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之美》读后感100字
《万物之美》是一本由王远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裸背锁线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之美》读后感(一):古典之美,跨越千年!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 孔子: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诗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术之名。” 作为对《诗经》中动植物的解读,《万物之美》一书的封面和内里都让人觉得很惊艳,可以说是翻开就停不下来的国学入门读本:百余种名物解读+手绘插图+《诗经》原文+注释+题解,回溯流传2500年的动植物之美,随书还附赠精美万物岁时信笺集,这些不同的点,无一不给我们美的享受。此外,本书集知识性与文艺性为一体,艺术欣赏与古典学习相映成辉,为读者阅读学习《诗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144幅珍贵手绘,158种风物:卷一草植,49图;卷二树木,34图;卷三鸟禽,23图;卷四走兽,11图;卷五鱼及其他,9图;卷六昆虫,18图,生动形象,为我们了解《诗经》里的动植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物浅言初生,美 浮尘千年。 110首原诗,图文对照,随文注音:以清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仿相台岳氏五经本《毛诗》为底本,生僻字随文注音,每一动植物均有现代性解读和介绍,同时配以《诗经》原文题解及注释,让我们在深入的了解《诗经》原文的同时,文中生僻字的注音和讲解,也一定程度上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中国汉字千千万,我还要走的路还有很长。《诗经》与插画相结合,真的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裸背线装,全彩印制:双封设计,古朴雅致裸背线装,给我们一览无余的超大视野阅读,所有的细节都透露着一种古朴美。 随书附赠的精美全彩万物岁时信笺:世间明朗,万物可爱。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在手中更迭。 《诗经》里的草木鸟兽鱼虫,跃然纸上,古老经典里的灵韵与芬芳,慢慢品尝。 看《小雅.白华》的时候,三岁多的儿子也感兴趣的凑过来看,指着图上的植物问我:妈妈,这是什么?我:白茅!儿子:白毛浮绿水。我笑着解释说,此白茅非彼白毛。看着他似懂非懂的样子,我想着,等他再大一点,这本书就能给他看了,相信看完之后,他也会收获颇丰,成长许多,希望他也能热爱中国的文化,体会到古典文化的美妙之处。
《万物之美》读后感(二):跨越千年的美
不读《诗经》,还真不知道自己认识的汉字太少。本书以《诗经》中的风物为主体,编者王远带着读者认知遥远的周代人的生活,佐以细井徇的绘画插图,让我们直观地看到《诗经》中提及的草植、树木、鸟禽、走兽、游鱼、昆虫,同时对这些风物一一解读,集知识与文艺欣赏于一体。 两千多年的时光给神州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炎黄子孙的语言文字今非昔比,翻开本书,读起诗经,固然都是方块字,却偏偏就是不认识。读的过程中给我最深的体会要属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万不可望文生义,碰到不认识的字词,要是抛开偏旁部首,读自己认识的那一半,往往都读错了。比如《郑风•溱洧》,不看注释,让我自己读,就成了“秦有”,事实上,这两个字分别表示两条河,分别读“zhen”“wei”,想想自己,现在碰到不认识的字竟然乱读一气,把老祖宗的文化都给埋没了。书中既有这种只认识一半实际上并不认识的字,还有不少整个就认不出个头尾的字,至于所表达的意思,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若是没有注释,读《诗经》,不要说理解某首诗想表达的意境,能不能顺利读完都不好说。就连那首耳熟能详地《周南•关雎》,能一字音不错读完的人并不多。还好这本书中对其中每一首诗都有题解及注释,有了题解,便知道了大意,知道是表达怨妇哀思还是表达征人思乡还是赞扬贤德还是讽刺时政,光是自己边读边看注释,读一两遍也读不出个所以然来,特别是大雅里头都是长篇,生字又多,实不易读。 本书既然叫《万物之美》,重点其实还是应该放在诗经里的万物的美感上,若是光看诗经而忽略了书中精美的绘画插图以及万物解读,那就本末倒置了,毕竟,若是想读《诗经》,那就去买本解读《诗经》的书来读就行了。