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今朝风日好》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今朝风日好》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06 04:04: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今朝风日好》的读后感大全

  《今朝风日好》是一本由贾平凹 / 毕淑敏 / 史铁生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一):用一颗宽容静美的心,细细品味生命的真谛

  《今朝风日好》是多位名家得散文集合。单纯的文字,高远的思想,字里行间中充满着人生感悟。作者们借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小事向读者展示出平等无私的大智慧。感时应物是中国传承千年的生活智慧,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体现各个作者在不同时节的生活情趣,表达人与自然、生命、万物等息息相通的况味与哲思。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古往今来,它不仅指示农时,指导农事,也服务日常生活,传授天文气象、传统文化知识,讲解民间风俗禁忌,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人们总是在时间的交替中生活,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着,这些都与二十四节气有关,在四季轮回中展现各位作者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生命之美的赞颂。各位作者对生活都是很有造诣和领悟的,在不同的散文中,都透露出他们的智慧,耐人寻味,是一种超脱于尘世而又极具指引意义的智慧。 这本书的封面简约自然中透露着高雅精致,淡淡的粉色加上花的手绘图案简直是小仙女必备,精美大方,既可阅读、欣赏,也可作为藏品收藏。书稿内容诗意唯美,品格高雅,是当代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用一颗宽容静美的心,细细品味生命的真谛,让我们在品读精彩美文的同时,感知真实自我,参悟智慧人生。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二):今朝好风日当行天地间

  倏忽六月将过。2020真是个不寻常的年份。心情起落如过山车,还看不见尽头的感觉。想起秋窗日午小院无人之境,有什么比一本美好的书更能慰藉人心的呢。

  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读到这样的句子不免厚古薄今。我们这个农业民族,观察自然、记录自然、享受自然的智慧仿佛绵绵不绝。到今日,四季轮转依旧,我们却对自然少了亲近多了轻慢。不多的节日里,似只留下美食的殘迹,而那些藏在时序里或幽深曲折或清朗流丽的气韵,则隐在时光深处渐行渐远。

  还好有这些美文。丰子恺先生的暮春蚕事,热闹着欢欣着,流淌着童真的乐趣亲情的温暖。汪曾祺先生回忆昆明的雨,我仿佛也跟进了乡野小店,走进了那个满架木香雨潇潇的午后。编者大概对老舍先生格外偏爱些,选了《济南的秋天》又选《济南的冬天》,那一句熟悉的“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又回来了。郁达夫先生《故都的秋》兴味真浓!“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就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因为喜欢京剧的缘故,对丰子恺先生《访梅兰芳》一文就多了一层关切。丰先生以为梅大师是造物者特殊的杰作,感情里满含惊叹激赏,而对于生命之脆弱,又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历史的沙尘里,丰先生梅大师俱成一代大家,只留下伟岸的背影让我辈仰望。

  待看到最末一页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九九消寒图,想起的竟然康熙大帝与废太子胤礽在父子关系和缓时期共画消寒图的情节。天家父子,简单自然的天伦之乐竟是求之而不得,一叹!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三):走在名人名家的四季轮回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对于身居城市的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代表的农业时令似乎已经淡忘了。作为古人总结出来的的天地之间的运行规则,注定有着无限道理。即使不参与农业劳作,何妨直接阅读那些名人名家的篇章,走在名人名家的散文世界里呢?

  《今朝风日好》即是这样的一个汇聚,其将名人名家的散文篇幅,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犹如四季轮回的道理,走得缓缓而有力。很多时候,我们忘却了光阴,实则在于匆忙的脚步下人们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前行的无奈。

  放慢脚步,品读时光,万事万物就变得有意思起来;在《今朝风日好》里,读者能够欣赏到贾平凹的小桃树,看到在小桃树在作家眼中的生机无限;可以看到丰子恺儿时的模样,一代画家的童年时光如何;也能够看到季羡林的往事,读懂他从乡野走到大家的心路历程……

  名人名家,何以影响到后来人?这似乎也是《今朝风日好》提出的课题。名人的人格魅力如斯,名人名家的作品如斯,更多的乃是通过阅读名人名家的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之中捡拾点滴岁月时光,看到名人名家的来时路。由此,才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路有些许借鉴意义吧!

