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金刚》经典影评集
《举起金刚》是一部由朴建龙执导,李凡秀 / 赵安 / 李尹熙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举起金刚》影评(一):愿,总有灯塔为你指路
这世上一定有这样一个人,是除了父母以外,真心对你好的人。他或许很严厉,或许很仁慈,或许是老师,或许是朋友。也许他就在身边,只是你未曾察觉。 你从懵懂中一路走来,有时会有灯塔指引着你,使你不再迷茫。可有一天,灯塔不再亮时,你又该怎么办? 是根据印象,朝着灯塔的方向走?还是调整心情,跟着自己的心走?亦或是原地等待,就此沉沦? 没有人能陪你走完全程,人生中总有一段路要靠自己,信念是高于一切的,让你在孤独中不那么难过,在困难面前不那么渺小。 人生苦短,愿总有灯塔为你指路。如若没有,你就坚强起来,做自己的灯塔。
《举起金刚》影评(二):体育运动的“悲剧”
这是一部关于女子举重的运动片。片子倒还是挺精彩的。不过我看得却非常不开心,也许是想到了我们自己吧。 其实做为运动员来说,遇上李智峰教练是极为罕见的。大多数教练都与片中另一位相仿。只要出成绩,管他怎么,也许他们对训练极为精通。但他们完全成为成绩的奴隶,而对于运动员来说,教练便成为奴隶主。不要认为那位教练只是出于对李智峰的仇恨才变成为样。其实只要是背负着所谓国家荣誉等包袱去训练的人都一样。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运动精神。 我看此片时正值伦敦奥运会结束。什么“更高,更快,更强”。不过是更好的成绩代表更多的金钱。如果是这样,那还要运动干什么。这简直是对人的嘲笑。人应该是真正热爱才去运动,古奥运会只戴一个月桂冠。可是现在,我都觉得可悲与可笑。我想现代体育可以休矣。
《举起金刚》影评(三):闪着金光的钢铁之心
这是一部让我又哭又笑的电影。
之前,会因为迷上一部动漫而喜欢上一项运动,比如《网球王子》、《足球小将》、《灌篮高手》......尽管剧情夸张,甚至脱离现实,但是从中散发出的执着和热血,都曾深深地植入我们的青春。让人着迷的不单是人物本身,更多的是他们身上所承载的梦想和专注。那时会想,我们也有许多令我们骄傲的运动项目,但为什么我们就没有这样的作品出现,甚至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热潮呢?比方说,《羽球传说》之类的,当然,这土气的名字只是自己的想象罢了。我们好像过多的关注于运动所带来的荣誉,而忘了运动背后承载的梦想和付出。
生活不是只有成功,更多的时候,是让人懊恼的挫败。就像《灌篮高手》里,湘北最后也没有得到全国大赛的冠军一样。但《灌篮高手》依然代表了一代人的青春。人们会聚焦于成功时的万丈光芒,却容易忽略那些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却突然被打入无底深渊的无奈和绝望。荣誉和光环似乎只加载在冠军一个人的身上。“就算只有得铜牌不代表你的人生较别人逊色,就算得了金牌也不代表你比别人金光灿烂。”我喜欢电影里李教练说的这句话,任何为梦想的实现而做出的努力都值得被尊重。
尽管遭遇不顺,被嘲笑,被遗忘,但靠着坚信能举起任何东西的双臂,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打不倒的意志。运动并不是以牺牲生活为代价,而是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厚度。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但相同的是为目标去奋斗,“拼尽全力,永不放弃,人生就是金光灿烂的,就是无价的。”
《举起金刚》影评(四):爱一个人,但不掺杂爱情。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正在一白事上无所事事。
那样的氛围下,周围坐了几个不相识的老人,断断续续地唠着嗑。
而我塞着耳机专注地看着眼下的片子,打发着吃饭前的几个小时。
