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读后感摘抄

2021-03-29 00:06: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读后感摘抄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是一本由张其成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5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读后感(一):读不尽、读不透的道德经

  对于老子,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停留在“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的认识上,并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老子的思想貌似与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格格不入。但读完本书后,对老子及道德经乃至《周易》以及更多的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书由张其成教授所著,为国学经典全解从书之一,其他系列分别为周易、论语、六祖坛经、黄帝内经、太乙金华宗旨。总体来看,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而且提供了古今中外不少例子,可读性较强。前29页为导语,介绍了有关老子的种种背景,后面分八十一章将道德经逐一解读,格式为原文、语译和解读。

  对老子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如老子与孔子的关系、道德经与周易的关系,以及韩非子与老子的密切关系等等。

  该书作者极力想联系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大概是因为经常给企业老板讲课的缘故,但是总是感觉很多地方有些牵强,也许是因为作者没有参与过企业的经营吧。此外,像引用的一些案例如P176的七喜案例,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不过也有一些惊喜支出,如诠释建设银行“善建者行”的出处等。

  最后,感觉这本书近300页的篇幅,其实可以压缩到200页以内,因为重复的内容太多了。

  总之,是一本不错的了解老子的入门书籍。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读后感(二):老子今说

  说起老子,中国人估计没有不知道的。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后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被称为“中国哲学之父”。不仅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后来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着实令人望其项背。

  《道德经》包括两点∶《道经》以及《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生活、文化、军事、国事,在思想上、意识上进行哲学解例分析。

  大家都看过《倩女幽魂》吧?对于燕赤霞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小时候不懂什么意思反而更显深度,感觉很厉害的样子。这句话是《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道德经》,整本书解读下来就像高中政治,比如“道”为世界的本质,从无到有;就比如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文言文的《道德经》确实枯燥难懂,直接翻译又毫无趣味可言。张其成,作为习儒研医、易医并进、佛道双休、章黄一脉的的哲学博士,对《道德经》进行了佛易道全面的解说,甚至是每一个字每一个的延伸解析,再解析的时候又加以事件举例更凸显哲学,比之其他版本更为详尽。

  《道德经》虽然是古学,其内容明理清思,还是应该推广。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读后感(三):道可,道非,常道也

  道可,道非,常道也

  有些时候,看着电视节目里的专家来讲解一些历史上名篇,对史实人物的剖析和解读,结合时下背景以及后人对其的追捧程度和解析,将中国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文化加以传诵,使上千年前的圣人们所著的名篇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们。当然,我们在选择解读的专家们也要慎重,毕竟有许多所谓的在某一领域研究了几十年的权威“砖家”,其发表的理论都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逻辑。

  《道德经》是老子对人文、社会、伦理纲常、世界万物、生死轮回,处世之道,行事之礼,军事政法等等,在各个领域无所不尽其极的对其道的讲论,研读道德经,不仅治理、尚德、增善、明智,更完善其身,展其胸怀,阔其眼光,长其莫略,安其民意,得其民心,大行其道,天下为公。道德经,是以人为本,修己修人,修德修礼,修贤修仪,修政修法,修军修国,专修大道,对一个人的个人境界提升是极为高效的圣书。我也将道德经作为人生启蒙的老师,一直伴我左右,也正是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人生感悟时再回首看道德经,就能对其悟出不同的东西来,更加独善其身。

  张其成对道德经的解读,可以说完全不负其几十年间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学的研读,首先其习儒研医,佛道双修,延续着古典世家的传承,章黄一脉,引经据典,对古经古文极有研究,对各种儒道思想有细纳的归类,是在经文思想上称之为典范的哲人大师。在此书中,我们看到了张其成在开篇即对老子有着详细的介绍,涵盖了老子的身世,道德经的背景,道德经的概念,道德经涉及到的领域,道德经的学习方法等等,让我们对初学道德经的时候更加容易,这在普通的解读道德经的书中是见不到的,这也在真正意义上完全解读了道德经,没有比面面俱到为读者解答更周密贴心的诚意了。

  于我而谈,我对“道可道,非常道。”一句中,道,如果被说出来,那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更偏向的理解为“道可,道非,常道。”可去遵循的大道和不可执行的大道才是人世间最熟悉的正道是也。

  道德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读后感(四):道家之始

  高中历史中,有一节专门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那时候百家争鸣,儒家和法家还有道家脱颖而出,成为影响中国道德思想几千年的精神文化。相对来说,大家对儒家的思想更加熟悉,语文课本上的大部分的文言文文章都是受到了儒家的影响,而道家,则是很少。正是因为这样,老子的《道德经》便被披上了一层薄纱,让许多人都看不透,摸不着。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这本书。

