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987,我们的红楼梦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1987,我们的红楼梦读后感锦集

2021-04-02 03:19: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987,我们的红楼梦读后感锦集

  《1987,我们的红楼梦》是一本由欧阳奋强著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987,我们的红楼梦》读后感(一):信价比太低

  除了剧照精美,其他似乎乏善可陈。初高中水平的文笔,千篇一律的叙事方式。无非是想炫耀当时自己是全国最帅(其实也许应该是最奶),可惜早已长残了。但是书却贵得离谱,随便翻翻可以,不要细读,特别是后面的内容。否则,对作者更没有什么好的记忆了。因为很明显,开头部分内容稍微充实一点,越往后越糟糕。是在凑字数吗?更可怕的是,还有几处错别字。虽然不太明显,但电脑打字还能写错,我也是醉了。不会试试纠错功能吗?

  《1987,我们的红楼梦》读后感(二):艺术是有所牺牲的。

  有时候,我们会喜欢某本书,倒不是文笔优美或平淡,思想深邃或奇特。只是因为它承载的一些记忆,读来为之动容。

  可能是由于匆忙,书中难免有一些错误。

  116页照片备注:牟一扮演的是迎春,书中印制的惜春应为误。

  286页图片备注:上右和上左的人物备注反了。

  字体可以优化……读的很累眼。

  有木有@:@

  红楼梦的导演和选人认认真真决定了87版的高度。艺术是有所牺牲的。现代电视连续剧任重道远啊,很文学。

  《1987,我们的红楼梦》读后感(三):一朝入梦 终生不醒

  我是个粗人写不了什么好的书评,只能说《红楼梦》是影响一生的著作,每当心情不愉快的时候看半小时《红楼梦》坏心情十有八九都会烟消云散,《红楼梦》就有这样的魅力!让你在惨淡的人生面前还坚信有光明的地方,值得我们去追求。八七版红楼梦在我心中一直就是书中世界的艺术呈现,林妹妹不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吗?此书有点像回忆录的形式,记载了当年拍剧时的奇闻逸事,还夹带了这30年欧阳的人生感想,红楼拍摄经历对他们那一群人产生了终生的影响,对我们亦复如是,就像王李平老师说的:一朝入梦终生不醒。

  《1987,我们的红楼梦》读后感(四):十年磨一剑

  两天的飞机旅程在无尽的等待中度过,有空读完此书也是一大幸事。就此书本身而言,并没有多少值得推敲的文字和细节。奈何入迷红楼甚过,依然一字一句的读完。看过两遍87版红楼和无数介绍的帖子,深知此剧之不容易与精细,也被其各类细节所吸引。读完此书,仿佛走回了那个时代,看着他们怎么一步一步深入的走进角色,看着一个个精细的布景设计,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所谓十年磨一剑,三年时间也足矣看出几百人的努力,能够拿出这样的经典。读完想要再次回到剧中,再去看一遍,看多遍,再去看看原著,还有49遍

  《1987,我们的红楼梦》读后感(五):希望能看到当年编剧们有关的内容,希望欧阳下个版本能够有机会加上

  脂本中在黛玉做的《五美吟》旁边批注后面有《十独吟》。然而高鹗版并无。于是87版的编剧编了两首诗:

  其一 李清照

  赌书空忆泼茶时,铁马敲风乱进诗.

  青女不谙霜雪苦,忍将剩冷锁残枝.

  其二 冯小青

  烛花剪梦恨难双,雨暗罗衾泪暗江.

  一自孤山春尽后,荷花柳浪枕幽窗.

  用在宝玉宝钗忆黛玉的时候。先不论诗写的能不能和曹雪芹比,就是这认真还原前80回的精神能才华,也让人敬佩。

  网上只有少许周岭的采访,比如给10版红楼做顾问根本没有主创来听什么的,只能呵呵了。

  《1987,我们的红楼梦》读后感(六):读完就想再看一遍原作和87版电视剧

  电视剧是真的经典,书也是写得真的不好,偏官方(有些措辞就像在写公文报告一样)、流水账,叙述主语也经常混乱(可能是统稿或者电子版排版的原因),但作为红迷、87版电视剧迷还是怀揣着好奇和敬畏之心一口气读完了。

  作为90后,没有经历过那段万人空巷的首播时光,但是对比过新版铜钱头红楼电视剧和现在茫茫多粗制滥造的黄金档伦理/言情/手撕鬼子等等垃圾剧集,更能反衬出87版红楼的经典和优秀。

  虽说这本流水账对于审美情趣较高【X】的红迷来说,读完可能像雁过无痕,啥都没往脑子里去,但也仍然值得一翻。感觉还有非常多的东西可写但是作者也并未展开了,很希望当年的编剧等幕后主创老师能够再补充更多内容。

