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少女妮莫娜》读后感锦集
《怪物少女妮莫娜》是一本由[美] 诺埃尔·史蒂文森著作,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怪物少女妮莫娜》精选点评:
●谁不爱亦正亦邪,活泼可爱的小妹纸呢( ̄∀ ̄)
●怪物永远是孤独的怪物
●其实是两个本质上相依为命又傲娇的骑士带着一只误打误撞闯入人类世界的变形怪的奇幻故事。喜欢番外的圣诞特辑。没有笑点,是个有点儿虐的故事,一口气读完的感觉不太能得到满足。想看更多!
●“我们以为她不过是个装扮成怪物的小姑娘,她不是。她是个伪装成小姑娘的怪物。”奇幻类美漫,关于超凡少女、变形异能、骑士传统、正反英雄、权力阴谋……以及“父爱”和基情。正邪cp相爱相杀可歌可泣的bromance特好嗑!俩竹马傲娇闷骚泯恩仇甜得很,到最后还不忘官方发糖,副线比主线带感。配色主打红绿,尤其还设计成所谓的“反派”红斗篷、正面英雄+学院基地的绿色调,扭转了惯有设色以绿表邪;人物线条偏爱直线型?变形部分很流畅,看她变成何人何物还挺惊喜的。看完满脑子“嗷呜嗷呜”,还纠结了整本女主究竟是戴帽子还是秃头?期待动画化。
●黑心法师(划掉,科学家)和金罗因骑士简直就是锤基同款黑金cp!!而且居然是HE的黑金cp!!不过黑心画的简直是奇异博士脸而不太像基妹。故事很丰满,看下来真的感觉像电影剧本一样,更期待即将出的动画电影版了。顺便求拍个真人版吧!圆我锤基HE梦!
●妮莫娜是横亘在黑心勋爵和金罗因爵士cp之间的巨大电灯泡(误)。非常治愈的剧情,画风倒是很美式漫画。
●翻译有点出戏
●开局就黑化开挂的马猴烧酒搭档暖心反派大叔,对手是个长金发的基佬英雄,这设定可以好好搞搞同人了
●“我不想被宠养,不想被禁锢,不想坠入地狱,我不想被击垮,不想被拯救,不想走狗屎运”
●画风自由的一篇童话……似乎没有别的东西,留给小孩子看吧
《怪物少女妮莫娜》读后感(一):真实少女妮莫娜
正好今天《天气之子》上映了,然后我问朋友怎么样?他说还不错,就是剧情太好猜了,一贯套路的完美结局。正好今天《死亡搁浅》媒体评论解禁了。全世界都在问游戏做的怎么样,有几家媒体给了低分,小岛秀夫一下子跌落神坛。但是预告片里面透漏的世界实在太诱人了,即使这个评价,我未来还是会去买一份亲自感受一下。
然后今天我看了《怪物少女妮莫娜》,以上与的郁闷一扫而空。这本书太好看了。顺着情节的铺垫我很快的就沉浸到了漫画中的世界,去猜测黑金和金盔甲的关系,为少女和黑金之间的友谊而担心。一路下去,看完了整本书。故事的少女莽撞,行事果断,为黑金带来不少麻烦,但是她的那股机灵又时刻的帮助黑金。故事的主线像坏蛋格鲁一样套路。当坏人第一次出现你就知道,毕竟是漫画,画的像坏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故事的后续情节只要细心都可以猜出来,但是里面的每个角色说的台词,做的事情,让你觉得在漫画的世界观里面是如此真实。少女一开始就要做坏人的动机在最终的结尾并没有直白的说出来,但是通篇看完,你也会开始随着剧情恨,或者爱,或者同情。友情之间的犹豫不决,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里面每个角色在他的世界观里面是真实的。她是个完整的故事,有不错的完美结局。真美好。
不管怎么说,天气之子和死亡搁浅我都会去看的。
《怪物少女妮莫娜》读后感(二):Nimona的起源和其它
作为一个1991年出生的艺术学生最初在Tumblr网络连载的奇幻漫画,Stevenson创作Nimona的灵感来源于自己cosplay的经历也不让人感到吃惊。在她的自述中,她提到自己总是喜欢cos成男性角色,然后就想着“那么来画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小女孩吧”。Nimona就诞生了。
然而在最终完成并出版过后,Stevenson在采访中说自己是“both satisfying and a little sad”。曾经也做过小女孩,她对小女孩的认识更加复杂,每个女孩都是怪物,或许快活,又可以变得十分危险,既真诚又充满谎言。而对两个骑士的形象展现则更加理想化。
imona有一种恶作剧式的严肃。对于一个开头这样傻乎乎无厘头的漫画,主题已经是有深度得让人震惊。整个故事构建的非常精致,完全没有通常连载漫画会有的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出现。最开始故事的节奏非常轻快,令人愉悦。最妙的就是变身场景
《怪物少女妮莫娜》读后感(三):“少女心”
