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拉德茨基进行曲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拉德茨基进行曲读后感锦集

2021-03-19 04:03: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拉德茨基进行曲读后感锦集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一本由[奥地利] 约瑟夫·罗特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拉德茨基进行曲》精选点评:

  ●孙子特罗塔基本上就是所谓的“废物”了吧,但是对他的同情似乎多于厌恶。另外,看了一半才发现并不是德文直译 : (

  ●颁奖专用BGM与把荣誉看作一切的人生。

  ●他那么堕落,实际上就是对命运的反抗,只是这样的反抗,终究牺牲的还是自己的自由。渺小的人,在社会的大动荡来临时,可以选择的,或许只有听任摆布。但是这样的悲剧,带给我们的思考,恰恰是如何在混沌的世界里获得重生。

  ●皇帝已近入土,帝国日薄西山,整个社会充斥着一种倦怠和迷惘的气氛,特罗塔家族在帝国黄昏的时刻成为贵族,却始终处在一种悲剧的状态之下,祖父的铁骨与幸运,父亲的无奈与平凡,小特罗塔的迷茫与毁灭,无不展现着帝国黄昏小贵族的种种。 读完有点失望,前面铺垫太多而结尾太仓促,几个人物除了皇帝以外形象都不太鲜明,小特罗塔的爱情线展现的不够完整,直接用对话表现“帝国衰亡”不一定是个好方法,但结尾三章的悲怆和忧伤能打动人心。

  ●节奏很慢,想过放弃,但是一直读到结尾,精彩的细节描写,人物命运的缓慢渐入,或者这就是拽着我的阅读兴趣,叫我不能罢手的原因吧。好书,慢一点儿,才值得品位吧!

  ●皇帝老死了,帝国完了,那个世界毁灭了。叙述者对此的同情语调。印象最深的是地方官冯特罗塔老爷的形象。有些部分读着让人想起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库普林的《决斗》。布鲁姆西方正典的书目附录中有本书。詹姆斯伍德的《不负责任的自我》中有一篇关于本书的专论,题为《约瑟夫·罗斯(特)的符号帝国》

  ●最后提着水桶死去的特罗塔真有一种“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即视感,颓废折腾了这么多年,这个僵尸一样的国家终于走到了自己的尽头

  ●哈布斯堡八旗子弟覆灭史

  ●作者无疑怀念着一战前的时光,犹如美丽的古董家具,带着旧日时代的秩序优雅而斑驳。一个贵族家族伴随着古老的帝国匆匆诞生,写满荣耀,这个老帝国终究暮色沉沉,它的庞大,繁荣,奢靡,掩饰不住背后死亡和堕落的命运,和它老朽的皇帝一起,轰然倒下带走了整个旧时代和无数年老和年轻的生命。拉德茨基进行曲,也是一曲哀伤的安魂曲。

  ●跟《维特根斯坦传》一起在豆瓣阅读上买的,这段时间坐地铁坐火车时混搭着看,搁在一起读,无缝衔接。

  《拉德茨基进行曲》读后感(一):《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反面

  读到一半,特地去搜听了这首进行曲,是比较轻快昂扬的军乐曲,含有甜蜜和春天的气息。可是,以此为主题的小说写得却是贯穿几代人的悲剧,完全和拉德茨基进行曲背道而行。 “生命还没有放开他,就像有个残酷的主人把他牢牢地拴在餐桌上,因为他还没有偿遍为他准备的一切苦味。”预告着生活的狂风暴雨即将袭向特罗塔父子。当地方长官抛下一切他的一切颜面,不停地在维也纳拜访官员,不停地被拒但不停地反复诉求,好像这对父子将马上被浪涛淹没。但突然间云开雨散,地方长官在一夜之间冲破了所有坚固不可摧的礼仪,顺利的见到了老皇帝,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特罗塔少尉的巨额欠款和相应的荣誉问题。 就在刚松口气,进入缓和状态时,庆典时少尉和其他军官的信念冲突又一次将曲调提紧。接着,少尉的辞职再一次短暂的舒缓了曲调,但马上他生命的戛然而止将整个悲剧推向了最高潮。 罗特的写作就像最技艺最高超的魔术师:情节的叠进,语言的节奏就像折扇一般延展,层层变幻,引人惊叹。 另外,这本书中没有母性的形象,两个女性都作为少尉的情人角色出现。抛开大的历史背景,从个体的心理学角度来说,母子关系的缺失应该也是父子几代悲剧的主因。

