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家》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家》经典影评集

2021-04-02 23:35: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家》经典影评集

  《家》是一部由汪俊执导,黄磊 / 陆毅 / 李小冉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影评(一):只有自己限得了自己的高

  看电视剧《家》,自己就像剧中的觉新。

  心中有爱却不敢争取,即便争取也不敢付出全力,矛盾着妥协,人生变成一场遗憾,最痛苦的是他。

  不免顾影自怜,不止一次,还没起飞就被限高,遗憾着熄掉小火苗。

  他的深思熟虑,比起两个弟弟的“年少冲动”,结局却是后者显得更理性。

  生活不会“就这样”,生活是会更糟的。思虑过多是一种懦弱行径。

  同样环境,同样教育,相似情况,只是因为更坚持,结局就全然不同。

  也许不被看好,但终究只有自己限得了自己的高。

  《家》影评(二):~

  有时候想想觉得,巴金写这部作品,看上去是从觉慧——原型也就是生活中巴金他自己——的角度看这个封建大家庭,实际上主角似乎是在说觉新。他暗暗地以这样的作品纪念曾经思想先进用于斗争但也鲁莽冲动的自己,同时祭奠自己如同觉新一般的大哥。祭奠那个时代许许多多如同觉新一样万般无奈担忧心肠极好的人们。

  演员选得很好。一开始颇以为黄奕不会适合瑞珏,看了才猛然发现,其实黄奕不适合演小燕子那种角色才对。演瑞珏这样温柔的大家闺秀,真是非常适合。黄磊如同以往合适那样矛盾的角色。陆毅也如同回到了海岩剧中那样的热血青年。

  当觉慧坐船离去,觉新终于在岸边出现,表情复杂地如同家长一般地向他挥了挥手,去吧去吧。觉新的心里有些什么,是我们这代人无法真正明白和体会的了。忍不住替他心酸啊。

  《家》影评(三):永远在青春的原野

  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揭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无耻。另外,他还描写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渐觉醒和反抗。封建势力虽然强大,但那毕竟已成为过去,和现代社会发展相悖,始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和遗弃,即使觉民、觉慧不站起来反抗,还会有千千万万的人站起来。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另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一个如此庞大的的家庭衰落,,虽然有点可惜,但封建专制始终是不可取的。

  在这些充满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细节的描写。用了很多不同的修辞,景物仿佛就是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比如小说一开头写风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馆以及结尾写觉慧如鸟脱笼似的离家。

  《家》的另一个特点是洋溢着纯洁浓厚的青春气息。这种单纯而自然的气息,正如巴金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家》影评(四):为自己而活,为家人而活。。。

  高中的时候,看过原著,被里面的另类觉慧深深吸引,一个阳光,朝气的少年,一个虽然有点冲动,但是敢于说出自己想法的人,是封建家庭昏暗中的一股清新;而对于觉新的懦弱,顺从,忍气吞声很是鄙夷;而今,看完电视剧,忽然能够理解觉新的作为,他是老大,他要照顾弟妹,照顾整个家,他没法像老三一样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身上的那个重担压得他无力反抗,是身上的那份责任让他选择退让,,,,应该说觉慧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个觉新这样的哥哥在他身后扛着,所以他能毫无顾忌,能很坦荡的说自己喜欢说的话,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觉慧成为了觉新的一个希望,一个精神的寄托,,,忽然想到“放羊的星星”中天骏对弟弟天琪说的一番话,一个家总要有一个人来肩负责任,那就让我来承担吧,这样你就可以去追寻梦想了。大概这个意思,当时听了很感动,觉新有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家人的幸福,只能牺牲自己,,,当我们想着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是否有考虑过在背后支撑着我们的梦想,为我们而活的最亲爱的家人。。。。。。。。。。

  《家》影评(五):灵魂的追思

  家是什么?是一束温暖的阳光;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是一潭清澈的溪水。它可以融化心上的冰雪寒霜,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程,更可以遮挡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