事实上,本书也是以风物为主的,在编纂的时候,每一篇讲述了不同的风物,每一风物都有与之对应的插图,再将出处摘录在旁。因此,当一首诗里头既有草植又有树木还有昆虫的时候,这首诗就在书中多次出现。 最有意思的风物当属草植,也是书中篇幅最多的部分,读罢惊觉,曾以为的遍地杂草,真正算是杂草的貌似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很多所谓的“杂草”一旦叫出了名字之后,就成了中草药了,不是活血祛湿就是利尿解热,功能强大。神农尝百草,李时珍编《本草纲目》,草里面很多都是药,这本书让人不禁回忆起中医草药之学博大精深,更叹服先辈的求知探索悬壶济世精神。 万物之美,诗经里的诗歌的作者并不都是诗人,也可以说都是诗人,他们中有王侯将相,但更多的还是平民百姓,他们在劳作时歌唱,在求爱时歌唱,在丰收时歌唱,在思乡时歌唱,怨妇唱离人,征夫唱良人,一曲诗歌,道尽世态万千,更有生活中的万物,“美”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纵然时代变迁,很多风物依旧跨越了千年的时光。在今天,我们一样能看到数千年前的古人所看到的很多事物,也许,我们做不到看到一株草一棵树就能叫出它的名字,但依然能从那五颜六色的生命力量中感受到历经千年的美。
《万物之美》读后感(三):美,是对诗歌的要求,也是对生活的要求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世界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深受汉文学影响的东亚圈,诗经都是必读的书目。但毕竟《诗经》的写作时间和我们相去2500年的历史了,很多文字已经和现在不同,很多名称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这成为阅读《诗经》最大的障碍。 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家细井洵应该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吧,他绘制了《诗经名物图解》把《诗经》里面有能提到的动植物都分门别类的画给了我们,这些图绘构成了《万物之美》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万物之美》把细井洵的图绘配以出处,题解,和注释,让我们一目了然,更方便了我们来阅读《诗经》这一千年不朽名著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读”。《诗经》是美的,是中国古典文字的最高成就,短短几个字,就可以勾勒出一个美丽的场景。上文24个字,就把一个美女描写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一个步履轻盈,仙衣飘飘的形象,而且可以看出作者对他的爱慕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我们现代汉语可能要几百字才能写出来的。这么美的诗,这么简洁的风格,是《诗经》的特点,也是《诗经》的精髓。再看看细井洵的画吧,“舜”,我们现在接触的更多的就是尧舜禹三皇的名号了。如果没有注释,没有看到细井洵的绘画,真的不会知道,“舜”原来是木槿,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植物,原来的名字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这无疑会对我们理解这首诗照常障碍。细井洵,一定有着很高的国画功底,寥寥几笔,就把木槿的形象绘制在了我们面前,盛开的花,含苞的朵,茂盛的叶,遒劲的枝,跃然纸上。有绘画功底的可以学习临摹,增长功力,我们没有绘画功底的,就是看看,就是欣赏,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万物之美》每一页都是这样的结果,每一篇诗歌都没有相应的绘图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曾经叫不上来名字的动植物。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可能不是真的那么了解,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诗经》。《关雎》里面的“岑参荇菜”,现在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荇菜了;《木瓜》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木瓜是什么样子的;《七月》那么多的动植物,可以做百科全书来了解了。
