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丁香花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丁香花读后感摘抄

2021-02-20 03:00: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丁香花读后感摘抄

  《丁香花》是一本由高阳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丁香花》读后感(一):高阳笔下龚自珍

  说到龚自珍那必须提到有名的丁香花公案,清代道光年间,北京城里暴出了一件轰动一时的绯闻,人称"丁香花公案",案中女主角是贝勒王的遗妃顾太清,男主角则是一代文豪龚自珍。公案乃由一首闲诗惹起,经过某些热心人一渲染,变得香艳炙口,亦假亦真,反正最后的结果是王妃顾太清被逐出王府、从此沉落市井,龚自珍则引咎自责,惶惶离开京城。这样的结局真的让人感慨,两位文人的诗文交流被人说的那么不堪,但是谁又能说的清楚吗,自国文人多洒脱,而他们又有着名门望族的身份,生不由己。

  高阳以丁香花为题写尽了龚自珍的一生,龚自珍在官场和情场上的失意道出了龚自珍的一生,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他是“狂士”龚自珍,一生希望戍边立功,却始终郁郁不得志。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他是“名士”龚自珍,半生风流,却只留下几首新词、几行断肠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满腔的热血、一肚子的委屈以及物是人非的境遇,化成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在这本书中你能找到丁香花公案的真相,你能在高阳的笔下感受龚自珍的一生,他是个有理想和抱负的文人,但又不想只是个文人,他想戍卫边疆,建功立业,他也想潇洒倜傥,轰轰烈烈,可能他出生的太早了,再晚点他可能是一位革命人。

  再说说高阳,他的作品多数讲的都是清朝的历史,说是历史也不完全是,历史小说中大多七分历史三分杜撰,好多历史小说不过是借助历史的背景人物演义故事,而高阳不同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加之厚实的历史功底的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小说不同于历史,必须要有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才能吸引读者,清朝的历史真是错综复杂,在高阳的笔下你会对清朝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

  高阳的才气有目共睹。高阳的学与识,既得自家学渊源,也得自刻苦的攻读和异常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识、学兼备,高阳便登上了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相传"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丁香花》读后感(二):“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于龚自珍的了解,仅仅知道他是晚清诗人,还有就是上面这首诗了。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乡镇处有高阳。”

  作家高阳的笔下让我看见了一个“狂人”——龚定庵。

  偏古体的文字总是有一种亲切感,就像久别的故乡。

  现在,越来越能体会到什么是家国情怀。说白了,就是一种归属感,读国家的文化,读家族的文化,看老前辈们一点一点探索出来的路,走了很多弯路,也做过许多错事。不管是辉煌,还是黯淡,在历史的遗迹中都不可或缺。

  晚清时期,官场腐败,市侩猖獗。悲悯那个时代,却又觉得晚清本该就是这个样子。王朝更替,兴盛衰亡,一幅“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又一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初高中时,读古诗老师总会让我做个批注,什么抒发诗人郁郁不得志、报国无门的情怀,什么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卓然自立的情怀。这样类似标准答案的回复着实令人无奈,想尽各种办法去读懂人心,这很无聊。

  龚定庵的“萧剑人生”,抛去官场、情场双失意,还不错。出身书香门第,一肚子的墨水,虽不被重用,却也活得潇洒。

  在朝为官,不管是贤臣,还是贪官,人情世故需要懂得一二,龚定庵这种狂人不适合在颓世做官,他的叔父龚守仁到做得不错,典型的迂腐之人,一生平平淡淡,到点儿升官,到点儿退休,还不错。

  龚定庵生性多情,有红粉知己,奈何红颜薄命,有西林太清春,却落下个“丁香花公案”。

  要谈多情,我能想起的就是金庸笔下的段正淳,那叫一个风流,段誉到处认妹妹,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情,是一个抽象的字眼,我不是很理解多情人的想法。上天给予我的,就这么四四方方的一块情感,我能管理的也就这些,我掏出去一些,或许会有归还,回来的,可是要变样子的。

