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读后感锦集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是一本由何佐伊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读后感(一):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有诗云: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而我在魔都最美的深秋时刻遇到了《医生与咖啡馆与信》。 这是一个有温暖、有虐点的故事,很难用一句话能概括读后感。但我想正是在阅读时跟着一个又一个主人公经历千丝万缕的心情,才会让读完故事的我不由发现,生活的幸福不在高处也不在地处,在柴米油盐的平淡里,一生清白和睦,看似乏善可陈,确实幸福的真正坐标。 我喜欢何遇,喜欢他知自己身体状况,却依旧拥有太阳般的温暖去关怀店内外的孤独灵魂。喜欢他对小渔的尊重,喜欢他和小江的唇枪舌剑,喜欢他和蒋教授男孩间磊落又调皮的相处,喜欢他看透小冯心里阴暗面积,却帮助她去治愈别人,让她成为更好的人。 故事的前半段,我对小渔感到同情,同情她自幼丧母,同情她遭遇校园暴力和初恋男孩的侮辱。或许世界上有太多不幸的童年,而我们无暇也没有义务去关怀他们,我们只认得成年后尖酸刻薄的他们,范柳原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但在快节奏的日子里,没有人有兴趣知道一个普通人内心的惊涛骇浪。但此书作者何佐伊,她用细腻深刻的笔触描绘了这些边缘的,也可能是非常普通人物的内心世界,揭开他们在过去与世界不睦的伤疤。 但我又非常倾佩小渔,她在何遇以及咖啡馆里所有人的帮助下慢慢愈合、成长,学会接受、热爱自己。她和顾禾南的爱情故事让人心碎又感到释然。谁的初恋没经历过这样的残酷呢?但小渔能正视自己的爱,为青春做一个不留遗憾的ending,多好?做自己才是这世间最大的骄傲。 江江,又是另一种情况。乍看之下有点“气人”,乖张的大美女,却故意隐藏自己的天才,非要伪装成普通人。但随着故事推进,我们慢慢走进她的世界,自小的孤独,从未得到父母之爱的原生家庭,包括之后被家暴,一切皆有因。我喜欢江江的冷淡疏离,也喜欢她养伤痊愈后的任性而去,喜欢这个猫性女子的神秘和潇洒,轻轻的,她走了,挥一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特别是她和蒋教授若即若离的关系,哈,看完小说后你就会幡然醒悟了。 小说中还有很多我特别喜欢的人物,优雅女性馥芮白,脾气暴躁的大作家方临秋,精明市侩的冯苏皖……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让我看到了许多疼痛却也让我看到的不同的温暖,这些温暖不是单来自何遇,而是来自这家店里的所有人。他们看似冷漠,看似只在乎自己,但他们内心和你一样柔软。 我想在这个美好的秋天和你分享这本书,这里有13个能给你温暖和惊喜的故事,你值得拥有!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读后感(二):用一本书,一篇故事来治愈自己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诗和远方,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是否还有未跨过的坎?我们都是医生也是患者,在治愈别人的同时也在努力的完成着自愈。
《医生与信与咖啡馆》,在上海愚园路上开了一家有趣的咖啡馆“笺”,在这里你可以写下自己的心事,身为心理博士的老板和他的朋友们会回复这些信,匆匆而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伤,在治愈别人的同时,老板和他的朋友们也在完成着自己的自愈。
乍一看介绍,一位医生从商的故事,咖啡馆、写信、心理学博士,并没有什么惊奇。然而作者何佐伊并没有借助猎奇的故事来吸引眼球,着眼于身边的普通人,刚刚失去母亲的女儿,不得已放弃未出世孩子的“企鹅妈妈”,看似每天开开心心却无法做自己的小渔,努力隐藏天赋的江江……他们是别人眼里的“别人”,是我们每天路上偶遇的陌生人,是同一个办公间的同事,甚至是我们自己。
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自己
在《医生与信与咖啡馆》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他们从“笺”走出,我们也想要在某个节点遇到一个治愈我们的咖啡馆。生活中,想要找到合适的心理医生并不容易,去医院挂个心理科,流程化的询问、问卷,然后是开药,吃药复查或者是住院治疗。然而大多数人的现实是,纵使展示得体的笑容,却无法平静的面对自己。
看完《医生与咖啡馆与信》从前想要找心理医生的冲动好像没有了,虽然没有遭遇悲痛的故事,也不曾遭遇欺凌,心底的些许 “意难平”仿佛渐行渐远了。也许在看完别人的故事之后,我们也能完成自己的自愈吧。
药物与治疗大都只是辅助,真正战胜疾病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这是前不久一位资深医生对我说的,也许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我们自己已经战胜了很多疾病。身体生病了,借助药物,我们可以很快好起来,心理的疾病,也许借助书籍,借助故事,也可以好起来。
