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到世界上闯荡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到世界上闯荡读后感锦集

2021-03-26 01:51: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到世界上闯荡读后感锦集

  《到世界上闯荡》是一本由刘墉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到世界上闯荡》读后感(一):找寻自己的方向

  这本《到世界上闯荡》是我第一次接触刘墉的作品,一开始我看这个名字还以为又是年轻人写的浅显的鸡汤文,因为刘墉有着“励志教父”之称。其实我对这种称呼十分反感,总会让我误以为这个人经受了什么打击,然后在跌倒之处爬起来了,再拿这些我们根本不会经历的事来激励我们。这本书也完全不是仅停留于励志的水平,作者在这本书写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或者说正在面临的问题,很多生活中的压力本身是无形的,在刘墉笔下却显出本身的形状来。

  书中不单纯是文字,还有图片,这些图片是刘墉的绘画作品,于是我了解到他同时也是一位作家。对于绘画方面我虽然属于外行,但是这些作品一打眼看来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故事,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名字,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做深入了解。这本书主要吸引我的还是文字部分,其实也说不上每篇文章都能感动到我,但是有几篇文章确实对我的内心产生了不小的撼动。

  我最喜欢,也是我最有感触的一篇文章就是《不要累死你的爱》,我实在是太理解文章中所写的这种心情了。这篇文章包含着四个小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强施于人身上的爱反而是种伤害,这篇文章我觉得大部分人都应该阅读以下,毕竟我身边还没发现有重视这点的人出现。我之所以选择去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城市去工作,并不是单纯因为我热爱那个城市,又或者说我热爱那里的工作。而是我想逃离,逃离爱,其实我在这里所说的爱和书中的爱一样,都不是褒义的。这是一种需要回报的爱,是永远也换不完的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并不代表别人就一定喜欢。对于如今的教育,这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孩子们真正喜欢的东西家长不让学,总以为给孩子铺好了路,其实是毁了孩子的一生。

  其他的文章有时会影响到我的情感,我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这本书是有着它独特的存在意义的。很少能够看到一位作者真心为了表达而写一本书,这本书有的人用一生也写不出来,刘墉对于生活的理解比大部分人都深刻。如果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未必就要去读哲学,有时候一句话就够了。

  

  《到世界上闯荡》读后感(二):生命可以无所谓来,但是不能无所见去

  人都是念旧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物件就能勾起往日的回忆,以至于沉浸其中,恍如昨日;人也是健忘的,有道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那些不怎么愉快的记忆总是那么轻易就这样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不过,也偏偏有那么一些人,爱好纪录,能够把自己的人生通过绵绵不绝的文字保存下来,分享给众人。

  畅销书作家、知名画家刘墉俨然就在此列,他的新书《到世界上闯荡》,其中有好玩有趣的故事,有深刻的人生感悟,有社会百态,也有对生活的实事纪录。

  曾经少年时的我们,雄姿英发,总想到世界上去看看,可有一天羽翼稍稍丰满却变得犹豫了,因为身边有了束缚,或者不敢离开安逸的环境去尝试新的生活。殊不知,奇迹和痛苦来自另一个地方,你所看见和感受到的,你所喜爱和理解的,全是你正穿越的风景。所有的人生道理只有一条,只需去世界上闯荡。而“闯荡”正是需要无尽的勇气的。假如缺少了生活所需要的勇气,我们又能如何走的更远呢。 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旅途,在旅途中的每一种经历都是有价值的。正如书中所提到的诸多故事,每一种都让人印象深刻,感叹世事无常,沧海桑田,而只有把握当下,不辜负爱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才能过得幸福长久。

  记得在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叫做“你懂不懂得爱?”,内容讲述的是孩子养宠物的问题。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孩子眼巴巴的要养宠物,父母费尽心思地弄好一切,只等着孩子去饲养,结果呢?过了几天新鲜劲儿后,宠物就不再是宠物了,而变成了父母的喂养责任。换句话说,爱就是需要负责任的,需要耐心,需要恒心,也需要付出,当孩子对自己要养的宠物不理不睬时,那就是不爱了。

  除了第一部分的“爱在当下”,书中还有“用一生去寻找一个答案”“人生路小心走”和“被镌刻的岁月”三个部分,一篇接着一篇的文字,让人或感动,或缅怀,或兴奋,或悲伤,心情此起彼伏,读的十分尽兴。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书中有刘墉从1970年到2016年间的30幅意境深远的画作,赏心悦目,美的令人神往。

  “生命可以无所谓来,但是不能无所见去。”很喜欢刘墉的这句话,人活一世,总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才算活的有意义,不是吗?