  《拉德茨基进行曲》读后感(二):谢幕曲

  因为一个小小的举动救下皇帝,于是家族获得贵族称号,而在三代之后,家族随着哈布斯堡王朝一起落幕。这本书不尽然是一部家族兴衰史,似乎它从未繁荣过就渐渐衰弱下去,因为这个家族始终人丁单薄,画面中只有男主人茕茕孑立,父子之间的情感被刻意保持的远距离拉扯得淡漠,连对话都像是为了当众表演,永远维持着体面。家族的最辉煌时刻是为皇帝挡住子弹那个瞬间,家族,终止于被救下的皇帝和帝国的灭亡。家族的挽歌献给帝国,最开始被祖父救下的皇帝陛下活过了他们家族所有人,可在所有人身后,帝国轰然倒塌。

  故事发生在一战前夕,幻想的破灭是书的主题。尤其是在第三代少尉身上。他本身的脆弱易感太明显,经历了周遭人死亡事件之后就把自己也抽离出人生的奋斗,随波逐流般把人生交托出去。去偏远地区驻扎、变成一个不顾一切的疯狂的已婚妇人的情人、赌博。但其实在着日薄西山的帝国,很难讲他即使奋发图强,是否会有个更好的结局,毕竟成为一战的幸存者机会渺茫。“上帝遗弃了皇帝陛下”,他们都感受到了自己时穷途末路之人,却不做任何事情,好像时刻准备束手就擒。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给少尉以梦想和和神圣使命感的乐曲,当他在父亲官邸中听到军乐队演奏时。可正是伴着这庆典,皇帝和皇朝渐渐腐坏,而被皇恩眷顾的家族也注定不能持续。这本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古典派的小说,每个人物都有机会被拿出来好好审视一番,心理被极其细腻地刻画,他们都不停地在内心中追问自己和质疑世界,但只是停留在心理层面的思索绝不会阻挡住命运的滚滚车轮。顺从,他们都是那么顺从地走入了黑夜。

  很容易想起另一本讲战前生活的书,昨日的世界。而两本书的战前视角完全不同,茨威格给的是一个平和富足的维也纳,这本书是一个将倾未倾的帝国,每个人都有不祥预感并知道最坏结局终会到来。这相反的观感说的却都是真实,各自站位置和远近不同,选择看到的真相深度不同。但所有人都承受同样结果,像书中那样,皇储遇刺的消息传来,舞会戛然而止。咒骂、难以置信、迷惑,任何感情都不会缺席在这场帝国的谢幕中。

  《拉德茨基进行曲》读后感(三):滚滚历史人何在

  小的时候,永远不理解历史的车轮这句话,越长大,越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厚重性。

  无论什么,都会被历史无情的碾压,成为过往云烟。

  特罗塔家族一世救了冒失的皇帝,成为了英雄,成为了贵族。荣誉让他晕了头脑,让他产生自己比父亲高贵的念头,刻意保持和父亲间的阶级感,然而随着自己的老去,父亲的离去,他也慢慢成为一个和父亲一样的糟老头,他也如父亲一样活得苍凉而孤寂。其实这世界不是用荣誉和财富分阶级,而是用年龄分阶级!!

  特罗塔一世在最后已经明白,这世界没有什么贵族,特意让儿子不要去军队,特罗塔二世成为了地方官。在那个年代,军队是更容易比文官获得荣誉的。 成为地方官的二世,重拾贵族的概念,他刻意保持贵族该有的生活方式,连儿子喝的酒都要指定贵族专用。他不相信一切有悖于贵族的方式,甚至是憎恨身为平民的女仆人。

  在特罗塔二世的贵族教育下,特罗塔三世却一直想冲破贵族的思想!他一次次的挑战父亲的贵族传统,和有夫之妇偷情,离开最具荣誉感的骑兵营,赌博,最后为了能让队友喝上水赔上了性命。特罗塔二世的贵族观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崩塌了。

