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读后感摘抄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是一本由[日]坂田直树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1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读后感(一):【春上春树随喜文化】
Ⅵ.践行G(定量) 本书跟《刷新》一样 能够生成触发行动开关的按钮 《影响力》所说的直觉 第一性问题的奇点下移 锁定关键问题的认知坐标 一是企业的愿望 一是客户的心声 即没说出来未被满足的需求 一旦聚焦于痛点 复杂问题精简化 精简问题深入化 深入问题有趣化 在降噪的情况下 提供更精准的内容输出 以及极速服务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读后感(二):着手解决问题之前,先想一想“要解决的是谁的问题”
为了避免“只想着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没能解决客户和市场的问题”的情况,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对方的想法”和“自己公司的想法”重合起来。
本书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
①发现切实困扰着对方的问题;
②了解自身的潜力;
③“重合思考”(即将二者重合起来的技巧),并将其总结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的事业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解决顾客切实遇到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本身并不是顾客,有时并不了解他们的心声。如果不能了解切实困扰着顾客的问题所在,就会凭空想象出符合我们心意的解决方法,然后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
怎样做才能发掘出顾客的心声呢?我将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对此加以说明。
接下来很重要的一件事,是了解你自身和公司所拥有的潜力。即便已经了解了顾客的需求,如果不具备“只有你才能做到的事情”,也就无法体现出你的稀缺性。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读后感(三):不要再带着分歧解决问题了
彼得·德鲁克曾经将企业存在的意义表述为“顾客的创造”。听起来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有的企业都是为了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而存在的。无论是小拉面店、facebook,还是贸易公司,都是如此。
然而尽管如此,以在手机中强制植入无用功能的手机运营商为首,很多企业都抱有一种只按照自己公司的逻辑去思考问题的倾向。虽然短期来看,这样做可能会带来利润的提升,但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消费者,一旦遇到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竞争对手,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这是因为,这些公司只解决了自己遇到的问题,却没有解决顾客所面临的问题。
近江商人的经营心得中,有一条是“卖方收益,买方受益,世界和谐”,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使买卖双方的需求同时得到满足有多么重要。世阿弥将自己的看法称为“己见”,将对方的看法称为“离见”,而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很容易陷入“己见”的泥潭中。
有句话叫作“公司的常识放在社会上却不合情理”,在一家公司里工作久了,就会抱有一些对自己而言顺理成章,却与社会产生分歧的想法。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读后感(四):读家教练Ⅱ级
#五分钟速读一本书# 《重启》坂田直树 5/5 ↓ 〖书单·书评〗 · 5W1H与麦肯锡方法的映射 (S) Wish-Wish 问题领域 ↓ (C) What 问题类型 ↓ (Q) Where-Target 课题领域 ↓ Why-Obstacle 课题假设 ↓ (A) How-Plan→Do 实验验证 ↓ Check 思考解决方案 ↓ Action 执行解决方案 所谓SCQA分析, 是透过描述当事者的心理及状况, 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 以设问的方式刻画出课题的问题接近法。 描写当事者碰到的状况以及心理活动的转换, 就可以勾勒出问题的全貌, 并且直指本质性的课题, 这就是SCQA分析的精髓。 SCQA分析的第一个步骤, 是预先确认当事者的具体形象, 无论当事者是人或公司。 第二个步骤, 是描述当事者过去的经验、 目前稳定的状态和心中的理想, 以及未来的目标。 这是SCQA中的S, 也就是“状况”(Situation)。 在S当中,可以穿插对于当事者的描述。 第三个步骤, 是假设一个正在颠覆目前稳定状态的事件。 假设事情的进展变得非常不顺利, 或是在目前稳定的状态中, 发生了严重的不良状态或障碍。 这个步骤是C, 也就是“障碍”(Complication), 可以说是问题。 在这个阶段, 你会发现问题的存在, 也就是现状与期待的状况已产生落差。 