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秦汉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秦汉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30 01:31: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秦汉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秦汉史》是一本由钱穆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秦汉史》精选点评:

  ●相当专业

  ●成都到西安,肯德基到火车到公交

  ●功力很深,发掘力巨大。

  ●钱穆很不错

  ●不好好学习文言文的害处就是看钱穆的书都感到吃力。好好学习吧。

  ●以前喜读史,现在不读,因为不再相信那些所谓的历史书籍,不过钱穆先生的这本书还是写得很好

  ●非常好读

  ●我终于看过一遍了...而不能说看完了,因为所能看懂的只有三四成而已...但还是有很多有趣的概念更新:1 董仲舒居然不受待见,现在的史书可是把独尊儒术的功劳都推给他了啊~2 王莽好惨...我的个人观点,禅让之所以比之革命不成功,是因为战争之后人口大减,百废待兴,无力对政策进行反抗了...但他确实错的很远,依旧要一分为二看待之...3 焚书坑儒这四个字太概括了,把史实都掩盖了...没那么简单...p.s 五经啊六经啊派别啊 真是太头晕了 顺赞附注直接接在后面,但是人名接在一起不带顿号实在是eggache了...

  ●#早该读过然而没读系列#

  ●只看了秦史部分。

  《秦汉史》读后感(一):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钱老的书,那自然高水准

  秦汉方面的史书,写的人多了去的,但能象这本书,这样体例明晰,详略得当的,还没有见过,堪称同类书中的第一.

  结合<国史大纲>看,更有意思

  《秦汉史》读后感(二):好累

  俺浅薄之人,读钱老《秦汉史》读得好辛苦,一晚上看不了几页,很多字要查字典。

  有人说钱老的历史观格局太小,俺不懂不敢乱评价。钱老的很多观点其实颇有哲学味道,读后受益匪浅。

  文史哲不分家,信哉!

  《秦汉史》读后感(三):评为三星的《秦汉史》

  三联书店出过两个历史作品系列,一个是黄仁宇的,一个是钱穆钱宾四先生的。两套对应来看,颇为奇妙。前者负笈海外,学风开放,一直号召以大历史的角度观察史籍,曾引起一股潮流。其学说不乏创见,往往令人耳目一新。但是总觉过于简单。初看之时,黄说中国人喜以一种结构性框架向事实“笼罩”过去,尚觉颇为在理。然而往后每论及古代中国的管理结构,则必然解释为“笼罩过去”,自周公而至晚明,笼来笼去,不由让人觉得太为笼统。读钱穆的书则不然,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老先生治学严谨,颇有古风。《先秦诸子系年》等书,虽不过寻章摘句以为考释,仍能使人读来津津有味。大概正是那种认真的学术让人敬佩,由敬佩而生喜爱。然而这种风格,则不免有时失于拘泥。这部《秦汉史》以当年眼光来看,或有启发之处,但站在现代学术视角,则稍稍有些陈旧无趣。本书既重学术史,而未强调今文古文经学之分野。备赞宣帝朝儒学之盛,于来龙去脉,实未竟全功。此其一也;秉承时人成见,对于灾异、祥瑞、禅让之说,未作深入剖析,此其二也。这两点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上去理解,必与钱老所述不同。(可参何新、龚鹏程相关著述)以上缺点,或可能是因为本书并未写完造成的。然而观其行文一派古文架子,想吸收近代学术成果也较困难(参书P189,由汉武帝谈到资产阶级,在全书语境下便显混乱)。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汉武帝雄才大略,所为之事都堪称大手笔,其于大历史之方向,必有深思。为政之道,乃在一张一弛。所谓中衰中兴的划分,意义不大。钱穆似乎并不能吞吐自由,将这位秦汉史上的顶尖人物做一完整评述。大家的学术有其自我的风格,这点我不敢妄加评论。只是感叹黄、钱两位相反相成,如能两者兼而有之,于大历史处激扬文字,于分析处小心翼翼,想必能更接近历史的本原。

  是为鄙人浅见,若有为文不通、为理不顺之处,还望海涵。

  《秦汉史》读后感(四):现代视角看"秦汉"

