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闻道长安似弈棋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闻道长安似弈棋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27 00:15: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闻道长安似弈棋经典读后感有感

  《闻道长安似弈棋》是一本由骆玉明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017-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闻道长安似弈棋》读后感(一):权利游戏玩家指南

  工作时间长了,总会问自己一句“职场这么复杂,我该如何自处?”。

  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要起飞,一是经济独立,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所有理由因为“这是我自己挣的钱”,而变得正当;二是离上学时候向往的平台、期待的项目那么近,觉得梦想的工作与生活触手可及;三是公司对新人的照顾,领导和同事总是能给予最大的关怀与包容,虽然知道前方有狂风暴雨,但在还没来临的时候,对未来充满期待。

  心碎要趁早,工作了两年后,经历了职场压榨,被动担责,职场政治,心态静静冷静了下来,对自己立了个flag,在风雨中做个大人,不逃避职场中权利的游戏,做个拼搏的玩家。

  抱着这样的心态,看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的《闻道长安似弈棋》,学习了权力游戏玩家该知道的那些事。

  《权利游戏玩家指南》

  一不二忍三无常,四学五用六在线。

  一不:不触犯广大统治阶层的利益

  二忍:坚忍及必要时不计安慰的孤注一掷

  三无常:无常是常,事物的发展不是按照道德的原则,而是利益斗争的结果

  四学:不断学习,德配其位

  五用:用人,不仅的发挥长处,要善于利用一个人的短处来控制他

  六在线:一旦进入游戏,就必须保持高度的紧张,保持在线

  《闻道长安似弈棋》读后感(二):时间从未停止

  初看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讲关于下棋的故事的。 对于围棋没太多的了解的我, 想看看别人如何看待围棋也是不错的。 细看封面上还有副标题, 《中国古代的权利游戏》 。 提到历史你能想起什么? 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 第一次农民起义? 历史上有名的昏君? 战国时代战乱纷纷, 与此同时是百家争鸣的思想。 关于历史上的成王败寇从无正义邪恶之分,至于以后的戏曲或者剧本给他们在舞台上的脸谱的颜色而描绘出了正面和反面的角色, 各个角色纷纷登场,演绎着历史的故事,台下的看客们也是看得入神。 正义也好,丑陋也罢,都只留给后人去评说了。 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标志性的王朝就是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关于秦朝虽然历经的年代没有多少年,却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秦始皇统一了各国,同时还统一了钱币、度量衡单位, 从此没有了战时各国的纷争, 也没有了不统一的单位带来的贸易上的不便利。 而秦二世则是这个朝代王国的国君。这个朝代有着很多的名将, 蒙恬、蒙武、王翦、王贲、章邯, 也有像李斯这样的名相,当然也有赵高这样指鹿为马的宦官。 虽然这个朝代存在的年限并不长, 但在权利的游戏当中,既有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登上高位的人, 也有运筹帷幄的商人,最终曲终人散时, 这些权谋的游戏里,谁是胜者,谁又能安生保命独善其身呢? 整个封建社会中,有多个朝代更替,推翻一个旧的朝代更替新的朝代,在权利的斗争中历史的车轮从未停留, 不管是否后世会歌颂或者唾弃, 权利的游戏也从未停止过。

  《闻道长安似弈棋》读后感(三):《追求权力的路上,正义好坏都没有意义》

  这是很血腥的一本书,也是很真实的一本书。抛开诸如正义好坏人性血脉等因素,如果世间的一切都是游戏,那么权力,就是这其中的游戏之王!这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一切常人的标准都没有了意义,这是一个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游戏,谁赢了,谁就是正义的,自古皆然,也从来没有改变。

  作者从吕不韦的投资开始讲起,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前提是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事情是论不出来真假的,也不会有任何真实的记载,但是按照作者对吕不韦所作所为前后推断来看,有八成的可能为真,不然很多事情都不好解释。

  之后按照时间顺序作者逐一讲起历史上这些为了权力不惜一切手段的人,吕不韦、赵高、刘邦、王莽、司马懿、贾南风、李世民、武则天等,而自从刘邦这个流氓从一个布衣做到天子,真的是为了后来很多人都树立了一个榜样,王侯将相并没有种。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句话,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皇帝,一种是其他人。如果你离这个位置很远,那么你不会有什么想法,但是当你离这个位置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十个人里面有十一个都受不了这个诱惑!这是权力的诱惑!

