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的读后感大全
《玩家》是一本由夜X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玩家》读后感(一):《玩家》啊!
一年前,上海某酒店,孙老师说到的好小说。
我:《玩家》啊!
我不是认真的,在对旁边的夜老师开玩笑,那时我并没有读过《玩家》。
冬季读书会第-1天(立冬是第0天,今天是立冬之前一天),我废寝忘食地(嗯,下午没睡觉,晚饭在被催)读完了《玩家》,对夜老师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所以我现在回答孙老师的话是:
《玩家》啊!
《玩家》读后感(二):突然想起来,我是不是该说明一下,这本书是有续集的?
本来就想好这是一个系列的开始
出版社不让用《玩家1》的名字,是怕我挖坑又不填吧……
其实我已经开始填了啊
而且打算先填个三本
只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而已
话说黑暗塔今年电影能面世,想想距离斯蒂芬金写下第一遍“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已经过去三十五年了。
而《玩家》至少在今年有望看到网剧版,还是挺激励人的呢。
对不定期更新的草稿有兴趣的可关注我公众号看:storyatm
《玩家》读后感(三):奇怪的结局
其实读完开头一部分,结合主角身份,又是说人工智能又是说大数据啥的,就大概能猜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没有大反转的感觉。不过中间部分读者还是挺有趣的,跟着主角一起疑神疑鬼。最可惜的是结尾,真的莫名其妙,好多坑...
有意思的还是映射了信息社会下我们的私人数据几乎是没有安全可言,想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有什么软件或者人工智能真的强大到可以分析方方面面的数据从而来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的话,这种资源被不怀好意的人掌握,也是蛮可怕的。。。
《玩家》读后感(四):读《玩家》
新锐作家夜×悬疑烧脑力作,一名极客的都市大逃杀。“5W”游戏规则:五个陌生人一组,在匿名的情况下,轮流输入“WHEN、WHERE、WHO、WHAT、HOW”构成一个事件,由被指定的玩家在现实中执行。程序员陆仁甲加入这个游戏时,以为这不过是个消遣。然而他渐渐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真实而残酷的“游戏”。为求脱身,他利用黑客技术查出其他的玩家身份、监视事发现场,本以为大局在握,一场伪装的意外却让他觉悟:自己仍在这场游戏之中…… 作者的构思不错,生活就像是一场游戏。主人公陆仁甲就是路人甲的谐音,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有可能是偶然,也有可能出自某种设计,对所有这些事件的统计就能预测将来,有点像大数据,也有点像游戏。也许我们的生活就是上帝的一场游戏。设计巧妙,可以一看。
《玩家》读后感(五):生活的游戏,我们输不起
你以为你是这场游戏的高级玩家,实际上你只是别人的玩物。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也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坐车还是上课的时候,总能看见小伙伴们在玩游戏,女生爱玩消除游戏,男生爱玩王者荣耀这类的塔防游戏。游戏能使人沉迷,也能让人疯狂。当普通的游戏已经满足不了人类追求刺激的生理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参与甚至设计一些用生命作为赌注的游戏。比如前两天网络盛行的“蓝鲸游戏”还比如这本书里的“5w”。
《玩家》读后感(六):为你足够的认真
记得前年冬天,我正在写《名丽场》第一稿的时候,陶老师正在写《玩家》,当时我们彼此都被剧本缠身,我那时候白天要乘车从马当路去中山公园开会,有时候一开就是一整天,回家精疲力尽,想着写完《名丽场》大概遥遥无期了。
后来陶老师说,那不如我们来拼文吧,每天激励一下彼此,截止每晚12点,看看彼此长篇今天又进展多少字,输的那个人要给赢的那个人打100块钱。
我们当时都非常相信彼此,所以基本上也不会真的去看对方到底写了多少字,但都诚实地汇报自己的进度,毕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自己的长篇。也不知道是陶老师放水,还是他对自己的作品太严苛,导致我因为这件事,赢了陶老师接近1000块钱。并且还快速写完了《名丽场》。
