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妈妈的自由》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妈妈的自由》读后感100字

2021-02-08 02:22: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妈妈的自由》读后感100字

  《妈妈的自由》是一本由羽茜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的自由》读后感(一):《妈妈的自由》:重新定义母亲角色,让亿万女性焕发别样光彩!

  2020年,于我而言,是一个重新做自己的新年,我从来没有一次意识爱自己有这么重要,从远嫁他乡开始,将全部身心付诸在爱人与孩子以及婆家身上的我,忘了自身条件,一味的渴求别人的认可让我最终换来了最可怕的人性,而他人口中还一句“我想多了”作为推辞,人生短暂而又漫长,似乎总需要经历这样的心智变化,才能够真正成熟长大,只是我内心深处不愿意,让我变成如今模样的是我最爱的丈夫。 青春期时,意气风发,从未想过要嫁为人妇,相夫教子,一心想着自己奋斗拼搏在帝都有一席之地,只可惜在那个最落寞的年纪,被安定蒙蔽了心智。我原以为

  《妈妈的自由》读后感(二):寻找自由

  记得上海有档专门以女性为主角的选秀类节目《妈妈咪呀》大火,想来是因为它是以各个年龄段的女性为主角,节目中既有窈窕的少女,也有初为人妻妇女,更有老年女性,较好的展现了各个年龄段女性的美,引起收视热潮。当今时代,妈妈们如何更好的生活成了现在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当代妈妈们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如何做一个好职员,做一个好妻子,甚至如何做一个好媳妇,越来越多这样的标签在无形之中要求妈妈们兼顾了更多的职责,也往往压得现代妈妈们喘不过气来。

  情感专家羽茜觉得,这是因为妈妈们身上被贴上了太多的标签,以至于她们在很多时候,都只是在扮演一系列角色,而不是真正地做自己,所以才有了这本《妈妈的自由》。封面上一个年轻的妈妈,努力地在秋千上寻求平衡,仿佛就是一个个生活中妈妈的缩影。本书分为七章,从多个角度为你分析当代女性如何在工作和家庭中寻找平衡,活出自己的找寻自由,给那些隐没在女儿、妻子、儿媳、母亲角色后的自己找到出口,学会从这些标签中走出来。

  在羽茜的眼中这种走出来就是:包括给自己自由,也包括给伴侣自由,给孩子自由,甚至给婆婆自由。 不要活在被人的眼中,活成别人眼中的自己,以别人的眼光决定自己的喜好,要勇敢的做自己。即使在照顾和陪伴孩子的时候,也不要失去自我;在为家庭付出的时候,也不要失去自我,为了家庭无原则的放弃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 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更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千万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活成了自己不认识的人。 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要寄希望于获得所有人的认同,活在别人的眼中。在处理婆媳关系上,也不能无原则的一味迁就婆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只有彼此的尊重,才能有相互理解。《妈妈的自由》告诉我们,想要在当一个好妈妈的同时,活出自我的精彩,就不要一直盯着别人的评价看,就要冲出自我束缚的枷锁,寻找自由的出口。 说到底,只有妈妈们自己更爱自己了,学会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到平衡点,努力打破社会和生活的枷锁,才会得到老公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才能活出当代女性们的精彩生活。

  《妈妈的自由》读后感(三):我想要的玫瑰人生

  看完《妈妈的自由》,我又想起了很久以前,大学时、初踏入工作岗位时、开心时难过时夜里迷茫时写下的那些对未来生活的种种向往,那些文字至今仍历历在目。可是现实不可能如我们想象般那么顺遂,而且,可能因为我们的性别,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们还会被高标准严要求地贴上各种标签:孝顺女儿、贤惠妻子、坚强妈妈,在这些面具之下,努力维持着的自己唯独晚忘了好好做我们自己,毕竟哪个女孩不曾梦想过拥有玫瑰般绚烂的人生呢?