“人们不会没有缘故的相遇,此时此刻,在某个地方,那个将要治愈你的陌生人,正在走向你”。何佐伊说,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医生也是别人的患者。故事中的“何医生”并没有严格的对每一个人进行治疗,咖啡馆的很多信更多的是遭遇类似坎坷看似已经走出来的朋友们回复的。有时候是长篇大论娓娓道来的故事,有时候只是一两句话。没有固定的公式,没有模式化的治疗方案,也许某个旅途中路人的一句玩笑,刚刚好是我们期待的“良药”。
如果看到书名简单的认为这是一本速读的鸡汤书,那你一定会错过很多。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猎奇吸睛,满满的都是诚挚的感情。可以看出作者灌注了真情实感,就像好像自己也是咖啡馆的一位过客,看着每一个治愈与重生的温暖故事。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读后感(三):没有无缘无故的相遇,总有那个将要治愈你的陌生人正在走向你
之前看过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作者以少有笔调写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杂货店一封封能解人忧愁的信非常暖心。
时隔不久,我们中国本土作家何佐伊,同样用非常温馨的笔调写了一本和《解忧杂货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书《医生与咖啡馆与信》。看书的名字,已经交代了书中的主题元素,虽然是三个名词“医生”、“咖啡馆”、“信”,但是交待了人物、地点、事件。在一家咖啡馆,店主是心理学博士。在这家咖啡馆里,客人可以写下自己的事,何店主和他的下属、好朋友会积极回复客人,以期能治愈客人的烦心事。可是在治愈客人的过程中,何遇和朋友们却同样有着自己的伤痛,谁有会治愈他们,是客人吗?很显然,他们的善心治愈了客人,也感动了他们自己,他们是客人的医生,客人又何尝不是他们医生呢。
不知道是不是《解忧杂货店》那本小说给了作者写作的灵感,但是两者太像了,虽然不像《解忧杂货店》里故事里有很多玄妙的事,但是总体感觉很像,至少是创作灵感上的撞衫吧,但是又非常有自己的特点。
书中的一个观点深深感动了我,没有无缘无故的相遇,总有那个将要治愈你的陌生人正在走向你。茫茫人海中你可能压根儿想不到治愈你的是你曾经根本不认识的陌生人。有时候可能是他的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善意的举动,一个温馨的笑容,或者曾经的陌生人变成了你终身的伴侣,曾经陌生的朋友变成了你永远受用的朋友,甚至书中或影视剧的人物都可能变成你的精神伴侣。当然你自己也可能会成为生命中的贵人,或者是治愈他们心灵的榜样。
当然我说陌生人之前互相感动和治愈,并没有否认熟人亲人之间的影响,但是确实很多时候大家都是被曾经的陌生人所感动,反而对熟悉的唠叨视而不见,大概是人们都有那种这山望着那山高,总喜欢寻找新的朋友,探寻新的世界的心理吧。
我和老婆二十四岁前是完全的陌生人,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们由最初的交往,互相的吸引,互相的影响和感动,一切的一切牢牢把我们拴在了一起。我们由陌生人变成了恋人,变成了夫妻,变成了互相谁也离不开谁的亲人。一直在北京打拼,对最亲爱的父母却千里相隔,只能靠电话和视频联系。
在网络上因为同样的爱好而结识的陌生朋友也能互相感动和治愈,我性格内向,我和网上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交流比生活中的朋友交流都多很多。
回到故事中,里面包含很多感人信件,我感觉信有时候是比口头交流更实用的交流方式,写信的人可以经过深思熟虑,经过认真思考,写下的内容要比口头表达出的东西更精辟。有句话叫口比心快,说话不过脑子,就是这样。陌生人的信件往往也能感动到大家,比如我们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曾国藩,他的家书被无数人传阅,他的有些观点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
不管怎么说,书中的故事,书中的信,书中的陌生人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希望大家都能看到这部温馨的作品,这部不比《解忧杂货店》差的好书。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读后感(四):《医生与咖啡馆与信》:内心被触动了
刚拿到何佐伊的《医生与咖啡馆与信》,并没有抱有太大期待,以为只是普通的故事书。但看完后,发现自己的内心被触动了!合上书后,我有点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哭一下,释放一下自己内心的情绪,因为书中的故事太真实了,看的时候太投入感情了。
听说,真的有这么一家叫“笺”的咖啡馆在上海。如果没看这本书之前,即使路过这家咖啡馆,估计我只会匆匆经过,因为我不喜欢喝咖啡,甜品处处有。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想,如果有机会去上海,想去这家叫“笺”的咖啡馆看看,坐一坐,留下自己的信,或说说未来、或道道过去,或给有需要的人回一封信。可惜已成家,拖家带口,不然,我也想在那里做一个店员,看别人的故事,回别人的信,治愈自己、治愈别人。
这本书收录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有关于打胎的、有关于童年侵犯的、有关于校园欺凌的、有关于爱情、婚姻的……
让我最为深刻的是关于校园欺凌!
