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岛屿来信》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岛屿来信》读后感精选

2021-01-31 03:05: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岛屿来信》读后感精选

  《岛屿来信》是一本由陶立夏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岛屿来信》读后感(一):我们,其实都是可以互相抵达的

  

这本书是朋友送的新年礼物,也许她读出了2020年无法旅行的我对于出走的渴望……懂得,是默契、是幸福、是彼此欣赏,感谢这份心花摇曳的默契。她“要求”的书评,姗姗来迟,即使不被“要求”,它终究还是会来的……

作者陶立夏,是一名作家和摄影师,同时也是翻译,她翻译过翁达杰的作品,翁达杰曾说:“如果你从空中俯瞰,这个世界是没有疆界的,地图上那些边界线都不存在。”

因为对这个世界心存向往,她开始了一场为期一年追随心声的旅程。飞越万水千山,探访散落在浩瀚海洋的十二座岛屿,感受一个没有边界的广阔天地。她将这趟旅程写成《岛屿来信》,记录下那些岛屿的美景、故事与她的“际遇”。

马恩岛、怀特岛、斐济、萨摩亚、文莱、波托菲诺、马耳他、斯里兰卡、瓦努阿图、珍珠岛、威尔士、关岛……它们在汪洋中自成天地,也各自风情万种,却又不约而同地诉说着自由与孤独、遥远与守望。

在12座岛上,她也创作了12篇与其有关的故事,她在创作的故事里经历相遇与别离,体会人生的种种轻易与艰难、无常与注定。就像她说:“人与人的缘分,就像岛屿间隔着广阔的海域,却依旧存在的近乎奇迹的关联。或许所有的大陆在很久很久很久之前是同一块土地,漂流在同一片海中,这世界就是一个岛。我们,其实都是可以互相抵达的。”

大自然用它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有关“存在”的意义,是壮阔的荒凉;而岛屿,是最圆满的孤独。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渴望他人的陪伴,渴望得到足够的关爱,也同样渴望灵魂的自由。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踏上旅途,企图到达远方。但是,旅行最美的不是到达,而是路上的风景。

摄影师陶立夏拍摄的岛屿照片组成了一幅美好的岛屿画报,艳阳高照、狂风大浪、岛上的人、岛上的风景,万种风情尽收于镜头之下。

我们常常忘了欣赏大自然的馈赠,心被生活的忧愁填满。那就读这本书吧,短短的3个小时阅读时间,不是让我们羡慕旅行者的自由与洒脱,而是让我们着眼于当下生活的经历,及时捕捉美好,更加热爱生活。

王小波说:“只拥有一生一世是不够的,还要拥有诗意的世界。”

