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百喻经译注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百喻经译注读后感摘抄

2021-01-30 01:40: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百喻经译注读后感摘抄

  《百喻经译注》是一本由僧伽斯那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喻经译注》精选点评:

  ●我生平读得第一本佛经。。。

  ●《百喻经》的流行大概与鲁迅先生关系密切,当年他两次捐资在金陵刻经处刻印此书,以广流传,后来又为王品青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之《痴华鬘》作题记,可知于此书实深爱之。然而若除去说理部分,则非完璧,往往不易理解寓意所在,唯合而观之,始可见当时说法旨意,离之则两伤也。此书内容似纂辑而成,因而或长或短,形式亦略有不同,大体针对凡夫愚人及比丘、比丘尼而言,佛教于人心、人性之弱点,洞若观火,所发议论,多中积弊,至今日依然,譬如“心有希望,常怀不足”,何时不然?译文多为四字句,简朴古拙,而故事则以《二鸽喻》一则,其他故事多以人事为喻,唯此及蛇头尾喻一则为动物寓言,写雄鸽疑心雌鸽偷食果实而啄杀之,后知其误,深以为悔,低徊无已,最有情味。译注出周绍良手笔,注文无多,译文尚属清通。

  ●: B942.1/7223

  ●不说别的,单说此经 长者的密集程度,就。。就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高中

  ●乘船失釪喻/入海取沉水喻/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泥洹常乐。

  ●配图尤其拙劣

  ●杀商主祀天喻:非常对!不修善法求取佛法是万万不可的,引以为戒时时自省,五戒十善笃力躬行。人说王纵暴喻:种下恶因,不能得善果。贫人烧粗褐衣喻:人身难得,何不修佛。牧羊人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物须时,时未及到,强设功力,返得苦恼。】

  ●粉好看的故事~ bed-time story如果讲这个 会不会培养出一砣新世纪滴释迦。。

  《百喻经译注》读后感(一):愚人合集

  佛理高深,但大众愚昧,怎么让这些俗人更快理解佛理呢?

  比喻是个好方法,打个比方,使人设身处地,感受自然深刻,理解自然快捷。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愚人不论古今中外,大体相似。

  今天的人,初看去做的事情精细,但战略大方向模糊,结果方向越来越远,或是原地打转,空耗资源,这甚至差于事没有去做这件事情。这是深层次的愚蠢,更难发现,更难被批判。

  录鲁迅《《痴华鬓》题记》如下:

  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及翻为华言之佛经中,亦随在可见。

  《百喻经译注》读后感(二):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其五渴见水喻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解脱烦恼的过程中,在学佛的道路上,谁没有犯过错呢?这个愚人一开始的错误“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并不可怕。恰是循着滚滚的热浪——热时焰,他找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清凉水。这结果,看似是侥幸,实则是因为他的初心——极渴须水,是真实的。他遵循着初心。 他的错误在于,面对河水时,他忘掉初心,产生了妄念:”此水该被饮尽。“由此推出”既然自己饮之不尽,不如不饮“的谬论。 这愚人提醒世人:不忘初心,识得本心。

  《百喻经译注》读后感(三):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非常喜欢的佛经寓言,生动有趣,有时候会笑出来,比如就楼磨刀喻,五百欢喜丸喻,老母捉熊喻,二鸽喻等等。其中有很多生僻字都抄录下来了,很有趣。

  取材生活但确悠远绵长,值得回味,喜欢以后还会再读的。

  如阿伽陀药,树叶而裹之。取药涂毒竟,树叶还弃之。戏笑如叶裹,实义在其中。智者取正义,戏笑便应弃。

  《百喻经译注》读后感(四):要多好玩有多好玩

  从前有个歌女在国王面前演奏,国王说要给钱,演奏后歌女讨赏,国王不给。国王说,你的演奏让我的耳朵快活一阵子,我的许诺也之上让你的耳朵快活一阵子罢了。

  师父脚得了病让两个徒弟一人负责一只脚去按摩。两人互相嫉妒。一个徒弟到了外面,另一个就把他负责的脚给砍断了。那个弟子回来,十分恼怒,把另一只脚也给砍断了。

  从前一个富翁想吃芒果,嘱咐仆人去买甜的。果园的主人说树上的果子都是好的,仆人不信,偏要一个个尝过。带回家去,富翁觉得恶心,全都扔了。他不知事物因果,一定要亲历才能相信,等到末日到来,一切财物都不为他所有了。

  从前有个人晚上告诉儿子说,明天你和我一起去个村庄我要去一些东西,儿子第二天没有告诉父亲就一个人赶到那个村庄,到那里后身体累极了,什么也没有得到。(名师指点的重要性)

  一个人养了七个儿子,其中一个突然死去。愚人停尸家中。众人劝他料理尸体。愚人暗忖,一具尸体无法用担挑,于是再杀一个儿子。送去共葬。(已犯戒不忏悔再犯)

  从前有个妇人,已有一子,复求多子。一老母说,杀了儿子来祭祀,就能生更多儿子。村妇听信了她的话,准备杀自己的儿子。

  从前有个人被国王鞭打了,用马粪敷在伤口上,希望它快点长好。愚人看见之后以为学到了疗伤的妙法,让儿子鞭打自己的后背,再用马粪敷上,感觉是个很好的办法。

  :第一次知道百喻经是在笑傲江湖里,仪琳给令狐大哥讲故事。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样?

  《百喻经译注》读后感(五):《百句譬喻经》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现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欢迎。

  《百喻经》于十二部经中,属于譬喻一类,每篇都有喻和法两部分合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本篇寓言所显示的教诫。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看。僧伽斯那在跋颂中说:本书以戏笑的方法来阐明佛法,如以苦药和石蜜,虽损蜜味,但主要是为了治病。先讲笑话,后讲佛法,如先服吐下药,后以酥滋润身体。经中各篇所述的寓言,可能都是从前民间所流传,后为佛教学者采取应用。

  该书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所集。书末有作者的后记六颂。颂后记云:“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花鬘》竟。”《痴花鬘》当是本书的原名。宋元明藏本第一喻前有序品三百余字,说佛在王舍城鹊封竹园,为异学梵志五百人说此经,与僧伽斯那跋颂不符,显然是后人所加。本书的写成正是印度寓言文学的盛时,可谓应时之作,但在印度,直到现在没有发现它的梵本。在汉文大藏经中现存的譬喻经,除本书外,还有道略集《杂譬喻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道略集《众经撰杂譬喻》二卷等。本书的治鞭疮喻、蛇头尾共争在前喻、蹋长者口喻、劫盗分财喻,就和《杂譬喻经》的第二十三、二十五、十四、十六四喻相当。又愚人集牛乳喻、见水底金影喻,又和《众经撰杂譬喻》的第六、四十两喻相当。它们在源流上可能有些关系。但从结构上看,其余的譬喻经,都不如本书所述的齐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