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帝国游戏》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帝国游戏》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12 04:05: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帝国游戏》的读后感大全

  《帝国游戏》是一本由[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帝国游戏》精选点评:

  ●崭露头角,渐入佳境,图鉴大师,虚拟现实,冰冷绵长

  ●波拉尼奥开始找到一种把世界驯服在文学中的游戏方法。关于文学的文学,世界背后的世界。

  ●波拉尼奥的小说很少像《帝国游戏》这样,在结尾给人拨云见日的感觉。在故事的大部分时间里,诡异的酒店、神秘的老板、阴谋的气息、可疑的人物、离奇的死亡共同构建起一个超现实的情境,其中似乎隐藏着罪恶,危险好像随时会降临;另一面,主人公直言当下欧洲的健忘,没有史诗,没有英雄主义,他试图在棋盘上为第三帝国的将星们招魂,以满足自己对崇高的渴求。在与克疤多的兵棋对战中,日记的日期标注与二战的时间进程混为一谈,假期被无限延长,角色逐渐陷入疯狂,直至不可避免的失败和大雨倾盆下的醒悟。冷空气终结了度假旺季,也将主人公从梦魇般的臆想中拉回现实,待到迷雾散尽,才发现那些不详的预感,无非是沉迷游戏世界的副产品罢了,也许有言语错乱造成的误解,或因彼此陌生有所保留。波拉尼奥用惯常的手法写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奇妙又出乎意料~

  ●波拉尼奥真正的处女作,有点拖沓有点故弄玄虚,却是最像《2666》作品,解码方式之一是阅读《第三帝国的兴亡》

  ●“我的身体因快乐而抽搐,我在床上打滚,滚过头摔了过去,把自己摔疼了。我把脸埋在地毯里,把积累了整个下午的眼泪全都哭了出来。然后我洗了澡,刮了胡子,继续等待。”

  ●已购。波拉尼奥的第一部长篇,不像后来的小说那样充斥着文青和诗人,甚至有些不习惯,但气息是一脉的。阅读过程中的不安感一点一滴地积累,越往后越叫人喘不过气来,越读越慢。。。兵棋《第三帝国》在这里联通过去和现在,也联通“我”身处的环境与内心。。。

  ●波拉尼奥的小说处女作,依然可以让人感受到他特有的魅力:就像一场兵棋游戏,被困在棋局里,资源消耗殆尽,失败在不远处。

  ●再见,谢谢宋姐的书。@helterskelter

  ●语言依旧迷人,那种直接贯穿的叙述之中不时跳出一些诗意,而且比例调配得当,质感让人羡慕。兵棋游戏无疑是贯穿全书的,相当于基底,而乌多和英格褒、乌多和克拉丽塔,乌多和艾尔丝的情感纠葛,以及查理的死,以及与克疤多对弈,这几条线更像是几条射线,或平行或交错,情节便在之间推进,最后克疤多反转的原因更在一种迷幻的对话之中揭秘。性、梦境、对弈还有那些隐秘的联系,构成整部小说复杂而吸引人的各个声部,可以感觉到波拉尼奥写这本小说时的放松状态,语言没有被情节拖拽。

  ●世界级作家中,大概绝无仅有书写桌游的作品了。不是提到,而是通篇在写两个人旷日持久地在玩一款名为《第三帝国》的怪兽级兵棋,要知道《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拿出游戏时长6万分钟的《北非战役》可是吓坏了他的Geek朋友的

  《帝国游戏》读后感(一):帝国游戏

  

我像做梦一样模模糊糊地意识到:9 月11 日的早晨正在酒店上空流逝,和那些赛斯纳小飞机一样高,而我们这些在这个早晨下面的人,离店的退休老人、坐在露台上望着小飞机盘旋的服务生、事务缠身的艾尔丝女士还有在海滩上做懒汉的克疤多,我们都注定要以某种方式在黑暗中行走。

