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经典影评1000字
《迷雾》是一部由姜伟执导,董勇 / 苏岩 / 于洋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雾》影评(一):陆地海洋是舞台 风霜雪雨作幕布
这部电视剧当初看完后真的是被深深震撼了,很难回过神来,感叹还有如此杰出的电视,我很喜欢剧中的主演们,演技发挥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到了后面,会觉得每个人都有辛酸故事,很难去责怪他们,这部电视真的很值得一看,难得的悬疑好剧,看到剧中的几句台词内心很有感触,印象深刻。
陆地海洋是舞台 风霜雪雨作幕布
全世界活人当观众 唯我一人是角色
《迷雾》影评(二):迷雾
。 新闻里说,中国有超过一亿的精神病患者,人们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太少了。也就是说,平均十几个人里就有一个精神病,细思极恐。世上有精神/心理状态完全健康的人吗?不恐高,没有密集恐惧症、幽闭恐惧症、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强迫症和其他各种毛病,从不抑郁,我表示无科学根据地谨慎怀疑。微博上倒是听过两位博主,早先也并没表现出什么异常,后来一位因为抑郁症自杀,还有一位从每天规律的生活日志变成被害妄想的呓语。我去看过她们的微博,觉得难过。 且平凡且珍惜吧。
《迷雾》影评(三):请让我潜心修炼 来体会赎罪的甘甜
我是深深被剧中的演员们演技给折服了,太棒了,也是惊艳,各个演员的演技在这部剧里真是到达了极点,我最喜欢的是胡安董勇老师演的,渐变成精神病人真是太赞了,完全入戏中了,演绎这样的角色对演员是一种考验,也很伤身,后面还有哭戏,一句台词也没有,哭的很动容。还有其他演员也都演的入神,胡安妻子一直无条件信任支持,真是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啊!还有胡安朋友冯仁,尤其是到了后面爆发力才体现出来,一定要看到最后,很多迷雾才能解开,包括取名的含义,太精彩了,非常推荐给大家看
《迷雾》影评(四):难得的好片子!
很久以前看过《沉默的证人》,看后很激动。可是后来发现是美国一个什么电视剧的仿制品。这个《迷雾》很地道,中国味道的侦探片,印象深刻的是演员董永的表演,在精神病院那段,带笑的泪;
结尾跪在了那烧伤的美人面前,处理的也非常好,当时我还担心别太恐怖了。
扮演冯仁的演员挺帅的,不常见他的戏,有好本子会火的。
总之编剧好看,演员演技到位,漏洞少,30集的电视剧能拍到这样的水平很可以了。
呵呵呵,管见,本人盛赞!
《迷雾》影评(五):好片子
音效,台词,演员都十分有意思,差不多就是不看画面就有悬疑的感觉,看画面时候加上这些演员的表情,都能勾着小心,从精神病人做悬疑的角度编辑,非常牛,想想如果身处社会,遇到一个人,身份错位,撒了弥天大谎,还伪装成我最好的朋友,那么久,就为了给我复仇,还不直接弄死你,然后又是不是也会一样特别的可怕,特别的荒诞和不可思议。所以,这个片子是一个好片子,方方面面都是好片子。
反思下来,也是反思社会,如果道德缺失,友情,爱情,亲情都变成一种筹码,那是不是很可怕的一种事情,这样的人是不是也特别可怕。朝闻道,夕死足已,片子的教育和艺术性都是绝佳的。
热爱生活吧,不管他是否公平,不管他是否有很多不幸和不如意,烛火未动,动在人心。生活就是这样神奇,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没有人会不哭,但是,多笑可以长寿。
《迷雾》影评(六):优秀
精彩啊,这么好的国产悬疑剧真的被太少的人发现了,如果放到现在播肯定大爆了,与这种片子相比连《隐秘的角落》这种中上等的剧都黯然失色了。比起刑侦剧,我太喜欢这种生活中的悬疑剧了,既有烟火气又感觉到人性的复杂,人人都是剧中人,这部剧人物心理描写和一些细节太细致了,细致的缺点就是有的时候会感觉节奏有点太慢了,导演太会把控那种幽暗,诡谲的氛围了,既能宣扬政治正确又不让人觉得假大空的情节和台词设计,但是还是有一些情节经不起推敲,bug太多,中间太过缓慢结尾太过迅速,姜伟还有个这种毛病:实施过程全部舍去,没错就是多么复杂的犯罪方法完全不提,只有结果,最后感觉总是少了点什么,感觉不到《少年包青天》解谜那种一层层的抽丝剥茧的快感,到最后基本全靠嘴说犯人背景,没有过程太没意思了,冯仁如此矛盾的人设到最后怎么也应该拍一些他和要复仇的人相处的心理活动吧?竟然一个都没拍,《沉默的证人》也是这样……董勇在这部剧里贡献出了影帝级别的表演,在沉默的证人里没感觉演的这么好,可能在那里是戏份少的缘故,小梨这个演员真的选的太好了,把那种神经质演绎得淋漓尽致。总体看来冯可怜吗?一点也不,他报复胡因为有仇,但他对小婷做的事不一样是畜牲行为???何况胡还不是故意的呢,而他竟然如此对待一个爱他的女人,果真是精神病行为………
《迷雾》影评(七):一部被遗忘的国产剧神作,无剧能出其右,《迷雾》之后,再无悬疑 !