  为什么说与小孩子和老人相处会有收获,在小孩子的眼神里看到了珍重,而老人的眼里比我少了许多浑浊。

  “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

  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少年时,情是个盒子,长大了,我打开,发现是空的,我才知道,情是需要自己去装的。

  《丁香花》读后感(三):不遭人妒是庸才

  龚自珍,对于我们而言,除了知道是晚清的才子之外,并没有太多的特殊之处,然而就是这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存在,却让高阳创作了一部荡气回肠、壮士扼腕的《丁香花》,映衬出一位历史小说家的博学与深刻。 尽管才华无法比拟盛唐时的李白与杜甫,但是龚自珍的才气也是不容小觑的,每一章节都或显或隐地穿插着诗句,如开篇没多久就出出了《百字令》,顾名思义在一百字内写出人物事件,尽管那时只是文言文的晚期,但要描拟一个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并非易事,而且诗句作为传情互诉之凭借,在此时已经消减了这般功能,而在当时却是她与他应酬时的投情意合。 龚自珍无疑是聪慧的,若资质平平,怎能时隔百年仍为今人所知晓,然而越是有才华的人越容易不得志,面对着黑压压的庸人,他是选择不闻不问呢,还是奋起反抗了,选择了前者意味着明珠暗投,选择了后者意味着命运漂泊,可喜可叹可敬的是龚自珍选择了后者,由此引起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 文字知己,胜如骨肉。太理想化、太美好的事物在现世是不容易得到接受的,正如龚自珍与阿青的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人有时候需要自知自明,而恃才傲物总是要被风吹雨打去的,不能因为热爱而一往情深、无所顾忌,要知道自己永远抵不了这个世界的黑暗与昏庸。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龚自珍搜肠刮肚,只为了珍惜与李增厚的友谊,二人都是孝子,都有不凡的过去与痛苦的回忆,把酒言欢是少不了醉意,然而生活中除了酒,还应该有诗,不是说诗酒乘年华吗?于是,一方是翘首已盼,另一方则是欣然命题,二人在时间的某一点上达成了默契与和谐,画内的青山与眼中的红泪,都是勉强之故,却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引经据典,到了晚清是容易的,也是艰难的。此前有太多的岁月创造太多的故事,每一件奇闻逸事都可以信手拈来,但又不完全暗合当下的情景,于是借力、借势只是虚张声势,真正的厉害之外在于时隔几百年仍然找到当时的感觉,大有“往事越千年,你侬我也侬”的意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无法克制内心的恐惧,想要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望得更远,不仅仅是角度与高度,更多是对生活的体会与认可,龚自珍在这一点的失算最终造成了悲剧,此一时彼一时,令读者热泪盈眶,无语凝咽。

  《丁香花》读后感(四):只有香如故

  看到,龚自珍这个名字,我第一反应是那首己亥杂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那关于这个人生平的一些故事,我就很有一些疑惑了。 这本书传奇的记录了他的一生坎坷波折不论是事业还是感情上,都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具体有哪些误会?让我们通过这本书,进一步的领略作者的一生。 有时候我觉得看书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本来你觉得一点都不认识或者不了解的人,通过一本书,你觉得走入了他的一生,在看这本丁香花之前,我对龚自珍的了解仅限于那首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但是通过高阳对这个人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龚自珍,或者说是一个活在我身边的朋友,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龚自珍这个人,博学多才,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是无奈仕途不顺,没有得到重用,这让我想起了李白,但是之前也看过一些书关于李白的叙述就说,其实,李白这个人虽然在诗作上有很大的体现,但是从他做官从政的角度并没有真正的才华,但丁香花这本书,高阳写到龚自珍,我觉得他真的是有这方面的才能和才华,可能说生不逢时没有得到好的重用,导致仕途不顺,但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遗憾的是,就连最后的爱情都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在事业和爱情都遭遇到不顺利之后的他,回到家乡,却不幸遭遇到丁香花公案。其实是因为他无意中做出的一首诗,导致的一个冤案。正如诉书中所说的不遭人嫉妒,是庸才。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别人讲过的一句话是说,其实人跟人之间很容易遭受到嫉妒,被陷害,但是当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你只比别人优秀一点点,别人会嫉妒你,但是如果你比别人优秀很多那么别人就会羡慕你嫉妒到羡慕,其实就在于你自身比别人进步的空间有多大。 我们看这些书并不能够帮助他平反,也不能够改变历史,我觉得不管是历史书也好,还是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也好,我觉得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智慧,我们从别人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有助于自己的成长,我觉得这才是读书,真正想带给我们的东西,而不是把我们变成一个抱怨的人。去抱怨,去责怪。我感慨,龚自珍的一生波折,我也为他的冤案感觉到愤愤不平,但我其实更想做的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收获自己别样的成长,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看书的人得到的启发,因为我们才是未来,我们才是未来,我们又决定着未来。