如果彼得潘算是“完美”的(男)孩子。 妮莫娜就是“完美”的(女)孩子/少女。
“少女心”在刻板印象中总是与粉色、鲜花、爱情之类联系,但真·少女心如果凝成一个形体、化作一个人物,大概就是妮莫娜:加入反派、杀人放火(你不杀人,人家不把你当回事)、抢劫银行(然后散给路人),不怕受伤、不怕被杀,无法威胁、无法收买、不可能被驯养,而且拒绝被拯救。 少女是怪物,是怪物假扮的少女。少女在日常中不会时常感到自己是束缚于人类形态的怪物吗?道德、良心、感情是伪装的皮肤,下面的东西漆黑,牙齿锋利。“这就是我,从头到尾都是我。那个小姑娘——她不是真的。是我捏造的。”它说。一切只是游戏,温情和依恋是人皮幌子,下面拥有利齿和火焰的怪物黑暗而空洞,对什么都不依恋、对什么也不在乎,准备破坏一切。 少女都是反对派、反抗者、拆毁者,自视为英雄权威的大敌,只想要砸烂宫殿、杀死国王、践踏王国、焚烧世界。 与妮莫娜相似的,大概是西尾维新笔下的紫木一姬(屠杀校园)和想影真心(毁灭世界),少女是一个空壳,底下藏着非人类的怪物。表现出来的感情也好、友情也好,可能全部都是“骗你的”。 最后该怎么结束?紫木一姬死了,想影真心“被拯救”。 少女还有什么其他可能的结局? 想不到本书作者给了妮莫娜一个彼得潘的结局。她没有死去,也没有被改变。
彼得潘,男,英雄,永远的(男)孩子,不老、不死。 妮莫娜,女,反派,永远的怪物/女孩,不断死去,不断重生。 也许,接下来,妮莫娜就会跳进另一个滥好人的窗口,闹吵吵地要实施新的邪恶大计。
顺,祝黑心跟他青梅竹马的金发美人百年好合。我去AO3看同人了。
《怪物少女妮莫娜》读后感(四):妮莫娜,阿丽塔,和一个通宵值班的夜晚
我现在困得要死。这个夜晚我趁着在公司通宵值班的机会,翻完了三本书,喝光了一瓶酒,还吃了一些垃圾食品。
其中一本书,就是《怪物少女莫妮娜》。
我现在是一个1岁女孩的爸爸,说起来真有意思,早在妻子还在孕期,尚不知小朋友是男是女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会有一个女儿,这倒没什么,有什么的是我莫名有一种担心,担心女儿将来会不信任我,会觉得“成年人的世界都是虚伪的”,会蔑视包括我在内的一切社会逻辑,或认为我的某些行为是背叛她。
这种奇怪的情绪愈演愈烈,所以我干脆写了一篇小说:《李莉周同学决定去死》。这篇小说是在2017年底写完的,当时妻子还在孕期;直到一年后我才放到豆瓣上,尽管评论里骂声一片,但只有我知道,这是当年一个准爸爸处于巨大的不知所措时,对未来的一个沮丧想象。
年初,看了《战斗天使阿丽塔》,回来在豆瓣打了五星。我始终很迷惑,为什么我会如此喜欢这个电影。我喜欢的是电影,不是动漫原著,我喜欢的,就是那个爱憎分明,力量无穷,永远年轻,永远战斗着的少女,她头顶的天空永远清澈直白。
今晚又看了《怪物少女莫妮娜》,我现在困得要死,但是,有趣的是,这个图像小说为我揭开了阿丽塔之谜。
如果是十几年前,看到阿丽塔的故事,看到莫妮娜和“黑心”之间的故事,我一定会想到这是一个“萝莉控大叔”的故事。我一定会自然而然的将自己代入进去,我是说,将自己代入到萝莉而非大叔之中。就像《这个杀手不太冷》,你是为娜塔莉波特曼而感动,还是为让雷诺而悲伤?这是一个问题。
而现在,我迟疑了。
即使在看到妮莫娜和黑心一同去抢银行的桥段时,我也会迟疑。要知道,“你愿意和我去抢银行吗?”,这是人世间最高段位的情话,最高,没有之一。可我还是迟疑了。因为——
凡是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幼儿是熊,是利维坦,是喷火的龙,是十二级台风。所以,当妮莫娜忽而是孩童,忽而是少女,忽而是喷火龙,忽而是哥斯拉——这又有什么呢?孩子的破坏力可比哥斯拉强悍多了——我才意识到,可能,或许,《怪物少女莫妮娜》所写的,在我这里,仍然还是一个父亲怎样理解女儿的故事:她不相信你的逻辑,不相信成人的世界,她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你需要理解她,她会破坏力很强,颠覆掉“故事”的讲法,她是最好的持-不--同-政-见-者,她蔑视强权,也蔑视懦弱,她始终是一个宝宝,但她更永远是自己,一个唯有她自己懂得的谜。
所以又想起《阿丽塔》。我在阿丽塔身上寄托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她与莫妮娜根本不同,但又有那么一点难以描述的神似:毫不吝惜的破坏、直白简单、真诚。
许多影像叠加在一起,犹如许多段记忆混淆在一起,汇成一种难解的困惑,或是解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