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雾咒》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雾咒》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13 02:26: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雾咒》的读后感大全

  《雾咒》是一本由一也著作,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58元,页数:4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雾咒》读后感(一):《雾咒》有感

  北极是地球遥远的边际,那里有探险者的足迹,《雾咒》以真实的情感描述了人与动物和大自然在极地之间波澜壮阔的画面。文字细腻,情结生动,描述了科考队员的顽强意志,当地人的淳朴和习俗,动物大白熊的精灵可爱,极地气候的变幻莫测和人类挑战大自然的艰险等,使人对生灵和大自然心生敬畏,是一本描述极地自然和人文的好书。

  《雾咒》读后感(二):《雾咒》,一本好书

  看完了长篇小说《雾咒》,被这个唯美的北极故事所感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眼前萦绕。可爱的北极熊萌萌, 漂亮聪慧的女医生白冬冬 ,忍辱负重的科学家于大河,考察队老冰洋上遇险的惊心动魄……一幕幕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读《雾咒》,作者的文学修养令人叹服,当代长篇小说中 ,很少读到这么让人爱不释手,如此精致的文学作品了。

  《雾咒》读后感(三):《雾咒》

  读完《雾咒》非常震撼,不愧是一部极地文学的奠基之作。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文字间仿佛见其人,闻其声,使你情不自禁溶于故事,与一群鲜活的人共鸣。

  文笔优美流畅生动,让人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对北极雪酷冷的可怕,北极风魔鬼王法的可惧,北极裂冰的可怖的描写。让人毛骨悚然,崩紧了神经。

  作者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语言美到不能言表。如诗如画,立体感极强。

  传奇的故事情节变幻莫测,给读者设计了数多急于了解的悬念,同时又留下很多思考的空间。《雾咒》站位高,信息量大。认真阅读才有味道。

  《雾咒》读后感(四):《雾咒》读后感

  《雾咒》是一部值得一读的长篇小说。里面有几个特别感人的情节:一是,生物学家于大河先生,为了中国的北极考科事业,付出了家庭、孩子和爱情的惨痛代价!二是,科考队在粮绝炊断的时刻,为了延续生命 ,老爹把心爱的阿黄(人类忠实的朋友)举刀而杀!就是因为这条狗给队员们裹腹,科考队员们才活了下来,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三是,冰上队员人困断冰,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一直尾随科考队的白熊萌萌(它曾被考察站救助,收养过的北极熊)给陆地传递了科考队员还活着的信息,这好比,它救了全体队员们的性命!确被醉酒的猎手开枪击杀……!萌萌,你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雾咒》读后感(五):雾咒,一部以科学为基点的自然人文小说

  十二年前拜读一也先生的《亲历北极》时,就对作者产生深深膜拜,一也先生是祖国第一批早先进入北极地区进行科考的人员,至今还记忆犹新作者对北极熊的生存环境的描述和思考,以及科考人员科学严密的组织和考察期间经历的艰难险阻和人文趣事。

  雾咒又是一本作者呕心沥血的佳作,非常值得拜读,这是一本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并不复杂:中国北斗科学考察站要赶在北冰洋大面积融冰前组建一支精干的野外队,到冰洋腹地荒岛开展综合性科考。本书已严谨的科学为依据,通过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将故事描述的栩栩如生,有极强的阅读性,是当代中国长篇小说极其难得的作品。

  《雾咒》读后感(六):北极无情风雪雾和有情的生物

  疫情期间,得朋友从北京寄来《雾咒》。 小说作者曾是一名记者,在小说中也会看到新闻的影子。前半部分,关于北极科考站、北极风光的文字,就很有新闻纪实的效果。后半部分,上冰后的白毛风、冰裂、冬瓜礁生队等北极风雪等内容平淡、真实。 作者刻画了很多人物,特别是他们的内心活动,具有社会共性和个人真实。利益和良知从未停止较量。有人倒伏于利益,有人坚守良知,织就了我们的生活。 书中,以阿黄和萌萌为代表的、不会说话的人类忠友,寄托了人类无望中的最后希望。我想,友好、善良是生物界的共通逻辑吧。 在表达上,作者把对红楼梦的欣赏贯穿始终,同时,作者对外国文学也十分熟稔,文中用了大量的类比式人物心理描写。另外,读书的时候很好奇,爱斯基摩人和中国人是怎样对话的?书中,尤尼塔也会说些中国俏皮话。哈哈…… 总体而言,读起来不累的一本书。