我们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最远方的《诗经》还是一定要读读的,《诗经》是美的,这本《万物之美》更是美的,美丽的文字,美丽的图绘,美丽的设计,美丽的装帧,还有附带美丽的信笺纸,陶醉在了美丽之中,读《诗经》就要读《万物之美》这个版本,因为美在其中。
《万物之美》读后感(四):感受自然界万物生命之美
从古至今,什么对于美的定义,从来都没有变过。尤其是大自然中的动物与植物,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鸟兽鱼虫,都有自己的生命之美。当我们细细观察,能看到每一种自然之物给我们带来的美丽。
《万物之美》是一本能体现世间生命万物之美的集锦,而它的基础则是在我们非常熟悉的《诗经》之上。当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被这本书的目录所吸引。整本书一共分为6卷,分别是草植,树木,鸟禽,走兽,鱼及其它,昆虫。与众不同的是目录上记录着每一种动植物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是来自于《诗经》,而第一篇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似乎是我们从小就会念的诗句,而真正的含义常常被我们忽略。而在这一篇中,我不仅了解到了词句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对于诗经中出现荇菜,书中也进行了特别的注释和配图,这一种手绘风格又带有中国古典特色的配图,不知不觉就把我们带入了这样的情境中。虽说展现在眼前的一幅画,但又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又不得不提的是,虽然这本书中的动植物都是来自于《诗经》,但它的插图是由一位日本作者所绘。这种带有古色古香中国画风格的插画不仅体现了这些动植物的美,也使的书本身成为一本精美的艺术品。每一篇所展现的生命,能给我们感受到与众不同的震撼。生命的力量是强大的,不论花草树木还是鸟兽鱼虫,他们都成为了整个自然甚至整个世界不可缺少的浓重笔墨。
无论是喜爱《诗经》或者喜爱自然,又或者是想感受万物之美的人来说,这本书可谓是一本非常适合的。静下心来,安安静静阅读几个章节,感受一些离我们似乎遥远却又很近的生命。即使在忙碌的当下,感受一下自然界中的美,也让我们的心更为平静与安宁。 这本书还有一大特色,是让我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与自然之美的相结合,对于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化来说,国学经典也时时刻刻体现着美。这本书把文字的美与图像的美相结合,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又能真实的看到画中所展现的动植物。 在我看来,不足之处在于每一篇中的注释所用的序号。因为在文中是以括号加大写中文数字的方式来标记,故在阅读原文过程中,总有一些违和感。并且书中对于一些生僻字没有标记拼音,在读的时候也会有一些阻碍。但在注释中对一些多音字给予了拼音,也算是弥补了一些。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我特别喜欢随书附赠的万物岁时信笺,每一张都不同,而且非常的漂亮,每一张上面不仅有一句诗经的原文,也有一幅对应的画。空白之处可以写字,非常精美,值得收藏。其实整本书都是非常值得阅读和收藏的。推荐各位朋友们。
《万物之美》读后感(五):《诗经》的最佳读本
精美的诗经版本《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收集了三千年的诗歌305篇。其中有很多恋爱、婚姻的诗篇,也歌颂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等,具有很浓郁的民风民俗。
《万物之美》这本书,是对浪漫的古代诗歌,用图文的形式来解读这部不朽的经典作品。在这本书中收录了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家细井徇所绘《诗经名物图解》中的一百多幅名物彩色图谱,同时配以上百种名物作了简要注解以及一百多首流传千年的《诗经》篇目。书中有草、木、鸟、兽、鱼、虫部分,是解读诗经最好的读本,是艺术欣赏与古典诗歌学习为一体最佳读本,为读者阅读与欣赏《诗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知识性强。