  《丁香花》读后感(五):不招人妒是庸才

  有一身傲骨的人进入仕途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就像一群鸭子里面来了一只天鹅,即使在美丽也没有人会欣赏,有的只是格格不入。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人,有大才,却无处施展。比如李白、杜甫、范仲淹虽然有的也混迹官场做大官,但还是无法施展心中的抱负。 龚自珍同样也是一样,一身本领无处施展。一生希望戍边立功,却始终郁郁不得志。所以有了“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龚自珍虽然才华横溢,但六次会试才中进士,由内阁中书到宗人府主事再到礼部主事,位卑言轻,志向远大却欲报无门。可叹命运的悲哀,可叹天公的不公平。所以有了愤怒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出生在风雨摇摆的大清朝晚期,赶上了外国侵略的开始。一心忠君爱国的他想施展一腔抱负,支持禁止鸦片。他的很多诗歌、诗句也都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不公、不平。也或许因为其正直的表现,受到到了很多官僚的打压,导致其一直做的都是一些跑腿的小活。 《丁香花》这本书主要讲述的就是龚自珍的官场历程,还有一段卷入贝勒福晋的绯闻。 如此大才的龚自珍也或在与友人谈论经历,引经据典的时候才有一个才子的样子。 本书的作者高阳是浙江杭州人,1940年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1948年随学校迁至台湾。一直就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可见其文笔功力之深厚。 《丁香花》这本书也让我们更加细致的了解了大清朝的一些历史,以及龚自珍的一些生平经历。 正所谓成也诗人,败也诗人。我们之所以能够记住龚自珍是因为他唯美的诗句,但同样也是因为诗,使他遭受了很多的挫折。龚自珍怀才不遇,只有诗歌能够抒发胸中的情感,然而就是因为一首诗引起了轰动京城的“丁香花大案”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贝勒的福晋。 在很小的时候,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龚自珍的一些诗句。当时老师跟我们讲一些国家情怀之类的,那时候的我们可能比较懵懂,没有什么过多的感受。但是越长大,我们越能找到家的这种归属感,更能明白国家的文化,民族的荣誉感。当拿起那些诗句的时候,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丁香花》这本书在读的时候更像是打开了一副晚清时期的画轴,一幕幕看在眼中。官场的黑暗,以及那些欲报无门的才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读过《丁香花》之后,我虽无才,但也能够理解那句“不招人妒是庸才”了。

  《丁香花》读后感(六):璱人的故事

  假如有人向你提起丁香花,我想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一束花朵在那里兀自绽放着,它代表的是淡雅和不惊。然后它却是清代文人龚自珍的一段伤心的往事。提起龚自珍的大名你一定会想起来以前学的诗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首诗出自《乙亥杂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现在读来还是那么朗朗上口,这本书《丁香花》由高阳老师所著,他向我们娓娓道尽了清代文人龚自珍的一生荣辱。

