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与虚无》经典观后感1000字
《万物与虚无》是一部由Nic Stacey执导,吉姆·艾尔-哈利利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与虚无》观后感(一):大纲
上
恒星视差计算距离→恒星亮度与闪烁频率比率计算距离
欧几里得平面→高斯二维曲面→黎曼几何→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多普勒效应→微波辐射
下
亚里士多德 自然 厌恶真空→托里拆利实验 无真空→帕斯卡 真空是自然的默认状态→迈克尔逊莫里实验 无以太介质→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狄拉克方程
《万物与虚无》观后感(二):万物之感
科学结论: 1.整个宇宙万物、乃至空间本身,皆具有可塑性,一切都可以弯曲变形,一切都在不断变化。
感悟: 太阳系仅仅是宇宙的一粒沙,人类不过是这粒沙上的小小微尘。然而我们却有幸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窥见、研究整个宇宙的全貌,犹如一粒沙可以去知晓整个沙滩。说明,从万物创生以来,宇宙、造物者、大自然,就已经赋予了万物领悟本质、本性的智慧。所以,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万物与虚无》观后感(三):虚无与万物的深刻联系
1.第一集很好理解,第二集对于无基础学渣来说有些概念比较陌生,需要不时暂停捋一捋思路; 2.我们因为探索“为什么夜空会是黑的”而了解了可观测宇宙的样子;我们因为想弄清“虚无”是否真的虚无,而窥见了万物诞生的秘密。人类文明的推动就是因为那些对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还要去问个为什么的人。 3.物理好浪漫啊,看到最后真的觉得科学的尽头是不是哲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诞生于虚无,我们只是时间初现时那一次量子涨落的残骸。
《万物与虚无》观后感(四):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
夜晚为什么是黑的?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517303/
不够140个字不能发表,不够140个字不能发表,不够140个字不能发表,不够140个字不能发表,不够140个字不能发表,不够140个字不能发表,不够140个字不能发表,够了吗?
《万物与虚无》观后感(五):Nothing
一个真空的空间 Nothing的定义
宇宙从Nothing中诞生 诗意的来讲,nothing存在在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中 paradoja
通过一系列的失败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是没有用的, 有用的是总结出现的共同情况,然后研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也许物理学也是要接触不同的材质,重要的是进行融合,和其他的问题
《万物与虚无》观后感(六):简单的问题,深刻的回答
1.两集视频分别回答了两个最简单的问题:a.为什么地球的晚上是黑的?b.有真正的虚空吗?
2.视频从问题入手,回顾了历史上的科学家们探索答案的历程。其中好多科学家的名字都没听说过..是我上学时没认真听讲还是我们的课本知识不全面..
3.最简单的问题可能孕育着最深刻的理论。这两个问题在人类科技史上逐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答案,但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其回答越来越深刻。所谓科学是当前阶段最能被科学界接受的理论,但不一定是正确的。正确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4.量子理论给人类带来的震撼还在持续,体现之一是目前还没有超越这一物理理论的哲学观,所以霍金说「哲学已死」。等这一理论被人类充分消化吸收之后,才有可能孕育新的一统乾坤的哲学理论吧。
《万物与虚无》观后感(七):小概率事件里的一切
1.5倍看的
曲率测量
137亿岁的宇宙
如果有infinite恒星的话为什么夜晚是黑的
dark force:使万物加速膨胀的力。
量子力学:不确定性
以太不存在
量子涨落 borrow energy from nothing so long as you pay it back quickly enough
粒子,反粒子
我们只是时间开始的刹那物质和反物质湮灭的十亿分之一概率的残骸
多么神奇
从虚无中创造了万物
我在想,我们的存在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我们的反物质还在虚空中游荡,有没有可能那一天我们非常小概率的遇到了我们的反物质,从此湮灭了呢。可能不会,因为万物都离得越来越远了。而且更有可能,在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前,人类就把自己作死了。
《万物与虚无》观后感(八):notes
1.空间形状为何,宇宙的整体结构:仰观星空,广义相对论。
欧式几何-静止封闭的宇宙—光-星图的移动-迪格思宇宙空间敞开性-宇宙的运动-—高斯曲率-黎曼空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场-空间弯曲变形可塑性—哈勃红移-可视界宇宙—膨胀导致可视界压缩
2.如何定义空间,虚空的内在秉性:洞察幽冥,量子场论。
亚里士多德-自然抗拒真空—托里拆利-帕斯卡-真空的发现与空气的发现—光的传播-光以太-奥伯斯佯谬—麦克莫雷-光子-微观尺度-海森堡不确定原理-量子涨落—微观高速尺度-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迪拉克方程-数学视觉—反物质-虚粒子-量子场论—湮灭-辐射-宇宙微波图-宇宙温度—量子真空-真空涨落
数学,科学的皇后。几何,宇宙的图构。场论时空,量子内秉,平台与内容。时空场。气泡宇宙。
极广大而致精微,20th现代硬质科学。理性的光芒,天才撬动宇宙。智慧的谦卑,仰观时空与内察幽冥。
《万物与虚无》观后感(九):笔记
时空曲率是万有引力的原因。宇宙膨胀的证据:哈勃发现所有星发出的是红色的宽频光谱。
觅得一冷笑话:
-blah blah blah...
-what's the point?
-the point is where the universe began.
大爆炸后的光变成了微波辐射,在电视上可见,据此测得宇宙年龄。
夜为什么黑,在可观测宇宙内,星光不够时间到达地球。
we live at the bottom of an ocean of air.
摄像和摄影,位置和怎么移动只能选其一侧重点。类比不确定原理,酷。
在真空中,放慢时间距,可获虚拟微粒无中生有又变无,借能量又返回。
物质和反物质相撞,变成纯能量。
我们的物质宇宙是大爆炸物质和反物质碰撞后留下的多出来的一点点物质残留物。
不存在以太,不存在nothingness。
《万物与虚无》观后感(十):对于高纬度空间,我们不过是一只无知的蚂蚁
朝菌不知晦朔,夏虫不可语冰。身处三维空间,高维空间的很多东西是相当难以理解,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妨我们“降维”推断一下。把一池子湖水想象成二维空间,上面有一只该纬度空间的生物-二维小蚂蚁,有一天有人从湖面上扔下一袋子面粉,湖水翻腾,蚂蚁后来推算这个就是这个空间大爆炸的开始。后来面粉不断的扩散,面粉在湖面像四周扩散,蚂蚁说宇宙正在处于膨胀,因为它“观测”到面粉越来越离它远去,而且速度越来越快,直到我们看不到,于是我们可见的面粉越来越少,这就是我们的“可视宇宙”。后来面粉到了岸边,不过蚂蚁反正是看不到了。
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其实没准也是这么简单,那些所谓无法观测的暗能量、暗物质,不过是湖面偶尔吹过的风吧,而对于我们来说浩瀚无垠的宇宙,在另外的围堵不过一个小小的细胞而已,看似无中生有的东西只是高纬度空间落下的一小片灰尘恰好光临了我们的纬度,反正我们不过是局限在这个平面的一只小蚂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