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决策的力量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决策的力量读后感锦集

2021-04-04 04:40: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决策的力量读后感锦集

  《决策的力量》是一本由[美]鲍勃•尼斯(Bob Nease)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决策的力量》精选点评:

  ●Hleps.

  ●在得到听的,感觉没什么实质内容,各种东西拼凑在一起,总体结构还行,只是内在逻辑感觉不是很neng站住脚

  ●emmmmm一般般,理性角度剖析了生活中的一些案例

  ●听书。50比特思维模式。人类大脑每秒钟能接收1千万比特的信息量,但其中只有50比特是有意识状态下处理的,其中99.99%的思维都是无意识的。

  ●注意力不集中和惰性是本能。3个效果显著的激活策略,3个强化意愿的提高型策略,1个可广泛应用的超级策略。例如为了减少看电视时间,可把观影场合设置的不舒服。

  ●听罗胖的得到APP上提到的一本新书。定价45元,当当32元多买的,只有250多页,内容不多。觉得一篇长文可以写完的,硬生生地写成一本书。车轱辘话来回说,干货也有一些。人的思维注意力不集中有惰性,注重现在的收益,而轻视未来的收益。本书讲的就是怎么能规避这种惰性。三个小时可以读完。

  ●书里的决策方法对商业和许多方面都有启发,先从 主动要求他人做出选择开始,预先做承诺,自愿退出等激活型策略方法,再到融入他人思维,重构选项以及帮助他人培养习惯,最后用最简单的选择代替复杂选择,到达最后掌控决策权。

  ●在深圳少年宫图书馆看的,不太喜欢看……

  ●本书的大概内容。前提:人类大脑是注意力不集中和惰性的。假说:只要激发人类大脑中良好的意愿,就能促使他们做出积极有益的决策。方法:主动要求他人选择、制造道德或社会压力、做缺省设置、获取注意力(物理的)、巧妙措辞(语言的)、与特定偏好相联系、降低决策成本。书有一定趣味性,不过几个方法之间的逻辑不太清晰,有重合的地方。

  ●#得到#注意力不集中和懒惰是人类大脑的本能倾向,而且人类是非理性的。

  《决策的力量》读后感(一):让正确的选项更简单更容易,让错误的选项更复杂更困难

  1.让正确的选项更简单更容易,让错误的选项更复杂更困难。 2.不想看电视,就把电视搬到不能舒服观看的地方。 3.想提高遗体捐赠率,国家就默认人死后都要捐献遗体,不捐的人得签署声明。 4.不想吃糖,把糖果放远一点。 5.想卖食品,占据人眼平视的那层货架。 6.洗衣机想吸引注意力,设置系统提示音。 7.想提醒煤气或天然气泄露,加入刺激性气体。 8.在当年,想让大众培养刷牙习惯,加入薄荷味给大众更好体验。 9.想让员工多运动,电梯设得远一点,楼梯容易找,光照、环境好一点。

  《决策的力量》读后感(二):让你正确决策的7个套路

  钱丢丢《每天听本书》D41-《决策的力量》-鲍勃·尼斯2017.8.18

  今天听的《决策的力量》,作者鲍勃·尼斯,曾经担任美国快捷药方公司的首席科学家。这位理科专家,用工科的理性思维,设计了一套决策的程序,用以对抗人类在决策中常犯的那些错误,而这些错误是人类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

  即他教你如何用标准化的程序——7个策略,对抗人类那些不理性的本能。(具体如图,图片来源:得到)

  《决策的力量》读后感(三):如何让自己和他人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是一本与其说是讲决策的书,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讲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中自己和他人的选择的书。如果期望对方按自己设定的方向来做选择,那我们应该让正确的选项更简单、更容易,让错误的选项更复杂、更困难。书中讲了7种方法,为了便于我们对这7种方法的理解,作者引用了很多案例来加强我们对这7种方法的理解。

