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边境——晨光,暮色读后感100字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是一本由任彧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8,页数:6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读后感(一):简单书评
评分真的虚高啊虚高,豆瓣这么高评分可见现在大家对书的要求真的不高了,还是我对书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人物刻画太多bug了吧,艾伦到底弄这一出是为了啥呀,看似掌控全局,那你最后关键环节消失是为啥呀,你哥死了你出现凑个数啊,还有男主的爸爸,你不是要保护自己儿子吗?甚至不惜杀人,你咋后来就消失了呢?
另外,作者的很多语言表述太非主流了!人物设定为了推动剧情太不合理了,那个雏妓的爸爸,因为啥呀非得自己去找女儿,那个妓女又因为啥呀非要杀人 ,再加上你非主流故作深沉和忧郁的语言表述,太太太不爽了 !
我觉得阅读要么是让人明白点什么道理,要么是让人别有一番人生体验 ,要么就是图个开心快乐,这找不痛快还浪费时间真的是在损耗人们对书籍的渴望和信任!之前因为在豆瓣上看到短评说后面很好看很精彩我才咬牙坚持看完的,结果让我失望又郁闷!唉╯﹏╰好烦哦,有这时间 我去看看言情小说也是好的呀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读后感(二):草稿
小丑,到底是谁?悬念一直高悬在天上,好捉急,很想知道他的答案到底是啥,在这场纷争中,其母的又到底想干啥?
这场从贫苦区中展开的纷争,掀起了高高的风浪,起先不过是为携带着婴儿的男子,逃避到此,以摆脱父亲的纠缠。最终却引起贫民区里的大纷争,众多的人被圈入其中,无论男女老幼,都未能逃脱死亡的纠缠,真可以视作“蝴蝶效应”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引起大大的结果。
多年之后,当时参与其中的人慢慢成长,曾经警察无法参与管理的贫民区被政府进行了规划,许多人群逃离,有些人仍在坚守,这儿成为了贩毒卖淫的非法场所。警察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其存在。
混乱仍在存在,杀手和神父之间的纠纷在十多年前,因大屠杀大爆发而结束。新的混乱又重新开始,为寻找到自己的女儿,而来到城市的父亲,却再次成为了蝴蝶,其轻轻的煽动,接连杀去数人,最终成为了警察和黑帮的交火的动机,最终黑帮分子被枪杀,不过也仅仅是黑帮内部的纠纷。真相仍不知去向。哪位无形之中,操纵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呢?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读后感(三):狂暴的善与恶,缺乏束缚的社会形态,无法辨别的黑与白。
在这部小说里善与恶相距的是如此之近,就像我们的现实社会,或许你刚刚帮助了一个人,但回头遭到对方的白眼时,你就有可能产生深深的恶意。在我看来,这或许是一部曲线反应社会的小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国家的人展现出如此狂躁的一面,将道德感和价值观看得如此之轻。但这个小说里虚构的这个国家的人做到了,每个人在善恶之间切换得是如此频繁。
主人公就是因善向恶,最后只是因为最初的恶念,就再也无法回头了。如果将善和你的生命做一次选择,你会选择善还是自己的生命?整部书多次这样拷问着主人公,所以说主人公是个彻头彻尾的罪犯或者坏人并不正确,他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人,因为相信大多数人,在自己的生命和善之间也会像主人公一样去选择自己的生命,大义凛然地舍生取义,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行为模式。
黑白边境,这个名字真是恰到好处,向善的人很难不去碰触恶,向恶的也很难不去碰触善,摧毁人们心的就是这种纠结。人类就是活在这种边境上的生物,时而越境去那边,时而越境回来这边,更多的时候我们是灰色不分善恶,就像动物一样,靠着狂暴的本能来驱动自己的行为模式。所以小说的最开头有一句话,也让人印象深刻,“我们都是野兽,活在这世上就看谁装得更像人一点。”所以这种狂暴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这部小说的基调,小说里所展现的是并非紧密计算过后得出的理智,而是一种原始,一种展示人类挣脱了价值观和道德观束缚后,野兽的那一面,以主人公非常悲惨的下场给世人一种警示,缺乏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社会最后有可能演变出来的样子。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读后感(四):悲剧根源
