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读后感100字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是一本由丰子恺 / 冰心 / 汪曾祺 等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读后感(一):光阴中的我们与你们
世间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一位有名的女作家如是说。回忆我们童年的时光,在父母家人的荫护下,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得到了肆无忌惮的成长。然而,行多远,方为执着。思多深,方为远见。在散文家的笔下,我们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般的诗情画意。无数个日夜,无数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都渐渐灰飞烟灭了。
曾听闻父母对我说,不当父母不懂父母恩。一直以来,这是父母的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但是待到你有了自己的亲骨肉,你就会发现父母的语重心长,那些“我还不是为你好”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口头禅,而且发自心底的关爱与支持,宁可毁了自己的幸福与青春,也希望子嗣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因为深爱,所以慈悲。慈悲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那些道学家念念不忘的本色,而是我们在与父母、与子女日以继夜的相处中磨砺出来的。也许见惯了阳春白雪,你就会失去对乌云密布的抵抗力,你小时候背过的那句荡气回肠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蕴含着多少对人生的感悟。如果我们可以回到出发的时刻,回头看一看父母的招手,你的心中是否仍然是平静,我相信绝大多数有良知、有性情的汉子或美女都不再冷酷,而是涟漪丛生、久久生恋。
有一种爱,不是为了获取与留住,而是为了放飞与远离。对于很多人而言,在家百日好,出门百事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习惯于父母为我们安排的一切,衣食住行样样不用自己操心,我们如同雏鸟一样安栖在父母的大树下,哪怕电闪雷鸣,哪怕风起云涌。可是,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学会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学会与陌生人共处建立彼此的依恋,关于世上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本没有答案,但是你可以试着写出不同的答案,别着急,在开放式的问题中总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只要你把坐标系放稳了!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限定了我们的思考模式,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一世的光阴,也许相处并不是一帆风顺,更多的是坑洼泥泞,尤其当更年期遇到了青春期,双方的误解总是让一点点火花就能形成燎原之势,当时当势你必然烦恼,可是事过境迁了,成为父母子女永恒不变的牵挂,这就是爱,从不求回报,只愿永远给予的爱!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读后感(二):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
冬日里,我收到了一本暖心的书——《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徜徉在那一篇篇充满温情的美文里,阵阵爱意充盈着我的心间,令我倍感温暖。本书编者很是用心,从浩瀚的文学海洋中精选富有童趣、哲理、适合亲子共读的散文,网罗了鲁迅、郁达夫、老舍、丰子恺、冰心、舒婷等大家的名作,这些美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温暖亲情,更细腻地诠释着爱的含义,读来令人如沐春风。
此书共有六辑,分别是:遇见你,我遇见了世间最甜美的爱;漫话童年,我们荒唐有趣的小时光;悠悠寒窗,人生有诗和远方;青春就像被大雨淋湿,却还想再来一次;你受过的苦,会照亮你未来的路;你是我前世的缘分,今生的牵挂。这六辑涵盖了成长的重要阶段:婴幼儿期、无忧童年、入学苦读时、青春期、长大成人。每一揖中都有父母的温情付出,是他们用无限的爱和包容,一路耐心地陪伴着我们的成长,在我们长大成人后,放手让我们去追寻自已的梦想。他们的爱,像一条无形的线,系住我们的心,伴随着我们永远!