  他一直离不开他的老仆人,然而却一直和他保持距离,直到老仆人走的那一刻,他才知道仆人也有名字,也有一切属于人该有的东西。他开始在酒馆和医生下棋,他不那么憎恨他的女仆人了,但是他还是保有这个家族特有的荣誉感,他怀疑一切世界要变的消息,在为自己儿子向皇帝求情时,依然虔诚。

  然而,儿子的死让他彻底崩塌了~他一下子抛弃所有的贵族观念,他相信了这个世界已经变了,他觉得特罗塔三代人的生命都献给了皇帝,他不应该比皇帝先死!他......他的世界观完全崩塌了! 对于这样的一个老人,是多么残酷的事情,了无生趣,最后让他咬牙支撑的竟然是:我不应该比他先死,让人心疼。

  特罗塔三世,他没有贵族观念,他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他在父亲眼里是不合格的,"我们只喝轩尼诗酒"!这是他父亲第一次对他说的严肃的一句话,也是最后一次。

  特罗塔三世在现在看来是一个典型的悲剧贵二代(他不是富二代)。他没有父亲的贵族观念,他不喜欢父亲安排的军旅生涯,他没有生活压力,他不知道做错事的后果,他是一张白纸,他甚至不知道白纸涂鸦后就再也不能成为白纸了。他卷入了朋友的荣誉案,最后朋友为了荣誉而死,而他只想着换个地方就能重新开始;他给朋友担保借贷;他在朋友怂恿下第一次赌博;他被有夫之妇勾引,而后爱上这个有夫之妇;他为了情人一再的赌博,欠下巨额债款;他没有勇气维护自己的荣誉,扬起刀却没敢杀人;他为了队友的口渴去冒险,他最后送了命。他的一生,绝少事情和荣誉有关!他...应该让他父亲伤透了心。

  三代人的生活,可以感受世界在无时无刻的变化。三代人的爱恨情仇只言片语就讲完了,我们喜欢用里程碑来定义历史,但是我发现,定义特罗塔家族的里程碑只有两个,第一救了皇帝成为了贵族,第二都死了! 文字之下的历史,是多么无情,多么悲凉。

  滚滚历史之下,不会有人的爱恨情仇, 更不会有人的生活细节!

  等到我们百年之后,

  能总结的,

  也只是,

  某年生。

  某年卒。

  《拉德茨基进行曲》读后感(四):《拉德茨基进行曲》故事梗概

  《拉德茨基进行曲》讲述的是特洛塔家族的兴衰故事。

  特洛塔是在索尔福里诺战役之后晋封为贵族的新兴家族。一个“特别的小举动”使他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

  罗斯将这个“特别的小举动”作为开篇讲述特洛塔家族的故事。在索尔弗里诺战役中,斯洛文尼亚的步兵少尉特洛塔用双手把皇帝弗兰茨•约瑟夫按到在地,以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救了皇帝的性命。特洛塔因此被封为贵族,并晋升为上尉。

  这是一个传统的英雄故事,因为适合用来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怀而被编进了小学教材。但是有一次约瑟夫•特洛塔上尉在无意中翻阅儿子的教科书时读到了这篇故事,发现这篇读物对他这个“特别的小举动”作了过分的夸大和颂扬,他大惑不解,随即提出抗议并鼓起勇气提出觐见皇帝——事实真相的见证人与参与者。可是,皇帝却对他说虽然他也承认教科书里编了不少谎话,但他得依靠那些大臣们,于是劝他别对这件事太在意。

  也许意识到“世界的存在、法令的力量和皇帝的荣耀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上尉特洛塔觉得从前的忠诚荒诞可笑。于是,他离开了曾经热爱的军队。他的上尉军衔和贵族封号曾经使他和农民出身的父亲——一位伤残退役军人,后来被安排在拉克森堡公园管理处当了一名管理员——关系疏远,感情隔阂。现在他也回到乡间生活,而且严令禁止儿子从军。第三代特洛塔大学毕业之后顺从父亲的意愿当了一名地方官。

  地方官的儿子卡尔•约瑟夫是第四代特洛塔。他于十五岁时伴随着《拉德茨基进行曲》的演奏声出场。每个星期日,当地的军乐队都会到地方官的官邸阳台下演奏军乐,演奏的第一首曲子一成不变是《拉德茨基进行曲》。

