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南报告文学丛书·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经典读后感
《彩云南报告文学丛书·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是一本由段平著作,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彩云南报告文学丛书·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读后感(一):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授奖辞:报告文学奖
阿克鸠射的《悬崖村》饱含汗水和情感,记录彝族山村的脱贫攻坚历程,生动刻画了新时代奋斗者的群像,讴歌人民的自信和力量。段平的《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将枯燥的科研生涯提炼为引人入胜的戏剧,立意高远壮阔,结构纵横捭阖,是昂扬威武的英雄传。刘国强的《罗布泊新歌》,以摇曳多姿的修辞状写死亡之海、不毛之地的奇迹,展现创业的艰苦卓绝,雕刻创业者的精神筋骨。田天、田苹的《父亲原本是英雄》,满怀虔诚礼敬,从生活和记忆的深处追寻和擦亮如金如石的初心,壮怀激烈而又温暖悠长。王华的《海雀,海雀》探索报告文学的叙事艺术,以丰富的细节克制而传神地刻画人物,微小而丰盈的水滴映照出时代的浩荡江河。 有鉴于此,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委员会决定,将报告文学奖授予《悬崖村》《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罗布泊新歌》《父亲原本是英雄》《海雀,海雀》。
《彩云南报告文学丛书·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读后感(二):“骏马奖”获奖作品《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研讨情况
2020年 9月30日下午,曲靖市文联组织全市各级作家、文艺评论家代表80余人举办研讨会,对曲靖本土作家段平刚刚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作品《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进行研讨。
在今年8月下旬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选中,我市回族作家段平创作的《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荣获报告文学奖。段平也成为在曲靖工作和生活的作家中,首位荣获中国作协“四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之一的曲靖作家。
研讨会上,段平畅谈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创作体会,官玉华、敖成林、叶浅韵、张建刚、张艳等13位曲靖本土作家、评论家,对《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讨,为发展壮大曲靖文学事业提出了很多可行有效的意见建议。“我们要学习段平同志静得下心来写、潜得下心来教的崇高品格,努力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作家。”曲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朱华胜如是说。 曲靖市文联主席高兴文和副主席张明武、王会出席了研讨会,对段平的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段平创作的小说、戏剧和报告文学深深植根于广阔的现实生活,其作品叙述朴实自然、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其本人在引领曲靖青年作家发展,推动曲靖文学创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的崇高情怀。号召全市广大文学爱好者向段平同志学习,立足曲靖广袤的山川大地,勤学,勤思,勤写,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彩云南报告文学丛书·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读后感(三):《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获奖感言
段平 段平:男,回族,1959年生于云南普洱。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国防军》、长篇报告文学《逐梦元阳》等。
上世纪50年代的最后一年,我出生在西南边陲的一座军营。这是陈赓麾下的一支英雄部队,战功卓著,英雄辈出。记得孩提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快快长大,早一天成为这支军队的一员。 1979年7月,在总参通信兵英模报告会上,我遇到了父亲原部队的通信营长,这位营长不敢相信地看了我半天,然后说,你小子也参战了? 是啊,我终于成了你。 小时候喜欢看书,退役时依战功可自选任何一家单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图书馆。古人云,文可兴邦治国。文学对人的教化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法律,而且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如果不是在《普通一兵》《林海雪原》等作品的伴随下长大,入伍刚两个月、全身多处负伤的我,是不可能在副连长牺牲、排长失踪的情况下,带领全排连续夺占两个阵地的。 可不可以成为另一个你? 1985年,小说处女作《二年兵刘四娃》幸运地上了《解放军文艺》,让我看到了一线曙光。 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气概,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会屈服于敌人!1997年,反映转业军人的中篇《林木乡长》被《中篇小说选刊》选载后,知名作家彭荆风在《文艺报》发表了题为《感受崇高》的评论文章,一针见血地告诉人们,英雄是一个国家的脊梁。