  《岛屿来信》读后感(二):类型主导与文艺营销

  类型主导与文艺营销 陶立夏的书看过两三本了吧,挺好的。每次收到,读起来,都有些新的收获。这些收获不一定那么的准确,可能是一瞬间的陌生,对于那些域外的景色,充满了人文内涵和细节;也可能是某些熟悉,比如那些语焉不详的爱情因素,有些隔膜然后又朦胧来去,飘渺无痕。总之呢,最后会产生一个感觉,它们具有一部分的相似性。至于是什么,以前这认知不太明显,这次读了《岛屿来信》,一些东西明朗开来。 陶立夏的身份是作家和翻译,属于两条腿走路的人。作家搞创作,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形成最后所谓的风格。这是成熟的标志,但是以我的浅见来看,也是僵化教条的开始。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一件事情做的久了,就像庖丁解牛一样,驾轻就熟,自然而然。从生手到熟手,这需要一个过程,到更加雕刻细节,深入精髓,也便成了自己的特色印记,如同有形的商标。这是好事,就像一个品牌的诞生一样,接下来就是维持它的品质,然后再继承、创新一下就好了。 但是,我们知道,延续一种风格容易,这和机械的生产同理,会产生同质化的问题,想创新改变就不容易了。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作家有了成熟的面孔,这一方面要恭喜,一方面也要给她一点建议和进言,需要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向了。可是,在一条轨道上飞跑的火车,我们知道那是很难停下来的,甚至慢一点也不容易。这和作家搞创作,也有类似和仿佛。 我们来看看《岛屿来信》吧,写了12个岛屿,都是国外的。马恩岛、怀特岛、斐济、萨摩亚、文莱、马耳他、波托菲诺、斯里兰卡、瓦努阿图、珍珠岛、威尔士、关岛。这些岛屿有的比较熟悉,在历史上曾经发生不少著名故事;有的很陌生,那就是作家自己的故事叙述占主体了。这些异域风情的介绍加上一些情感故事,很能迎合一些人的心理,尤其是无法身临其境的人,困在一个单调环境中的人,这会给他们带来无穷想象和如烟般的梦幻。这些,也成为了吸引人们的卖点。 还有,这书的文体风格,属于那种温馨小资的情感文。介绍一些历史,一点掌故,一点现实,然后加上一点情感抒发,偶遇与奇谈。大量彩色图片的运用,凸现了书和摄影交集的优势作用。这些,都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也是时代的浪潮使然。大约营销编辑们就是找到了这样的切入点吧,所以包装出了这本情感旅行历史摄影结合为一体的温情鸡汤书。它装帧精美,内容丰赡,可圈可点,也似曾相识。 没读过陶立夏的译著,想必也是精彩的。翻译文学一定滋养了她的文学创作,让她在文学的丛林中开辟出一条金光大道来。这也是两条腿走路的好处,创作一定必须借鉴外来的好的有益的东西,融合创新,才能有更多的观赏点。创作累了,搞搞翻译,也是休养生息,也是再学习、再创造。这些都是好的。总之,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就不容易了,能让读者承认,就是胜利。这是批评,也是鼓励,还有期许。当然,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了一本书,总该说点什么出来,至于说的好与坏,那另说罢。

  《岛屿来信》读后感(三):让心去旅行

  

旅行或许是每个人都有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未必会成真!这么说的前提是你真正理解了旅行的意义的时候,如果你理解的“旅行”仅仅是去几个所谓的网红地点,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然后购物店里呆上几个小时就结束全程的话,那随便几千元钱报一个旅行团就可以了!可是这样的旅途真的是旅行么?能让你收获什么?除了能让你在朋友圈发几张照片收获几个赞,又或者在购物店里买了一大堆不知真假还价值不菲而且未必会讨你送的人欢心的纪念品之外,你还收获了什么!愉悦的心情?未必,吃不好睡不好未必会有好的心情;新奇的见闻?也未必,你觉得走马观花的一天能让你收获多少见闻?而且就不说很多导游让人糟心的购物介绍了!真正的旅行,应该是你去一个你想去的地方,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用心感受风土人情,去了解他们的文化,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才是旅行正确的打开方式!就像陶立夏用相机下的风景和文字下的风情,还有那与我们迥然而异的文化!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让心慢下来,让节奏慢下来,让自己完全沉浸在那种氛围里,感受不一样的感觉!

在 《岛屿来信》里,我仿佛看到了书中的岛屿在向我招手,而书中的文字就像一封邀请函,在向我呼唤,你来呀!说实话,我真的想去。陶立夏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温婉的文字给我们再现了充满原始魅力的岛屿风情!我最喜欢的就是书中那一小段一小段的描述文字,正正好好的描述了岛屿文化,没有冗杂夸张的渲染,没有啰嗦的形容,简简单单的文字外带一点陶立夏见到这些风景建筑时的小感触,让你在了解它们的同时也能感受作者的心情,真的是多一分太肥,少一分太瘦!《岛屿来信》一书中记录了十二座岛屿,我有所耳闻的也仅仅是马耳他,斐济,斯里兰卡和文莱四个地方,其他的几座我听都没听说过,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岛屿的不出名,反倒是保证了他们原有的自然味道。在这写岛屿中,哪怕是我听说过的四座岛屿,对比国内几乎耳熟能详的马尔代夫,大堡礁,夏威夷,巴厘岛等等可以说名声不显,但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岛屿才能迷人才能在陶立夏的笔下显得生动起来,这才是我想去旅行,去欣赏自然,去感受生活的地方!