C不一定是指不良状态, 它代表某事件颠覆了目前稳定的状态。 因此,或许危机就是转机, C也可能是千载难逢能实现理想的契机。 下一步,是在SC的过程中, 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假设各种课题。 这是第四个步骤的Q, 也就是“疑问”(Question), 可说是课题。 Q本身能反映出对当事者而言的重要课题。 对于所有的问题类型而言, 在分析原因、紧急处理、根本解决、 预防策略、防止复发策略、 选定理想等重要的课题领域当中, Q都是设定具体课题的步骤。 最后的第五个步骤, 即是思考出Q的解答。 这是A,也就是“回答”(Answer) 当事者的核心疑问,可说是解答。 这里的A, 指的是思考假设性的解答方案, 其中还伴随了筛选及评价替代方案。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读后感(五):遇到难题,不妨换个角度思考
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你有没有遇到一些特别头痛的问题?领导让写一篇总结,翻来覆去的修改,结果还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孩子很调皮,你想方设法的对他进行引导,却毫无作用。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可能不是在对方身上,而是在自己身上呢?如果你换个思路来处理这些问题,也许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这个时候,你的思维需要重启一下。
《重启》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读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一部电脑,偶尔的他有可能会死机,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跟它死抗的话,有可能会两败俱伤。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试试重启自己的大脑,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也许就会得到与众不同的答案。在《重启》这本书中,作者坂田直树通过30对个案例进行解析,归纳了五大解决问题的模型。帮助我们通过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解决我们看起来不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往往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而忘记了要解决别人的问题。
我想这是一个我们常常都会犯的错误。我们常常也会推己及人,你喜欢一个苹果,就以为对方也喜欢苹果。结果,把苹果递上去的时候,人家根本就不理,原来人家明明就喜欢吃橘子。无论在商业上还是人际关系处理上,我们都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而不自知。甚至还把这当做是为对方考虑,然而,我们并没有真正触碰到对方的痛点。
其实当我们真正触到对方的痛点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要去找到别人真正的需求在哪里。
坂田直树在书中举了一个日本电影主题公园的例子。这个公园原本定位于和电影相关的项目,结果,短暂的火热之后,就失去了人气。而这个时候,这个电影公园给自己重新进行了定位。打造了一个类似于迪士尼的主题公园。之前公园盲目地选择差异化战略,觉得要做的和迪斯尼狱中不同。后来他们才发现,对于他们所在的关西地区来说,其实是缺乏一个像迪斯尼那样的主题公园。大家的痛点,其实是去迪斯尼太远了。于是,这个公园果断地做出了调整,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想要解决问题,请重合思考
那么什么叫做重合思考呢?重合思考就是把企业的愿望和消费者的心声重合起来,然后这两个圈所交叉的部分,这是我们要解决问题的关键。那当然,我们可以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考虑从这个角度来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对方需要什么和我们有什么。这两部分的交叉点就是我们的机会所在,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雀巢咖啡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对于咖啡企业来说,其实都希望能占领办公室咖啡的市场。而雀巢发现,虽然说星巴克的产品非常受欢迎,但是,它价格过高,并且必须特地出门去买。雀巢发现了消费者希望能够在办公司轻松地享用到刚刚冲泡好的咖啡。于是,雀巢咖啡采用了“雀巢咖啡代表”这个模式在日本市场上进行推广,让消费者免费租借雀巢咖啡机,而雀巢只通过出售咖啡粉赚钱。这个策略让雀巢很快地占领了日本的办公室咖啡市场。
超越常识获得不同寻常的问题解决方案
我们常常认为很多东西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考虑问题,我们却常常发现根本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常识其实是一种固定型思维的框架。如果我们一直呆在这个框架里,就永远不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所以,我们要用于质疑常识,不断打破自己的思维框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有一家叫卡乐比的食品企业,主打产品是水果麦片。他们最初定位的市场是营养早餐。然而,在麦片市场中,它并没有取得一席之地。后来,这家企业跳除了常规的思维,把自己的产品放到了配角的地位。这个企业发现,酸奶的市场规模在麦片的市场规模的十倍以上。所以,他调整策略,搭上了酸奶的顺风车。卡乐比把水果麦片定位于酸奶的配餐,结果,销售量果然实现了成倍的增长。
