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讲给大家的诗经》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讲给大家的诗经》读后感锦集

2021-02-28 00:32: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讲给大家的诗经》读后感锦集

  《讲给大家的诗经》是一本由李山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讲给大家的诗经》精选点评:

  ●很不错

  ●被强迫读完了orz

  ●家里藏了不少品读诗经的书,新近入手此书,翻看之后,手不释卷。没有古文功底的人,也能看。强烈推荐。

  ●非常推荐,简单朴素又有深度。诗义,文脉都讲清楚了。

  ●一本优秀的《诗经》演讲集,李山先生这次将《诗经》和古典文化的精深学识娓娓道来,语言清晰流畅,而且介绍详细,许多影响语义的读音都标有拼音,可读性极好。李山先生解诗经,汲取了最新的考古学成果,更多的从周代礼乐制度和民俗文化的基础上阐述诗的创作背景和社会功效,力求把诗经还原到周人的生活中去,这是对“经”的去魅,也是对纯文学解读的去魅,例如《关雎》《绸缪》,解为婚礼上的乐章和闹洞房的谐曲,虽打破了过去浪漫的爱情诗想象,但也还给了我们一个接近真实的理解。毕竟,先民并没有纯粹的审美创作,所有的诗都是“生活的日用品”。读这本书,我们不仅欣赏一首首精美的诗篇,还将一暼周代的历史和生活画面。

  ●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讲的,要是和程俊英的比起来,有可能你会觉得这俩人讲得根本不是一个诗经。

  ●有些内容不合主流观点

  ●诗经入门很不错的一本书,很好读

  ●本书简言之,是无神论者、平民视角的诗经。这其实是49年后主流的诗经讲法,即将这一经典拆解,撇除颂、雅(尤其是大雅)等庙堂之作,而聚焦于国风;本书也仅收《颂》一篇(且视为“小麦收割之前的动员令”),大雅小雅一两篇为点缀,而将《诗经》解读演绎为平民“家底性的东西”。只不过以前多理解为“劳动人民”,而本书则学随世变,多杂入当代世故感受,所谓俗讲,只是强调“要用优美来启发大家”,以审美替代宗教。这完全是将《诗经》文学化了,但《诗经》时代尚无后世的文学观,完全撇开其宗教思维也是讲不通的,更无法“重新恢复对那个时代的认识”。作者至少另有五种诗经著作的豆瓣评分均极高,但看完本书,我连带对那几本也失去了兴趣。p.s.不知何故,本书序言、目录等前面部分竟有多达十多页空白页,可能是我中奖了。

  ●李山老师的讲解让我第一次读懂了诗经,强烈推荐!

  《讲给大家的诗经》读后感(一):值得一读的好书

  此书很好,通俗易懂,让平民百姓也能读懂诗经,难得一见!

  《诗经》历史久远,让一般人很难读懂,望而生畏,李山教授这本书,开历史先河,让大众平民都能读懂,从而体验了《诗经》的文学魅力,将古老的经典说的明白透彻,让远古的生活更好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读后感觉亲切。让我们领略了远古的历史,体验了诗经的文学美感!

  《讲给大家的诗经》读后感(二):一本帮你感受到诗经之美的入门读物

  因为之前在豆瓣上标注读过李山老师的《风诗的情韵》,有幸收到编辑赠送这本新书试读。总体读下来的感受是,这本书相比前作核心内容变化不大,但是诗经文本的阅读体验有很大的提升。从荐书建议来说,如果已经有前作,这本书找机会翻翻就好,新增了少量雅、颂的文本;如果想找诗经的入门读物又没看过李山老师的解读,这本新书就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讲给大家的诗经》的内容以风诗为主,新加了少量的雅和颂的文本,这一版中非常易于阅读的一个特点在于,对书中解读的诗经文本中稍微难读点的字都做了注音,我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基本上90%以上拿不准读音的字都有注音,体验非常好!此外新书还新增了很多和诗经文本相关的绘画、并对每首诗的解读划分成数个小节,但这两点给我的感受不深。因为这本书的目标受众之一是孩子,也许会更多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降低阅读门槛吧~

