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精选

2021-01-30 00:13: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精选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一本由[美]卡森·麦卡勒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伤心咖啡馆之歌》精选点评:

  ●世界上其实到处都是无缘无故的爱呀,才有了内疚和遗憾,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技法扎实、老道,语言精准、丰富、干练、有风格,篇篇藏珍。大爱同名中篇,有种看乡土寻根文学的共鸣,人物个个傲然矗立,一股子的凛冽、生猛、深沉气息,首尾呼应让人情到深处唏嘘怅然。而《神童》《泽林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客居者》几篇与音乐有关,风格大变,或细腻或幽默或抒情,看出茨威格、欧亨利等前辈影子。她书写直面的是那些不能言说的孤寂人生啊。借用全书最后一句“他肯定走过长路,去过许多地方”,从小镇畸人、年轻骑手到高雅女音乐家,从音乐少女到婚姻失意的中年男人,异常的气候、未完的琴曲、翻开的通讯录、不存在的国王、嚼碎的薯条、换下的乳牙、练习的金鱼……她用一种笃定的神情去敬仰人生的未知:迷惑、惧怕、愤怒、遗憾、厌倦、热爱……种种人生的面貌都朝向核心的孤独和失落。

  ●恍惚看到一句话“你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去爱吗?”之后的字就像漂浮起来了一样,抓不到看不清了。是啊,我们应该如何去爱呢?为什么这世界上不曾有这样一本教科书,教我们如何去爱呢? 梭罗说我们应该相爱,永远相爱。波德莱尔却说痛苦乃唯一高贵,无论天堂或地狱都不能将其腐蚀。爱默生说幸福其实是消极的东西,神本无意赐予我们永恒的幸福。纪德说我才看不起停步不前的欢乐呢。黑塞说所谓爱情并不能使我们幸福,那只是考验我们对痛苦的忍受可以臻于各种程度的东西。柯艾略却说,即便是短暂的爱也好,因为即使那片刻时间所带来的,也足以让我们以后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他们的话就这样在我耳边不停转啊转啊…我想他们为什么不能停下来呢?停下来好好回答我“你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去爱吗?”

  ●泽林斯基夫人和一树一石一片云较好

  ●卢肖慧的译本

  ●莫名其妙,故耐人寻味。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一):评《伤心咖啡馆之歌》

  技法扎实、老道,语言精准、丰富、干练、有风格,篇篇藏珍。在美国作家里实打实的有特点。

  大爱同名中篇《伤心咖啡馆之歌》,有种看乡土寻根文学的共鸣(新译本的出色缘故?),人物个个傲然矗立,一股子的凛冽、生猛、深沉气息,首尾呼应让人情到深处唏嘘怅然。而《神童》《泽林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客居者》几篇与音乐有关,风格大变,或细腻或幽默或抒情,看出茨威格、欧亨利等前辈影子。其他几篇也各具特色,有了了片段的人物速写,有家庭生活冷暖剧的主旨表现,有直抒胸臆的人生哲理对话。

  她书写直面的是那些不能言说的孤寂人生啊。借用全书最后一句“他肯定走过长路,去过许多地方”,从小镇畸人、年轻骑手到高雅女音乐家,从音乐少女到婚姻失意的中年男人,异常的气候、未完的琴曲、翻开的通讯录、不存在的国王、嚼碎的薯条、换下的乳牙、练习的金鱼……个人的无助、爱情两端的折磨、家庭的得失、小社会的残酷与热情……她用一种笃定的神情去敬仰人生的未知:迷惑、惧怕、愤怒、遗憾、厌倦、热爱……种种人生的面貌都朝向核心的孤独和失落。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二):书摘

  伤心咖啡馆之歌(译文经典) 卡森·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世上存在某种人物,他身上独具一种有别于他人、常人的特质。这种人物具有只在幼儿身上体现出来的本能,一种使他自己和世上一切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息息相通的联系的本能。 首先,爱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共同经验——尽管是共同经验,这并不意味着对当事双方来说,彼此之间的经验就一定相似。存在恋爱的人和被爱的人,这两类人是全然不同的。通常来说,被爱的那个仅仅是激发体,把恋爱的那个长久积压于心底的、沉默的爱情激发了起来。这个道理,每个恋爱的人多少都知道。他在心灵深处感到他的爱是一种孤独的东西。他逐渐体验到了一种新的、陌生的孤独感,正是对爱情的这种意识使他痛苦不堪。所以,恋爱的人能做的唯有一件事,他必须尽可能将自己的爱窝在心底;他必须替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内心世界——一个强烈、新奇、完整的内心世界。在此得再提一句,我们所说的这恋爱的人,并非一定就是正在攒钱买婚戒的小伙子——这恋爱的人可以是男人、女人、孩子,事实上可以是世上任何人。 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绝大多数人更愿意恋爱而不是被爱。几乎每个人都想做恋爱的那个人。道理很简单,许多人嘴上不说,内心却是这么觉得,处于被爱的地位是不堪忍受的。被爱的人对恋爱的人是既怕又恨,是有最充分理由的。因为恋爱的人永远只想将那被爱的人剥个赤膊精光,让他暴露无遗。恋爱的人猴急地渴望与被爱的人发展任何一种可能的关系,哪怕这种经历给他带来的只有痛苦。 真正的故事其实发生在那恋爱的人自己的灵魂里。 你一旦和别人分享过生活之后,再一个人独守,那简直就是活受罪。生火的屋里,老钟突然停走,不再嘀嗒,那一份死静;空宅里叫人提心吊胆、毛骨悚然的虚影——与其面对独居的恐惧,不如开门纳入你的宿敌。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三):悲歌色彩