对于旅行,我是不愿意去凑热闹的!相比之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过度开发的地方我总觉得少了一种灵性!我没有去过国外,但是我看过很多的游记,你想去看蒙娜丽莎么?你想去参观比萨斜塔么?对不起,你只能远远的看到攒动的人头,和一方肉眼都看不清楚的画框!又或者如同国内的八达岭长城或者天涯海角,我们满心欢喜的去感受古人的成就或者大自然的神奇,收获的也许只是一个排队等候拍照的寂寞!

现实还是要面对的,尽管我们都想去旅行,但是并不是谁都可能有一个想走就能走的旅行的!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地方隐藏在各个角落,我们也许一生也到达不了,但是有陶立夏这样的行者会带着我们去感受这些没,我们身体不能去旅行,但是我们可以用心沿着文字去旅行!

  《岛屿来信》读后感(四):岛屿来信,召唤你我

  

旅行,是因为那个地方对我们有一种特殊而神秘的吸引力,带上相机去记录遇见这个地方的人和物,在他们身上去找寻这个地方的独特记忆。陶立夏是因为一个梦想,听从岛屿的召唤,在岛屿上深入的探寻,从中得到精神的愉悦,这便是她旅行的意义所在。 《岛屿来信》,12座岛,每个岛背后都有很多令人探寻的故事,故事里或许有你、或许有我,无论如何我们会相遇,最后还会离别。陶立夏飞越千山万水,探访那些远在天边、在地图上都难觅踪迹、散落在地球上的12座令人向往的奇异岛屿,还有12段令人心动的探寻之旅,真实描绘了一幅幅自然和谐的岛上生活的画卷,并且留下富有哲思的生命感悟。

岛屿来信,点赞于斯

作者在书中带着读者去看每一个岛,而迷人的小岛都非常美丽,拍摄的照片美轮美奂,宛若天堂一般,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岛上的故事,有异域文化、种族、地理的不同,在这样的孤岛上,旅行生活,会让人内心涟漪迭起、不忍离去。 我是最喜欢的岛屿是文莱,虽然这个岛屿在这些岛屿来说并不是最美的,不过,文莱令人惊艳的是柔美的人文环境,在这个岛屿上非常有安全感,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充满善意的笑容和一个温柔的色彩。

12座岛,在这12次岛上旅行,陶立夏带我们来到世界最辽阔大海,这些岛屿在世界的边缘,也是很寂寞的。翻阅着这本装帧精美的书,每一页上都有一幅美丽色彩的画面,连同那些迷人的故事,排山倒海向我们而来。有马恩岛、怀特岛、斐济、萨摩亚、文莱、波托菲诺、马耳他、斯里兰卡、瓦努阿图、珍珠岛、威尔士、关岛。岛屿的风景让我们大饱眼福,风情万种。红的花,绿的树,蓝的海,还有白云蓝天,人与自然的和谐,好像闻到浓烈海风味道,耳畔响起海浪的天籁之音,在我们眼前呈现出奇丽海岛风光景色,晚上我们坐在岛上看星空,斗转星移,也许就会感觉自己置身于这座岛屿上,好像是在天堂上,有很深意义的精神寄托和神圣感觉。 地球是圆的,而岛屿是分布很偏僻,觉得在岛上生活的人是孤独的存在,神秘而清寂。岛屿在大海深处,与大陆远离,而且遥不可及、岛屿自成一个世界,总是令人人向往。美丽风景的岛屿,有怎样令人心醉的故事,作家、摄影师陶立夏创作的这本书,是因为他是岛屿梦想,岛屿的召唤,令她欲罢不能地一次次的岛屿旅行,令人叹服令人尊敬。 《岛屿来信》是一本令人惊艳、精神愉悦的书,精美的装帧,奇异美丽的图片,让人感觉不到岛上生活的孤僻。在漂渺的大海的深蓝之处的小岛上,写一封寄向遥远的信,召唤你的到来。让我们进入她的笔下、镜头里的奇妙情境,领略大自然壮阔的美。

  《岛屿来信》读后感(五):陶醉于岛屿之中

  