飞越层层迷雾,誓要找寻最终真相!
是一部什么样的影视剧?让推理悬疑吧的舒普娜大师辞去吧务,认为悬疑吧也无存在必要了。
因为《迷雾》之后,再无悬疑推理!这是近5年国产剧有诚意的巅峰之作。
又是一部什么样的国产剧?仅此一部就在世界悬疑推理影片领域占得一席之地,看后令人拍案叫绝。
因为国产剧《迷雾》,在世界范围也是顶尖,完爆一切欧美日韩伪悬疑、假推理渣作。
是一部什么样的悬疑剧,大家只知道一部同名的外国电影,却不知道这部未曾在电视台放映过的影视剧。
因为这部片独具一格,开创了一个新的国产剧类型,与你以往看过的连续剧皆不同。 ____前言
这部电视剧,是我前一阵无意中发现的国产剧神作,悬疑片、推理剧一直是国产剧的短板,以前印象拍出来的悬疑剧都不悬疑很好猜,剧情场景就象小孩过家家,让人很难投入,国产剧无悬疑、没推理的现状,一度让广大影迷扼腕叹息,这类剧还是要看日韩欧美那旮搭出品。
现在好了,自从看了《迷雾》后,终于有一部经典的本土悬疑剧了,虽然长达30集,但每集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颇为紧张,连资深的的悬疑推理爱好者,都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不要看剧情简介,以免剧透,直接去看这部国产剧吧,保你一看就欲罢不能。
剧情设置丝丝入扣、演员入戏精彩演绎,导心用心良苦打造,这就是《迷雾》引人入胜的地方。
我就透露一点,当看到了最后时,你会发现,原来格局是如此的大气磅礴,全世界为舞台,所有人为观众,我来演一出戏。除了古代君王,现代能有几人有如此霸气啊。虽是电视剧,这境界让一些好莱坞大片也自叹不如。
这部2007年出品的《迷雾》,是近5年来最好看的国产影视剧,没有之一。既使国内影迷观看此片,也会不由赞叹,这就是中国悬疑推理剧的开山巨擎之作。怎奈明珠暗投,题材太过新颖,剧情内涵深刻,没在电视台放过,真是一大遗憾,好在网络发达,我们还能看到这部神作!
《迷雾》之后,再无悬疑!
《迷雾》影评(八):在雾中迷失
这是一部精彩的电视剧,但无疑它本可以更精彩
我是看了《沉默的证人》,被其震撼,按图索骥来看《迷雾》的。但也正因如此,如果不是对导演及演员积累出来的信心,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情节展开拖沓的情况下,我很可能就放弃了。
影片对与胡安的官场和薛敏的学校细节的刻画,无疑都挺出彩,但这毕竟不是一部温情为主的家庭剧,不然加入这样一个构局巧妙的惊天大阴谋,气氛很显然是不合适的。这部片子最大的看点无疑是悬疑与推理,整个片子也是围绕其展开的。对我来说,真正的吸引点到第17集才出现,就是胡安的录音笔如何被瞬间掉包——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设计”,但无疑对观众来说也是最有吸引力的(遗憾的是直到片尾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沉默的证人》中,周马最后一集中针对陈狻危的大段独白无疑是最震撼的,当时看完后大呼过瘾。为什么呢?因为它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事情——用对方最熟悉的方式,对一个抱定决心不说一句话的意志十分坚定的人,攻破一个优秀心理学家的心理防线。不仅完成了,而且完成的合情合理,非常漂亮,那段文字也写得文采斐然,加上演员准确的表演,不得不说是神来之笔。
当在《迷雾》中,胡安第一次引用戴高乐的话的时候,我就相信,这就是整个片子最大的伏笔,就像陈狻危在影片开始对投毒案犯的谈话一样。当这段话反复出现时,我更坚信了这一点:
谁说败局已定,胜利已经无望?不,不能这样说!