  《雾咒》读后感(七):雾咒

  看了雾咒不下三遍,深深被书中的曲折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文字语言,真挚的爱情所打动。这是一本难得的时代好书!书中对北极科考的描述,展现了我国的科技发展历程,又有对大自然的思考和崇拜,既能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又能唤起读者对北极科考的认识。在故事情节上,讲究一波多折,引人如胜,读者往往读起来欲拔不能,急着往下看。雾咒书评

  《雾咒》读后感(八):北极的呼唤——《雾咒》作者访谈录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薛 原

  一也,本名孙覆海。记者,曾供职于青岛日报、中国工人报。现居青岛。曾以随队记者身份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去南极和北极科考,著有《亲历北极》《南北极探秘》和《南极并不遥远》等。

  长篇小说《雾咒》讲述的是,北斗考察站要赶在北冰洋大面积融冰前组建一支野外队,到冰洋腹地开展科考。气象工程师娄书仪不惜动用一切关系,以达“上冰”目的,因如意算盘落空,羞恼之下竟藏起加急气象卫星云图。科考队不知风云突变,按计划进入老冰洋后,先遭遇白毛风,又因浮冰大面积断裂,食品和仪器均打了水漂,科考队被困断冰,命悬一线。这时,一只被北斗站收养过的北极熊到陆岸传递了信息,才令科考队获救,北极熊却被猎手射杀……

  谈起这部长篇小说《雾咒》的写作缘起,一也说,1990年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曾随国家极地考察队数度去过这颗星球的两端——南极与北极,见识过荒漠和寒冷,经历过孤寂与困苦,虽然也码出了很多忝列诸般印刷物的文字,然而他的心头仍有一个无法打开的心结,尽管过去了多年仍难以释怀。在他几十年的记者职业生涯结束之时,像是在繁星满天的夜空瞅见了另一束光亮——由此启开了他的另一道思维之门,这就是用文学记录他无法忘记的极地生活,也由此开始了长篇小说《雾咒》的写作。

  作者说,只有在极地那种极端的生态环境里,才能感受到完全不同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譬如说,在严酷的极端环境里,在性命攸关的生死抉择中,人与兽都像玩具里预上的发条一样在按照大自然设定的内在逻辑,在凄美与荒诞中,自然展示着本性的美好与丑陋。或许,兽性中有人性的高尚;也或许,人性里有兽性的卑劣……正如同行走在刚漫过洪水的河谷里,因为没有了浪涛与飞沫的咆哮宣泄,我们就很容易看到河床,看到河床留下的沙子与石头。然而,在很多时候,人们很容易只把滔滔巨流当成河的全部或本质,甚至还将飞沫与浮萍,误作大河真正的风景。

  在作者眼里,即便经历了一泓大海,能得者或许也只有一掬水;即便经历了一脉高山,可道者也只是一片石。曾经,他在连鸟儿也不曾落下过的南极冰盖上徘徊,也在北极圈长满爬柳的冻土带上流连,总试图寻找一条能涉过浸着浓浓夜雾的小径,让自己在喧嚣尘世中发蒙的头颅有个可供依憩的小枕,然而无奈就如空气般充塞乎天地之间,惆怅和忧虑便成了阳光下没法摆脱的影子。也正是生活中的无奈,让他的极地经历有了不一样的精神之旅。