  我之所以最喜欢李山老师对诗经的解读,是他在深入浅出地解读诗经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和传达了诗经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以及作为历史文献的价值。在李山老师的解读中,举了丰富的示例演示古人对赋比兴技法的运用,同时用平实明了的语言,引领读者感受到古老的诗经文本中成熟的作文技巧,进一步感受到文本中蕴含的丰富美感。具体的例子我就不举了,风诗中每隔几首就有一例,示例非常地丰富。

  总而言之,把李山老师的解读整体读下来,会对诗经产生很强的亲切感和崇敬感,绝对值得一读~

  《讲给大家的诗经》读后感(三):在《诗经》里等你

  《诗经》这本书之于现代人,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存在。它的头衔太多,它的光环太大:“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人们奉为经典”……无论哪一种评价,都足以吊起我们的好奇心,想要一窥究竟:到底是怎样一本诗集能够在悠悠千年之中,得到如此多的殊荣?

  可是真的拿到了书本,打开来看,收获的却往往都是一大堆生僻字,一大堆没见过的鸟兽草木的名字,一大堆很难理解的诗句,以及那些离远的都记不得看不清的历史。合上书本,我们难免会问:“谁能告诉我,这《诗经》究竟美在哪里?经典在哪里啊?”

  其实解读《诗经》的书,古往今来不胜枚举:从爱情角度出发的,既让我们看到了凝固千年的情感,也让我们认识了当时的渣男;从美学角度解读的,让我们了解到了诗歌的韵律美,更让我们知晓了文字的灵动;还有从学术角度研究的,正统又专业,但对于大众读者来说,有些甚至比看《诗经》本身还难理解,且缺乏趣味性。所以这些解读与研究都还不够,它们仿佛将《诗经》割裂开来,你分一块,我分一块,各自为政,到了读者这里更是成了盲人摸象。《诗经》就这样和我们一点点拉开了距离。要知道,诗中的情爱与美,都只能让《诗经》被人千古传诵,却不足以被奉为经典。它还有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还有更为厚重的历史,还有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积淀。

  而这些要如何全面而又生动地展现给读者,让大家不再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给大家讲的诗经》就是一本全方位地来为大家剖析《诗经》的书,它从历史、从知识的角度,为我们带来一份不同以往的讲解,就连注音与词义都不是泛泛地,而是均有考校的。这本书里也有爱情,但爱情背后还有着当时的风俗;还有婚后的生活,生活里藏着历史的痕迹;更有名人轶事,他们都站在历史的大舞台上。

  看这本书,就好像一位博学、慈祥、又颇风趣的尊长,带着我们走进《诗经》里的世界,看着那诗中的一幕幕,为你耐心地讲解:“你们看,那高贵美丽的女子便是庄姜,这君主的婚礼也是有着人情味的。”“那队南行的队伍,将会一去不回,唉,那断肠人,在天涯啊。”他还会为你指点迷津:“瞧瞧那君不君臣不臣,政治流氓的嘴脸可认清了?”

  你们看,这便是《给大家讲的诗经》,一本有趣的、全方位的、深入浅出的书;一本能让你走进《诗经》,走进三千年前的中国,看清当时民间的欢乐疾苦,朝堂风云的书;一本不再是买来只为了装装样子,翻几页就会睡着的催眠书。他在《诗经》里等你,你还不来吗?

  《讲给大家的诗经》读后感(四):大家的诗经

  想起来以前应编辑之邀也写过一篇“书评”,收到了赠书,之后删改了很多发在深港书评上骗了几百块钱。但更难得的是因豆油往来及之后微信互动而认识了编辑,应该是很早以前的大师姐,是李山、于雪棠等老师的学生,能为他们做点事,是我的荣幸。(蹭某“三万粉丝豆上红人”的热点hhh贴出来吧,原文一时找不到了,这是深港书评上的一个节本,少了原来的细节和举例,但结构更清晰些,也希望以后能找到原文。不过我对这本书,或者说李山氏解诗经的态度略有所保留,“诗”的一面,或曰文学的一面发挥的很详尽,“经”的一面却不很够,有点以今日无神论者的思维去规范周人。一些名物、句法的解释也是辗转抄前人,甚至有点不懂装懂而拉拉扯扯,不太如聂石樵先生那样诚恳地会老老实实说觉得前人说法不够恰切,但自己也不懂。)