  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书中写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作者对于李世民的行为也做了一个说明,在这里论他杀兄是否是正义的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一个有才能有野心的人,皇帝这个位置是必须去争取的,在这条路上,亲情血脉正义都是虚无。并且也提出了一个看似荒唐但非常真实观点,在中国古代那种封建社会,让一个有能力的人去做皇帝,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幸福。

  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很强,七分真三分假,把故事性与历史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看的过程中也完全感受不到虚构的成分,而抛出了一些外因,我们看到作者书中所写,便会对权力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也会真切的认识到通往权力的这条路有多血腥,在这里相信也会对很多人有一个警醒,这个游戏如果你能力不够千万不要玩,真的会死人的。

  《闻道长安似弈棋》读后感(四):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权利游戏

  这本书原本用《中国历史上的大阴谋》为名字出版过,改了一下书名,变得很有诗意,但是没有之前那么直接地能展现自己的风格了。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此句出自杜甫的《秋兴八首》。意为: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 本书正是讲述了历史上一群能够呼风唤雨之人物的权力争斗。列举了古代历史上的十几个重大人物和事件,吕不韦、刘邦、王莽、武则天、贾南风、雍正,玄武门之变、陈桥兵变、九子夺嫡… 这本书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两位女性人物。(故事会般的标题们…) <胆大手辣:风流悍妇的杀人游戏> 贾南风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又丑又狠毒无情的皇后。荒淫,灭杨氏,利用惠帝…这个白痴皇帝恶皇后的故事听起来很带感,但是胆大手辣的贾皇后的结局必然是不好的,司马伦用一杯毒酒就将她打发了。贾南风企图建立起一个贾家的王朝,这就触犯了一个统治阶层的利益,必然失败。如果贾皇后心计再深一些,不操之过急的话,说不定她将会是另一个武则后。 <床帏政治:女人擅权的特殊机巧> 武则天大家也都很熟悉,她是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随着野心的膨胀,政治的残忍品格泯灭了她的善良和天伦之情。从十四岁入宫,到皇后,再到太后,直至成为皇帝,武媚的曲意奉承之术运用得炉火纯青,牢牢抓住了皇帝的心思。有些学者也会去美化武则天的狠毒形象,比如任用有才干的大臣,发展经济文化事业,辩护道,是专制的政治生态加剧了她的残忍的品格,陷入权利游戏之中,特别是武则天这样的,超越一般的规则攫取权力的女人,只能运用更为狠毒的手段来抵挡危险,保护自己。所以很多时候,功过之分不过是角度不同,不能否认,践踏了人伦的则天女皇,是一位有才干的女政治家。 总的来说吧,这本书读起来没有那么生涩无趣,单看标题的话,有一种看“秘史”、听说书的错觉…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理解的有点浅显,并且主观色彩有点浓厚了,睡前读着开心一下还是不错的……

  《闻道长安似弈棋》读后感(五):小书也能承载大历史

  有人说啊,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人吃人的历史,更有人称中国的《二十四史》是二十四部吃人史。地刺我不敢苟同,《周易·系辞传》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朝代的更迭确实伴随着血与泪,但谁能说朝代的更迭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历史的进步呢?面对历史,我们又怎能只看到其黑暗的一面呢?

  《闻道长安似弈棋》是骆玉明撰写的一本小书,全书仅有13万余字。相对于各种大部头的史学专著来说,足以称得上是短小精悍了。而《闻道长安似弈棋》以前的名字叫做《中国历史上的大阴谋》个人认为,这才是比较切合本书内容的题目。但缺点是和闻道长安似弈棋相比缺了那么一点诗意,事实上,被改名字重新出版的不仅这一本,还有《纵放悲歌》和《老庄哲学随谈》,新的版本分别叫做《欲采蘋花不自由》和《长得逍遥自在心》。不得不说,这一套骆氏三书改了名字之后真的很有诗意。

  写历史呢,也分正规军或杂牌军,所谓正规军是指如吕思勉,严耕望这种受过历史学专业化、系统化教育的人,而杂牌军则属于易中天这样虽然很有史学造诣,但却并未并没有历史学专业背景的人。