这个世界真的是太奇妙了,地球作为一个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唯一的适合并有生物居住的星球,充满了太多的不可思议。根据从太空传回来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就是一片蔚蓝的世界,显得那么的美丽。四大洋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主题旋律,而一些岛屿则成了大洋之中的一些点缀,这些岛屿与大陆隔离,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成为一片净土,生活在这样地区的人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那,相信这种感觉对于习惯于大陆的人们是体会不到的。而那些岛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带来了神秘感,让人们怀着好奇的心理,想要去一探究竟。最近就看了一本这样的书,这本书就是介绍这些神秘的岛屿的,书的名字叫做《岛屿来信》。

《岛屿来信》的作者是陶立夏,作者不仅喜欢文学,创作了多部作品,而且还是一名翻译。作者对于旅行有着特殊的情感,喜欢旅行,并且记录下遇到的一切美好和神秘,这些文字和图片让读者可以通过书籍轻松的了解遥远地方的人们的生活,熟悉地理位置,并且通晓那里的文化和风俗。作者出版了多部作品,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欢。本书也是作者的一本代表作品,书中介绍了很多的国家中的美丽的岛屿。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片,让人感受到美好的存在,有了想要去旅行的冲动。

翻开这本书,首先书的名字就非常的吸引人,岛屿来信,既然是岛屿,那么有地理常识的读者就会立刻想象到远离大陆的海洋之中,矗立着的岛屿。这些岛屿大大小小各不相同。有些岛屿可能受到地理环境,面积大小的影响,可能不太适合人类居住,但是这些散落在海洋之中的岛屿不仅是海洋的点缀,很多也成为了一个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土地。而一些比较大面积的岛屿,环境适宜的岛屿就适合人类居住,在这些岛屿上居住着居民。这些居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对于这些岛屿有着特殊的感情。虽然这些岛屿可能不是很大,和大陆上的大城市没有办法相提并论,但是这里是他们的家,因此有着特殊的情感。在这些岛屿上,建造起了适合居住的房屋,养殖了生物,让岛屿变的有生气,作者就是把这些岛屿在文中仔细的讲述开来,细腻的文字,配合生动的图片,异国他乡的一切带给人们异样的情调,再加上岛屿神秘的色彩,让读者更加渴望能够来一次远足的旅行,亲自感受岛屿的美妙。

文中讲述了十个国家,十多个美丽的岛屿,这些岛屿对于读者来说,有些是非常熟悉的,有些则是陌生的。不管怎样,这些岛屿都有着各自的特色,看到每一幅图片,都让人渴望,向往。这些岛屿简直就是世外桃源,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去这些岛屿远足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岛屿来信》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作品,书中讲述的岛屿,通过作者的文字描述,和生动的图片,让读者跟随作者的足迹来了一次美妙的旅行,沉醉于这些岛屿之中,流连往返。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很喜欢。

  《岛屿来信》读后感(六):旅行,体会人生无常和注定的最好方法。

“不用思虑太多,不用计较安稳,我们只是生活在旅途上和文字中,就很好。”

——陶立夏

身体和灵魂最自由的瞬间,莫过于背起行囊开启旅行的那一刻。也曾走过一些地方,冷眼旁观过都市的繁华,亲身体验过村庄的落寞;在波澜壮阔的海面上守过第一缕阳光,在炊烟袅袅的溪水边沐浴过落日余晖;心惊胆战、气喘吁吁地登过几座不高不陡的山,怡然自得、漫无目的地徜徉在小桥流水人家……遗憾的是至今还未曾去过岛屿。

前几年因为工作家庭的缘故,再无远走。这两年再度复苏的旅行计划又被严峻的疫情压制,只好读些旅行类的书籍一解千愁。《岛屿来信》便是献给旅人的解愁良方——当你被困于某处而不得出时,你不妨跟着作者一起欣赏这些岛屿艳丽的景色;当你的人生正在漂泊浮沉不定时,你不妨读读作者为你娓娓道来的岛屿故事——总有一方景色、一段故事、一种态度慰藉你的生活和情感。