  提到《诗经》,人们总会觉得这是一个古老玩意儿,离我们好几千年,字句艰深,与我们今日并不相干。好像除了在给孩子起名字时抱佛脚翻一翻,找几个字面好看的句子望文生义组合一番之外,再难有打交道的地方。字词的训诂、微言大义的阐发,那是专业学者的事情,怎么能说得上是“大家的诗经”呢?

  其实不然。《诗经》里藏着我们这个民族很大一部分的“精神家底”,它的内容及神韵,是我们从未离开过的。且不说至今仍耳熟能详并见于日常引用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名句,就是我们熟悉的唐诗宋词中也有不少借鉴、化用《诗经》的地方。《诗》三百,其中所涉周人贵族之礼仪、四时农事之安排或许离我们今日已远,但其中流露的先民对自然的审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怀,折射出的人情世故,却无不熨帖我们的生活,并能有所裨益于当下。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诗经》从来都是为大家所常读的读物。然而“诗无达诂”,如何解得通,解得妙,解得活,并解得真挚感人,却很考验解诗人的功力,也很能见解诗人的性情。尤其是对我们来说,《诗经》产生的时代毕竟过去了几千年,不只字句艰涩,更有历代绵延层累建构的不同观念,分歧众多,贸然读来总有雾里看花之感。若有大家,能博采百家,信手拈来,对前人观点有所承继,又能在前人立论上自出心裁,别有灼见,不局限于字句训诂,从中还原彼时礼教、文化、世情与生活的点滴,参照以今日生活之思维、物质,出语性灵,带领我们重返朴素、生动而庄重的“诗经现场”,让古老的经典走向大众,岂不美哉?

  李山这本《讲给大家的诗经》就称得上是放下身段来聊天的典范。展卷而读,从三坟五典到地方小调,旁征博引,嬉笑怒骂,通透不迂,有情有理,讲《诗经》,也可以当古代文化史,尤其是当周人“礼乐”文化简史来读。

  博喻是想象力的体现,常被视为衡量作家才华的标志之一。如苏轼《百步洪》,形容一段百余步长的激流,“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炫技之余却无不妥帖,令人击节称赞。而好的讲解,也要善取譬喻,旁征博引,并非为逞才使气,而是方便法门,让人会心。如此书中对《邶风·凯风》的解读,从孟子到汉章帝到陶渊明再到闻一多,随手拈来,妙趣横生,让人对诗旨更能理解。

  相比于李山上一本稍显琐碎重复的《风诗的情韵》,这本《讲给大家的诗经》编辑得更为顺畅好读。如对争议较大的《蒹葭》乃周人牵牛织女崇拜体现的讨论部分便予以删去,一些稍显冗长的考辨也都舍去,并加精巧的小标题予以提示,更便入门读者;整体篇幅也增加不少,对《雅》《颂》诸篇也有涉及,随文所附日本冈元凤纂辑《毛诗品物图考》的相关影像亦精美可爱。读 《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孔子的谆谆劝诫,想来读此书者,图文并茂,定能有所体悟。

  李山在这本书中对涉及婚恋题材的“国风”篇章颇有偏爱,发挥也极精彩。“何为好家庭,何为好家风”“对周贵族不伦婚姻的齿冷”“平凡家庭的晨间对话”“对不守婚姻礼法者的痛斥”“人情,生活的一种真实”等等,仅看各章标题,便觉有趣,而对古人字句的训解总能落到而今日常人情物理的实处,处处通达。古人今人的爱憎也息息相通,真正把诗读活,读到我们的生活中了。想来,不只是“小子”何莫夫学 《诗》,这些对今日的“大人”们来说也足资借鉴。或许他日可再做精简,集中主题,抽印几篇,集为戋戋小册,在全社会日益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却难有丰厚粹美之读本的今天,定将有更大的影响。如是,入国观之,“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讲给大家的诗经》读后感(五):大家的诗经

  提到《诗经》,人们总会觉得这是一个古老玩意儿,离我们好几千年,字句艰深,与我们今日并不相干。好像除了在给孩子起名字时抱佛脚翻一翻,找几个字面好看的句子望文生义组合一番之外,再难有打交道的地方。字词的训诂,微言大义的阐发,那是专业学者的事情,怎么能说的上是“大家的诗经”呢?

