爱其声明过于爱其本人”,茨威格在替巴尔扎克写传记的时候,分明也对巴尔扎克的众多女人们感到为难,但他还是以他最擅长的心理分析分析了他与众多女人们的情感,丝毫不避讳巴尔扎克想借女人还债的动机。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传记,它庞大而丰富,平心静气地娓娓道来,写尽一个不为人知的巴尔扎克,连他去世之前对古董的昏庸眼光也不是草草带过。

  不是所有桃花,都是好的,就如不是所有感情,都需要经历。巴尔扎克如果没有为韩斯迦夫人耗费那么多时间,也许可以写更多更好的小说。你今年春节问我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好婚姻,我当时很难回答,现在仍然很难回答。你尚未恋爱,婚姻当然更加遥远,我唯一希望的就是,在感情路上,你能遇见一位有道德的人,善良,诚恳,你能信任他,是不是充满智慧,是不是满腹才华,都还在其次。我希望,你们能有一个美好舒适的关系,美好舒适,就是人际关系中最愉悦的一种了吧?越说有些越复杂,我心矛盾不已,给你说巴尔扎克乃是要你看看这伟大的人如何庸俗平常,而爱情这样的东西,我想,它从来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我还是愿你——拥有美好的爱情。

  素闻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五):巨人巴尔扎克:他的文学世界与滑稽人生,你了解多少?

  (一)

  气势之于小说,如声威之于军伍,实是要紧。上下千载,文学巨匠繁星也似指不胜屈。论及小说才人,尤莫能指数。气魄雄浑如托尔斯泰后来隐归田园忆及一生成就,奥雷诺•德•巴尔扎克是必要人。不无感慨地讲他甚至创造了整个法国小说。后世评论家似是依例,尊巴尔扎克为法国小说之父。同时并峙的维克多•雨果也赞美巴的成就:最伟大的人物间,巴尔扎克名列前茅;最优秀的作家间,巴尔扎克特出佼佼。”左拉则认为巴创造了一个世界,写出革命意义的文学。法朗士说单就塑造人物形象深度来说,巴尔扎克也无人匹及。之后的莫洛亚甚有过誉:“巴尔扎克不仅是十九世纪的小说家,其堪称最伟大的小说家。”一至如今,巴尔扎克的之于小说的贡献仍流泽深远,新小说家认为其是内心独白技巧的创造者。似乎巴也知觉在先,小说《冈巴拉》有场景:浪漫主义作曲家轻蔑道:贝多芬已被超越。伯爵回答:他还未被理解,何能超越?此未尝不是巴的自喻。

  (二)

  新读茨威格的《巴尔扎克传》,副标题——伟大而平凡。如对所有天才生平的撰述一般,茨威格的笔调偏爱里有些许调笑。巴尔扎克盖世无伦的才华,甚或一周几天完成一部作品(《高老头》三天一气呵成,《乡村医生》只花72小时,《赛查•皮罗多》25小时写就),且数量质量均属上乘。一部接来一部,作品比岁月还多,煌煌巨作《人间喜剧》里收容小说96部。部部堪称经典。

  宏大格局的《人间喜剧》里彰明较著地体现了巴尔扎克的深刻洞察力,世事俗务尽被他纳诸笔端。达尔文的《哲理研究导言》中指出:从无一小说家如巴尔扎克般深入考察细节琐事,以深刻观察力择选出这些东西,加以再现,并以螺丝工的耐心将之拼贴组接,构成一统一、独创、新鲜整体。如整套著作细致反映了法国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面,价值堪比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所出示的材料。无怪恩格斯称巴尔扎克小说是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再如有的开篇不厌其烦的室内环境静物的细致描写(任晓雯说那时代人可将巴尔扎克小说当家居装潢指南来读?)《高老头》开的阴森潮冷的伏盖公寓,坐落偏处,屋内陈设恶俗不堪,典型环境下众生相依次登场,拉斯蒂涅,伏脱冷等等。《幻灭》开始是安古兰末的特殊地域风貌,次叙德•巴日东太太的贵族沙龙圈。环境成人物性格产生的土壤。另一面,人物心理与环境杂糅一气,鲍塞昂子爵府舞会的盛大场面上,拉斯蒂涅渐受腐蚀感染,沉坐当中心想,“人之间的交往相处的凝于物之中”“社会的人”形诸纸上。