请相信我的话,因为我对自己所说的话完全有把握。我要告诉你们,法兰西并未落败。总有一天我们会用目前战胜我们的同样手段使自己转败为胜
我相信最后一定也有一个像周马大段独白一样的最高潮:胡安确实疯掉了,而且给别人的感觉,他不可能再好过来(即败局已定)。但因为某种原因,他重新控制了自己。但他继续扮演精神病人的状态,他用表演欺骗了曾经欺骗他的那个最善于表演的人,然后给予其致命一击(用目前战胜我们的同样手段使自己转败为胜)。然后对其说道:
谁说败局已定,胜利已经无望?不,不能这样说!
请相信我的话,因为我对自己所说的话完全有把握。我要告诉你们,法兰西并未落败。总有一天我们会用目前战胜我们的同样手段使自己转败为胜。
但这样的结局并未出现。我认为这是一个遗憾
另外,本片中的多个人物,出现的牵强,消失也无甚道理。最明显的是那两个警察,几乎彻底就是打酱油的。还有胡安突然想起去打扫卫生,然后发现钥匙,然后还破费心思的查找钥匙来源,薛敏也去查电话记录,还去西装店查访,在对冯仁没有一丝怀疑的情况下,这些举动显然是难有说服力的。
我认为导演是有一个较大的野心。即想像家庭剧一样表达都市人的生活,又想创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悬疑推理,但或者这样的野心过大,导演在复杂的平衡中,在雾中,迷失
《迷雾》影评(九):本剧的精彩之处和一些疑点
2020年才看到这部优秀的国产悬疑剧,前半压迫感极好,配乐很有希胖风,还穿插了一些黑色幽默桥段,比如胡安被关办公室、胡安冯仁一前一后上楼侦查。从小梨疯狂搞事开始节奏崩坏,再加上角色嫌的嫌、疯的疯,悬念暂时被搁置,难免没有耐心看下去(事实上这段我觉得2倍速都慢)姜伟作为编剧能力毋庸置疑,做导演还是弱了一点。还好最后几集节奏又回来了一些,悬疑包袱抖得不错。
海报上的三位演员都很棒。董勇在沉默的证人里我觉得一般,可能有王志飞和杜源盖过了他的表演,再加上袁可为这个角色没多少戏剧性,但这部剧里演技相当出色,惟妙惟肖地演绎了一个有心理阴影的普通人到精神病再到怀着赎罪心理活下去的普通人的变化,三种心态变化都清晰可见。薛敏是我在这部剧里最喜欢的角色,女性的坚韧与聪敏、身为妻子的包容力,苏岩也演的很好。于洋刚开始我觉得有点过演,有时像演戏剧,后来才明白为什么,不由得佩服起来,情绪的爆发和崩溃也拿捏得当。
本剧还有一些编剧没解释的地方,趁着刚看完记忆还清晰记录一下:
1罗巍巍为什么自杀?前面她表现得很沉着冷静,会这么容易自杀吗?我一直怀疑罗的男友是冯仁,一是俩人从头到尾没见过可能是编剧故意回避这一点,二是罗约胡安见面从六点改成八点,同时陈言约见薛敏,这应该是冯仁为了让薛敏撞见他俩安排的。但冯仁应该没有机会对罗做什么心理暗示让她自杀,她也不像精神有问题的人。难道是我想多了,其实她只是来加深胡安的心里恐惧的,和楼上的女人一个作用?反正她死后编剧也基本把她忘了。
2楼上当作家的女人在医院见过小梨,后来为什么两个人又都说没见过?小梨撒谎成性暂且不提,楼上的女人只能说是bug了。还有她写的那本书,应该是最大的烟雾弹。
3张春燕说过翟小婷在大学时被人骚扰,还在保卫科蹲过人,应该是确有其事,那匿名信到底是谁写的?硬要解释的话,翟小婷可能确实被人骚扰过,然后她把这事告诉了冯仁,冯仁借题发挥写匿名信。还有翟小婷的三份病例,应该是她从冯仁那偷来的。
