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漫长的分离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漫长的分离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12 02:14: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漫长的分离经典读后感有感

  《漫长的分离》是一本由[美]凯蒂·北村(Katie Kitamura)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长的分离》读后感(一):草稿

  被关键词女版海明威和消失的爱人的吸引而来,

  小说在前不段,感受到的是男子的花心,不过数日的功夫,自己的丈夫,已有感情不和的丈夫,就搭讪了酒店里的女服务员,并有了上床的记录。

  在这座偏远的乡村,因是旅游淡季,且周围的山上刚刚且大火所焚烧,导致酒店的上座率不高,作为作家的克里斯多夫还是来到了这儿,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其研究课题:哭灵人,在这儿还是有着相当的地位,因为大火这儿也有人员伤亡,于是在近期忙碌了番。作为克里斯多夫的前妻,因为想隐瞒自己的身份,也对外宣称自己从事哭灵人的研究,使得其与苦灵人有了番交流。

  因为克里斯多夫的花心,导致前妻和情妇在酒店里当面对决,而主角人物就暂时得以消失,不知其去向如何,是去深入体会苦灵人的环境呢,还是去寻求新的女人。尴尬的一幕在酒店上演,情妇高扬的气焰,还是陷入在对克里斯多夫的关爱,而嫌弃前妻对男人的不关心。两位男女相差20岁,作为年轻的女人不过也才20岁,可以说克里斯多夫如果愿意,两人甚至可以结婚生子。

  让读者有兴趣的是,小说刚刚还在说着克里斯多夫有极度的女人缘,这后面就提到了他的死亡。突如其来的情形让前妻和他的父母陷入悲伤之中。这反差来的如此之快,中间没有任何的铺垫,让读者有种惊讶之感,请短暂地陷入在这种情感之中。

  《漫长的分离》读后感(二):漫长的分离,真的很漫长,从有到无

  本来只是一个即将离婚的夫妻的一件事儿,妻子为了要将身份转化成前妻,为了完成婆婆的要求而踏上了寻夫之路,这一寻,就再也没有见过人,在追着丈夫的影子,周围人的评价,妻子的揣测中,行走,思考,漫无目的一直寻找,最后却是阴阳两隔。 虽然作者凯蒂北村并没有将故事的人物一一介绍,丈夫叫什么,公婆叫什么,却用故事的情节,一点点的带出来,吸引读者一点点的深入读进入,写法与其它小说不同,独特不同于人物撰记,事件小说,历史小说,情结简单而又丰富,涉及内容之多,让人有一口气读完的意愿,拿起来,开了头,就要随着内容的深入,一点点读下去,独特而又不单调,值得一读。 克里斯多夫从头至尾都未正式的出现,都是在妻子凯蒂北村的笔下逐渐让读者认识,他高大帅气,但又风流成性,背叛妻子,到了希腊,跟多名女性暧昧,让凯蒂无奈,反感时,还是没有停止寻找,为了,将两个人的身份由夫妻改变为前夫妻,就在近距离找到时,却接到克里斯多意外死忘的消息,在忙录的打理后,回到英国,虽然有没有解的迷,克里斯多夫如何死忘,至尾都不得知,凯蒂没有把两个人协议离婚的事情告之伊莎贝拉和马克,遵守了和克里斯多夫的约定。 故意情节没有太多的起伏,但一旦开启阅读就放不下,笔者写得好,翻译也翻得好,让读者真正了解到了笔者的内心表达。 婚姻在遇到危机时该如何,虽然书中的伊莎贝拉和马克的婚姻存在,但这样的情况不是在每个家庭都能存在的。适当的距离可以让两个人冷静,但不能分离过久,无交流的分离,那样只能加剧分离。

  《漫长的分离》读后感(三):始于相爱,终于什么呢?