《重启》这本书中的例子都很浅显易懂并且极具启发性。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只是陷入了自己思维的鸿沟。这个时候,不如重启一下大脑,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也许,就会收获截然不同的结果。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读后感(六):重合思维:求异存同的一种思考方式
学外语有两种流派,一种是学院派,由老师教导学语法、学结构、学应试;另一种是在野派,尽量让自己生活在有外语环境里,至少也要多接触外国人,多看美剧和新闻,听得多看得多。
两种流派无所谓高低,全看学的人自己能否融会贯通。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精进提高的方式。
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思维格局同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习思维结构,比如《金字塔原理》和《极简思维》,都是介绍一种思维的方式,有框架有步骤有标准,你可以按部就班去尝试去锤炼。
另一种是从案例中学习,多读多看多经历,把社会经验积累成生活的智慧。看名人传记,商学院的做案例分析都是类似的路子。
坂田直树写的《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走就是案例风格,传播的是一种“重合思维”方式,在介绍这种重合思维方式时候,几乎没有理论介绍,都是一个个案例。
《重启》的作者坂田直树创办了日本最大的共创平台株式会社Blabo,为客户提供商业咨询服务,提供问题解决方案。这本书集合了平台经营中的30个经典商业案例。
坂田直树提出了解决5大思维局限问题的解决模型,演示思维重启与激活的过程,分别是解决超级问题的能力、条件约束下思考的能力、唤起同感的能力、质疑常识创新价值的能力和创意能力。这个分类并不是很妥当,界限和概念不够清晰,书里并没有对这“每一类”思维方式,到底有怎样的特色做出说明,总觉得隔靴搔痒差了一层。
书里30个案例每个占两三页篇幅,介绍公司背景,遭遇问题,解决思路,并没有具体描述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这需要我们自己思考。
《重启》里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书里在讲“重合思考”,但是“重合思考”的结果却是为了创造差异化和稀缺性。
日本旭山动物园资金短缺,没有稀缺的明星宠物,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也没有什么特点的动物园,怎样生存下去?
动物园想要获得更多的客人和收入,游客想要的是看更多动物,更想与动物互动亲密接触。重合点是动物与人接触。
旭山动物园买不起珍稀动物,却能提供与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以欢快的自由活动的方式展示给游客。游客每次观赏动物,甚至比教科书上看到的动物学到的更多。
与动物亲密接触,是两者的共同点,但是也创造出区别于其他动物园的差异性,因为稀缺成为卖点。
出租车行业一直存在一个问题,许多出租车在路上空跑,一些人可能等很久等不到车。市场上已经出现了Uber打车软件,一定程度解决了消费者的需求问题,但这对出租车行业来说加剧了竞争。出租车公司该怎么办?
日本出租车公司“日本交通”依然继续开发电话电话叫车服务模式,无论在哪里都能用的叫车软件同样得到了好评,逐渐推广。还展开了一些细分服务,比如在学校、补习班和家长间的“儿童出租车”。
虽然市场上已经有类似的服务,但是做基于自身优势,提供类似预约车服务,并提细化服务,做到同行能做的,冰做得更好,这也是一种稀缺的能力。
《重启》中有类似情况的案例不止这两个,夷禹铁道、USJ环球影城等都都是类似的案例,挖掘企业需求,挖掘客户需求,寻找共同点,在实现这项“共同需求”的过程中,其实是在创造一种另类的稀缺性和差异化。
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者规律,今儿推知其它事的规律和知识。学习中的“归纳法”是根据一类事物的某些性质,推理出这类事物所有对象的这种性质。这两种方法都需要有足够多的样本和数据。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读后感(七):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决于思维局限性
一天,孔子带着弟子四处游学,天气炎热,走到一处阴凉处准备休息,可是他的马却突然挣脱了缰绳跑到农户田里把庄稼吃了。 农户自然愤怒异常,拉住了孔子的马。孔子的弟子子贡一向口才了得,于是自告奋勇前去欲说服农户放马。可是他满口的之乎者也,天上地下的大道理说了一大通,农户却一脸懵逼看着他,没听懂。 这时,一个刚跟随孔子学习不久的弟子上前了,他的才学远不如子贡,但是他走到农户面前,客气有礼的说:“您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相隔的如此之近,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掉您的庄稼呢?况且,指不定哪一天你家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呢,咱们应该互相体谅才对,您说对不对?” 农户一听,觉得有理,于是就把马还给了孔子。 