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乖孩子读后感1000字
《可怕的乖孩子》是一本由[加] 凯瑟琳•奥斯汀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80,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可怕的乖孩子》读后感(一):乖小孩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比较博人眼球,妈妈辅导孩子作业暴走的时候,被姥姥拿出当年自己的作业,姥姥的话是“你看看你小时候”, 这位妈妈怎么不会想到自己的妈妈还留着多年前自己的作业。 (作业卷也留下,请你20年后再看。)
为人父母之后才知道自己当年也是爸妈眼中那个写作业让人抓狂的孩子,暴走之余,更多的是来自上一辈的“你今天也体会到了我们当年的心情了吧?”
那种我做完了这科作业, 再给我来一张卷子放松放松的只能是别人家的孩子。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这么如家长所愿的。
以前看《家有儿女》的时候,当时觉得夏家的三个孩子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刘星,当时让人捧腹的介绍,“夏雨、夏雪、夏冰雹。”他不是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有时候妈妈刘梅也为了刘星的学习烦恼。
可是你想过没有,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孩子都变成了乖孩子, 那时候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班级里所有的孩子都特别认真的听老师讲课, 所有的人都及时的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 那些课堂捣乱的现象再也没有了。 看起来是一种很不错的状态, 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 那班级的平均成绩肯定高啊, 没有捣蛋鬼了,学习的进度也不会受影响。 似乎这么做的益处还挺多的。
马克斯也是调皮的孩子, 他在课堂上很活跃,他有时候也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他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当地很棒的学校, 人们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准时完成作业的人, 如果每个孩子都这么优秀的话,家长肯定是会很放心的。
他们接受了药物的注射,而这种新研制的产品会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的专注, 也更高效的完成作业。 当个性和天性必须为了成绩让路的时候,孩子们可选择的是接受现实, 还是像马克斯一样选择逃离呢?
故事的最后马克斯一家离开了他们生活的地方, 这里虽然没有重点的学校, 可却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样子生活。
《可怕的乖孩子》是加拿大作家凯瑟琳•奥斯汀的作品,书中提到的乖孩子被大家喜欢, 可孩子因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才让人觉得活泼可爱。
《可怕的乖孩子》读后感(二):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吗?
前一阵子,在网上看了很多父母辅导孩子做功课的搞笑视频,里面的父母真的是被调皮又讲不懂的孩子快逼疯了,甚至还有新闻中有一位母亲在辅导完作业后吞了安眠药。我想,如果让他们在当时的状态下看到这本《可怕的乖孩子》,他们可能真的会选择书中这种有悖常理的人为干预的方式来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聪明的乖孩子”。可一旦这样做以后,他们一定会后悔的。
在本书中所描绘的未来,不仅可以在源头从胚胎中选取最优的个体来成活,后期还可以通过注射药剂,让孩子变成“乖巧听话、行为端正的公民”。而我们的主角麦克斯种种机缘巧合之下逃过一劫,为了不让孩子变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麦克斯一家决定逃离,灭人欲与追求自由的对抗碰撞,这个反乌托邦故事,在作者深厚的笔力下,描绘得惊心动魄又引人深思,就像是书名揭示的那般——可怕。
