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火车上的中国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火车上的中国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03 00:42: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火车上的中国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火车上的中国人》是一本由王福春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车上的中国人》读后感(一):关于火车的一些事

  前一阵豆瓣里的大咖推荐,今日有幸在西西弗书店见到这本书,精装版,黑白照片,黑与白两色的装帧风格,以乘客的眼光记录了上世纪火车车厢里的风景。那时候的火车窗户能打开,那时候的火车很慢,站站停,停很久,那时候火车里的人都聊天,没有智能手机甚至没有电话。看这个,让我想起上大学时候从家去桂林的七八个来回,那种感觉不再有了,虽然还有普快,现在坐飞机晚点都烦躁不安的人,哪能接受三十个小时的无座?

  《火车上的中国人》读后感(二):勇气+痴迷铸就的摄影集

  虽然我也玩摄影,但王福春老师这样的照片,我,拍不出来。对被摄者的干扰太重,我提不起这样的勇气;比起绿皮火车的年代,如今人们面对镜头的自我保护意识更浓,对被入侵的防范意识更重,我无意去踩那一片雷区。

  我不想去评判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至少我看到这样的家伙,不管是无所顾忌、还是偷偷摸摸对着我或家人举起相机,本能上是极度反感和排斥的。但王老师的照片又是那么珍贵、那么可爱,让人追忆起那段历史,让人翻看、回看、一看再看,这就是纪实摄影之迷思啊。

  My Vote = 8

  《火车上的中国人》读后感(三):在绿皮火车上读懂中国

  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而言,绿皮火车毫无疑问是他们旅行经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火车隐喻着远方和朝向未知的可能,中国广袤的国土面积与庞大的人口数量制造了世界上最为壮观的铁路生活场景。

  《火车上的中国人》读后感(四):《火车上的中国人》,90年代流动的中国

  《火车上的中国人》是后浪出版公司在2017年6月推出的新书,我有幸在第一时间拜读了这本铜版纸精装的影集。它是摄影师王福春先生花费数十年时间、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在恶劣的环境和人群夹缝中呕心沥血拍摄万余张底片浓缩的精粹,其中有37张以往画册未曾出现的作品,这些黑白摄影作品毫无矫揉造作,非常真实,展现出了一个90年代流动的中国。

  《火车上的中国人》读后感(五):既然水远山长,何不来圈麻将

  有人把中国压缩在词汇里,有人在村庄速写中国的形状。有人把中国绑在一条高速公路旁,也有人把中国装在车厢上。轰隆隆的火车,定员的车厢,抢上抢下,人来人往。火车吆喝一声,乘客一拥而上。昂首踏步,安之若素;热火朝天,应接不暇。千姿百态的不仅是上车方式,还有人生。

  《火车上的中国人》读后感(六):火车上的中国人

  关于火车上的记忆,最深刻的是去年高考完在去往外省的列车上. 因为没有买到票,上车以后便买了餐厅座。刚开始是我一个人坐那儿百无聊赖的看着书. 时间渐晚,过来一个大叔,四十来岁,很是幽默,一看就是老江湖。 再过一阵子,上来一个看起来仅三十来岁的女人,后来在交谈中才知道已经年近半百。兴许是大家都不了解彼此,聊天中都尤为坦诚,阿姨讲述了她的家庭孩子,因为家中孩子多自幼未识多少文化,甚至连汉字都不识几个。第一次出远门她想都没想就买了票离开熟悉的地方,去见一个她多年未见的朋友。 听完她讲述这一切,甚至我现在想起来,都会湿了眼眶。不清楚究竟是什么触动到内心的柔软之处,但我觉得,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模样。阿姨虽将近50,但眼睛却是相当温柔水灵,虽经历过沧桑苦难,却仍然不为艰难所困。 我觉得所有地方的火车都一样,它展现了人们生活百态,也是当下国民素质的映照。

  《火车上的中国人》读后感(七):社会缩影

  一张照片,足以揣摩他们的一生,镜头下有正在化妆令你心动的女人,有一个侧脸帅翻正脸帅呆的男人,有一个侧脸就让你心动的妇女,,有各种睡觉的躺法却唯独没有葛优躺。

  从他们眼里看不到激情,也没什么希望,

  镜头下没有奋笔疾书,没有歌功颂德

  每一个人都是国家发动的机器零件 ,绞肉机中的肉,他们眼里不用在乎厉害了我的国 ,好好活下去已经是对自己的一种救赎,一份意愿

  反观20-30年后,人们照样为了争一个座位大打出手,以前无聊现在可以人手一个ipad,手机,广场舞可以在车厢跳,一脱鞋照样有浓浓臭脚丫子味

  社会进步了,人却没有进步

  监控已经密布到每个车厢,说是在保护乘客,防止小偷

  我的天,如果是监控+直播

  我哪天与女友在火车00XX全世界几亿人直播在线观看,想想都觉得刺激对吧

  对

  我话就撂这了,就算火车上小偷没了,监控也不会撤掉,因为可以很好的监控你们呀

  看看你们睡觉的姿势呀,梦里说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梦话呀,看看女人的三围是多少呀

  我再告诉你们,就算我们14亿人都已经发现火车上没有小偷了,想请愿撤掉摄像头

  官方会这样回答你:

  对不起,

  我

  说

  有

  就

  是

  有

  皇帝的新衣岂能是你们说三道四的

  《火车上的中国人》读后感(八):晃晃悠悠的火车上,形形色色的中国人。

  透过摄影师王福春的镜头,可以看到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他们形态各异,姿势奇然。翻阅完这本相册后不难发现,拍摄这些照片是如何地费时、费力、费心,尤其是费心,正如摄影师在书前的自序中所介绍的那样,不仅需要一双捕捉美的眼睛,还需要一张能够向误会者解释的嘴。在书中,每一张照片旁只有一个时间,以及列车的起点和终点,没有照片的注解,很妙,留下了口子给读者去想象,想象那个自己朦胧或未曾经历的年代的模样,去揣测照片中一张张陌生面孔的背后,藏着多少相似又各异的故事。

  其中有一张照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993年昆明开往北京的火车车厢连接处,两个女人靠在一边已昏昏入睡,靠近车门处,有个4、5岁左右的小男孩,脚踩着行李包,左右手各扶着车门的边角和把手,入神地看着窗外的世界,望着他的背影,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也是这般年纪,父母带着我上北京,在火车上,我也曾经好奇地看窗外的世界,那个时候,希望和热忱,都写在稚嫩的脸上。我仿佛能看见照片中那个小男孩脸上好奇的神情,还有他眼里一排紧跟着一排倒退的树。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让人“驻足停留”的照片,抽着水烟的老爷爷、引来众人围观拉二胡的小姑娘、各式各样囧态百出的小孩儿,还有网络上流传甚广的“硬座打麻将”。

  除了照片本身,在照片顺序的编排上也很有意思,以男女老幼、宗教、民族、各色行径作了简单的划分,当你浏览完这些照片之后,最绝的是最后一张,是一张哈尔滨火车站出站口的照片,看着一个个黑乎乎的后脑勺慢慢悠悠地都向着出站口走去,那个时候,真是赤裸裸地发觉人生也就像是一趟火车啊,从你出生的那年出发,到你离开的那年到达。

  《火车上的中国人》读后感(九):火车上的中国人,二十年新看

  初看此书,是在大学的图书馆中,当时的我刚好想要追一个喜欢摄影妹子,所以我便一头扎进了图书馆有关摄影的书籍里,那段时间看了不少,可是留下印象的却不多,唯独这本今天在日推里看到,我却毫不意外,因为我知道这确实是本有趣又小众的摄影集,小众到我找到它的时候,它已经积了灰尘,但这非但不影响你观感,相反增加了我探知的欲望,毕竟我热衷于寻找角落里遗失的精灵。

  由于大学离家还是相对近的,所以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做过高铁这个我国引以为豪的产品,我做的还是火车,我觉得普通的绿皮车很漂亮,很有年代感,坐上它仿佛可以穿越时间,可能这趟车我的父辈也曾经从这里穿过,随着火车开动,熙攘的人群安静下来,当瓜子水果矿泉水的叫卖声也过去后,随之而来是属于这趟列车特有安静,上个世纪那种热闹如今只会在春运才会偶尔重现,对于往日来说这般寂静实在是值得默默享受的一件事。

  我的火车起始站在河北石家庄而我的终点站是河南郑州,对于这两个火车拉来的城市,他们两个的火车站的变迁实实在在的见证了中国的发展。石家庄的老火车站如今早已退休,变成了搞展览的地方,而郑州的老火车站还在苟延残喘中,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城市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想必也不会坚持多久,往后的火车站之后离中牟越来越近,或许有一天那里会成为郑州市的一部分吧!

四个小时三十分钟的车程,是这些年下来的平均数,对我来说不多也不少,玩一会手机,打几个瞌睡,上两趟厕所,剩下的时间,属于随身带的kindle,多说一句,虽然kindle如今已经变成了触屏还有了背光,可这些对于我来说却无足轻重,我至今用的还是kindle3,不大不小的内存,够用的电量,有质感的按键,和侧边的翻页按键,加上一个小米公司的多看系统,够用了,最关键的是它居然还可以听歌,对于,手机电量不足又经常忘记带充电宝的人来说,这样我又有了一个mp3,我在里面放了许多民谣,每次听到大冰在里面说“这首歌不要鼓不要和声,也不需要吉他,可是为什么要抱着呢,因为帅”

  《火车上的中国人》读后感(十):后浪继续卖情怀吧,不做改善倒闭离你不远

  这几天在网上买了一堆后浪的书籍,买过来发现里面内容越来越敷衍,我但从排版,图片内容上来说。

  就拿这本《火车上的中国人》来说,首先外表做的很精美,当我翻开的时候,却发现一整本书籍有一半全是空白的?所以美术编辑是出什么问题了?

  现在出版社杂志社相应倒闭,你们这样的铺张浪费,本来一本书可以很轻巧的,却弄了这么大一本,里面内容却有一百全是空白??我很差异,我买书之前都会看买家秀,摄影书籍因为图片排版什么留空白的觉得很正常,但是这本书也根本没什么排版,纯粹就是卖图卖回忆,所以是为了抬高价格吗?

  国内的书籍是卖的便宜,但是你们也不至于用这种方式吧!对于我来说一本几百块的书籍还算可以,但至少里面内容上要达标吧,徒有其表的书籍,就算有部分撑场的照片,对我来说翻开也是一种损失,时间的损失、视觉上的损失。

  很多话都懒得说了,你们继续卖情怀吧,不在内容上做改善,倒闭离你不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