诗经的每一首诗篇都是缱绻柔情,随性率真,描画了女性的柔和与温婉,读来皆是脉脉温情,是古典韵味与古文化气息的融合,正如诗经的诗篇一样,有着热爱生活的情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一曲淳朴的诗歌,从心底歌唱着桃树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并期盼自己的婚姻美满幸福。诗歌没有浓墨重彩,只是平平淡淡地讲述着一位待嫁女子,倚在窗前,目光迎送着盛开的桃花,想象着自己的婚嫁。这里的爱情是超世绝俗的,也是现实的爱情故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首诗热情地表达了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读着这些美好的诗句,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了心头,爱情是人类一永恒的话题,海枯石烂,山无棱,天地和,不敢与君绝,爱情长长久久。而真挚率真的情感又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思念,多少动人的泪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
《诗经》不仅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光华穿透三千年的时空,唤起人们对愛情生活的期望,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诗经》因爱情而鲜活,因爱情而璀璨。
《诗经》的诗篇是缠绵的,也是崇高的。《诗经》的爱情诗篇,是原野里茂盛的草木,是低吟浅唱的水鸟,更有那些鲜活多姿的女子形象,成为美好诗篇里最美的风景。读《诗经》,我们不一定也要成为一个诗人,但我们可以诗意般的生活。
书中介绍的每一篇诗歌,都值得我们领略、欣赏其艺术性。每一个图画都是向读者展示了在这些诗篇里描述的美和独有艺术价值。
这是一部非常精美的书,装帧精美,雅致大气,书中插图均为彩色印制,图文并茂,露脊线装,令人爱不释手,是一本最舒适、最精美的书籍,值得我们阅读和珍藏。
《万物之美》读后感(六):《诗经》千年风物:穿越历史,万物生长
孔子曰:"诗三百,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诗三百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最初称《诗》,汉武帝始称《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各地的诗歌,诗的作者已无考,传由尹吉普采集,孔子编选。《诗经》共计311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6篇为笙诗,内容包括了爱情、战争、风俗、祭祀、动植物等等。下面让我们看看诗经里的风物。 咱们都知道的,《诗经》内容反映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诗经》中有浪漫的想象,有旺盛的激情,有对生命的赞歌,有自由的呐喊。草木鸟兽鱼虫,万物皆动人。飞鸟,游鱼,万物有灵。《诗经》挟历史的温柔款款而来,在时间的洪流里,真情亘古不变。 对于《诗经》当中的万物的研究有不少,可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像这本书的作者这样面面俱到。在目录里面咱们可以发现,作者将整本书分成了草植篇,树木篇,鸟禽篇,走兽篇,鱼及其他类篇目,还有昆虫类。在每一个大的类别下面都有着不同小的种类。每一个小的那边直接都是由一个八边形围绕着,右下角还有一个小的圆圈标明页码,给人以非常舒心的感觉。 咱们再详细的来看,每一个小的种类,作者是如何来向我们展示的。作者他展示的方式是首先向我们解释这一种种类,到底是在指什么东西,并且配备一部非常生动形象的画面来向我们展示这个物体在现实当中的样子。下一步就是作者将这种风物所出现的诗歌给咱们展现出来,并且在这首师附的旁边还向我们解释这首诗歌到底是在写的是什么内容,并且在诗歌的下面向我们详细的展现出这首诗歌当中的关键字词,该如何理解。 蒹葭,蒹,指没有长穗的芦苇加子出生的芦苇,芦苇是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芦苇多生长在水边,在开花季节绒毛状花絮生产特别漂亮,可供观赏,同时也可以净化污水,茎干亦可用来造纸。这个风物出现在《秦风·蒹葭》里面。《蒹葭》是一首写求爱未果的情诗,寒冷的深秋,男子站在河边看着苍茫的蒹葭,想象自己的意中人在河的另一边,无论是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都无法靠近她。 在这个例子里面,大家可以知道,作者在这方面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他不是一个中国人,而是日本的一个作家。看到这里,咱们都应该要扪心自问一下,国外的学者对咱们的优秀的文学著作都在进行非常深刻的研究,可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那些古典传统优秀文化呢?在这里我们就应该思考,应该如何来发扬光大咱们的古典传统经典文化。
