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映象》经典影评有感
《云南映象》是一部由尹蓉执导,杨丽萍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歌舞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南映象》影评(一):短评
《云南映象》是我今年为止看过最美的歌舞,言语不能描述其万一。开场是旋律简单的清唱,但是那种野性的自然的力量。直唱的我头皮发麻。中场一次性满足了我对舞蹈、歌曲和鼓的所有幻想。尾声的升华篇好几次让我眼泪莫名其妙的涌出来。我觉得云南映象不仅是一种映象,更多是创作者对一个完美世界的描述,那里有花有草有鸟叫,土地上的人生生世世繁衍不息。
第一次想看她在北京我在伦敦,第二次她在伦敦我在北京,现在终于在上海相遇,也许就是传说中的一期一会吧
《云南映象》影评(二):美就是生活
极为震撼的观感,感动于舞者们充沛的感情和灵动的舞姿,精巧的编排和作曲让民族的东西成为世界的。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月光,那一轮明月衬托下曼妙舞动的身姿,凝聚了大自然的灵感和人类的创造力,当然还有演员的功力,都无比打动人。所有百来个人都来自当地的少数民族,演了上千次,重复着的劳作和生活,他们把快乐传递到舞台上,感染了台下的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美真是普世的,那些少数民族我从未了解,可他的服饰,舞姿,唱腔却无一不感动着我。
2018年4月6日从昆明艺术剧院归来。
《云南映象》影评(三):专注的力量
昨晚在国家大剧院看的,领舞不是杨丽萍。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做杨舞的姑娘,腰肢纤细,美的动人。海菜腔听的我好感动,表演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想,应该用那些关键词去描述这样一场表演,我第一个想到的词是“专注”。同行的小伙伴在表演结束后眼睛通红地给我讲述她对杨丽萍的“崇拜”,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看她的专访,对于她近乎疯狂的自持,当时还不甚理解。昨晚在看表演时,在看到《雀之灵》中杨舞姑娘舒展的舞姿时...我只能说,感谢杨丽萍的执着和无可挑剔的审美,感谢三宝的音乐,庆幸一张260的票能让我有这样一次体验...这是一个多好的时代!
《云南映象》影评(四):以民族艺术的名义而自信着
第一次看《云南映像》的时候,大概是四年前,看到一阵阵的鸡皮疙瘩,那也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的接触到大型剧。演员们大都来自云南的大山深处的村落里的男女,民族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加上杨丽萍老师丰韵的艺术功底将原生态的民族民俗的东西还原润色。在我心中,《云南映像》是非常有艺术高度的商演,是一部很出色的艺术品,将云南26个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和地域性的民族精髓浓缩精炼。我念书的时候方向主要是民族及产品研究方面,所以在欣赏《云南映像》的时候在民族民俗风情上产生共鸣,且感触颇深,民族是有个性的,有信仰的,这正是他们纯粹而高贵的一面。第二次看《云南映像》是云南演绎平台自营项目的惠民演出,义无反顾的去了。好的作品是,禁得起时代的考验,禁得起一遍一遍观看,反复琢磨和推敲。
《云南映象》影评(五):剧情概要
一部原生态民族歌舞集,总长差不多两个小时,服装尽显云南民族特色,涵盖云南多个民族的特色舞蹈,舞者舞得柔软而兼具力量。精品。
1)序 混沌初开
2)第一场 太阳——太阳鼓(西双版纳州基诺族)、芒鼓(建水县哈尼族)、铜芒(沧源歌唱佤族)、 象脚鼓(德宏州景颇族)、神鼓(绿春县牛孔乡彝族)、铜镲舞。
3)第二场 土地——月光(独舞表演:杨丽萍)、花腰歌舞(石屏县花腰彝)、伞舞(黑彝)、烟盒舞、女儿国(新平县花腰傣)、打歌。
4)第三场 家园
5)第四场 火祭——葫芦笙舞、甩发舞、纹身、面具舞蹈、东巴舞(丽江县纳西族)、牛头舞、涅磐。
6)第五场 朝圣——藏族舞、转经筒、玛尼石
7)尾声 雀之灵
看着舞者们动用全身尽情舞之蹈之的时候,深深自省,除了当自身身体哪部分发生疼痛时会去感知自身外,平时对身体的使用太少了,善待自己的身体,得让它多动动了。
《云南映象》影评(六):原生态云南土特产
11年前在昆明第一次看的《云南映象》,深深被原生态的民族歌舞所震撼。今晚坐在保利剧院再观《云南映象》,感受自不尽相同。
不同于杨丽萍的另一部概念完整的作品《十面埋伏》,《云南映象》更像是一盘云南土特产拼盘,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歌舞给人新奇的体验,但完了之后却好像没什么值得回味的……
十多年前印象深刻的是浓重雄性荷尔蒙气息的太阳鼓舞、嘹亮“海菜唱腔”的花腰歌舞、男女大胆求爱的烟盒舞……十多年后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些。杨舞领舞的雀之灵是很多在场观众的最爱,但我个人还是喜欢更为原始风格的。
如果说和十年前相比有什么变化的话,最令人叹息的就是一众少数民族舞者已经由帅小伙变成了熟男,腰上的赘肉、往后的发际线提醒着每个人时间是把杀猪刀,一视同仁!