  地方官年轻时被自己的父亲——索尔弗里诺英雄——剥夺了从军的权利,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地方官将儿子从小就送进了军事寄宿学校。

  每年暑假在父亲的授意下孤独的少年会选择准时准点在一个星期日上午从军事学院回到家。就在十五岁那一年的暑假,卡尔•约瑟夫被风骚的宪兵卫队长妻子勾引,做了她的情人。在她因难产死去之后,约瑟夫不得不隐藏起巨大的痛苦前去卫队长家吊唁。临走时,卫队长把约瑟夫写给自己妻子的信全部归还给了他。

  虽然只是一个平庸而笨拙的军事学院学生,但在“索尔弗里诺英雄”的光环庇荫下,卡尔•约瑟夫还是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并被任命为第十重骑兵团的一名少尉。

  白天,卡尔•约瑟夫和士兵们一起进行军事操练。当身着鲜艳制服的骑兵们骑着骏马在小城的大道上驶过时,城里居民常常会驻足观望。晚上,卡尔•约瑟夫则会去军官俱乐部消磨无聊的时光。有时也会和军官伙伴们一起去小城一家有名的妓院寻欢作乐。

  在第十重骑兵团,年轻的卡尔•约瑟夫与团部军医德曼特建立了友谊,德曼特也因此成为他的第一个朋友。一天晚上,卡尔•约瑟夫陪着独自从戏院走出来的德曼特太太回家,路过军官俱乐部门口时被几个军官同伴撞见。德曼特大夫因此被一位上尉军官耻笑,于是两人不得不展开一场生死决斗。在决斗中他们各自都死于对方的抢下。

  在这起不幸的事件发生后,卡尔•约瑟夫申请调到驻扎在他的祖父——索尔弗里诺英雄——的家乡——斯波尔耶村——附近的步兵团服役,但希望落空了。于是,他不得不选择去驻扎在他的勤务兵——奥卢弗里耶——的家乡——帝国最东部的一个与俄罗斯交界的边界小城——的阻击营服役。

  阻击营所驻扎的这个边境小镇地理环境恶劣,大片大片的沼泽地暗藏着巨大的危险。步兵们训练回来,裤子和鞋子常常沾满了污泥。由于生活单调乏味,卡尔•约瑟夫和其他军官一样学会了喝当地的一种烈性酒——180度酒。除了喝酒以外,一些军官们还沉湎于赌博。他们醉心于轮盘赌,有时为了换换运气,也会玩纸牌。由于赌运不佳,上尉瓦格纳欠下了巨额的赌债。为了能继续赌博,他征得卡尔•约瑟夫的同意,将他的马抵押给科伊尼基伯爵。

  少尉在一次短暂的休假期间,在维也纳做了冯•陶茜格太太的情人。休假回来后,他被派去镇压镇上鬃毛厂工人的罢工游行活动。在冲突中,少尉的左锁骨受伤了。巧的是,他的祖父当年救皇帝时也是左锁骨受伤。在养伤期间,他又糊里糊涂地为欠下赌债的瓦格纳上尉做了担保。在瓦格纳开枪自杀后,少尉不得不背负起这笔赌债。

  自从做了冯•陶茜格太太的情人,少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维也纳和她约会。而每次从维也纳回来,他借来的钱都会花得一干二净。少尉欠下的债也因此越来越多。

  当地方官的儿子沉迷于赌博、酗酒和情色时,罗斯以一个无可挑剔的巧合方式激活了父亲心中那掩埋已久的对自由和冒险的渴望。在一个细节描写达到极致的章节里,地方官和他的贴身男仆亚克斯的关系常常通过每天餐桌上信件得以呈现。一天,地方官在餐桌上没看到任何公函和私人信件,他感到大为恼火。这种怒火显示了两人地位等级的巨大差异。得知老仆人正在发高烧而处于弥留之际时,地方官意识到那个和他一起生活的旧时代及其见证人就要离他而去,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对孤独的恐惧使地方官跨越了他们之间地位等级的巨大鸿沟。