  《到世界上闯荡》读后感(三):到世界上闯荡

  刘墉的书,基本上伴随着我成长了一段时间,大概是从高中开始,我就一直看他的书,从《萤窗小语》开始,到后来给女儿、儿子写的《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那一系列,再到后来的《我不是教你诈》等等这些书,我几乎都看过啦,所以再出了这么一本《到世界上闯荡》,还是忍不住要收来看看了。结果呢,不意外的发现了好多熟悉的篇张,大部分的内容在之前的书里面已经都看过了,所以再看起来,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只是有点小郁闷,这么个炒冷饭法,钱岂不太好赚了一点啊。。。。。。。不过就是再重新整合了一下,换了换排版,换了换书序,当然有新意的一点是送了几张明信片,还加了一些他自己的绘画作品,当然我猜这些绘画作品也一定在他出版的绘画作品集中有所展现了。

  不过,虽然让人略有吐槽,作品的内容还是很值得再次细细品味的,尤其是现在我也有了我自己的孩子,当年从刘墉书上学来的一些道理,现在也巴不得早一点讲给我的孩子来听了,而刘墉作为父亲的那颗柔软的心,那深沉的满满的父爱,现在我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现在只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把这些书,抱到我的孩子面前,告诉她妈妈当年看刘墉爷爷的书,明白了好多道理,增长了好多见识,这都是我的爸爸妈妈没有教给我的,这就是书本带来的魔力,所以,刘墉的书我是打算长期保存收藏的了,毕竟还是要传给下一代的哈哈。

  回到这本书上来吧,虽然内容上大多都是之前的老作品了,但是出版社还是很用心的,这本手从装帧到排版,都让人感觉特别舒服,用的纸张也是给人特别好的手感,包括里面的绘画作品的印刷,很清晰却也不失山水画的韵味。内容分了四大部分,爱在当下、用一生去寻找一个答案、人生路小心走、被镌刻的岁月,每部分内容都有一个非常优美的引言,组合起来,又很符合“到世界上闯荡”这个话题,刘墉作为父亲同时作为儿子那细腻的情感,满满的父爱,就这么贯穿在了这四个主题中,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具体的内容感想就不说了,因为每一篇都会引发人们好多的思考,作为子女也好,作为父母也好,天底下的感情,都是一样的。

  总之,这是一本虽然内容略有重复,但仍不失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值得一看。

  《到世界上闯荡》读后感(四):与心为伴,带梦飞翔

  《到世界上闯荡》被称为刘墉这位“励志教父”的暌违二十年沉淀之作。书中的故事无一不触动着我们的心弦,令人发省好多故事都具有激励以及教诲的意义。

  同时,我还特别喜欢书中的插画,像木莲、鸢尾螳螂、晨颜这些淡雅的插画,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其中有一个故事——用一生去寻找一个答案,这不仅是描写开罗人的追求,也在启示我们每一个人要用一生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像书中写的那样——

  我们的一生,都在寻找,寻找生命的道理,寻找我们的定位。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的那一刻,由“望尽天涯路”到“走向天涯路”。

  然后找到了,我们为那理想“衣带渐宽终不悔”。尽我们的力量,把今生的理想实现。

  最后,我们老了,如同秋天,是丰收也是凋零的季节,因为每个成熟的生命,像成熟的果实,都得告别枝头。

  这些其实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面的三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follow your heat”,是的,我们应该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中的大多数甚至是所有人都有自己最初的梦想,这很可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已根深蒂固于自己的内心,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不忘初心”呢?这不仅是纯粹的四个字,更是一种强烈的意志。身边不乏把“初心”早已抛至脑后的人,我想自己也包含其中。刚入大学时,每个人都兴致勃勃,有一股像高三那样的冲劲。那时上课认真听讲,闲暇时去参加些活动,晚上一般去跑跑步或是去图书馆看看自己喜欢的书,从那时起就感觉跑步和看书是最廉价但又是最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若你能够坚持下去,真的是会受益匪浅。然而随着自己的“阅历”见长,女生开始泡在宿舍追剧,逛淘宝,男生则沉迷于游戏。有时还会熬夜到很晚,造成上课时瘫倒一排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玩手机,根本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至于能够专心致志听讲的就廖廖无几了。