  我想读书的能力大概可以这么划分,最强者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批驳前人的观点,成一家之言,如:钱穆就认为吕不韦非秦始皇的父亲,“史记”上的记述与历史不符,始皇杀吕不韦有文化上的原因,其分析成理;差一等的人虽然没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但是也可以通过认真的思考来理解作者的论述,细细品味,选择出自己认为可信的观点;最差的人是人云亦云,今天信东,明天信西,毫无主见,被书本弄得晕头转向,或者干脆不加思索,看过即忘,此等习性若是不能改还是不读书的好。

  看“秦人统一之局”一章,我有些感叹齐鲁之邦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最终为文化浅薄的秦人所灭,深厚的文化一旦成为包袱就变成了改革的障碍。以当时之秦国和现在的美国相比有些类似之处:一是缺少传统,轻便灵活;二是能够包容并蓄,大胆使用外国人才。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强铺平了道路,他的很多措施如:废贵族世袭,行新田制,统一度量衡,法律之上平等之类的主张都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功劳甚多,但是最终却被诬以谋反罪处以车裂之刑,真是悲惨可怜;然而观商鞅为人也是残忍,杀戮甚多,这又是他的可恶处;可依说法家的学说即帮助他取得了功名也促成了他的杀身之祸。

  张仪以连横之计策帮助秦国,恐吓其它六国,看他的词说,扼要概括,就是威吓加利诱,只是像他那样能够说得顺理成章,却也是口才了得,但是我想六国的顺从不仅仅是因为张仪的說词,还有当时形势的原因。最后张仪遭诽谤被秦王见疑,却能出计策保全性命,也算得上智谋之士,非徒逞一时口才之人。

  司马迁在史记上的一些论述后人也一一加以批驳(如认为“苏秦列传”纯乎是一篇小说,“张仪列传”也是半真半假),有的证据确凿,所以我们看书时还是要牢记“史记”是一家之言。

  《秦汉史》读后感(五):秦时明月

  2008年2月27日 至 2008年3月2日

  阅罢钱穆《秦汉史》中的秦朝部分

  读秦汉史只是为了偿还上学期的债。

  学了一学期的先秦与秦汉中国古代史,

  竟未能通读一本这方面的名家大作,实感惭愧。

  之前一直苦于学史不知如何入门,

  尤其是去书店看到动辄十几册一套的古籍原著与名家之后,更觉有心无力。

  幸而,手边还有专业推荐参考书目,使我不至于成为无头苍蝇。

  上星期在书店着手购买本学期的隋唐史推荐参考书目,

  偶见一套钱穆作品系列丛书,其中亦包括《秦汉史》。

  我不假思索就取了下来,看过前言后,决定买下。

  与此同时,我亦想找吕思勉的秦汉与隋唐断代史,

  苦于囊中羞涩,只好作罢,待到下回补上。

  谁让我不爱看“不属于我”的图书馆书籍呢?

  且回正题,刚才扯远了。

  钱先生书中,有不少令我豁然开朗的观点。

  如描述春秋时期的国际关系,

  钱先生云:“其国际间之交往,则朝聘盟会宴享庆吊,亦无异于数大宗族间之家庭酬酢。”

  描述诸子百家时,则不光注意到了各个学派的主张与出现的先后,

  还十分注重地域上的风尚,如齐鲁派与三晋派。

  在讲到秦国变法时,亦十分注重秦人对齐鲁及三晋派的态度,

  而不光是关注变法内容本身。

  此种观点,在喊惯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今天,颇让人耳目一新。

  在解释“焚书坑儒”时,

  钱先生更是解释到了先秦诸国的文化学派冲突,追溯到了该事件发生的根源,

  而不是如近年历史教材中的所谓“统一思想,控制民心”。

  《秦汉史》中,目前我只看完了秦朝部分。

  惊叹于历史学的高深,

  也激发了我学习下去的动力。

  至少不再像上学期时那么迷惘,老是怀疑自己选错了专业。

  花了一个学期来搞明白什么历史学,代价颇大。

  《秦汉史》写于1931年,也就是钱穆先生36岁时。

  如此年轻便有如此见地,我只有心存敬佩。

  顺便感怀一下现在的大学教学,如此培养,能出多少人才,能望钱穆先生其项背?

  但愿自己通过读他的书,而窥知史学风景之一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