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4》观后感精选
《唐人街探案4》是一部由陈思诚执导,王宝强 / 刘昊然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人街探案4》观后感(一):唐人街探案系列剧情猜测
★唐人街探案系列剧情猜测★ ————————————————————— 1、q是一个组织,最大boss是他爸,唐仁是帮忙的,都是引导秦风不入歧途 2、本电影网剧系列核心是价值观,中国的道的价值观 3、唐人街探案系最后一部在中国拍摄,大概率香港 4、电影大概还有2-3部完结,也就是说大概总共拍5-6部,不超过6部
《唐人街探案4》观后感(二):盲猜主题《无动机作案》
唐探3中三穷人分两面包那个场景…我给旁边朋友第一句说的就是把人砍一个,结果朋友到现在看我的眼神还很奇怪…涉及到分配,对于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限制入场券,对于美好的东西,往往是大家均分,对于普通的东西,那就提高分配品总量,对于三个穷人的需求,面包就是最珍贵的东西。看看身边,每个人难道不是一直在亲身经历吗?这电影引述了一系列哲学观点,又是格林童话,又是尼采,又是康德,又是维特根斯坦…弱化推理,强化了哲学思考,其实还是不错的,只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接触过这一类哲学思想,所以难免有所云雾。记得在第二部已经有哲学倾向的句子了,比如“杀死员外的是狗,把狗换成恶犬的却是夫人”。这种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人们往往咒骂着恶犬,却很少关注养犬的人,就像古代人们骂的都是奸臣恶相,宦官恶徒,可几乎没人说这个狗皇帝怎么怎么样。戏里面秦桧,东林党,宦官仿佛无恶不作,宋高宗和崇祯都只是被迷惑利用了,这就很不符合理性,到底是谁利用谁。所以说,这个系列电影最大的推理最后还是会引申到哲学的推理。比如一开始就如尼采的“凝望深渊”,后来康德的“善良意志”,后来维特根斯坦的“答案先于事实”。片尾彩蛋看到,唐4的拍摄地在伦敦,盲猜下一部的主题是《-无动机作案-》,唯一的动机就是作恶,因为“恶意是一种无缘无故产生的伤害他人的欲望,目的是从比较中获得快乐”,这是英国哲学家休谟的理论。ᶘ ᵒᴥᵒᶅ
《唐人街探案4》观后感(三):《唐人街探案3》留下的隐患和对唐探宇宙的建议。
《唐人街探案3》的问题很多,不仅没有为唐探宇宙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反而浪费了前两部和网剧积攒的粉丝期待、巨大的流量效应。
下面我结合个人观影体验,聊一聊这部电影主要的问题:
1.密室案件真相一目了然,这让推理粉丝难以接受。所谓的“第14种密室”没有什么信服力,反而引起了观众的不适。作为主打推理探案元素的电影,《唐人街探案3》未免有些舍本逐末了。
2.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唐仁的人设。诚如热评区某友邻所言:“像一条发情的泰迪”,四处留情,喜欢开荤笑话,比如36D、东京热等等,人设崩塌。
3.对“Q”的交代草草了事,让观众大跌眼镜。其实我曾设想过“Q”是一个组织,但这样的话,未免也太无趣了,哪有唐仁扮猪吃老虎有意思。
4.容易激起女拳师们的反感,尤其是医院电梯那一场戏。《我是余欢水》可是这方面的典型。
5.一些不必要的人物乱入,比如五大灵童、托尼贾等等,败坏了观影兴致。
6.硬广过多。光我能记起来的硬广就有和平精英、京东、东鹏特饮等等。这种硬性广告植入极其令人窒息。 7.浪费了这个演员阵容。日本演员兢兢业业,却毁于剧本的柔软无力。染谷将太、浅野忠信、长泽雅美等演员能够有更好的表现的。
8.不要为了搞笑而搞笑。喜剧部分应当是不影响案件推理进程的,桥段要配位,不要再开低俗的屎尿屁玩笑了。
从总体上来说,《唐人街探案4》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平衡娱乐性和深刻性之间的关系,力争回到《唐人街探案1》的正确轨道上来,拉回那些失去的粉丝。 我对下一部的建议:
1.修改唐仁的人设,至少要做到不滥情、不油腻,我只求他不会打扰观众分析案情。 2.五大灵童这种组合可以直接消失,看不出存在的必要性。 3.加大思诺的戏份。这个角色大有可为,尤其是那个莫比乌斯环意味深长。建议在网剧里可展开铺叙。 4.让秦风和kiko演感情戏。这对CP我真的可以接受。 5.不要辱没柯南道尔的故乡。案件真的可以更好,案中案的结构可以延续,但是不能像第三部这样一目了然。福尔摩斯值得学习。
6.好好考虑如何开展侦探联盟和“Q”的对决,让这对矛盾演绎得淋漓尽致、酣畅痛快。
7.说真心话,建议请专门的推理小说家创作剧本。《唐人街探案3》有六个编剧,却写出了这个无趣的密室杀人案。
8.盲猜秦风父亲是“Q”的一员,算算时间也该出狱了。如果不是,那也可能参加过“Q”的识、能、法、悟四关考验。十二个座椅的其中之一可能是他的,也可能是思诺的。如果能出现在后续电影中,建议潘粤明老师演这个角色。 最后的最后,奉劝导演陈思诚几句:既然已经辜负了观众的期待,留下了很多隐患,如果不认真解决,后续电影扑街是必然的。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回归第一部的范式和轨道,开创唐探电影宇宙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