疯狂的哥哥,被逼疯的弟弟,错乱理性的家庭关系,酿成了一个家族的悲剧,留下了跨越二十多年的疑团。
生在条件优越的大家族,以艾伦的天分或许可以成为一个雕刻艺术家,以杰瑞的才智接收打理父亲的家业也是富富有余。但讽刺的是杰瑞最终继承了家业,却是披着弟弟艾伦的脸,而艾伦已不再是少爷,忍受着失去脸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失忆的他无端的背负重创残喘苟活。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这一家的混乱关系。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又根深蒂固,父亲的乱性好色,残忍暴虐,母亲的早逝,让兄弟俩变得一个冷酷封闭,一个变态残忍。虽然这部小说设定在架空的未来,情节也足够戏剧化,但是最近的一些经历,让我开始反思这部作品。最近的经历告诉我生活远比小说来的精彩,生活更比眼前的作品来的现实。
把整本作品的悲剧根源归于主角的家庭,绝非空穴来风,在读过<依恋>之后发现,不光人的行为,人的情感需要也与童年在家庭中受到的影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说<依恋>一书中各个实例可以看到家庭对人影响的宽度,那么<黑白边境>主角的一生命运就像我们展示了这个关系混乱家庭所培养出孩子的缺陷。情感的复杂性让两兄弟在同一家庭状况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艾伦和杰瑞同样聪明,艾伦面对母亲的死选择了接受,于此同时,也内在的有对女性的依恋,他与女仆的感情,雪莉的感情,以及后来日本姑娘的暧昧经历,多少都表现出了他的需要。而杰瑞面对母亲的死却是选择了憎恨,憎恨他父亲,憎恨这个家庭,当然,也包括憎恨艾伦。同时他也对女性有距离干,在他带上艾伦的人皮面具时与身边女人保持距离就可以看出来。
但人们很难改变自己从原生家庭受到的影响的同时,这些影响也很难取代我们本身的个性。就如同艾伦,即使被仇恨拉扯陷入一连串的祸事甚至到死,也没能让他丢失良善的本心。而杰瑞就算已经复仇,夺得家业,也没有收手,而是继续放纵自己。
当认清了问题的根源,和原生家庭与人的本性的关系后再回头看整部作品,每一个鲜活的人物与他们命运似乎就都更加的顺理成章了。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读后感(五):猜不透的是人心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是一套上下部的小说,作者构思了一个名叫特默内斯的大城市,通过这个城市里葛林若家族的两个青年艾伦、杰瑞与他们父亲等人的爱恨情仇为主线展开小说的故事。小说的优点和短板可能都比较明显。
先说说小说的优点。
首先,画面感强烈,这是读书的最直观感受。作者的用词,断句,段落的构造和衔接,整体的阅读感受是画面感强,让读者感觉仿佛是置身其中跟着角色的故事发展而亲自见证一般。这个有点也是这本书背面封皮总结的话,对这个特点要点大大的赞,确实做到了,做的很好。
其次,主要角色的刻画比较成功。不管是艾伦、杰瑞,或是他们的父亲,或是牧师、修女等,这些角色都能够符合作者对他们的设定,每个人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纸片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柔软有强硬的,同时,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社会背景的人做出的事儿,也比较符合他们的气质,故事中角色的整体刻画、塑造比较成功。
再次,故事的切入点选择的比较好。细微之处见真知,套用在这个故事中也比较合适,作者描述的故事情节大都是很具体很微观的,特别是各个角色之间的互动,都是很微观很具体的,没有用特别宏观、特别壮大的场面来推动故事发展。这个优点,见仁见智,有些读者可能喜欢宏观的场面。
最后,艾伦和杰瑞的到底谁的智商更高是个谜。故事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艾伦、杰瑞,他们是兄弟,也是相互竞争和较量智力的敌人,虽然看似艾伦为了帮助杰瑞而把他送进了疯人院,但是杰瑞的智商和才智也是过人,在疯人院那个地方仍然能够把控很多事情的进展方向。看完整部书,回想这个故事,最大的疑问就是到底艾伦赢了,或是杰瑞赢了,不仅仅是故事表面的输赢,而是纵观整个故事的输赢,比较难下结论。