  美丽是自己修的,幸福是自己攒的,有花一样儿的心情,就会有花一样儿的生活,女人应该自己活得芬芳。我记得美国COSMOPOLITAN终身主编,美国女权运动先驱Helen Gurley Brown说过:女人在一生的成长中面对如何处理和男人,和朋友,和亲人,和自己的关系,会有很多困惑。我们需要建立的是一种独立自我的价值观和生活信念,它支撑我们的心灵无论遭遇诱惑、困顿,还是打击,都能走向更坚强、更智慧、更美丽。如果你辜负了自己,放弃了一生一次活出一个独立、坚强、自信的自我的机会,那么,你凭什么要求全世界不辜负你? 就像作者在书中讲的成为母亲,最关键的是要开始学习相信自己,其实身上有责任,换言之就代表着有选择的权利,就有自由!

  是的,我们学习获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女人天生有一些让人艳羡的权利,那是专属我们的小幸福,小情趣,小任性,姐妹间的小炫耀,对自己的小宠爱,不要丢弃,好好享受。无需多言,我们都懂,不需要求全,好好爱自己。像书中里一章讲到的,不要说自己“别无选择”,要为自己的心愿奋斗!

  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金韵蓉曾说:三十到四十是女人最困惑的十年,面对抉择最多的十年,我们人生的许多第一次极可能在这十年之间发生:我们的婚姻、孩子,第一栋房子,第一部车子,第一份按揭,第一次人生转折......都可能在这看似成熟,其实却仍然稚嫩的年岁间发生。80后,快奔三的我,马上就要进入这十年,想把自己捏碎了重塑一个自己,不盲从时间,不计较年龄,跟着自己的心态和能力走,随缘,尽力,达命,问心无愧,对自己承诺。作者羽茜说的对,不要把所有人的认同,当成人生的目标,目标是自己给的。

  我想,走向玫瑰般的人生,对我,还有对我们身边的很多女孩来讲,都不晚,还有机会,只要从现在开始la via en rose。

  《妈妈的自由》读后感(四):做妈妈也做自己

  最近在看《谁说我结不了婚》面对年龄逐渐的增长,却一直没有结婚, 很多时候是会被人看成没人要的。可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

  很多的时候,不是我们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定义把自己圈了起来, 而是周围的人都这么认为, 最后我们自己也这么认为了。 其实我的朋友中也是有30+还没有结婚的, 其实对于结婚这件事儿, 它只是一个过程,选择结不结婚年龄不是一个限制, 也不会因为超过了多少岁就一定会被人嘲笑嫁不出去。 她们一样活得很好, 也一样有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 为什么要看别人怎么说呢?

  剧中人的生活其实跟普通人是一样的, 她们有着自己的事业,也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儿,自己的朋友, 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影响她们热爱自己的生活。

  前不久听了这么一则广播,有人在工厂的车间做了调查, 当装的灯比之前多一倍的时候, 作业员的效率也相对提高,而后的效仿过程中,人们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原因是起初作业员们是因为知道有人在调查,他们的效率才变高的, 而不是因为装了多少盏灯的原因。

  看吧, 在被人关注的时候, 我们都不自觉的就给了自己一个设定。 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全景敞视”,也被人翻译成“圆形监狱”,在被人关注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格外在意自己的表现是不是会被别人认为是不好,或者自己的表现是不是很好。

  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独处, 也会让人不自觉就变成了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观点的样子。《妈妈的自由》是一本关于妈妈们有了孩子之后面对新的身份的书籍, 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描述了她当了妈妈之后的一些变化。 虽然孩子的到来赐予了我们新的身份, 但是你之前的身份仍然是存在的, 以前想穿的衣服还是能穿的, 想做的事情还是可以去做, 不要因为妈妈的这个新的身份就束缚住自己, 也不要因为自己的这个新的身份, 就认为自己必须如何如何才是对的。

  其实相对于男性来说, 女性更容易被自己的身份约束,新的身份证明需要付出新的责任和努力, 但不是需要给自己束缚住自己, 而是因为新的身份而有所不同。

  《妈妈的自由》读后感(五):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妈妈也要学会给自己自由,给家人自由

  小区有个妈妈带的小男孩,每次别人问他: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啊? 小男孩就会回答:我爸爸是律师,他去工作赚钱。 而问到妈妈的时候,小男孩要想了想才会回答。有时候他说:妈妈在家洗衣服。有时候他又回答:妈妈做饭给我吃。 如果问他:那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呢?小男孩则会毫不犹豫地说:爸爸,爸爸给我买玩具,给我买好吃的。 我也是个当妈的,每次听到小男孩这么回答,我的小心脏总是忍不住颤抖了一下,深深为妈妈们感到不值得。大概是感同身受吧,我总觉得妈妈为这个家的付出,丝毫不比爸爸少,但大多数妈妈,却还是家中被忽视的那一个。