如今,而立之年、成家立业后的自已也已然为人母,养育孩子所付出的不易更让我深深理解自已的父母,并感念他们的养育之恩,与父母在一起时的美好往事也始终萦绕在我的心间。你们养我长大,我陪你们变老。虽然长大后的我离开了你们的身边,安居在另一个城市,但我的心永远与你们在一起,只要有时间,我会或打电话或回家看看,让我多一些陪伴给你们,就如儿时的我享受你们的陪伴一样!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最美的礼物,有了孩子后,我体验到了许多以前从未有守的欢乐。孩子的明眸中流出来的是世上最清澈最纯净的泉水,这泉水滋润着我,洗涤着我,安抚着我。我的孩子目前刚入小学,恰值最需要我们高质量陪伴的时期。每天早上起床时分,是我与孩子 斗智斗勇”的开始,她贪恋温暖舒适的床,我呢,为呢让她愿意起床,想了种种方法,比如,早睡、放晨间故事、奖励等等,有时候效果挺好,双方都很开心,有时候呢,没有效果,我忍耐不住后,就会吼叫她,她呢,甚至会哭闹,双方都不开心,就会陷入僵持状态。早上的心情会决定一天的心情,所以,后来我们俩就会各让一步,重拾彼此的美好心情。每天中我和孩子最享受的早上送她上学的时光,这个时间,我们沐浴着清晨的阳光,随心所欲地畅聊,倾听着彼此的所见所想,她时时依偎在我的胸前,让我感受到来自已孩子的需要与温暖,开始幸福的一天。晚上读亲子共读睡前故事时,也是如此,依偎着、陪伴着、温暖着。
这一世,无论是与父母,还是与孩子,我们都是彼此的光阴。就让我们珍惜彼此,慢慢享受相伴的幸福时光!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读后感(三):我们的少年时代
我的少年时代距离我没有多远,但让我回忆过去的日子,我是记不大清了。小时候,村里的路还是黄泥路,坑坑洼洼的,那时候就喜欢骑着自行车从这坑坑洼洼的路里过,那感觉,一个字,妙。现在呢,不喜欢那感觉了,更喜欢在大马路上飞驰,那感觉,一个字,爽。从前没有轿车,只有自行车,会骑着自行车和大伙一起上学,冬天手冻的通红,那时候的我怕狗,被村门口一户人家的狗吓的直跺脚。那时候,母亲每到周末都会带我去游乐园玩,现在呢?哪还有那功夫。那时候,村里的小伙伴们放学了聚在一起,玩许多的小游戏,弹珠,跳绳,夏天还会去小溪里抓鱼,抓小螃蟹,还会去池里面游泳,我不会游泳,就站在旁边看着他们游泳,有一次还掉了进去,原因是因为自己在旁边洗脚,重心不稳。年少的我们有着自己的纯真和快乐,每逢暑假就约上去河边抓鱼抓虾,还有钓龙虾,那时没有五水共治,河里是很多的水草,龙虾处处可见,我还被龙虾钳过大拇指,竟然哭了。那是我忘不掉的少年时代,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忘的差不多了,现在回忆起来,脑海里都是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影子。我想念我的少年时代,却也再也回不去了。
多么想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里面有父母与孩子的故事,也有老师和学生的故事,也有给我们的谆谆教诲,书写下这行行文字,带给读者的是无尽的温暖,“父母大,不远游,游必有方”,当我看第一篇的时候,眼睛里早已充满了泪水,莫名其妙的勾起了我想家的情绪,在父母的眼中,你是她们的宝贝,那些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那么的耀眼有如此的短暂,我们匆匆的长大,远走高飞,留下父母在原地等待,看着你的背影在眼里渐渐模糊,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时不时的关心罢了。
懂得爱和被爱,懂得感恩是不容易的,我看着书的时候,明白了一丝道理,老师不想眼看着的严厉,有些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对带着你,那些懂得感恩的人,在将来长大之后还记得老师对他说过的鼓励的话语,还会特意寻找老师,表达感恩。我们都是被挨着的人,也是用行动爱着别人。
作者的少年时代又是另一回事,鲁迅有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完《鉴略》才能看的五猖会,丁立梅穿着土布的衣,脚着一双母亲的布鞋,肩背母亲用格子头巾缝制的书包,在离家三十多里的老街上念书。每个人都过着有意思的生活,在当下活的充实,那些美好又烂漫的青葱岁月,转眼而过,都成了过眼云烟。这一世,很短暂,不妨多花点时间在不后悔的事上。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读后感(四):不同的父母,同样的真心
许久没有读散文了,一来是觉得工作忙碌的状态很难去找到大学时期“晒太阳喝咖啡”的文艺范,二来越来越多的网络短文信息量巨大,似乎很容易让人迷失和遗忘。《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也是有宝妈推荐的,里面有不少大家的经典散文,不同的文风,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身份,但始终感觉到父母的爱,孩童的心,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自己的幼童时期。