  我们是怎么了?是已忘了自己的梦想了吗?是自甘堕落了吗?我们不能在这样下去了,现在能意识过来还为时不晚,要把握当下,做该做的事情,并为之坚持下去。

  就我而言,我现在已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就要决定自己是考研还是毕业后直接找工作。我想考研,所以现在就要选学校选专业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准备,准备充足了,无论是考研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能淡然处之,坦然面对。

  在我们这个风华正茂的年纪,一定要把握好这冲力,把握这浪漫,多看多学,勿忘初心,并为之而奋斗,以不辜负上天赐给我们的青春!

  《到世界上闯荡》读后感(五):世界很大,可以去闯闯

  被大陆读者广为熟知和爱戴的台湾畅销书作家中,善于写心灵鸡汤的作家,以林清玄和刘墉两人最出名,这两人都非常高产。林清玄以写美文出名,其禅意散文非常值得一品。有许多经典语录,像“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柔软的心最有力量”,“缘是随愿而生的”等等。

  刘墉的散文,多为处世哲理,并非出世,也少有禅味,相反倒是有许多家长里短,沾染了不少红尘烟火。而且他的用字用语犀利深刻,有点不留情面的直戳人心,读着就像迎头一棒的“醍醐灌顶”,让人佩服他的眼明心亮和果断利落。因为对他来讲,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就是“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他是“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所以,他的文字也不断鲜明地传达着这种感受,以及其中的激励和鞭策,对已也是对人。

  比较起来,林清玄给我们喝的是浪漫主义心灵鸡汤,而刘墉的则是现实主义的。这本《到世界上闯荡》是新作,关照的也还是青年人的内心。浮躁世界,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让人总想逃离现在,逃离此刻,于是有人流浪,有人旅行,有人体验,有人闯荡。刘墉抓住这股气息,说,“奇迹和痛苦来自另一个地方,你所看见和感受到的,你所喜爱和理解的,全是你正穿越的风景。所有的人生道理只有一条,只需去世界上闯荡。”借用古人的一句话,树挪死,人挪活,闯荡,换个环境,看不一样的风景,寻找不一样的机缘,开启不一样人生,这便是勇敢走出自我局限的开始。放手,骑行,溜哒一下这世界。世界在变,心境在转。

  刘墉,除了作家的身份之外,还是名画家。比如手中的这本《到世界上闯荡》随书便附赠了刘墉的4张明信片画作,一尺长正反面两图:荷塘和少年听雨,以及30幅创作于1970-2016年间的30幅自选画作。刘墉1972年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师从岛内绘画名家黄君璧,他既研究学习传统绘画,也在传统之中有创新,画风多变。30幅自选画作中有山水画,有风景画,有风情画,也有花鸟画和人物画。种类丰富,画法独特。

  在一次访谈中,刘墉谈及成为艺术家的初衷,不过是“骨子里的选择”,“他内心有一种声音或有一种冲动叫他不得不说、不得不画、不得不写。”《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画一体,同样都是表达情感和志趣。画为心声,是不得而为之;同样,写文字,亦是言心志,是不得而为之——刘墉兼作家与画家于一身,平衡得很棒。

  “为别人举烛的也在烛光里,为别人祝福的总在福荫中”。到世界上闯荡吧,在刘墉点亮的这片烛光中驱散我们心底的晦暗,照亮未来的从容自在。

  《到世界上闯荡》读后感(六):不让人讨厌的快意恩仇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一本刘墉的书,早先零星读过他的一些文章,是他与儿子谈人生的书,当时太有名了;

  这本书虽然是心灵鸡汤类型的书,但举了非常多有趣的事例,类似散文,并不让人厌烦;书中有朋友圈的人情世故的描述,有对父母妻子儿女点滴生活的记录,从某种意义上是刘墉的半自传。