虽然麦克斯很调皮,但是这也正是他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体现,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不就是因为这样的与众不同吗?就像是现在很流行的整容,都是网红脸,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可真的一点都不美。哪怕平凡,可是自然有特点,这才是美。纯粹是爱的结晶而诞生的孩子被贬为免费的赠品,人工干预而成的小孩却被喻为人上人,实在是太扭曲了。这样的乖孩子才不是好孩子,只是没有灵魂与感情的机器,满足父母虚荣心的工具。
我的小侄子刚出生,每次在家族群里看到他一点一滴成长的小视频,我都觉得生命是如此不可思议与美妙,未来,他可能会成为尖子生,也可能会吊车尾,可能会很安静,也可能性格活泼,这一切的未知,塑造了他,他也会因为这一切,成长为一个很棒的大人。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这样的画面我不希望被破坏掉。希望像麦克斯父母这样的家长能占未来社会的大多数:孩子,我不希望你有很大的成就,我只想陪伴你快乐健康地成长,这就足够了。
从来不觉得小说只是在虚构一个故事,尤其是这样描述未来世界的书,如果科技真的能发展到这一层次,是不是真的会出现书中的景象?世界上全是精英的父母领着精英的孩子,所有人挂着恰到好处又千篇一律的微笑,美好的世界就是如此?我只知道,这不是我盼望中的世界。
《可怕的乖孩子》读后感(三):心疼你的乖
《可怕的乖孩字》。刚在书架上扫到这本书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不会是什么恐怖主义或者毁灭人权一类的故事吧。匆匆翻过几页,发现故事确实有待推敲。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本看过畅销小说。女主出场时是妹妹的葬礼,她突然间收到妹妹因病去世的消息,悲痛中来处理妹妹的后事。但是在显而易见的疑点中,伴随着对妹妹深切的关爱,她铤而走险,一步步揭开阴谋的面纱。原来犯罪集团,号称研制出一种神药,可以在孕妇妊娠期间注射,然后会直接对胎儿起到较大的作用,使他们出生后就成为颜值和智商都优越于未得到注射的孩子们。但是这个药剂一旦研发成功,将会价值不菲。而女主的妹妹很不幸,就是这款药剂的先行者——小白鼠。但是,很遗憾的是,药剂是惨不人道的,也是不成功的,不仅仅是不成功,而且直接吸走了妹妹的生命,一S两命。女主在经历孤立无援,只身犯险,被警告,被伤害之后,义无反顾的查明真相,杜绝了这项技术的出世。因为故事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这种药即使被研发出来,那么只有社会贵族高层人士才有资本去get到它。那么他们的后代会越来越优越,穷人家的孩子将会越来越惨烈。这违背了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和规律。
《可怕的乖孩字》这本书在我看来,似乎有和上面做这本小说情节相似的地方,还有他们想表达的故事道理其实也是如此。孩子是这个世界上开始的生命,书中的主人公马克斯,家里也是两个孩子,他们来着自未来,他们的出生不再是父母自然的结合,而是完美孩子和三选一的产物。有钱人可以一直筛选出“完美孩子”,而普通人只能通过“三选一”。马克斯的妹妹,对于他们而言是免费的产物,因为是他父母自然结合而成的。他们的小镇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住的,镇上学校里到处都是监视器。而更恐怖的是,新的教育方法制定了,通过给孩子们注射“肺炎疫苗”来让孩子们安静、听话,像一个个“僵尸人”。最先发现的是马克斯的妹妹,她说感觉她的同学们都怪怪的,一点都不活跃,很安静。其实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注***“疫苗”,而他的妹妹却因为和妈妈、哥哥一起去参加阿姨的葬礼而躲过一劫。后来,马克斯因为过度活跃和之前的涂鸦,要被提前一天注射“疫苗”,还好,他的妈妈是注射护士,他又躲过了一劫,但是他也因此要假装自己被注射。
生命是要努力去抗争,但是不能轻易被伤害。
《可怕的乖孩子》读后感(四):初生太阳不应该成为温驯的羔羊
有关教育孩子的书籍、有关青少年成长的书籍,有关科幻故事的书籍,一直是较少涉及的书籍。
因此,手持《可怕的乖孩子》我有些迟迟下不了眼的感觉,但是着手读了之后,觉得是一本值得琢磨、关注的书籍。
关于孩子以及青年,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讲话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
孩子,一直被认为是生力军,因此孩子的成长关系着人类下一代的发展。
孩子,从来就是家长的心头宝,也是很多快乐、烦恼等的来源,但是我们从来不是需要一个玩具洋娃娃,而是有哭闹,有顽皮……具备各种情绪的活生生的人。
《可怕的乖孩子》讲述的是未来故事。“未来世界,新米德尔敦的孩子们在排队接受治疗,政府要将他们变成乖巧听话、行为端正的公民。十五岁的麦克斯威尔•康纳斯整天调皮捣蛋,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还是个涂鸦小能人。在他的小妹妹艾丽被当作治疗目标时,他观察到了一些变化…”