  《1987,我们的红楼梦》读后感(七):无意的泪流不止——读红楼周边

  重温电视剧《红楼梦》记事 ,还是会给心里重击。 一定是一天没有午休,加上前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在读满心欢喜的书时,舍不得放下,眼睛总是要溢出泪珠,还要挡住眼球视线,导致多次看书卡顿。 《红楼梦》原著已经深深的震撼我了,作为每年必读数目,纸上的人物活跃眼前,“女儿国”的女子各领风骚,可恨之处尽是可爱之处。曹翁创巨著,随处见真知。随之改编的87版《红楼梦》,一遍又一遍的观看,这下,画面中的“”美”人,深深的走进我的脑海里。 晚上6点开始读书,一口气读完。这次看剧中人对影视剧的态度,才引发我更深的思考。 原著看时,影响我待人平和的态度,告诉我要表现人的性格,表现真实的一面。观看影视剧,尤其了解剧里台前幕后的故事,有为寻找合适演员的故事,有导演王扶林精益求精的态度,有演员和角色达天人合一的传奇。这部影视剧影响我严格要求自己,做事前期要努力准备,才能做好事情。

  《1987,我们的红楼梦》读后感(八):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是我毕生的追求,从7岁开始读此书,大多数人觉得红楼梦讲的是以宝黛钗的感情为主,再就是一个大家庭的生活琐事,其实不尽然,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主要就是一个大家族从兴旺到衰败的演变过程的讲叙,其中包括了人性的复杂、圆融;官场交易、儒家思想和庄家思想的抗争、家族企业管理等,爱情真的是很小的一部分了,当然每个人不同的年龄阅历,去读红楼梦,感受到的也是不一样的,像我从7岁开始读红楼梦,那是很多字不认识,要边查字典边读,读的也很表面化,印象最深的不过是书中各式的美女与好看的衣服很吸引我;再到13-17岁时读,便被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所感动,还有那些诗词的研究,甚至自己学写一些诗词歌赋。等到了20多岁参加了工作,经历了一些社会上的人情世故,阿谀谄媚,发现那时好讨厌薛宝钗,觉得这个女孩子太早失了天真,过于事故,不像其它女孩那么直爽可爱,宝钗美则美矣,可惜是个冷美人,不讨喜,可是很讨书中大人的喜。现在年过30,再读红楼梦,看到的会更全面,也更注重研究分析,

  《1987,我们的红楼梦》读后感(九):心中红楼

  自认为我不是红学迷,差得很远。

  由衷得喜欢是真的!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喜欢电视剧里姑娘小姐们头上的饰品,耳朵上的坠子,喜欢图二下边每人穿的毛披风,但我看不懂,不懂黛玉的美,不懂宝玉的情,更不懂官宦世家的起起伏伏。

  高中时我还是喜欢,正版买的整套光盘就是红楼梦,坐沙发,坐地上,一看就是一整天,把整个VCD机看得烫手。似乎看懂了上世的因缘,现世的报,似乎看懂了宝黛钗除了儿女情长外的爱。

  现在我还是喜欢,每天上下班路上听蒋勋讲红楼梦,看白先勇评红楼梦,读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现在又刚刚探究完欧阳奋强眼里红楼梦的台前幕后,听不够,看不够。

  在书里读了这么多,有时候还想返回电视剧去看,于是最近的晚上我是87版10版轮流举手机看,我发现我变了,钗裙服饰,食品装饰都不会留意了,会随着黛玉一句话红了眼眶,会随着宝玉林子洞的笑话乐出声音。

  我是不是已经从喜欢慢慢变成了迷恋!因为我又想捧起了原著。

  《1987,我们的红楼梦》读后感(十):红楼艺术的诞生

  读完此书,才得知87年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他们不是拍一部戏,而是塑造了一种红楼艺术。当今社会我们太患得患失,太以想要预见的结果来决定是否付诸行动,而忽略了只有努力到极致才会出现更好的结果。

  是不是精品、能不能成经典并不是拍摄时大家心中的所思所想,而是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不甘平庸、决不懈怠才是最现实、最有效的方法和驱动力。

  倘若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没有团结一致相互帮扶的团队意识,没有不计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职业操守和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样一个并不高大,更不宏伟,却明确而简单的目标,绝不可能共同完成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

  我想87红楼梦成为经典不仅仅靠的是国家的宣传,最重要的是演员和导演以及所有人对名著和拍电视剧贴合原著的一种坚定信念,2年筹拍,3年在一个剧组打磨,福利待遇低,每天都要学习去不断的成长,很累却很充实。

  从慧眼的王导,到剧组每个努力完美呈现出立体角色的成员,精益求精的制作团队,加上空前绝后的红学顾问团,搭上独具<红楼梦>方言的系列音乐,都成了87版红楼梦永恒经典的不经意的因素,其共同点在于对曹公伟大<红楼梦>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尊重,忠于原著,取自原著,方是艺术学术之精神。

  虽然到了书的后半段有点记流水账的味道,并不太能拉低这本回忆录的档次,已经下单买了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应该有助于去拜读曹工的杰作了!--2017.9.13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