  在这一章,地方官与旧世界的维系就是他的贴身男仆亚克斯,另一章节里与他维系的是崇高的皇帝。像索尔弗里诺英雄那样,地方官也请求觐见皇帝。他恳求皇帝施恩于那因赌负债的儿子,以免遭受被部队开除的耻辱。当地方官和皇帝面对面站着时,就好像站在一面镜子前,一个以为自己变成了地方官,一个以为自己变成了皇帝。步履蹒跚的皇帝想起卡尔•约瑟夫就是他曾在观看军事演习时见到过的那个脸色苍白、毫无朝气的年轻人。

  作为皇帝救命恩人的孙子,卡尔•约瑟夫这一次又得到了皇帝的恩赐,免除了所有的债务。

  祖父的画像一萦绕在卡尔•约瑟夫的脑海里,他一直梦想着能像祖父那样在战场上救皇帝的命。然而,现实生活中他屡遭挫折和打击。他的情人斯拉曼太太因为怀了他的孩子而死于难产;他唯一的朋友——军医德曼特——死于一场毫无意义的决斗,而他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天晚上他在妓院的墙上看到了一幅最高统帅的画像——另一幅从小就深深刻在他脑海中的画像。画像上的皇帝丑陋而邋遢,看到皇帝被如此亵渎,他怒火中烧,于是取下了画像,并小心翼翼地将它擦拭干净,这是他唯一一次实现他梦想的“壮举”。

  罗斯以更大的篇幅重构了这个场景。奥匈王朝帝国在为皇帝约瑟夫•弗兰茨准备他登基七十年的庆典活动。为了给庆典活动助兴,驻扎在帝国东部边境的龙骑兵团举行了该团一百周年的庆典预演活动。在预演活动晚会上传来了皇帝的儿子——皇位继承人——在萨拉热窝被刺杀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一些匈牙利人却在那里大声地欢呼:“我们——我的老乡们和我——共同庆祝,那个杂种死了,我们可乐坏了!”醉醺醺的特洛塔这时做出了一个“英雄”般的“壮举”——

  “…我祖父救过皇帝的命。我,作为他的孙子,绝不允许有人辱骂我们最高统帅的任何一个家族成员!”

  他因此屈辱地离开了军队。

  当卡尔•约瑟夫朝罢工工人开枪射击时,他听到他们高唱着一首陌生的歌曲《国际歌》。与此同时,他心里渴望着回到自己的祖籍地斯波尔耶村当一名农夫。因为无法退回到“天真无邪”的过去,夹在注定要毁灭的帝国权威和新兴的革命的力量之间,特洛塔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罗斯给卡尔•约瑟夫为这个多余的人安排了一个非常滑稽而又极为讽刺的结局。1914年他带领一个排在前线行军,为了给同伴找水喝,他闯入了敌军的射程范围。

  “少尉特洛塔死了,死的时候,他的手不是握着武器,而是提着两只水桶。”

  这就是特洛塔家族最后一位继承人的结局。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也在忏悔和迷糊中驾崩了。随着他的离去,他的帝国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分崩离析,彻底瓦解了。而特洛他家族的最后一位生者——第三代特洛塔,那位地方官——也在皇帝死后不久告别了人世。

  译者:曹英华于2018年3月8日

  《拉德茨基进行曲》读后感(五):关于社会和人的末日的书

  末尾处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消息因为狂欢和大雨显得格外具有现实向的象征意义,一如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在索尔费里诺战役中冒失的举起了望远镜,巴尔干六百年那本书里满是瑕疵的帝国继承人的巡视路线,没有遇害大概才是奇迹——没错,特罗塔,索尔费里诺英雄,那一个循规蹈矩的步兵少尉,因为对上级官员未能充分认识战争残酷这件事的不满,按下了皇帝的肩膀,让后者跌倒在地上,但活了下来。