这个故事也存在一些短板,仅仅代表自己的阅读感受。
作者构建的故事的背景很宏大,但是读完整个故事,有一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缺少了什么东西但是又说不清楚是什么,仔细想了想,可能是觉得故事中应该交代一下上下部衔接部分中,艾伦、杰瑞怎么打败了自己的父亲这个情节吧,毕竟上部一直在暗示艾伦、杰瑞怎么样逃出父亲的掌控,但纵观上下部都没有给一个很合适的情节,下部又换成了一个新的故事,在衔接的部分处理的不好。
或许上下部的故事可以进行更多的互动,设计更多的转折、变换,让故事的丰满程度更上一层楼,各个角色之间的联系可以做更多的链接,即使是同个一时段在同一家餐厅吃过饭都可以。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还不错,当然对文字敏感的读者,自动把文中的外国名字替换成自己熟悉的中国人名会更舒服的吧,哈哈哈哈。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读后感(六):一个绝望的故事
我承认,在没看这本书之前,这本小说的名字给我的感觉就是像陈小春早些年演的那部电影《黑白森林》,我曾深深的认为这部小说是一部黑白故事,黑的是行走在暗处的罪恶,白的是揭露真相的警察。然而,当你翻开这本书看下去,一切都不是你想象的样子。你所有的以为都是以为而已。
《黑白边境》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作者曾有过留学的经历,从小受西方古典文学及电影的影响,他将这个故事设置在西方的环境下,里面的所有人都是西方人,不过还好,这次的人名比较短,我还能记得住。生于富贵人家的两兄弟杰瑞和艾伦的生活在母亲被绑架救回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母亲越来越疯癫,总是在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甚至还曾经自杀过,不得已只能将母亲送到精神病院,哥哥杰瑞因为母亲的病状,父亲的厌恶也越来越神经起来,终于有一天他导致了继母的流产。为了不让哥哥杰瑞受到父亲的伤害,艾伦用尽方法将他送到精神病院。然而,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艾伦明白,这个家早已经不成样子,父亲的对家里女仆的染指都让艾伦觉得这一切都要改变,可是该怎么办呢?他还小,他什么也没有,他想要逃离却有着太多的无奈。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都是未知的。
《黑白边境》中,作者展现给我们的是人人生的无奈,无论是杰瑞,还是艾伦,他们因为母亲的被绑架开始,开始走上了人生的另一条路,整个故事,读起来有一种压抑的感觉,那种感觉是在胸口,让你呼吸都会感觉到困难,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杰瑞在那一刻也就开始了悲剧的人生。他变得敏感,残忍,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使尽各种手段,甚至自己的亲兄弟艾伦,人生该如何是好呢?
《黑白边境》是一部中国人写的西方小说,不过,我想若你不知道作者是中国人的话,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一本地地道道的西方人自己的小说。无论是在写作手法上,还是故事结构上,西方文化的熏陶让作者字里行间都有着熟悉西方感觉。这样的一个故事也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缩影。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发生了,它带给不同人不同的人生,有的人会感叹生命的短暂,珍惜一切来之不易的生活,而有的人会埋怨生活的苦难,憎恨着带给他苦难的生活。无论是谁,该有怎样的人生,我们都未曾预知到,无论如何,我们坚强的,痛苦着活着。
作者用熟练的语言文字讲述一段憎恨的故事,也好像黑白电影的镜头,记录着不堪的人生。两兄弟对人生的无奈,是这个世界上我们也会有的无奈,生活逼迫着我们做出选择。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读后感(七):黑白边境
任彧的书第一次读,收到书的时候,一看封面,很诡异的黑白,很诡异的黑暗。