4贿赂薛敏父亲并害他坐牢的事一直引导观众认为是翟小婷,后来变成冯仁总觉得有bug,毕竟薛敏父亲证实了确实是翟小婷,薛敏继母也见过她(第二次来家里可能安慰家人,第一次呢?)翟小婷和陈铭基潜逃是因为发现了冯仁的阴谋要揭发他,那诈骗是巧合吗?我个人推测过程应该是翟本来和陈合计要揭发冯,逃跑,结果冯收买了陈,让陈杀死了翟。翟的两百多万巨款因为寄错信没还回去,被冯知道后将计就计,让胡安受到进一步精神压迫最终崩溃。不过冯和翟的房子应该是翟卖的,翟还在南多给买家打电话这是bug吗,翟应该没有逃出过云港,一直被关在景风小区…越想越乱,可能冯真的神通广大买通了人打的电话吧,然后借故让胡安来南多,就是不知道南多当地人说的黑衣女人是冯安排的呢,还是确实是翟呢,如果真是翟,那冯又是什么时候找到她并杀死她的呢?
5小梨怎么进的卧室。。。好吧这个其实无关紧要,可能复制了钥匙吧。录音笔是怎么被替换的,也算个bug吧,看小梨的表情不像她换的,冯仁好像也没有时间掉包,也可能录音笔本来就是坏的,胡安录音没成功。
这剧暗示冯仁是幕后黑手的细节还蛮多的,我能想起来的一些,首先就是还钱总差一点点,一两次就算了,总这样肯定有问题。再者冯仁去诈骗比较奇怪,找了几个小姐还要听声音,又是打到薛敏卡上,是想找个声音像薛敏的人好陷害她吧(虽然这人声音也不太像。。。)冯仁知道有像翟的尸体很紧张,应该是紧张杀人的事败露。胡安看到的明明是冯仁薛敏的照片,后来薛敏他们看到的却是胡安翟小婷的照片,只有冯仁有时间动手脚。不过真正确定是冯仁还是空难之后,好歹上了海报的人哪有那么容易挂掉。
其实很想再看一遍找找细节看能不能解释这些bug,但是小梨的剧情实在看到心肌梗塞orz
《迷雾》影评(十):几个细节,剧透慎入。
2020年才知道这部剧,先以2倍的倍速看完,感觉有点懵,又重新看了看部分细节,第一次在豆瓣写下感想。希望关于这部剧能有更多细节讨论。
1:冯仁最开始应该没想过杀害翟小婷,也没有发现自己的计划已被翟小婷察觉,所以最初陈铭基还有心思陪着自己怀孕的女朋友去医院产检。那时候翟小婷和陈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胡安在第二集的一个电话提醒了冯仁。在电话里,胡安告诉冯仁,翟小婷知道薛爸爸被抓的事,冯仁非常奇怪,自己这两天没见到翟小婷,她怎么知道。由此冯仁明白翟小婷已经知道自己的计划,从而杀害了小婷。
2冯仁什么时候指使陈铭基杀害小婷的?前面有一集,冯仁和胡安薛敏约在餐厅吃饭。他迟到了,并且狼狈地吃了三碗饭。这与他平时形象差异很大。再核对后面的录像带会发现这两个场景,冯仁穿的衣服是一样的,而且第一颗扣子都是解开的,并且有点歪了。当天晚上他去了胡安家,楼上再次发生争吵,胡安说过一句话,这女人总有一天要死在她丈夫手里。冯仁则回答,死也不走,死也要走。
3 这部剧里还有很多冯仁这场大戏里的演员。一个是他和胡安去南多,遇到的看门大叔。胡安问他是否还记得胡家,看门大叔特意说出胡豆子,也就是小时候的胡安精神有问题。但后来薛敏去南多,问王警官胡家的小孩是否正常时,王警官表示小时候的胡安虎头虎脑,是正常人。
此外,那个最初在网上提供月月和秀秀信息的女人,也应该是冯仁找来的演员,所以她告诉薛敏两个女孩子都烧死了。这也是冯仁设想的结果,但他没预见薛敏的执着以及这位演员的不够专业,所以薛敏亲自去了南多,这位演员也告诉了薛敏其他的求证路径。