  约瑟夫·罗特的文字,没有火药味,即便他在描述前线阵地短暂停火时候的剑拔弩张的时候,也没有火药味。“敌我阵地间的蒙蒙雾霭渐渐散去,太阳从厚厚的云层中探出脸来,人们感受到了正午温暖的气息”这一类的描述,给整本书定下了既温和恬淡又富于冲突的基调。那是什么感受?行文清爽,细节翔实,让人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人物本身的状态,如同用他的眼看着战场、看着边陲、看着世界一点一点的改变,如同用他的耳听着人声、听着喧闹、听着时间一点一点的发酵,如同用他的心感受成长、感受遗忘、感受生命一点一点的抽离……但是又并不觉得沉重,至少在阅读的过程中,分秒用改编过的节奏往前行进,就好像每一个稀松平常的日子,没有什么特别,唯有值得纪念或者祭奠的东西,才会留下来,一模一样。

  所以,这是关于社会和人的末日的书吗?还是关于上帝之选和英雄遗梦的悲鸣?当满满炫耀意味的拉德茨基进行曲终于被钢琴键盘洗去往事的时候,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棺材板会不会想要来个空中翻身两周半呢?就好像第三代男爵的躁动和不安在爆发的前夕一样,满满都是无可名状的激烈……

  作为索尔费里诺战役后新兴的贵族,老特罗塔是幸运的上帝之选吗?当每一个士兵的本能都知道,在阵地上拿起望远镜对敌人而言意味着什么的状况下,只有他用不输弗兰茨约瑟夫的冒失,把皇帝弄倒在地里。但是,约瑟夫·罗特完全没有写出来特罗塔家族由此开始享受到了什么跟幸运有关的东西——他倒是很明白的描述了,这个来自斯洛文尼亚农村的家族,和哈布斯堡的盛大和繁华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以及一个农民的灵魂,对于历史和传说的知识,是多么的苍白还有单薄。

  老特罗塔救了皇帝,从步兵少尉变作上尉,同时被晋封为贵族,娶了和他的爵位门当户对的千金,在小小的驻地享受着皇朝末日将近未至的惬意,直到从可怜的儿子的读本里看到了自己的故事,于是大惊失色。特罗塔上尉被渲染过度的传奇故事里的自己吓到,汗淋淋的棕色战马,所向无敌的锋利宝剑,被长矛刺入胸膛以后不减的战力……上尉被吓到了,约瑟夫·罗特写他的惊惶失措,仿佛是在暴风雨中战栗的小树。致命的还不是这一点,他的律师告诉他,所有的历史事实在写入教科书时的改写,都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皇帝也这样讲,并且因为这个谎言对彼此都毫发无损,于是劝说特罗塔上尉不要去理会。这件“可怕”的事情,促成了特罗塔上尉请求退伍,离开部队,并且不愿意自己的儿子成为军人。

  一个很重要的引线在这个转折点被强调,成为了男爵的老特罗塔,躲在岳父的花园里,然后做着和他的父亲在拉克森堡公园一样的活儿,手执浇水壶和园艺剪刀,修剪树篱和草坪。他成了一个地道的斯洛文尼亚农夫,就像他的祖父。

  接下来是特罗塔男爵二世的故事。他的成长史是那么的言简意赅,刻板的教育经历,因为母亲早亡缺失的母爱,冷漠疏离的父子关系,以及在吊唁祖父时候的虔诚和迷茫,最后按照父亲的嘱咐按下想要从军的志向,成为了一个地方官。然后用老特罗塔送走自己的父亲般缺失眼泪的冷静一样,送走了特罗塔男爵、索尔费里诺英雄、救下了皇帝性命享受着恩宠的老人。

  在其实还满紧凑的故事情节里,约瑟夫·罗特用相对而言很不吝啬的篇幅讲述了老特罗塔和他的父亲,以及男爵二世和老特罗塔之间写信的情节,那就像是烙印在特罗塔家族的刻板和拘谨,被反复强调的格式讲究,无意间被传承的称呼和落款,都在暗示着这个有恩于哈布斯堡家族的斯洛文尼亚农民血统,对于传统有着何其懵懂的坚持。这种坚持,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男爵对视的时代,并不会展现出太过突兀的另类,但是当时间线用完全脱离他们承受范围的方式前进的时候,悲剧就开始埋下伏笔,然后逐渐的接近地面,最终喷薄而出。