有时候在人性面前,一切的善恶其实是很模糊的,没有任何的界线,也没有一定的限度去衡量
晨光留有夜晚的冰冷,暮色残存白昼的余温。
上下两册,用了四天的时候看完,里面的爱恨纠葛很让人纠心,只是最终的最终,我的目光定格在了这本书的结局那里,已经意识模糊的杰瑞睁开眼睛,看到来者时,笑了“你,你终于来了,,我以为,我们又要赶不上化装舞会了……”
有些爱很极端,在旁人看来,或者来说在当事人看来,一样是残忍的,我不禁想起了很多年前,年少时看过的一本小说《幻城》里面的樱空释,在最后的最后,释躺在血泊中,他说“哥,请你自由的……”
同样的,想起了释听到卡索的愿望之后的独自努力,独自毁灭,独自承担的美好画面。
母亲住进了疯人院,父亲又是那么的冷血无情,不会顾念亲情,那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继母玛丽怀孕了,这个家不是温暖的港湾,它成了牢笼,把杰瑞与艾伦囚禁在里面。
面对着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对手,我们应该要怎么做才可以自由呢
杰瑞选择了极端,艾伦呢,艾伦的性格中有柔软的一面,可是因为心中的那一份不舍与柔软,让杰瑞给引诱的一步步走上了杰瑞想要走上的道路
在这片未知的充满险恶的世界中,我们的该何去何从
得到的同时总要有失去
艾伦的出走,带着刚一岁的南希走出了这座富豪的家园。可是前面的路并没有如他想像中的那么的好走,向他所谓的父亲勒索巨额的财富,然后过上自由的生活
南希失踪了,艾伦被追杀,一切的一切不再回到从前,这个前一刻还只是一个贵族学校的贵族少爷,现在却混在了穷人区中,人鱼混杂,挣扎着生存。
爱情总是不可思议的来到,那个美丽的女孩子雪莉,可是面对着自己喜欢的 男生,雪莉她知道她会失去什么么?
杰瑞的疯人院的日子依旧,艾伦一样在死亡线上挣扎着,雪莉断手,那个杀人头子的精神世界塌了
一切的一切,每个人的命运都在不断的演绎着自己的悲喜。
以爱的名义
十八年后的我们会是怎么样的面目
所有的爱与恨,所有的纠葛没有结束
我想最后的最后,艾伦的眼泪没有太多的恨吧,只是雪莉,在时间的洪流中,心中的那抹爱早已经不在,随着那则消息的扩散,她的恨也该结束了。
善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你所谓的善,也许在一些人看来,或者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恶,而你所谓的恶,在一些人看来或是在一些人感觉的出,其实是善呢。这世间,只有自己不放过自己的灵魂的挣扎。灵魂的拷问。
艾伦,我们要画上同样一张脸,让参加舞会的人分不清我们到底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读后感(八):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封面是两个歪扭的头象,黑白相间的晨光与暮色相间,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让人不由得想到这本书里一定讲述了一些无可奈何沉重的事。
这本书的作者任彧是80后留学归国作家,《黑白边境》系列是他出版的第三本书。书中描写的画面感象电影般惊心动魄,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让人随着书中跌宕起伏的情节一会叹息,一会屏住呼吸,跟随书中的人物进入到书中描写的环境中。
这套《黑白边境――晨光暮色》是一部悬疑小说,分上下两册,共六个章节。主要讲述豪门葛林若家两个儿子一个在明一个在暗策划实施一起绑架案引发的蝴蝶效应。前两章讲述的是十九年前事情发生的始末,后四节讲述的是十九年后这件事对相关人和事产生的影响与改变。
哥哥杰瑞和弟弟艾伦的母亲因为遭遇绑架,救回后精神失常,被长期关在精神病院里。葛林若家族首领门德斯娶了一个年纪很轻的模特为妻。因为杰瑞的原因让后母流产,艾伦为了不让父亲杀掉杰瑞,自做主张把杰瑞送进了母亲所在的精神病院,艾伦不知道自己的母亲被绑架是杰瑞的杰作,更不知道他不是自己的亲哥哥,而后母玛丽更是他的情人。
原本艾伦可以好好上学,然后做父亲的接班人成为葛林若家庭的首领。哥哥杰瑞的怂恿,艾伦绑架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从此天堂变成地狱,并且走上了逃亡的道路。
本来前途是一片光明的,却因为走出了这一步,再也没有回头路。这件事牵连甚广,产生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怀有正义感的警察克莱门特、亚伯拉罕神父、雪莉梅洛等等都受到了影响,从而改变了命运,走上各自的不归路。