  刘墉身世坎坷,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母亲的命运,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同三毛的作品不同,刘墉的故事体现他入世的理念,文章中家长里短,都是他的人生感悟。

  刘墉的文学功底很深,在《眼波才动被人猜》一文中描述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分别的一幕,作者就分析了战乱中生死夫妻的悲凉与心照不宣的默契。

  最喜欢其中几篇文章:

  《臭豆腐》--有鲁迅写祥林嫂的文风,虽然比起祥林嫂的命运薛嫂子只能算生活艰苦,命运不济,也反映时代不同,小人物平凡而坚韧的命运。

  《归零》《远方的呼唤》--刘墉可贵之处在于,曾经处在人生巅峰还能冷静思考,不断学习,为了开阔眼界到世界去闯荡;从万众瞩目变为日常的演讲,也能心态平和,过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知道的幸福》--讲的是孩子有超强的适应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孩子放到什么样的环境就能有什么样的人生:改编自现实故事的《兔栅栏》电影中,早期澳洲政府为让毛利族家庭融入社会,强制儿童接受现代教育,一个名叫克拉克的女孩带着妹妹和表弟沿着围兔子的栅栏逃跑,表弟半路被抓回,她和妹妹行走一千多公里回到妈妈身边的故事,现实中克拉克姐妹还生活在部落,她的表弟受过教育,长大后在城里工作;刘墉做慈善的理念受到深山中的孩子由于不识字一辈子只能待在深山中的冲击,有所改变,如果他不能资助每一个孩子完成六年学习,会资助几个孩子完成至少两年教育,能识字了机会就会成倍的增长等等。

  《馓子》《母亲的伤痕》《生命中的野姜花》《一件花毛衣》--作者对父、母和自己逝去青春的怀念。

  《生命中的野姜花》写的深情款款,有这么几个小插曲,表达了作者对姜花的喜爱:童年作者跟父亲钓鱼,在水边的姜花从中嬉戏;青年时一段偶遇,由于对姜花的情感轻重争吵而情断义绝;后来作者在美国大学教花卉写生棵,一直画姜花,友人提到想在院子要种姜花,不久由于车祸而离世;另外一个的朋友来作者家借宿,刚和作者在院子里种上姜花,两周突然传来朋友离世的噩耗,而姜花由于冬寒也被冻死了;最后写离家五年的作者第一次回台北,碰巧遇到一家花店有卖姜花,本来想要完完整整整枝的姜花,结果被花店老板减掉了叶片,令作者啼笑皆非。这篇文章用了第三人称他为主角,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就是作者自身的故事,为什么用他来指代自己呢,只有作者知道。

  书中附录刘墉的三四十张国画作品,清新隽永,可以看出他静心作画并且赋予画作充沛的感情。

  刘墉的文章并不追求有多深刻,只是记述具体故事,生活中的小事,略微有点婆婆妈妈,适合休闲的时候阅读,由于作者的人生阅历丰富,也能给人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到世界上闯荡》读后感(七):回归