马克斯是个意外,不出意外,是因为他的调皮和不守成规令他得以躲过成为盒子里出来的人——整齐划一、没有个人特点。但是他必须假装成了盒子里的人,选择逃跑来追求自由与希望。一系列的故事和思想反思就发生在他逃跑后的突破和挑战。
人,是需要有个性和挑战的。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孩子越来与聪明和早熟,所以当发生孩童、青少年伤人、杀人事件出现,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关注青少年成长角度以及法律法规的规范。
但是我们采取的措施,绝不是划线去人为的改造人性,因为因为不同,所以精彩。
书中采取了夸张与较为显性方式表达政府采取喂药的方式规范人,塑造人以到达统治目的。通过荒诞、看似不可能表达现实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
这是需要我们去反思和注意的地方,不止对于针对孩子的教育政策、还有家长的家庭教育,其实后者更是我们普通社会一员,作为孕育抚养孩子的家长们应该反思的。
有一点较为困惑的是,在致谢版块,不同段落出现“还有我的先生杰夫”“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卡洛琳”,这种集丈夫和妻子于一片致谢词中的样式,不知是发生错位还是错位还是其他什么情况,基于对现在社会婚姻关系的认可,出现这种表述,令读者很是费解。
《可怕的乖孩子》读后感(五):如果生活中只剩下“乖孩子”
熊孩子让人头疼,可真的,如果生活中只剩下“乖孩子”,这绝对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恒星图书奖”提名获得者、加拿大科幻名家凯瑟琳奥斯汀在《可怕的乖孩子》一书中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件可怕的事。
小说里的马克斯是名精英学生,有思想,有勇气,从开篇表现来看,也非常有个性,甚至特立独行。在对现代代智慧城市的向往上,作为进城人的马克斯对之无比羡慕,而只是每天送客进出城市的出租司机,却与马克斯有截然相反的看法。阅历以及人生经历的不同,少年马克斯对一切还处于充满理想主义的膨胀感怀上,他喜欢看起来规整又低调的智慧城市中心大楼,而进进出出的司机认为那幢楼冷肃又尖锐,没有人性且冰冰冷。
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少年马克斯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看起来符合自我的一套逻辑,有自己的理想,也有独立的个人认知,也表现有一定的民主性,可以灵活地修正自己的观点。随后在马克斯一系列故事和表现里,正是沿着这样的认知表现不断进行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与马克斯相对比的是马克斯的妹妹艾丽,一个需要治疗的可怜孩子。艾丽是马克斯母亲正常受孕出生的孩子,与马克斯经过一番基因筛选和差强人意的几个选择里“优选”成功的那一个相比,正常受孕出生的孩子要“低人一等”,反应慢,要经过一系列治疗,且这种治疗是不可逃避的,不透明的,不公开公正的。在当下看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基因筛选必然成为趋势,可是这种选择的行为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反伦理的,看起来是“优选”,何尝不是人为干涉甚至扼杀了人类自然进化的可能呢。
看起来,故事里的艾丽是家庭的不幸,就像病人一般的存在,但艾丽又是幸运的,因为有爱着她的家人。而马克斯的聪明和行动力,又让他无意中发现了这种基因筛选,这种反人性的进步背后的黑暗和残忍,他们开始逃离这座曾经向往的城市。
人生于禁锢,始于禁锢,又逃离于禁锢,这只是取决于人那一刻的选择。选择不了出生,但是可以选择活着的这一过程,在哪里活,如何活,平淡庸常或者惊喜交加......故事反思了青少年的成长,让我们看到未来孩子,特别是乖孩子、理想孩子的可怕。
看过这部《可怕的乖孩子》,你还在想要一个理想孩子,或者一个乖宝宝孩子吗?在今天,能让孩子充分自由快乐的成长,或许在未来看来就是异常幸福的一件事。
《可怕的乖孩子》读后感(六):让孩子做自己
一开始被吸引是因为书名《可怕的乖孩子》,我想乖孩子为什么会可怕呢?我想大多数父母应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可爱吧。这极大的刺激了我的好奇心,想知道到底说了什么内容。于是,就毫不犹豫的下手了,可能跟家里有两个孩子有关系吧。 自从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以来,好多夫妻也都想给家里的孩子找个伴,希望等自己以后老了,孩子不至于一个人,有什么事也好商量。所以,我们家里今年变成了两个孩子,有了两个孩子之后,最愁的就是教育问题了,还有怎么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分歧,就像我家里,姐姐一开始也很喜欢弟弟,可没过多久,就觉得爸爸妈妈更喜欢弟弟,冷落了她。