  为什么会这样呢?情感专家羽茜觉得,这是因为妈妈们身上被贴上了太多的标签,以至于她们在很多时候,都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而不是在做自己。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尽管妈妈们在家中包揽了大部分辛苦活,她们的重要性也还是会被边缘化。因为她们的人格魅力被无形之中弱化了,成为了谁都可以代替的人。 鉴于此,羽茜写下了《妈妈的自由》这本书,想为陷于这种两难境地的妈妈们找到一条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的道路,而不再只是当个妈妈。 这种自由,既包括给自己自由,也包括给伴侣自由,给孩子自由,甚至给婆婆自由。 在照顾和陪伴孩子的时候,也不要失去自我;在牵挂和爱孩子的时候,也不能因此要求孩子一直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在为爱结婚之后,也不能因此把爱等同于无条件理解。 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要寄希望于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在处理婆媳关系上,也不能认为婆婆是一直在针对自己。 相爱不等同于认同,如果一味强求别人的认同感,那样就算活得很累,也未必会能实现,如果一味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那样也会把好好的一个家,闹得鸡飞狗跳,除了一肚子的气,什么也得不到。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只有彼此的尊重,才能有相互理解。《妈妈的自由》告诉我们,想要在当一个好妈妈的同时,活出自我的精彩,就不要一直盯着别人的评价看,就要冲出自我束缚的枷锁,寻找自由的出口。 说到底,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却不能成为爱的捆绑绳。给自己以自由,给他人以自由,才能更好地相处,更好地爱。

  《妈妈的自由》读后感(六):美好且幸福的自由

  美好且幸福的自由

  ——读《妈妈的自由》

  自从结婚当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后,和闺蜜经常聊天时经常念叨的总是这句话:

  哎呀!没结婚前我们咋不知道好好地规划一下我们的单身的生活呢!

  你看现在,想做什么,身边拖着这些小包袱,让我们都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了……

  真想逃离这一家子!哈哈哈——

  虽然念叨归念叨,虽然有时候也会装作很坚强地样子对自己说:每个人的生活,差不多都应该是这样子的吧!但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也会在心底抱抱那个小小的自己。

  作者羽茜的《妈妈的自由》真的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抽时间刚刚读完,我被她的文字深深地触动了!

  这本书用七个篇章向我们,也就是“妈妈们”诠释了“自由”的真正意义。在每个篇章里,她用一些简单的事例告诉我们:不要总是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且要学会适当的拒绝,关于自由——就是有责任,就有选择的权利……等等。

  想像女人结婚后,要进入婆家生活,娘家远离了,在这个过程中要如何适应性格迥异的婆家人,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生活挑战”。正如作者在书里讲到的,不能等待别人发现自己的善良,要学会勇于争取、勇于反抗不公平待遇,在善良之前学会勇敢无畏,这样你的人生应该会过得更从容和轻松一点。

  在读书的时候,突然想到网上前段时间的一则消息: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投河自尽的事情,心里不禁一阵难过。生活的暗处总是会有一双无形的黑手,它拽拉着那些不能左右自己人生的人们,无情地把他们拽向更黑暗的深处……想到这里心痛不已,如果那位妈妈能够读到《妈妈的自由》这本书,她一定会试着努力走出困境,走出人生的低谷,勇敢地往前走下去,人生定会阳光明媚吧!

  妈妈们要学会经常问问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在担心什么?我一定可以改变现在的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会和父母、会和另一半发生意见上的分歧,但是如何让自己在这种场面中做到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且让他们心服口服,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在人们之间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处处忍让、委屈求全;和我们的孩子相处时也是一样,“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不是说彼此要“剑拔弩张”地大战一场,而是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掌控自己琐碎的生活。

  这本书关于“妈妈们”的人际圈,关于“原生家庭”,关于“婚姻和子女问题”等等,都向读者做了详尽的阐述,我相信,读完这本书,我们这些“妈妈们”一定会寻求到心灵的“出口”,并且非常明朗地去争取那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且幸福的自由生活吧!