  作者说,这个不一样的精神之旅其实也是一个孤独者不甘于平庸的寻觅之旅,也是一个心灵激扬与宁静、痛苦与焦虑的守望之旅。《雾咒》所呈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在迷茫中前行、在彷徨中寻找的过程。

  对作者来说,与以往写文字简练的通讯报道不同,长篇小说的描绘是需要用文字来还原生活中的情景,尤其是对故事细节的描述。譬如在小说里,作者是如此描绘故事开始的:冰上队立足的这块椭圆形浮冰,大约在半个钟头前和一堆乱糟糟的碎冰块拱到了一起。有一块呈不规则三角形的浮冰,看来曾不知天高地厚地挡了路,因而被椭圆形大冰给顶得翘起大半个身子,一个剑一般尖尖的锐角,恶狠狠刺向了浓雾深处……

  作者对极地生活的描述,给人以亲身体会感,譬如:“一股寒冷的气流吹过,脸上麻沙沙地疼。”再如对极地浮冰的描述,如果没有现场的经历,也是很难虚构的。作者以写实的笔法还原当时极地冰原的生活情景,也正是这部小说的特点所在。

  对于作者来说,一次南极和四次北极腹地的随队采访生活,是他这一生都无法忘掉的经历。再如:站在梯形冰上,岛礁大体轮廓总算能弄个差不多了。离他们稍近一些的地方, 矗立着两三块一人多高的狼牙礁,只要略往前一点点,也不难辨别出那黑不拉唧的颜色。问题就像汤姆说的那样,在他们和岛礁之间,有一条看上去不少于三十米宽的冰河,虽然也漂浮着很多冰块,但却无法形成一条通途将人度过。如果仅从眼前情形来看,谁也不会怀疑这是一道天堑,因为它的存在,便使冰上队踏上岛礁基本上成为一种不可能……

  在作者眼里,置身于无边的极地世界,人,兽,物,一切一切,只是个符号。他的寻觅之旅其实并没有结论,也没有答案,有的只是永无停顿的像平常日子那样对往昔的重复,也许向南,也许向北,在遥远的极地,有着无边的呼唤……

  《雾咒》读后感(九):人与自然关系的纯粹诠释和书写——读一也长篇小说《雾咒》 高加索

  今年的开局不算太妙,有太多看不到的悲伤和忧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但也以万物为刍狗。究竟什么是“仁”?什么是“天意”?在焦虑、无聊和不安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再次成为人们嚷嚷的话题 。

  此时,读到了一也的长篇小说《雾咒》(中国工人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

  这是一本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并不复杂:中国北斗科学考察站要赶在北冰洋大面积融冰前组建一支精干的野外队,到冰洋腹地荒岛开展综合性科考。以生物学家于大河为队长的冰上队,在滑雪和赶狗橇进入老冰洋后,先是遭遇白毛风,接着又因浮冰大面积断裂,橇犬、食品及仪器设备打了水漂,冰上队人困断冰,命悬一线。关键时刻,一直曾被考察站救助、收养过的北极熊萌萌到陆岸传递了信息,而有救人之功的白熊却被猎手开枪射杀……结合自身多年探险经历与其他探险家的事迹,《雾咒》的作者描绘了一幅人类勇敢挑战自然、探索未知区域的画卷。在人类立足地球、放眼太空的背景下,这种穷极未知、九死一生的丰富经历和探索精神颇值得回味。令人欣喜的是,小说文本没有满足于单纯记录描写科考队的探险与猎奇,它表达了这样一种主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是自然之子,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保护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进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公民意识觉醒的主观体现。《雾咒》以白熊萌萌和橇犬阿黄为观照的对象,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共生的环境中,组合成一幅幅形象的生死存亡图。在这些有別于通常自然呈现的图谱中,交织着古往与今来、历史与现实、美丽与血腥,藏匿着爱与恨,情与思,歌与泪,体现出作家深深的忧患意识与悲悯情怀。