在这个故事里,子贡明白自己的优势,他口才了得,但是他忽视了农户的诉求,于是,并没有解决掉争执。而另外一位弟子,他明白农户的诉求,知道自己这方能给出的承诺,把两者结合起来,最终说服了农户。 解决问题的办法,无外乎了解对方想要解决的难题,了解自身的潜力,用自己的能力来想办法消除分歧。 我家的小狗pagu 经常叼着骨头跑到我身边。每当我们四目相对,它都是一副“你也想吃这个对不对?我分一点儿给你”的表情,然后洋洋得意地转身跑开。 这是坂田直树在《重启 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一书中对他家爱犬的描述。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忍俊不禁,觉得小狗的思维令人啼笑皆非。但是在我们身边,其实会有很多类似于pageu 的思维方式存在,你明明想要一件毛衣,导购却在费力帮你推荐一件风衣;你明明想吃一份鸡腿饭,服务员却在强推他们餐厅主打的排骨套餐。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定义他人,不仅不能帮助他人解决需求,反而会招致他人反感。 坂田直树是日本最大的共创平台Blabo 的创建者,在这一平台上,任何一个日本人都可以在线参与企业的策划会议,旨在消除企业和消费者的分歧。而他的著作《重启 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主题则是“消除分歧,解决问题”,在书中,他列举了30个常用商务领域的问题解决办法,并附30个真实的商业案例,以帮助我们来学到真正的问题解决法。 坂田直树认为,为了避免“只想着解决自己问题,而没能解决客户和市场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要将对方的想法”和“自己公司的想法”重合起来,才能寻求解决之道。他从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发现切实困扰着对方的问题 二、了解自身的潜力 三、“重合思考”(即将二者重合起来的技巧),并将其总结为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看第一点,发现切实困扰对方的问题。 有个人的愿望,希望拥有一百万;为什么想要一百万呢?因为不愿意去上班;为什么不愿意去上班呢?因为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综上所述,这个人要的不是一百万,而是自由。 在吸尘器市场,从超强吸力到手持设备,各种各样产品轮番上场。为了提高销量,各个制造商无所不用其极,可想而知,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脱颖而出有多难。但是,一个叫艾伯罗特的开发商却研发了一款与其他制造商截然不同的产品,迅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艾伯罗特为什么能够成功呢?因为他发现了顾客真实的心声。人们忙碌一天,从繁忙的工作解脱出来,最想做的自然就是放松休息,可是却又有繁重的家务需要去做。不管吸力多强的吸尘器都是需要操作的,如果能够自动打扫卫生,人们自然更容易接受,于是自动扫地机器人应运而生,把人们从家务中解脱出来,获得闲暇时光。 艾伯罗特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发现了对方真实的心声,才使他的产品占领市场,获得成功。 再看第二点,了解自身潜力。 夷隅铁路是日本一条连续几年出现赤字濒临废弃的铁路,但是短短几年,经营状况却得到了改善,原因是什么呢? 夷隅铁路位于千叶县,那里除了一片田园风光什么都没有,他们审视了自身,用“电车在田园风光之间穿梭”为理念,将车辆进行改造,设置了西餐厅,为在都市生活,希望能去乡间驱散疲倦的人提供服务。 夷隅铁路的经营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发现了自身“什么都没有”的优势,为想周末去旅行,结果到处都是人的都市白领提供了满意的乡间旅游项目,增加了创收。 最后一点,重合思考。 上述的不管是自动扫地机器人,还是夷隅铁路,都是把自身的能力和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起来,从而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艾伯罗特把自己想要占领吸尘器市场和客户希望从家务中解决出来两者重合思考,发明了自动扫地机器人,夷隅铁路的经营者把铁路旁边的田园风光和都市男女想去乡间散心放松重合思考,有了全新的夷隅铁路运营模式。不管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现了共赢。 一个商务策划案的成功,是要企业和消费者都取得满意,要实现双方共赢,就要把企业自身的潜力和顾客需求都考虑在内。在《重启 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中,坂田直树告诉了我们重合思考的办法。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两种可能,以不同的视角观察问题,以换位思考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打破思维局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读后感(八):重合思维,开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帮助你解决问题
说到孩子玩游戏,可能每个有孩子的妈妈都会感到头痛。
现在,触手可及的电子产品让孩子们少了和家人朋友之间的交流互动,少了户外运动,将很多时间交付给电子游戏。
更有甚者,沉迷在游戏中难以自拔,耽误了学业。
妈妈们都恨不得让游戏从地球上消失?