  作者高阳老师一代文坛巨匠,他的文笔隽永,让人看了印象深刻。一句句话语,仿佛就在向我们讲述发生在昨天的故事。一首词,一首诗就把我们拉回了主角所处的清代,这本书以丁香花为名,丁香花的那种纯洁、素雅,实在包涵着浓厚的忧郁色彩,实在官宦世家的龚自珍联系不到一起。看过此书名才知道源自一场莫须有“丁香花公案”,源于一首似似而非的诗句,而这本书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龚自珍的“箫剑人生”。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充满傲气的龚自珍。他出口成章,即兴的诗词与典故更是信手拈来,才高八斗,很受风月场上姑娘们的爱戴。诗中的柔情似水、词中的文字即可小家碧玉、亦可豪气冲天,同时他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的见解,诗歌上也包含着拳拳的爱国热情。传说当时参加应试时即使封上姓名也能从其文章的语气和字里行间辨别出来出自他的手笔。

  他明知会试考官也不过是学识一般之人,尤其不喜怪字生僻字,但他仍旧在应试时屡用怪字挑战考官极限;明明当时的皇帝势局以稳定为主,他仍旧奋笔疾书,应考文章仍提变革之道。读到这里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龚自珍,我想这也是他屡次考试不第的主要原因吧。

  但他也有风流的一面,面对龚自珍因原夫人病逝娶了吉云,二人举案齐眉以诗为伴,直到他遇到了薛女燕红,燕红的才气让龚自珍爱怜,想纳其为妾但是由于门第之见而不得偿。在京城,44岁的他有幸结识贝勒奕绘的侧福晋,龚的诗词亦被太清春所赏识,但最终却兀自离开京城。在扬州年近五旬的他遇到了小云,是个古灵精怪的女子,同样她也是欢场女子,虽两情相悦但却难以纳入家门。这些感情使他心灰意冷,意气风发的他渐渐进入暮年。

  当然龚自珍的那个时代就是这样,明明才高八斗却由于机缘无法得人赏识,由于自己或其他原因兀自无法展现心中的抱负。他的生平也即是一个晚清知识分子的缩影,很有代表性。这本书让我们真正了解一个晚清文人的现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清朝。

  《丁香花》读后感(七):“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狂放诗人,屈才的一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名诗从小记忆深刻,但对作者一直不太了解。《丁香花》带你走进龚自珍的“箫剑人生”,本书解析了龚自珍风流和进取的一生,诗词歌赋穿插其中,由于怀才不遇,只有诗歌能够抒发胸中的情感,然而就是因为一首诗引起了轰动京城的“丁香花大案”,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贝勒的福晋。狂放和有才成就了他的诗词,但同时由于太过狂放自由,“有才遭人妒”,一生怀才不遇,揽上如此大案。 高阳(1922年-1992年),享年70岁。为当代作家,以历史小说著称,精通清代历史掌故。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字雁冰。浙江杭州人。其父许宝璞为清秀才,壮年早逝,由母亲教养成人。1957年任台湾地区“国防部”参谋总长王叔铭秘书,开始进入台北文坛,文名渐起。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以及《中央日报》特约主笔。一生著作多达95部,105册。其中代表性作品有《胡雪岩全传》三部曲、《慈禧全传》等

  主人龚自珍从小爱好读书,十二岁就懂得《说文解字》的叙说,彻头彻尾,有先天的优质加上后天的熏陶,使得他在语言上有任何人所不及的特长,便经常写诗、提词,引得众人羡慕。龚自珍因爱用生僻字,字体不美而多考不中,参加六次会试才中进士;做了内阁中书。由内阁中书到礼部主事,位卑,言轻,不受官府器重。一生想为官职铺路,却坎坎坷坷。从政期间,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文章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丁香花》中就记录了他的三段风流往事:一是诗姬燕红,因他而出家为尼;二是扬州小云;三是与奕绘贝勒侧福晋西林太清春的一段故事,“丁香花公案”就是此故事的源头,引发了龚自珍情场、官场双失意。

  读历史就是给我们后人一个见证和思考。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有才就可青云直上,德才兼备,踏实做人和做事,才能获取一步步的成功。谨言慎行,可以说是曾国藩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常常告诫子女,少说多做,务实做事,不说大话空话,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越是位高权重的人,盯着你的位置、等你犯错的人越多,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别人的把柄。曾国藩身居高位数十年,正是凭借谨小慎微的心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做人先育德,谦虚谨慎,务实求真才是通往成功之路。