  骆玉明属于根正苗红的杂牌军,1951年生于上海的骆玉明,于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因讲课的风格生动而幽默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出版了多部文学史专著,与易中天相同的是,他们同样是中文系出身,如此看来,所谓文史不分家,并非虚言。

  而《闻道长安似弈棋》正是在中国历史中选取的是十一个小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句精彩粉尘。而骆玉明教授更是对这些故事进行了更加精彩的解读,穿越时空,让我们得见历史的波澜壮阔和在各种利益侵蚀下,人性的善恶美丑。

  本书在文笔上显得十分流畅,据骆玉明教授自己说,这可以归功于他挑灯夜战,为了一句夸口紧赶慢赶而成的结果。未经如何细致的琢磨便成就了可读性这么高的历史学小书,足以见得骆玉明教授的文字功底,所以,选书的时候,作者的一些受教育经历还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本书可以作为睡前读物,领略时人之风采,叹历史之浮沉。

  《闻道长安似弈棋》读后感(六):历史上的心机大战

  历史上的心机大战

  在一些历史题材的古装电视剧连续熏陶下,人们看到的历史都是经过编剧们拔出了刺和剧审抚平了棱角后的历史,真正的史实是充满血腥和心机的。

  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物在书中都有所呈现,其中的故事时而令人称奇时而令人咋舌,再想起今早我与一友人的对话交流中,都对心理学问有所研究,选的话题也较为敏感,所以这场对话也成了一场高手之间的对弈,句句惊心。

  而书中的事件都是真实存在的,在研读了一些资料的我看来也更能去理解了,结合古代的环境和朝代背景以及人物的身份和其想要达成的目的等诸多原因,发现破使那些机关算尽致人于某种境地的各式招数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且本书也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点——权利的争夺。

  即使放在今天,我们在某些事件上采取的处理方式依然会很贴近古代时期的这些明争暗夺,拿《泰囧》这部火遍大江南北的喜剧来说,徐峥与黄渤之间对油霸的争夺促使的勾心斗角就是很好的例子,只不过是古代的争斗放到了现代社会中,使用的工具更贴合时代,但目的都是一样的。

  细数书中的各色人物,上到武则天、雍正这样的一代帝王,对当朝文武与周边各国的争斗,下到富商庶民,因各样的利益驱使而去争斗,更有看上了老子的江山社稷,对亲兄弟反目成仇,互相暗算谋权篡位的争斗,等等等等。历史的一幕幕好戏在今天我们看来是颇具有讽刺意味却又警世意义深长的。

  作者很巧妙的用很简短的篇幅在有限的字数文章里把一个个故事描绘出来,对人物背景事件起因等问题处理的很是巧妙,通俗易懂又幽默风趣的把鲜明的人物特点和令人瑟瑟发抖的阴谋叙述出来,读完总让人觉得背后生风。

  纵观历史所有奇闻异事,多印证了兵法中的心理学,上兵伐谋,杀人诛心 ,在极端的对决下,只有打败对手的心理防线,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击溃对方,而历史上那些狠角色都能手足相残,更何况使用一些恶性的手段呢,其目的总是令对手陷入绝境中。

  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历史的意义总是让后人进步,却也总令后人重蹈历史的覆辙。

  《闻道长安似弈棋》读后感(七):笑谈之作

  闻道长安似弈棋,最主要的还是弈棋。

  棋,古人四大风雅之物之一。弈棋,却又有争夺天下的意思。

  本书,谈的就是作者骆玉明眼中的权利斗争。

  封面图上,两间茅屋伴着几棵翠竹,一人独坐屋中,身边是书册几许,对面是陡峭崖峰。这是明代著名画家沈周之画,结合本书介绍来看,颇有几分笑谈历史古今的意味。

  个人认为,对历史还是慎重点好。那些腥风血雨,不经历过不好笑谈。

  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11个历史事件,说是事件,实则都涉及到国家的兴起或灭亡,覆盖了权利的几多更迭。最后还附录了“宫体诗”事件的背后故事。

  硬纸壳书皮,看起来就高了几分逼格。排版清洗,纸张顺滑,摸起来还是很舒服的。

  但是书中有些事情是没有历史考据的。这让人读起来不免觉得硌牙。

  比如作者以写小说的口吻,说秦始皇嬴政乃吕不韦之子,是赵姬在被献给异人之前就有的孩子。

  这点并没有十足的论据。后人对秦始皇生父身份的议论,主要还是来自司马迁的史记。

  当初,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又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赵姬在被送给当时扣留赵国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的时候,就已经怀了吕不韦的孩子。