说实话,我很幸运!从小到大,都没有经历过校园欺凌,或许是因为我太平凡、太普通了、太单纯了。但是,看到校园欺凌的那部分,我不免回忆起我的初中,想起我的一位同学。
我的那位同学,在我印象中,他一点都不坏,人也挺好的,成绩一般,但不知道为什么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注他。
级长经常留意他,我忘记因为什么事情,某天下午午唱的时候,级长把他的课桌和椅子扔出去课室了。吓到我们的语文老师赶紧从办公室出来看看是什么回事。和他还有另一个同学一同推单车出校门,他们两个却被级长叫住,被罚跑操场。他们什么都没做啊,就是推单车出校门准备放学啊。为什么这么对待他们?级长虽然没有为难过我,但看到他这么对待我的同学,我不由地害怕他,害怕到什么程度?踩单车和同学们一同回家,半路看到级长在后面,紧张到踩着单车摇摇晃晃撞到路边的树。
同学们经常捉弄那个同学,更有甚者,在课间把我那个同学的裤子脱了,露出小内内。当然,我那同学并没有默默忍受,而是提起裤子,谁脱他的裤子,他脱回去。
我不知道初中那些经历,是否算是校园欺凌,也不知道他是否因此留有伤痕。但我知道,后来的后来,他得了植物性神经紊乱,听说是工作的原因,再加上他最关心的爷爷在晚年得不到比较好的照顾而耿耿于怀。
说实话,我希望他一切都好,可以自己治愈自己,过开心幸福的生活。
同时,我也在想,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校园欺凌呢?因为做父母的,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也努力做一个好母亲,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有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人生中多一些温暖、快乐,少一些寒冷、悲伤。
夜深了,看完何佐伊的《医生与咖啡馆与信》,我亲了亲我正熟睡的儿子,整理好情绪,准备睡了。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读后感(五):医生与咖啡与信:愿生活留下的伤疤都能被时间治愈
奔波在城市两端的人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忙碌,大概只有深夜的时候才敢向黑夜敞开自己的心扉,解放自己的情绪,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最柔弱的那个自己,或悲或喜,渴望被治愈,渴望解脱,渴望灵魂自由......
前不久阅读了治愈系的书籍,何佐伊的《医生与咖啡与信》,看到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是本写咖啡的书籍,看完后,才发现这是本超治愈系的书籍,整本书籍没有过多华丽的言语修辞,朴素,平凡,真实......
《医生与咖啡与信》是以大都市上海作为背景,在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上海愚园路上有一家名字叫作“笺”咖啡馆,据说在这家咖啡馆里,顾客可以写下自己的心事,工作结束后,身为心理医生的店主何遇和他的下属、好友会回复这些信,试图治愈客人们的心伤。
多位隐藏心事的客人,五位诉出过往的店员,还有身为心理医生的店长,他们会在这家咖啡馆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又是怎样用自己仅有的一丝余温去治愈每一个匆匆过客.....
全书总收藏了十四封不同类型的书信,每一封的故事都不一样,有对过往伤怀的,有生死离别,也有家暴出轨,还有校园霸凌,信中的主人公不知道用了多大勇气,才拿起笔摊开纸,试着去直面自己的内心,把遭遇当成故事说给另一个人听!