以体育为题材的电影看的很少,举重也绝对不是自己喜欢的。
但电影开始的:以真实生活改编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
利欲熏心的领导层和一个受了伤有良知的前冠军之间的较量。
有时候感同身受就不用再多费口舌去说些什么。
我不说,你自然就明白,因为你曾是我。
一个好的老师有多重要,只要读过书的人遇到过一个好的或是不好的老师便知道了。
我曾在初中,遇到过许多好的老师。
预备班时的英语老师,一个刚毕业的老师,真诚地对我说她想和我做朋友。我一直记得她被我们班最调皮的男生弄哭的场景。
那次在包干区打扫卫生抬头正迎上她的目光,好像是在那站着看了很久的样子。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在那看着。但我一直很后悔没跟她说:我也想成为你的朋友。
直到现在大学也毕业了,才发现没有和任何一个老师成为过朋友,我更加遗憾了。
初一的语文老师,规定大家每天都要写一篇文章。
她在批作业时,喜欢把好的文章折一个角,代表你的文章被选上贴在后面了。
每次发作业我都欣喜极了,翻看看看,许多次都有折的角。
加上她当着全班的面说,XX,XX,XXX都是语文很棒的孩子,好好培养都是好样的,我一直觉得自己语文不错。
但高中碰到人生中第一个不喜欢的老师,正巧又是教语文的,我的语文分数便如过山车般了。
退役的运动员生活是不好的,但并不代表他可以为了钱去做一切。
他总是试图吓走那些要参加举重的孩子们。
但当他开始训练她们时,他又是认真与负责的。
安全是第一位的。
一流人生,二流人生不是用奖牌去衡量的。
他说,即使得了世界冠军,他还是没能喜欢上举重。
有时候就像王小波说的,要追寻乐趣的人生。
《举起金刚》影评(五):以前我天真地不相信有人热爱举重
我看哭了,尤其是在胸前刻上教练名字的那段。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退役的职业选手的下场,就像可以在中国报纸上读到的那些:金牌选手过着金牌的人生,铜牌选手在退休金点数制度的驱使下过着三流的生活。
此时我不认为这位前选手、现教练还会继续热爱举重,热爱竞技体育,因为他站在小板凳上说了那番话,举重是项默默无闻的运动,有着各种不体面的后遗症,不像篮球那样受人欢迎。
他曾经不认真地对待自己所谓的职业,自己所谓的学生,老成世故地准备着迎接督察的莅临指导,而这个场面我从小见识过太多。。。表演出来的热情,表演出来的活泼,表演出来的听话
后来他知道自己错了,知道这群学生和他从前那样很热爱运动,以及很需要举重所带来的关注和自信,驱走身上的自卑与孤独。。。于是他认真带领训练,认真教导她们学习文化(“这个世界上最恨一句话:运动员有头无脑”,ps:我所看的版本是这样翻译的)。
他是真正把举重教练当成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他的学生们也把举重这项运动当成人生生活的态度,而不仅仅是一门社团活动。
是的,举重很孤独,举重运动员体态不好,退役之后出路也不行~
很少人会梦见自己因为举重而受人关注,举着杠铃站在闪光灯下?不,太遥远,不切实际。
极少人会招呼自己的朋友去举重,而是成群结伙去踢足球,打篮球,把科比的海报贴在墙上,在饭桌上讨论詹姆斯的嚣张(是的,我知道有林书豪,但记不起哪怕一个举重运动员的名字)~
是的,篮球,足球,都比举重要受欢迎,或者说时髦~
是的,我想我永远不会以举重为业余运动项目
是的,我以前不相信有人会热爱举重,我认为他们都是生活所迫~
不过
现在,我看完这部电影我信了,有人就是热爱举重,不是热爱金牌,而是热爱为了胜利而努力的生活,不空虚,很积极
以时尚来说,举重不如三大球;但是作为运动来说,它们生来平等,过去,将来,乃至此刻,我相信热爱举重、热爱运动的人们都在用努力证明这一点。
《举起金刚》影评(六):举重