  《丁香花》读后感(八):慢慢推敲曼曼雅兴漫漫长生 ——评《丁香花》里的文艺情怀

  序言多达十六页,这在书籍里不常见,且是意犹未尽,且是要言不烦字字珠玑。 做序者是个很了解作者高阳的人,把作者的书与人的概况,抽丝剥茧地归纳了一番。这些零光片羽,在你阅读的时候,会有恍惚似曾相识的感觉。 诗词知识的含量高深莫测,这对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顿饕餮大餐。本人孤陋寡闻,无太多时间与精力一一去考证每一首诗词的出处,而或是作者的创作,无论是哪种情况,这种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化为己用的能力,都不得不让人佩服与学习。 历朝历代里的贵族或知识分子,都有一些属于本阶层的特有属性,像王宫豪门出行的车水马龙,像清高文人随身的笔墨纸砚。该书对清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有着很直观的展现。若集中到一个人身上的话,那就是男主人公龚自珍。关于他的生平知晓的人也许不多,但他的诗读过书的人不知道的怕是不多。 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标榜了他的爱国情怀。 现如今的电视节目里,有几类很火的探索节目,一个是鉴宝,一个是考古。前者是流落到民间的宝器,也参杂着大量鱼目混珠的赝品。后者是对历史的挖掘与发现,同时也会关联到前者。关于珍宝,从古至今,都是可以让一颗平凡的心瞬间癫狂迷乱的。如何才能平常视之,也许我们该向文中的人物龚定庵学习。 龚定庵是个骨灰级的收藏家,从玉石印章、碑帖、宋版书、古籍,到亭台楼阁古建宅院,无不被其涉猎其中。 封建教育的纲常里,女子无才便是德,在龚自珍的内人身上,却不是这样。吉云,学识渊博,平日与龚自珍一同参研诗词歌赋相互教益。这样的一种举案齐眉的平等思想沟通,真是神仙眷侣一般的夫妇唱随。 科举如现如今的高考,无论对于谁都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正因如此,其中潜藏的猫腻与弊案便也越多。许多有才之士,遇得广纳贤才的伯乐,便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如若遇上指鹿为马偷奸耍滑之徒,便要不幸地被刷掉了。龚定庵科考用了一个有出处的“觅”字,被渊博之人评为“瑰伟冠场”。他继续考,继续用典故甚多的不平常用的字,被只会钻营牟利的主考直接给划到榜外了。仕途不顺,令他有了从军的想法。 另一个话题,是红颜知己。这个有别样的意思与格调,特别是对于壮志未酬内心压抑的满腹经纶的龚定庵这类人,可细细回味。

  《丁香花》读后感(九):龚自珍:箫剑人生

  从小到大我们学习了许许多多的诗歌,这些美丽的诗歌当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其中,龚自珍就是我们不得不谈的一位诗人。今天我们就随着高阳的步伐,去了解一下龚自珍的生平。 说到龚自珍,那么我们就应该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除了诗人,龚自珍在官场上面也是非常的有勇有谋。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龚自珍在政治上是非常有建树的。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说到您哲学,我相信大家肯定对他的事件非常的熟悉。历史书上我们学习到林则徐的那一种爱国情怀,在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龚自珍对于国家的那种大爱。 龚自珍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人生大半辈子都倾注在官场上,倾注在国家的大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他心中的大国之爱。在政治上的发展是他很大的成就,至少他也有着很大的成就。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对于腐败者的厌恶,洋溢着爱国热情。他所有的努力,都是被认可的,他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在文学上面他有很大的成就,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在他的作品当中,大部分都是咏怀和讽喻之作。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他是“狂士”龚自珍。在阅读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内心对于国家政治的是那种心痛,那一种无可奈何。他是一名有着大志向的男子,他有着雄心壮志——一生希望戍边立功,却始终郁郁不得志。时代的不配合,自己心中的雄心壮志无法实现的那一种无可奈何,是他在诗作当中向我们展示出来的。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他是“名士”龚自珍。作为一个才气十足的诗人,他十分努力的去品味生活,去完成自己的理想与壮志。半生风流,却只留下几首新词、几行断肠句。在读他的诗作的时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倾其一生在政治上面,可是政治给予他的回报是很少的。文学上面他也有着别人无可替代的财气,可是他却舍弃了文学,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投掷于政事。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重点向我们讲述了,官场、情场双失意的龚自珍在辞官回乡之际,竟惹出轰动京城的“丁香花公案”,一段与贝勒福晋顾太清的绯闻甚嚣尘上。其实在这件事情之上,我们发现,正是因为龚自珍的远大抱负,才会为他引来这一系列的事情。 不管人生遇到了什么样的境遇,我们都应该往前看。人生总会像天空一样晴空万里。