所有故事中,校园霸凌这段让我也想起了一些藏在内心深处的往事,高中的时候自己也被校园暴力过,无缘无故的被全班女生孤立,甚至被锁在寝室,最绝望的是连自己曾经最好的朋友也跟施暴者们站在了一条线,那段时间是我人生最昏暗的日子,走在路上也会被各种指指点点,庆幸的是自己慢慢学会了反抗,换了班级,也远离了那个恶心的圈子。
这些过往甚至在后来或多或少都有影响到我的生活,有很长有段时间自己内心是绝望又孤独的,不敢轻易跟人们亲近,也没那么相信别人,后来感觉对女生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警惕感,慢热不主动跟别人交流,很多次深夜都在哭泣中醒来,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真的特别无助,后来也尝试与过往和解,与内心柔弱的自己尝试对话,慢慢走出那段阴影的记忆.....
所以当我阅读到《医生与咖啡与信》关于校园霸凌那段,真的感同身受,不同于其他治愈系的书籍全是鸡汤文,全书简单真实的故事真的让人挺有情绪感的,同时也有被治愈到,如果真有那么一家咖啡馆,我也挺愿意去坐坐的,刚好我也在上海,或许哪天心血来潮,我会起步去寻找它.....
每个人或许都曾被过往束缚过,但也要学会与过往和解,相信生活留下的伤疤都能被时间治愈,就像书的简介有这么一段话:是不是所有人,都曾经受过伤?他们能摆脱过去吗?他们会怎样做?谁会是他们的医生?或许在生命的某个节点,你也像那些来到笺的客人,或风尘仆仆或潦倒困苦,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跨过去,你要相信你能,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读后感(六):信片一张,手写的氤氲迷香
写信,真的是最不该因为时代和发展所消失的事物。在这打字如飞的年代,电话、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却也让人的心理距离无限延长。从前人们写信,一句“纸短情长,见字如面”,吐尽了“山高路远,相见时难”的惆怅和思念,那时的我们,用一杆笔、一页纸,道尽满腔情愫。见字如面,所见不得面,所以把我的字送上。希望你见到我的字,便如同看见我一般。写信本身就已暗藏了足够的深情。正是用书信唤起了人们心中对笔墨的渴望,用清新脱俗的画风,直抵人心的力量。
信8.5杨小耀 / 2011《医生与咖啡馆与信》里面有一句话特别好:
和平时一样,大多数信都是一些年轻人“求而不得”的烦恼。正应了那句话:青春之美好,只有当事人才对此后知后觉。众生百相,每个人内心都曾有过一场兵荒马乱,《医生与咖啡馆与信》中信里的故事大多都是一个人的心事,失志小说家的苦恼,身为天才少女却在渴望平凡。当然,作者还使用“笺”咖啡馆里的店员,讲述一些社会话题,如关注校园欺凌这个话题,笑容甜美的服务员是曾遭受校园欺凌的胖女孩;关注了家庭暴力这个话题,冷若冰霜的女咖啡师就是家暴受害者,当然温润如玉的何老板也有一段隐秘往事。作者用这些巧妙的角度去书写、去直面问题,这也很好的让读者可以去找到其中的影子,从而治愈并抚慰心灵。
当我阅读到接近结尾时,突然想起,觉得《医生与咖啡馆与信》和《解忧杂货铺》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是在上海长宁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愚园路上的一家奇怪咖啡馆,名字叫做“笺”,一个是在霓虹之国静谧小城僻静街道旁的一家奇妙杂货店,名字叫做“浪矢杂货店”。一个是“我有咖啡,你有故事吗?”的写信咖啡馆,客人可以在这家咖啡馆里写下自己的心事,待打烊后,原为心理医生后下海经商的店主何遇和他的下属、好友会用心的回复这些信,试图治愈客人们的心伤。而他们在治愈别人的过程中,何遇等人自己的陈年伤疤也逐渐被揭开。另一个是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店主浪矢先生就会将致函的烦恼咨询信件一一用心解答,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而时光穿梭三名小偷逃跑途中汽车突然抛锚,无奈下三人只好逃入翔太以前发现的弃屋“浪矢杂货店”里躲避,待到天亮再作打算。