本书分成六部分,由孩童年龄段去递进反应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担心和期望。“遇见你,我遇见了世间最甜美的爱”这个篇章更多提到的出生,学步,说话以及每一次孩子遇到的第一次,而作为“新生”父母而言也是一次成长和学习。其中有一篇赵丽宏的“诚实”给我有不少的感悟,最著名的华盛顿砍樱桃树给了我们正面的故事,但这篇文章最让我喜欢的是面对说谎的情况如何在后续的沟通中提醒和缓解,应该也是方法的学习。“漫话童年,我们荒唐有趣的小时光”篇章倒是让我回到了自己的幼年时代,因为书中提到的各种玩乐场景已经和现代孩子满屋的玩具,各种电子产品差异很大了。摸螃蟹,捉知了,乡间乱跑好像更像我们小时候,我想了自己的母亲在小时候就很爱带我各种旅行和游玩,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带我去北京爬长城,我屁颠屁颠的跑的最快,她“气喘吁吁的在后面追,那会儿我觉得自己得意的不行,认为天下都是自己的。等自己有了孩子才知道,母亲当年哪里是跑不动,无非是为了满足我的好胜心,父母总是如此,乐此不疲。
“悠悠寒窗,人生有诗和远方”逐步到了上学的年纪,这一章出现了一些熟悉的味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列在其中,再次回味好像别有趣味。读书,对大部分人而言都不是轻松的事,考试成绩出来,拖着沉重的步子,书包里塞着头疼的试卷,迟迟不敢回家。一般来说,我父亲都是和颜悦色,但每每看到我的成绩,他总能冒火,我清晰的感觉到他就快变“恶魔”。现在想来,当时是学霸的他心里或许难受的不行,恨铁不成钢吧。但是,每次外出遇到熟人,他都能自豪的找出我身上的优点向别人介绍,洋洋得意的样子。
“青春就像被大雨淋湿,却还想再来一次”,“你受过的苦,会照亮你未来的路”,这两个篇章到了青春期和叛逆期,青春年华,总是希望快速成熟的时光,我们会有很多的秘密不愿向父母诉说,会有莫名的孤独和自怨自艾。想来,当时的父母正值职场上升期,工作压力和数不尽的烦恼也很多,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处理那么多“身份”。毕竟,我们都以为自己是“天”,霸道蛮横的自己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懂事。。。最后一章“你是我前世的缘分,今生的牵挂”,越成长越感受父母的难,一道“妈妈做的菜”,“一味父爱的药”,甚至他们一刹那的“背景”,都让人充满感悟。我依稀记得上大学以后每次离家,父母无论天气如何,他们都会坚持送我到车站,目送我离开。其实,我根本没有多重的行李,我是带着放飞的心态,他们却持着落寞的心情。多年后,我大概能懂,我不在家的那些日子,他们走过我房间心情会很难。
这是一本很“易看”的书,内容很轻松,情节很有趣,每篇虽然关联不大,但浓浓的情义却那么的相似。推荐给有零散时光的各位,地铁公交上随手拿出来,慢慢品几篇;送孩子去课外班,在外等待时随手拿出来,慢慢品几篇;又能感受父母的爱,又能教我们更多的育儿心态。父母爱,从来都是大同,但从来都是大暖。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读后感(五):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
“那些我们走过的路
无论悲喜
都是我们心中永存的财富。”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这本书是近期来看到的最暖心的书籍了,书中选取了许多现当代作家关于描写父母亲子的文章,有舒婷、叶圣陶、汪曾祺等。全书共分为六辑、对应六个不同的阶段,从呀呀学语到长大成人,在你的前半生,到处可见父母的影子。是他们,用包容和无私的爱,一路陪伴我们成长,并最终放手,让我们离开,去往更广阔的天空。
翻开书本阅读,就被第一辑第一篇赵丽宏先生的《学步》打动到了。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完全被这个父亲打动了。 “儿子会走路了!”多么惊喜的一件事,对于一个初为人父的男人来说,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与成长,都是值得记录与书写的。孩子学会走路这件事,给这位父亲带来的不仅是惊讶与喜悦,还有浓浓的担忧。会担心孩子在学步的路上,遇见各种潜藏的危险,数不清的摔倒与碰撞,却仍然阻止不了孩子的渴望。每一句生动的描述,书中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闪过。
