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南方与北方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南方与北方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07 00:50: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南方与北方经典读后感有感

  《南方与北方》是一本由[英] 盖斯凯尔夫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5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方与北方》精选点评:

  ●电视剧改编更好

  ●看了原著就会发现,BBC那版拍的可真是太好了,原著真的也就是二流小说。

  ●人性

  ●这版封面的颜色让我有些敬而远之,不过终于在92年后得以再版终于让我可以一睹原著的已经让我很开心了。简言之,很好看。电视剧本就是典型隐忍式英剧爱情,但为了增加浪漫,仍是加了不少戏剧化的情节,比如玛格丽特和桑顿初遇于漫天棉絮的工厂,比如桑厂长那句Look back at me,再比如最后火车站的重遇,都让我非常喜欢。但是书则更显得隐忍,有大量内心的思考,没有上述这些浪漫情节,497页只最后两页发了糖,前期一直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天人交战hhh直接的爱情表现很少很少,正因为如此,到最后发糖的时候才异常感动。除此之外,对于工人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讨论,对人信仰的反思,对人生的思考等等,都很有意义,一点不觉得长,一下子就看完了,绝不逊于电视剧又有异于电视剧的存在,很值得一看(当然要强调剧也是超级好看的啊!)

  ●翻译的不好,不要买这个版

  ●这版翻译到底怎么回事,晦涩拗口得实在读不下去了,气晕

  《南方与北方》读后感(一):翻译太差劲了吧

  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几年频频出现问题。国内作家的书,经常出现印刷原因的错别字,翻译的作品,本来觉得是权威出版社应该很可靠的,但是这本实在是呵呵哒!说难听点,有些地方简直就像用的电子翻译!人文社想自己砸自己牌子吗???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几年频频出现问题。国内作家的书,经常出现印刷原因的错别字,翻译的作品,本来觉得是权威出版社应该很可靠的,但是这本实在是呵呵哒!说难听点,有些地方简直就像用的电子翻译!人文社想自己砸自己牌子吗???

  《南方与北方》读后感(二):变革与苦难

  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变革”,由于工业的发展,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变革,充满机遇也充满混乱,书中很多人物间的对话也反应出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对这种变化的态度,有些人不再信仰宗教,有些人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多么生动,这和简奥斯丁那个时代的人的刻板、僵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觉得亲切,也让我觉得惊喜,从那个时代起,人们的思想才开始正式向近代迈进。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从前是个牧师的女儿,身上充满了贵族小姐的高傲,冷漠,与文雅。但是由于父亲信仰的破灭而不得不搬到北方的工业城市米尔顿去生活,但是生活中接二连三的灾难使她慢慢变得坚强,乐观,渐渐地体会到了米尔顿人的努力上进并且最终成为了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本书的重点似乎并不是玛格丽特和桑顿的爱情,以至于在书的最后两页才匆匆结尾,实在是有点生硬和仓促,而且弗雷德里克的结局也并不圆满,这部作品似乎处处充满了遗憾和苦难,跟简奥斯丁每次童话式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方与北方》读后感(三):总结一些书与剧的区别

  ➡️年龄差。桑厂长初登场大概是三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玛格丽特是十九岁,年龄差在10-15岁的样子,剧里面显然缩短了这一差距,感觉在5岁左右的样子

  ➡️初遇。小说里比较普通,在玛格丽特和父亲去米尔顿找住所的时候,桑顿先生来他们下榻的旅馆拜访黑尔先生,恰巧黑尔先生不在,玛格丽特接待了他,两人尬聊了一阵,玛格丽特因为对商人的偏见一开始对桑顿的印象就不太好,但我个人认为这时候桑厂长就对玛格丽特一见钟情了,虽然句子写的很淡,但还是可以捕风捉影地感觉出来。剧就比较罗曼蒂克了,玛格丽特为了找房子的事去工厂找桑顿先生帮忙,第一眼是透过漫天飞舞的棉絮看见桑顿先生缓缓走上楼梯巡视工厂,当然后面发生了不愉快的一幕,加深了玛格丽特对桑厂长的坏印象

➡️颜值。真的没有贬低演员的意思,我觉得选角很合适,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演得非常好。不过看书的时候会感到玛格丽特是个显而易见的美人(上面提到的桑厂长的一见钟情多少也侧面反映了这一点)但BBC的女主选角总是这样,不算是第一眼美女,看久了则会越看越顺眼,越看越合适。相反,桑厂长则是太英俊了,小说里只是说他身材挺拔、健壮,样貌并不是很出众,剧版的桑厂帅了很多,可以迷倒万千少女

  《南方与北方》读后感(四):南方与北方 North and South

  

《南方与北方》的同名BBC迷你电视剧刷了好几遍,却是第一次完完整整地读了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这本书。我就没搞懂,原书名是North and South,到了中文名,怎么就《南方与北方》了呢?

此书被誉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傲慢与偏见》,自然是少不了一段爱情故事。不仅如此,盖斯凯尔夫人还着墨于米尔顿(曼彻斯特)这个北方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生存姿态和阶级矛盾,并趋向于和解的观念。

书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让读者可以细细体会人物的心历路程,不至于对情感的变化显得太突兀。可是不知是我的年纪问题还是啥,我觉得自己已看不了这种描写,满篇只觉得啰嗦[尴尬]

还有一个是翻译的问题。“今儿”“明儿”也就算了,“多咱”“多会儿”这种明显北方口语词汇是不是应该少一点?对于好多连“咱们”和“我们”都区分不来的南方人来说,我真得好好想想才能正确理解啥叫“多会儿”[捂脸]

其次,感觉不少地方的翻译说不通,不是通常的表达方式,愧对封面上“人民文学出版社”那几个字!