三人在店内搜索时,突然有一封信从铁卷门上的邮件投递口被投了进来。三人拆阅信件,发现内容是一个化名“月兔”的女性写来的烦恼咨询信。从店内留下的旧杂志,三人发现这家“浪矢杂货店”的奇妙所在。敦也坚持不要理睬,而翔太和幸平则认为这种机会千载难逢,决定给那封咨询信件写回信,也为自己的命运找到了答案的回复。而退去时空穿越的魔幻与奇妙,《医生与咖啡馆与信》和《解忧杂货铺》这其中相同的是一封封信笺串联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或许在生命的某个节点,你也像那些来到笺的客人,或风尘仆仆或潦倒困苦,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跨过去,你要相信你能。兵荒马乱的世界里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读后感(七):医生与咖啡馆与信:信笺止于笔墨,咖啡醇于心尖
致亲爱的你:
见字如面,几天时间粗略翻到了尾页,这是一本被温柔包裹的书,在不同的书信和文字故事中游走,思绪也会被牵引到梦呓一般的回忆里,也同写信人感同身受品尝着现实的痛苦离别,又在咖啡和文字中沉稳下来,众生世人相,岁月纹理间,于句读中了解人心甜苦。于是,我也想写一封信,给自己。
秦少游诗云: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我们阅读观看了太多关于书信的故事与电影,茨威格先生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曾经让人感叹爱到迷狂,娓娓道来又波澜壮阔;岩井俊二的《情书》里图书馆白色窗帘掀起的一角,翩翩少年忽现,“你好吗,我很好”那句雪山上的呼喊是这段朦胧情感的最好回答。《查令十字街84号》里两位书友素昧平生,却用信件维系着书虫的智慧灵魂。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则另辟蹊径在时空交叉间,信件交流中人生得到了重新的演绎。
一家叫“笺”的咖啡馆,可以接收客人的信件,于是这一家隐藏在菜市场中的咖啡馆就有了治愈的味道,打烊后暖黄的灯光成为了温暖大家与自己的内心解药。在这个情感信息快速高楼平地起又立刻烟消云散的今天,还有什么人去执着写一封信,倾诉自己的心事。或许只是大家没有这个情感渠道而已。
七个心事隐秘的客人,五位倾诉过往的店员,十四封悠长细腻的书信,不同的伤心往事,关乎生死离别、家暴出轨、校园霸凌、怀才不遇等。笑靥如花的女孩、不苟言笑的店员、伏笔解答的店主老板,谁的背影后面都潜伏着流水一般的故事,不可与人言说,只能付诸文字或者隐藏心底。在阅读与解答之中,每个人都在治愈与被治愈中,信件穿插在不同的人生轨迹中,最终汇集到咖啡馆,与过去和解,留下了希望和重生。
温情是这本书最好的注解。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好像就生活在身边,可能遍体鳞伤,可能故作坚强,而信纸摊开,那个曾经被现实打败的人能够平心静气写下曾经的遭遇,也许写下时候就应该知晓了答案,所以信件之间的传递也成为了对抗这痛苦人生的最佳武器。就像一杯杯的咖啡,看起来咖啡与奶泡完美融合,拉花精美让人不忍去碰触,而究竟是什么味道,需要去用心品尝。那杯店主都喝不得的卡布奇诺,双倍浓缩打底,包裹着丽君和老杨痛失亲人的伤悲。一杯馥芮白,三分之一的浓缩咖啡,三分之二的牛奶,薄薄的奶泡,小渔隐藏的童年伤心事在她的重重伪装之下也如同这薄薄的奶泡一样一碰就破。故事的慢慢展开,一切不疾不徐,伤感、释然,那偶尔诗意的瞬间也会不停闪现,如同电影里的慢镜头,让人不断回味。
不硬灌鸡汤,主人公们在各自的故事里相互重叠,成人的世界里不强求,顺其自然,各留体面。一杯咖啡浓缩衍生出不同的话题,而每个人的话语与行为文字,一定在别人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也同样滋润了自己。
生活对我而言就是一杯黑咖啡,可以冒着热气,可以加以冰块,入口可以品尝到咖啡豆被研磨萃取后的丝丝苦涩,也能品尝到苦涩后的顺滑与回甘。如果身边也有这样的咖啡馆,这样的信箱,我会拿出钢笔,写下文字去治愈自己,说不定也会治愈到其他人呢?