体育片在韩国并不常见,而举重更是体育项目里冷门中的冷门。而这一项目背后藏着有多少艰辛却无人知道,举重是我们国家优势体育项目之一,但很少人了解运动员背后的艰辛与痛苦,我记得一名的奥运金牌的举重运动员,他身上已经嵌入了三块钢板,08年奥运会上德国举重运动员成功获得金牌那一瞬间,他最想对他的妻子说,我成功了,可是她妻子已经不在人间了。 《举起金刚》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体育励志电影,片里热爱举重的一帮乡村中学女学生,不仅要面对在青葱时光里艰辛的训练带给身体和心灵上的负担,现实生活的贫困也是梦想路上的绊脚石。立脚于举重运动,放眼的是韩国社会底层人群的无奈和挣扎。举起的不单单是沉重的杠铃,还是命运压在身上无形的枷锁。 影片第一个留给我的是感动,对运动员为了实现梦想,而不停的高强度训练而感动,对教练对举重事业的热爱而感动,对运动员和教练师徒之间深厚感情而感动,当英子母亲去世的时候,她的亲戚都恨不得抛弃她,而她的教练却义务反顾得收留她,还把他带上举重的道路上;还有当英子她们,因第一次参加比赛失败时,知道教练平时训练,只是一种形式,目的只是为了骗取上头的经费,而教练却说:“举重不是个好项目,如果你们拿不到金牌,或者中途受伤,以致无法再举重时,你们就会变得一无是处。”英子哭着回答,我从来没有这么痛苦过,不知道训不训练好,我只想训练,只想通过我的努力,赢回属于我自己的奖牌;本片情感高潮部份,在影片后半部分,她们举起启蒙教练李志峰灵柩时,我当时的眼泪都快要流下来,她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师徒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位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她们之间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不可或缺,谁都离开不了谁。 影片第二个留给我的是,不要只关注第一,成功者往往是少数的,我们媒体的聚光灯太过于偏爱这些人,使得我们会忽略其中一些东西,好像只有第一,才是最重要的,拿不到第一就代表失败,比别人低人一等;其实成功者在成功之前都是经历过无数的失败,而我们却只看到他成功的一片,而看不到他们失败的一面,可能我们离自己心中的金牌很远,但不能因为你赢不了金牌,你就必须过三等人的生活,仅仅赢了金牌,不代表你的人生就高人一等,如果你尽全力不放弃,你生命本身就是快金牌,这个过程才是无价的。 戏中的女一号由曹安饰演,她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对剧中的人物把握的比较好,感情表达自然,亲切。在看完这之后,我思考了一些问题,前几年人们对韩国电视剧进行了比较激烈的讨论,有人夸他,也有人说他不好,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韩国电视剧和电影整体实力比我们要好些,画面的唯美,演员的感情自然的流露,编剧,导演的认真细致的工作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觉得我们中国一些电影,感情表达有点太快,说感动就感动,说惊奇就惊奇,可能演员所表达的情感与观众所感受的出现偏差,我们有些电影还追求特技效果,追求视觉的冲击力,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就是内容始终的最重要的,如果内容平淡,或者特技效果不能很好的与情节和演员的感情相交融的话,这部电影只会是昙花一现。
《举起金刚》影评(七):《举起金刚》举起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体育片在韩国并不常见,而举重更是体育项目里冷门中的冷门。而这一项目背后藏着有多少艰辛却无人知道,举重是我们国家优势体育项目之一,但很少人了解运动员背后的艰辛与痛苦,我记得一名的奥运金牌的举重运动员,他身上已经嵌入了三块钢板,08年奥运会上德国举重运动员成功获得金牌那一瞬间,他最想对他的妻子说,我成功了,可是她妻子已经不在人间了。 《举起金刚》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体育励志电影,片里热爱举重的一帮乡村中学女学生,不仅要面对在青葱时光里艰辛的训练带给身体和心灵上的负担,现实生活的贫困也是梦想路上的绊脚石。