变得更美好的是舞美和灯光设计,尤其是最后雀之灵那段的,着实让观众wow了一下。但这段舞美设计让我有点出戏,不禁想起太阳马戏的舞美……
没有想贬低《云南映象》的意图,毕竟这还是一部赏心悦目的作品,只是个人感叹逝水如斯夫。
《云南映象》影评(七):远古与现代时空的跳跃
美丽的彩云之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多彩的民族文化,26个世居民族团结和睦,生生不息,形成了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的独特文化类型,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杨丽萍的这部《云南映象》向全世界展现了云南的独特风采。 《云南映象》将彝、藏、佤、哈尼等10多个民族原始、粗犷、充满绚丽色彩的生活生动地展示在舞台上。奔放的肢体动作、抽象的画面构成、空灵悦耳的音乐、清亮具有穿透力的山歌,将人类对于心灵回归、生命激情、灵魂升腾的情感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无愧于“原生态”之称。 这部剧的大部分演员都来自自己的生活的地方,立足民族文化最纯粹最真实的模样,灌注对于世界的热情与深爱,将那一份最真挚的对于大自然的虔诚用最真诚的方式搬上舞台,记录云南这座文艺富矿中的一些点滴和片段,《云南映象》共同这块宝石上的灰尘轻柔地拂去,让世人看见它的光彩。 让人印象深刻的日出,一轮红日缓缓升起,健壮的男子在太阳的照耀下开始了“仪式”。之后明月缓缓升起,一位苗条美丽的女子在月下翩翩起舞。更是那一段《雀之灵》令人赏心悦目,人与自然还可以如此的相惺相惜,这是云南映象带给我们的精彩与感动。更令我们反思的是,这些美丽而真挚的民族虔诚,如今我们还剩多少? 《云南映象》演员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张力,源于彩云之南的这片红土地,是对于南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刻表现和深情礼赞,并有着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这也正是《云南映象》火爆国内演出市场并具有强烈的持久力的深层原因。
《云南映象》影评(八):记第一次观看舞台剧
第一次走进艺术剧院看演出,便感受到一股直击心灵的震撼。杨丽萍所导的《云南映像》,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述说的美。
混沌初开的序,苍茫茫而生的黑暗,找不到方向。天地并生,日月齐出,生灵万物,还有人,渐次醒来。
太阳出来了,鼓一声接着一声,人一个接着一个,他们手舞足蹈,用生命敲打着神鼓。鼓声里可以听见人疲惫了,倦了,可是对于生活的向往是无法熄灭的。用尽生命的力气去敲打着鼓,也是用尽生命所有的力气去生活。
辽阔的土地哺育生灵。 月光是我觉得最美的地方,她没有脸庞,只有轮廓,孔雀和蛇一样的轮廓映在月亮上,映在影子里。生灵也许不一定要有形有色,清远的笛声里带着一种深邃而不自知的美丽。
落在家园里是无穷无尽的欢乐与留恋。喜欢彝族那一句热情的俗语“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有脚不能跳,俏也无人要”。对于一个人而言,欢快的,活泼的,纯粹的,干净的爱情是多么令人向往啊,她带给人的笑声如同风铃一样清脆,带给人的快乐像沉在湖底的镜子,明净清澈,连做梦也会笑着醒来。
而朝圣是圣洁的信仰,这种信仰无关风花雪月,无关山水迢迢,也无关对错好坏。玛尼堆,转经筒,经幡,一个个都藏着虔诚的灵魂。那个小孩的歌声“金色的山下有一片金色的湖,金色的湖里有一棵金色的树,金色的树上有一只金色的鸟,金色的鸟唱着一支吉祥的歌……”穿过白塔,雪山,天空,仿佛能净化一个人一生的错乱不安。
最后以雀之灵结尾,也许我们终其一生所要寻找的,就是自己。从自然中走来,终归还要回去,一只盛大华美的孔雀转身摆尾,留下人无穷尽的痴痴的不舍与向往。
几乎是带着眼泪看完的演出,所谓的魅力,留在记忆里慢慢沉淀。
《云南映象》影评(九):混沌初开