  出现在目录里的一段话,让人更是感觉至深。 “等我们年龄渐长, 越来越觉得钱之可贵, 就可能用钱去衡量一切, 甚至衡量爱情。 岂知在这世界上, 没有钱之前,早有了爱。” 也许,让你单单看这样一段文字,你没有什么感触,当你看完第一个故事,你才会感觉到这段文字的强大内涵。第一篇文章是《电梯未了情》,讲述的是一对夫妻从无到有,住在一家犹太夫妇家里。在奋斗路上,两人的日子如胶似漆。可随着各种生活的提高,矛盾与冲突日渐明显。最后过不下去了,选择离婚。当两人再一次回到那对犹太夫妇家里时,经过那个电梯,回想到曾经的种种,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电梯的巨变,让两个人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回到了,最初的时候,他们相信自己能重来一遍! 文章末尾的那一段话,甚至让人觉得深思。是谁拯救了他们的婚姻?是电梯,是按错键的那对年轻夫妻和小孩,更是记忆! 真的应了那句话,人的本质是不会随记忆而改变的。回望最初的记忆,他们选择了回到过去。 文章中的电梯就好像人眼中的月亮。我们常说月亮让人思乡,为什么?因为不论你在世界上的哪个地方,举头望着明月,都跟故乡一样。尤其是在黑夜,异乡的景物看不到,只见天上一轮月,就让你一下子有回到故乡的感觉。自己最初有这样感觉的时候,是第一次离开家去外面上大学的时候。至于这个,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家的我来说,离家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不愿离开,我认为我离开了家,就好像失去了自己的一切。 当你和别人有了矛盾时,让我们再出发、再开始。人越来越疏远,常因为没有怀旧,你总见有人写传记、写作之前,怨父亲、恨母亲,写完之后,却满脸泪痕,对父母的怨恨全被感念取代了。为什么?因为当他写传记的时候,又重新活了一遍。他又回到童年的记忆,重温了往日情怀。人很妙,他不容易记住好的,却总忘不了坏的。如同不记得和煦的春日,却忘不掉大风雪的夜晚。人也总是善于猜忌的,久不见、久不见,那猜忌就开始产生,猜对方变了样子,怨对方许久不联络,怪对方得意就忘了朋友,却忘了自己也没有群联络别人。 我很赞同这种说法,俗话说,我们把最坏的脾气给了我们最爱的人。我感觉自己老是对父母发火,却能容忍同学的各种脾气,每一次和父母有争执时,我总是忍不住自己的脾气爆发出来。真的只是忘了自己为什么会发火?莫名其妙。但结果却是两败俱伤,沉思之后,发现自己错了,但是自己的言语权对父母造成了伤害。 别让你的灵魂去漂泊,让他回归,回到家吧!

  《到世界上闯荡》读后感(八):爱要及时,爱要知足

  -

  “爱”这个字,现在可以说是用的泛滥了,动不动就会听到“XXX我爱你”一类的话,尤其是在电视剧中,好像除了这么说以外就没有其他的表达方式了似的,感觉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对于这样挂在嘴边的“爱”我是很反感的,以前上学的时候,经常把爱字挂在嘴边的情侣往往是分手分的最快的。难道爱不就应该说出来么?那倒不是,只不过爱更需要你用行动来表达,而不仅仅是停在你嘴边的一句口号。刘墉在他的这本书里为我们带来的他对于爱的解读。也许每个人对于爱的定义会有所不同,但觉得想刘墉笔下的爱是普遍适合大部分人的。

  爱在当下,爱要及时。爱有没有一个定义?有的,不过这个定义也许需要你用慢慢发现。刘墉用他身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爱一个人或者是爱一份事业又或者是其他的东西,都要及时,不要等到快要失去的时候才来惋惜。书中有一句话写的很好“爱是不能等的!”你最终什么也不会等到的。多少人因为一个等字错过了多少擦肩而过的爱情?又有多少人因为一个等字换来的只是丈夫夜归的烟酒气息以及衣领上的唇印?爱是不能等的,你爱谁,你爱什么,就要大胆的去追求。爱并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名车豪宅,有时候也许只是伤心时候的一句安慰;寒冷时候的一杯温水;雨天里的一把雨伞。爱不是你许诺的多少多少,不是你说的以后如何如何,而是要及时的将爱表达出来!要知道你可以等,你爱的人不一定能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你有时间了才去爱,如果你失去了爱着的东西,那无论你的成就多高,内心也是只是一颗孤独的星球。

  爱情是需要知足的!这句话可能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觉得知足就是不求上进的表现。也许吧,不过知足的话至少能让我们活得不那么累。如果不知足的话,你永远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糟糕,对比他人如何如何差,只不过是你看到了他们光鲜的一面没有看到他们隐藏的一面罢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就像刘墉在书中写下的故事,老公帮老婆收拾家务,哄哄孩子,老婆觉得自己很幸福,这就是天堂。可是过后一堆小姐妹聊天才知道,小姐妹的老公压根不让小姐妹干活,什么事情都自己干。瞬间,觉得很幸福的老婆觉得自己的天堂崩塌了,老公根本就不爱自己。真的不爱么?不爱的话还能帮老婆哄孩子,收拾家务?不爱的话能和你走到一起么?只不过这位老婆是在嫉妒小姐妹的老公对小姐妹爱的有一种表达方式,只看到了小姐妹老公顾家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小姐妹两口子争执的场景。爱这个东西吧,其实一直在,只不过我们会吃腻了自己碗里的难免会觉得别人碗里的更香一些。