  天晚了。冬日血红的太阳渐渐下沉,西天是一片浓烈的赤金绛紫。烟囱雨燕扑翅归巢;灯一盏盏点亮了。时不时飘过一阵阵烟味和咖啡馆后院熏肉坑里猪肉被文火慢炙的浓香。(P055) 这是一段关于咖啡馆秋天的环境描写,朴实真挚。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沉溺在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小细节 ,是因为麦卡勒斯写出了人情味。海桑说,别再关心灵魂了,那是神明的事,而我们所能做的,是些小事情。正如这段描写,夕阳、晚饭的香味、回家路上的夜灯,这都是我们体会过的美好。这些真实的情感被麦卡勒斯嵌入书中的景物描写,与后文主人公的情感坎坷形成对比,向读者传颂了一曲悲歌。

但咖啡馆能够这样,并不仅仅因为它温暖,明亮和它的装饰。使镇人这般看重这家咖啡馆的,其中还有更深一层原因,是与这一带至今不曾体会过某一种自豪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理解这种新的自豪感,你必须记住人们活得何等贫寒。......为了苟延残喘,人的一辈子也可能变成一场漫长而灰暗的挣扎。叫人费解的是:所有一切有用的东西都标了价,只有金钱才买得来,这世道就是这么转的。你不用懂棉花、糖浆标价的道理就可以知道一大捆棉花、一夸糖浆的价码。然而却没有谁给人的生命标价;我们得来无价,收回也无偿。它值个什么呢?要是你朝周围看看,有时候它不值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值。你流了汗,你努了力,可常常不见事情好转,你的心灵深处便不由生出一种感觉来,你其实并不值多少。(P063)

  这是本书能够表达作者想要传递观念的心理描写。我们怎么去理解孤独,麦卡勒斯笔下的主人公通过给自己业务上的繁忙和追逐爱情去填补自身的空虚。她追求幸福的方式是去追随一个爱而不得的人,抛弃了真正爱自己的前夫,麦卡勒斯将这种“人们宁愿爱而不愿被爱”的观念扩大化。同样的,咖啡馆之所以“温暖”,是因为镇子上的人需要那抹亮光来排遣自身的黑暗。读者可能会不理解为什么女主人公这么偏激与现实中的爱情向左,但或许这恰恰是最真实的我们。假如你企图去理解那一切,你将会陷入自己编织的美好世界,你会忘记了自己是怎么开始的,只是不想停不下来,最后只剩下了追逐。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四):适合坐在咖啡馆阅读的书

  

林语堂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家繁华多笑语,唯你空余而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摘录:

《伤心咖啡馆之歌》:“直到第四个年头,阿米莉娅小姐才雇佣了奇霍的木匠,要他把这栋房子都钉死。从此,她就在这些封闭的房间度过余生。”

《十二个凡夫俗子》:十二个唱着孤独旋律的凡夫俗子。

《神童》:“她觉得骨头是中空的,身上一滴血也不剩,一整个下午都在胸腔里条约的心脏刹那间死亡了。她看见心脏变得灰灰软软,边缘还收缩,像是牡蛎。”

《席林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她的表情阻止了他。她的脸色像私人一样苍白,而且嘴角四周有阴影,挣得大大的,像是在劫难逃,却又傲然不屈。突然间,布鲁克先生觉得自己是凶手。了解,懊悔,毫无道理的爱意,诸般情绪汹涌翻腾,他用手捂住了脸。一直到心底的激动平息下来,他才能开口,而他虚弱地说:“对了,对了,芬兰国王。他人亲切吗?”

《旅居者》:费里斯浏览了他乱七八糟的人生:一个又一个城市,一段又一段露水姻缘;抓不住的是时间,鬼鬼祟祟地滑移的流年,总是时间。

《家庭困境》:厨房这一闹这么容易就会从记忆中溜走吗,还是会在潜意识中生根,在未来的岁月里化脓?

《一棵树,一块石,一片云》:利奥经营彻夜不打烊的咖啡馆已经有十四个年头了,自认是个辨别疯子的能手。晚上晃进他店里的有小城居民,也有过客。他知道这些人的心魔都是什么,可是他不想答复这这个等待答案的孩子。他苍白的脸一紧,沉默不语。

(究竟是多独孤才能让一个汉子对一个陌生的孩子说:“我爱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