那么,能不能有一款不被妈妈们厌恶的游戏,还能堂而皇之地入住一家人的客厅呢?
听起来很匪夷所思,但是日本的一家游戏公司却做到了。
因为这家游戏公司开启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将企业的愿景和消费者的愿景很好地结合起来。
企业深入调查,发现妈妈们苦恼于叛逆的孩子一回家就关起门来躲在房间里,妈妈们希望孩子可以来客厅呆一会,和全家人在一起。
而企业的愿景是想制作出以妈妈为代表的全家人都喜爱的游戏。
这样,企业的需求和消费者的需求相结合,就需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为了让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更加亲密,游戏能在其中做些什么?
于是就产生了Wii U这样一款能促进全家人在客厅里交流的游戏机,并且赢得了大家的广泛喜爱。
这种重合思考的问题解决术,就是坂田直树先生的《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一书中提出来的。
坂田直树,日本最大共创平台blabo!创始人,该平台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000多的活跃用户。
坂田直树大学毕业后进入了联合利华公司,专门负责产品开发和市场定位,在此期间,他在市场前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找到了商业领域高效解决问题的方式,即重合思考法,将企业的市场定位与消费者的切实需求结合起来,重合点就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一书,是坂田直树从事市场工作多年的经验总结,本书列举了30个关于企业经营的具体实例,分别从投入精力/唤醒同感力/颠覆常识/开拓创新,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重启思维,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正确方式。
一、 解决谁的问题。
世阿弥将自己的看法称为“己见”,将对方的看法称为“离见”,而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很容易陷入“己见”的泥潭中。
“因为采用了很先进的技术,我以为一定会大卖,结果并非如此。”
“为了达到销售目标,我拜访了很多客户,结果对方却不感兴趣。”
“虽然通过公司内部讨论后推出了新服务,但却没能解决任何人的问题。”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用什么来解决谁的问题”,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着手解决问题之前,先要想一想解决的是谁的问题。
为了避免只解决自己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对方的想法和自己公司的想法重合起来。
这就是书中作者告诉我们的,“消除分歧,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重合思考。
二、 怎样进行重合思考?
所谓重合思维,具体点说,将对方的想法和自己公司的想法重合起来。
进行重合思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发现切实困扰着对方的问题。
了解自身的潜力。
重合思考,即将二者重合起来,并将其总结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将顾客切实遇到的问题与你的独特性重合。既不要为了过度迎合顾客而失去自我,也不要过于强势而产生分歧,要灵活,柔和地将二者重合在一起。
在购物中心卖二手车,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因为很多人买车,往往会想到的是远离市区的4S店,二手车市场。
然而,日本有一家叫做Gulliver的二手车销售商,就把门店开在了人来人往的购物中心里。并且从开业起就顾客盈门。
因为这家公司将二手车销售和周末轻松逛商场想放松心情的一家人之间找到了一个重合点,打造出了全新概念的门店。
不只卖二手车,而是提供周边出行的信息,“出行开始的地方”这样的概念诞生了。很多不是真的想买东西的家庭愿意进来逛逛了。这样,从目标客户更换汽车的几年前开始,就与其建立了联系。
这就是重合思考的一个案例。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一书中, 作者一共详细分析了30个不同行业的商业案例。通读过后,不仅会对重合思考的方法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你会感受到一种打破思维局限,拓展认知的变化。
原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都是有边界的。换一种角度,困难就会出现转机,问题就会被轻松解决。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读后感(九):学会重合思考,才能营造双赢局面
1
前些日子我家附近的奶茶店,为了提高客单价,取消了小杯容量的选择,只剩下中杯容量和大杯容量两个选择。店里的服务生告诉我,店老板觉得小容量的奶茶,跟其他两种容量相比,价格上并没有优势,就差一两块钱,而容量上差了整整100ml,所以干脆取消了这个选择。
店老板觉得,顾客只需要多花上1块钱,就能喝到多100ml的奶茶,而自己店里的客单价也提升了,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可惜,没多久,他这个计划就宣告失败,很多老顾客都主动要求换回以前小容量的奶茶。
