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后感锦集
《全球通史》是一本由【英】乔治·威尔斯 / 【美】卡尔顿·海斯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5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球通史》精选点评:
●多读史很有帮助
●扣一颗星是因为我睡着了
●是通史难读还是这本难读?。。
●一生必读之一!
●这本书1920年初版的,如今99年了。里面涉及到中国、东方的内容大多充满了偏见和过时的观点。
●水土不服
●2020年的第2本书。又是一本被翻译毁掉的书,看着书中的人名、地名翻译简直哭笑不得。抛开翻译,由于本书成书过早,读者需自行判断其史学观点的时代性,而且这种时代性越靠近现代就越明显。对于一部通史的读者素质,显然要求就过高了。
●超级精致的通俗类历史读物,好评推荐
●开始读着读着就感觉不对,原来是几十年前的著作,所以很多新近史学发现并未引入。
《全球通史》读后感(一):这本书出版快1个世纪了。。
这本书1920年初版,如今99年了。作者是个有名的科幻作家。里面涉及到中国、东方的内容大多充满了偏见和过时的观点。
不知道为什么2017年还出版这本书,而且搞得像新书一样。实际上,这本书里面带来的问题,可能比它带来的知识更多吧。
而且译者也不太给力,在明显的地方出错了几次。
(我后面两句是为了凑字数才批评的。。)
《全球通史》读后感(二):书评
整本书看下来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再读的时候就在思考,人类是渺小的、脆弱的,和动物别无两样的,但是就是这么脆弱的生灵竟然在庞大无边的地球上生存了这么久,战争了这么久。可以说,人类的历史是血的历史,同时也有血的教训。从欧洲和中国的历史来看,朝代必然发生更迭,而每次更迭,又必然会带来战争的硝烟,这预示着,王位不是亘古永存的。一战和二战把战争推到了最顶端,大规模的侵略、大规模的武器、大规模的屠杀,虽然是读文字,但是脑海里也能映射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残忍景象。我相信这是国家的灾难,种族的灾难,更是全人类的灾难。因此,和平成为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同时也很庆幸,自己生活在没有炮火和硝烟的年代,这和每个国家的努力,每个人的努力是息息相关的。话又说回来,未来是否会和现在一样和平?看着当今的国际形势,并不乐观。个别国家跃跃欲试,挑逗着国家的防线,仿佛耳边太过于安宁要制造出一些声音。有些国家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和平,到处是战乱,到处是流离失所,到处是千疮百孔。
所以人类的未来究竟会怎样,谁也不清楚,它像未解之谜一样,需要人类不断的挖掘和探索。
《全球通史》读后感(三):偏重分析文明的一本开山通史
1.作为全球通史的开山之作,年代稍远,没有涉及到互联网变革。
3.对阿拉伯世界和罗马的兴衰成败分析,看完让人觉的真是千帆过尽,空流一地鸡毛。
4.罗马现在留下的是欧洲政治制度,只留在书面上的拉丁语,马可 奥里略的《沉思录》等,影响力只局限于欧洲,至少普通中国人对罗马的了解只限于历史课本。为什么强大的罗马没有文化流传下来?作者认为一是罗马根本没有人们认为的那般强大,是人们意淫出来的;二是罗马时代,骄奢淫逸成风,对知识的追求和中国相比不知道里面夹了多少阿拉伯人,这让人不禁想起中国史书里寥寥几笔记载的上层对社会风俗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说,马克 奥里略真不是一般的强大,这放在世界历史上也不可多得啊。
5.许是书常读常新的缘故,这次看阿拉伯文明的介绍很有感觉。穆罕默德起于底层,了解人民需求,放在中国就是一农民起义,关键是他们成功了,开疆拓土成了历史一霸,更影响了后世阿拉伯人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6.两次世界大战部分没看。现在理解不了,等以后机缘吧。
《全球通史》读后感(四):这本书是出版社伪造的