立脚于举重运动,放眼的是韩国社会底层人群的无奈和挣扎。举起的不单单是沉重的杠铃,还是命运压在身上无形的枷锁。 影片第一个留给我的是感动,对运动员为了实现梦想,而不停的高强度训练而感动,对教练对举重事业的热爱而感动,对运动员和教练师徒之间深厚感情而感动,当英子母亲去世的时候,她的亲戚都恨不得抛弃她,而她的教练却义务反顾得收留她,还把他带上举重的道路上;还有当英子她们,因第一次参加比赛失败时,知道教练平时训练,只是一种形式,目的只是为了骗取上头的经费,而教练却说:“举重不是个好项目,如果你们拿不到金牌,或者中途受伤,以致无法再举重时,你们就会变得一无是处。”英子哭着回答,我从来没有这么痛苦过,不知道训不训练好,我只想训练,只想通过我的努力,赢回属于我自己的奖牌;本片情感高潮部份,在影片后半部分,她们举起启蒙教练李志峰灵柩时,我当时的眼泪都快要流下来,她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师徒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位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她们之间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不可或缺,谁都离开不了谁。 影片第二个留给我的是,不要只关注第一,成功者往往是少数的,我们媒体的聚光灯太过于偏爱这些人,使得我们会忽略其中一些东西,好像只有第一,才是最重要的,拿不到第一就代表失败,比别人低人一等;其实成功者在成功之前都是经历过无数的失败,而我们却只看到他成功的一片,而看不到他们失败的一面,可能我们离自己心中的金牌很远,但不能因为你赢不了金牌,你就必须过三等人的生活,仅仅赢了金牌,不代表你的人生就高人一等,如果你尽全力不放弃,你生命本身就是快金牌,这个过程才是无价的。 戏中的女一号由曹安饰演,她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对剧中的人物把握的比较好,感情表达自然,亲切。在看完这之后,我思考了一些问题,前几年人们对韩国电视剧进行了比较激烈的讨论,有人夸他,也有人说他不好,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韩国电视剧和电影整体实力比我们要好些,画面的唯美,演员的感情自然的流露,编剧,导演的认真细致的工作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觉得我们中国一些电影,感情表达有点太快,说感动就感动,说惊奇就惊奇,可能演员所表达的情感与观众所感受的出现偏差,我们有些电影还追求特技效果,追求视觉的冲击力,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就是内容始终的最重要的,如果内容平淡,或者特技效果不能很好的与情节和演员的感情相交融的话,这部电影只会是昙花一现。
《举起金刚》影评(八):人生就是一种选择,有所得必有所失
很感人。在奇艺里面是从喜剧电影分类里找到的,但是看到后面却泪流满面。
这部电影是以真实故事改编,讲诉的是一个失意的举重运动员和他一群可爱的学生。可以作为励志电影,但是我真的不这么看。
所有人都只会关注成功的辉煌,谁会去关注所谓“失败”者的落寞,和成功路的苦难和巨大的伤痛?
《生命之书》里面,有一个章节,“做个无名氏”,作者说,“我认为人大可以大隐于世,完全不为人所知,也没有任何野心活残忍的倾向。在毫无重要性的情况之下,还是可以快乐的活着,这也是正确教育的一部分......整个世界都在崇尚成就......你就是被这种对成就的崇拜喂养大的,但是伟大的成就也会带来巨大的伤痛。然而大部分的人都耽溺在成就欲里面,因此成就的重要性才会超过对痛苦的了解与消融。”