  《南方与北方》读后感(五):霸道厂长爱上我

  

如果把《南方与北方》看做一个爱情故事,那么《霸道厂长爱上我》其实非常适合作为这个故事的标题。家道中落的南方少女流落到北方,遇到霸道的纺织厂厂长,发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这么说起来,跟《傲慢与偏见》的故事还是非常相似的。相比之下,《傲慢与偏见》更加成功,是一部典范的英国式“乡村爱情故事”。

不过《南方与北方》是远远超越《傲慢与偏见》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爱情故事,更反映出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处于时代转折点上的各种阶层、地区、宗教、人物风貌。

一、 阶层

工业化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当然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这个不用详细叙述,从小学习马克思思想的我们已经耳熟能详。

小说里也描写到了无产阶级工作的恶劣环境,感染职业病尘肺而死亡的年轻姑娘,因丢失工作无法养家糊口而自杀的失业工人。

小说里的厂长是资产阶级代表。当然,作为小说,盖斯凯尔夫人并没有描述资产阶级如何靠榨取剩余价值发家致富。相反,这个厂长还算是有良心的资产阶级,能够主动改善工人生产生活环境,为他们安装通风设备,为他们搭建食堂。

但是他的同行们就没有这么善良,是典型的冷酷无情的资产阶级。

阶级斗争自然不可避免,工会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主要工具,而罢工是无产阶级斗争的重要方式。

小说里就有一场由工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罢工。有趣的是,小说里的工会是偏向反面的形象,工会以冷暴力的方式强迫工人加入,强迫工人强行一致的罢工,工会首脑还自己偷着赚钱而不顾工会成员死活。盖斯凯尔夫人看起来对工会很不感冒。

我们现在可能会以为工会就是发电影票、发游泳券、组织跑步俱乐部的地方,但在当年,英国工会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听说时至今日,英国工会依旧有着强大的势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国的生产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负面影响)。

小说里的罢工变成了暴力,也对工会有着嘲讽。

厂长与工会斗智斗勇,似乎是剥削工人血汗的邪恶资本家。但其实,他是由家道中落的落魄少年成长起来的,一路艰辛自不必提,所以,他更多是成功励志的典范。也因为如此,他对自己的发家致富非常自豪:我没靠家产,也没靠颜值,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为啥不自豪?

为了管理工人,对付难缠的工会,他变身成为霸道厂长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现在的老板一样,我们搬砖的偷懒摸鱼都可以,因为换个老板可以继续摸鱼,但是老板不行,他如果失败了会破产(没有破产制度的早期还会承受巨额债务),会被嘲笑,社会阶层会降级。他不是一个人在前行,他在背负着成百上千个工人在前行。

二、 地区

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各地区之间出现巨大差异。大家难免都会怀念那个更加自然淳朴的农业社会,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种怀旧情节,古今中外都有。

女主角来自南方,一个宁静和谐、风景如画的农业地区。当她来到满是烟尘的北方工业地区,自然会很不适应。

北方人鄙视南方人的不思进取,南方人鄙视北方人的功利心重。

如果可以选择,我想选择“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和谐宁静的小城市,宜居住,宜生活。然而,我还是身不由己的来到了大城市,在喧闹、嘈杂、空气污染、人群拥挤、纷纷扰扰中度过每一天。

这就是工业社会到来的大势所趋,每个人身处其中都难以抵挡。也许有少数人可以逆行,但这正好从另一面印证了大势的威猛。

所以,大理、丽江、凤凰,才受到如此追捧。它们是我们回不去的昨天。有趣的是,随着它们受到追捧,它们也越来越像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无聊世界了。

三、 宗教

随着社会变革,宗教的地位就越来越边缘化了。

一方面,这也是好事。宗教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安慰人心,给人们在悲惨的现实世界之外提供一个更理想的世界,让人有点念想。所以,越是乱世,宗教就越是兴盛。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人们的心被金钱占据,越来越功利,失去了精神追求。

而且,宗教还受到科学、新哲学的冲击,地位更是不稳固。

女主角的父亲是一个神父,但信仰动摇,于是不惜放弃职位和大房子,离开舒适的南方,去到了举目无亲的北方艰难度日。

但他还是信仰上帝的。

相比他而言,北方工业区的人更多偏向于无神论了。整天生活在轰鸣的大机器之中,目睹人类用工业力量改变自然、改变社会、改变世界,他们更容易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既然如此,信仰上天也没啥大用了。

四、 人物

小说里的人物还是非常鲜活的。

女主角也很讨人喜欢,并不是单纯的傻白甜。她有头脑,会深入基层调研,会主动思考;有勇气,可以勇于面对家道中落,比她软弱的老爸都强;有爱心,主动救助穷苦人家。她也在成长,不断适应和接受工业时代带来的冲击。

霸道厂长、女主父母、男主的高冷母亲和白痴妹妹、工人首领一家,甚至于女仆、傻白甜表妹,都栩栩如生。

盖斯凯尔夫人的写作技巧还是相当高超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