  巴尔扎克以着动物学家的严格态度区分各阶层典型人物,精细的外貌描写成为必须,伏脱冷肩头很宽,胸部发达,肌肉暴突,掌方而厚实,指中生有簇簇茶红浓毛。人物的个性语言也成一重要因素,葛朗台话不多,可只一两句便可仿佛其吝啬性格。高度概括下的人物典型现出特有的“情欲”——性格特点:高老头爱女至深,葛朗台守财悭吝,贝姨忮刻善妒,于勒贪色好淫,邦斯的收藏成癖。尤为可贵是相似的性格下,人人各别,绝无雷同。纽沁根与高布塞克,与葛朗台,与塞松,拉波德雷各有各的特征。

  至为牛A的是,但凡成为巴尔扎克里的一个角儿,莫怕戏份少,此处边角细料为人衬戏,倏忽即逝的小角色,下部可能就担纲主演。众星拱绕,一条大路到尾,通篇你的纪传历程,前边的主角儿,到你这便成路人甲乙丙,风水轮流。拉斯蒂涅《高老头》为主要人物有着野心家的雏形,细份不少,到《纽沁根银行》里配角成野心家典型。《贝姨》、阿尔西议员》里成呼风唤雨的金融寡头。以再现的方式,让同一人在不同小说里重复出现,不同阶段的侧面经历,丰富了人物的整体,也反映了时代。

  (三)

  在有力的充满奋斗的写作生涯中,俗务缠身外的心力耗竭以致这位史上最高产的小说家50岁即过早离世。“谁配享有创造者的称号?唯有上帝和诗人。”巴尔扎克以无可比拟的才华创造了贵族势微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法国图景,留有后世宝贵遗产。但如其他文人,文学上的巨人,常是现实里的矮子。颇遭诟病的是巴尔扎克寻常所为。生活如疯长野草,无秩序条理,行事凭热情,冲动疯狂,毫不知节俭,巨款到手,转手就可挥霍一空。1832年,巴尔扎克鲜车怒马,衣着光鲜远赴俄国见情人韩思卡夫人。归来分文皆无。路费还得问情人筹取。终身为债务所累,频仍更换住所,以避债主。另一缺点极为自负。学生时就狂称自己要做文学上的拿破仑。后来成名妄说自己是文坛老大,目无下尘,同时的欧仁•苏,大仲马的作品他看来无非雕虫小技。伏尔泰,司各特,莫里哀方是他的竞争敌手。还奚落同行,某次沙龙,挖苦一作家:你也是作家?何能跟我——法国文坛大元帅——平起平坐,却不害臊?矮胖粗蠢外表下的巴尔扎克渐由自卑转自负——茨威格调侃巴尔扎克对自身才华的自豪远不比对出身低微的自卑——某天即在名字前加一德字,因为据他所称自己也算贵族苗裔,小说以后也改署此名,被引为巴黎笑柄。有了名气后巴尔扎克有点夤缘攀附的意思,死命挤入贵族圈。但他非正统贵族,即是穿龙袍也不像皇帝,反惹贵族圈的排挤歧视。老羞成怒后,巴尔扎克不计所费订制一豪丽手杖,缀满金银珠翠,上有镌刻的土耳其苏丹名言:我乃粉碎障碍的专家。其滑稽可爱如此。

  文学上的巨人,俗世生活里扮着小丑角色。巴尔扎克讲人间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戏剧中的演员。角色的不同方显人生的壮丽。现在有名望地位人和与我们一般的人,死后地位就倒转过来,他们将被遗忘,而我们却可以留在永恒里。不是吗,膏粱豪奢皆尘土,而文学永存,纤芥瑕疵焉能掩却巴尔扎克的荣华。如雨果所讲:“他,思想家的面孔,将永不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