就像电影中的李志锋教练说的,就算只有得铜牌不代表你的人生较别人逊色,就算得了金牌也不代表你比别人金光灿烂。后面是励志的话,但是我很喜欢这两句。人不一定总是要野心勃勃的活着,人生就是一种选择,就像朴永熙那般人选择了举重,就是选择了极其艰苦的训练之路和巨大的牺牲,为了比赛,遭受太多的痛苦,但是这是他们选择的人生。人活着就是成就自我,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我真是觉得对成功的过度崇拜真是不必要,什么样的人生都可以很好,很精彩。
最后一句,朴永熙真是个很漂亮的举重运动员。尤其是她的眼睛,有种湖水般的沉静,很喜欢李志锋教练对她的评价,有的人如天空般坦然,如天使般温暖,你就是这样的人。这个女孩的美挺温暖,柔和。
2011/10/25
《举起金刚》影评(九):Cindy's《举起金刚》
《举起金刚》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集聚了我看过的所有韩国影视的特点。这种真实故事改编的片子总是把人的极善与极恶毫不含蓄的分别表现出来,美好的事情常常会有黑暗势力阻挡。电影一开始从李教练的奥运会遗憾只获得铜牌展开,从自暴自弃意志消沉开始慢慢找到新的事业,与其说李教练成就了泳熙,不如说李教练与泳熙互相成就了对方。当遇到生活艰难的泳熙,尽管李教练那时并不是真的想好了要训练一群小孩,但是善良促使他要帮助泳熙,影片很多对比,射击教练告诉泳熙军人怎么能够没有枪,而李教练却告诉泳熙军人一定得有枪,但枪却不是自己买的,这一点足够看到李教练的善良与温暖,这里我又不得不自以为是的想说,对啊,这种韩国电影就是这样,总是把主角描绘得惨得不得了,感觉没有人比她更惨了。正是遇到这样惨的泳熙,自然李教练有了新的存在感,开始了新的事业,我很欣赏韩国人这一点,至少在电影中是这样的,他们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了,就真的会拼尽全力去做,而且他们都会为了某个信念来支撑自己,能有信念很不容易,影片极度放大了李教练在与6个学生相处中的善良负责与全力以赴,直到心脏病发作至死时手里都紧握写给学生们的信,这一点很具感染力。而那个新教练就是极恶的代表,鲜明的对比,最让人感动的是学生撕掉参赛服的标签写上李教练的名字,为了李教练这个完成了比赛,这一点我很能体会,如果让我带着新教练的名字参赛我才不要,明明支撑自己的是李教练。李教练也是真的能够体会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哪怕是贞仁细小的心思害怕被男神仁浩看到自己力气太大少了女孩子的柔软,李教练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来化解贞仁的顾虑。韩国电影给人的感觉还有每个角色都能得到很好的表现,每一个角色都不可缺少,影片中的仁浩和敏辉这2个角色真的很可爱,唱诗班的仁浩明事理,是非分明,阳光明媚,敏辉很可爱,虽然老是一副嫌弃周围一切事的样子,在其他人眼里她有点傻找不到重点,但其实她只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对待喜欢的事情真的很认真,最终证明了她做的事情也是有价值的,表面刻薄的她也有善良柔软的一面,毕竟上帝的儿女都是有爱的,她这个形象让我想到了韩剧《继承者们》里的李宝娜。还有韩国的电影总是把想表现的傻逼人物的形象表现得真的很傻逼,比如李教练配合校长骗总监举重队成立了一年多的那一段,就真的表现得总监是傻逼,以及学生蠢萌的不知原因的配合李教练样子,我看着不禁汗颜,不过这可能就是韩国电影的特色吧,该轻松诙谐的时候就展现得很轻松诙谐。还有一个片段印象很深刻,学生体检的时候贞仁在一个称货物的称上被盖上合格的字样,这里的幽默恰好加剧了影片中的突出重点,几个一直被遗弃的孩子在李教练的带领下活出了自己的价值。另一个片段我很羡慕,6个女孩子抱在一起哭的时候很感人,很羡慕她们有这样的团队,我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过,一直都像敏辉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以为别人的世界和我一样从来没有打开过,其实别人的世界一直都是开放的,只是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去接纳。最后泳熙因着李教练的信念举起了期待中的重量,但是电影最后的镜头我觉得不够,我觉得就应该俗套的拉长泳熙成功那一刻的整体形象,这么短的镜头我还以为她没有成功呢,后来我还专门查了08年奥运会举重冠军,事实确实是她成功了嘛,哎,遗憾,这个镜头再长一点点我肯定会感动哭。对于韩国电影我真的不会看很多遍,感觉有点俗气,但是形象确实发挥到了极致至少会让人感动得流泪,在我眼里能让我感动哭的电影都是不错的电影,韩国电影很童话,这种很童话很美好的感觉让人觉得温暖无比。
