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罗马的日常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15 00:49: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是一本由[意] 阿尔贝托·安杰拉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精选点评:

  ●2020第一本☝️“最后,我想向我的妻子莫妮卡致谢,她在我每次拍摄或参访考古遗址回来时,或读完无数本有关罗马人生活的的研究书籍时,总是以无尽的耐心来面对我的热忱,并倾听我滔滔不绝讲述的古罗马故事。”作者对妻子的致谢也很真诚,所以说有一个愿意聆听的人是多么重要啊~❤️

  ●很会写的普及读物。翻译有些小问题,不一一贴出来了。

  ●了解古罗马都市生活和社会风俗史的必读书,作者是意大利本土学者(罗马人),掌握史料极丰富,各种历史细节都是信手拈来,文笔也精湛娴熟,散文化的描述绘声绘色,可读性一流,内容包罗万象,宛如世相小百科全书(但配图实在太少),叙事视角非常接地气,全面展现一个非常接近现代大都市状态的古罗马,结合美剧《罗马》和《斯巴达克斯》研究更有趣味。PS:此书虽好,但有些内容比较重口味,脏乱差屎屁尿非常写实,现场感太过强烈,比较令人作呕,不适合餐前阅读

  ●作者文笔优美,翻译顺畅。下午跑步时,依照书中的文字天马行空一番,五公里不知不觉就跑完了。

  ●古罗马人生活的现代化程度让人惊讶

  ●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之力所展现的生动场景,煞有趣味。所谓古罗马的现代性,也许是超大型城市趋同演化的结果。

  ●内容充实,可读性较强。

  ●3.5星。结构设计巧妙,写法生动,将古罗马的日常生活放在1天内来观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全景式了解,可读性很强,非常适合对此感兴趣的入门读者。不过对我们这样非专业读者来说,并不清楚作者自身的创见如何。本书2010年已有旧版,不知何故同一出版社又引进了台湾译本的新版,此外,是不是配些图能更有助于理解?

  ●日常的罗马

  ●不是很喜欢,上当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读后感(一):读书笔记1412:古罗马的日常生活

  

读书笔记1412:古罗马的日常生活

现代意大利人写罗马史还是差一点意思,搞不清楚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也是服了你。

正统历史写的差不多了,作者独辟蹊径,把史料进行浓缩,用上帝视角探访2000年前的罗马城日常的一天,黎明前从罗马的豪宅出发,参观每一个房间,观察主人的饮食起居,女主人的化妆,奴隶们的工作,而后是住在公寓里的人们,楼层越高财富越少,因为那时候都是黑心工程,住得高怕摔死,怕烧死,所以越是穷人越可以独享俯瞰罗马城的特权。下午开始,罗马人去公共澡堂洗澡。此外公寓是没有厕所,也没有浴室,厨房也很少,罗马人的吃喝拉撒基本都在外面解决,厕所没有隔间,大家一顺溜排排坐,拿海绵擦屁股。图拉真时期的澡堂很豪华,冷热温水一应俱全,还有按摩服务,洗完澡,就可以去斗兽场看表演了,四点多晚宴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

这书翻翻还行,扯淡的东西太多,作者自身是记者,参加过考古,所以还是有相关史料支撑的。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读后感(二):细碎生活记录

  33.《古罗马的日常生活》

  [意] 阿尔贝托·安杰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019年11月30日读完第四章

  这一周出差培训几天,几乎被强迫教学洗脑,整天上课轰炸式灌输令人头晕目眩,就把《阅读经典》暂停,拿起莫愁推荐的另一本轻松愉快的古罗马日常生活读读。

  作者是罗马本土作家,掌握了许多丰富史料,文笔像散文,娓娓道来,像一个友人亲切的带你周游罗马的角角落落,随时拈来各种历史细节,讲述一个个小故事。作者采用的方式也很有趣,按罗马的一天从早到晚以时间为基点的叙事方法进行安排,有一位书评者的总结很到位:古生物学者写的古罗马十二时辰。将我们带入至古罗马的黎明当中,经历清晨、午后、黄昏而至黑夜,让我们在每一个时间段都能观察审视古罗马人的行为。

  作者的记叙其实颠覆了一般大众刻板印象中的罗马,对事物进行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诸多细节让人咋舌。我们才得以了解到古罗马人的生活习惯、服饰妆容、法律法规、环境建筑、商业区与教学区的情况、甚至于他们的夜生活。印象很深的是摩天大楼与现代居住不同,越富有的人住在低层,越贫穷的人住在高层;居住地的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尤其是下水设施很差;富人清早起床的梳头这穿衣步骤是一个人搞不定的,必须有奴隶服侍…….