关于我小时候的记忆,我只能追溯到上小学开始,对上学前的记忆,完全没有一点印象,照片影像之类的东西更是寥寥,仅仅只是偶尔会从父母和奶奶的只言片语中猜测我小时的模样。父母都是不善于表达的人,相比较母亲的关心与日常的唠叨,父亲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是比较沉默严肃的形象。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当我小时学会走路时,父亲是否也会一样的喜形于色,惊叹于我的成长。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个句子的时候,倏然一怔,然后热泪盈眶。长大之后,父母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小,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容易忽视父母,外出求学,父母担心你第一次出远门上当受骗,会担心那你不习惯外面的饭菜,会担心你吃不饱穿不暖。而你呢,你会觉得终于挣脱有父母看管的那座名为“家”的囚牢,外面天空海阔,终于可以自由翱翔了,打回家的电话越来越少,对父母的问候越来越敷衍。我们永远无法知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珍惜还可以陪在父母身边的光阴,你的父母真的很爱你。
父母子女一场,就是彼此目送的过程,父母目送我们长大,我们目送他们老去。你的每一次成长,父母都会增添一道皱纹、一丝白发。所以,请珍惜和父母相伴的光阴,因为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我们都不会相见。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读后感(六):这一刻,我们正在被世界深爱着
文/菽麦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是今年我看到的最暖心的散文集之一。
这本书的作者有丰子恺、冰心、汪曾祺、老舍等,让我想到了学生时代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以前觉得无聊极了,因为要考试,可是如今再看这些文章,却觉得美极了。
这本书共六辑,内容从和孩子的初遇、小孩同的烂漫时光、读书时代的乐趣、青春的冒险、成长的故事,到最后父母与孩子的今生缘分,道尽了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时光。
所以《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很适合亲子阅读,对有自主阅读能力的孩子来说,也适合自己去探索,因为他能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会让他学会感恩和懂得爱。
赵丽宏的《学步》,简直说了我的心事,因为我想到了小菠萝那蹒跚学步的样子,可爱极了,就像赵丽宏说的,“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走你的路。你在床上走,在屋里走,在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你走着去寻找玩具,走着去阳台欣赏街景,走着去追赶比你大的孩子们......”
丰子恺的《忆儿时》讲述了他童年时养蚕、赏月、钓鱼的三大乐趣,原来丰子恺小时候也是个淘气包。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的岁月,那时候的月亮很圆很亮,中秋时我们都会带上月饼,石榴等好吃的,来到家里的麦场,铺上单子,躺在草垛边上,吃着美食,赏着明月,讨论着月亮中的猴子到底在哪里,其乐融融,一片和谐。
《咳,17岁》,亦舒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17岁男孩子是什么样的,同时和她自己的17岁进行对比,个性鲜明,也是不同时代的对比,画面感很强。如今加上我的17岁,那就是另一个时代了,只可惜早已模糊不堪,只能期待小菠萝的17岁。
最后竟然看到了朱自清的《背影》,那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竟然这么的熟悉,想想我父母的背影,从英姿挺拔到略带蹒跚,这短短时光中我已从读书学生到成家立业,时间真是残酷。不知道小菠萝以后读《背影》是否会记得我们留给他的背影。
还有老舍的《入学》,朱湘的《读书》,积雪草的《自卑只是成长路上的逗号》等,文笔优美,读起来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一样。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表达爱,那么这本《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可以推荐给你,让孩子自己读或者读给他听,借机互相表达爱,接受爱,让孩子明白,这一刻,他们正在被世界深爱着。
- END -
同系列散文集《 下辈子,无论念与不念,都不会相见 》看这里:《 珍惜这一世,努力去折腾》
~~~~
欢迎关注本宝宝的GZH:菽麦的人生实验室
等你吼~~~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读后感(七):这一世父母是儿女的光,儿女是父母的阴,此增彼涨。
世路险膨,人生实难,安家置产,也无非等于衔草于老树之巅,结巢于风雨之际。如果真有可得意的,大概止于看见小儿女的成长如小雏鸟张目振翅,渐渐地能跟我们一起盘桓上下,并且渐渐的既能出入青云,亦能纵身入世。所谓得意事,大约如此吧!