  开篇讲的并不是《道德经》的主要文字,而是在说:老子是谁?《道德经》由谁写的?看了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历史上的老子也有三位,影响力也各有不同。在张其成先生的眼中,留下《道德经》的是长于孔子的那位李聃。《论语》中记载孔子曾向老子询问礼,当时已是仙风道骨的老子对这位中青年学者给予了毫无保留的指点,因为思想境界上的差距,孔子是这样评价老子的。“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你看,连身为圣人的孔子都已经被老子的言论深深折服,身为现代人的我,瞬间明白,自己原来真的只是一个拿了大学文凭的文盲罢了。犹记得自己以前曾经看过一篇修仙的小说:里面就曾提到了男主在修仙后,看到了老子曾留下的足迹。在老子西出函谷关后,便不知所踪。若不是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那么是否老子的存在也会被世人所不知呢?

  在历史课本上,我们学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但是看了这本书我又有了新的认识:老子在看到周室王朝的衰败之后,选择脱身而出,才有了后人所说的“紫气东来”。最开始,一直以为“无为而治”是顺其自然,看了以后才知道:有时候无为便是有为,你需要放下心中的欲望,去体验一次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生活。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不仅有原文,还有市面上平常释译,更加有张其成先生个人的看法,曾经的国学经典,已被国人遗忘,但是里面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却不容我们遗忘。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应该更需要沉下心来学习一下这些包含了古人智慧的知识。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读后感(五):闻道 悟道 行道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由华夏出版社于2017年6月首次出品。张其成,著名国学专家,养生专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家第十五代传承人。目前是全国少有的系统讲授“国学五经”的国学导师,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我用整整一周时间,跟随张其成老师学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的将《道德经》通读一遍。

  张老并未开卷就对《道德经》进行讲解,而是从老子姓氏名谁说起,《道德经》的版本划分(竹简本、帛书本和通行本,这本书所讲解的是通条版本。)等各方面来引人入胜。有了这些背景知识做前题,就很自然的把我引到“道”上。如果上来就开始讲经说道,我想自己未必会真的能读下去。

  《道德经》共计81章,每章以原文、语译 、解读和插图四部分组成。解读部份非常详细,穿插说明的故事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可见咱老祖宗几千年的文化适用于任何时代。书中很多篇幅都会与《论语》和《周易》等内容相结合,将这些国学融为一体,相互印证,不废一法,让古代的思想大放异彩。

  书中的播图有张其成老师亲笔写的书法,还有各种名家字画。在吸收《道德经》知识的同时,把古文字画也一并欣赏。如《清明上河图》、《孟母断机教子图轴》、《秋江渔隐图》等等美哉美哉。

  《道德经》虽是写给君王的,但是通过张老的讲解,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也可以将这些智慧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需要把它当作枕边书,多读、多悟方可知其道。《道德经》思想滋养着我们,你会觉得痛苦减少,纠结减少,你想不明白的事情会豁然开朗。

  张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伟大的思想传播开来。通过张老的讲解,让老子的思想大行于天下。国学就是我们中国的思想体系,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很多外国企业家都在研究我们的国学思想,将其应用到自己企业中去,并取得很好的发展。

  行道,大道于天下。聆听老子的教诲,在每件事上用道的思想去思考。在世事上磨练自己,让良知和天道用在行动上。身为中国人,更应参道悟道行道,将这伟大的思想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让我们的人生走上无我、利他的正途上去。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读后感(六):名与身孰轻

  如今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的选择越来越多。可是人心却变得越来越浮躁和焦虑,成功学和狼性学说大行其道,每个人都渴望出人头地。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文化的源头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等文化瑰宝是不是失去了价值呢?答案是否定的。其一的《道德经》恰恰就好似一扇大门,它能帮我们打开心智,教我们怎么修心,为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

  这本《张其成全解道德经》作者是张其成老师,我网上查了下张其成,他是北京大学的特邀教授,三十余年来对道学的研究,作者于2008年 曾经出版过一本讲解道德经的书籍,这次这本不仅保留原有精华,还增加了近一倍的内容。

  这本《全解道德经》共计八十一章,每章以原文、语译 、解读和插图四部分组成。解读部份非常详细对原文进行了解释,有的引用古代的例子,有的使用的现在的例子来旁征博引,使我们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作者又不时地引用《论语》和《周易》等内容相结合,相互对比,将这些国学融为一体,相互印证,让古代的思想更贴近现代的生活。

  《道德经》虽是写给君王的,但是通过张老师的讲解,我发现其中很多的东西其实很适合我们普通人的。虽然它的诞生离我们有两千多年,但是它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很多观点还是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它完全值得我们反复诵读,反复体会和领悟。只有你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妙处时,你所想不明白的事情便会豁然开朗。