一念之间,天堂变地狱。
艾伦变成了没有脸的绑带男沦为杀手,雪莉梅洛被毁容,失去了手和脚,变成了心狠手辣,让人恐惧的领导者。
很多时候,我们在做的事,也许因为我们的一念之差,好的结局也会变成无法收拾的残局。如果艾伦没有听哥哥的,那么他会有光明的前途,门德斯也不会恼羞成怒下达追杀令,贫民区里孤儿院的孩子也不会死去,雪莉梅洛还是那个单纯善良的孩子,亚伯拉罕神父也不会失去至爱。
十九年后,一切都似乎改变了,却又好像没变。那些曾经善良的人变成了暗势力的头目,在背后策划了一场又一场的血雨腥风。
无论是谁在遭遇了失去的痛苦,都会变得疯狂,善良的人也会变成恶人,而恶人则恶得更彻底,这是人性的常态。
看完本书让我们想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门德斯能够平等对待杰瑞和艾伦,给他们多一点关爱,那么杰瑞也许不会去怂恿弟弟,艾伦也不会绑架同父异母的妹妹离家出走,所有一切的根源都源自于此。
家庭教育在什么时候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如果你对家庭教育感到困惑,或许读完本书,你会找到答案,你会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作者写这本书用简洁有力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以短篇小说的节奏感描绘出一出宏伟的长篇巨著。让人看完了还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回神。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读后感(九):游走在最黑与最白之间
一开始读《黑白边境:晨光暮色》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就是一种不舒服——因为总是能够感觉到一种画面,而且是一种动起来的画面,在连续不断地晃过去。但是等到适应了这样“暗”的画面,却猛地发现,光亮似乎多了起来。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复仇、只有杀戮,还有正义,以及永远不知疲倦的进取。这个世界上有“最黑”也有“最白”,但更多的时候或许就是在“最黑”与“最白”之间的那一部分。游走于此间,如果还能够感受到一种自得,那就还足以欣慰。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中,谁或者什么,最让人感到可怕与可恨呢?如果说的是人,那就应该是杰瑞·葛林若;如果说的是地方,那就应该是特默内斯的贫民区或者是后来的熔炉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这里存在着无法无天的恶人,没有法律也没有秩序!二十年前的豪门恩怨,艾伦只是一个引子,甚至只是一个工具,在背后出主意使坏的却是杰瑞,不动声色之间,把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别人的坏都是明面上的,只有杰瑞躲在疯人院里冷笑不已。相比之下,班·梅洛就不算什么了,连自己的女儿都无法保护,做一个黑帮头子都不怎么够格。
无论发生了葛林若家里的恩恩怨怨——继妻、养子、亲生儿子,也是够乱的了——还是发生在艾伦在贫民区里的惊险或者冒险,实际上都是为了后面所有的一切作铺垫。真正的主角则是杰瑞和皮特,一“黑”一“白”,他们在“黑白边境”上斗智斗勇;而人性的天空中,象征黑暗的“暮色”与代表光明的“晨光”也在剧烈地转换着!除了主角,还有无数的“黑”与“白”,也在这个边境上展示着自己的存在,只不过有的如同流星般一闪而过,有的却还留下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道光亮罢了。理清这些头绪可真的不容易,必须保持一种冷静,才不至于被小说中蒙太奇般变幻的镜头感给带乱了节奏。或许,《黑白边境:晨光暮色》尤其需要一张规模宏大的思维导图。
如果仅仅感觉到了《黑白边境:晨光暮色》上部的“乱”,却没有发现下部的“治”,那可真的有点儿可惜——真正的精彩在后边呢!老克莱门特空有一身正义,却不仅仅是生不逢时,而且也缺乏他儿子皮特的那一种执著、一种无所畏惧,也许还包括一种幸运。作为警察,皮特为了他所认定的正义可以奋不顾身哪怕是自己因此而粉身碎骨,或者是因此而需要六亲不认都可以,所以,他与当年的父亲相比,他可以成功,老克莱门特却不得不黯然离去。相比之下,杰瑞的“坏”可是够彻底的了,内心中郁集的仇恨、人格的分裂是足以让知道真相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一种刺骨的寒冷与惊悚的!
