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春天正是读书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春天正是读书日

2021-02-16 22:33:06 作者:bigwinner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春天正是读书日

  今天是大年初五,我假期以来读了两本书。不用焦虑,我并不打算在这里推荐。看完之后,我私下推荐给了我认为合适去读的朋友。有些书的确不适合批发,否则买了去又生出无数抱怨,事情反而不美。相对而言,面对面零售就比较合适,人和人之间毕竟有一些相互理解的基础,推荐起来成功率会比较高。但读书终归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还是应该由着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自行探索。

  春天适合读书,因为万象更新,人在这种时节就比较有勇气,有决心。过了这几个月,一切就很容易恢复旧观。不过每年春天发那么一回狠,十年二十年下来,读过的书也会相当可观。冲动不大妙,但是周期性冲动就有了价值,它就接近于瘾,到点就要发作。

  春假接近尾声的时候,人会觉得倦怠,进而感觉一切空虚起来。比较科学的解释是蛋白质,过年过节的时候,会在短时间内摄取大量的蛋白质,于是人就变得昏沉而疲倦,非得反复打个小盹儿不成。睡起来之后,因为无事可做,就容易感觉到空虚。以上科学道理并不是来自科研期刊或者是论文报告,而是由一个叫南派三叔的人反复告诉我。每次吃完饭之后,他都要以这个为由躺下休息一会儿,双眼失焦,仿佛进入了贤者时间。

  在这种时节,用书来填补一下空虚总是有效的。空虚是好事,人就不那么挑书。平日里人容易心浮气躁,翻翻内容简介就会打消阅读的念头,只不过是因为其中有一两句甚至个把单词不符合心意,就觉得心头烦躁,实在是没有办法读下去。空虚的力量要比烦躁大得多,总是想着要找点什么内容来填补。现在有了算法推荐和短视频的缘故,一个人很容易在手机上打发时间,却也因此倍增了空虚的折磨。看书不一样,看书会提供另一种虚幻的满足感,觉得自己增进了见闻,又或者是催生了成长,最不济也会觉得新得了知识。虽然也是一种虚幻的满足感,但我认为还是要比直接烧掉时间强来得好。

  春天读书真正的好处是静心。长假一般都是七天,所以一般到了第五天之后人心就会变得散乱。就像是个赌徒一样,心里留恋在牌桌上的刺激,但是又因为手头剩余的筹码不多而烦恼。有些人因此渴望着上班,觉得宁可恢复先前朝九晚九的福报,也忍不了这样无所事事地等待假期结束。读书可以帮助人把心安定下来,起码可以沉静一两个钟点。原因是一旦投入其中,散乱的心神就会收束起来,定于一处,自然也就没有了那么多念头此起彼伏。如果不愿意读书,拼乐高,写书法也有类似的效果。但从便利和经济的角度考虑,读书是一个更好的选项。

  我去年在《槽边往事》还是推荐了不少书,如果去年没有读完,现在可以拿出来翻看了。之前我看到有人说,听了我的推荐买了一本《4321》回来。入手的瞬间为厚度所慑服,以至于至今都没有勇气翻开。相信类似的人和类似的书应该不在少数,那我这里想要开解几句:不要太在意书的厚薄和难易,重点是尽可能快地展开在书里的旅程。如果你一早翻开,确认不适合自己,那也正好趁着品相不错的时候,在网上的二手书交易软件里出掉。因为世间还有旁人需要,买回去可能会立即如饥似渴地去读,你这样自己不读,又让别人饿着,实在不是厚道的行为。

  倘使乍看之下就深受吸引,不忍释卷,那我先前所说的虚幻满足也好,静心凝神也罢,就会随之发生。这样三天之后你去上班,也能做到内心平和,无忧无惧,不需要再去专门做什么收心的准备。这样的开年,我认为是好的。不管后面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和折腾,起码在起点上你要比旁人稳一点。那我今后推荐书籍的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大心理负担,觉得让人平白无故买了许多根本不会读的书堆放在家里,活得就像是个出版社的诱招。

  最后,我也想提醒一点:大家要珍惜读书人的身份,也许再过二十年、三十年,就彻底没有多少人会读书了,尤其是纸质书。我看台湾的出版业年度报告,2020年的图书销售总额和2010年相比已经是腰斩,从367亿新台币下降到了189亿新台币。当然,电子书的销量在涨,比2019年上升四成,但因为基数太小,无法弥补纸质书销量下降带来的亏空。大陆这边情况应该会好一些,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读书未来可能和喝红酒、抽雪茄、听黑胶唱片一样,变成一种小众奢侈爱好。那趁现在还能看得起,大家都多看一点吧。

  初五快乐,天官赐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春天正是读书日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