  当然,对四季的感悟,对相同事物的把握,即使放在名人名家的世界里,也会是迥异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读者进入到《今朝风日好》的点滴篇章时刻,应该有多元化的思维相伴,读懂每个名人名家文字里的唯美与哀愁。

  每个篇章,独立而又联系。随意翻阅,也能够晓得世界多美好。对《今朝风日好》这样的散文随笔集,又是适合多元化人群的,学生可以,职场可以,居家也可以。

  在品读四季的篇章里,为游走唯美的文字里,在名人名家的记录里,我们也是在品读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故事,来来往往,浮浮沉沉。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四):《今朝风日好》:平淡生活里的美好

  看了一本散文合集《今朝风日好》,收录了贾平凹、丰子恺、毕淑敏、沈从文、朱光潜、汪曾祺、傅雷、老舍等十二位文学大家的散文,他们书写了日常生活,隽永又深刻。 书名很美好,“今朝风日好,或恐有人来。” 生活里有四季,也有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有意义,立春、雨水、惊蛰、立夏、小满、夏至、白露、立秋、寒露、立冬…… 春夏秋冬,每个时节都有其规律,我们的生活,日复一日,也总有很多平淡的美好与回忆。 玄鸟至,半夏生,草露白,麋角解——四季岁时记·今朝风日好。 这本书真的很精致,它以流传千年《礼记·月令》为底本,精选12位文学大师代表作,重现文化瑰宝“岁时记”。每一个节气都是我们试图与天地沟通的庄严仪式。 书里有26篇至美散文诠释岁月静好、人间值得,再现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人间烟火滋味。 比如贾平凹《一颗小桃树》、史铁生《想念地坛》、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国风复古装帧,唯美花卉设计,翻读时满满春意在手。 书里还收录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全解析,重温人与天地万物感应共鸣的古典时光,解读国人千百年信仰的时间与文字之美。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在元旦时“进屠苏酒”,立春需“彩仗驱牛”,清明则扫墓踏青…… 以古人千百年传承的岁时记为线索,以春夏秋冬为四章节,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核心脉络,12位名家书写时间美好、人间可爱,带领我们重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人间烟火滋味。 很喜欢书里的一些句子:“有一颗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像春天般,万物蓄势待发,等待你的是无边的光景。” “什么叫真谛?好比一颗石子丢入湖中,涟漪可以扩散得很远,但要找到石子,必须潜入那最初的所在,人生须有趣才能如盛夏般有生机。” 平淡生活也可以有很多细碎的美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你要相信,再喧嚣的人生,也有岁月静好的一刻。 万千平淡的日子,都值得敬畏。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五):年龄都是幻觉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想起来这个词,春夏秋冬,有一首张国荣的春夏秋冬单曲听了很久,看着目录,从春日到冬寂,生活是优雅的,故事是美丽的,就像天空也总是灰色的,四季分明好像只是出现在想象里,看书的日子过得飞快,忘记了生活的宇宙里那些酸甜和苦辣。24个节气24篇文章,莫名的很契合,你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吗,你知道夏天的蝉鸣在呼喊吗,你知道秋天和冬天的欣喜吗,重组之后的文章显得格外优雅。所以就从四季开始读这本今朝风日好。

  春是我喜欢的季节,因为宇宙里的春天是每个人的梦想吧。春字篇中选了6篇欢欣鼓舞的文章,慢慢张开的小桃树,一棵树能承载多少情感呢,丰富的还是单薄,一生都在被治愈的童年,哪有那么美好呢,温暖也不是每天都有的那个温度,那艘常德的船,再也没有出现了也有可能会突然出现吧,平凡的三间小屋,再也回不去的春天和一生的朋友,人生来来回回,没有谁会一直在,也没有谁会一直消失,我们会遇见也还会再见。大雨无形,所以才有了每一天不同的心情,开始看世界的年龄有很多故事。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看着这些熟悉的文章,重新再读一遍,没有了当年对出题者揣摩的目的,好像更能感受到文字里明明淡淡的方向。明天端午节,节日的感情本就平淡,看了端午的鸭蛋,更觉羡慕。历史不会惊人的相似,故事却同样的难以忘怀,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我有一本沈从文的书,是一位闺蜜送给我的,现在我都没有拆封,因为文章我已经在电子平台读过了。本书又重新看了一遍,文字是一样的文字,在春夏秋冬的篇幅里觉得很巧妙,又很适合夏至的热烈。

  说起秋天就想起悲凉的粽子,在吃的那一口整个滚到了脚边的椅子下,落寞而茫然。已成为父亲的感慨,在每一片吹起的叶子里显得更加深厚。看史铁生轮椅下的人生路,看暮年回首的童年,看郁达夫的故都,看那个故人的故事,还有济南秋天里的老舍,最后是父亲对孩子的深沉,落字很饱满的形容了秋根的寂寥和散开。我们总是不愿意放手,却又不得不放手,我们总是想有更好的,却又不得不面对苍凉的世界。真实还是虚假,最后接受什么就只有靠自己了。