这一点,我也觉得对她很愧疚,可我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很好的照顾两个孩子。所以只好通过碎片的时间多看书,想以此来帮助我教育孩子。所以,看到这本《可怕的乖孩子》,我当然要看了。 书中的主人公马克斯,家里也是两个孩子,他们来着自未来,他们的出生不再是父母自然的结合,而是完美孩子和三选一的产物。有钱人可以一直筛选出“完美孩子”,而普通人只能通过“三选一”。马克斯的妹妹,对于他们而言是免费的产物,因为是他父母自然结合而成的。他们的小镇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住的,镇上学校里到处都是监视器。而更恐怖的是,新的教育方法制定了,通过给孩子们注射“肺炎疫苗”来让孩子们安静、听话,像一个个“僵尸人”。最先发现的是马克斯的妹妹,她说感觉她的同学们都怪怪的,一点都不活跃,很安静。其实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注射了“疫苗”,而他的妹妹却因为和妈妈、哥哥一起去参加阿姨的葬礼而躲过一劫。后来,马克斯因为过度活跃和之前的涂鸦,要被提前一天注射“疫苗”,还好,他的妈妈是注射护士,他又躲过了一劫,但是他也因此要假装自己被注射。 作为一个妈妈,我觉得很沉重,我不希望孩子因为乖而失去活力,宁可他们不乖而充满创造力。这才是孩子该有的童年,而不是为了满足家长的私欲,而把孩子变成一个学习的工具。不断要求孩子听话、服从,就是逐渐抽离她的精神支柱,让她变成一个无法独立的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所以,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做自己,不为了迎合讨好别人。
《可怕的乖孩子》读后感(七):惊险又吸引人的故事
在这开始寒冷的冬季里,我读了《可怕的乖孩子》这本书,也卸去了身上的疲惫,准备迎接新的工作,我被这本书的故事所吸引,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改编成电影剧本,希望成为十分火爆的电影,而这电影中所呈现的故事真的会很吸引人的吧。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里,故事的背景是美国的新米德尔敦,这里的政府要将孩子们变成乖巧听话、行为端正的公民。这里的孩子们都在排队接受治疗,而只有15岁的麦克斯威尔•康纳斯整天调皮捣蛋,发现他的小妹妹艾丽被治疗的时候,他看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就尽量想逃避这种治疗,马克斯一家决定一起逃离新米德尔敦,在外面的世界里,马克斯出现的不凡创造力,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奇故事……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在作者的奇妙的构思下,故事却是环环相扣,步步惊心,故事却是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人类只能在能力改造上努力,人类有更强壮的体魄、更多的智慧,更好的应对危险的能力,为我们人类自己而战。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也许不是普通人?看了这本书后,我想像着自己好像也在书中的故事获得某种特异能力,而且欲罢不能。
《可怕的乖孩子》的作者在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个性鲜明,追求完美,文字富有感染力,擅长讲故事,对于人物的表情和心里描写都是非常到位,使读者随着故事的发展,心情也会忐忑不安,带入感强烈。故事穿插有序,拓展了读者的眼界和思维。本书虽然是以虚拟科幻为故事的背景,却写出了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虽然书中描写了很多都是我们未知的事物,却很能开动我们的想象力,。书中作者是从事悬疑、科幻、推理类小说创作,这部小说虽然说是探寻秘密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历经磨难,找到事情的真相的故事。藏在背后的故事更是令人想知道,而在故事之中,那个神秘的地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对于这样的故事情节,我们还是很期待的看到故事的最后的结局,
这本书虽然是以虚拟为故事的背景,如同写出了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作者用非常奇幻的想象力,表现了特异的发现,写作手法新颖,文笔精练,故事的架构和自然生动,刻画人物性格细腻鲜明。对于人物的表情和心里描写都是非常到位,使读者随着故事的发展,心情也会忐忑不安,带入感强烈。虽然书中描写了很多都是我们未知的事情,却很能开动我们的想象力。