  《妈妈的自由》读后感(七):谁偷走了你的风

  这本书能让一些女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吗?就算没有觉醒,能让她们对自己过往的生活和选择有一点点反思吗?如果能的话,我想作者写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个主意有点像《老友记》里那本《谁偷走了你的风》,虽然在喜剧里,有了喜剧的过程和结局,但是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还是能更多的希望女性可以多多的思考下“自由”和“大环境”。其实,在我读来本书中大部分的“不自由不平等”很多是跟“大环境”有关系,以及人们对于大环境的“适应”。

  为什么要思考自由?关于这个问题,除了“大环境”的不公之外,还有一个很真实的理由“我是个母亲,我心疼自己的女儿。”对了,说到这里还是要介绍下作者我在豆瓣中找到了不少于35本羽茜老师写的书,全部都是女性题材,而且时间跨度也很长了,最早的是十几年前了,而且图书出自不同的出版社,说明了作者在这方面的资深。但是出于好奇我想去找找作者的资料,竟然没有找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低调的作者真的很少了,要知道情感类的大V的商业价值现在一点也不输给网红主播啊。

  “为了给女儿一个榜样,也为了自己接下来的人生”看着这条作者的写书理由,这本书是无论如何也要看一下的。

  在女人最忙碌的人生阶段,别人会用好妈妈、好儿媳、好女儿、好太太的角色期待来看待你,而你自己也不自觉地优先考虑他人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常常忘记了在这些角色以外还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些就是女性的“主体”意识。在中国,无论男女总有一种高级的奉献精神,希望人要“为别人付出”在现实的践行中,很多人都选择了“为别人而活”这种关系在父母与孩子身上显示的尤为明显。

  全书一共分了七章,从放下自己内心的“别人”开始,作者先用一章的篇幅分析了那些“可以实现的自由”;然后告诉读者要“珍惜身边懂的自由的人、 换个角度看待原生家庭”告诫读者“婚姻之间,缘分不可以强求”在我看来这一章尤为重要,很多时候人们觉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因而在一个“非良性的婚姻关系”中终结了自己的一生,但事实上不是的,婚姻是复杂的,是多方因素的合力,无论何时都要能让自己有能力在一场婚姻中全身而退。因为: 婚姻,一种不自由的幸福。经营得当的婚姻一定是双赢的,不要觉得这种婚姻太理想化,根本不可能,其实只是你自己不敢去拥有。最后一章作者重点说了“给孩子自由是父母一生的练习”这一点是最难的,因为给对方自由就意味着要放手,这对于很多母亲来说是很难的。

  书中讲述了很多的细节,及“自由”的道理,读的时候会让人有力量和动力的同时,其实最难受的是它也会让你觉得不幸福和不开心,也许你会莫名丧起来,因为你发现了自己生活中不好的一面,或者说这是一些你自己不愿意去面对的选择性忽视额细节。本书有一定的革命性思想,引起不适是难免的。但这种不开心是暂时,至于往后的日子还是要你自己抉择,继续不开心,假装幸福,还是勇敢的追求自由,选择不一样的人生。

  《妈妈的自由》读后感(八):我是妈妈更是自己

  我觉得这个标题再合适不过。

  最近在看《妈妈的自由》,讲的是当妈妈了,就不能有自由了吗?

  前两天跟我妈妈爆发的矛盾焦点是她总是觉得四岁的女儿太瘦,其实我女儿非常能吃,但是就是瘦,身体检查一切正常,身高比同龄的孩子都高一点,但是有一种瘦就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觉得瘦。

  因为疫情孩子幼儿园没有开学,但是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从来不午睡,我妈三番两次打电话跟我说不要一味地只知道上班,先管孩子,别去干别的。别总是加班人家爷爷奶奶对你有意见。

  还要强制要求我中午必须回家管孩子午睡,一直念叨你看孩子瘦的。我说我在家带孩子带了三年她也不胖,一直就瘦,我妈就嫌我非骑共享单车上下班,耽误来回时间。

  然后我们吵了一架,不欢而散,我说你是心疼孩子,我也心疼,但是你能不能理智点,你总是训斥我要求我。我妈听不进去。

  这就是社会对母亲的统一印象:孩子如果不好,都是妈妈做的不好。

  我亲妈都这样说别让人家觉得我这个妈妈当的不好,更何况是别人。

  可是,我为什么要一直考虑别人眼里我是不是做的好?而不是要考虑这件事情我做的到底对不对?这件事情是不是正确的?