  刚见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封面与书名我以为是一本爱情小说。

  故事开始于女主接到婆婆的一个电话,要她去寻找失踪的丈夫,可事实是他们已经口头协议离婚了。但是这件事并未公开,为此女主准备远赴希腊寻找他。

  女主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征途,在寻找他丈夫的路途中她重新审批了自己的这段失败婚姻。结果发现自己一点都不了解自己丈夫,也不了解自己的婚姻。爱情经不起推敲,人心更不可深测。

  刚开始我以为女主会找到男主然后两个人好好的深谈一番,然后重归于好。可是慢慢往后看我发现并不是,女主在丈夫曾经住过的酒店遇到他的前任情人以及情敌。

  当女主怀着失望、迷茫与生气的复杂心情准备回国之时。她接到警察局打来的电话,他的丈夫居然死了,死因不明。看似是他自己醉酒失足摔死的,可是检查是被人杀害了,并且找不到凶手。

  看到这里我才发现这是一本悬疑小说,而不是爱情书。最让我遗憾的没有找到凶手,因为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有杀人动机。

  而最让我生气的大概就是女主婆婆的态度吧,她对女主很不满意并且他的儿子似乎也是得到她的遗传一次次的出轨。

  甚至她曾提出这是女主的错误,我不明白女主错在哪里。是她知道这件事之后没有去挽留?还是说她知道这件事之后漠不关心?亦或是她知道这件事之后不久她在找到新的恋人了?

  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可能他们的结合本身就是一个错吧。

  这是一部慢热的心理小说,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的非常细腻……令人入迷。

  《漫长的分离》读后感(四):婚姻的绝望与分离无关

  《漫长的分离》读起来像是一个对婚姻绝望的妻子的自言自语。她迫切的希望分离又害怕直面分离,如果不是婆婆的电话,强迫式的让她去寻找她失踪的丈夫,她可能更愿意一直将自己埋起来,就这样与名义上的丈夫保持着距离,其实更像是一种逃避。她心里明白这场婚姻已经完全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但又不愿意去处理婚姻结束所带来的各种冲击。是啊,对大部分人来说,要与现在的生活做一场真正的告别,都是很难的,即使你早已脱离了生活该行进的轨道,可是真正面对划清界限、彻底改变时,又不由自主的想要逃开。

  女主开始追踪丈夫的足迹来到这个小地方时,一直在质疑自己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她是希望一直找不到他的丈夫的,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回到自己的生活,而不必“上赶着”去处理离婚或是徒劳无用的挽回所在的婚姻。

  其实在面对花心丈夫的情人之一—酒店女招待的时候,她就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婚姻已经完全没有挽回的必要了。不仅仅只是爱情的消失,婚姻双方早已将对方彻底忽略了,比仇恨更让人绝望的,是无视。

  一直到最后,她也没有勇气做到直面分离。这其中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成年人的世界绝不仅仅是喜欢或者憎恶,还有生活。人总是趋利避害的,也许丈夫的突然离世对妻子来说反而是最佳,她不需为离婚官司困扰就名正言顺的继承了丈夫的遗产,何况还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这辈子,她未曾离异,却是丧偶。

  “所有的死亡都是悬而未决的”,死亡并非真正的分离,生离远比死别更具有仪式感。故事的最后,经历了死别的妻子反而开始对过世的丈夫念念不忘,想要知道他真正的死因。但她终归是对婚姻这件事情绝望了,即使面对爱自己的情人也难以卸下心防,婚姻还未开始就已经对它的走向产生了不确定。

  “然而,到底在等什么,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其实女主和伊万都清楚的知道,他们在等的是什么时候能走出悲伤,卸下心防,开始一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婚姻。