后来,老板做了一番了解,才发现,这小部分的顾客们计较的不是一块钱或者100ml容量的问题,而是中杯奶茶他们喝不完的问题。所以,后面小杯容量的奶茶又重新加进了菜单中。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到,只有了解顾客的心声,才能做到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
无独有偶,我最近看的这本叫《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中,也提到一个类似的例子。书中讲述的是日本有一个理发店,只为顾客提供10分钟理发服务。原来,日本很多理发店,都提供了洗剪吹和肩部、头部按摩一条龙的服务。可是,不是所有的顾客,都有时间等上那么一个多小时才能理完发。他们有的只是想修剪一下发型,有的是不想在理发上面浪费过多时间。这家理发店,就结合了顾客的心声,开了这家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理发的店。果然,生意十分火爆,没多久,就开起了连锁店。
2
像这种真实的案例,在《重启》这本书中足足有30个。而这本书的作者,坂田直树,通过结合消费者心声和企业愿景的重合思考模式,帮助企业解决了很多难题。
坂田直树曾经是联合利华日本分公司的市场部,做品牌策划和新产品开发工作。像这种工作,日常要做的就是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结合公司能力跟目标规划,从而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后来,他还创立了日本最大的平台株式会社Blabo,每一个生活在日本的人都可以在线通过Blabo这个平台,来参与企业的策划会议,消除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的意见分歧。而他们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并收集了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来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一些咨询服务。
坂田直树写的《重启》这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一种思考方式,叫做“重合思考”,意思是将企业的愿望和消费者的心声,两者重合起来,找到其中重合的部分,就能解决到遇到的难题。这种思考方式说难不难,但是却非常有效。
比如,日本地少人多,所以房子建造的都比较密集,有些时候想要打个出租车,从门口走到路口需要拐好几个弯,再到马路边上才能等到出租车,这个是一件耗时又麻烦的事情。而且如果是上下班高峰期,可能等了很久,都等不到空车。而出租车公司的问题在于,很多司机常常接不到客人,导致收入一直不稳定。于是,他们通过了解了这些乘客的情况和收集了他们实际的需求,专门开通了一个叫车APP。
乘客可以通过APP,提前预约出租车服务,并且还能通过这个软件,指定司机来为他们服务,既解决了用车时叫不到车的难题,又可以放心的乘坐出租车。而出租车司机也因此能得到一些稳定的客源,并且能有更加稳定的收入。
这就是,通过结合乘客的需求和出租车公司的愿望,将两者的问题进行一个重合后,最后得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一个思考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重合思考。
3
这种思考模式让我想到前些年网上流传的一个故事。这个版本很多的故事,是让几个推销员把梳子卖给和尚。
我们知道,和尚并没有头发,也就不需要梳子。几个推销员中,比较聪明的那个,卖给了和尚十把梳子,他是这样对和尚说的:“拜佛需要心诚,不能蓬头垢面,这些远道而来的香客,在拜佛前先用梳子整理好头发,把脸洗干净了,是不是对佛祖有更多的尊敬?”
和尚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就买了十把梳子。
后来,又有一个推销员来到了寺庙,他通过调查这些香客的心理,发现很多人来到寺庙,除了拜佛之外,也会买一些护身符之类的产品。于是灵机一动,跟和尚建议,可以让大师亲自为这些购买梳子的香客开光,作为护身符,又能弘扬佛法,还能宣传寺庙,岂不是一举数得。
和尚听了之后,自然大喜,于是就跟他买了一万把梳子,取名为“积善梳”、“平安梳”。香客们都十分买账,而大师开光得到的这笔费用也十分不菲,可以很好的维持寺庙的日常开销。
这位推销员,也是懂得了这种“重合思考”模式,才能想到这样一个双赢的方法。
4.
《重启》这本书运用了30个真实案例,向人们阐述了“重合思考”的模式,并且如何运用这个模式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比如,你知道为什么购买扫地机器人的家庭大部分都是购买过吸尘器的?比如,在中国共享单车还在摸索的阶段,为什么日本推广的共享汽车却能实现成功?再比如,为什么没有双腿行走的智能机器人,却还能受到更多顾客的喜爱?等等。
读完这本书,你不仅可以知道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时还能收获一个新的思考模式,知道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得到一个能同时满足双方的解决方式,最后达到互赢互利的美好局面。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读后感(十):工作中Bug多?那是你还不会重合思考!