  《妈妈的自由》作者说是因为女孩从小就被教育要“顾及别人的感受”,要打招呼,否则“别人就会认为你不礼貌”,要照顾弟弟妹妹,否则“别人就会说你霸道任性”。这些“别人”就是你的同事,公公婆婆,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你的领导,你的朋友。

  所以女孩从生下来就要考虑“别人怎么看我”。我不是为了我自己高兴,我是为了不让别人否定我。

  所以有一个方法很合适,就是感觉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时候,又想做好媳妇好儿媳好妈妈的时候先对自己说这个事情我是要负责任的,就可以直接拒绝了。

  作者的改变是三十岁生孩子之后,我也是生孩子之后对孩子的教育跟长辈发生了很多次冲突,也经历了什么你不听话,你不孝顺之类的谴责,但是我也该坚持的时候坚持。

  孝顺和对孩子应该尽责是两件事情。

  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从小住在破屋子里,被继母和姐妹抢走了自己漂亮的衣服,自己的衣服被撕破了也要一味忍让,甚至家里的活忙不过来了还乐观地唱歌。

  我们女孩从小就被这样教育,要隐忍,不要计较。所以你看,想要被公平对待就是计较,你就不是好孩子。

  而男孩呢?男孩被讲将军的故事,探险家的故事,怎么捣乱怎么好,怎么自信怎么霸道怎么好,女孩都被教育成乖乖女,这天生就是不被公平对待。

  就像作者说的一样,以前都是隐忍,但是现在不想忍了,因为我不仅是我,我还是一个母亲,我要勇敢得站在我女儿前面,让她知道,这些是要抗争的,不是别人需要你怎么样你就要为了顺从而屈就。

  当然,职场另论。

  女人总是被要求要配合别人,要听从别人的意见和安排。但这些强调“要听我的话”的别人,却不会在事情发生后勇于承担他们当初插手干涉的责任。

  如果不配合就会被认为自私。

  你的生活只由你个人负责。所以如果不知道这件事情怎么办了就看这件事情是谁负责,如果是你自己的话,别人再说什么都没有用,因为他们不会为你负责,包括父母。

  希望大家都看一看这本《妈妈的自由》,非常好的一本书。

  共勉。

  《妈妈的自由》读后感(九):当了妈妈,就不能有自由吗?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的观点里面都认为,作为一个女子,你要兼顾家庭与事业,要温柔体贴,要无私奉献,正是由于这样的观点,使许多女人们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深陷不自由的困境,在其中就有许多女子他们想着,如果有下辈子,自己一定要做一个男人,不再当一个女人了,可是与其期待着下辈子,为什么咱们不好好把握自己所拥有的这一辈子呢,好好把握当下为自己做些什么,寻找有可能的属于妈妈的自由。

  其实,对于自由我就有非常深刻的感悟,当自己还在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面经常和朋友们一起约着出去旅行,可是现在当自己踏入了工作这个行列当中,自己才明白原来之前自己所拥有的自由有很多,现在在工作当中自己就失去了很多的自由。不算失去自由,而是在这些规矩这些约束当中获得另外一份属于自己的自由。

  谈论到自由的时候,人们总会想到每一个人身上所背负的东西,根据咱们对于这个社会的观察,女人身上的担子比男人的更沉重,这并不是因为说自己是女人就所以特别同情女人,而是因为就是在人际关系上,女人总是被要求承担更多的情绪劳动,男人因为工作忙而疏忽家人朋友会得到谅解,但是无论性别平等的口号再怎么响亮,女人还是会被外界更严苛的标准来评价。

  作为一个女人,你不仅要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在工作上有成就,你还要就是不忽略自己的家庭,因为家庭才是你的主战场。特别是在踏入婚姻以后,女人身上就多了已婚的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专属于女人的角色,这样就会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要求女性。这社会对于女性与男性的评判是很不标准的,咱们说不是说男人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做任何事情,而是说男人女人做同样的事情,后果却总是大不相同的。怎么会这样说呢?想一想在职场当中很多企业它会由于你有没有结婚而作为你是否被录用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如果是换作是男子,他就不会提这样的问题,首先这就是一个在职业上对于女性的歧视。

  在职场当中,上级对于员工的要求,他不会分男女,他只会看最后的结果,可是在现实当中,我们发现在生活当中我们还是分了男女来看待的,对于家庭的照顾,很多人都认为女子应该占主要的地位,而男子只需要挣钱养家,最后把家庭照顾好的责任就落到了女子的身上,在这个上面女子就会感到深深的不自由,尤其是自己在职场当中还没有受到特殊的照顾的时候,职场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会压的人喘不过气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咱们要寻求自由的原因呢?