  就像一生来到了结局一样,四季的现在,终于来到了冬季,寂寥或寂静。文中对冬天的解释是,即使人生的短促悲苦,奈何故人可亲。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可以追究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就什么都不在乎了,就像一个执着于画画的人突然学了一辈子的舞蹈,更多的是纪念那些逝去的日子。是不是人老了就善良了,是不是最后的日子我们都是怀念的。父亲,母亲,故乡,故人,一景一时,都是幻觉。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六):今朝风日好

  “今朝风日好,或恐有人来”。

  比起诗仙《宫中行乐词》的华美,丰子恺先生补上这一句“或恐有人来”,更让人看过便移不开眼——天朗气清、春和景明的时候,哪怕社畜也想偷得浮生半日闲,体会山川花鸟,约会三五好友,或是享受独处,静静感受时间的流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节气更替。“节”,在说文里释为竹节,是一段竹子自然分割为许多个部分的地方,节气是一年的天地之气与物候被自然分割的地方,交节前后,都是自然界的万相更新的时候。历书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物候有生动、文雅的描述,现代人居于城市,反倒失去了这份敏锐。书的封皮上印着,“玄鸟至,半夏生”,配合着精致优雅的封面设计,让人不自觉得沉浸下来,脑海里一下想到殷商时期的玄鸟崇拜,“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将散文按照二十四节气的编排,这真是一项创举,每到一个节气,一边品读大家们的散文,一边享受着这种代入感,仿佛回到了那些风烟蔓草的年代。看完一个节气,又想继续看下一个节气,快看到最后的时候,一边沉浸在这种氛围不,一边又私心,这本书能不能再厚一些,这么快读完了实在是意由未尽,于是再从头开始,细细品读。这种感觉是从前读散文集时从未有的。

  我想,散文集也好,诗集也好,都是同一种体裁。将文章以二十四节气为纲来编排,就像是用线串起了珍珠,用毛笔将墨汁变成画作,这种体裁便不再是八股一样规矩而略显乏味,而是变成了乐府,变成了写意画,变成了音乐,变成了舞蹈,让人不禁嗟叹之,咏歌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七):二十四节气中的岁月静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独属于那个时间的美好。大自然用春播秋收来展现它们的美好,而这些美好人们就只用同一个方式去赞美和描绘——文字。 《今朝风日好》里便全都是这样的文字。 文字之美 贾平凹老师记录下了在无数个立春时节缓慢生长的《一颗小桃树》,汪曾祺先生写下微热的小暑节气时《昆明的雨》,郁达夫笔下与秋分景象相对应的是《故都的秋》,老舍则记录了大雪时节里《济南的冬天》…… 当然,并不是说每一位老师都是在单纯的描写和记录下某一个节气的景致,而是他们笔下的或人、或事、或物,都是可以与那个节气的象征相契合的。 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大师们的文字,或精炼、或华丽、或繁复、或简洁、或是充溢着生活的味道,《今朝风日好》把他们从文山瀚海中拉出来,二十四篇文章与二十四个节气逐一对应,给文章填了一番味道,也给节气加了一丝趣味。 节气之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都对应着不同的气候变化和万物生长,更早时候的人们经过长期的积累,根据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的现象为节气命名,那时候的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四季变化之美,更多的是与四季的二十四个节气对生产生活的变化。 二十四个节气,是劳动人民辛勤劳作里获得的智慧结晶。 而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和轮回,和人生又是何其相似。 人的一生中,有丫丫学步的春,有奋发生长的夏,有成熟收获的秋,也有韬光养晦的冬。小人物尚且如此,只是能够将这些过往更好记录下来的,还是要从文学大家们的文字里去慢慢寻找。 大师之美 丰子恺、汪曾祺、贾平凹、朱光潜、沈从文……这些大师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是一段历史。他们的人生经历,又何止一个冬夏的轮回能够概括的。只是我们既然不是要编撰他们的传记,自然就不用把他们的一生都拉进一本书里来。 《今朝风日好》是他们笔下的小美好、小确幸,以及要记住的痛、要怀念的人。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有痛、有怀念,又怎么单纯的能用“好”字来代替呢。是啊,人生又怎么可能只有好的呢,会痛、会哭才会显得真实。只是,谁又能说这些就一定不是好的呢。 一年里尚有四季之分,我们不能真的指望所有的时节都可以四季如春,人生又怎么能够呢。而大师们的故事里,好的会成为鲜明的记忆,坏的有些会成为激励成长蜕变的注脚。因为会痛、会怀念,才更能够显现的出那时的美。 今朝风日好 散文合集作品往往都会有一个主题,《今朝风日好》的主题并非“今朝”,而是二十四节气,而是落在一个“好”字上。好在二十四节气仅仅是名字就能够流露出的美,好在大师笔下与之契合的人生之美,好在四季轮回之美。 封面上有一排小字:再喧嚣的人生,也有岁月静好的一刻。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某一时刻的岁月静好,它们透过时光里的喧嚣,流传至今。如今,被从无数纷繁中一一寻出,安放在这里。 《今朝风日好》,是自然之美,也是十二位文学大家书写在日常生活中修炼自我的功课。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值得敬畏的。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八):要认识一位作家,去读他的散文吧