  不过,在卡尔约瑟夫——第三代特罗塔男爵——长大独立之前,整个世界看起来还是一如既往。地方官和卡尔约瑟夫的相处模式也一如既往,程式化的问答,没有感情的相处,分不清是恐惧还是敬畏的羁绊,毫不可爱的对话:尤其是地方官对卡尔约瑟夫骑术欠佳的不满。他应该还记得儿童读本里关于老特罗塔神兵天降一般骑着棕色战马而来的故事,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也是老特罗塔气呼呼的去找皇帝然后退伍甚至不愿意自己儿子从军的缘由。或许,地方官只是很偶尔的会疑惑,那个看起来那么振奋人心的故事怎么就不见了呢?他当然不会知道,这或许是老特罗塔唯一愿意接受的来自弗兰茨约瑟夫的恩典,相比之下,退伍后晋封的男爵让老特罗塔觉得很是羞辱。

  弗洛伊德说,儿童的记忆会深深的影响一个人终生。对于地方官来说,那个老特罗塔和皇帝双男主的故事,是他永远无法满足的从军的情结。对于卡尔约瑟夫来说,祖父的画像和英雄的残缺印象,是他对战争和鲜血的无知向往。但是,卡尔约瑟夫完全没有士兵和英雄的潜质,他在军校的成绩糟糕,骑术不好,地理学也差,几何学不及格。但是有人记得特罗塔是索尔费里诺英雄的姓,也有人记得被删除之前的传奇故事,所以卡尔约瑟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去了重骑兵团。地方官怎么会不高兴呢?自己被老特罗塔扼杀的将来成为了儿子的现在。但是他看起来没有一点高兴的意思。就好像老特罗塔在给自己卫队长的父亲入殓,以及地方官在给老特罗塔入殓时候,没有一滴眼泪的悲伤一样。约瑟夫·罗特说,特罗塔家族缺乏表达感情的能力,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这个缺失——但是老特罗塔是那么生气的向皇帝提出过异议的人,所以特罗塔家族并非缺乏表达感情的能力,而是缺乏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合时宜的感情的能力。一代又一代特罗塔之间疏离冷淡的父子关系,就是因为这种能力的缺乏被继承了下来。看起来充满了让人喟叹的悲伤,同时也让每一个特罗塔的内心充斥着无声的呐喊和纠结。

  这种悲哀因为跟着血脉的延续更加让人觉得难过,尤其是地方官那么想要对卡尔约瑟夫说我爱你的时候,却用完全不合适的语言做着词不达意的事情,把儿子因为怯懦和惶恐想要亲近的灵魂,赶走了。不过还没有到那个时间点,所以约瑟夫·罗特的引线还在地下蜿蜒曲折,放任卡尔约瑟夫继续跌跌撞撞不知所谓的进行着自己的军旅生涯,在超过自己家庭教育阈值之外的世界,感受未知还有失控引发的恐慌——在读到后面章节的时候,卡尔约瑟夫所有的恐慌都变得充满了先兆性,那不仅仅是特罗塔家族在被改编了的记忆沉淀后不得不面对的恐慌,也是哈布斯堡家族终于不再掌握和臣下相处平衡的恐慌。

  转折点当然是在费迪南大公遇刺的前后,当卡尔约瑟夫不再是地方官骄傲的骑兵的时候,当他因为荒诞猜忌被牵扯到一个决斗的讽刺剧里面之后,他选择离开奥匈帝国的中枢,去那个距离自己勤务兵家乡很近的边陲驻地做了步兵。实际上,卡尔约瑟夫想去斯洛文尼亚,想去自己的祖父索尔费里诺英雄的老家。他应该有着鄙夷自己的意思,所以想从祖父的传奇里面找到那么些可以点燃自己的东西。他原来是想用从军这件事锤炼自己冰冷老朽的内心,但是因为没有战争,因为匪夷所思的耻辱,他失败了。并且,如同老特罗塔阻止地方官一样,地方官阻止了卡尔约瑟夫去斯洛文尼亚,卡尔约瑟夫只能去帝国最东边的狙击营。