在经历、见证了太多的警察与罪犯的斗争、正义与阴谋的角逐贯穿于整部《黑白边境:晨光暮色》之后,逐渐接近最后的真相,等到了黎明的到来,这种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读后感(十):一桩绑架案引发的蝴蝶效应
同事说她最近读网络小说有些上瘾,已经花了不少币子才读了一半。我问她什么内容这么精彩,让你欲罢不能?她说是那种恐怖小说,尸体啊,解剖啊,越是害怕,越是想看。我是真服了,这种猎奇心理恐怕很多人都会有,也包括我,让人惊奇的是能够写出这样作品的作者,他只有懂读者的心理,才能写出一直勾着你读下去的故事,这或许就是能力吧,羡慕,佩服。
今天与大家分享任彧的作品《黑白边境—晨光,暮色》,作者之前出版了长篇小说《安魂曲B小调》《黄昏之城》,已经有了一众粉丝,这次作者再次创作,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恩恩怨怨。这部作品中有血腥屠杀,有父子反目,人性的扭曲与罪恶,着实让人喘不过气来,读这部小说,得有强大的心理准备,否则心情会很压抑。本书的上册讲述还是孩子的艾伦绑架了同父异母的妹妹,目的是报复那个不称职的父亲,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年幼无知,竟然被哥哥算计,被亲生父亲追杀,艾伦跑到贫民区之后,并未获得他想要的赎金,反而搅乱了贫民区的安宁。一个小屁孩有如此大的威力,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按照正常的思维,他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也不会有人将这个从富人区跑过来的孩子放在眼里。穷人区里有三种势力,黑帮,教会,私人军队,他们三足鼎立,互相牵制,主宰穷人区人们的生死,可见这里是暴力街区,艾伦应该出场不久便被暴毙,事实并非如此,教会救了他。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艾伦经常身处险境,但是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而他的身边不断有人死去。下册中正义的警察皮特出现,本部小说中皮特很抢眼,作者对他的人物性格定位非常讨喜,总之,皮特是这部小说中的一束光。
故事还在继续,艾伦并非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孩子,十八年后,当他重归故土的时候,他也想找回一直困惑自己的谜团。这十八年中,艾伦都经历了什么?你如果想知道,那就要翻开这本小说了。小说中对艾伦的哥哥杰瑞也有重点描述,从故事的一开始哥哥说赶不上化妆舞会了,到哥哥再次说出这句话结束,我真是佩服作者的发散性思维,他用一种岁月的轮回,让我们重新回到故事的起点,也就注明,接下来还会有新的故事发生,那里面还会有什么新奇的故事,你只有慢慢期待了。
这是一部讲述黑白的故事,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色会让人窒息,然而黑色过后便迎来曙光,这也是迎来希望的时刻。白色会让人舒缓,然而这种舒缓中也会夹杂着罪恶。本部小说中很多人物的罪孽都是有起源的,比如黑社会首领班·梅洛血洗教堂,并不是因为艾伦的父亲买通了他,而是他的宝贝女儿被屠杀,才激发了他的恶念,他血洗了教堂,杀了那些无辜的孩子,包括艾伦,只是艾伦命大,逃过一劫。还有,将艾伦逼入绝境的不只是他的父亲,还有他的哥哥,他一心保护的哥哥,一直利用他,将他一步步推向深渊。我无法将这个故事定义为某个历史阶段,作者也有意模糊了地域,从故事的架构上看,它应该是充满黑暗的旧社会,很庆幸,这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记得之前看过一则新闻,2004年2月3日凌晨,著名演员吴若甫与几位朋友从朝阳区某酒吧出来,就被几个陌生男子劫持了。这在当时很轰动,警局成立了专案组进行侦破,犯罪分子索要200万元赎金。专案组将犯罪分子锁定后,积极争取时间,最终将准备去取赎金的犯罪分子抓获,并解救出了吴若甫。这起事件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由刘德华主演的《解救吾先生》,据说,这帮绑匪前一个索要300万后还杀了人质,若不是这次警局给力,恐怕又要出现一个冤魂。我们都痛恨罪恶,可是仍然有人铤而走险,读完任彧的小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由一桩绑架案引发的蝴蝶效是怎么形成的?一个孩子绑架了一个更小的孩子,无论如何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关键是由此而引发的惨案,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我想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并非仅仅让你过过眼瘾吧,他也希望这样的事件不要发生了,人心存善,这个世界方能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