  我没有看过小说,而是一开始就入手了它,不得不说的是,他们的演技很好,每个角色的悲惨也是感受的深切。觉新对命运屈服,委曲求全。觉新就像一个中间人,却也总是脱离了完全被封建社会所摧残的形态,而觉慧则是“五四”时期最激进青年的代表之一,他是封建大家庭的“叛徒”。他们的爱情是悲剧的,梅芬,瑞珏,鸣凤,甚至差点连琴都差点惨遭毒手。

  那个年代,女性的地位地下,女子是需要裹脚的,不能剪短发,不能过问家中大事。这些迫于礼教的的东西,束缚了女性的思想,最终形成的是三四房的那几个姨太太一样,整天打麻将,聊八卦,以传播流言为乐。

  巴金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里,觉新的形象几乎就是完全按照他自己大哥的形象而落笔,大哥是他一生中最爱的人,所以,他在对觉新这个角色里倾注了他对大哥的爱,同时又对“杀死”他大哥的这个他深恶痛绝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充满愤懑。

  《家》是巴金的“家”,却注入了我们内心的灵魂的深思,成为后人之瑰宝,让那个时代的过去以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我们面前,深刻而回味悠长。

  《家》影评(六):喊醒她还是不喊醒,这是个问题。

  拍的很认真,演员演得也好,给五星。丫头鸣凤的死给我震动最大。三少爷给鸣凤爱,却没有能力护住这份爱,最终导致鸣凤以死明志,用自杀来捍卫她与三少爷的爱情。三少爷喊醒了“铁屋子”里的鸣凤,但并不具备打开铁屋子把她带出来的能力。所以,喊醒她还是不喊醒,这是个问题。

  拍的很认真,演员演得也好,给五星。丫头鸣凤的死给我震动最大。三少爷给鸣凤爱,却没有能力护住这份爱,最终导致鸣凤以死明志,用自杀来捍卫她与三少爷的爱情。三少爷喊醒了“铁屋子”里的鸣凤,但并不具备打开铁屋子把她带出来的能力。所以,喊醒她还是不喊醒,这是个问题。

  《家》影评(七):悲情有余,感觉不够

  大一那会儿,整个中文系都在做文学解读。老师让我们在巴金的《家》、沈从文《边城》、茅盾《子夜》选一篇作品来解读。《边城》文本过于抽象化,《子夜》有些关于金融的方面不是我所感兴趣的,于是巴金的《家》就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理由就是文本满简单的。读《家》那会儿,就觉得黄磊的气质很想觉新,懦弱妥协,却不得不说仍旧是进步青年。没想到黄磊真的演了觉新,就满心期待这部《家》。

  还是要说基本还可以。《家》真的是一个特别简单纯粹的文本,也就是革命性特别强。所以,很多人都会不喜欢觉慧,因为觉慧是个过于简单的人物形象,冲动革命。陆毅演觉慧,我总觉有些老了,尤其和演觉民的演员相比,就愈发觉得不像这个形象会做出觉慧做出来的事情。至于其余演员,演琴的演员像韩国整容演员,李小冉演梅表姐,不够孱弱。

  黄磊的觉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悲情有余,感觉不够。其实,导演将高家布置地有些过于精致,镜头感也过于朦胧,清晰度(也就是观众感受到的革命性)没有这样强烈。所以,我们大可忽略觉慧的愤青,像老太爷一样,会被认为这样的做法只是小孩子的瞎胡闹。而对于觉民的戏份,几乎是没有处理的,(我们大一那会儿觉民可是解读的关键点)觉民的性格徘徊在觉新和觉慧之间,其实这个人物的可读性是凸显的,只是这部家的这个演员不够大牌。

  在艺术处理上,还是觉得悲情过多渲染了,这好似韩剧的表现手法。而本身那个年代所特有的东西却是刻意地被忽略了,这样来重新阐释巴金的作品好像有些误区了。巴金确实预设了故事的悲剧,却不是在过多的花前月下,而是在那个时代之下,而本剧的时代就是老太爷,是整个四川省城,上海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总体觉得不够接近原著。