  所有的变化都在悄无声息的酝酿,没有什么不可为的穷乡僻壤的沼泽也开始用呜咽的声音一点点沸腾了起来。卡尔约瑟夫在烧酒、赌场和绝望的罅隙里感知着当地人对于末日将临的嗅觉,却无动于衷——他并非不够聪明,只是缺乏能力,老特罗塔家族的刻板和固执,让年轻的躯壳被老朽的灵魂束缚,他不仅仅活在索尔费里诺英雄的福荫之下,也活在特罗塔家族的诅咒之下,还活在哈布斯堡的苟延残喘之下。

  神奇的预言家科伊尼基登场了。他组织了边界上繁华的聚会,让潦倒不安的兵士觉得自己还残存了几丝岌岌可危的活力。他也洞悉着所有岌岌可危的真相,关于奥地利,关于维也纳,关于哈布斯堡,关于被上帝遗弃的皇帝,关于欧洲人不会再继续保有敬畏的信仰……地方官和卡尔约瑟夫都吓坏了,沼泽是什么时候开始沸腾的呢?它明明具有包容一切吸收一切的能力,就好像时间一样。偏偏,沼泽沸腾了,时间断层了,他们认识的世界完全不同了。

  约瑟夫·罗特的笔触继续保有平静,那些对于所有人来说都陌生的东西出现了。就如同科伊尼基讲述的天方夜谭一样,多民族的相处变得艰难,当上帝的恩泽扑朔迷离的时候,大家庭里的每个人都想要论证自己的存在感。奇妙的地方在于,那民族自决的大躁动,约瑟夫·罗特写来却是那么的娓娓可亲,就连特罗塔家族蒙受的冲击,也在偶尔的感叹里被冲淡。

  就像那些想要背弃哈布斯堡的地方一样,卡尔约瑟夫退伍了,他离开了军营,当地方官用索尔费里诺英雄的旧事换来了皇帝的恩典之后,卡尔约瑟夫在边界的小树林里,过上了特罗塔卫队长曾经的生活,也是老特罗塔曾经的生活——像一个斯洛文尼亚农民一样的生活。

  但是,生活会放过特罗塔吗?不会的。

  战争开始了,卡尔约瑟夫回到了军营。

  混乱的进攻和撤退的命令,如同古老的帝国一样让狙击营疲于奔命。奥匈帝国的边界发生着和奥斯曼土耳其边界一样的事情,。那些真的和被误判的叛徒被拖到教堂前面的广场上,吊在树上好几天,以吓唬活着的人。然而,这一带活着的人已经逃得远远的。

  特罗塔家族的命运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命运一起,走向了终章——卡尔约瑟夫在为属下取饮用水的时候,被击中死去。地方官再次用波澜不惊的感情送走了亲人,就像他送走老特罗塔,送走父亲和自己的亲信亚克斯一样。和开篇部分的呼应还有,索尔费里诺英雄的孙子的结局如此普通,以至于不宜写进奥地利皇家国民中小学的教科书,他死的时候,手里不是握着武器而是提着两只水桶——黑色幽默在这个时候把嘲讽的意思放大到了不可思议的级数,噎的人无话可说。

  还有值得写的吗?当然,弗兰茨约瑟夫皇帝陛下还活着,地方官特罗塔老爷也还没有走完人生最后的几天。不过接下来的时间过得很快,就像每一个稀松平常的日子,没有什么特别,仿佛转瞬即逝。

  但是留下的余韵却没有那么快消散。是的,看看这高潮迭起的世界,那么伟大以及恢弘的哈布斯堡和奥匈帝国,如同在苍老的脸上安放了太阳一般的皇帝陛下,似乎比帝国活了更久的新兴贵族特罗塔家族,都在时间这宽广匀速的河流里回归到悄无声息——甚至还比不上狙击营那里的沼泽地,毕竟后者还酝酿过沸点,当那里的人早早嗅到了末日的火药味,却依旧保持着日复一日的日常。

  那么,如果在故事的最初,老特罗塔没有救下弗兰茨约瑟夫皇帝陛下,没有成为索尔费里诺英雄,奥匈帝国没有那个比自己活得更久的上帝选中的皇帝,拉德茨基进行曲还会被演奏那么多个回合,它背后未有被收入到新的历史课本里的故事还会被忘记吗?

  虽然小说有如果,但历史没有。就好像特罗塔家族有如果,但弗兰茨约瑟夫没有。就好像回忆有如果,但既成事实的败局没有,一样的道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