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是空虚之物》读后感摘抄
《满是空虚之物》是一本由[日]阿伏伽德六著作,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60,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满是空虚之物》读后感(一):如果要支付寿命来实现一个愿望,你选哪个?
我一个也不选。如果真的要我许下一个愿望,我想多活二十年。
我认为作者是极度否定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一种有点虚无的宿命论。
这本书如果让六年前的我来读,可能会非常喜欢,当时正好觉得自己是个five,什么也做不好。校园霸凌、留级延毕、爸妈关系恶劣这些我都经历过,确实挺让人抑郁的。
可我不也都熬过来了吗?不是能做什么就尽量做什么,最后也活的挺好的吗?
如果非要说有些灾难或者困难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我绝不相信如果一直努力给自己寻找出路,后面的路还是会一片空无。
我们都要加油呀~~~努力活着才是人生的真谛!
《满是空虚之物》读后感(二):《满是空虚之物》:虽然空虚是本质,但也不是能随便提的
封面和书名很诱人的漫画书。画风和排版严重影响观感,尤其是排版,让我连确定从哪看起都折腾了半天。
作为漫画书来说,故事还算不错,毕竟倘若用文字描绘出来,多少显得简单,或者说,需要如椽大笔深深渲染才可堪一读。不过漫画家也聪明,每一个故事篇幅很短,所以略显单薄的内核可以集中力量在仓促之间击中人心。让故事和故事之间产生联系的手法虽然已司空见惯,但把零散碎片慢慢拼成一整块的过程无论经历多少次,还是能抓住人心。只是好像漫画家并不准备凑成自洽的故事,或者说他失于让故事显得都有联系。面对着拼了一半没拼完的碎片,读者的内心犹如看了一篇太监的好文,只想逮着作者一顿违法操作。
“空虚”是一个挺不错的主题,毕竟人生的本质就是虚无的。漫画家抓住的人生侧面也挺有趣:突然失去家人,孑然一身面对世界的高中少年;内容丰富,情节跌宕的梦;大家都羡慕的情感真挚的友情(实质上对方心里却满怀嫉妒,最终伸出杀手);陪伴到大的亲情(好像同机器一样的陪伴无差);骤然实现的理想(不敢相信这样的事会降临自身,看起来像是作者的自嘲)等。
“尽管我看过了许多人的人生,我却依旧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人生固然如此充满迷茫、虚无和颓败,但是漫画家好像并未给出什么太确切的求生之路,尽管书封上写着励志的话语:“但愿你我都能热爱这样的生活”。
《满是空虚之物》读后感(三):接受这虚无的世界吧
看了两遍,才勉强看懂。我不常看漫画,人物外形上总是分不清谁是谁,甚至一度认为这就是一两个人的故事,其实这是好几个故事(怪我不仔细看目录),每个故事又和其他故事之间有着巧妙的联系——前提是,你要一口气仔细看完才能发现其中的连结,然后可能会产生“这世界到底有啥意思”的空虚之问,完美与书名重合。
每个故事里的人各自的落寞、迷茫、无助、痛苦、欢乐,现实中每个个体在某个时候会经历:
“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做不到,什么都没有,一个人该如何活下去?“
“做了一个令人怀念的梦……是什么内容来着?“
“不想回家……”
"想要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 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找上我"
独活的孩子,被家暴的小孩,寻找活着理由的接线员,被霸凌的学生,落魄的插画家和音乐人,一一被安插进入了看似不同的困境中,努力挣扎、求索。如果中途没有“用寿命换取愿望”这样的事出现,我可能会摔书:这是什么魔鬼世界!
被霸凌的孩子用寿命分别换取了和睦的家庭,更受欢迎、更聪明的自己,还有一个要好的朋友,最后还见到了自己的接线员。然后呢?接线员在这份工作里并没有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反倒是送走了一波又一波的“客户”,将西装的利用率最大化。像我这样较真的读者可能还会问:再然后呢?