对于这件事,我一直觉得不好意思,但陶老师说,那1000块倒没事,重点是他终于把《玩家》写完了。后来《玩家》辗转了几家出版社,都觉得故事超级好,但担心读者不一定喜欢,几个月后,one开始连载《玩家》,连载期间好评如潮,很快就被影视公司买下,并开发电影和网剧。5月中的时候,《玩家》第一季终于出版了,我也替陶老师感到开心。
端午出行的高铁上,我很快就读完了陶老师的新书,不得不说的是,我为这个故事深深地捏了一把汗,整个过程酣畅淋漓,主角在一场大逃杀中一步步逼近真相,到最后那一刻,我都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我们所参与的每一个事件,是不是都是一场游戏,每个人都在扮演着玩家,我们是不是都被一个所谓的“X”玩弄于鼓掌间。
在前辈作家里,陶老师一直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从他的身上,我总能学到很多类似于自持这样的品质。陶老师在清晨写了一篇文章提到:
"无论是“严肃文学”也好,“大众文学”也罢,所有人都曾在同样的池塘里饮水。 在所有人的时间都被碎片化的当代,在崇尚娱乐至死的中国,古老技艺的传承者们可以退回到象牙塔里孤芳自赏,也可以用尽量友好的方式向年轻的新来者自我介绍——这未尝不是一种别样的冒险。"
这句话让我非常感慨,也希望与更多写东西的朋友共勉。 再度推荐一次《玩家》,为陶老师点赞。
《玩家》读后感(七):如果真有“5W”游戏,你想参与吗
你玩过"5W"游戏吗?
“5W”游戏规则:五个陌生人一组,在匿名的情况下,轮流输入“WHEN、WHERE、WHO、WHAT、HOW”构成一个事件,由被指定的玩家在现实中执行。主人公陆仁甲是程序员。很凑巧,我也是计算机专业。“黑匣子”系统就是如今的一个大数据。大数据时代下,每个人的网络行为大都会被记录、存储、分析、运算,例如,你买了什么东西,看了什么电影,订购了去哪的车票,预定了哪里的酒店。然后根据喜好不同,日常不同。向不同的网友进行不同的软广告置顶。
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通过大数据能极大程度的构建我们的生活圈。然而大数据的背景下,我们生活的隐私仿佛被抽丝剥茧的拆开,摊在阳光之下供人观看。隐私的存在渐渐淡却。
小说的后半部分,以一个“大数据”的概念对“5W”游戏进行一个定义。当然,小说中这只是徐杰自己的个人判定。并没有一个现实依据。可是,细思恐极。“5W”游戏就像是一个上帝转盘。被强制性的进行一个摆放,引诱人进行游戏。
每个人自认为自己是属于玩家。可未曾想到,其实,每个自认为是玩家的玩家,只是X眼里的一颗棋子,甚至于微不足道。而所谓的玩家,只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的进行着任务。还自认为是一场角逐。
当然,个人更喜欢前半部分的剧情。投身“5W”游戏,一切只是为了游戏,没有太多的尔虞我诈。当看到书中描述的“5W”游戏,感觉比真心话大冒险什么的有意思多了。当然,玩起来难度也相对的高了。可是这样的游戏真的是吸引人。对小说最基础的喜爱来源于“5W”游戏的设定。
其实并不是很理解陆仁甲把最后一次的任务执行人WHO设定成周致淑。甚至说,对于后半部分的剧情并不是很理解。周致淑说与公司的所有人与陆仁甲玩了一个游戏。转换镜头,徐杰自认为是游戏的操控者,对陆仁甲这个测试员进行试验。虽然这二者不会自相矛盾。可是陆仁甲遇见的爆炸、车祸、死亡、枪械。都是假的?难以进行理解。假设这是徐杰认为的,他在操控的一切。但是,车祸的意外,银行的劫匪。他以别人的游戏重合进行答复,太过于牵强附会了。
我更倾向于,众人仍是陷于“5W”游戏背后的一个黑手掌控之内。无论是周致淑认为的游戏,还是后来徐杰认为的设计师与测试员,都只是他们的自以为。并非结局。
结局仍是处于一团迷雾。
《玩家》读后感(八):命运游戏 ——《玩家》,“楚门的世界”
命运游戏 ——《玩家》,“楚门的世界”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这是北岛写在诗当中的。而命运的就如同是悬吊在每一个冒险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总有一天让你岌岌可危的生命当中出现某种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玩家》中,每日按部就班生存的宅男5W玩家陆仁甲,就如同是他的名字一般,一开始原本以为会是自己生命的主角,却不想落入了这场命运游戏的“棋子”地位当中,当人与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他们会上演出什么样的故事,而当故事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那么谁才是那个解开这个谜题的关键的钥匙?