  《 道德经》五千个字,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显然就是道,其中的名与身的孰轻那篇文字,我记忆犹新。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对现在我们的生活很有意义。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把人生的目标定在功名和钱财上,为了功名和钱财,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直到身体亮起了红灯,才悔之晚矣。现在很多年轻人过劳死,连续上班几十小时,不正是这种表现么。老子却告诉我们要知足,不要受金钱和名利的蛊惑,认清自己的情况,经常审视自己,找回本真。因为知道满足的人才不会遭受屈辱。知道知足和知止的人才可以得到长久平安的生活。

  这本《张其成全解道德经》就像一盏明灯,将晦涩难懂的古文,讲的浅显易懂很容易理解,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智慧和幸福的大门。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读后感(七):源道也

  《道德经》,相传是春秋时老子的作品,不仅是道家开山立派的经典之作,也是道家学派中最具有权威的经典著作之一,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的一部分。 为什么它会有这么高的地位呢?这肯定和这本书的内容相关,毕竟,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它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还是对民族个性的发展,它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书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道经》和《德经》。《道经》讲述的是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揭示了阴阳之间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听起来,感觉这两本书很高大上,其实,你细细品读而来,你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与平淡。 在书中,我记忆犹新的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薇;常有,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隐无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作为形而上的观点,是有和无,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体。天、地、人,万事万物都是道的体现。道,是万物之母,具有永恒性与玄妙性,它神秘幽隐,神奇玄妙,必须要无欲无私的人才能通达和明了。 这本书很神奇,你看着看着,看似懂了却又懵懂。“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如《晋书》记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很神奇吧,就是这样,让你迷迷糊糊地看完整本书。老子从声音、形象的角度,对超越一切事物之上的“道”的描述。一切具体的形象和声音都受自己特性的限制,只有“大音”、“大象”才是完美的。道家认为,“道”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的“无”,但又不是毫无意义的虚无。道家的表征,相对于具体的声音和形象也是“无”,但它是无声之声,无声之象,具有涵盖一切具体声音和形象的可能,是所有声音和形象的总和,因而是最全面的,最完美的形象和声音。 飘渺虚伪,也许,你在这里会寻到“道”之“源”。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读后感(八):道德经有感

  前段时间和一朋友聊天,他跟我说他的老板跟他推荐了曾仕强《易经的奥妙》系列视频讲座,说突然在看这个讲座的时候开悟了,明白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浅,于是他也推荐给我看,这些年我一直想要做出改变,无奈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于是我也想要看看易经“开悟”,然而在看易经的时候,多次听到曾仕强教授提到老子的《道德经》,而我们总监之前也跟我提过道德经这本书很不错,于是,我决定在易经之后开始看《道德经》。

  此书真是和传言中一样晦涩难懂。刚开始看很困难,好在这本张其成教授版本的翻译得非常的细致,不仅有常规的语意,更重要的是解读非常好、非常细致。举例说明一下,在第一章中,作者解读“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他认为“始”是“女之初”表示童女、少女,而“母”是女字的基础上加两点,这两点就是女人两个乳房,表示成熟的女人,所以“道”是由“无”和“有”组成,而“无”是第一阶段,少女、童女。“有”是表示第二阶段,少妇、母亲。少女和少妇是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只是一个人两个时期的不同形态,这说明了“无”和“有”也是同一个东西,是同一个东西的两种不同阶段。从无到有,就是从少女到少妇的过程,从童女到母亲。“无”中生“有”,“无”不能直接生产万物,只有到了“有”这个阶段才能产生万物。

  绝!!!!真是解读得妙不可言啊,这段解读我反复看了多遍,确实佩服得五体投地。之前怎么也想不通“无”和“有”的关系,这么一比喻就非常清楚了,不禁感叹古人用字的巧妙和今人解读的智慧。佩服。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段只是开篇中的一段解读,整个全文作者都是在用这种技巧来解读。

  在看了两遍之后稍稍有些小的感悟,“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人们用来口述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真理”,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内在运行规律。而不要拘泥于对一事一物的看法。我也有这种感觉,通常有很多事情人们真正的想法是无法表达出来的,表达出来的通常不是自己的内心话,比如前段时间我舅舅家二表妹高考完刚过二本线,预计可能无法上好点的二本,可能只能上三本,三本学费较高,她家庭条件不好,她父母的想法是让她上专科,但尊重她的想法,她自己的想法是要么上三本要么复读,而我大表妹是坚持不同意她上三本或者复读,认为这样会给家里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我大表妹一直是家里人的骄傲,表现很好,所以我舅舅一直都很尊重她的意见,现在在这个事情上问题来了,我舅舅心里是想支持小女儿上三本的,但又顾及大女儿的感受,让他左右为难,他只能口头上答应大女儿不让小女儿上三本,私底下却请我帮忙说服大女儿放弃她的想法。