《岛屿来信》是畅销书作家陶立夏的旧作再版,这一版在原有经典之上增补了万字岛屿故事和全新后记,较前一版内容更加丰富精彩。2020年精装典藏版中,陶立夏为读者讲述了12段回味无穷的岛屿记忆和12个直抵内心的岛屿故事,温柔淡然地勾勒出岛屿别具一格的壮美与平静,还原了人心的质朴与纯粹。在与岛屿和岛上之人的相遇和离别中,体会着人生的喜怒无常、悲欢离合,追寻着生命的自由与守望。那些人那些故事中的孤独和圆满,是命运无常和命中注定最好的诠释。此外,书中配有海量绝美的照片,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还能欣赏到海岛的真实美景,可谓是精神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

马恩岛、怀特岛、斐济、萨摩亚、文莱、波托菲诺、马耳他、斯里兰卡、瓦努阿图、珍珠岛、威尔士、关岛……这十二座岛屿散落在浩瀚无边的海洋之中,均是没有边界的广阔天地,又自成一片天地。作者在这场追随心声的旅程中,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美景美食以及与异乡人相处的快乐。这些岛屿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情万种,却也诉说着各自内心身处的孤独和守望。旅程中的每一个岛屿故事,都诞生在这来去之间。一段故事、一个人生、一种生活态度、一条追寻之路,无谓是非对错,只在满心期待。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陶立夏,喜欢她的温柔文字、喜欢她的待人处世、喜欢她的精致生活,更喜欢她自由淡然的态度。无论是微博、微信公众号还是出版的书,她都给人一种平静温柔的力量,恬淡悠然却让人不禁向往生活的美好和自由。她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把瞬间的小美好小幸福转化成抵御寒冷与黑暗的力量,温柔却强大无比。她对这个世界始终心存向往,她活出了自己最想要和别人最羡慕的样子。诚如《岛屿来信》中说的那样“世界或许乏善,但你很美,就足够了。”

  《岛屿来信》读后感(七):《岛屿来信》:世界或许乏善,但你很美,就足够了!

  近几日,因为网络上一女明星纷繁复杂的舆论报道,我很是惊慌,惊慌于自己无法分清对与错,更惊慌于人情世俗的复杂。不追星的我,虽对当事人并没有太多复杂情感,然而作为芸芸众生中一员,第一次亲眼见识网络暴力,着实意识到众口铄金三人成虎效力。曾经以往,我因为家庭琐事,深陷在泥潭中无法自拔,也是被这种所谓的道德绑架,既而自我谴责“心胸不够宽广”。当一件事情发生时,或许看客们就热衷添油加醋,混淆是非,事情真相为何,无从得知,他们也并不关心。对与错只是一个伪命题,只有主宰者才能修饰。看多了这种人性丑陋一面,也深觉寒心,不表露真情,也不表态,让自己成为凡尘俗世的绝缘体,保持沉默,或许是明智之选。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是自己的责任,这就是现实,也是人心。

  当看到陶立夏写的《岛屿来信》一书时,我才深刻明白那种想要将自己隐藏于安宁之中的夙愿,大自然永远是最纯净的,在它的怀抱里无需宫心斗,更无需多言解释,它会将我们浮华内心洗涤清晰。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很多岛屿,完全是旅游胜地,然而在看透了一切之后,我深觉如果是跟风去旅游,可能并不会深入了解这些地方的奥妙。很多景点,安静时最美,沉默时最有魅力,它从不刻意解释,也不刻意迎合,只待人们悄悄去发现它的美好。 闻所未闻的岛屿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吸引着我有朝一日,洗去浮华深入其意境。神话般的马恩岛属于英国,但却像山沟沟里的村落一样被人们遗忘,至今保留自己的语言与货币,而英镑,他们会“勉为其难”地收下。阳光之下,小马恩岛像孤立落寞的女神,遗世独立又似乎触手可及,在这里人们将自我限制在美好之中。看到陶立夏作者介绍的各个岛屿,美丽安宁的让人情不能自已的深陷其中,我便思想这究竟是因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还是陌生的环境更容易让人袒露真心,众说纷纭。当周遭的环境让我绝望之时,我定会选择逃离,换一种生活方式让余生不留遗憾,或许这些岛屿就是佳境。

