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搜历史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搜历史读后感精选

2021-03-04 04:09: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搜历史读后感精选

  《搜历史》是一本由易小荷 / 曲飞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搜历史》读后感(一):一道历史开胃小点心

  中国人对历史的热爱可以说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从教育,影视,还是人们聊天,仿佛不说点历史人物,不扯上几个历史典故,实在说不过去。但是,厚重的历史让人很难去翻开,今天这本搜历史非常值得推荐。

  本书并没有按照像一般的历史书那样,按照年代编纂,而是非常随性的讲故事一样,虽然也大致按照历史的背后,侧面,缩影,碎片分了章节,但是却非常任性的讲,感觉就像一个说书人,手拿一把扇子,想起哪里将哪里,只要观众喝彩,我就多讲一点。

  故事的趣味性也是非常赞,但从标题就能看出来,例如,山羊吃垮了唐朝,宫斗界的独孤求败,鸿门宴上到底吃了啥?整体行文也颇有说相声的感觉,实在是您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绝佳选择。

  假如是学生,读了可以增加对历史的兴趣,我当年历史学不好就是因为一直把历史当初一门课程,每天死盯着历史教材,背背背,导致考试分数不低,但是到现在一回忆,并没有学到啥的感觉。人们往往都是这样,越是死记硬背的东西越容易忘记,反而是那些老师或者偶然间听到的有趣的故事印象深刻,对于历史来说,有趣的莫过于那些野史或者一些不为人知的名人趣事了。

  假如你是商人,这本书可以成为你的一个k参考,相信读完以后不仅可以开怀大笑,环节压力,放松心情,更能为日后的应酬增加一些谈资,毕竟言多必失的酒桌文化上,聊古人,聊s历史总是没错的。

  假如你是上班族,做着一尘不变的工作,那更可以读读这本书了,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加多彩丰富。

  人说读史可以明智,虽然不知道会不会真的变聪明,但是多了解历史总是没错的,前车之鉴嘛,即便没有这样的收获,也可以尝试着去寻找一番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真的遇到特别钟爱的,可以去翻翻d他的单独传记。也算一道历史大餐的开胃小点。

  《搜历史》读后感(二):历史的精彩总是躲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虽然我是理科生,但是上学时最喜欢的科目却是历史。历史就像是一部好看的小说,而这些亲身经历者便是最好的写作者。每逢各大电商开展促销图书活动时,被我光顾最多的还是历史类书籍。说起来这些年历史类的书籍收了不少也看了不少。正史、野史、民间传说什么的七七八八也读了许多。讲述方式严肃的、幽默的、轻松的、沉重的、靠谱的、不靠谱的几乎都多多少少接触过一些。感觉那些一本正经而写成的正史虽然将历史人物或是历史事件客观的记录了下来,却总是让人感觉缺了点什么,似乎这参与历史的人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而这书读起来难免会觉有些刻板,甚至让人看着看着走神甚至不免打瞌睡。

  历史本就是人造就的,曾经的历史人物与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细细推敲起来,将会发现其实历史远远没有我们在表面看到的那般简单,那些在正史中并未完全展现出来的旁枝细节,或许才是历史真正的精彩之处。

  如果你认为《搜历史》这本书是一本博人眼球的野史怪谈,那么我会告诉你你想错了。读上几章后你就会发现虽然作者的文风语调甚是幽默,但是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丝毫没有调侃的意思。相反,书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会透露出一种严谨细致的感觉,但是却又不像平常读到的正史那般古板。而它所包含的料,要远远比正史要丰富的多。

  历史真正的精彩,总是躲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或许在它的背后,或许在它的侧面,也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亦或许是一块块小小的碎片。而此书的两位作者正是通过历史的表相,将我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那一个个的细节进行逻辑排列与分析,将哪些你看不到的历史讲述出来。

  这里面有历史人物的另一个角度的评价,有历史事件的别样分析,还有一些看似熟悉实则却并不真正了解的历史小知识。可不管是那个方面的历史故事,作者都将他们讲述的很精彩,很有趣,读起来不光是会很有一种亲切之感,还会帮助你建立起对历史的思考分析方式。

  原来真正的历史要这样来看,要这样去分析。历史果然很精彩啊!