一部大型原声态歌舞表演,通过美妙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反映了云南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它的主要内容有太阳、土地、家园、祭火、朝圣五个篇章。讲述了云南人民对太阳的崇拜,对土地的向往和酷爱,对家园的眷恋,以及对火神的敬仰,朝圣虔诚的心理。自力更生舞蹈语汇音乐、语言表现了云南人民的美好心情。全剧结构严谨,一个篇章接着一个篇章,尾声《雀之灵》把观众带进了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意境。 节目在淡淡的音乐中拉开序目,天地一片混沌,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传说中的盘古出现在眼前,充满了激情,顿时开天辟地,崭新的世界映入眼帘,升起了红日,人们欢歌载舞,一副热闹的景象,令人心潮澎湃,配上混厚的话外音,东边亮了,西边亮了,彝族人民敲起澎湃的锣鼓,唱起幸福的歌谣,非常雄伟、壮观。 接着的一个篇章是土地,人们用歌舞,反映了人民热爱土地的心情,最有特色的是《月光》,各族少女穿上不同的服装载歌载舞,轻舞霓裳,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表现人们对土地的眷恋。那种源自内心的喜悦随着音乐在升腾,穿透肢体,身体在舞动,灵魂也随之摇摆,欢悦。姑娘们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自由灵动的光芒,那笑意如此自然,让所有的观者都为之动容。 在“朝圣”这一个场景中,虔诚的人们满怀着自己坚定的信仰,不畏艰难险阻,不怕高山激流,只为了心中的信仰,最艰苦的过程便有了意义,一切的努力都有了目标。那么单纯的信仰,那种单纯的执著,令人感动。最后,经历了千辛万苦,只为了把洁白的哈达献给最崇敬的信仰。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最有特色的节目就是尾声《雀之灵》,悠扬动听的音乐,衣袂翩翩的孔雀舞,舞蹈家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情感、表情、全情的投入演出,展示了最美好的画面。宛若一只美丽的孔雀,在大自然中,时而抬头,时而嬉戏,时而欢歌,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观众的心也不由自主的进入那空灵的世界,一起翩翩起舞,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傣族人民把象征爱情的孔雀的太阳鸟,以此表达人民对火神的崇拜。
《云南映象》影评(十):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
……
……
这就是看完《云南映象》后在我脑中环绕不绝的节奏。你们看着办吧!
还有,杨丽萍的云南方言录音:
太阳歇歇么 歇得呢
月亮歇歇么 歇得呢
女人歇歇么 歇不得
女人歇下来么 火塘会熄掉呢
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 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
刺柯戳着娃娃的脚么 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
有个女人在着么 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
有个女人在着么 山倒下来 男人就扛起了
苦荞不苦么 吃得呢
槟榔不苦么 嚼得呢
女人不苦么 咋个得嘛
女人不去吃苦么 日子过不甜呢
天上不有个女人在着么 天就不会亮了
地上不有个女人在着么 地就不长草了
男人不有个女人陪着么 男人就要生病了
天底下不有个女人在着么 天底下就不会有人了
注:这首《高原女人》是云南民歌词作家蒋明初创作的一首民族歌谣。歌词仅仅只是几句简单的云南方言,却精辟的描述了一个女人的艰辛与崇高。很多人将之看作一首对母亲的赞歌。舞蹈家杨丽萍在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中特意将这首词用作伴舞并亲自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