  《家》影评(八):《家》 家

  眼看着,电视剧《家》中,觉慧终于做出了勇敢的举动,离开了封建的大家庭,走向新的生活了;在船上,他和哥哥、好友挥手告别,和他的故乡挥手告别;虽然有些许留恋,却义无反顾;江水滔滔流去,一叶小船飘荡在江中……

  很多年前,曾看过巴金所作的《家》这部小说,因此现在对这部电视剧很感兴趣。电视剧看完了,我还在想着,家,人的起点和归宿,应当是最安全、幸福的地方。当然,像巴金老人的《家》中所描写的这种封建大家庭,是应当背叛的,离开的!这种封建家庭,压制人的美好愿望,拆散一对对有情人,觉新、觉慧都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善良的人遭受摧残,为了逃避给风烛残年的冯老太爷做小老婆的悲惨命运,17岁小姑娘鸣凤投湖自尽,梅表姐在无奈和痛苦中告别人世,瑞珏生孩子时悲惨地死在乡下,……这种家,简直是地狱啊!

  看着故事的结尾,觉慧兄弟之间的别离之情,深受感动,不禁想起我家的别离和重聚;当然我家的别离是幸福的,远不像觉慧兄弟那样沉重;为了未来,儿子们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的生活,到陌生的地方去学习,探索……。几年前,大儿子到海外去留学,我们也曾依依惜别;两年前,小儿子离开北京,到川大去求学,我们到火车站去送他,看着远去的列车开动,心里也有不舍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暂时的别离,总是不可避免的;而为了将来的团聚,我们也只有珍惜现在的别离,鼓励儿子去远方奋斗,锻炼意志!

  后来,大儿子回国创业,现在又喜结良缘;虽然我们没有生活在一起,但经常性的电话问候,节假日的团聚,也是很有意思的!在“天府之国”求学的小儿子来来往往,开学远去,假期即归来,让我们也很欣喜;他在成都期间,我们用电话联系,我还不时浏览一下他的博客,了解他的心理历程,学习、生活情况,给他留言;他也经常看看我的博客,博客也是我们母子俩交流的园地。心中互相思念,岂在于朝朝暮暮在一起!

  应当说,我的家庭是欢乐的,自由的,民主的,虽然不富裕。家,家,我们热爱家庭,愿我们的家庭成员永远幸福,愿我们团聚时的幸福情景,永留心中!

  《家》影评(九):罪魁祸首在于"封建"二字

  《家》这部戏以封建大家庭中三兄弟在封建家长制度和礼教的压迫之下的妥协亦或是斗争为主线,围绕在三兄弟周围的青春美好的女性,虽然身份地位不同,但却尽忠职守地充当着各自的角色。然而,她们最终仍然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在无力的抗争和万般无奈之下,活生生地被愚昧落后的封建制度所扼杀。

  梅芬

  旧社会的女性在女大当嫁的年龄,尽管对心上人已暗生情愫,在嫁人这件事上,往往是由不得自己选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桩被逼无奈的婚事,扑灭了所有美好的希望。可笑的是,明日就要做他人的媳妇,却连自己的夫婿长什么样儿都不晓得。心已经死了,埋藏起心中的秘密,一切愿听从长辈的安排,远嫁他乡。以后的日子,梅芬沉浸在阴郁和自怜之中,最终积郁成疾。

  婚姻之事,本该听从自己的意愿,自由恋爱,自主决定,但在那个时代,却是借着八字不合、冲喜之类的迷信,成为任由人摆布的玩偶,被葬送掉美好的青春,掠夺掉本该享有的幸福,而成为了牺牲品。

  瑞珏

  代表着贤良淑德、知书达理、忍让包容的传统女性。在她身上,有着女性那种忍辱负重的隐忍,委屈的事儿往肚子里咽,希望通过自己默默的努力来寻求改变。她也是听从父母安排嫁的人,幸运的是她嫁给了大户人家的长房长孙,夫婿虽然懦弱却是个正直孝顺、有情有义之人。尽管最初是强扭的瓜,她非常明事理,也懂得该如何尽好当妻子的本分,逐渐赢得夫婿的信任和喜欢,也有个瓜熟蒂落的可喜结局。然而,也正是夫婿的孝顺和她的不计较不反抗导致了又一出悲剧的发生。