  从异人的态度上看,他从来没有表现过对嬴政是否是自己亲生儿子的怀疑。而且在经历了六年的离别后,尽管已经在秦国又娶妻生子,还是把赵姬立为太子正妻,以嬴政为正统的继承人。

  从周围的环境上看,权利相争的时候,打击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对手没有正当的血统,没有名正言顺的继承权。嬴政的继位和一统天下,树敌无数。但是复杂的秦国王室内部,和诸侯国所组成的外部,都没有产生对秦始皇生父真实身份的质疑。

  所以,秦始皇生父之谜,可能是司马迁春秋笔法高超技艺玲珑心思的佐证,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也可以作为影视文艺作品改编的源头。却不该出现在比较重视真实性的书籍中。

  毕竟,这个问题,在当时根本不存在。很有可能是后人出于对秦始皇残暴统治的恐惧,而强加在他头上。

  按理说,作者乃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又出版过一些震动学术界的书籍。可能真的把这本书当做笑谈了吧。

  《闻道长安似弈棋》读后感(八):闻道长安似奕棋,散尽英雄余风流

  中国人素来认同太宗“以史为鉴”之说,因此也难怪市面上历史读物众多。这些书鱼龙混杂,能让人读来深觉有趣而不厌烦的不多,时间一久,历史读物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难以真正积累起忠实的读者群体,且也颇令原本对历史有些许兴趣的读者失望,我就是后者中的一员。

  这本书的确可以说得上是一本值得阅读的通俗历史读物。作者骆玉明是复旦大学的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汉魏六朝文学。这本书通过了11个故事,讲述了十一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富有传奇性的政治家的故事——吕不韦、赵高、刘邦、王莽、司马懿、贾南风、李世民、武则天、赵匡胤、雍正等。

  作者尝试着用创作短篇小说的手法来说明每一个历史事件,讲述每一个历史故事,这种方法是成功的。一改历史给人呆板沉闷的印象,作者笔下的历史人物是鲜活的,即使是历史书中高高在上的贤明帝王,即使是虎毒食子的千古女帝,彼时情境下的行为似乎也能被我们理解。胡适之将历史比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确,今人回望历史,看到的是掩藏在重重迷雾中或被粉饰,或被诋毁的“真相”,我们只能看到的是漫长岁月、滔天权势、复杂人心后真相的轮廓。

  且不纠结真相,真相是历史学家们的任务,我们且来读一读这些“风流人物”在骆玉明笔下的人生小传。

  无独有偶,每一个故事,都是关于权谋,关于人心。故事都是封建专制背景之下,封建制度只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它在某种程度上将人心的黑暗自私,贪婪不懂节制放大了。然而,如今人类社会中难道已经不存在类似的事件了吗?只不过今天的我们大多时候无需以生命为代价而已。读此书,或许可以透过茫茫迷雾,从历史的迷雾中获得些许建议告诫自我。

  另外,作者作为一个有着深厚知识积累和历史素养的教授,在书中也提出了一些个人关于历史人物的看法,这也为这本书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书中作者关于“李世民杀兄夺位是否正义”提出了一个观点,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弑兄无疑是不道德的,然而,“像李世民那样有才能的人,也就有权去争夺他渴望的东西。”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

  无论如何,斯人已去,英雄已然谢幕,空余风流长存世间。

  《闻道长安似弈棋》读后感(九):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前些年的时候当年明月一套《明朝那些事儿》火的一塌糊涂,也就此开始了这种白话讲历史的风气,一时间各种朝代的历史在畅销书的行列中铺天盖地,虽说质量不一,时间段也算不上是涵盖上下五千年,可范围之广还是可以让人叹为观止一下。其实仔细追究下去,很快就会发现这种形式的历史书并非是那个时期的独创,骆玉明老师早在1989年出版的《中国历史上的大阴谋》中就早已经实现了这种尝试的可能性。如今该书以《闻道长安似弈棋》为名再版,对我而言,终于是弥补了旧版图书绝版无法购买的遗憾。