  其实不然。《诗经》里藏着我们这个民族很大一部分的“精神家底”,它的内容及神韵,是我们从未离开过的。且不说至今仍耳熟能详并见于日常引用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名句,就是我们熟悉的唐诗宋词中也有不少借鉴、化用《诗经》的地方。我们今日爱用桃花比喻美人,常用“走了桃花运”来打趣恋爱中的小年轻。而唐代的崔护城南题诗,也夸偶然见到的小女孩青春勃勃,面貌如桃花一样红润动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句自是实景,但他当时也一定想到了《诗经》中送女儿出嫁时歌咏的《周南 桃夭》一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不然,他为什么会第二年会再次前来,徒留惆怅地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呢?“夭夭”可解释作“屈伸貌”,早春料峭,春风中开满桃花的树枝在摆动、颤抖,花的颜色又红的“灼灼”,仿佛光线与空气都变得火爆而热烈,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用来象征女孩子出嫁时绽放出来的灿烂笑容与喜庆氛围,又是多么恰切与充满希望的祝福。桃花绽放,不仅红了半个村庄,红了周人唱着这首诗举办的一场场婚礼,红了崔护的诗,也照亮了我们所有人心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比如,我们中国人喜欢月亮,尤其喜欢明月、满月,李白、杜甫、苏轼,都写过关于月亮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俯拾皆是。然而文人望月怀人,见月思人的传统,最早能追溯到《诗经》里的《陈风 月出》。这一篇的字汇、读音有点曲曲折折,我们读来稍有一点隔阂,但串讲之后,诗意却很简单、好理解,就是写明媚的月光之下,出现了一个美人(“佼人”,“佼”通“姣”,即漂亮),她的一举一动,都让她的暗恋者忧伤。情人眼中月光下的美人,是光彩照人的,她和月亮的光彩相映、交融。“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随着夜深,月光越来越明澈,看着心爱的美人仪态优美,一举一动都弹在自己的心弦上,内心却不由忧愁,“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逐渐深沉,不可断绝。这样的单相思,再进一步,不就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吗?把爱恋的心情放在如水的月光下描写,用月光给情感设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是唐音;几千年前《诗经》中记录的陈地之风,和我们今日熟稔的《小河淌水》《月光下的凤尾竹》《康定情歌》等又有什么不同?诗心千载相续, 此又其例也。

  《诗》三百,其中所涉周人贵族之礼仪,四时农事之安排或许离我们今日已远,但其中流露的先民对自然的审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怀,折射出的人情世故,却无不熨贴我们的生活,并能有所裨益于当下。“《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诗经》从来都是为大家所常读的读物。然而“诗无达诂”,如何解得通,解得妙,解得活,并解得真挚感人,却很考验解诗人的功力,也很能见解诗人的性情。尤其对我们来说,《诗经》产生的时代毕竟过去了几千年,不只字句艰涩,更有历代绵延层累建构的不同观念,分歧众多,贸然读来总有雾里看花之感。若有大家,能博采百家,信手拈来,对前人观点有所承继,又能在前人立论上自出心裁,别有灼见,不局限于字句训诂,从中还原彼时礼教、文化、世情与生活的点滴,参照以今日生活之思维、物质,出语性灵,带领我们重返朴素、生动而庄重的“诗经现场”,让古老的经典走向大众,岂不美哉?