《万物之美》读后感(七):最美不过诗经名物
看这本书的时候把封皮拿下来放在一边却被孩子不小心坐在上面弄折了,感觉好心疼。我向来不是这么计较的人,但是这本书真的不一样。它太美了,包括封皮,美得让人小心翼翼。封皮拿下来之后是复古裸背装,与其中古韵悠长的内容十分相衬。 本书插图是由江户时代的日本儒学家及画家细井徇创作的100多种诗经名物画。其中分为草、木、鸟、兽、鱼、虫六个部分。分别由诗经原文、注释与对应其中所提及的名物的插画及介绍构成。读者在品读诗经的同时欣赏优美风物插画,阅读趣味大大提高。细井徇的绘画风格优雅,形神兼备,花鸟鱼虫一律生动活泼,使人着迷。久居都市的我翻看着一株株小时候熟悉的植物,例如葫芦(匏)、蒿、黍,仿佛能够嗅到它们或清新或浓郁的气味。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儿时那一马平川宽广无边的田野里。
说起《诗经》想必每个中国人都略知一二。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总计三百多篇。孔子曾这样评价《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所谓的“思无邪”可以理解为思想纯正的意思。特别是其中的“风”这一部分,都是收集自各地的民歌,多为吟唱爱情、劳动及反抗压迫的诗歌,风格淳朴,内容易懂。诗经在表现手法上多用“赋”、“比”、“兴”。其中的“兴”是指通过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而这些客观事物就是细井徇所绘制的“诗经名物”。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诗人借用眼前的景物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比如《桃夭》一诗中,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用桃花起兴,用美丽绚烂的桃花比喻美人,表达对美人出嫁的欢欣和祝福。这两首诗都是美景加美人,让人读起来心旷神怡。
此外插画旁边对名物的介绍也非常让人长知识。比如在《卫风·木瓜》一诗中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诗句。书中对木瓜解释道:“中国古籍中所说的木瓜是一种落叶灌木,……又称木瓜海棠”,其果实“呈长椭圆形,果肉木质,味酸涩,有芳香”。原来此木瓜非彼木瓜! 最后本书还附赠一叠“万物岁时信笺”。每一张信笺对应一个节气,有画有诗,极其风雅。眼下我们正处于“寒露”和“霜降”两个节气之间,正如信笺上所书:“寒露:知寒添衣,鸿雁南飞;霜降:秋去冬来,天地肃杀。”
这样一本《万物之美》可谓是永不过时之书,知识性与文艺性兼备,美感与可读性相融。诗经里美好真诚的情思与有着日本物哀之美风格的插画相结合,呈现世间万物之可爱。
《万物之美》读后感(八):穿越千年之美—诗经
远古的轻声呼唤,先祖的耕耘收获,爱恨离别,王权更替,往昔岁月在诗经的四字文中娓娓道来。作者虽不详,但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时间跨度上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311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现实主义行文手法,一幅幅田园景色展现眼前穿越古今。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诗经真的应该被列入国人一生必读书之一,感受文学之美,感受岁月之美。
初看这本《万物之美》,书封惊到了我。 展开便是一幅手绘古典彩画。红色桃花微开过半,配以古体竖版诗歌 《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霎时间让我穿越了千年,漫步桃花林,饮桃花酿,三生三世留此不为过。诗经的美在于文字,慢慢的读,细细的品,朗朗上口。 《万物之美》这本书在纯文学的基础上收录了日本时代儒学家细井徇所绘《诗经名物图解》中的百余幅名物彩色图谱,集知识性与文艺性为一体,艺术欣赏与古典学习相映成辉。我心里大大佩服绘者细井徇先生,他是对 《诗经》有多深厚的功底,根据诗歌内容描绘出草木鸟兽鱼虫,提炼出这本古老经典中的灵韵和芬芳。每一帧每一幅都沁入了绘者的灵魂和感悟。千年风物图解让我们后来之人感受到诗经呈现的视觉之美。让我沉浸在《诗经》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翻开目录,全书分六卷:草植,树木,鸟禽,走兽,鱼类及昆虫。至此开始考验我们文学功底,茫然一看好多字不认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汉字之美统统体现出来。我查了好久字典才把字识全。汗颜啊!!!