  《搜历史》读后感(三):但思努力自洁清,群虱皆当远迩播

  在后来者的眼中,历史上的一些小典故也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比如《搜历史》。作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搜集了历史上的一些大人物的小事件,然后以戏说的模板加以发扬光大,让读者欣欣者接受,甚至以为自己生错了娘胎,如果早活百年,那风水轮流转,至少也是封候称相的命运。 学习历史,是不可以不知道天文与地理,关于天文,毕竟有些玄妙,不是一般读者可以弄明白的,至于地理,大家都有发言权,我们无论古今对自己家乡、故乡是很珍视的,以古人为例常常以出生地为名号,比如有名的昌黎先生、东坡居士,就是现在也是在个人履历上少不了籍贯,其实代表着我们对黄土的崇拜而已。中国历史的总体脉络是北方到南方、西方到东方,一步步的迁移固然有战争的因素,但也说明自然条件对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以本书中一章《山羊的威力,为什么说是山羊吃垮了盛世大唐?》,我们就以为唐代以后就没有了游牧民族的崛起,相反我们从历史长河来看,后几个封建王朝,比如元、清,都是异族称王,所以说拘泥于当时的形势对于前朝所作出的判断,总之是不完整的,正如在黑天鹅出现之前,我们是不知道黑天鹅的存在,这种以偏概全的症结一直延续了五千年,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如果提及泰山封禅这件事,宋代以前是热衷的,但是作者从林林总总的史料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宋真宗之后封禅之事被代代帝王抛至脑后,为何呢?这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在不停的进化,尽管每个朝代都有顽固派与革新派,但是后一代总是在否认之否认的规律指引下走向文明的新天地。也许,改变历史的不仅仅是帝王的一厢情愿,更多的是由于自然与人文的变迁。我们读史不能不思考其内在的逻辑,也不能就史料的改头换面而迷失对真相的探索。 “但思努力自洁清,群虱皆当远迩播。”作为文臣,最大的幸运就是自己的主张得到了上司的肯定,最好成为帝国治国理政的方略,但是有些人学富五车却生不逢时,每每有妙主意却得不到恰到好处的执行,因此活得很委屈,比如王安石与司马光表面上是势同水火,但是他们却不能改变自己那“好为人师”的癖好,于是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次站起来,最终帝王在他们的政见中摇摆,葬送了整个王朝。

  《搜历史》读后感(四):就是这么接地气儿

  历史对于我们不仅仅是上学时候的课本上的语气平平的陈述, 也不仅仅是博物馆里面冰冷的展品。 历史应该也是鲜活的, 就好像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年代里面, 你能体会到周围发生的事情, 会对一些新闻点评。 只不过历史是以前发生的事情, 我们已经知道了最后是怎么样的了。 但是对于当时的人而言那是他们的未来, 未知的未来。

  《搜历史》里面出现的内容, 作者的写作风格好像是在跟你讨论一件什么事情, 语言很接地气儿。 我们看过了太多的教科书式的历史, 也看过太多的演艺版的历史。 我们中却不常有人坐在一起谈论历史, 对于历史人物的分析。

  就好像关于唐朝, 我们知道有很多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 三藏和尚经历多年去求取佛经, 在后世被写成了一部《西游记》 , 这部小说又被后来的人们翻拍成了电视剧, 评书等等多样的形式。而杨贵妃的故事也被搬上了戏曲的舞台, 一场贵妃醉酒能吸引多少人的眼球。

  对于历史,了解的方式有很多, 看到一本写的接地气的历史的书的时候也能仔仔细细的读完。 其实历史是鲜活的, 就好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 让唐朝转运的其实是山羊, 说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 但仔细阅读其中的文字, 你会发现, 山羊确实是有这个能力, 由于气候的变化, 导致的当地的作物的变化, 但由于原来这里水草丰美, 加上人们大批的饲养, 羊还是能刨出草根吃的, 土壤沙化严重。 汉代土长城上长出的草也被这些山羊吃掉了, 来回的放牧,让这片土地也变得贫瘠了, 土长城也被损毁的严重了。 当年的遗址大家觉得是被风化, 其实最初的因为山羊的破坏。

  书中还提到了王安石和司马光, 这两个人在我们的课本上都出现过, 最早是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 后来是王安石的诗, 再后来我们才从历史书上看到了王安石变法, 关于王安石和司马光这对互相欣赏,却是职场上互相仇视的人来说, 他们的纠葛也这样的被展现在字里行间了。

  我觉得历史不仅仅是被编成评书或者电视剧之后人们才喜欢的, 而是人们喜欢的是用一种接地气的方式表述出来。 相对于看电视节目, 通过文字这种我们大家只要带着书, 随时都能看的形式也更容易让人喜欢上看历史。