  文莱,这个岛国,我确实是因为吴尊才知晓,但是看到陶立夏作者不仅谈到吴尊让文莱这个国家变成无数青春少女的向往之地,国王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更是温文儒雅,风度翩翩,让“文莱”变成岛国中旅游胜地,我就从内心深处喜欢上这个异国他乡。关于苏丹与几任王后间的感情,虽都没有坚持到白头偕老,但是感情之事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更是因为当事人的身份特殊,只能留给百姓臆想。关于文莱法律规定,所有营业场所必须悬挂苏丹与王后,王妃的肖像,此点我真觉得太过华美,爱你就昭告天下,至此文莱在我心中充满了神圣之感。这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国家,真实自然,但是作者用“太完美的东西在有毁灭倾向的人眼里难免无趣”一句道出了美中残缺。 华裔安迪在文莱做导游,曾遇到一名深爱他且为他自sha女孩,至此双方都遭遇了心理生理等各种问题洗涤,心理问题占据大部分,最终残缺中留存着美好。在这异国他乡,二人相遇,她没结婚,当了律师,很有作为,他在做导游,青春期时似乎都有或多或少的任性,各自成熟过后,也许还是会怀念当年的悸动。期许他们能够在文莱这个充满真情的岛屿上重归于好,再续良缘。

  喜欢旅行的人,要么是被世俗束缚过,要么是突然想通要好好爱自己,也或许是工作需要。虽然目前,我还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去这些美妙的岛屿,但是在《岛屿来信》这本书中真实的伴随着作者的脚步漫游了许久。信是文字的承载体,是容易扣动心弦的瞬间,在这些岛屿之中配以又真实又伤感惆怅的故事,我们终究能够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瞬间!

  《岛屿来信》读后感(八):世界乏善,但是有你,就足够了——《岛屿来信》

第一次遇到岛屿这个词语是从小学语文课本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那里物产丰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鱼,还有许多的海鸟。

字典上说岛屿是岛的总称,海洋里被水环绕,面积比大陆小的陆地大的叫岛,小的叫屿。忘记是哪位作家称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从降临来到世上便是孤身一人赤手空拳而来,又孑然一身而走。天地之间的大海相同且相接,终究会汇聚一起,又岂不是一种圆满?

陶立夏,上海文艺女青年,作家,摄影家,翻译,著有《分开旅行》《练习一个人》等,这本《岛屿来信》是她亲身到10个国家,12座岛屿,一场属于岛屿的别样寻找,所有的相遇都很美好,相遇之后便是离别,不管是相遇还是离别都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记忆。

在这12座岛屿和精美图片中,我也仿佛来到这陌生神秘的岛屿,这岛屿以它之名在发出呼唤,印象最深的文莱岛。吴尊这位男神出现莫名对文莱有所了解,其实文莱,马来西亚,泰国的亚洲国家都有些许类似人文风土,大概是他们靠近赤道,有独特热情的热带风情吧!

Brunei来自真心——文莱

对文莱岛的喜爱始于吴尊和英俊国王苏丹,翩翩儒雅的他拥有两段自由婚姻,一位王妃与他相守22年后,离他而去,第三任王妃是比他小33岁的马来西亚美女记者,一场跨国婚姻,超越了年龄与国界,可最后又没有白头到老。我好奇看着来自作者的笔触,想到了同样拥有神秘色彩的泰国国王王室秘史,瞬间就被这些故事所吸引。

旅行中看到的不仅是独特的风景,更是那里独有的民风,陶立夏在文莱的鱼市上被不辞辛苦的渔夫把最大的鱼从冰库拿出来拍照让游客拍照难以忘怀,在路边等出租的时候被当地人指路又不放心折回将她送回酒店难以忘怀,过马路的时候司机会远远地减速,耐心等她过马路难以忘怀,不小心掉了东西会有人妥善保管等你回去拿难以忘怀,商店购物刷卡时,店主微笑对你说给你打折难以忘怀,这些日子,从惊讶到忐忑再到感动,习惯陌生人的善意原来也需要适应,也需要时间。她在文莱的日子要餐前点一杯荔枝水,是啊,唯有这样甜美的饮料才对得起文莱的甜蜜!文莱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的存在,世界或许乏善,但你很美,就足够了。