-席慕蓉
此生有缘,你做我儿,我做你母。虽然儿女很多时候会让我忍俊不禁,很多时候还会把我气的心肺直溅,无数次都在纠结这一场母子之情是否哪里做的不够好,是否哪里做的有点过,但更多时候只要看着儿女天真无邪的笑容,一切烦恼皆转化为浮云。
翻到这本《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心绪颇多。此书是丰子恺,冰心,汪曾祺等大师们在陪伴儿女多年时的心里感悟。对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我而言,每一篇每句话都像是我要对儿女说的良言。书的封面很温馨,那句:陪孩子读到落泪的温情美文,迫使我一遍遍的回顾这本书。
此书有六块特辑:学龄前,漫话童年,步入学堂,青春期,花雨季,长大成人。每一辑都是漫长岁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林林总总,像一个个滚烫的烙铁烙在我的心中。我的儿女都已长大,也算未长大,因为在父母眼里儿女永远是孩子。曾经的学步就像昨日之事徘徊在眼前,哥哥十一个月断了母乳回了老家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我和他的父亲每个月回去呆一个星期,就这样频道的接触也让我感慨错失孩子很多成长乐趣,妹妹母乳二十二个月,也被留在了家中。因为错失哥哥走路学步,无论生活状况如何都让我毅然辞职回家照顾二小,生命中更多的灿烂也由此愈增愈多。
对于孩子最好的是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家人没有可比性,然我们成人总是想让他们比出胜负。依稀记得儿时长辈经常会问家中谁谁最好,谁谁不好,本身就是难以抉择之难题,但我们总是乐此不疲。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将这种陋习影响到我的孩儿们,然有意无意的我也会问问哥哥:妈妈和妹妹谁漂亮,问妹妹:哥哥和爸爸谁帅。这样的闲谈本无伤大雅,然就怕时常有人会问:妈妈和奶奶谁好?无从解决,无法辩解,只能教给孩子:都好,都好!
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此话真真假假都有道理。吾家小女跟爸爸很亲,在几个月时即使爸爸离家数月在北京工作,回家一点不认生,自然与经常视频有关,我心思想。但如今现实小女跟爸爸亲的不要不要的,母亲只好多亲近哥哥,不至于冷落一方。小打小闹,也的确能和和乐乐。
网络时代大事小事经过舆论一宣传,黑白就无法辨别了。一有张韶涵与父母此生仇恨交加,形同陌路;二有毛晓彤被亲父索要钱财;三有众多被原生家庭压迫得患抑郁症之人。《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篇篇都是父母对儿女细微入至的爱,如果是真心爱,怎可说出伤人之话,做出违背天良之事,于是得知,真爱假爱父母和孩子不仅仅是出生那一刻的事,是一辈子的情债。
愿所有缺爱的儿女读读这本书,感受大千世界的爱,等未来为人父母好将缺失的爱加倍补偿给自己的小儿小女;愿天下所有父母读读这本书,思量自己的只言片语,所作所为是否伤害到孩子。此生,父母与儿女割舍不了,你是我光,我是你阴,光阴一起。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读后感(八):最美好的时光
打开《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这本书,书的扉页竟然标有“亲子共读,让爱发声”的字样,突觉很尴尬。对于一个单身女性来讲,孩子似乎还是一个很遥远的存在,而这本书很明确告诉读者,这应是家长引导孩子阅读的素材,一个人来读让人觉得像单身女性参加了亲子运动一样,岂不是很尴尬吗?