  《搜历史》读后感(五):《搜历史》试读版书评

  《搜历史》这样的历史评论,能在目前出版,我觉得很难得。我拿到的是试读版,我只挑出三篇短文写评,请参考。

  (一)这篇文章分析了王莽改制失败的具体原因。在王莽短短几个月称帝的时间里,又具体做了哪些值得历史研究者们称道的事情?历史教材上并没有介绍,只有少量概况性的注释。然而就一名国家统治者来说,谁不希望国家长治久安、太平盛世,对于占大多数的平民阶级的老百姓而言,老百姓如果能对统治阶级的多数政令感到满意,那么统治水平算是成功的,但是却是极难做到的。那么用什么办法做到让老百姓满意,就非常之难,古今如此。看文章,王莽称帝后改封号、改官名、改地名,这些统统都没用,无非是徒增朝廷运转的成本。那么改币制,就是很惹老百姓讨厌的做法了,这不是在文书上改名字的简单了,而是影响到市场贸易的问题了,老百姓不能顺利进行贸易交换,那社会根基早晚不是乱套了么!所以说,王莽这个改朝换代实施的“理想主义”式的手段,都是凭自己喜好在胡作非为,被推翻是早晚的事儿。

  (二)作者引《地气论》,抛出一个问题,即周朝到唐朝,国都从西北转自华北,国运有之很大变化,西北国都逐渐衰落。引出“水”资源的解释。一个如同江南水资源的关中地区,居民丰衣足食,经济繁盛。随着同地区气候的干旱化,作者说,不光与地球有关,还有与人类活动——养羊有关系。养羊与干旱有什么联系?答案足以吸引我读下去。从唐朝鼓励养羊说开,尤其在日渐干旱的西北地区,养殖适应环境很强的山羊,对土壤荒漠化而产生的影响很大,这个观点让我很惊讶,我还真小看了山羊的破坏能力。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是不是该做点什么限制措施才对?我认为,土壤荒漠化的主因不在于山羊过度养殖的问题,山羊总是有限的数目与影响,气候、土壤的干旱问题可不是山羊所能决定的。作者的文章给出了一个“戏说化羊养殖史”。

  (四)这篇描述司马光与王安石矛盾关系的文章,写得精炼、有理。对于司马光的认识,不能只停留于儿童故事和撰写《资治通鉴》两件事。我在读关于苏轼的传记中看到,司马光在变法的态度上,是站在王安石对立面的。但皇帝执意推行变法,搞得老百姓民不聊生,王安石同党则把上奏的文章扣住不放,皇帝哪能知道下层平民的遭遇!司马光因反对变法,而遭到排挤,这都不算什么,评说自然留给后世。

  《搜历史》读后感(六):读史也可以很轻松

  马克吐温曾说 “历史不会真正地重复,但会压着同样的韵脚”。读得进去的人,定是能够明白这其中的乐趣的,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学历史是一件很困难的是,有的人特别怕历史课,因为记性不好,总也记不住哪年哪个皇帝做了什么事儿。结果,留在大脑里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团乱麻。对于那些起义啊,战争啊,帝国的内忧外患啊,傻傻地分不清楚。还自我安慰说,这打打杀杀的,更适合男生,女生还是看些岁月静好的内容吧。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慢慢地想要去了解过去的时代的人曾经发生过什么,你还会想知道自己已经走过的二三十年,到底有没有意义。或者还想知道,那些你敬佩的人,他们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做出了什么。更想知道,所处的这个时代,在历史长河之中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时期。最终,想知道的,是在这样的时代之中,应该如何度过。

  当然了,这些答案并不能从历史课本里来找寻。我开始寻找更好读的历史书籍,世界史、欧洲史、断代史、人物史、风俗史……别看写出来有些枯燥,但实际上,我才发现,真正的历史书写起来,其实可以是非常有趣的。

  搜历史这个公众平台便是这个碎片化阅读时代,读史需要新的方式,搜历史这个高水准的历史作品集聚平台,满足了大量历史爱好者想要轻松读懂历史的需求。你可以用最轻松诙谐的文字中读到那个精彩纷呈事件和人物,从秦王汉武到名臣猛将都进入眼中,为什么要读历史,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出了他的答案:“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意思就是,弄明白一个人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一个朝代为什么兴旺为什么败坏。你看,历史其实有这么强的实用性。或许你会质疑,如今又不是古代,早已没了帝王将相,我还读历史做什么?我们常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句话并不是指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会不断的重复发生。而是讲,我们面临的处境,历史上有无数人早就经历过了。

  从“搜历史”中我们可以很深刻的感受到这不是故作艰深的历史课本,而是一场作者与读者之间关乎历史话题的一场聊天。没有论文腔,更没有居高临下的知识分子优越感,只有如朋友聊天般的放松,亲切而无拘束。曲飞并不纠缠于历史细节的考证和辩诬,而是着力平和地叙述我们略感陌生的过往的世界。有公论的尽量写得好看易读,有争论的地方把疑问放在那里,由读者评判。这样的历史书籍不但可亲可读,更是可爱!