以上引文,出自波拉尼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帝国游戏》的中译本。小说原名“第三帝国”,同时也是书中人物把玩研究的一款“兵棋推演”游戏的名称。

  《帝国游戏》读后感(二):无意义所蕴含的意义

  

本作品的亮点不是描写也不是虚实混淆,而恰恰是无意义的冗长———让读者跟udo一起为了一个虚幻的目标走到最后,并与主角一起在最后一刻共同发现“被骗了”,从而引起读者自己反思:这样在虚拟世界里投入的时间究竟有何意义?其实作者一直在向读者提问“有什么意义呢?”只是大家忽视了而已。作者还是比较善良的,读者最多浪费掉一个通宵,但是命运对udo来说就不一样了,他因为一个好奇心和自我脑补的“悬案”,失去了女友、冠军的身份等等。所幸udo及时醒悟,并反省了这些兵棋玩家原来是需要精神治疗的。说实在的,这层意图隐藏的太深了,以至于如果是一个新手写的文章,很有可能被认为是一篇吊人胃口在骗流量的小说文章。所以说实在,写的挺差的,因为这部小说的意义就是它的意图,不懂这一点,就是在这本书上浪费时间,而作者并不是很成功的表现他的这一意图。

  《帝国游戏》读后感(三):“帝国游戏”与“镜像迷宫”

  很难得,这是一本有关于“桌游”的故事。故事讲了一个游戏痴在现实与游戏中迷茫挣扎,最后重新找回自己的故事。全书以日记体方式呈现,其间的第一人称的不可靠叙事也让读者有种迷乱的感觉。不得不说作者很会运用推理小说的悬疑叙事将读者带入一个稍显混乱的故事里,这种阅读体验也恰好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主人公乌多的内心世界。

  跟很多宅男一样,主人公的思想往往挣扎于现实与自己的虚幻之间,随着日记的记录,能看出作者越来越深陷于自己的战棋世界之中而无法自拔,这一过程不免也丢失了自己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

  本书的一大看点,在于作者构造出的所有角色都有互为倒影的感觉,比如乌多与查理,英格褒和汉娜,康拉德与埃尔丝,两两之间类似的对应,构成了小说故事的“镜像迷宫”,阅读起来有些眩晕之感,而8月27日那个查理讲述的故事正是作者对于读者的暗示。

  故事中另一个关键角色克疤多,也因主角的不可靠叙事,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故事之中。因为他被毁容的面孔,外加他喜欢将沙滩的船只摆成迷宫的模样,乌多始终对他的形象产生多重的联想,他也是故事中悬念的集中体现。这就好像是古希腊神话中忒休斯的故事的现代翻版,一系列互为倒影的人物关系,构成了《帝国游戏》中的“镜像迷宫”,而克疤多作为类似于米诺斯迷宫中的牛头怪一样的存在,而主人公乌多挣扎于虚幻与现实中的心路历程,也可以看出忒休斯寻找迷宫的现代倒影。

  《帝国游戏》读后感(四):群鬼到场的军事演习

  战争是狂人的游戏,游戏是梦者的战争。故事从夏日将尽的海滨度假开始,氛围诡密的酒店、貌合神离的情侣、少年圆梦的不伦恋、不怀好意的“夏日友谊”,叙述在侦探小说的悬疑张力、梦境的混沌和心灵焦灼的日记中交错,贯穿其中的是兵棋“第三帝国”世界里波诡云谲的二战战场,好像开始就酝酿着事先张扬的“谋杀”。随着突如其来的死亡,假期无限延宕,当海水退朝、周围人逐渐退场,随着日记日期和战争时间相混淆,乌多与克疤多的“对峙”拉锯战却愈演愈烈,内心的疆域版图也聚焦在满目疮痍的欧洲战场、一次次突围和阻击。

