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人为什么幸福读后感锦集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是一本由[丹麦] 迈克·维金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0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读后感(一):傻x写给傻x看
装B过度,毫无内容,图也是糖水片
蜡烛+巧克力+毛衣+设计师灯具+朋友聚餐=幸福
全书就这么点事儿,没看的不用看了
还有些统计数据,反正买这书的人也不是为了看统计数据。如果想要知道怎么能胡噶,可能最直接的办法是生在丹麦。
书名叫丹麦人为什么幸福,作者甚至没胆回答这个问题。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读后感(二):很有趣,关于幸福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关于幸福的书。提到丹麦就容易想到安徒生、乐高、美人鱼、单车。现在,又多了一个标志:hegge.什么是hegge,hegge对幸福多重要?为什么hegge是幸福?怎样才能hegge?这本书全面回答。从衣食住行美食节日休闲娱乐家居方方面面全景介绍hegge。一页一图,全彩印刷更让读者更深休会。幸福研究所是不是也很幸福?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读后感(三):焦虑,所有的一切根基
我们的焦虑来自于缺少安全感,饮食,居住,医疗,教育,这些问题纠结在我们周围,不得安宁,虽然我不喜欢丧文化,可是这样的温润的感觉我真的很难享受到,估计大多数人也只能享受到表面,内核是永远也无法企及的。
享受幸福,得到内心的慰籍,所有这一切,我们都想要,古人淡泊名利,我们做不到,我们内心的不平静,随时都感觉自己被放逐,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所有的生活都是为了生存。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读后感(四):Hygge
看完整本书,整体给人很舒适的感觉。给我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自我生活的一种平衡。当你做到了,你就会幸福。参照现在的中国,很多人感觉不幸福的原因是,变化太快了,你才适应,生活立马就变了,作为外向着来说,更加容易适应。但是对于内向着来说,适应起来相对没那么容易。
因此,幸福就是能狗坦然的接受。
想起之前关注的一个问题,自慰上瘾,它在生理层面就会给人很幸福的感觉。但是不敢说出来,是因为夹杂了社会层面的因素。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读后感(五):对hygge印象深刻
K是我的英文老师,我们有节课专题学习了Hygge.然后知道他的中国妻子在翻译这本书,讲述丹麦人的幸福生活。我认为国人应该好好看看,人们焦虑指数太高了。曾经也讨论过丹麦个国家,然后我去百度了丹麦的信息。这是一个幸福且高福利的北欧国家。税负当然也超级高。本国高收入阶层缴纳的税费可达50%,但多用于公共教育,设施,补贴低收入阶层。家里可以爸爸带孩子,然后妈妈出国旅游。老人都有自己的活动,K说他的妈妈每年都还要出去骑马旅游半个月。他很年轻就世界周游。很是羡慕。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读后感(六):增添生活中的仪式感会更幸福
对人类幸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社会支持。丹麦幸福指数很高的一个原因是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宽松的工作时间,让人们有更多时间陪家人和朋友。书中提及很多获得HYGGE的建议,都是关于生活中的仪式感,花一天的时间在果园采摘水果,制作果酱;和家人朋友一起烧烤;参加或创建一个社区花园,让当地社区居民团结起来,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海滩边的野餐;电视之夜,约朋友看剧,每两周只看两集;按主题度过HYEEG的一年,一月:电影之夜,2月旅行;3月主题月,全方位围索一个主题去探索,如西班牙主题的电影,小吃;4月野餐…。亲近大自然,手作的乐趣。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读后感(七):有钱才是硬道理
总结一下丹麦人幸福的几个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国家福利制度完善,贫富差距是全世界第二低,大学教育免费,18岁以上可以领生活津贴,医疗免费,还有高额失业保险。
2.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社会关系和谐。
3.相对自由。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宽松的工作时间。
4.安住当下,远离网络。
5.享受人生,享受美食与热饮。
6.欣赏艺术与音乐。
“国民生产总值并不包括我们孩子的健康,教育的质量,游戏和快乐,也不包括我们诗歌的美丽,婚姻的坚固,公众的智慧以及官员的清廉……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切,却将人生价值排除在外。”
“与其说人类的幸福来自偶尔可能降临的鸿运,不如说来自每天都有的恩惠和快乐。”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读后感(八):Hygge
一般吧,通篇讲丹麦人的幸福理念,甚至花了大把的文字教你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菜,个人口味来说并不是特别喜欢。总结下来,幸福不是由金钱堆积出来的,当你摆脱生活的基本需求时,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及目标感,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幸福的秘诀。与其说幸福的秘密是什么,这本书一直在宣传一种只有丹麦文字才能准确描述的hugge感觉。它是通过五感让你全身心地体会到那种舒适放松,让你进而觉得幸福。
感觉如果中国也有北欧国家那样的福利制度的话,再加上现在年轻人盛行的丧文化,hugge也许对于大众来说也是轻而易举的吧。只可惜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是被生活追逐到角落无处可逃。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读后感(九):和丹麦人最像的可能是四川人?
今天在西西弗翻到了这本书,想寻找下幸福的奥秘。然后在最后一章,发现了幸福的根本立足点,就是社会为人民谋福利,全丹麦无穷人。好嘞,这就没咱们啥事了啊。
就算没有经济基础的缺失,中国人民也没有HYGEE的群众基础。活得像工蚁一样,还特别自我陶醉,努力到无法自拔。所有公号都把人往死里逼,作为一个中国妇女,不结婚会被口水淹死,结婚要工作家庭两手抓,还要腾出第三只手迎接国家没有任何实质上支持的二胎政策,离婚的基本上就是一个人坚强地拖着娃直到心理变态。
现代中国社会,越在北上广深的越焦虑,完全触不到幸福的天花板。可喜的是我们还有四川人民呀,比丹麦人民想得更开,就算没钱都乐得买买买,享受美食享受麻将。
不知道把一丹麦人扔到四川,他/她会不会找到NEW HYGEE STYLE?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读后感(十):HYGGA是一种主观感受
如果要推荐这本书,我想先推荐给那些即将装修房子的小伙伴们,这是一本关于生活仪式感的书,如果你读完再去装修新房,说不定会带来很多的灵感,或者在你的新家当中融入更多hygga的元素。
Hygga有很多代表性的元素,比如蜡烛、灯光、毛毯、咖啡、木制品,在我看来hygga是一种心境,是对生活抱有的热情。我们每天忙于工作,灰头土脸,和丹麦人每年五周的带薪休假有着残忍的对比,留给我们享受生活的时间稍纵即逝,所以,我们似乎很珍惜时间,无论工作生活,凡事追求效率,就连每年一次的旅行可能也只是到此一游拍照打卡,为了去到更多的景点。可是时间都去哪了呢,怎么我们越珍惜,时间过得越快,是时间流逝的快还是我们走得太着急了?有时候觉得我们的初心和现实生活有些本末倒置,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我们变得越来越不快乐了不是吗。短暂的开心和长久的愉悦总是要找到平衡。
先做必须做的事,再去做想做的事吧。
说回Hygga,它一定是一种主观感受,善于取悦自己,这很重要。我喜欢雨天里点燃的香薰蜡烛,喜欢床边低流明的灯光配上三两本书,喜欢马歇尔音响里流淌出的爵士,喜欢窝在沙发里喝一杯自己煮的咖啡。对,在忙忙碌碌、熙熙攘攘中,还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恬静。虽然短暂,依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