  我去寻求自由了在这本书里面坐着给我们觉得很多方法。为一个女人你不应该坐以待毙,受婚姻,受家庭受职场的约束,你也可以去寻找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自由,你也可以活得更好。

  《妈妈的自由》读后感(十):女人,你想要的自由别人给不了

  “我想要做那个给自己最多自由的人,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人生的重大选择,因为这样的自由别人并不会给我。相反,这个世间有太多的人,乐于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认定他们自己有批评女人、为女人“打分数”的自由。”

  《妈妈的自由》这本书断断续续的差不多看了十多天,并不是说这本书有多么的厚重,也不是因为其中的语言复杂难懂。仅仅是因为,即使我看了,我懂了,可能也只是让我徒生烦恼。有时候会在想,到底是清醒痛苦的活着好,还是糊涂快乐的活着好,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就像我们虽然想要的自由,却总是希冀从其他人那里获取一样令人匪夷所思的同时却又觉得理所当然。

  虽然这本书是羽茜在做了妈妈以后才觉醒写就,故而命名为《妈妈的自由》,看了以后发觉与其说是“妈妈”的自由,不如说是“女性”的自由。对于羽茜其人,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甚了解,甚至都没有听过其名,参照我过去所看书籍,大概唯有将本书中的她比作《亲爱的安德烈》中的龙应台先生,可能才会有较为直接的观感。并不是说她的作品的思想内涵之广阔深刻,而是在于她同样身为母亲的敢思敢想敢写,并将自己的思想论述出来,让更多的人产生思想的共鸣。

图片来自网上侵删

  从古至今,身为女性,似乎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要遵从“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等等。如果有人效仿男子随性而为,则被批评为“叛经离道”,“污了女子的名声”之类。即使是陈端生笔下惊才绝艳的旷世天才“孟丽君”,最终也难敌悠悠众口败下阵来。又或者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里受无数人喜爱的紫姬,虽然也觉醒过对于女性自由的思考,但最终也只能在菟丝花一般的命运里沉沦消逝。而今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自由的天空下的女性,似乎是掌握了自己命运的自由,可以和男性平起平坐,但是我们又都知道,这只不过是虚假的泡沫罢了。

  我们从小就会被一种固定思维教导“女孩玩娃娃,男孩玩玩具”,女孩子就应该柔顺乖巧,男孩就可以随心所欲。看书女孩就要看天真浪漫的童话,男孩就可以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童话教导女孩为人处世要善良,教导男孩要勇敢追求幸福。而“善良意味着要时刻替别人着想,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自己认为好就够了。”

图片来自网上侵删

  偶尔有女孩像男孩一样处事,明明同为人,只因性别不同也会引来非议。我们总是在同样的事情上,更苛求女性。这就像是恶人(男性)做一件善事,就值得被所有人原谅,而好人(女性)只要做错一件事,就要遭受千夫所指,万人唾骂。但是对与错,从来不是我们自己评价,而是被绑架着被挟持着遵从别人定义的“对”与“错”。至于别人是谁呢?有几个人敢承认别人只是no one。我们都很明智,睿智,理智,天下无敌,同时我们也愚昧,无知,滑天下之大稽。我们“绑架”所有人,“绑架”自己,同时被所有人“绑架”。看似追求自由的生活里,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我们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取我们想要的,恰恰是我们最大的错误。

  女人,你想要的自由或许从来没有弄明白过,你想要的自由或许你也不曾努力过,你想要的自由也不是在别人手中,你想要的自由不是你想就能拥有。

  没有付出实际行动的空想自由,永远都是无病呻吟自怨自艾,女人,你想要的自由别人给不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