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谁在世界中心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谁在世界中心读后感精选

2021-04-02 04:22: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谁在世界中心读后感精选

  《谁在世界中心》是一本由温骏轩著作,中国国家地理图书/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在世界中心》读后感(一):楼主绝对是不世出的天才

  温骏轩:博学多才,以独特的地缘理论分析中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地缘特征,深入浅出,视角极其独特,往往把地理知识、历史事件、文化及民族演变乃至最新的时政联系到一起,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之言。读温先生的文章,往往引人入胜,粉丝们更是爱不释卷,堪称地缘学集大成者,乃现代中国又一不世出的天才!

  《谁在世界中心》读后感(二):地缘研究入门佳作

  

作者自述此书的目的是“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简单明确的逻辑,地缘历史为参考,来客观解读我们身边的政治文化现象”。通读全书,作者基本上恪守删繁就简,言近旨远的叙事风格,将宏大的地缘政治讲述的深入简出,鞭辟入里!书将南海角力,印度洋博弈,乃至东北亚困局,都交代的清楚明晰,但又不似教科书般催眠

  《谁在世界中心》读后感(三):追了7年 终于出书

  布热津曲率天堂,可是我们还有沙老师。。。。。。。。。。。。。。。。。。。。。。。。。。。。。。。。。。。。。。。。。。。。。。。。。。。。。。。。。。。。。。。。。。。。。。。。。。。。。。。。。。。。。。。。。。。。。。。。。。。。。。。。。。。。。。。。。。。。。。。。。。。。。。。。。。。。。。。。。。。。。。。。。。。。。。。。。。。。

  《谁在世界中心》读后感(四):楼主的江湖

  有人将楼主的地图与小李飞刀,灵犀一指并称江湖三大神器,有人仿古龙的文字,是谓古龙体,有人仿金庸的文字,是谓金庸体,有人仿楼主的文字,是否该叫鄙视体。当楼主的图中出现了喜马拉雅山,就像陆菲青射出了他的银针,代表高手开始发力。金庸一手武侠,一手时事,逸兴遄飞几十年,楼主一手地缘,一手时事,是否是要再造一个江湖?金庸自娱以娱人,楼主自娱而授渔于人,楼主高人也!

  《谁在世界中心》读后感(五):中国复兴之路,先取代美国,然后将俄国赶回欧洲

  一般吧,写的不够大胆,但是有点意思(应该是有点视野吧)。作者没有考虑到中国和俄国以及印度的冲突,个人觉得中美冲突不是重点,中欧应该是合作前景很好,中国复兴路上的最大障碍是北方俄国和南亚的印度。美国会随着其自身实力的衰弱逐步退出亚洲边缘地带,日本和韩国将会重新纳入中国势力版图,南洋和北亚、中亚是中国需要重点发展的地方。俄国远东地区以及北亚大部分地区将是中俄争夺的重点,中国能否复兴的关键在于重新占领外东北和北亚地区,外蒙古将在不久的将来势必重返中国版图。

  《谁在世界中心》读后感(六):崛起中的中国的合纵连横之道

  没有人不希望站在舞台的中心,在聚光灯下万众瞩目!

  《谁在世界中心》放在桌案上许久,最近才放开书卷读了起来,想必作者一定是一个地图的狂热者,一个善于关起门来指点江山的纵横家,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部崛起中的中国的合纵连横之道。

  现在我们常用地球村来比喻科技时代的国际关系,但换个角度,当今的世界何尝不是一个“战国七雄”的“纷乱时代”。科技让彼此距离不再遥远,经济让你我难舍难分,想要站在世界的中心,想要万众瞩目,需要的是自我图强,需要的是合纵策略。韬光养晦也好、大国崛起也罢,如是而已。

  《谁在世界中心》读后感(七):地理和交通技术很重要

  1. 我是比较赞同地理决定论的。地理对人类社会演变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形成了众多不同的文明。

  2. 人类交通技术的发展对于不同地域的兴衰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航海时代兴起之前港口及海峡的地位远不如现在,所以古代文明主要在中原地区繁荣,而航海技术和远航贸易的发展使得港口城市繁荣兴盛。

  3. 没有地理纵深的区域较难形成大一统的国家。国家的形成、边界的划分以及都市的分布也都是有背后的地理和交通技术的因素。包括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印度、东巴基斯坦的独立(现孟加拉国)、文莱和东帝汶这么小的国家还会分出一块飞地、俄罗斯对远东地区出海口的追寻。

  《谁在世界中心》读后感(八):《谁在世界中心》编者的话:我用三年,让地图会说话

  我就是个画地图的。

  前几天,公司为举办办公新址的启动仪式,特意给每个同事录了一段小视频,随机提问了几个小问题。当被要求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国家地理”这个品牌时,我回答的是“梦想”。 上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地理相关专业,觉得要是能进中国国家地理工作真是做梦也能笑醒,结果梦想成真,成了一个天天画地图的小编辑。

  《谁在世界中心》读后感(九):第217页刊误

  国内关于地缘政治的书并不十分多,这本书显得很珍贵。整本读起来流畅。可惜稍有瑕疵:

  图为第217页,中印古代地缘压力示意图。

  图上标注“死海”的地方,即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应该是“咸海”。想必是检查疏漏。

  出版方万一看见我这篇评论,麻烦改改。

  加油鸭~V(^_^)V

  《谁在世界中心》读后感(十):提供了一个从地缘角度看政治的新观点,但我没看懂

  同样是讲人类社会的演变,枪炮、病菌与钢铁真是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差远了。但客观来说,对于我这类没接触过此类知识的人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从地缘角度看政治的新观点。

  没有什么读后所想。因为我看不懂。但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像本书这样从各个国家的地缘出发而来的,对政治立场和诉求的分析。挺有意思。比如说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有一个独立的蒙古国,先不说当时是为什么蒙古国会中立,但这样的结果,能够缓解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由于绵长的边界线而给彼此带来的威胁和恐慌。“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中间建立缓冲国,双方或能对其施加比例相当的影响力,或干脆将其非军事化(永久中立)。这是让双方达成信任的地缘基础。”

  如果文字的表达能更有根基一点更深厚一点,各个理论的论述更有联系性一点,这应该会是我很有兴趣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