结构上,采用古体竖版,有原文,有题解,有注释,有注音,有绘画。特别是相关动植物的说明,通篇看后,基本掌握植物基本的分类,譬如,某科,某本,某种,药物功效。感觉自己成了半个植物学家,半个老中医。看到《小雅.鹿鸣》 ,“悠悠鹿鸣,食野之蒿”我分分钟想到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老师,她在中医药材青蒿中分离中青蒿素。蒿:即青蒿,是菊科蒿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可入药,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之效。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吗?呦呦鹿鸣必定响彻世界。
如此这般,枯燥四言文赋予了可视性和可读性。即便如此我建议大家慢慢读,细细读。慢时光的阅读,可以看到古人眼中的万物之美。 《诗经》不是速食快餐,它是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沉淀,永恒的经典。怀着敬畏和崇拜,感受先人的朴素的情感,或痴情,或背叛、或战争、或祈福、或离别、或祭祀,或收割。总之在文字中,你感受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跳动。这就是《诗经》带给我们的感动,这就是它流传至今的意义。
《万物之美》读后感(九):赏《万物之美》,方晓人间值得
鸟鸣青谷,声和四野,自有苍穹,星耀银河。唯有中国,以诗为经。因此《诗经》,即天籁。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9.0邓丽君 / 1980《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而所谓“经”,就是根本,是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可以《易》为经,可以《书》为经,但以《诗》为经,则是民族之伟大。纵观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诗为经”的伟大民族。不仅如此,《诗》还是群经之首,这更彰显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浪漫所在。
《诗经》,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的一个起飞点,更是我们原始先民生活的瑰丽展现。《诗经》里的作品,在古代都是可以歌唱的,简单来说都是古代的歌词。可以诵,可以唱,可以配舞蹈。在《诗经》里,我们祖先的价值观、审美观、生活观……方方面面如孔雀羽翼上的眼睛,熠熠生辉;那种率真、担当以及人生责任,都唯美得淋漓尽致。那时,人们“着葛布缁衣,食粗茶淡饭”,但他们在远瞻星空、在近观蒹葭,在用诗来表达着自己的伟大情怀。即便在春秋、战国那样的动荡时期,君王写诗、权贵写诗、百姓写诗……所有的人,无论富贵贫贱饱暖,都在通过诗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内心的欢乐、内心的骄傲……从某种意义上说,从《诗经》开始,“诗”的浪漫就注入到了我们的基因中。而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去唤醒基因中的这种底色,如在诗经之中发现万物之美,最好不过是读一读《万物之美:<诗经>千年风物图解》。
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之黍稷 1848年版《诗经》之中,草木之美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鸟兽之美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衣着之美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情感动人有“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季节之美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而当你初次看到这本书时会惊叹,一书集《诗经》之大美,现在的书怎么可以制作成这样的美,当你打开之后充满巧思的设计制作更为惊艳!诗,配解,更有图释之。书中共分六卷,将《诗经》中的草植、树木、鸟禽、走兽、水兽、昆虫唯美展示,原诗配以图解,书中配图收录的均是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家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所绘。细井徇,号东阳,江户时期著名儒医,著有《四诊备要》等。《诗经名物图解》大约绘制出版于嘉永元年,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细井徇、细井东阳撰绘的一套博物学书,其主要内容为《诗经》辅配百余幅精美古画。细井氏有鉴于因时地之异,古今之异,《诗经》名物多所难辨,孔子所云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的目的难以达到,而前人所作多有不足,乃与京都一带画工商议共同编撰,由细井亲自审定,“加以着色,辨之色相,令童蒙易辨识焉”,遂成《诗经名物图解》。
简单来说,这样一本精美、易读的《万物之美:<诗经>千年风物图解》,每一家都值得收藏,供孩子、大人以阅读。《万物之美:<诗经>千年风物图解》让我们发现诗经并不是我们许多人以为的高深,而是充满民族之美的。它将古代生活的日常、大自然里生命百态、人世间的万般情愫都入了诗,有生活中静与美,生命里喜与忧,爱与青春,态度与风骨……
书中还附赠了一小本以节气为主题精致的信笺《万物岁时》,美的一塌湖度,拿它给最爱的人写信吧!