  新版图书从书名上看,少了旧标题上通俗中略带着市井气的感觉,增添了一丝古朴、典雅的古风韵味,封面上的草屋、修竹和近景山石更加彰显了这一气质。除去书名,封面上还有两行小字: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权力游戏。权力、弈棋,这两个简单词汇形成鲜明的排比,还没翻开图书仿佛就已经感受到了历史上无数次的博弈与争斗。

  书中没有枯燥呆板的历史讲述方式,标题运用调侃的语调为全文主要内容定下基调,而正文则是以接近口语化的方式讲述曾经发生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故事讲完之后,作者会以简短的段落作为收尾,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寥寥几语,就已经将隐藏于历史洪流中的深意清晰解读。

  “闻道长安似弈棋”取自杜甫《秋兴八首》中的第四首第一句,意指“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书中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全书选取了历史中十一段在阿谀我诈中逐步升级的腥风血雨,那些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将曾经的传奇故事逐一演绎。站在读者的角度,我们在一种看故事的心态下已经开始熟知历史,使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在脑海中变得鲜活起来,对很多人来说这应该是再好不过的一种选择了吧。

  读史的意义很多人都懂,高深一点儿的有培根对我们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浅显一些的,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熟知中国传统文化、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但历史的学术性、枯燥感也经常会令无数人望而却步。骆老师的这本小书让我们有机会在轻松的阅读中与历史相遇,至于相遇之后,意料之中的欲罢不能是历史的魅力还是骆老师的魅力怕是已经很难分辨清楚了吧。

  《闻道长安似弈棋》读后感(十):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闻道长安似羿棋》 前几天在街上等人,看到路边有野摊子下象棋,朋友迟迟不来,我便驻足观望了两盘。我是不怎么会下象棋的,只晓得马走日子炮打隔山之类,运筹帷幄什么的我这迟钝的脑子玩不来,更别说走一步看三步了。虽说不会下,看也看的清楚,无非运棋对弈,攻其不备,双方小心翼翼的营造攻势等另一方出错。运棋和对弈是分开的两个词,造势然后雷霆万钧,这些零零散散的东西是今年暑假打工一个象棋下的极好的大叔教我的,极好大概就是他一边和其他人聊家里拆迁赔了多少钱一边风轻云淡将死我吧。大叔总说人这一辈子就是一盘大棋,不能毛毛躁躁,想翻盘一定要沉稳,给自己造势然后抓住那个机会,行云流水一举拿下。 权利对人类的诱惑是可怕的,恰巧人类是最最不知道吸取教训的物种。以史为镜,可恰恰从战国开始,我们就开始重复的做那些明知愚蠢的事,所以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息,血还是在趟着,还是有人哀嚎,史书依旧光鲜亮丽,执政者依旧是天选之子,战争还会发生,也依旧有人为了那些位置和权利在暗处博弈。毕竟权力是天下一等一的美人儿,所有英雄好汉都拜倒在她裙下。 《闻道长安似羿棋》曾以《中国历史上的大阴谋》为名出版过,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所出的《五角丛书》的一种。我也搞不清到底哪个名字好了,似乎似乎闻道长安听起来更雅一点,人啊,总喜欢把阴暗的东西隐去,雅一点东西说出来,车马相士将炮卒,运筹之中腥风血雨,大概是所有人都不那么相提及的 权力角逐,是极其聪明、狡诈的人才可参与的游戏。回望五千年的来路,哪里不是鲜血淋漓?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看到的尽是‘吃人’!”尽是吃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多少好汉尽溺河底黄沙里,好一个生存之道,弱肉强食。与吃人相比,代表权力的血淋淋的王冠,多么诱人呢。 目录便是让人毛骨悚然了,阴谋论大概是成立的吧。毕竟在人的各种无限欲望中,权力欲是最强烈最根本的欲望。因而在社会科学范围内,“权力”是根本的概念。且不去讨论阴谋阳谋,举刀杀人的事便是极难做的出来,更何况教唆别人威逼驱使别人去做相关的事了。可权力之下,哪里不曾血流成河。人性深处大概便是兽性,不过可怕的是,我们比野兽狡诈的多。 前段时间读《三体》,感觉我们真是劣根性的生物,看事物不免阴暗了一些,也沉重了一些。可大概是能做的好的,努力认真,以史为鉴,做优秀好公民。 且做好事,莫问前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