  《丁香花》读后感(十):龚自珍在古代不遭人妒,在现代可能是文人。

  魏仲英这样说到:"如果你一生才华横溢,定会遭人嫉妒,如果不遭人妒,一定是庸才。"

  正如这本《丁香花》里的主人公"龚自珍",有品有才,却空有一抱负的心,忧国忧民,不被世人发觉,不被官僚组织收入,他做个小小的内阁中书,最后还引来"丁香花公案",情场、官场,双双失败。

  很多人拿他来跟李白对比。

  李白,一心想报效祖国,热衷朝廷,却常常失败;空有一份热心,却没有正式的官职名分,一直漂泊在外,虽然为情为义,但,最后,一生碌碌无为,不遭人嫉妒。

  作者,高阳,我们所熟悉的高阳为他的处女作《李娃》,作品一鸣惊人,被大众所发觉,一生追捧,写下数十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小说,被誉为"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的高度评价。

  此版《丁香花》为它的再版,他将熟知的历史很自然地运用到小说之中,让人读了,不尽感慨,到底是生而为人,还是人为生活而生。

  主人龚自珍从小爱好读书,十二岁就懂得《说文解字》的叙说,彻头彻尾,有先天的优质加上后天的熏陶,使得他在语言上有任何人所不及的特长,便经常写诗、提词,引得众人羡慕。

  唯一感叹的是,龚自珍虽在江湖上小有名气,偶尔受人待见,但一路之遥远。

  参加六次会试才中进士;做了内阁中书。

  由内阁中书到礼部主事,位卑,言轻,不受官府器重。

  一生想为官职铺路,却坎坎坷坷。

  友人李增厚曾为他取得"飞燕玉印",爱好古董,爱好藏书,从小拿来练笔。

  在复杂、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很难成功,是属于正常现象。

  极为不成功的是生活中龚自珍这一生的情路。

  21岁娶妻,隔年妻子便去世,在两年之后,娶下安庆知府的孙女儿,闺名吉云,写得一手极好的簪花格(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书法写的工整,完好),被他的大姑称赞为"国土无双,明姝绝世,仙侣刘攀数"的高度恭维。

  不管是官府的秀才,还是国土民间男子。都总爱三妻四妾,来表示他们的权高和位重,权威高者有二房,三房,四房,等等。

  龚自珍也不例外,想娶个偏房。身以为同得父母和吉云的同意,偏偏燕红太过于专情和温柔细腻的女子本性害她难闯进龚家的大门,吉云见招拆招的过人本领把燕红推进了出家的山庙,唯一庆幸的是燕红没有削发,却为龚自珍坚守一片真心,直到她去世,龚自珍也来见她一面。

  世人说她是傻的,世人说她是纯洁天真的,无论何种浪漫,这么为人付出终生,缺有遗憾!

  直到后来龚自珍见过小云,贝勒福晋顾太清,也难免惹一尘埃。

  最为冤屈的是,他已决定放弃官辰,做个俗子,却在回乡之际以一首《清平词》引发"丁香花公案",他的朋友认为他是清白的,他的妻子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龚自珍想为其解释不可能,却拿出一首《清平词》诗,无奈被夫人看破,实则不该的绯闻,冲破到底。

  这本书中,龚自珍犯了很多错误,但这些错误都是,既不看破也不说破,一生都在逢其左右的过着,所以,不遭人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丁香花读后感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