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揭示大圆满的觉性
《圆觉经》揭示大圆满的觉性
《圆觉经》,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历来深受华严宗和禅宗等祖师大德重视。
“大方广”是说本经的属性非常殊胜。至极无外称为“大”,理正无偏称为“方”,理包无限称为“广”。《圆觉经》立足于圆满觉性,讲述一乘实相之理,具备“大”、“方”、“广”三种属性,因而在经名前冠以“大方广”以显示出该经的殊胜地位。
什么是“圆觉”呢?圆觉,就是圆满的觉性,是指佛在果位时所亲证的觉性,具足万德,圆满周备,灵明朗然。“圆觉”其实就是我们的“清净本心”,心迷则不见圆觉,心悟则圆觉朗照。虽有圆觉而未尝圆觉者(背觉合尘)为凡夫;实证圆觉而未极圆觉者(背尘合觉)为菩萨;彻证圆觉而圆觉普照者为如来。
“修多罗”,是梵语,汉译为契经。契者,契合的意思,也就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轨范的意思,是指那些可作为人生轨范的言辞。
“了义”,是说理非常透彻究竟的意思。凡直接、完全阐述佛法究竟义理的言教,称为“了义教”,而载明上述言教的经典,称为“了义经”。至于那些为了顺应众生根机而方便宣说的教理则称为“不了义”。
《圆觉经》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经中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众生受根、尘、识的迷惑不能了知。受持读诵本经具有无量功德,对待本经的态度应当如同敬佛一般。同理,敬重本经,其实也是在敬重我们本具光明、遍满法界的自心。
全经透过文殊师利、普贤、普眼、金刚藏、弥勒、清净慧、威德自在、辩音、净诸业障、普觉、圆觉、贤善首等十二位菩萨与佛陀的问答,阐明了“大圆觉”的殊胜妙理,为不同根机的众生开示了各种适宜的修行方法,期待众生能够因此得以随顺悟入圆觉境界。
《圆觉经》是佛陀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讲述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的方法。也就是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的理论及修持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的方法。
本经适用于已有一定基础的佛弟子精进修行。佛弟子入门后,对佛教基础知识已有一定积累和体悟,并想要更进一步者,可研习《圆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