  其实,按种类上区分,《雾咒》可以划到“极地文学”或”探险文学”,但我更愿意把它划到“自然文学”的范畴。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山与水、霜与雪、云与林等总是成对出现,相映成趣。其中既蕴藏了山水田园不分割的整体思维,也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老智慧。无论《道德经》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还是李白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是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美好诠释和书写。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漫长时间里,人类先后度过了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征服自然的不同思维阶段,也产生了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主义论等不同的观点与论调。历经岁月的洗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人类探寻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诉求。当今时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还没有全部完成,“征服地球”依旧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是,作家的可贵之处和先见之明就在于,他通过寓意深刻的主题,揭示了生存的双重意义:一方面生存是物质的,任何生物的存在都是以与相邻生物的生命作为代价;另一方面,生存又是精神的,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不仅要生存,还要体现生存的价值。无论是物质的生存还是精神的生存,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与和睦始终都是相辅相成的。正如《雾咒》主人公白冬冬对白熊萌萌所说:“你碰到了这世上最好最好的人,所以是个幸运儿。”萌萌在于大河们生死存亡之际把“鸡毛信”送到卢特吉尔,正是对人类关爱和友好的回报。尽管萌萌最终死于猎杀,但那种误伤的疼痛,我以为是壮烈而凄美的。

  《雾咒》“这一个”的意义正在于此。

  就中国文学传统而言,文学作品向来注重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映和表达,则显得荒芜而薄弱。纵观当代文学领域,尽管不少作家有意无意做了努力(譬如韩少功和阿来),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多少改观。曾经一次去南极、四次去北极,见识了“荒漠、孤寂与纯洁”的《雾咒》的作者一也先生,他对生态的关注,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呼吁保护自然上,而是用真诚的故事、高质量的文本,启发读者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爱与善良、孩子般的明亮清澈以及触摸到灵魂深处的那一股暖流。我认为,这是《雾咒》作为极地文学奠基之作对当代文学重要的贡献。契诃夫说:“置身自然,人的一切都应该是干净的,无论是面孔、衣裳,还是心灵和思想。”读罢《雾咒》,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心灵的滋养,更能透过自然在宁静中诉说的无言真理抵达人与自然的共情:万物共存,紧密相连,只有在自然中,人才能成为完整的人。

  (高级编辑,文艺评论家)

  《雾咒》读后感(十):一座立在人心的白熊墓碑——长篇小说《雾咒》读后小记

  北极,对于大多人来说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近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雾咒》,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谜一样地方的凄美而又悲壮的故事。

  北斗考察站要赶在大面积融冰前组建一支冰上队,到北冰洋腹地荒岛科考。气象工程师娄书仪因未达“上冰”目的,竟藏匿起加急气象卫星云图。冰上队在滑雪和赶狗橇进入老冰洋后,先是遭遇白毛风,接着又因浮冰断裂,橇犬、食品及仪器设备打了水漂。冰上队人困断冰,外界完全失联,惊心动魄的三天三夜之后,终于在弥天大雾中漂流到一个无名岛礁, 就在冰上队面临饿毙的生死关头,一只被人类收养过的北极熊萌萌,到陆岸传递了信息,而有救人之功的它却被开枪射杀,年轻漂亮的队医白冬冬也长眠在了无名荒岛……

  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北极考察和爱斯基摩人风情、生活的长篇小说,雾咒之下,险象环生。作家洞幽知著的观察力,散文式的笔触,经典的表现手法,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小说角度高企,内容层次丰富。魔幻的、尚未全然向人类开启的北极,在一场雾咒中更显扑朔迷离、变幻莫测。一场风雪冰裂即可成为“魔鬼颁布的王法”,“风暴创立的哲学”。小说中的人物,也在这一场雾咒中,呈现着人性的博美或扭曲。作家一也曾经以记者身份随国家考察队多次去过两极采访,其中四次到访北极,这样的经历对于他的创作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庚子年一段比寂寞更加惶恐不安的日子里,读到《雾咒》。此刻,我在电脑前,窗外是纷扬到有些肆虐的雪,人们在隔离中祈祷迟到的春雪能带来疫情散去的消息,小说中某些章节的描写竟然对当下的情形有着某种预言般的印证。本书题记为: “谨以此书献给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萌萌(一头北极熊),献给白冬冬以及数百年来长眠在极地的所有英灵!”为什么要献书北极熊呢?正是这样的好奇,让我欲罢不能地关注作者对这头熊的描写。