  其实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它的封面打动了。素雅的浅粉底色衬着袅袅婷婷的几支桃花和海棠素描图案,黑色字的书名散落在周围,显得矜持而庄重,中间有用深粉色写着一句: “今朝风日好,或恐有人来。” 扑面而来的是素雅端庄的文人趣味。 一个切身的体会是现在读散文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就身边人的阅读情况来看,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这几种基本文学体裁当中,可能喜欢小说的人最多。而且更有意味的是,大学时候学现当代文学,按考点重要程度排列,也是小说第一、诗歌第二、戏剧第三,散文排在最后。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私以为大概是因为散文在四种文体中戏剧性程度最小,很难引起大众兴趣,而且散文使用的文学技巧似乎也是四种文体中最少的,中文系的老师们大概也觉得没什么好讲的。 然而即使这样,也不妨碍一些现当代的作家对散文文体的青睐,这些继承了晚明文人风雅的现当代散文大家们,用极具个人特色的现代白话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早年经历,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翻开这本《今朝风日好》,能看见目录部分独具匠心的安排。编者将全书按季节排序分为四章,分别是春和、夏盛、秋落和冬寂。每章中列出各季包含的节气,每个节气下安排一到两篇散文与之关联,框架明朗而颇具新意。 在阅读正文以前,我曾以为每个节气下属的散文作品都是以该节气为主题的,或者起码对节气有所涉及,阅读后发现并非如此。想来也很难为每个节气都找到一篇名家散文与之对应。 然而,细读之下又惊喜地发现,编者所选的文章之气质很好地暗合了对应节气的特点:立春对应贾平凹写童年记忆的《一颗小桃树》,惊蛰对应沈从文先生语言冷静而情感深邃的《常德的船》,立夏对应汪曾祺先生语风清爽而趣味横生的《端午的鸭蛋》,等等等等。如此深层次的匹配,想必编者也是颇多用心。 在这本《今朝风日好》收录的26篇散文作品中,所涉及的作家一共12位,都是成就斐然的散文名家,包括丰子恺、周作人、郁达夫、沈从文、朱光潜、汪曾祺、傅雷、老舍、季羡林、史铁生、贾平凹、毕淑敏。 12位文学大家,12种语言风格,12种生活智慧。书中所选作品均具有题材生活化和个人化的特点,单独来看,各有侧重,各自精彩;整体来谈,包罗万象,百态人间。 作家所写的内容,或是早年记忆、或是人生经验、或是哲思感怀,篇篇都能看到继承自晚明小品文的那份坦荡胸怀以及淡然悲悯的文人情怀。 然而这些作家的风格又是迥然不同的,比如贾平凹浓烈,沈从文克制,丰子恺赤诚,汪曾祺清爽,周作人闲雅,朱光潜睿智,等等。 这些不加掩饰的个性和风格,是读者在作家其他体裁的作品中难以直接读出的,如此生活化和日常化的情感表露和口语表达,是散文文体独有的气质特征。 也许在所有文体中,散文是最不加雕饰的一种,读起来平白如话。然而,散文也最直接,最亲切。就在这种看似自然的语言表达中,最能看出作家对语言的掌控能力和驾驭能力,也最能看出以为作家的个性气质。 “平淡而山高水深”,正是散文独有且其他文体永远无法比拟的特点。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九):今朝风日好,或恐有人来

  今朝风日好,或恐有人来。故人何处在,何妨今日来?