  “正确”的悖论在于,当游戏者开始思考什么是对的战略战术时,是否已经遗忘了战争动机和历史是非。当乌多思考如何“纠正做错的地方”,他的视域是在关注德军的战术失误。这也是关于战争的历史书写可怕的地方,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么对战争的反思和忏悔,是不是很多时候只是变相的对“战败”的反思与后悔。认知的悖论在于,当玩家通过游戏进行“军事演习”,去“复盘”战争时,站在事后立场的玩家对于时局按说是“全知全能”的,他们挖掘史料、预知各种可能性,但对于究竟如何去玩,却依然是最盲目的。

  游戏设计和规则的初衷是贴合历史、实现对历史的复刻和模仿,而所谓正确的玩法究竟是“按照”历史还是在改写历史中实现帝国梦想呢?记忆的悖论在于,正是这些热心战争的玩家对那些早就被大多数同代人遗忘的战役、部队记得最清楚。但他们的记忆是一种收集癖似的攫取。因为当克疤多提到输掉的代价是牺牲性命,当情人丈夫提到战败之后是审判战犯时,乌多的反应是错愕的。当主人公为自己开脱说玩兵棋是为了从意外事件中转移注意力时,个人的心理动因和历史轨迹形成了隐秘的合谋。

  如果说第一重模仿是兵棋对应的战争,第二重模仿还在于书写对于棋局的记录和设想。乌多的副业就是通过撰写关于兵棋破局解局的推演文章赚外快,看起来隔着两层的模仿游戏,反而可以看出在日记中身临其境又深陷其中的主人公。当他以渊博的文人和棋手双重身份将纳粹元帅和死于纳粹之手的保罗策兰“相提并论”时,这种沾沾自喜却浑然无知的冷酷更能让人感受到游戏的危险和陷阱。

  《帝国游戏》读后感(五):性爱、犯罪与战争是男人的三大命门

  

《帝国游戏》是波拉尼奥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但作者生前迟迟没有将其发表。与日后在《荒野侦探》或《2666》中展现出的雄心勃勃截然相反,这位初尝小说创作的波拉尼奥,正在使出浑身解数招揽读者,尤以男性读者为主。性爱、悬案与“二战”历史这三个对男性读者吸引力最足的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部小说的框架。熟女尤物、疤脸怪人与“二战”时期的将军们交替登场,“战场”与床笫紧紧相邻,战斗与云雨之事作无缝衔接。与《2666》里动辄上百页的极具催眠效果的案件调查不同,《帝国游戏》丝毫不给你走神的机会,紧凑的文字,突如其来的变故,将读者一步步拉入故事之中。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帝国游戏》显然是波拉尼奥作品中阅读门槛最低的一部。

但需要强调的是,《帝国游戏》的易读性,并没有折损其内容的广度与厚度。比如,这依然是一本拉美气质十足的小说,只是作家将拉美元素藏得很深。小说中出现的唯一的南美人,是疤脸怪人克多疤,他以在西班牙海边租赁脚踏船为生,到了晚上就睡在脚踏船里。他孑然一身,体魄强健如牛,像南美社会一样既贫穷又充满原始力量。最重要的是,故事里没有直接道出他来自南美哪个国家。在这里,作家显然不希望将克多疤限制在一个被政治概念框住的国家中,南美应该是一个集体,至少应该以一个集体的身份完成复仇。故事中的西班牙本地人,则多摆出一副游手好闲、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样子。而来到海边度假的德国人,要么是没心没肺的乐天派,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要么是沉迷“二战”军棋游戏,以至于废寝忘食(想想这个人物设定——沉迷“二战”军棋游戏的德国人——有多么讽刺吧)。在小说中,人物的言语行动不仅仅代表人物自己,更是波拉尼奥眼中一个群体的缩影。

▲波拉尼奥

与此同时,波拉尼奥骨子里的骄傲已隐约可见。这本《帝国游戏》再次展现出波拉尼奥所独具的魅力——在琐碎断续的叙述中,慢慢撑起一张遮天蔽日的巨网,稍不留意就将你罩入其中,最后总能再用寥寥几语将其一剑刺破,阳光照进来,刺眼而夺目。

(来自《单读》编辑 张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