时间,食人花岛屿来的人——斐济

不曾到过的地方风景最美,不曾去过的岛屿最向往。斐济一直在我的旅行列表中,近期是不会旅行的,所以翻到这个岛屿时,使我眼前一亮,这个岛屿像两个惺惺相惜的贝壳,互相守望。

这里有日期变更线的日出,有330座小岛,散落在南太平洋上居住着不同的部族,他们拥有各自的语言和信仰。

独一无二的经纬度 令人着迷

  《岛屿来信》读后感(九):有人将岛屿写成了书,书中有故事又有酒

  

马克·吐温曾说过:旅行是消除无知和仇恨的最好方法。很多人都想让自己的心在路上,遇到路上最美的风景。

陶立夏,作为作家和翻译,同时也是摄影师,因为心里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向往,踏上了一场探寻地球上各个岛屿的旅程,去感受那片广阔的天地。她将这趟探访写成了《岛屿来信》一书,向我们娓娓道来岛屿的故事与她的际遇。

她探访了十二座岛屿,像马恩岛、怀特岛、斐济、斯里兰卡等等,每个岛屿都有每个岛屿的风情,她也遇到了不同的故事。在岛上,她经历相遇与别离,体会人生的种种轻易与艰难。

她拍摄的岛屿风情万种,有时遇到艳阳高照,有时遇到狂风大浪;有时会拍摄岛上的人,有时会拍摄岛上的风景。看这本《岛屿来信》仿佛欣赏一幅又一幅美好的岛屿画报。

斐济这座岛上,海水是深蓝色,有着深沉的故事。

而斯里兰卡的夕阳最美,海水映着夕阳,天与海水连成了一片,温柔的颜色铺满一张纸。

陶立夏与每座岛屿进行了对话,因为不同的人物故事,使得每座岛屿都有不同的色彩。她向我们讲述了那些离别故事,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人物。

马恩岛的由来竟然是因为一个神话故事。凯尔特神话里面的海神,玛纳诺·麦克·列对海里的这片岛十分偏爱,为了保护这片岛屿不被侵略,她施了咒语,将这座岛隐藏在了迷雾之中。这座岛的名称也根据他的名称,被世人这样传颂下来。这样一讲述,让这片岛屿蒙上了一片神秘的面纱。

很多旅行者越来越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独自旅行,或许中途曾有人同路,但终将各自走散。就像神话岛上的Vincent,她是一个有着男生名字的很酷的女生。是一个开朗的女孩子,却因为受困于生活,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与作者有了一段对话,但当知道她放弃了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喟叹生命的脆弱。但也让我们更多人意识到,想要拥有更自在的人生,生命就是一场单途旅行。

遇到的人越多,就越会发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无奈。有个特别喜欢珠宝的男士,儒雅绅士,专门做女人喜欢的东西:海水珍珠、钻石等等。说起这些来侃侃而谈,眼睛里都有光。但最后出机场时,碰到了两名警察,眼里的光瞬间暗淡下去。原来,他要被抓了。

喜欢旅行时遇到的那些人,听听他们的故事,我们的人生也更加丰富。曾经去普吉岛,看到那些晒日光浴的欧美人,他们说不晒晒,就浑身难受,特别喜欢将身体完全交给大自然的阳光。

而很多人已经忘却了欣赏大自然的馈赠,满心都是生活的忧愁。读完这本书,不是告诉我们旅行者们有多让人羡慕,而是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如果你从空中俯瞰,这个世界是没有疆界的,地图上那些边界线都不存在。王小波曾说:只拥有一生一世是不够的,还要拥有诗意的世界。

  《岛屿来信》读后感(十):从一个女人的眼睛里深情地看待这个纷繁的世界

  

《天堂电影院》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世界上的风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如果长久地待在同一个地方,便会对周围的风景视而不见,而自己便会被禁锢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所以,旅行便成为开拓视野、体验人生的重要渠道。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我们能够看到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异域风情,所以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旅行的过程中,不但会观看到与自己世界不同的风景,更能找到曾经迷失于世界的自我。

陶立夏是一个“始终在路上”的作家,我读过她的《分开旅行》《把你交给时间》《此刻的温柔》,写的都是在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对陶立夏来说,走过不同的路,跨过不同的山,见过不同的人,了解到了更多不曾见识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常人遥不可及却梦寐以求的梦想。