《可怕的乖孩子》作者凯瑟琳•奥斯汀是加拿大知名儿童作家、科幻作家,凯瑟琳不断创作出深受读者喜爱的各类文学作品,在科幻小说领域独树一帜。她的这部长篇代表作《可怕的乖孩子》获得殊荣。
《可怕的乖孩子》读后感(八):个性让步给安全性
我们对于孩子的喜爱,基本上都附带了各种各样的条件。我们喜欢他们的天真善良,同时又讨厌他们的无理取闹;我们喜欢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头脑,也厌恶他们调皮捣蛋胡作非为的手脚;我们希望他们能按部就班如我们所愿,实现我们未完成的抱负,同时憎恶他们渴望自由率性而活的梦想……但是这些本来就只在一线之间的差别,错误的一方就都变成了孩子们,不管他们如何做,只要不是我们手中的提线木偶,那么他们就永远不能得到认可。而我们,曾经也是孩子。
可怕的乖孩子这本《可怕的乖孩子》其实读起来还是非常有趣的,因为马克斯真的很有意思。但是有趣的同时,它所展现的思想内涵也是很恐怖的。从最开始作者就借马克斯的口,说出了“个性让步给安全性”。马克斯从姨妈的葬礼回家的途中,与司机就规整的城市和未知的森林闲谈,司机的每句话都在表达他对规整的智慧城市的向往,并希望自己未来也可以在城市的养老院有一个床铺。虽然向往更好的生活无可厚非,但是这种盲目从众的追求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就像如今的很多人一样,不需要关注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只要能和别人一样就是最好的。
凯瑟琳·奥斯汀这才仅仅是开始,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未来世界人类的精子存活率低,导致了人为干预生产成了理所当然。马克斯类似于是中产阶级的降需选择,在三个胚胎里选择出来的最优的那一个。他的妹妹艾丽和达拉斯的哥哥奥斯丁,明明是自然的孕育生出来的可以说是爱的结晶,竟然被归类于免费的赠品。而像达拉斯这种经过三选一之后,还能继续选择,直到选出最完美的,才是上层的富豪们的特权。从还是一个胚胎开始,所有的孩子就就被归了类,分了优劣,更遑论后续的教育培养。
此时学校学的似乎已经不在是单纯知识,而是类似格式化思想的思维枷锁。现在的填鸭式教育就已经让很多人反思,如果发展到这种地步,可真叫人绝望。我很喜欢泽维尔一直说的阴谋论,虽然他用了一种夸张怪诞的行为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但是不可否认他说的都是很有道理的,做的事情也很可爱。尽管他做黑客黑掉监控程序,或是其他后台管理看起来违法违纪,让人很生气,但是他并未做损失他人利益的事,这点马克斯比他过分。不过在他们生活的这个怪诞的世界,做黑客似乎也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反而能体现他们优秀的基因选择。
即使已经筛选了基因,人类也永远都不会满足。优秀的基因仅仅只是让孩子们的头脑更为发达,并不能让所有孩子都循规蹈矩。于是管理者们便妄图用新的疫苗,来实现所有孩子的可控性。此时,真正的实现了马克斯所说的,个性让步给了安全性。最开始接种疫苗的是艾丽的好朋友梅丽莎和她的同学们,效果很明显,接种了疫苗的孩子们不再需要朋友,不会生气,不会烦恼,整个人只想着听老师的话,完成作业。但是仅仅如此后面怎么能展开呢,很不幸的是,即使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艾丽却也终于难逃一劫,成了一个行尸走肉一般的小可怜。
马克斯曾拒绝母亲去他们学校兼职学校护士时说:“我们本质上是什么样的人无所谓,重点是我们看起来像什么样的人。”我们看起来像是什么人,听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想一想又意味深远,管理者从来不在意被管理者的思想,他需要的只是服从。而奇怪的是,人可以轻易地做出自己曾经发誓绝不会做的事。那么逃离就在所难免,只是很可惜艾丽成了这场革命的牺牲者。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对话都非常有意思,比如泽维尔和马克斯的鸡同鸭讲,比如达拉斯和马克斯的猜输赢游戏,比如历史课上泰勒和布伦南等人的辩论,充满了奇思妙想和独具特色,但是这些在老师和校长的眼中,都是让人头疼的,需要被剪除的。好在最终的结局还算留有希望,即使是逃亡他乡,也总好过都被格式化吧。毕竟爱打小报告,喜欢教育别人,爱做作业的小孩,真的既不可爱又很恐怖了。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孩子都变得整齐划一,万千的思想都变成了同一个内核,会有人觉得他们乖巧可爱吗?看了这本书之后,再想一想这个问题,真是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荣誉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