  1、 主动要求他人做出选择:美国经济特别艰难的一段时间里,在其他慈善机构拿到的捐款

  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一个名为“聪明宠物慈善机构”的非营利性组织收到的个人捐款却飙升了85%。原来,这个组织和一家宠物产品零售商有密切的联系,在零售店的结账处,收银台的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弹窗,上面显示 “是否为无家可归的宠物捐款”的字样。这个设置就调动了顾客的“50比特思维”,成功激活了他们内心的善意。

  2、 预先承诺:让人们在当前做出某些决定,来弱化未来某些行为的吸引力,或者让它变得

  完全不可能实现。如果你觉得看电视很浪费时间,但是很难控制自己。那么,你可以搬走电视,或把它放到不能舒适观看的地方。

  3、 自愿退出:大多数人在去世前都没留下过是不是愿意捐赠遗体的意愿记录。在一些国家,

  如果人们要捐献器官,必须在生前签署一份同意捐献的声明,而在另外一些国家,是默认捐献的,不愿意捐献才需要声明。统计发现,在默认捐献的国家,器官捐献达成率在 85%-100%之间,而在需要签署捐献声明的国家,捐献达成率只有4%-27%。

  4、 融入他人思维:在美国的超市里,两大麦片品牌“家乐氏”和“通用磨坊”,使出浑身解

  数,只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就是占据人眼平视高度的那层货架。对于包装食品来说,在货架上的位置特别重要,把商品摆在最有可能被消费者看到的位置,是极其有效的销售手段。同样,洗衣机工作完毕后的提示音、在天然气里加入刺激性气体来提醒人们注意泄露,这些都是在用各种线索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获得更多的关注。

  5、重构选项:在一项研究“怎样鼓励酒店客人重复使用毛巾”的实验中,酒店在不同房间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标语牌,一种是单纯呼吁“请帮忙拯救环境”,另一种则利用了社会规范的力量,写的是“和曾经入住本房间的其他客人一起拯救环境”。两种标语牌起到的效果差别很明显,因为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往往格外注重群体行为模式并加以效仿。

  6、巧借东风:20世纪初,一款名为“白速得”的牙膏引入美国,在之后的10年间,全美国的刷牙人数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原来,这款牙膏中加入了薄荷成分,让美国人史无前例地感受到在刷牙的过程中,口腔里沁凉舒爽的体验,不知不觉间就养成了每天刷牙预防蛀牙的好习惯。

  7、合理简化。

  《决策的力量》读后感(四):7个促进决策的小技巧

  “50比特思维模式”告诉我们,很多时候,错误的选择并不一定是因为糟糕的想法决定的,相反,大多数人在潜意识里都有良好的意愿,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这些良好的意愿,并把它们转变成积极的行为。 1主动要求他人做出选择,这是一个“激活型策略”。为了方便顾客捐款,屏幕上还有几个建议捐款的金额和一个大大的“不,谢谢”按钮。这就是“主动要求他人做出选择”的策略。 有实验证明,如果把糖果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就可能会导致更加盲目的食用,如果放得远一些,就能有效减少食用的数量。同理,我们在家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技巧,帮助自己和家人在饮食问题上,做出最符合内心良好意愿的决定。比如当晚餐上菜时,我们可以把蔬菜和水壶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把肉类、土豆和酒类放得更远一些。这种位置安排是主动让人做出选择,帮助我们在动身取菜之前刻意想一想,是不是真的要吃肉、要喝酒,这种简单的改变就可以帮我们更有效地管理体重。

  2预先承诺。这个策略是让人们在当前做出某些决定,来弱化未来某些行为的吸引力,或者让它变得完全不可能实现。

  3“自愿退出”,也是“激活型策略”中的一个。你看,通过把积极正确的行为方式预设为默认选项,可以大大提高人们采取良好行为方式的几率。

  4“融入他人的思维”,是一个“提高型策略”,也就是用线索或提醒的方式,吸引人们的“50比特思维”。

  5“重构选项”,也是一个“提高型策略”,就是通过恰当的措辞来重新表达信息。

  这种强大的情感冲击力,激发了人们心里的善良。我们再来设想一个场景,我们在餐厅点菜之后,服务员拿走菜单的同时说了一句话:“好的,我很快上菜”,或者“好的,我很快为您上菜”。多了简单的两个字,是不是就达成了一种更亲近的社交互动呢?