  人生路要小心走,我们身边并不缺乏爱,只不过有的被忽略,有的掩藏在亲人的叮嘱或者责骂中!如果你“爱”的表达者,不要用简单粗暴野蛮的方式去表达,爱有时候是需要一些小小的谎言的,换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去表达不是个更好么?如果你是被爱者,在面对那些简单粗暴的表达时,也多一些心思去理解,也许你反感的东西就是你最需要的东西。

  爱要及时,爱要知足,爱要花心思,爱要细心的去理解!

  《到世界上闯荡》读后感(九):刘墉——一生的积累

  刘墉老师的这本《到世界上闯荡》,能在里面看到很多刘墉老师画的很漂亮的水墨画,作画时间从1970年一直到2016年期间都在依然的坚持作画,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幅画是《姜花溪畔》,喜欢姜花不受环境的影响而依然蓬勃的生长。

  对作者刘墉老师来说,姜花对他来说有一个不一样的纪念意义,不单单喜欢姜花,还因为想起姜花就想起爸爸,刘墉老师回忆说,刘墉老师小的时候父亲总是喜欢带着他去钓鱼,而且总是在同一个地方钓,父亲钓鱼的位置左边有着向前伸展的土坡,右边是一片浅滩,再过去是较高的河岸,据说鱼儿最喜欢聚集在这种小水湾的位置,尤其是坡下的那片姜花,一直伸展到水里,更是小鱼滋生的好地方。刘墉老师记得每次钓到鱼,有一个从来不带鱼篓的老先生,就去溪边拔一枝姜花,撕下长长的叶片,也不知道怎么一搓一绞就成了绳子,把鱼轻轻松松的串起来。刘墉老师当时还不明白的想:“这么美、这么香的姜花,为什么却用它的叶子,做那刺穿鱼鳃的狠事呢?”。姜花就在那个时候闯进了刘墉老师的生活中甚至嗅觉中,每次路过花店嗅到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香味,就使他想起童年和父亲一起钓鱼的那条河流,以及姜花的往事。

  有的人因为一座城市喜欢一个人;也有人因为一件微小的事而喜欢一个人;但刘墉老师却是因为姜花喜欢上一个人,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座飞机去一个城市的时候,遇到一个空姐,空姐带着他在机场的附近见到了很多小时候的姜花,那是刘墉老师第一次在外面看到姜花,所以和空姐相处的时候,刘墉老师会经常送姜花给空姐,但是有一次无意的听到空姐说,每次离开出租屋的时候,都要做最坏的打算,就是万一回不来的计划,所以说刘墉老师送给她的姜花都没有用,因为在空姐回来的时候就会看到全部枯萎的、腐败的甚至发烂的姜花跟,因为这件事刘墉老师就和空姐分手了,因为空姐是如此的说他那么喜欢的花,不仅侮辱了他童年的花还侮辱了那幽幽的醉人的姜花。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墉老师确实是很喜欢这姜花,甚至在纽约很多年,都想着在草坪上种上那让他念念不忘的姜花,还和当时在纽约的朋友英史讨论姜花的种植方法,直到后来英史因工作离开纽约去了洛杉矶还惦记着和刘墉老师一起种下的姜花,总是询问“姜花还好吧?发芽了没有?”,刘墉老师每次工作到深夜,只要电话铃响了,就知道一定是那个农家长大、童年里也有姜花的老友,刘墉老师会对英史回答:刚发芽,是姜花的叶的样子呢!长长的,有平行脉和叶鞘。刘墉老师也用对姜花的无限思念来纪念已经死去的英史,对英史的难过只能用姜花来怀念。

  我感觉我从来没有见过姜花,但是我看了刘墉老师的这本《到世界上闯荡》后,特别对姜花感兴趣,希望下次一定要找到姜花看看,是不是如书中说的那样,那白白香香的姜花,长在污水之滨,不择时,不择地的开花。用刘墉老师的话说“现在到处都是工业污染的水,连荷花都难以生存,姜花居然仍旧茂盛,而香味依旧,称得上是出淤泥而不染了,这就是姜花的可贵之处吧。”姜花不仅有我们为之学习的精神,更有人的傲骨。因为一本书而喜欢一种花这没有什么稀奇的,希望我能从这姜花身上学到姜花的品质。