  在我看来,李山老师的这本新书就称得上是放下身段来聊天的典范。展卷而读,从三坟五典到地方小调,旁征博引,嬉笑怒骂,通透不迂,有情有理,讲《诗经》,也可以当古代文化史,尤其是周人“礼乐”文化简史来读,全是他的面目,可谓是他这位大家的《诗经》。

  博喻是想象力的体现,常被视为衡量作家才华的标志之一。如苏轼《百步洪》,形容一段百余步长的激流,“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炫技之余却无不妥贴,令人击节称赞。而好的讲解,也要善取譬喻,旁征博引,并非为逞才使气,而是方便法门,让人会心。如此书中对《邶风 凯风》的解读,从孟子到汉章帝到陶渊明再到闻一多,随手拈来,妙趣横生,让人对诗旨更能理解。再比如讲《郑风 风雨》时,宕开一笔,从鸡鸣想到狗叫,讲起了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又以 《南史 袁湛传》中的趣事结束,点出了 《诗经》表达技巧高妙之外对我们人格塑造的影响之大。至于对《周南 关雎》《周南 汉广》《秦风 蒹葭》等篇的解读,虽一家之言,却因考证的底子厚,对诗读的熟极,又有真正的生命体验在,时时能给人惊喜,与他说对参,解惑释疑的同时,让人油然而生亲近。像对名篇《豳风 七月》的解读,固然沿袭前人,对其中名物一一介绍,展示了一年之中淳朴的、五彩缤纷的先民农耕世界。然而李老师的才气终是束缚不住,在此之外又大加发挥,从孔夫子到钱钟书,还拉扯出毛泽东和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于欢呼“万寿无疆”的酒宴狂欢中看到了永远延续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愿景,向我们展现了生活辛劳之外先民们自信、踏实与坚实的品质,落脚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格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李老师却是以他的宏阔的理论想象与对生活眷眷的深情,向我们呼告他从中读出的,“舞场踏着快节奏的步伐嘣嚓嚓嘣嚓嚓跳舞”(这样俏皮的拟声句子文中随处可见,一笑之余更觉生动)般的动感与 “人在天地间生存的大韵律”。“周原膴膴,堇荼如饴”,丰沃的土地上有艰苦的劳作,也蕴含着生活的希望。而艺术通着造化,诗所能动人心志,摇荡性情,甚至形诸舞咏,正在此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之中。在历史系读书时,“古典文献”课上也要讲到此篇,然而讲来讲去都是郑笺如何,朱注如何,清人如何,听得枯燥至极,全无一点兴趣,只记得老师在鸦雀无声的教室里讲到最后不能赞一辞,满头大汗,一边擦,一个劲儿说“哎呀你们看这个诗写的多好!多好!”,终于引得满堂大笑。当时若能读到李老师此篇,或能在课上亲见他讲此诗风采,想来会是有又一种笑声。

  相比于上一本稍显琐碎重复的《风诗的情韵》,这本书编辑的更为顺畅好读。如对争议较大的《蒹葭》乃周人牵牛织女崇拜体现的讨论部分便予以删去,一些稍显冗长的考辩也都舍去,并加精巧的小标题予以提示,更便入门读者;整体篇幅也增加不少,对《雅》《颂》诸篇也有涉及,随文所附日本冈元凤纂辑《毛诗品物图考》的相关影像亦精美可爱。读 《诗》可以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孔子的谆谆劝诫,想来读此书者,图文并茂,定能有所体悟。不过,不只是“小子”何莫夫学 《诗》,李山老师在这本书中对涉及婚恋题材的“国风”篇章颇有偏爱,发挥也极精彩。“何为好家庭,何为好家风”“对周贵族不伦婚姻的齿冷”“平凡家庭的晨间对话”“对不守婚姻礼法者的痛斥”“人情,生活的一种真实”等等,仅看各章标题,便觉有趣,而对古人字句的训解总能落到而今日常人情物理的实处,处处通达。古人今人的爱憎也息息相通,真正把诗读活,读到我们的生活中了。想来,这些对今日的“大人”们来说也足资借鉴。或许他日可再做精简,集中主题,抽印几篇,集为戋戋小册,在全社会日益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却难有丰厚粹美之读本的今天,定将有更大的影响。如是,入国观之,“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