  估计这本书比较有趣,应该很快看完。唉,好几本书都是看看停停看看停停,没有终结。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读后感(三):最怕死刑策划者有文化

  

老派的历史学者对物质史常常存有轻视态度,他们总以为只有政治经济大事才堪记载梳理,物资生活的边角碎料何以能当一本书的分量,浴池也史,饭馆也史,史将不史。这本书就展现了物资生活的质感对历史理解何等重要。

作者像一个幽灵,带着无形却有五感六识的我们飞进公元2世纪初的罗马,普通公民住宅,越往高层住户越穷困的大公寓楼,主人和奴隶们的日常、广场、浴池、公厕、饭馆、圆形竞技场、法院、书店、妓院、分娩和接生,并提醒我们注意各种声音、气味。

堂皇的公共区域,狭小的私人空间,嘈杂的公众景观、对外表和形象的极度重视、建立在发达的工程技术、贸易和对劳力的非人道盘剥上的大城市群居生活。

看书的时候有种失败感,接近两千年过去了,也没有活出什么新样子。

承包商使用劣质建材,公寓楼房屋倒塌之事时有发生;楼层高下楼扔垃圾不便,高空坠物(大小便)砸行人时有发生。

罗马奴隶市场上的三六九等,按技能、肉体功能待价而沽。

有幸运的奴隶,善于经营,主人就在他身上投资,为主人赚得大量财产后,也会获得自由,而他甚至还能和古老的罗马家庭联姻,并购入新的奴隶;

有不幸被卖到乡下的奴隶,所有时间都得奉献给工作,没有时间休息放松或享受亲密关系,就是会说话的工具;

再穷再懒的主人,只要有两个奴隶,就可以让奴隶去打工,收取其薪酬,也能维持生活。

仁慈的主人解放奴隶,给奴隶希望,让奴隶有前途和梦想可奔,为罗马增加新的生命力;

大家对奴隶所承受的羞辱和暴力虐待都视而不见,因为只有漠视才能让这生活正常继续。没有奴隶,他们的世界会立刻分崩瓦解。

科技进步解放了生产力,有汽油和汽车,不再需要奴隶推车;有洗碗机和洗衣机,不再需要奴隶涮洗;有印刷机,不再需要奴隶抄写;有空调,不再需要奴隶打扇,但是奴役一直存在,对奴役的漠视也一直存在。

圆形竞技场上,死刑是全罗马公民的真人秀。有剧情,有人物设置,有相应布景和机关,甚至有野兽助演。

是飞行的伊卡洛斯,被判刑的人将从高空跳下,摔得血溅当场?

是善唱的俄耳甫斯,如果不能以歌声驯服野兽,就要被野兽撕成碎片?

最怕死刑策划者有文化。

看吉本或者玛丽比尔德的罗马史,都还能保持抽离的态度,因为大人物、大历史总会有些裁剪和编辑,也不知道下一本会从什么角度重新给个见解;但是日常实物、笔记碎片就像马赛克实在实在,谁也不屑来造假。看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说到文明,我们没有比古罗马高多少,说到人性和兽性,也没有比古罗马人进化多少。

古罗马人能用两只手表示1-10000的数,配合身体动作能数到100万。我们退化得还挺厉害。

就酱。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读后感(四):古罗马广场

  

拉特兰圣约翰教堂(San Giovanni in Laterano)是罗马四大教堂之一,由罗马大帝康斯坦丁(Constantine)于公元四世纪初下令建造,曾作为罗马教会的主教教堂和教皇驻地持续了约一千年。

圣道横穿了古罗马广场,连同罗马将军一起举行胜利仪式。主要的建筑是朱莉亚元老院,也就是罗马元老院的地址,艾米利亚巴西利卡,塞维鲁凯旋门,维斯帕先和提图斯寺,农神庙,朱里亚巴西利卡和灶神庙。

玛克辛提乌斯殿是古罗马广场上最大的建筑单体,原是西罗马皇帝玛克辛提乌斯提议修建的,却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完成的,所以又叫君士坦丁集会堂。从它现存的三个拱门就能想象出它当初的规模,从古罗马广场看不出它的全貌,建议可以从帕拉蒂尼山上来欣赏它的外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