五年前,我曾进入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场部,从事媒体宣传工作。市场部的工作,归根结底,为销售服务,对企业业绩负责。因此,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不仅需要解决问题,更加需要的是创新能力。你必需比竞争对手多想一步,快走一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企业的发展谋篇布局。
理想很丰满,然而现实很骨感。我在市场部工作的每一天,都有种进入战场的感觉。仅仅是编纂企业内刊这一项工作,从征稿、编辑、排版、校对,到最后印刷、内部发行,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生怕出了一点点错误。可就是千般小心,万般注意,还是因为一次头版头条排版失误被董事长发现,责备了部门经理,最终扣除了我的当月奖金。当时的我,只是一只职场菜鸟,不明白董事长日理万机,头版头条才是他关注的重点。一旦出错,就意味着所有的努力都归零。直到几年后,我才在一次次血泪教训中总结出一条职场生存准则:你要清楚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是对谁负责的。而不是仅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却不知道对方的关注点。
《重启》一书的作者坂田直树,也是一名市场从业者。他在毕业后,以应届生的身份进入了联合利华的日本公司,在负责制定品牌战略、产品开发等事务的市场部工作。通过十年的历练,他创建了日本最大的共创平台Blabo,为诸如麒麟啤酒、森永乳业这样的知名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而他在初入职场时,身处英语和专业术语满天飞的环境之中,也依然被“打造商品的“concept”这一难题所困扰。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了很多方案,却被驳回很多次,用一句谚语来形容,就是“费力不讨好”。
重启事实上,职场上何止是市场部从业者需要解决问题?财务、人事、行政,哪个部门不是每天在问题堆中摸爬滚打,满足部门间的需求,解决一个个工作中的Bug。但是,这种见招拆招的工作方式却总是让人感到困惑,为什么有些问题仍然只增不减,甚至变成了无解难题搁置数年呢?坂田直树在《重启》一书的序章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症结所在,即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脱离了“我是要解决哪位顾客的问题”这个大前提,结果导致了分歧。最终变成了,我只想着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没能解决客户和市场的问题。
《重启》一书创造性地提出了“重合思考”的概念。让解决问题的人回归到问题的源头,不再盲目行动,而是冷静思考,将“对方的想法”和“自己(公司)的想法”重合起来,就像按动重启按钮一般,巧妙而轻松地解决问题。与市场上其他聚焦问题解决的书籍不同的是,《重启》作者坂田直树运用了五大问题解决模型,来具体描述了日本商业史上的30个经典商业案例,让读者掌握重合思考这一解决商业难题的问题解决术。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因为惯性思维而走入误区。“因为采用了很先进的技术,我以为一定会大卖,结果却并非如此。”“为了达成销售目标,我拜访了很多客户,然而对方却并不感兴趣。”“虽然通过公司内部讨论后推出了新服务,但却没能解决任何人的问题。”相信在工作中,类似这样的问题,简直不胜枚举。为此,坂田直树以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为例,提出了重合思考模型,按照这张图表的方法,便能轻而易举地辨认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
神奇的问题解决术只要将企业想法与消费者心声之间的重合部分加以分析,便可以针对这一部分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避免出现“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以扫地机器人Roomba的热卖为例,很多传统的吸尘器企业都在努力追求吸尘器的高性能,从提高吸力等方面入手,试图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而事实上,很多消费者想要的并非是大吸力的吸尘设备,而是想获得不用清扫的自由。也就是说,企业与其不断提高吸尘器的性能,不如发明一种不用我自己亲自清扫的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充分解放人的双手的扫地机器人Roomba获得了大卖。在这个案例中,企业正是跳脱了传统的思维,用更大的格局去看待问题。找准了企业愿望与消费者需求的重合点,获得了市场蓝海。
坂田直树用生动的案例告诉读者,思考并解决超级难题的能力,在条件约束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唤起同感的能力,质疑常识、思考新价值的能力以及创意能力,是五种解决问题的模型。阅读《重启》之后,如果能够按照这五种模型来思考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也就能够获得消除分歧的乐趣,让Bug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