关于翟的父母,可能翟已经提醒过他们,如果自己出事则不要再和冯仁联系,赶紧躲起来。所以冯仁提起无法找到他们时,不由得情绪失控。
4 胡安和薛敏能最后查清真相的关键线索,是小梨书里的那张照片。那么问题来了,冯仁为什么要留下这么重要的线索?其实那张照片是经过ps的,原照片是胡安薛敏后来在北京见到的那张大宝和月月的照片,冯仁只是把秀秀的头像p过去了,所以出现了秀秀的身高和穿着都不和谐的情况。冯仁提供这张照片,应该是想引导胡安薛敏认为月月就是翟小婷,翟小婷是因为火灾回来报仇的。冯仁所设计的剧本应该就到此为止,参见<<哈姆雷特>>。只是没想到薛敏的行动超出了他的预想。
5讨论中有几位朋友提到,他们是在胡安和薛敏分别查看小梨邮件时发现问题的。确实,胡安查看邮件时,看到的是薛敏冯仁的照片,薛敏冯仁查看邮件时,则看到的是胡安翟小婷的照片,这说明发件人是非常清楚电脑前谁会查看邮件的。而胡安查看邮件时,薛敏根本不知情。所以这么推测,就只有冯仁一个人了。
6冯仁在去新西兰前,无论如何也要见胡安一面,结合后面他的隐匿来看,这个细节也就不难理解了。
7尽管冯仁在导演这场大戏前已经写了二十年剧本,但现实仍然是会起变化的。例如发现他的计划的翟小婷和陈铭基,也正是陈的录像带成为压垮冯仁的有力稻草。此外,楼上的女作家应该也只是偶然出现的人物,只不过冯仁利用她的作家身份,自己在书店买了书后模仿翟小婷的笔迹写下文字,变成有力的恐吓工具。
8至于胡安正好在这个时间点升官,也不排除背后冯仁暗中活动的可能性,毕竟最开始告诉胡安这个消息的就是冯仁。而且在胡安后来请求留任后依然调任,这种猜想就更能成立。冯仁的目的是为了逼疯胡安,而胡安最大的心结就是那220万,所以冯仁会卖命地给胡安筹钱,却总是筹不到,即使最后勒索,也只勒索了160多万,一直吊着胡安的一口气,让他死不了又活不成。试想一下,如果胡安知道220万是没法筹到的,以胡安的性格会直接去自首。冯仁则一方面不断给胡安希望,另一方面让薛敏陷入各种家庭麻烦中,导致胡安无法作出自首选择,最终在各种压力下精神失常。
9那个给罗薇薇买名牌包的男友就是冯仁。所以在冯仁的指使下,罗薇薇不仅用类似于冯仁筹款的手段不断给胡安施压,又不断给他喘息的机会,始终没有说出胡安挪用公款的事。罗薇薇所说的爱,应该就是对冯仁的爱。调查过程中,方主任曾经表示经济案件涉及几个最上面的领导,由此也可以证明冯仁确实贿赂领导为胡安谋取职位。另外剧集的几个细节也可以说明罗薇薇的男友就是冯仁。一个是胡安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说出小梨的死与罗薇薇的自杀是同样的事件,是需要一起调查的,这时候被冯仁立刻阻止。另一个细节则是陈言约薛敏谈事情,导致薛敏误会胡安和罗薇薇。但冯仁怎么知道胡安和罗薇薇见面的事呢?胡安最后只知道陈言是冯仁请来的演员,却不知道罗薇薇同样也是。第三个细节,则是月月与罗薇薇的高度相似性,也暗示了这一点。另外,在南多曾出现过一个蒙面的黑衣女人,那里的人明确这个人不是翟小婷,那么这个女人是谁?月月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也可以推断这个人应该就是罗薇薇。罗薇薇在后面几期经常穿黑色衬衫,也是一个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