  《漫长的分离》读后感(五):很多人选择一条路只是因为听从内心的声音

  翻译的很流畅,很好读,一天就读完了,整个阅读过程还挺奇妙的,咳咳,开篇就是婆婆和儿媳妇斗智斗勇,正如外国的月亮并没有比较圆,外国的婆婆也是一样难相处啊。虽然女主和丈夫已经达成口头协议离婚,不过除了女主新找的男盆友,他们隐瞒了所有人,所以一时间也不愿突然去让离婚做实的女主迫于婆婆的压力去到希腊找丈夫,到岛上接触的人也都看似正常普通又隐含一丝丝古怪甚至有些离奇,感觉不算悬疑但就莫名的吸引你想读下去。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收到丈夫死亡的消息,这下好了,感觉前面出现的前台、小三、司机都那么可疑,简直疑云密布,女主面对一个出轨成性的丈夫虽然已没有感情,但是各种内心独白描写的很细腻,正当你以为要有惊天秘密揭开的时候,小说戛然而止……然后我又以为被我放过了什么细节,又回看了后面几章,然后我才惊奇的发现其实这真的不是悬疑小说啊。想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谎言和真实一起到河边洗澡,谎言先洗好,穿了真实的衣服匆匆离开,可那个倔强的真实却始终不肯穿谎言的衣服。后来,在人们的眼里,只有了穿着真实衣服的谎言,却很难接受赤裸裸的真实。为什么小说的名字要叫漫长的分离,虽然表面上女主和丈夫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实际上都已经是没有瓜葛,但因为各种复杂的内心活动,一方面是假扮贤妻“一个悲痛寡妇”角色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安慰丈夫的父母“一个好儿媳”角色的需要,还有对找出真凶的渴望,以及遗产方面虽然不是主要原因或多或少有点影响,女主仍然要和过去的生活以及过世的丈夫之间产生联系,所以之于她想开始的新生活相比就显得漫长,毕竟每个人都想对过去的生活画上句号才想开启新的人生,所以最后才会有女主和伊万关于要等多久的对话。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了一条路,不是因为欲望,也并非诱惑,她仅仅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海子说:阳光强烈,水波温柔。我们不需要惦记阳光为什么会温柔,眼泪为什么会温馨,只需要记得时间过往里,指针滴答的时候你只记得温柔温馨。等待,或许永远没有启程,也没有结果。但是你在等待,你已经开始行走。请别在等待没有结果的时候懊恼,在你等待的时候,你的脚步都带着温暖的味道。

  《漫长的分离》读后感(六):迷局

  婚姻的难度指数可能能超越任何学科,相信有围城经验的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一男一女,在经历一定时日的恋爱而决定缔结婚约之初,大都怀抱着浪漫的遐想,认为自己可以拥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甜蜜幸福。而现代社会,在男女几乎有了平等的就业环境,各自有经济上相的相对独立性,人们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有了多种选择的可能,同时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再那么单一,婚姻的稳定性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一桩面临解体的婚姻,丈夫突然神秘失联,妻子千里寻夫,情节由此展开。表面上二人仍然维系着夫妻关系,但显然他们还没有在心理上作好离别的最后准备,对外界封锁了已经分居的事实。此时的妻子情感上是比较疏离的,以其第一人称的叙事则显出了相当的冷静与克制。五年婚姻三次出轨,男人对这段关系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忠诚与负责,更多是放纵自我。从人性角度说,男性骨子里可能就是充满占有与征服的欲望,一夫一妻制度从字面上限制了他们的本性,却并不能抑制时刻准备勃发的激情。故事的场景选择在希腊,想象一下吧,蓝天、大海、豪华酒店、神秘外国人,多么适合来一次浪漫邂逅激情碰撞;而另一面,火山、灾难、荒村、唱哀歌的老妇,又是多么充满了死亡的气息。小说没有过多的人物设置,也没有紧张刺激的大场面,主体事件只发生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作品用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做到丝丝入扣,读来欲罢不能。

  读到最后一章才确信这是一本悬疑小说。掩卷之际,却又有隐隐的迷惘: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要按一般的理解,死亡是一种完结,是对人物法律关系重新界定的标志。然而,作者显然不满足于简单的终结,她让读者看到死亡所带来的余波震荡。一则游艇失踪事件,看似闲笔,作者未必没有深意,用来表达女主心中隐含的一丝不切实际的希冀吗?或许她想说:如果一切重来,如果死亡没有发生;又或许她想说:这个分离的方式不是她想要的,突如其来的死亡将她逼进死角,无从选择。死者已矣,生活还在继续。作者让女主收获现实的利益,是否暗示着什么? 而女主微妙的心理变化又将在她的下段感情中结出怎样的果实呢?

  《漫长的分离》读后感(七):想象的分离

  《漫长的分离》,封面上评论说“读起来像2017年版的消失的爱人”,感觉应该是一个悬疑的剧情设计。按着悬疑剧的标准,一直走下去,没想到最后看到的却是一部心理学的书籍。