然后,有人继续探寻,有人默默承认承受,有人欢喜圆梦。然后,看起来,都很虚无。生活的本质就他妈是虚无。
如果问我愿意用寿命换取什么,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我想我都不会做这个交易。被霸凌的孩子,每一次的换取,都只能带来短暂的满足,然后被看似更美好的事情诱惑着交出自己的生命。这,没有意义啊。生活的本质就他妈是无尽的痛苦,寿命交换是令人上瘾的吗啡,而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只能消费得起布洛芬止痛药——时间、躺平任嘲、肥宅水、甜食、咖啡因……
写到这里,再一次产生“一切都是虚无“的感觉,喝一口咖啡,镇静下来,默默接受吧。
《满是空虚之物》读后感(四):春天啊,快来吧
表妹小玉14岁,最近常说我不想活了我想自杀。她用刀子割手腕,皮肤上留下一道道疤痕。她说出门买糖却一个人走上七楼天台……后来带她去医院看心理科做心理疏导,聊了几周,还是说想自杀。心理医生无奈说,光开导没有效果啊,不然去精神病院看看吧。她点头说乐意,却在精神病院拔掉手腕上的输液针,血洒在地上和白色床单上。还是说,我想自杀。
我问她,你怎么那么想死,你不害怕吗?她说,不怕。
“我没有朋友,班长带着全班同学排挤我,孤立我。”
“妈妈只喜欢哥哥,不喜欢我。”
“我考不好,题目太难了。”
没错,因为这些,所以想死。
儿时抱着小毯子逢人就笑的小孩子,正在经历着的成长隐痛,幽如迷津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且无舟楫可通。这是手冢治虫所不能理解的,他在听到找他讨论人生的孩子用平常的口吻说出“我想死”时,会说:“这真是一件非常寂寞可悲的事情。几十年前,根本没有小孩子会讲这种话。”他在《火之鸟》中劝说人类,要如蜉蝣般在短短的生命里用力去活。铿锵有力,就像他笔下坚定完整流畅的线条。
小孩子说想死,凌乱琐碎的日常,孤独无助又空虚的世界,阿伏伽德六懂。《满是空虚之物》中,路边的死亡电话亭、天桥上商场里,哪里都有可能成为殒命之处。而可以用生命去交换的选项真的很多:端正的脸、体贴的个性、健康的精神状态、正常的生活、情投意合的朋友、不会酗酒的父母,变有钱、变聪明、变可爱、变开朗……神啊,人的愿望真的很多。
你想用生命交换什么,想好了吗?
我爸喜欢喝酒,在被我用丁香医生“酒精是一类致癌物”的公号文对他一遍遍转发投射后,有天他实在忍受不了,非常严肃地对我说:“道理我都知道,但这是我的爱好。”
“那你愿意用七年的寿命去交换喝酒吗?”我脱口而出。
听上去真是冷漠。对从婴儿开始就抚养长大的人说出这样的话。
《满是空虚之物》Mother里的育儿专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经过十五年,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读书、一起看动画片、一起努力,最终日当机体出现了疼痛感,就是人类的感情了。人类的情感是慢慢培养的,刚出生的小婴儿趴在胸口蠕动的样子,只不过像一只和自己没有太多关系的小动物而已。
今天中午,看到两个初中生背着双肩包站在车厢连接处吹着地铁风,女生说:活着真累……男生用手摸了摸她的头发。下车时说,今天好好回家,明天早上学校见。我好想把这本漫画书送给她。你可以脆弱可以无助,你不需要从这本漫画书里找到什么答案, 只不过要读还是趁小,年纪大了看就觉得不够了。
最后摘一段手冢治虫的话,
如果有轮回这种事情,我的下辈子说不定就只是个水蚤而已。只要这样想,所有的生命都会是平等的。不管是虫子、鸟或是人,都应该有最适合他们自己的生命模式。同样,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有自己正面或负面的情感。
阿老师最后还在自我怀疑:我一直画些琐碎的东西,这些东西,真的能出书吗?
当然能,用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还重版出来了呢。
《满是空虚之物》读后感(五):你愿意支付寿命去完成心愿吗?
想要一张好看些的脸和不容易发胖的身材……(10)还有,想要健康的精神状态和正常的生活……(7)有一个令人羡慕的才能……(13)和睦的家庭,情投意合的朋友……(15)另外,希望重病的亲人可以康复……(20)以上这些,也是你的愿望吗?
现在有个机会可以帮你实现全部愿望,只有一个条件——用你的寿命来交换。上面括号里的数字,就是你需要支付的寿命。
那么,你还愿意吗?