在最新出版的《岛屿来信》精装增订版里,陶立夏写了世界各地的12座岛屿,她先是以美妙真诚的笔触描绘了岛上的风光,再结合自己在岛上的经历,加上其中涉及的人、经历的事,为读者呈现出一份形象而立体的异国风光。

说起旅游,不少人的印象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到家什么都不知道。而有的人却早已抛弃这样的旅行方式,他们选择在一个地方待上较长一段时间,深层地感受当地的文化和生活节奏。旅游不再是购买一些纪念品,拍几张照片,而是要带回来一个故事。陶立夏就属于后者。

在《岛屿来信》里,陶立夏以一种诚挚的情感去接纳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所表现出的独特之美。比如《神话岛 马恩岛》,夹叙夹议地描绘了古老的马恩岛的美丽风光:“金色阳光下,小马恩岛以某种微妙的倾斜角度出现在海中,它的形状、面积与地貌让我想起某个女明星在谈及绯闻男友时使用的句式:她满足了我关于完美岛屿的所有想象。她遗世独立又似乎触手可及,像一座隔着狭窄水道的舞台,又像一个内藏微缩景观的水晶球。”

《时间 斐济》则赞叹斐济这个拥有330余座岛的神奇部落,强调了它的悠闲与放松“一切都如此快,如这一刻不停、飞流直下的山泉;一切又都如此慢,仿佛我的眼睛终于适应了光亮般,适应了这里的悠闲,看清楚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当然,在世界上,美与丑、善与恶往往是并存的。在斯里兰卡,陶立夏经历了一场车祸。当她从昏迷中醒来,发现一名医生正在对她进行救治。她问医生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医生回答她,因为战争。陶立夏意识到,所谓的战争,指的就是那场外人只能在新闻里读到的持续书面的血腥杀戮。医生告诉她:“有些事情不会轻易终结,它留下的影响会比它本身更具破坏力。”陶立夏用简单的对话,描述了在看似充满阳光的平静外表下的世界上,仍然有些角落充满着战乱与危险,提醒我们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由此可见,陶立夏在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面前,不是一个单纯的描摹者,她善于把观察、感受、联想和抽象思维等诸种能力综合运用,或在情感因素的催生、推动下,渲染、营造出温柔美妙的氛围,或以学识素养对山水城廓进行文化的观照,去探索、把握、表现更深层的内蕴。她的这种努力,增强了作品的美感和深度。

可以看出,在《岛屿来信》中,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显得相当“活跃”,时见深致。陶立夏还不时地透过风景的表面形式,探索其含蕴的精神。比如在珍珠岛,她这样写道:“天亮后坐船出海,遇到撒网的渔船,发现打鱼和写作真像,都是关于等待与寻找的营生。技艺与天赋根本不能保证你能获得足够果腹的渔获。过路人看着你悠闲的背影,羡慕你工作时都可以看风景,只有你自己知道这等待需要多少毅力去维系。”其实,与打渔相似的又何止是写作,任何一种工作,都是以别人所体会不到的辛苦来换取成功,更多的时候,我们所得到的,远远不及付出的多。

一直以来,一个国家的文化反映的是不同国家各地多方位的差异性,是一种复杂而静默的语言。而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差异性似乎正在缩小,甚至是消失,很难想象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什么,他们还会不会在旅途中感受到祖先留给我们的那种惊叹。

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陶立夏深度介绍了各个岛屿的建筑、文化和历史,我想,有幸读到这本书的人,也可以完成某种形式上的思想旅行,在大家被诸多凡尘杂事缠绕而无法离开的今天,《岛屿来信》至少可以带着读者的眼睛去旅行。

生命中的绝大部分风景都是在途中,无论它是平凡、琐碎或是漫长,总要学会安于途中。旅行亦如此。真正的意义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整个过程。有人说过“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还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然而,陶立夏始终相信旅行是种人生态度,不为取悦他人,只为感受自己。

生活本身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在这样的旅途中也必将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惊喜。所以,去寻找那些曾出现在梦境中的路径、山峦与田野吧,趁阳光正暖,趁微风轻拂,趁繁花盛开,趁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