《举起金刚》影评(十):【就这一次,他和她们的,倔强——举起人生】
我是偶然搜到的这部电影,赫然打着“韩国喜剧电影”的招牌式标签,下面却是许多人说,作为大男人都流了泪。于是抱着有些好奇的心态点开了播放键,却到最后和大家一样,泣不成声。
诚然我很喜欢体育,但不得不承认,我亦如电影中所说,记住的是足坛的名宿,篮坛的巨星,甚至我们的强项体操跳水乒乓球,运动员的名字都是耳熟能详。而提到“举重”,似乎只有一张张模糊的面孔,和叫不出来的名字,在奥运会国歌奏起一瞬间,灿烂无比的笑脸。
所以李教练站在板凳上,大声的对学生们吼着,退役运动员不过是数点数过日子,又苦又累一身疾病,永远不会像足球篮球运动员那样的光彩熠熠。我突然觉得,似乎那句话,是吓退了好奇的家长,却狠狠砸在我们的心上。
有关于运动体制的问题,东亚几国历来为世界上所诟病。《时代周刊》就曾撰文,指出此种体制对身体的透支性消耗,以及运动员文化课的匮乏带来的后续效应。“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我除了举重之外,确实是一无所能啊。”搬着啤酒箱的他,自嘲的微笑着。
教练一再对秀玉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哈佛没有举重班吧?”纵使弟子们对文化课昏昏欲睡,还是要求她们看书复习功课,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读书的天赋,但是必须要她们有除了举重之外,存活于世的一条道路。
或者,退路。
是的,他从一开始选择了举重,就从未想过退路。扩张型心肌病也好一片片的游离碎骨也罢,他只是用力扯掉了身上的管子,声嘶力竭的说:“我什么时候可以继续举重?!”只是最后的最后,梦想终究被现实折翼,金牌只有一块,只能属于一人。犹如我们都记得珠穆朗玛这“世界第一高峰”的光辉头衔,而有几人明了世界第二,第三高峰姓甚名谁,所在何方?
焚烧那块铜牌的瞬间,他的表情平静无波,心里却是刻骨的绝望。铜色和金色,多么相似的颜色,淬火之后,却截然相反。而他的人生,是否也因为那个从未后悔的选择,而变得如此悲怆,苍凉?
倔强如斯的他,却从未想到遇到比他更加倔强的那些孩子。
贤贞貌不惊人,被欺负被侮辱却仍旧喜欢着那个笑容温暖的男孩;英子家境贫寒,却拥有决不屈服的毅力和坚韧;秀玉聪明优异,但对举重的热爱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没有网球队的美貌,没有篮球队的人气,她们犹如埋于地心的璞玉,只待有心人琢磨,便会惊艳四方。
若以成败轮英雄,那么他不是一个顶尖的运动员,但人生是金牌还是金子,却自有衡断的标准,与我们眼中的名誉金钱毫无关联。
看出了英子生活窘境的他只是淡淡笑着说“要不要一起吃饭”;为了学生未来狠狠放话赶走她们的决绝;写给每个学生一封信里的温情和关怀。了解着每一个孩子,如灯般引导她们的方向。他不仅仅是一个教练,一个老师,更是以身作则的告诉每个学生:金牌不是人生的全部,而有意义的人生却足抵万金而无价。
与之相对的沈教练,世故狠辣,不择手段。却终究还是在学生们撕下胸前标牌,写上“李秀峰”的瞬间,彻底意识到自己的失败是多么彻底。歇斯底里问着她们“李秀峰到底对你们做了什么?!”殊不知从开始到最后,他的卑鄙狡诈,从未赢过半分。一个赢得金牌的人,永远不能赢了生命如金般的人。
8年后的北京,英子举起杠铃的刹那,举起了李教练的重托。而8年前,那个捶着心脏倒在路边的男人,用他最后的倔强,举起了属于她们灿烂的人生,如花般绽放。
就这一次,他和她们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