故事要从一则都市传说讲起。据说,如果一个人心生想死的念头,面前就会出现一个电话亭,拿起听筒,电话就会接通,那端传来一个声音:“请问你有什么愿望?”愿望会被一个个折算成寿命,随后,对方会告诉你:“合计支付X年寿命。”
“死神电话亭”,这是漫画《满是空虚之物》的其中一个设定。
这本从书名就开始厉害的漫画,翻开第一篇就是一个重击——和家人约好晚饭的男孩,躺在沙发上打盹儿,做了一个好长的梦,一睁眼已经快到约定的时间,急匆匆赶过去,等待他的却是残酷的意外。
突然间失去家人,男孩的生命也像被切断了一样,可生活的一切不会因为悲伤而停止。水费电费燃气费支付方式,不知道;亲属联络方式,不知道;保险买没买,不知道;学校、成绩、学费,该怎么办,不知道;打扫、洗衣服,不知道;葬礼,手续,不知道……孤独的男孩被击倒了。
“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没有了。”第一篇漫画就这样结束。男孩的故事就这样完结了吗?实际上,不仅没完结,还有好多角色的故事等他去开启……
姓名:未知
年龄:未知
经历:家人遇难后曾遇见“死神电话亭”。
姓名:■■■
年龄:约18岁
经历:亲切的个性在学校备受欢迎,内心藏着一个秘密。
姓名:神
年龄:未知
经历:用“银河栽培套装”创造了世界。
姓名:育儿专用机器人Mother
年龄:未知
经历:No. 77实验成功。
姓名:阿伏伽德六
年龄:未知
经历:著有漫画集《满是空虚之物》。
看完几个人物介绍,你脑子里是不是已经充满了问号?
这本漫画的厉害之处在于,你以为作者要画一个人孤独生存的悲剧,他立刻接一个热热闹闹的校园故事;
你以为他要画校园友情,他马上转向科幻;
你以为他要发挥想象漫游银河系,他猛地又开启了一个悬疑设定;
你都准备好迎接下一个新故事了,突然发现——什么什么!前面那几个故事居然是联系在一起的?!等等,再看一遍捋一下时间线!
漫画里各种神展开,分分钟让你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解力。
比如上面有个女孩,名字是■■■。是的你没有看错,当你翻到这一页时不要怀疑,不是印刷问题,也不是刮开有奖,书里所有提到她名字的地方都被三个小黑框盖住了。这是一个心碎又感动的故事,题目叫“满是你的名字”。
封面上的小白人,在故事里是个天真烂漫的创世神,成天在银河系漫游观光。神来到地球上,遇到一群孩子,和他们玩得非常开心。为了感谢孩子们,神实现了他们的愿望:让大人们都消失!然而只剩下小孩的世界,会和想象中一样美好吗……
育儿专用人工智能“Mother”,来自一个神秘的科研项目。不知从何而来的婴儿被作为实验体,不知要达到什么目的的实验已经进行到第77号。科研人员话家常般说着“看来又要失败了”“事后处理好麻烦啊”,冷漠得不像真正的人类。反倒是机器人“Mother”,像极了对孩子充满爱意的妈妈,照顾No.77“实验体”无微不至。然而,也是这位“Mother”,贡献了全书最残暴的一页。
科研人员目瞪口呆就连作者自己也进入了故事里。一个落魄的漫画家,偶然收到某大出版社编辑约稿,请他画一本短篇漫画集——没错,这本漫画就叫《满是空虚之物》。
书终于出版,作者兴冲冲抱着书准备回家,结果被自己创造的角色给搞消失了?喂喂,你可是作者啊,你不能这么轻易地完蛋!
作者アボガド6,中文名阿伏伽德六(来自作者所尊敬的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既不是画功超群的大漫画家,也不是坐拥千万粉丝的网漫大V——推特关注数刚刚突破150万,这在国内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了不起。
尽管如此,两年前台版《满是空虚之物》出版,预售期就紧急加印,冲上了博客来榜单TOP1。
其实在这本漫画之前,阿伏伽德六就已经因独具风格的插画火到了中国,人称A6,很多人说他的画既“致郁”又“治愈”。《满是空虚之物》是他第一本漫画单行本,延续了他独特的世界观和残酷鲜明的画风。
生 活上 京宇宙之墓自 拍睡眠瑞士卷回 忆看阿伏伽德六的作品,不论是插画还是漫画,表面上的厌世、脱力,实际上兜底的还是对幸福的追求,对美梦成真的期待,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所以才能引起那么多的共鸣,让人对这些奇妙设定里的故事也能感同身受。
很多人说2020是魔幻元年,大家都经历了太多悲伤。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也许明天就失去了,生活原来如此脆弱、如此疯狂。但正如阿伏伽德六的好友须田景凪给这本书的推荐语一样:但愿你我都能珍爱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