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民族! 我的父母都是军人,但在我的名字里,他们寄寓的却是和平。 因为和平才是军人的最高追求! 但有时候,正如古罗马人韦格修斯所说,如果你想要和平,那就准备战争。这是逼不得已的事情。而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除了军队的准备,就是我们大国重器的铸造者,我们的科学家了。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军事题材创作的文学人,一个老兵,为他们而歌,我责无旁贷。同样,我想骏马奖授予的不是我,而是千千万万个像宋文骢那样铸就大国重器的英雄! 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彩云南报告文学丛书·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读后感(四):[第十二届“骏马奖”获奖作品赏读] 胸怀报国之志 练就钢羽如刀—— 读段平长篇报告文学《宋文骢》
《中国民族报》2021-01-12
官玉华
“他是航空工业的一代宗师,他把全部智慧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为祖国航空工业发展披肝沥胆、鞠躬尽瘁,他用心血铸就了东风113、歼8、歼7C、歼10等一个个守望共和国蓝天的倚天长剑!实现了我国战斗机从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制的历史跨越,开启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的历史进程!他的历史功勋将永远镌刻在祖国的蓝天之上!” ——选自长篇报告文学《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 回族作家段平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以歼10的设计制造为核心,用激情洋溢的笔墨书写丹心铸剑的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自投身革命以来坚守报国之志,为祖国的空防事业奉献一生的光辉岁月。作品荣获了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的宋文骢,1949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的一名侦察员。新中国成立后,宋文骢调入云南军区。他从1986年立项研制歼10战机到1998年歼10战机首飞成功,花了整整12年的心血。歼10战机是第一款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第三代战机,歼10战机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和我军空中装备从此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宋文骢为什么会设计歼10战机?段平曾在一次创作谈中说,宋文骢童年时就目睹日寇飞机狂轰滥炸昆明,为此他立下报国强军的远大理想,其后,他投身革命事业,进入航校不久即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防报国之路就此启航。毕业后,宋文骢的足迹遍及冰雪北国和巴山蜀水,成为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先行者与开拓者,用热血书写了从游击队员、侦察员,到航空工业专家的报国人生。从歼10战机开始研制到试飞成功,宋文骢默默奉献,其间,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甚至以为他转行当了医生。 史料内容丰富,是《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一书的一大特色。事实上,飞机设计工作极其枯燥,书写飞机设计师的内容易流于平庸。该书在选材上下足功夫,巧妙破解这一难题。作者紧扣“无空防即无国防”这一现代战争理念,以二战、五次中东战争、马岛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为例,旁征博引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从而让读者看到歼10的研发不是简单地研制一架战机,而是在研制“大国重器”。 作者对细节的描写亦精彩到位,使整部作品丰润耐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比如在写到宋文骢对歼10战机每个零部件的性能参数的熟悉程度时,就是用人物的对话描写来展现的:研制歼10期间,一天,主管机电的副总设计师向宋文骢报告,机翼油箱输出油泵的干运转时间,经承研单位试验已超过了2分钟。宋文骢听后马上指出:“不对,按设计标准,油泵的干运转时间,应该达到或超过15分钟!”事后,这位副总设计师到处跟人说:“老爷子的脑瓜太厉害了,这么具体的数据参数都记得一清二楚,难怪人家能干两个型号飞机的总设计!” 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段平的报告文学创作特别注重题材的选择,他总是以军旅作家独特的视角去捕捉那些合适的重大历史题材,专注于地域历史文化,展现地方人物的高尚品质或地方历史的兴衰。强调主题的鲜明性,并且总能在纷乱的历史中抓住最能吸人眼球的素材,把那些经过历史长河冲刷依然被人津津乐道的东西描绘出来,以其独特的创作方法,展现出不一样的地方历史文化。同时,他极其注重文体的构思,经过吸收借鉴、自我揣摩,已独具特色,自成一派。细细品读段平的作品,从他对书题、标题、线索以及开头结尾的谋篇布局和精心设计中,可以看出其高超的创作技巧,可以感受到其对于文章的系统处理和艺术升华,感受到文章的巨大感染力。 书写大国重器,扬我国威军威,《宋文骢——从游击队员到歼10之父》一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胸怀报国之志,敢于挑战天空,始终不忘初心,终生矢志不渝,家即是国,国即是家。好男儿当如此,练就钢羽如刀,利国安民;家强国盛,天下才无战事,人间方有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