《万物之美》读后感(十):美了千年,依然很美,一起来《诗经》里邂逅万物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提到《诗经》,这些流传了2500年的名句,就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但这些你说的出口的诗其中的动、植物,你真的认识它们吗?只有了解《诗经》中的草木鸟兽鱼虫,真实的感受到几千年前大自然的灵动美丽,体会到中华先民发自内心的咏叹,才能真正读懂《诗经》这本传统文化代表。
万物之美《诗经》千年风物图解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新出版的《万物之美·<诗经>千年风物图解》,就重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诗经》中提到的万物之美。它共引用了来自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家细井徇所绘《诗经名物图解》134幅彩绘原稿,配有对应名物的《诗经》原文,以及王远博士对原文的题解、注释,和百余名物的详细介绍。
王远博士笔下那些美丽的《诗经》万物。
麦比如生活中大家熟知的【麦】:
①出处:来自《诗经》的《鄘风·桑中》
②原文如图。
③注释部分。重点标注了许多词字的注释,比如[唐]:植物名,即女萝,俗称菟丝子;[淇]: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
④题解部分。这首含有【麦】这种植物的原文,是表达了男女相悦的情诗,全诗以采摘植物起兴,表达男主人公与美丽女子相会后甜蜜与喜悦的心情。
⑤【麦】的绘图,如图。
⑥【麦】的生物介绍(我们很熟悉麦子了,所以省略)。
作者在这介绍这134种万物时,都与介绍【麦】的相似,由六部分组成,两页一图和配文,一首诗种有同类型多种万物时,以三页两图或者折页的形式展示。
感觉作者非常用心,注释上标有古今字注音,避免我们读字读半边或者古今字音不同读错。但遗憾的是,部分非日常常用字我还是不认识,这时候就需要查字典了,有点麻烦,但好处是,增加了知识,如果你想给孩子取名的时候,学到的知识就非常有用了。
作者在图解的时候,也并没有给你原文全部解释,只配有注释和题解(我们高中时试卷中让我们回答这首诗作者想表达的中心含义)。这样,我们可以选择静下心细细品味原诗原意,非填充式的阅读,增加了读书的阅读性,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书中还有大量我们不熟悉的万物,比如【雎鸠】,是不是有一种“你认识它,它不认识你”的感觉?在【雎鸠】物种介绍里,作者解说:关于雎鸠,自古说法很多,有猛禽说、水鸟说等,主流说法是鱼鹰,接着重点解说了鱼鹰。比如【麇jun】即獐,又名土麝、香獐。文中附獐的具体解说。
作者的图解,用词都很谨慎,很明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给了我们很专业的图解,让我们在了解《诗经》草木鸟兽鱼虫的同时,学到很多科普知识。这样的轻松自然的解读方式,仿佛让这些生长了几千年的芳草生物,荇菜、白茅、荼、葵、蒹、葭、鸳鸯、桃虫、蜉蝣……浮现在我们眼前。
颜值高的装帧最让我喜欢的是这本书在装帧上的设计和颜值。它采用裸脊锁线装订,180°翻阅更方便阅读和欣赏图文;外封和腰封合二为一,拆开打开后,正反都是一副美丽精致的画面,名副其实的图美、文美、设计美,将古典文学和绘画欣赏完美融合。
这样颜值高+排版简洁+内容丰富的书, 既适合想要研究收藏《诗经》学者们,又适合在备孕以及给儿童启蒙的妈妈们,以及想要学习《诗经》的学生们,拿在手中、看在眼中、品进心里,心情愉悦放松,乐于接受,真真是一本值得拥有的《诗经》解读经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