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我》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武松打我》是一部由陆一铜执导,余皑磊 / 安静 / 马京京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作 / 黑色电影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武松打我》精选点评:
●七年之后才上映,被删改的面目全非,原片应该挺好看的,今天看的就一般了。。不过导演确实有想法。。
●@先鋒光芒 just so so~這幾天坐地板屁股很疼 = =
●很有意思的国产小成本电影,历经7年才得以上映,黑色幽默之经典
●一部黑色喜剧电影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讽刺了很多圈内的东西
●理想与现实,说不完的黑色和幽默。想给三星半,豆瓣不支持只能三星了
●挺逗一片,低成本小制作。
●“找谁啊” “找你” “干吗” “喝酒 ^_^”(最喜欢的一幕)
●超冷超颓废~~~我也是活武松!
●服了吧,跟你较劲有失我的身份,不跟你一般见识,你不过是只鸟。→ 难道德松是只鸟,恩,他应该是老天爷不愿饿死的瞎家雀儿。(态度决定一切)
●笑点很尴尬也很无趣,表意很直接却很无聊,空泛的理想远不值得用故事来包装,远不如表现不着地的状态。
《武松打我》观后感(一):故事中的人不自知
第一遍,看完,什么玩意儿,门德松就像个二傻子一样,执着到所有人讨厌,摈弃,一丝不苟的沉浸在自我的意淫中,连看的旁观者都忍不住想打他,
第二遍,理想始终只是理想,现实的意淫每天都在继续。武松,就像是一个理想式成功的代名词,现实中真的有吗,也许,可能,但是虚幻的意淫里一定会有。
第三遍,故事中的人不自知。
《武松打我》观后感(二):诚意推荐之三武松打我
其实我发现我蛮讨厌这绵密的小雨的,打伞基本上成为聊胜于无的一件事。但是还是去了百老汇,不仅是因为《武松打我》的片名比较吸引人,更多的我想我是和喜欢映后和导演自如交流的那种温馨时光吧。
每一个导演都会认真并真诚地感谢观影的观众,并且认真地聆听和回答问题。我相信他们的认真和感谢都出自真心,毕竟来到这里看电影的人是真正的喜欢而不是盲目跟风追捧大片。
今天的《武松打我》又自不同,貌似来了不少导演的朋友,在映后才知道男主角也混迹于观众席中,我才恍然为什么电影放映众那个方向总传来阵阵笑声,这个是后话。
在和导演的互动中,才知道原来这电影的构思早在1999年,拍摄应在2005年(还是2003年,有点搞不清楚),而为何这中间获了奖项却不能上院线,理由其实很简单,导演是用超16mm的胶片进行拍摄的。但当时的院线放映要求用34mm胶片,就是这一步转换,还差50万,于是,这部“老”电影直到6年后才又出现在公众面前。
有看过第一版的导演朋友在听到观众提问的问题开始围绕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讨论越走越远时忍不住站起来向大家描述,曾经与现在这一版的结尾有何不同,而且时隔多年,导演仍然可以很激情澎湃地背诵曾经的结尾,要有多爱自己的作品,才可以无视时间,当年的台词,始终在那里。
我喜欢这样的讨论,甚至于最后一盘穿帮的花生米,由于去的晚,座位只买到第三排,不过无所啦,正好今天的眼镜觉得很模糊,所以这个第三排的座位也算合适哦,不过后来才知道,我旁边的老外原来就是影片里面的客串,我左前方的美女(貌似是外国人哦)原来就是导演夫人,啊哈,那放至中场时吵闹不休被我怒目而视的那个调皮的外国小孩儿不会就是导演的儿子吧。
喜欢导演在讨论问题时突然地把问题抛给观众席上的男主角,也喜欢戴着鸭舌帽的男主角在观众善意的起哄声中,先摘下帽子,又摘了眼镜,然后搞笑地说,差不多得了啊,再脱就没了。
更喜欢每一场观众会在提问和回答后有序地退场,有问题没问完的自会去和导演私下里交流。更多的人一边讨论一边离去,在这里从来不会有那种追着演员要签名的无聊场景,所有人都只是很纯粹地来看一场电影。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武松——活着的。用导演的话来说,那是个失败的英雄。独立电影可以更独立。理想主义注定要失败,而幽默感则很重要。
其实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但懒得问,那就是导演当时看了哪一篇王小波的小说后开始了《武松打我》的创作了,难不成是《红拂夜奔》?其实懒得问有另外一层的想法,是哪一部不重要,理解了是受到王小波的影响就已经足够。
还有个比较好玩的事情,在电视上看到了朱雨辰的新作《成家立业》,虽然知道自己基本上不会有时间去看电视剧,不过看在超强实力派演员阵容的份上还是看了故事梗概,结果去意外地发现里面朱雨辰的发小儿二蛋子的饰演者就是《武松打我》里面的门德松,真是有趣的事情,而且发现是一个用繁体字写博客的演员,恩,有趣,值得关注。
《武松打我》观后感(三):回看不一样
年少时在电影频道看过,印象深刻的是武松的剧情和女主的调情。
从那时,我也拿着一本白话的水浒传来看,还被老爸呵斥为不务正业。
而今,找来这片回看一遍,又丰富了许多感受。
温馨提示:含剧透
门德松的转变是从理想到现实再到理想与现实的结合。这就是黑色幽默啊~
理想——男主从小就是一单纯有想象力的人。
现实——故事发展到末尾,他和大川被人算计,他们决定跟武松那样去报仇。
两者结合——结尾那画外音升华了德松的境界:
“为了大川不再犯罪,为了他们的武松梦,德松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这一瞬间,德松发现自己也是武松。”“那就是大号的铁锤啊!”另外剧中的人物关系,完美的映照出现实中拍电影的难处:
出品人:张大款,属于不懂电影的老板,喜欢拍三级片,请大腕,最后还把导演给涮了。
导演:门德松,是一位有想象力单纯的导演,无可厚非。
制片人:柳林,他常常替导演和老板打圆场,可以说算不上制片,大号的剧务而已。
这些拍片子的知识,也是从一本闲书看来得,
我决定活得有趣6.6蔡澜 / 2017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其中的这一节“做制片人,是怎样的体验”
最后,我推荐一个学怎么拍片子的地界吧。
电影自习室-怒豆渣
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