  这本书用第一人称的自述方式,基本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描述了一个已经协议离婚的女人,对自己失踪的丈夫的一些支离破碎的情感。故事实际上很简单,时间更是短暂,没有什么特别的跨度。女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翻译家,他和他那英俊的丈夫已经协议离婚了,但并没有真正的公开,这还是一个秘密。随着丈夫的失踪,妻子不得不开始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她的心情尤其复杂。面对着陌生的环境,面对着以为会坦然面对的情敌,自我反省自己的婚姻和情感。随着丈夫莫名的死去,所有的一切烦恼仿佛都戛然而止,留下的更多的是莫名的负罪感,因为离婚没有及时的给大家说明,反而造成内心的这种不安。我觉得女主人公对于自己的心理描写非常的细腻,这也是本书的作者是女性的缘故。这种故事读起来不是很费劲,没有特别的波澜,但也值得深思。

  有时候一个不是刻意想隐瞒的事情,一时没有说出来,再想说清楚,要不就觉得没必要,要不就是很艰难。书中的女翻译家就是,只是没有公开离婚的协议,然后不知不觉就按着依然夫妻的想法步步走下去,最后俨然就成了一个谎言。

  “离婚”的确不是容易说出口的两个字,年轻的时候可能不是很理解,不就是“和则好不和则离”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是真正经历了婚姻,纵使再难,很多人都不会轻易选择放弃,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就像书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婚后即便是与公婆很不和睦,也还是在忍受了丈夫一次次的背叛后才终于艰难的选择离婚,就这还没有见面说清楚的勇气。

  “漫长的分离”我更愿意理解为,女主人宁愿相信死去的丈夫不是死去,而只是他们分离的时间足够漫长,彼此不复相见而已。很多时候我们面对至亲的离去,都愿意用这种假想来麻痹自己,让活着的人更坦然一些。书中最后讲述了游艇出事故的故事,多少和当年的MH370飞机失事雷同,正是坊间流传的版本,就像失事人员的亲人所想,他们宁愿相信大家都还活着,只是漫长的分离。

  《漫长的分离》读后感(八):不再见

  克里斯多夫失踪了,我必须找到他。以妻子之名。

  可我追寻的是谁?丈夫,前夫,还是背叛者?

  克里斯多夫风流成性,我俩早已协议离婚,但这个秘密尚未公开,我们的婚姻仍维持着表面的和平。而在情感上,我也并未能真正将他放下。

  神秘的希腊海湾,破败的古老村落,触目尽是荒凉美景。

  五星饭店的豪华套房里,克里斯多夫的随身物品散落一地,人却渺无影踪。

  而扮演着贤妻角色的我,只能于此漫无目的的行走,思考,寻找……

  小说的梗概大致如此,可是爱情不堪推敲,人心不可深测。

  从接到伊莎贝拉打来的电话,答应帮她寻找克里斯多夫的那一刻起,所有的故事就开始走向万劫不复。感情总是让人捉摸不透,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满腹的感性和残存的理性在两边互相撕扯着你,没有什么正念能够从你的立场出发去结束这场争吵。向前一步,是万丈深渊。也不是万丈深渊。明明找到他就能亲手终结了这段连系,就此别过,可时间却永远的卡在了你左脚迈向崖边的刹那。

  为什么会有人出轨?他曾经说:因为两个人彼此之间太过熟悉,熟悉到把对方误以为是自己,开始不顾及外表的形象。约会不洗头,衣服有异味,行为粗暴不雅。于是他的目光逐渐的离你而去。每一段爱情都需要背景和观众,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只有在特别的环境里,在他人的注视下,爱情才会变得更加强烈。

  大概比分离更为沉重的就是结束了。某段关系中的两个人之间总是会存在着一些意想不到的嫌隙,才会导致关系最终破裂。但是人总是能在无尽的失望中活下去的,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能和所爱之人相守,更别提过上什么理想生活了。然后他突然死了。也许不该用然后,突然到没有然后呢。生命突然消失,留下了很多未完成的事情。

  当往事如烟散去,当你不用再做选择,不用挽救婚姻,不再左右为难时,昔日人事会以惊人的方式再现脑海。所以,真正让我们念念不忘的是那些死去的人,而非生者。当那个人活着时,和他相处,你就会想起对方令你反感的点点滴滴――或者大多数情况下,根本想都不用想。

  当那个人离开后,你就会开始怀念他。

  《漫长的分离》读后感(九):漫长的分离,有时也是一种解脱。

  北村就是一个写作天才。看书名,《漫长的分离》,有一种让人看得透却又那么看不懂的感觉。

  封面左上角,编辑很用心地写了“我与你,不止于别离”的字样。估计,这是一部关于爱与失去,关于一场秘密,却又在别离中给人好奇心。

  于是,翻开书,随着情节的推动,跌宕起伏,展现在眼前的细节越多,却越令人生疑,谜团越来越大,越看不清,仿佛盲人摸象,置身其中,却触碰不到全局,在最后我以为将要揭开谜底时,却戛然而止。