  这本书封面粉粉嫩嫩,本身喜欢清浅色系的我是有点不敢恭维的。但翻开来读之后,却立马被引到了书中。

  书里以春、夏、秋、冬为篇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按照二十四节气各选一篇名家的文章附在后边。每一个节气都有古书中最初的含义。节令气候离现在的我们来说其实已经很遥远了,所以每一个节令的解读都令我感到新奇有趣。况文字实在优美,令我想一再品读。

  书中的每一位作家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甚至从小就读着他们,听着他们的名字长大的。除了毕淑敏等比较后期,各位都堪称大家中的大家。有几位是我一直以来就很喜欢的。

  比如,沈从文。自打看了《边城》后就一直很喜欢他。

  季羡林季老,我家有他《一生的远行》,在德十年。前一阵还读了他的《清华园日记》,果真是青春年华啊。大佬也有怕考试的时候。非常得幽默。留德十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是日日月月坐冷板凳钻研出来的。

  史铁生。《我与地坛》让人很心疼。正是一个年轻热望有着无数希望和未来的青年,却飞来横祸,人生顿时失去希望。这样的情形该如何撑过?最让我难过的除了他备受打击的身心,还有日夜焦心又忧心的母亲,希望儿子能找到生的希望,却没能见到他有成就的那天。那一把凝结着友人母亲关爱的轮椅,被哥们推着开的会,看的世界,摇进了就再也没摇出来的爱情……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感动。

  ……

  除了本来就很喜欢的,还有一些初识的作家也让我颇感欣喜。

  最大的欣喜来自周作人。以前只知道他是鲁迅的弟弟,是当时文名很盛的作家,不是左联作家,其他了解不多。这次读到他的北平的春天,突然就被他的清新的抒写深深吸引,方知盛名不假,哀叹现在才知道也不算太迟吧。

  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初春的情景,冬日读书的感觉,也让人心向往之。

  最印象深刻的来自丰子恺与季羡林。

  丰子恺认为养蚕缫丝从赚钱养家来看是好事,但建立之基却是一场大虐杀。自己幼时喜欢钓鱼,亦是残酷的杀戮。他已变为一个完全的素食主义者。对我来说,这种说法虽不是第一次听,却颇为震动。这几日都没吃肉……

  季老这样一个大家,身世却尤为坎坷。从父辈开始就颇为不易。后来,叔叔在济南站稳了跟脚,父亲和叔叔为了培养他这家里唯一的儿辈成材,七岁就把他接到了济南。可怜他从小离开母亲,虽然物质生活好到天上地下,孩童心里的惶惑却难以驱除。只是毫无办法,只能慢慢习惯。后来,他终于有了出息,但母亲也没来得及享到福就去世了。这种痛和遗憾,真是人生最大的痛了。

  季羡林回忆自己儿时的生活,虽然如今的我们看起来会觉得很苦,但也有很多是如今体会不到的乐趣。他回忆到当时有两个玩得特别好的小伙伴,其中一个后来成了绿林好汉,飞檐走壁不在话下,但却从不在本地作案,他觉得是个英雄。

  他也说自己从小就不是一定要拿状元的那种孩子,不喜欢死读书,却喜欢看“闲书”。说起之前暗度陈仓偷读小说的经历,我简直像看到了自己。但季老明显是可以坐冷板凳刻苦研究学问的人,他的话都是谦词了。

  这本书节选的各个作家的文章几乎都是他们的名篇,非常好读,形式又很新颖。如果读的时候,像我一样不小心被谁吸引到,一定要去找来他的整书读一读哦~比如我,就很想读周作人的作品,还有季老童年时候的回忆。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十):今朝风日好 或恐有人来

  这是一本很美好的书籍。装帧很美,编排很美,选文很美。

  平日的生活总是因为琐屑而感到不美好,读过这本书籍,就像是为自己的生活开了一扇通往美好的窗户。以古老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来规划时间的精度,使我感受短短的五天就会产生的变化,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玄鸟至、雷乃发声、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阅读了十二位文学大家的文字,从文字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引发自己的思考。从贾平凹的小桃树,丰子恺的养蚕、吃蟹、钓鱼,沈从文的常德的船,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毕淑敏的盛放着爱和恨、事业、自身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朱光潜的交友等,让我读到了生活的丰富多样的美好,又引发了如何生活、交友的思考。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古人观察思考而形成并流传的财富,《今朝风日好》选编的文章是现当代作家观察思考写出的文字,读来感觉到美好,在古人和现当代文学大家的文字里,自己又重新去留意身边被忽略的美好,去观察四季交替产生的变化,去品味鸭蛋、蟹等美味的食物,去尝试着在种树、养蚕、钓鱼中收获美好,去建造自己的精神世界,去收获自己的友情、爱情。

  读这本书,使我对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知识又加深了理解。读这本书,使我又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去发现生活的美味、美景、美好。在这本书籍的帮助下,自己平淡的日子会变的美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