  白熊萌萌是科考队长于大河和爱斯基摩姑娘尤尼塔一家共同救治收养过的一头白熊孤儿。后来他们把萌萌放生到它的来处——白熊谷。这头灵性十足的北极熊在危急关头救了科考队。作家一也借书中人物于大河之口说道:“……对于这些北极生灵,人类实在知之甚少,也缺乏应有的关注,关爱就更谈不上了。”又借站长高凌霄之口说道:“对地球上的问题,我们究竟知道了多少?又做了多少呢?……物种为什么不断在减少?问题就出在人类本身,处在人类的贪婪、贪婪!人类要是不好好控制自己的贪婪,别说物种,更别说萌萌,就是地球也迟早会被人类自己毁掉!”

  这本书2019年年末就已出版发行,疫情当下,当人们再次反思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时,不禁喟叹: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生灵都不是——即使在遥远的北极,即使一头熊,它也是这个地球上不能被忽视的那一个。数次去过极地的一也先生以他的小说在审视我们人类自己的行为和命运,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和呐喊。

  “大河先生你看,萌萌哭了!呵,萌萌太通人性了。不,它比这世界上很多的人,更有人性!它简直就是天使,我的上帝呀,这简直就是一个天使!”

  小说中的冰上遇险,客观上是因为大雾,因为强风暴,因为裂冰,可更重要的是因为某些人被私欲蒙蔽的错误行为导致。大雾成为咒语,野外探险成为一场灾难。正像许许多多发生过的残酷的天灾一样,几乎无例外的是人祸酿就。作家一也曾经说,在严酷的极端环境里,在性命攸关的生死抉择中,人与兽都像玩具里预上的发条一样在按照大自然设定的内在逻辑,在凄美与荒诞中,自然展示着本性的美好与丑陋。或许,兽性中有人性的高尚;也或许,人性里有兽性的卑劣……

  “萌萌,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孩子,今天来看望你、悼念你,也是来向你作最后的告别。今后想起冬冬,想起北斗站,想起老冰洋上的日日夜夜,就会想起你。别嫌埋你的冰雪寒冷,可它纯洁无比;别嫌没给你树碑刻匾,萌萌呵,人的碑立在地上,你的碑永远立在人的心里……”

  白熊的碑立在作家心里,也立在了读者心里。

  小说对于极地科考中极端事件的描写,让阅读者始终处于好奇探究中。但极端中同样是现实版的你我他,现实版的生活。作家对于北极熊萌萌的塑造是人性化的,它就是个憨态可掬,又聪明善良的孩子,它还做了某些人类都做不到的知恩图报的事儿。萌萌的故事具有一定的警示性和寓言性,它在让人唏嘘感叹的同时,又不能不反躬自省,对人类及地球的未来命运做更深一步的思考。

  书中人物性格特点分明。对事业专注、对恋人一往情深的于大河,纯洁善良的白衣天使白冬冬,爱憎分明的混血儿尤尼塔,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高司长与卜书记,还有会钻营的娄书仪,无视原则、不负责任的刘部长、瞿社长以及偷女人内衣又幡然悔悟的安子儒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科考中遇险,呈现了人性的多样。在冰雪无边的极地,人,是那么奇伟而又渺小的一种存在。面对变故,又是那么的无奈。

  本书也可以认定为多次亲历极地的作家一也的一次深情回望。那里,曾经有一群人,留下了他们人生中最难以磨灭的一段记忆,有美丽的白衣天使冬冬,还有一头叫做萌萌的白熊……

  (作者:一羽 ,媒体从业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