此书内容时序错乱,详略失当,经多方查考,威尔斯(Wells)并无和海斯(Hayes)合著过任何书,断定又是出版社为蹭热点而伪造的一本书。著者Wells有著名的《世界史纲/The Outline of History》,上世纪20年代流行,民国时期即有梁思成的文言译本和吴文藻冰心费孝通合译的白话,虽内容已显陈旧,现在仍在重印。Wells是科幻小说家,文笔不错,知识面也广,不过不是专业历史学者,写的内容不够严谨,也有错误和偏见,但毕竟可读性较好。Hayes有与穆恩(Moon)韦兰(Wayland)合著的《世界史/World History》。Hayes是历史学家,有多部史学著作,但这部合著的世界史定位是高中教材,比较浅显,在国外似乎名气也不大,最近后浪重新出版,注意到豆瓣上这几位著者的《世界史》75年曾有三联出版过,译者是中央民族学院研究室,按吴文藻、冰心、费孝通几人当时在民族学院任职,应该是文革时顶着右派帽子不便署名,当时在一起的还有潘光旦,也可能参与了早期翻译工作(不过潘67年即被迫害致死,可能贡献不大)。此书没看过内容,不敢定论,仅从目录看来似乎更加严谨和学院派一些。但两本书都有陈旧过时、西方中心主义等问题。本书则为拆解拼凑这两部书,结果内容多有重复、脱节乃至错乱。不过要说出版社完全是剪刀浆糊也是冤枉,除了吴、谢、费等老一辈先生的文字,偶尔会跳出风格完全不一致的翻译,足可以令人大跌眼镜,比如写成吉思汗居然用到“死翘翘”。所谓著名译者李云哲云云,查豆瓣上此名下除了这本外只有一个新疆地区的县志的参与编写者,很可能这个名字也是出版社杜撰的。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为了蹭最近全球大历史的热点,移花接木早期已无版权的译本,并连书名也改装成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名著相同,真是无耻到了极点。要看世界通史,目前市场上还只有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还算比较靠谱,虽然也不够完美,而且翻译也不太令人满意。另外还有Spodek的同名书,内容很新,版本更新快,但是定价不菲。没读过,不敢妄做评价,不过作者是研究印度的史学家,在印度教学工作过很久,看目录应该是刻意避免西方中心主义的,但似乎有点矫枉过正。
《全球通史》读后感(五):精彩有深度的一本全球史
●关于宗教和思想意识
世界各地,宗教的兴盛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愚民目的:安抚平民,劝诱人们接受剥削和贫困。但是,基督教在欧洲文艺复兴前期,宣扬自由平等,却推动了欧洲大陆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旧政权。
●关于国家的强盛和留名千古的帝王
●枝蔓的精彩
这一本通史,也描述了不少文化、语言、艺术、绘画、雕刻、建筑、宗教等等,结合自己曾经读过的书、看过的古建筑和博物馆,带来的冲击更强烈。最后粘贴几段觉得很精彩的书摘:
-“与其他被征服者不同的是,中国并没有接受入侵者的语言和文化,与之相反,入侵者自身总是被中国迅速且完全地同化。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的延续性似乎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的文明里,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产生过祭司阶级或宗教集团,而是追求现世主义。”
-“孔子的思想是保守的。他没有打算伤害固有的社会关系和秩序,他强调统治者拥有统治权,但也主张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是标准的道德规范。孔子的思想得到推广,因为它是安于现状的,深受统治者喜爱。”
-“古代中国人认为,占卜和语言有神奇的作用,死者的灵魂也令人恐惧。”
上面这几段是分析中国的,有这种深度,可以想象分析其他的深度。最后再粘一段书摘
-“与苏美尔人的悲观不同,埃及人天生自信并且乐观。因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泛滥的时间不确定并且洪水凶猛,造成苏美尔人的悲观和没有安全感。尼罗河也每年泛滥,但是时间和周期是可以预知的,这让埃及人获得了乐观和自信的天性。……两河文明用《汉谟拉比法典》,埃及相信法老是神,神的话就是法律。”
这里不仅仅讲的是单一文明,而是两个文明的对比,并且,深入到了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以及法治态度。再次觉得这本比较宏大、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