  ���@�U82

  《搜历史》读后感(七):搜寻历史的真相

  搜寻历史的真相

  在我个人的认知里历史与现代人的关系可以用李白的一句诗形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文字,因为参与其中的人们都曾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温度,他们是见证者的同时更是历史的参与者。就像现在的我一样我愿意通过不同的渠道去了解历史的真相。

  然而人类社会进程的每一步在岁月的长河里都留下了它自己的痕迹我们称之为历史。然而历史的真相真的是像书上记载的那样吗?我想我们看待历史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去认知。历史的存在自有其独特的逻辑,在恰似一个个齿轮的咬合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过去。有幸阅读了这本《搜历史》让我对历史的参与者们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知。

  我们所有人的认知里都有一个词叫先入为主,当然我们也都有一种怀疑精神,或者换言之是一种好奇心。对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就我个人而言在没看到《搜历史》之前,我一直是乐于接受的。而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原来历史的人物都存在着多面性。我们不能只单一的看一面,我们要用发散性的思维去认知去寻求历史的真相。

  而《搜历史》一书可谓是打破了我们固有的思维定式,它独辟蹊径的让我们见到历史上人物的多面性。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事儿,有趣的文化。历史绝不是简单存在于前人记载的书中,而是一件件真实存在于时间里的故事。“正如李敖所说,王安石确实是一个大丈夫,可王安石充满正义感的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魏忠贤魏公公是一个臭名昭著的阉人,为何居然会在当今之世迎来许多人的膜拜呢?妇孺皆知的汉奸吴三桂,是否也许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不可饶恕呢?还有遗臭万年的篡汉者王莽,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吗?还有掀起‘大礼仪之争’的嘉靖、呕心沥血也挽救不了证权的崇祯......”

  历史的真相是需要在岁月的长河里循着蛛丝马迹去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历史存在的更多的可能性。这或许是一家之言,但好的生动的文字总是让人情不自禁的深入了解。而这本书最大的特点莫过于甄选出大量有趣生动的历史,经过演绎展现在众多读者的面前。新鲜的内容,不一样的思考角度,让我们在文字的间隙中去找寻历史的真相!这本书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搜历史》一书一反正统的历史纪实性风格,诙谐生动的文风给与了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追寻历史的真相不单单是史学家的工作,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寻找,去搜寻。当然假如你想一起去搜寻历史的真相,不妨先从这本《搜历史》开始!

  《搜历史》读后感(八):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quot;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在上学时候,我们都听过这句话,意思也应该都懂的。而在上学的时候,大多是记住了历史事件的时间,发生的经过结果,而后又有什么经验教训等等,浮于表面,深度不够,而历史的乐趣,也不仅仅是知道了what?when?why? 历史都是胜利者编写的,而历史上存在的那些帝王将相也都是活生生的存在过,照样有七情六欲,吃喝拉撒,看陈宝国的汉武帝和陈道明的康熙,我们知道了两位老大在历史上,都是大劳模;几百年明朝,最后终结在的崇祯手里,且杀了袁崇焕,崇祯就一定是一个昏君吗?为什么历史上,有些好好工作的大臣就是不招皇弟喜欢,比方司马光,比方纪晓岚;如果说盛世大唐是被山羊吃垮了,你信吗?

  我想,这才是读历史真正的乐趣,钻进故纸堆里,扒开历史的伪装,从人性的角度,细细琢磨,慢慢推理研究,历史就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像一幕幕大片,在脑海里播放。 对于《搜历史》这本书的内容,该是比较熟悉的,对于很多平台上的作家,也是熟悉的,跟书本是第一次见面,但是一些内容,却很早就拜读过。比方书中的《弘时的悲剧:论“雍正杀子”事件》在公众号上,原名则为《乾隆哥哥是怎么死的 雍正真的杀了亲儿子吗》。 几千年以前,秦始皇泰山封禅,昭告天下,表彰自己的丰功伟绩,自此开了一个劳民伤财的头,紧跟着权利欲望极强的汉武帝泰山封禅,然后汉光武帝,唐高宗(唐太宗的儿子,老子没去,儿子却去了),唐玄宗和书上说的这位宋真宗。真宗在位期间签订了澶渊之盟,被其认为是他一生的政治污点,怎么抹去这个污点呢?做一件大事,打仗?不行,说不定又多一个污点,封禅?这个不错,自己人就搞定了。然后,正宗和大的大臣们,一起沸腾了,进行了一场仪式感极强的封禅,真宗很满意,认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巅峰,好开心,好满足。但历史有时就是那样的吊诡,盟约签订之后,边境和平几十年,反而不适一件坏事。泰山封禅,反被后世人诟病不已,真宗,泉下若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讲的就是同一个道理。我们经常说,如果怎么样怎么样,我会怎么做怎么做,如果真是回到过去,说不定你还会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有件东西,叫做人性。但是有些人,读历史,也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吧的,不比看的那么悲凉。