一个絮絮叨叨的读者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读后感(八):这世界这么大这么美,你的未来也一定会这样
小时候羡慕白雪公主,羡慕富家千金,羡慕那个长得漂亮成绩又好的女同学。
长大了才慢慢明白,没有谁的生活会是一帆风顺的。
白雪公主的妈妈很早就去世了,继母对她一点也不好,她还差点吃了毒苹果死掉;富家千金也许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终日忙碌的父母,也许不能自由决定自己的人生;那个看上去一切都那么完美的同学原来也有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和抑郁,也会自卑敏感不快乐。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主动选择喝咖啡那么苦的东西,经历了才知道,成年人的世界,除了长胖,没有一件容易的事。苦才是生活的真谛,就算你痛彻心扉陷入谷底,第二天起来,一杯咖啡之后还是要打起精神好好面对这个世界。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这本书里,有一家名字叫做“笺”的咖啡馆,在上海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愚园路上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现在已经不是一百多年以前了,我们不再需要雁寄锦书、鱼传尺素了,偏偏这家咖啡馆的老板别出心裁,来店里的客人都可以写下自己的心事,静静等待心理学博士店主和他的店员、好友们回复这些信。
七个心藏隐秘的客人,他们的故事都那么的淋漓鲜活,窥探他们的过往,却触碰到了自己内心最隐秘的角落。
确实,能轻易说出口抱怨几句的故事根本都谈不上需要被治愈,那些积压在心头无法面对无人诉说的往事,对着一个虚空的陌生人,一笔一划写下来确实要好接受的多。
失去了母亲的陷入巨大悲痛中的丽君,遇到了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爱妻的和女儿的西点师老杨。
同样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不会说“时间会冲淡一切”这样的废话,他会像爸爸一样告诉她,生离死别的痛苦也是我们和他们唯一的联系了,我们不愿意用任何捷径那样轻易地放下她们。
悲伤不会停止,但世界还是依旧在转动,用堕落、愤怒甚至恨身边的一切来代替悲伤,只会让自己更难过。接纳悲痛,重新生活,是我们必经的课程。
那位要了黑咖啡坐在窗边的“孕妇”写了很久的信,写一阵,歇一阵,踌躇而矛盾。渴望多年的为人父母终于实现,幸福和喜悦环绕在周围,感受着孕育生命的激动,从没想过从怀孕到做妈妈中间有多少关要闯。
当医生冷静地叙述这个宝宝不是一个正常的胎儿,是一个畸形儿的时候,这个妈妈的天塌了。因为孩子已经成型,引产几乎承担了和产妇正常分娩一样的痛楚,然而熬过这一切之后,一切并没有慢慢变好。五个月二十七天,这短短做母亲的时光,却比三十二年的人生都刻骨铭心、痛彻心扉。
她收到的回信,是这世上最美的风景,是两句来自另一个心碎妈妈的心声吐露。
“每个未出世的孩子都是天使,他们会以另一种形式守护着父母,守护着他未来的兄弟姐妹。”
“你曾被我当做心愿藏在我的心里,我的宝贝。”
生活总是比故事还要残酷,故事只是截取,是提炼和筛选,而生活是分分秒秒滴水般掐着、熬着过来的。
你永远也想象不到少年时期的恶意会有多么可怕,永远也无法估量那些来自校园没有来由的侮辱、谩骂会给一个还没有坚硬铠甲的少年带来多少伤害。除了当事人,那些迫于怯懦和无奈最终选择站在施暴者那一边的少年也将带着这样的阴影一直生活下去。
而他们何其幸运,被生命并不剩几年的店长何遇温柔地治愈。或许在凡尘俗世,这点悲伤不足以成为什么,可有时候,就是有的人跨过去了,有的人没能。
原生家庭、校园霸凌、生离死别、家庭破碎,很多创伤是无法根除的,我们只能带着伤痕,慢慢和生活和解。
希望每一个人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如果在生命的某个节点,你也像来到笺的那些客人,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跨过去,那就多去看看大山大海,日落日出,这世界这么大这么美,要相信你的未来也一定会这样。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读后感(九):生活多苦,来一“杯”走心温暖文字,治愈你疲惫的心~
生活这本书,有人翻阅出甜,有人翻阅出苦,谁也不知道下一页人生,会是怎样的内容。在静静翻阅人生时,总有些心情,需要倾诉,需要治愈。
每日奔波,却也不知为何劳累,因而心里就有了或喜、或忧的情感,任你怎样隐藏,也会表露些许。
心理学曾有这样一则言论:有些心里的伤,时间也治愈不了,反而会随着时间愈久就愈加深刻。人生于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眨眼间的功夫,半生已过,可生活还是需要继续往前,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止不住时间的洪流,抚不平岁月的伤痕。
但总要有生活的希望,才能在下一页,遇见美好的甜。时间治愈不了的伤,就交给人去抚平。何佐伊就是这样一个人,会用文字去治愈那些心里有伤痕的人,她煮字疗饥,笔耕不辍,用《医生与咖啡馆与信》疗愈那些曾在她家“咖啡馆”里留下只言片语的芸芸众生。