  《到世界上闯荡》读后感(十):只有磨难才会助人成长

  这世界上并非一分耕耘,就一定有一分收获。有的时候,你可能用的种子不好,水土不对,再遇上坏天气,结果下了最大的功夫,反不如那些天时地利人和都对,却没努力的人收获来得好。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补鸡汤”,认为这是对精神的一种强行灌输,让很多人放大了自己的梦想,以为心有多大,舞台真的就有多大,觉得自己一定能成为下一个马云,成为下一个王健林。现实呢?我们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简单、幸福地过好一生,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

  刘墉,大家都很熟悉,畅销书作家、教育家、演说家、知名画家。1949年生于台北,祖籍北京。其充满处世智慧和温馨励志的文学作品独具特色,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家”,青年读者的“励志教父”,其中《萤窗小语》《我不是教你诈》等作品非常畅销。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作品多为“鸡汤文”,却依然有众多年轻粉丝喜欢,我觉得,这与刘墉的个人魅力有关,他不仅仅写励志的文章,他也热心公益,在中国捐建薇薇希望小学等四十余所,资助了两百多个大、中学生就学,这些足以证明其的伟大情怀。

  刘墉著的《到世界上闯荡》一书分为四个部分:爱在当下——哪怕是多爱自己一点,在轻暖的爱里自我成长;用一生去寻找一个答案——享受人生的起伏,大格局大人生;人生路小心走——世间的磨砺终会被咀嚼、转化,何尝不是处处惊喜;被镌刻的岁月——登高回望,记忆深处的留存是财富,继续闯荡在路上。这四个部分是给处在迷茫期的年轻人讲述,人生就是如此的,该迷茫时必须经历迷茫,该痛苦时必须经历痛苦,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十六岁时就成了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的知青,而且一干就是七年,很多时候,磨难会让人更快地成长,只有温室里的花朵才禁不起风吹雨打。

  编者说刘墉是几代人的“励志教父”,用客观、细致、冷静的笔触讲述了一系列珍藏在心头间多年的故事。年轻时执着而生猛的爱情,挣扎于以爱之名里的亲情,历经时间涤荡才能体味百态的心绪。所有的人生历练旨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年轻的心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充满热爱,踌躇满志却能凌然向前。我们都需要被激励,因为我们都曾经有过困惑,在你最无助的时候,如果能够有人帮助你解开心中的结,一定会带给你无穷的动力。人的潜能是无止境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不行,还差很多,还需要学习很多,不自信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成长的机会,当然人也不能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就相当于自不量力,这个尺度很难拿捏,也很难把握,我们都做不到最好,但是我们可以做到足够好,这就够了。

  迷茫的时候,很需要有一位阅历丰富的老大哥给予最及时的帮助。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就有一位老大哥,经常与他聊天,他算是我心目中的成功人士,现在想想,他只是年长了我几岁,在社会上打拼的时间久了一些,然而这些生活、工作阅历足够让我羡慕至极。他给我讲过他的奋斗史,他告诉我年轻时一定要有热情,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要怕失败,更不要怕输,在你还没确定自己人生方向时,只有多多尝试,才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岗位,选择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我也听过他的失败,很努力的做一件事,却被领导痛批,因为没有搞清楚领导的意图,所以做了无用功。努力学习,努力做好每一件领导交办的事,却没有被领导赏识,而身边不那么认真做事的同事反而平步青云,不理解,甚至觉得不公平。但是这些都没有阻碍他前进的脚步,终于有一次,他的工作获得了领导的首肯,他也因为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暂时的小收获。接下来,他不骄不躁,再接再厉,每一年都有一个小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目标都得到了实现,虽然时间有长有短。人生就是如此,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好高骛远,我们都行走在人生的路上,在不如意时,我们要学会豁达,要学会看身边的风景,在飞黄腾达时,也不要骄傲放纵,抬眼望去,努力的人都在前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