  《搜历史》读后感(九):历史之谜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历史的长河不断的奔腾,流过了五千年的岁月,见证了无数华夏文明,历经了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每一个人都会对一页远去的历史有着缱绻之情,在那些断壁残垣的古迹处徘徊往复,人们已无法回到那些时代,只能从若有若无的遗迹和似雾似梦的情节中凭吊那些渐行渐远的王朝的背景和故事。

  《捜历史》作者易小荷、曲飞,易小荷 ,著名记者,资深媒体人,曾经是篮球界转会费最高的女记者,因为其与众不同的文字风格而被喻为“体育界最有才情女记者”,代表作品 有《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soul客 聚响》、《soul客 易见》、《nba七宗罪》、《亲历NBA》等。曲飞,前媒体人,历史作者,出版有世界历史题材书籍《逐陆记》、巜暗杀局》,现居北京,为职业撰稿人,文史类知识产品供应商。

  巜捜历史》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中国历史,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即历史的背后、历史的侧面、历史的缩影、历史的碎片。历史的背后主要讲述了一些著名的人物墨子、荀子、独孤皇后、魏忠贤、陈近南、江春、吴三桂;历史的侧面有人物公孙弘、霍仲儒、冯道,还有典故宇文虚中的下场、尚义任侠之路、河南版双城记;历史的缩影讲述了是一些名人的为政之道,王莽的悲哀、山羊的威力、宋真宗的贡献、司马光的无奈、嘉靖帝、南明君臣的幼稚病、朝鲜的进贡、弘时的悲剧;历史的碎片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年号的故事、兵器的故事、天马的故事、财神的故事、鸿门宴菜谱、古代炼丹术、中国古代女子、尚方宝剑、真实的古代战争、偷情的那些事儿。历史的真相不在纸面上,而在背后的逻辑中,历史不是一堆堆热热闹闹的故事,而是一条条逻辑清晰的故事链条。作者把浩瀚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条分缕析,带领读者一步步、一层层深入到历史智慧中去,渐渐让读者开拓自己的思维,从历史中真正地受益,而不仅仅是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和掌握一些历史的时间线索。

  走进历史的长河,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搜历史》读后感(十):读有趣的历史就是《搜历史》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古人又云:“不读书者鄙,不读史者鄙”。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向来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众说纷纭,大家各执一词,不乏有诸多历史事件值得我们细读研究。如若我们要是抱着一本厚厚的《史记》或者《资治通鉴》研读,没有十分大的兴趣,估计不久我们便会昏昏欲睡。而《搜历史》一书,运用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让历史故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让我们了解历史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对于吴三桂,大多数人提起他,可能更愿意说他是一个善变的叛徒,因为我们都知道他的一生经历了抗清、降清、剿杀南明后又叛清四个阶段,但是在《搜历史》这本书里,作者从他一生生平来分析,清楚明了的道出了吴三桂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形势下,做出决断的原因,也对他做了一个新的定义——一个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只小小的山羊竟然能把一个国家吃垮,也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 “羊和其他牲畜不同,特别是山羊,善于攀爬,能喝盐碱水,环境适应能力特别强,吃草不会只吃草叶,而是会用蹄子把草根都扒出来吃掉,甚至还会吃树皮。我们知道,如果只吃草叶,草还会继续生长,但如果草根被吃,草就死了,正所谓“斩草除根”。同样,如果树皮被剥,树木也会死亡。所以我们看到,世界上凡是以山羊为主要养殖对象的地区,植被都比古代退化,出现荒漠化的迹象;反过来,由于山羊的适应力强,又得到荒漠化地区居民的青睐,造成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如果不对山羊数量加以控制,就算有一片森林喂养它们,也会变成荒漠。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们对山羊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给我们发出了警告,山羊虽好,可不要贪多阿。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经验,教训,明鉴,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向导;对于一个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会我们融今贯通,惩前毖后,是我们学习的源泉,进步的信心。《搜历史》一书中诸如这样的历史故事还有很多,大家如果想要了解那些过往的历史云烟,就从这本书开始阅读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搜历史读后感精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