《玩家》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等等的情节设置方式之外,通过层层叠加的心理暗示和一步步环环相扣的事件设定,给了读者某种欲罢不能的欲望——人们急于知道事件之后的真相,就如同是在《楚门的世界》中曾经以为自己走上人生巅峰的金·凯瑞,结果却终究是发现了绵延不绝的故事的终点,居然是一面没有出口的高墙,而他需要做的,就是打破这面墙的束缚,而男主“陆仁甲”想要摆脱路人甲的命运,则需透视这个游戏之外的圈套,打破这个“黑匣子”当中暗藏的秘密,然后才能找寻到属于他的5W事件的密码,命运无形的手是人为的,还是那道划破天空的闪电,其实也在无穷无尽的010101式二进制的转换当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周易式的辨证中,仿佛在暗示这种“冥冥之中”,的力量,混沌未知的可能,在“大数据”概念风行的今天,是否能够找到答案呢?夜×的作品,就是在为我们夜间的梦境添加精彩而不可不读的素材,如果今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充满了魔幻色彩的梦境,我也是绝对不会奇怪的。 当然,作为新生代的作家们,想来欧美的套路熟稔,同时也被日式推理作家们“毒害”颇多,《玩家》当中的情节,其实确实可以在脑海当中形成一个电影镜头画面的感觉,要说我会喜欢加个什么滤镜,《追凶者也》那种拍法其实挺不错的,后面那段枪战戏我比较推荐《王牌特工》,看上去比较优雅带感,如果陆仁甲的模样的话,想想看星野源这种样子蛮合适的……anyway,你会欣赏作者这种真·游戏·人间的态度,然后对此表示“虽然一万个不要不啊但是还是想要看后面的故事”……
最后对“一个”系列的作品,虽然软件已经很久没有打开了,但是出于对这种充满了骚气的文字鉴别能力,我觉得整体他们选择的作品都还蛮不错的,如果看连载,我觉得每一章断开的地方都是一种折磨啊,所以直接看整本书的读者应该还蛮幸福的。
y 林怿 2017-5-22 21:53:48 写于御庭园
《玩家》读后感(九):请遵守游戏规则?
08年的夏天,藏着一个噩梦。《死神来了》使我陷入被害幻想的恐慌之中,平淡无趣的人生在那一瞬间变得如此恐怖。也许我那蜉蝣般的一生如草芥般,在不知名的某个瞬间早已被安排好,随时等待着命运的终结。也许人生从出生的那刻就已经被决定好了死亡的顺序、过程与结局,生存的每一天都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等待镰刀划过脖颈的瞬间。也许我们或无意识,或精心策划的每一步都是被预测好的轨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等待剧情的上演。
这本《玩家》让我在08年那个夏至后再一次意识到了这种恐惧与无助——五个陌生人,在匿名的情况下输入when,where,who,what,how,让指定执行者完成任务。极其简单的一个游戏,可以说毫无吸引力,没有监督者,一切都只靠自觉。可以执行,也可以耍赖,又有谁知道?但是就是这样简单无趣的游戏却突然发生了变化,游戏的性质转变成残忍真实的杀人事件,这一切是假象还是一场精心布置的局?在这参与的五个人当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疯子,谁又在幕后操众着一切?紧张的剧情,详略得当充满无穷可能性的悬疑情节设置使得这本书令人毛骨悚然的同时又让人禁不住深陷其中,看似逻辑缜密,但却诸多“漏洞”。而你绝不会有想要追寻漏洞的念头,相反,剧情因为漏洞的存在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与精彩。