  日裔批评家、小说家凯蒂.北村就是用这样冷静而又清晰的语言,展现着一个关于亲密关系与背叛的故事,一个婚姻濒临破裂的女人,远赴希腊,寻找失踪丈夫的故事。

  女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美国翻译家,因她的英国丈夫多次出轨,二人协议离婚,但此事对外并未公开,这仍是夫妻间的一个秘密。终于,他们真正分离的时刻即将到来,但此时丈夫却于旅途中离奇失踪。为完成这场“分离”,妻子不得不远赴希腊寻找他。

  她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征途,既想赶紧找到丈夫,跟他一了百了,又暗自希望他不要出现,这样他们便无需直面分离。在陌生的异域,荒凉的野外,她漫无目的地行走、思考,回想着他们这段失败的婚姻,这才渐渐发现,原来自己对婚姻、对情感、对那个曾深爱过的男人的了解,都比自己以为的要少得多……

  你说,这是一本爱情小说吗?NO,NO,这是一部令人入迷的悬疑小说。在这场游戏背后,又要展现怎样的人与人的关系呢?

  婚姻就是一座围城,伟大的作者北村就这样指引我们重新审视爱情与婚姻、忠贞与欺骗之间的内生关系。

  漫长的分离,有时也是一种解脱。爱情不堪推敲,人心不可深测,每离开他多一天,她离那永恒的秘密就更靠近一点……

  《漫长的分离》读后感(十):我与你不止于别离

  爱情不堪推敲,人心不可深测

  每离开他多一天,她离那永恒的秘密就更靠近一点……

  《漫长的分离》这本书,我一拿到手时,以为是一本爱情小说,待读完,发现这是一个关于亲密关系与背叛的故事,一个婚姻濒临破裂的女人,远赴希腊,寻找失踪丈夫的故事。女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美国翻译家,因她的英国丈夫多次出轨,二人协议离婚(书名中的Separation即暗含这层含义),但此事对外并未公开,这仍是夫妻间的一个秘密。终于,他们真正分离的时刻即将到来,但此时丈夫却于旅途中离奇失踪。为完成这场“分离”,妻子不得不远赴希腊寻找他。她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征途,既想赶紧找到丈夫,跟他一了百了,又暗自希望他不要出现,这样他们便无需直面分离。在陌生的异域,荒凉的野外,她漫无目的地行走、思考,回想着他们这段失败的婚姻,这才渐渐发现,原来自己对婚姻、对情感、对那个曾深爱过的男人的了解,都比自己以为的要少得多……

  这本书结合爱情、背叛、心理、悬疑等当下热点元素,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失去、亲密关系与背叛的故事——一段关系,即使曾经再亲密无间的关系里,也总会有嫌隙、猜疑和解释不清的事。换句话说,总有对方意想不到的秘密。难怪图书简介里说,每离开他多一天,她离那永恒的秘密就更靠近一点……

  神秘荒凉的希腊海湾、离奇失踪的不忠丈夫、情绪复杂的隐忍妻子,女主人用冷酷、清醒的叙述语调,缓缓在读者心中注入沸水——浇熔婚姻生活中的忠诚枷锁,解析亲密关系中的微妙情绪,释放人们内心被压抑的真实情感。此书情节跌宕起伏,令人欲罢不能。然而随着情节的推动,知道的细节越多,却越令人生疑,谜团越来越大,越看不清,仿佛盲人摸象,置身其中,却触碰不到全局,在最后我以为将要揭开谜底时,却戛然而止……

  冷峻写实的文风+细致入微的情绪观察+新奇独特的叙述方式+诗意优美的笔触,作者在天才的文学作品中注入大胆的新鲜思想,这部兼具悬疑剧情与心理分析的小说,机智、警醒,《The Millions》称其为“2017年版的《消失的爱人》”。作者凯蒂.北村,日裔批评家、小说家,《波士顿环球报》称她为写作天才。我想,作者确实成功地俘获了众多读者的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