一、在咖啡馆,讲述你的故事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讲述的故事,是说在上海愚园路的一角,有家叫“笺”的咖啡馆,在这家咖啡馆里,你可以肆意留下你的故事,当打烊之后,身为咖啡馆主又是心理医生的何遇就会和他的店员、好友开始阅读并回复那些信,试图通过他们的回信,去治愈那些人留下来的心伤。
在帮助别人治愈别人的过程中,主角何遇等人自己的陈年旧疤,也在治愈别人的过程中被揭开被治愈。原来,只靠时间,是真的无法治愈伤疤,唯有再次去揭开那些曾经束缚、约束你过去的事儿,才能去安抚日复一日不安的心灵。
生活百态总会受伤,但受伤之后能否摆脱过去,谁会是自己的医生,才是需要去思虑的事儿。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故事开始时,是主人公们以医生的角色出场,通过回复咖啡馆客人的信,治愈客人们的心伤。故事的最后,确是病人治愈了病人,当书里的主角们,在疗愈留下了故事的“病人们”时,也被这些“病人”治愈了自己不安。
书是收录了来自五湖四海不同人的不同故事,关于青春爱情、关于校园欺凌、关于婚姻失败……故事几何,人生海海。
我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总想着每个人都会受伤,不管是青春的伤也好,爱情的疤也罢,总要去讲述出来,才会被治愈。我总想着,也许我该去上海愚园路,感受一下愚园路的人间烟火,去“笺”坐坐点一杯咖啡,再来听听馆主讲讲他新收到的人生故事。
二、用书治愈时间遗留的伤疤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是一本长篇治愈系小说。它不仅治愈了书里的所有故事讲述者,也治愈了我。因为我总能在一些故事中,看到我自己的影子。
比如书里关于校园欺凌的故事。我读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化身成了故事里的主角,成了那个被同学孤立、嘲笑、欺凌的人,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在时光洪流中,再想起那些被欺负的岁月,也会有郁结满溢心怀,也会无声落泪。
时光不会倒回到伤害发生的时候,一些人的童年依然孤单,一些人永远失去了爱人,一些人仍然不知道母爱是什么滋味……但没关系,时间无法治愈的伤痕,都交给人来治愈,交给书去记载。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说:“我们全都带着伤和药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药能医治另一个人,另一个人的药能医治我们。我们必须寻找我们的医生,等待我们的病人。”
治愈了人生就是奇迹,但奇迹往往是世界上最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医生与咖啡馆与信》里,被治愈的这些人和故事都不是奇迹,而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病人温暖了另一个病人,一个普通人治愈了另一个普通人。
何佐伊 说“生活远比故事残酷,故事只是截取,是提炼和筛选,而生活是分分秒秒滴水般掐着、熬着过来的。”是的啊,故事看的是别人,可人生是自己的,也唯有自己,懂得自己的人生,需要怎样的方式,才能很好地过下去。
书里的何遇在看别人的故事,回别人的信;治愈着别人也治愈着自己。而书外的我,在读着何遇的故事,回想着自己的人生,把自己从过往痛苦的土壤中连根拔起,在新的生活中获得重生。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读后感(十):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医生,命运早已备下了解药
“这世道,好像人人都是心理医生。”因为人人都曾有过不堪被戳穿的疼痛。
01.
这是一间不一样的咖啡馆,闹中取静,优雅独立。它位于一个开放式的菜场中,街边弥漫着小摊贩的烟燥荤气,还有医院救护车急促的鸣笛。但它的装潢却一丝不苟,北欧风格,室内挂着雅致的风景画。不足20平的房间里,临墙一张原木长桌后设三个面窗座位,店门口放着一个伞架,雨天有伞,晴天有花。店面外墙红瓦上一块小竹牌,上面写着“笺”,这就是这间咖啡馆的名字。
这间咖啡馆像是在市井之气中优雅地站立,吸纳着这座城市浮躁悲伤的心情。来往的客人可以在这里留下自己的故事,然后等待着他人的回应。在倾诉与回应之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这是一间带给人温暖的咖啡馆,在这间咖啡馆里很多人来了又去,想要从中得到人生的答案,无论最后得到怎样的答案,他们都无一例外地会回过身遥望这里,远远地看着那一抹伫立在深蓝色夜空下的“人间暖色”。就是这抹暖色,在带给他们温暖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治愈。你可以从中看见自己,看见那些过往的伤痛与遗憾如何被解答。
《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讲得就是这样一间咖啡馆以及在这间咖啡馆里被述说的故事。一个身患重病的心理医生开了这家咖啡馆,凡是来到这里的客人都可以写下自己的心事,然后会有人阅读并给他回信。就在这一封封往来的书信中,顾客和店员的人生秘密一点点浮出水面,每个人都怀抱着自己的故事,等待着一场恰逢其时的相遇,抒发、治愈,从而找回真正的自己。
02.