小说将虚幻与现实相交织,令人恐慌的同时不禁疑惑,我到底存在于虚幻还是现实?当你以为只是在执行一场虚幻的游戏任务,当你以为一切只是一个假象,爆炸、杀人,鲜血,种种真实的现实又在绝望地提醒你,一切都是现实。这与多年前的烧脑大作《盗梦空间》与异曲同工之感,你以为你已经脱离了梦境,却没想到其实你已进入了下一个梦境,你以为你已经醒来,没想到却陷入另一个世界,无法脱离。这本《玩家》也是如此,你以为你已经摆脱了游戏,却没想到一场游戏的结束是另一场游戏的开始,当手指扣上扳机,当双手沾染鲜血,我们才会感到迷茫,这到底是游戏还是现实?一切是巧合?还是所谓的命中注定?也许手中烙下的011638可以告诉你,亲爱的玩家,欢迎进入下一场游戏。
小说充满黑色幽默与荒诞色彩,简单的情节设置下埋藏着令人毛骨悚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我们的一生是被操控着的轨迹吗?我们所谓的无意识或精心做出的决定,是早已预测好的结果吗?如若如此,我们所谓的命与运将何其可笑,我们在出生的瞬间就已经参与了上帝布置好的游戏,无权存档,也无权退出。未来早已在开始的刹那宣布了结局,我们只能遵守游戏规则,将死亡过程表演下去。真是如此,你是否愿意将这个剧本演下去?
“请遵守游戏规则,体现游戏精神。”哦?凭什么。
《玩家》读后感(十):大数据时代,你的命运由谁掌控
一个由五个不同的匿名人分别设定条件的游戏,被指定为执行者的人需要按照指定的时间、地点、以及行为状态认真去达成一件事。不管这件事有多么无聊荒谬,都要不折不扣执行,否则就算游戏失败。
没有人强迫你必须去做,也没有人强制你必须保守秘密。你以为这只是一场随时可以退出的“游戏”?那么你实在是太天真了,当你渐渐发现事情的发展似乎开始不受控制,想要奋起反击之时,却不知你的命运早已操控在别人的手中。
大数据时代之下,人与人彼此之间的神秘之感变得越来越淡薄。你曾经去过那里,吃过什么,做过什么,买过什么,互联网信息都会有所记录。网络信息人员会根据这些大数据推断出你的性别职业、性格喜好、经济能力……只要是他们想要知道的,都不可能被隐瞒。
你若说我就不想要别被人知道我的个人数据与信息,我的信息我保密。对不起,在这个几乎事事时时都离不开互联网,连我们家老头老太太都学会网络购物发微信的时代,你不可能做得到。除非你躲到没有网络没有电的深山老林之中去隐居,即便如此之前你曾经留下的关于出生日期、社会关系等各种数据也已经统计上传到互联网大数据之中。只要有心,还是能够根据这些蛛丝马迹推断出你的一些情况。
最为可怕的其实还不是信息秘密的泄露,而是被有心人利用这些信息操控你的行为与命运。人生就像是一场游戏,你以为你的命运你做主,殊不知你只是游戏中的一个道具,那掌握了你信息命运的操控者,正在场外冷眼笑看你怎么拼命折腾。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像是待宰的羔羊,无所遁形的暴露在阳光之下,无奈的等待着屠夫将你剥干洗净。
小说《玩家》讲述的就是一个人不甘于命运被别人操控,想要逃离游戏的故事。看似一场迷局被揭示解破,殊不知另一个更大的阴谋尚在前面等待着我们的主角。整部小说斗智烧脑,悬念迭起,直看得人是后背发凉,手心出汗。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可能是这场“游戏”的操作者,然而最终的“BOSS”不到最后又怎能出现。
此书的整体结构到是真符合当下这个时代的节奏,情节紧凑而不拖沓,不到一个下午的时间便把这本二百多页的小说看完了。
看完此书,我的心中的确是油然而生一种无可奈何之感。互联网时代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但同时也在我们周围悄悄的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不知何时何地便会突然引爆,让你的命运防不胜防。书中的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不表示在现实的生活中不会发生。经常有励志之人振臂高呼说“我的命运我做主。”可是在大数据时代之下,你的命运真的能由你自己来掌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