  一点小小的感受,还在拜读中……………….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读后感(九):虚其心

  《道德经》又称呼《老子》,所以全解道德经也可以说全解老子,但老子又有三个,所以全解的是道德经的老子,也可以说全解“道”。老子的“道。”

  书中先解说了老子的起源,由来和孔子的的关系,老子暗解周易 。

  后面的八十一章,解说了《道德经》八十一章的内容,一章一章的讲解,更让人对道德经理解,也去了解老子的道。

  有过想去看了解老子思想,特别越大对古言,对古人的思想想起了解思考,但无奈多年来,古言理解不足,很多通假字都不足,更别说理解,能全部字都懂都感觉不错,这是古言给的挑战,所以对这些思想认识更多只是层面上,总体思想,历史课涉及浅淡知识和语文课上背诵的文言文,所以很佩服对古学研究学说的,能把这些都一一讲述出来,让人能浅显易懂的看出,不用去纠结字意,而无法续看。

  每一章都有相对应一章《道德经》的内容,再来语译,最后内容是张其成先生的解读,有些还搭配图案,看的更加形象乐趣。

  看了张其成先生解读老子,可以更多了解老子,而不会只是单层面记得老子是“道”。而是更了解老子的道,道之所在,这思想影响了多少伟人,道的核心。

  解读每一章还有些添加了小故事,古代的现代的,更加能有故事代入感,更能理解所说的意思。

  但也是因为道德经太深奥,看解读内容如果没有细细品读也是不理解,这个需要慢工出细活 ,慢慢理解,要不难以把握其道,道之大。

图源百度,若侵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图源百度,若侵删

  老子把“道”比做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水。用了实物来解说道,水利万物而不争,道利万物而不争。通篇的道解析了很多,更加喜欢老子的道,可以多学习老子的道。

  看张其成先生的解读的,能了解张先生解读道德经,对老子的认识更多,更想去看道德经,老子的道想学习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读后感(十):浅谈《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看完了《张其成全解论语》,再来看这本《张其成全解道德经》,能够明显感受到作者在感情上的变化。对于孔子和《论语》,作者推崇之余,更多的是敬意。而对于老子和《道德经》,作者在崇敬之外,多了一些亲近。 这本书序的开始就是“我们李家”。看到这里,我也是一纳闷,作者不是姓张,叫张其成吗?怎么就“我们李家”了?第二段,看到作者解释了:作者父亲姓李,母亲姓张。那确实是说是李家也可,说是张家也行了。更不可思议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姓李,道教创始人叫张道陵。 这种姓名上的巧合,或许不足以说明作者对道家、道教的感情。那作者道士亲戚给作者带来的熏陶,就可以佐证了,作者与道家、道教,确然有一种“天然的、不寻常的缘分”。真是让人啧啧称奇。而这份感情,在后面的全解中,也有体现。 我是欣然于作者这种天然的亲近的。因为相对于《论语》,《道德经》更加晦涩难懂又深奥。需要花费更多的心力去写一本全解。 按照惯例,作者先给我们介绍了老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主张。对《道德经》的形成和流传也有介绍。有趣的是,作者在介绍部分,对于一个事件的评语,我认为,正好和道家的思想相应。作者认为没有必要在没有可信证据和新的考古发现的情况下,去争名人故里。“为利益而争,过于较真,甚至于意气用事,那就对不起古人了!”作者本来是想说明“老子是哪里人?”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去争一个答案,等待新的证据就是。但这不正和道家“无为”的思想相契合吗?所以,可以说是非常yby了有意思了。 曾和朋友讨论事情讨论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朋友说,这里蕴含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对于这句话,作者归纳了两类解释。第一类, “道,如果可以说出来,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名,如果可以叫得出来,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了。”第二类,“道是可以说出来的,是一种不平常的道。”从语文角度来看,这两种翻译都对。没有哪个语文老师敢打叉。 但是哪一种解释更贴切老子的原意呢?这就需要“同情之理解”了。结合《老子》全文来看,第一种明显更符合老子原意。有多少人在这点上都没搞清楚,噫乎哀哉!接下来,作者又阐述了“有无之道”,和人生三境界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真是玄妙啊。 依个人之见,这本书在一些细节上,还是可以处理得更好的。比如,“变化规律之道”一节,作者把“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翻译为“当天下人都知道美所以为美就有了丑”。然而,翻译为“当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就有了丑”,是不是更好呢?一来,更贴合原文,二来,更通顺了。接下来,作者又说老子要求人们以“委曲求全”的态度对待生活。我想作者是想说像水一样包容万物。但是“委曲求全”这个词,确实让人感觉很憋屈,换成心怀若谷等词汇,或许更合适。

读书笔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