  在封建大家庭中,并不只是小俩口过日子那么简单,还得伺候公婆,听从长辈,融洽与亲戚的关系。在众口一词的压力之下,不想服从的声音早就被无力地淹没了。

  鸣凤

  水汪汪的大眼睛,做事勤快利落,是个讨人喜欢的丫鬟。被花钱买来,在衣食无忧的大户人家干活,已是很满足。但在地位差别分明的家庭中,丫鬟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作为下人的职责是伺候主人,让主人满意的。鸣凤也从来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想踏踏实实地在高家干活。但丫鬟生来就是丫鬟的命,可以被人花钱买来,也可以被当作人情送人做小。鸣凤宁死也不从,哪怕是死也要给自己留下一分清白,最终被逼无奈投河自尽。

  一个丫鬟就这么死了,但整个高家上上下下,就像是没发生过这么件事似的,丫鬟的命难道就如此无足轻重吗?丫鬟也是人,也有美好的愿望和不可辱的尊严,而不是被人当作物品那样随意地交易和践踏。

  《家》影评(十):“家”中的男女

  幸好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

  一直都是理解和同情大哥觉新的:为长子,要为弟妹榜样,要听话,故痛失所爱,良心受折磨,优柔寡断中忘不了旧爱又不忍辜负妻儿,是可以理解的;眼见二弟觉民在情路上要重蹈覆辙,有心相助,却力不从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直到珏难产死去。

  珏-世界上最善解人意的妻:丈夫心有它属,她心痛如刀割,还愿全身而退成全丈夫和旧情人;面对丈夫的隐瞒,懦弱和妥协,她抱以所有的信任和心疼。她也是这个家中最有正义感和行动力的女性:面对初婚时丈夫的冷暴力,她勇敢面对,掏出真心,积极改变处境;得知鸣玉婚配被贱待,她挺身而出,据理抗争。她还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面对“情敌”,没有憎恨,反倒心疼,痛惜,敬爱。对于那个年代的女子,这个温婉的姑娘真是有种高洁之美。

  直到珏的死,觉新任由长辈利用迷信摆布自己的命运,最终导致珏的难产而亡。我才觉得,这个男人真是窝囊到了极点。

  一生为爱痴为爱殉的梅,一生为爱忍为爱憾的珏,为了这样的一个男人,真是太不值得!

  作为大哥,觉新对两位弟弟说得最多的是,“你也不理解我”。他坚信自己的牺牲是奉献,奉献是需要被感激的。但如果当年他能反抗,家族的历史又会如何改写?老太爷不会生气,可以多活几年?大爷可能被活活气死,抱憾终身,因愧对列祖,死不瞑目?觉新所谓的牺牲真的是有价值的么?该发生的是否还是会发生,只是家族的败落会因大老爷掉气而提前到来?如果家族的命运为时代所操纵,觉新不负梅芬,是否个人的悲欢就不会有离合?

  大太太最后在珏是否搬到城外一事上也投了赞同票。大老爷过世,惶恐无所依仗,之前作为大房太太的威严,作为婆婆的悉心教导,因关键时刻的倒戈,显得不过就是后院妇人的权柄嬉闹,小两口前好为人师。为了自保,甭管珏人多好,待她多好,是不是自己房的媳妇,都可以收回手,划清界限。那个年代的女人,离开男人,毫无地位。尊严也是假的。

  梅姨一辈子因为好面子葬送了女儿的婚姻。梅实质和觉民是一样的,接受命运毒打,深陷绝望而浑浑噩噩,殊不见人生还有其他,除了情爱。

  鸣玉虽出身贫寒,但最后为了保全自己喜欢的人,以及报恩,没有求助于觉慧也没有再为难大太太。深明大义,重情重义的她,和这一大家子受过高等教育,“喝过洋墨水”却卑鄙冷漠的少爷小姐太太老爷形成了鲜明对比。德行和知识在哪个年代都不成正比。

  幸好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若想,是男人,可能会成为觉新,是女人可能会变成梅。毕竟在任何年代,抗争只有天之娇子才担得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家》经典影评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