硬着头皮读了两章,我发现先前的理解太过片面,很有偏差。本以为写的是长篇大论, 中间穿插各种“毒鸡汤”;但这本书却集合了鲁迅、舒婷等多名作家作品的节选,内容诙谐有趣,风格也大不相同。每个章节篇幅很短,道理浅显易懂,一点也不死板,才读了1/3,我就爱不释手,每读到精辟之处,总忍不住发笑。
文中许多章节是围绕孩子成长的趣事书写,多是关注他们的心智发育、情感填充,引导他们辨别是非对错,对孩子来说,是一本很好的确立三观的书。其中不乏作家自己或他们孩子的经历,描写了很多幼年时做过的糗事,其中不少调皮捣蛋者,不说上房揭瓦吧,但上树掏鸟、下河摸鱼这样的事样样不缺。轻松愉悦的文章,很容易把人带到情景中去,让人反复阅读,忍不住的笑意。
今年很火的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里面最让人身心愉悦的剧场就是《请回答1988》,剧中儿子对母亲,女儿对父亲的扯谎和耍赖,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而这本书要是编成剧场,呈现的估计就是这样的效果。最主要这本书通过描写这些有趣搞笑的事件,不仅让大人明白,孩子本该是这样天真浪漫的;也教育了孩子,让他们明白自己常常犯的错误。且这本书属治愈系的,在忙碌的工作后看一小节,心里也可以瞬间很温暖,分分钟把人带回到自己忘不掉的童年,所以想要被治愈的朋友,这本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成长的过程中,不光是快乐无忧充满包容的,还有很多的泥泞、洼泽在等待你。本书对于孩子的启蒙,读书的状态,孝道的领悟也是用了不少的篇幅;对于青春成长中,最不愿见到的校园暴力、别人的刁难、自卑的情绪等这些造成青少年内心极度敏感的事件,也多有记录。从这些章节可以让孩子正视自己,明白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和不该被伤害时应有的反抗,让他们内心更强大;也可以让家长在共读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更好的引导他们。
文章的最后放上几句书里的句子,没有特别的意义,只是细读下来,觉得很好。
——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自卑只是成长路上的逗号。
——这个世界,有彼此本不是一条道上的人,却如鱼得水的走在了一起。
——不爱吃亏的人,会错过机会,错过朋友,错过爱,乃至错过一切;而懂得吃亏的人,却可以把路顺畅的走下去,而且,可以一直走到很远。
——里尔克说,灵魂没有宇宙,雨水就会落在心上。
更多精彩内容 见子夜梦读今晚将有抽奖活动哦!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读后感(九):我愿做一片绿叶点缀你们璀璨的青春
我本来是奔着丰子恺、冰心、汪曾祺等大家去读这本《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的。书中收录了众多知名作家共七十一篇文章,按照人生的各个阶段分为六辑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最打动我的是第四辑 青春就像被大雨淋湿,却还想再来一次中丁立梅的几篇关于老师和学生的美文。
我感觉编辑特别有心,这四篇节选自丁立梅老师的文章也是互相照应的,既有她作为学生写老师的文章,还有她当老师后写学生的文章。
《遇见你的纯真岁月》是丁立梅回忆自己儿时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是第一个分配到乡下的大学生。他不仅穿戴精神,说流利的普通话。更让学生着迷的是他又一双清澈、温暖的眼睛。他的课上得丰富多彩,用最真挚的语言鼓励着小花骨朵儿;他平易近人,跟学生们做好朋友;他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自掏腰包买很多书给学生看。他在春天里带学生们去看桃花;他就算休病假回来还带给孩子们一人一块巧克力... ...我想当年的丁立梅能做他的学生,每天上学都很有奔头吧!感受着老师满满的爱,自己也会长成美好有爱的人。
《你并不是个坏孩子》是丁立梅成为老师后,接到一个十年前教过的学生陈小卫的电话开始。当年的 陈小卫个子不高却桀骜不驯。经常迟到,不交作业,甚至还偷偷抽烟,是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有一次陈小卫跟同桌打架。他打破了窗玻璃,碎玻璃还划破手了,鲜血直流。他本以为丁老师也会像其他老师一样对他痛骂一顿,再勒令写检查赔玻璃。 结果丁老师不但没有责骂,还把他送到医务室包扎伤口,问他疼不疼。她和颜悦色地说: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划玻璃的钱也是丁老师自己掏的钱。但让陈小卫震撼不已,牢记一生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学生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丁立梅的语文老师温暖了她,而他又温暖了了陈小卫。你不知道的是,陈小卫也会温暖一群人。因为他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对调皮的学生拍拍头,说一句“你并不是个坏学生哦”。