  在重构选项这个策略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之前提到的,社交规范和人们倾向于规避损失的心理。举个例子,在一项研究“怎样鼓励酒店客人重复使用毛巾”的实验中,酒店在不同房间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标语牌,一种是单纯呼吁“请帮忙拯救环境”,另一种则利用了社会规范的力量,写的是“和曾经入住本房间的其他客人一起拯救环境”。两种标语牌起到的效果差别很明显,因为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往往格外注重群体行为模式,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然后跟着做。 那怎么利用人们害怕损失的心理呢?快捷药方公司在和患者沟通时,如果公司推荐患者采取性价比更高的方案,强调“不采纳这种方案,可能损失多少钱”,要比“采纳这种方案,能够节约多少钱”的效果好出一倍。看出来了吧,通过重构选项来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实在是一种成本小、收效又高的方法。好,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五个策略:“重构选项”。用更打动人的措辞来表达信息,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6“巧借东风”,也就是“提高型策略”。优化你的选择,让每次做的事更愉悦。

  7合理简化。概括起来,就是让正确的选项更简单、更容易,让错误的选项更复杂、更困难。

  《决策的力量》读后感(五):不用看书,看看豆瓣他人评论即可,结合《上瘾》更有感触

  

方法论的图书一般都不用看原文,先看一下豆瓣中他人的评论,对书中所讲的方法有所了解就行。重点在于结合自己已有系统框架去不断完善(添加、删除、替换)。这本书讲的方法其实结合《上瘾》这本书的框架理解更好。

任何人选择干任何事取决于动力、触发、能力三个方面,简单总结如下:

㈠. 动力

1. 兴趣

2. 好处

□ 为好习惯及时体验短期好处。将长期好处分解,使能够及时体验短期好处

□ 将其它好处与好习惯进行同时关联,借助东风吸引人。如给牙膏中加入芳香气味来吸引人们刷牙

□ 后果体验。如提前去心仪的大学体验一下美丽的环境。如人为体验一下失明的感觉来提醒保护眼睛

3. 情感

□ 赋予情感意义。如将捐款表述为“为贫困儿童带去希望”

□ 从众心理。如图书馆比宿舍更有利于看书。 其他人都在学习,我也应该努力

□ 厌恶损失。如“不采纳这种方案,可能损失多少钱”,要比“采纳这种方案,能够节约多少钱”的效果好出一倍

㈡. 触发

1. 为好习惯设置便捷,无意识即可轻松达成

□ 设为默认选项。如默认捐献遗体,如不想捐献需要主动申请。

□ 设置提醒。如在煤气中加入刺鼻气体,泄漏时能自动提醒人们注意;坐姿提醒器

□ 抓住第一注意力。如把最赚钱的商品放在货架最有可能被顾客看到的地方

□ 提供选择。如变为什么?怎么办?为你选择这样还是那样?如选择型的调查问卷完成率远高于填写型调查问卷。

2. 为坏习惯设置障碍,需要有意识采取行动才能达成

□ 远离视线。如学习时将零食、手机等诱惑放远

□ 设置前置条件。如把闹铃放在需要下床才能关闭的地方

㈢. 能力

1. 任务量区间化,最小1个即可达标。如俯卧撑1-15个/次,时间充裕动力足则做15个,实在不想做做1个即可

2. 拆解大目标为较容易完成的小目标。如将背单词分解为每天背1-10个,每次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每次成功完成收获的都是自信

3. 安排任务时多留20%的奖励时间。 如预估30分钟能写完作业,安排35分钟,这样即便有些波折也能按时完成不至于被动,如果提前完成,剩余的时间就当是自我奖励自由干些喜欢的事,这样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任务,会养成极大的心理暗示,我能说到做到,掌控自我,即积累自信又心情愉悦不焦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