七个顾客,五个店员,他们怀抱着各自的心事,从原生家庭到校园暴力再到社会关系、夫妻关系,形形色色,包含了这世间我们最常遇见且必须要面对的人生难题。这些看似碎片化的故事,其实可能是同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何遇梦到的那样:“信里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她出生以后被母亲遗弃,上学时遭遇了常年的校园欺凌。长大以后梦想成为作家,没有成功,籍籍无名。结婚以后一直不育,还遭遇丈夫的家暴,终于有了孩子,却发现胎儿天生畸形。引产以后刚想重新出轨,丈夫又出轨了。没过多久,丈夫空难去世……”
我们可以将它归咎于“原生家庭”的起点,毕竟原生家庭带给一个人的阴影很可能伴随其余生,但我们仍不能忽略其中更重要的词汇,那就是“关系”。关系往往是人类最大的压力来源,它可能与我们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关卡有关。无论是缺少亲情,遭受欺凌,还是事业挫败,婚姻分崩离析……那些隐匿在内心深处的疼痛往往都是由种种不良的社会关系造就的。而我们的疼痛,也往往源于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无法得到满足和想要的回馈。
一个人在社会之中,便是在“关系”之中,我们无法脱离人群,也就无法脱离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害了你,但我们更期待从中获得拯救,让我们从伤痛中释怀。从《解忧杂货铺》到《深夜食堂》再到如今的《医生与咖啡馆与信》这些作品的出现以及热潮,正是代表着我们对于这种关系的渴求。我们期待着与陌生人之间发生连接,期待着向陌生人诉说并寻求安慰和理解。
我们的出生、境遇都是很难选择的,我们无法决定自己遇到怎样的人,发生怎样的故事,但人生就像硬币的两面,在悲惨的背后,也会有不经意的温情,它可能来自于心心相惜,同病相怜,也可能来自于人与人之间斩不断的亲情和与生俱来的大爱。而这些作品正是在向我们证明,或者试图向我们证明,在这个日趋冷漠的社会里,当我们将自己严密封锁害怕收到伤害的时候,不要忘了陌生人之间的温暖与互助,是存在并值得期待的。
03.
在看这本《医生与咖啡馆与信》的时候,刚看完《八百万种死法》不久,似乎刚刚领会了活着的概率有多低,应该好好珍惜生命,而后就被活生生地拉进了现实里,了解了生活之中,死亡之外的,那些必须经历和面对的疼痛。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本书,一本阴郁残忍,一本治愈温暖,但想来想去却总是觉得,后者才更加残酷和真实,因为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多过不去的坎,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的权利,只能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走过去。在这中间有些人过去了,有些人人虽过去了,心却一直陷在里面,终其一生等待着救赎。而那些痛苦的记忆,像个恶魔,始终缠绕在他们心上,侵蚀着他们的人生。
最近播出的《奇葩说》里有这样一个辩题,大概意思是如果能重启2020,你愿意吗?反方小雨在打这道辩题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进了很多人心理,她说,有些事是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的,那么我们如何能迈过那道坎,唯一的方式就是时间,就是让它过去,就是释怀。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被她打动甚至落泪,就是因为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在面临人生问题时的选择,当疼痛出现,我们更希望的是它快点过去,快点成为记忆。
可是我们忽略了,记忆更会伤人,这也是小雨虽然打动了人心,仍旧没有赢的原因。那些伤痕会幻化成种种形式,它可能是小渔一样的迎合,可能是江江一样的伪装,也可能丽君一样揪着自己的过错,沉迷于悲伤之中,不肯回归真正的生活。那些伤痕与遗憾,被隐藏起的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自己,永远不可能真正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因为我们都知道,时间只是掩盖了那些问题,却没有真正将它解决。
至于该如何解决,也许我们只能像毛冬所说的,勇敢地面对,哪怕那是一种异常疼痛的体验,但我们需要肢解开长疤的伤痕,清理掉淤积的脓水,用成长的经验与智慧去缝合,也许才能把自己从深渊里拉出来,实现自我的和解。
宁可做人前哭泣的自己,不要午夜梦回独自哭泣。在茫茫人海里,我们躲不开伤害我们的人,却也终能遇见治愈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