《我的中学时代》记录了丁立梅年少时永远都吃不饱的中学生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做了妈妈的缘故,我读到一句话,直接泪崩了。
那时,乡下孩子极少有家庭富裕的。每个孩子看上去都差不多,都是一枚不起眼的小土豆。我们这许多的小土豆扎堆在一起,互相取暖,一起成长。哪有把天真浪漫的孩子比喻成土豆的,现在的孩子都是天使,宝贝儿,甚至是小祖宗小皇帝。可想而知,小土豆们每天沉浸在脑海里的都是吃的食物。生长在艰苦岁月的孩子们承受了更多苦难,但就是这些苦难让他们更坚强更执着。就像书中所写
青春是什么?青春其实就是一场花雨,看起来瑰丽多彩,其实内中也有潜流,渡过去,青春就会绽放出美丽的异彩。我现在也是一名中学教师,有可能我做不到像丁立梅老师那样优秀。但我也会尽可能地爱我的学生们,尊重他们,爱护他们。我不仅要关心他们记了几个英语单词、背了几篇英语课文,还要让他们热爱祖国和学校,尊老爱幼,关心同学,助人为乐... ...所以我希望能做一片绿叶点缀你们璀璨的青春。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读后感(十):是谁将那些潜藏在心底的温柔告白,用笔写了出来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可以说无处不在,纯真自然、深挚深沉。但很多时候,作为不善表达的东方人,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成为羞于启齿的温柔。好在我们有笔,我们可以将含蓄的情感诉诸笔端。亲情的温柔,一旦流向笔尖,就会产生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可以在无数的父母子女间流淌。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有力量的作品集。它云集了很多名家的经典之作,舒婷、冰心、林海音、丰子恺、丁立梅、迟子建等等名家,他们用文字抒发着父母、儿女心有口无的爱。
翻开这本书,顿觉掌心生暖、情意绵长。
感谢相遇,让我们一世心手相牵。
这本书的第一辑,围绕“遇见”展开。赵丽宏的《学步》,写到儿子学走路给他带来的惊喜,他寄语儿子,“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很长很长,有些地方也许没有路,有些地方虽有路却未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 ,作者告诉儿子,“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孩子的降临给家庭带来一些疲累,但是孩子带来的欢乐,足以驱散一切的疲惫和烦恼,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会带来无限的惊喜。刘醒龙在《人长大了就回不去》,写到女儿给他带来关于童心的思考,舒婷在《儿子的天地》中,写到了孩子带给她的对于公正的反思。在这些文字里,作者们透露着对孩子的感激,孩子的降临,带给父母太多太多,诸如生活的欢乐、心灵的宁静、内心的澄澈。父母与子女的遇见,确系这世上最温柔甜美的相遇。
讲述童年,让我们隔着岁月的河流相望。
这本书的第二辑,作家们漫话童年。大家写到自己有趣又烂漫的幼年时光。舒婷在《童年絮味》中写到儿时的玩具、玩伴和内心的期盼;鲁先圣在《乡村夏日傍晚的趣事》中写童年的盛夏抓“爬爬”带来的趣味;林海音在《我的童玩》中写到旧时女孩自制的玩具和游戏项目。作家用文字讲述自己的童年,我想,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文字最适合孩子阅读,当他们读到父辈母辈的童年,感受着上一代人与他们的相同与不同,透过这些文字,他们就能够与父母隔着岁月的河流相望,看到彼此的模样,看到相通的心意,看到不同时空里的同样的美好。
珍惜缘分,让我们成为彼此最深的牵挂。
这本书的第六辑,围绕“缘分”成文。在《可怜天下父母心》中,作家方方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与女儿的相处,写到自己忍不住对女儿你爱,想替她做所有的事情,关心她所关心的一切。这样的父母心其实很容易理解,父母理智上知道不能溺爱孩子,但是在生活当中,往往想把最好的都放在孩子面前,父母那浓密的爱,化都化不开呀。汪曾祺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回忆了父亲的亲切随和,以及父子间“没大没小”的极其宽松的关系。父亲对他的这种宽松,也许正是汪曾祺一直保持童心与人生乐趣的源泉吧。无论是和父母还是和子女,当缘分让我们相遇,那汩汩而生的爱,就像一条无形的线系住了心,我们注定成为彼此生命里最深的牵挂。
《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这本书里,作家们还写到求学,写到青春,写到磨难,无不给阅读的孩子或父母带来启迪。这本书很适合亲子阅读。
阅读,不仅仅是看书识字,更是父母与孩子感受心灵碰触的一种经历,是父母子女间的一次亲密交流,也是一次共同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