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1000字

2021-04-10 01:34: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1000字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是一本由阿何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一):偶尔励志,明辨鸡汤

  一种励志煎鸡汤文 阿何的文章文字还是稍显得耐读一点,从公众号搬过来到书上显得还好还不是太奇怪 有一部分是鸡汤,大部分是鸡汤 有一部分是属于励志 很久没有看这种励志的东西 有时候也是需要看下这种励志的东西 给自己一些激励和鼓励吧 鸡汤文的通用写法是,举个例子,讲一个道理 于是你感到很幸福,心悦诚服 但其实 这个世界是大千世界,很多的角度 一个点又如何能总结出一套通行的规律呢 我能讲很多道理 推销员小王拜访A客户,大家都没有搞定而,只有他搞定了,签下了大单,因为A客户说,所有人都跟他吹牛,而只有你跟我诚实的分析利弊风险,于是我选了你。所以得出结论,做人要诚实,实事求是,才能有大单。于是,你心满意足地喝下了这碗鸡汤。 结果你并没有想到,推销员小王拜访B客户,因为太实事求是,让B客户害怕风险,反而接受了吹得天花乱坠,搞关系的另外一个推销员... 鸡汤崩裂。

  这个世界是很多面的,没有什么固定的道理,当然,我们还是要坚信,勤奋的力量

  至于对于鸡汤,明辨这个角度就可以了。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二):重新看待努力

  花了一下午看完这本书,不得不承认,作者的某些观点的确很独特,也让人找不出理由反驳,虽然又是鸡汤,却还是想继续看下去。另外随书附赠了一个《超强整理笔记方法系统》的小册子,里面一些小技巧,还是蛮实用的。 首先介绍下作者:阿何,2003年,以广东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感觉又是个学霸)。从2008年开始创业,已经是大家眼中一个“小有成就”的人。2015年,创办微信公众号“职场充电宝”——一个职场微课在线平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仅6个月粉丝超过百万。 翻开书,先是同名序言,怎么说呢,完全颠覆了我以前对“努力”的认知,以往看的励志故事,归根结底就是要从现在开始努力,一旦开始努力人生也就会走向成功之路,然而作者对此是截然不同的观点,“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道方程的话,努力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太过在意这个参数的话,往往会阻碍我们的发展。 Part1“你的付出,微不足道”,讲诉自己进入大学后,才真的意识到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现在也正读大三,能很好的体会这种感受,更何况阿何就读的清华,汇聚了全国最优质的生源,压力不是一般的大。这还只是在学校,倘若我们真正进入社会,没有这么一点心理准备,又如何能更好的在职场上拼搏,只相信努力和付出吗? Part2 “让你成功的,从来不是天赋”,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下限”理论,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三):选对了方向,再去努力

  最近市面上关于“努力”的励志书、鸡汤书,让人有些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就像《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这本书的作者阿何在序言中所说,“我们需要鸡汤文,可如果一个时代只剩下鸡汤,不是件幸事”,于是在《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这本书中,阿何尽可能地增加自己实践中的方法论,还随书附赠了《超强整理笔记方法系统》这个小册子,以区别于其他的“努力”鸡汤。

  其实鸡汤并不可怕,我不拒绝鸡汤的原因,是因为如果某一碗鸡汤真的触动了你的心灵,而变成真正的行动派,那么这碗鸡汤就喝得好。就说《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这本书中,阿何也并不是不让你去相信努力,比如说在《成为天才,不一定只能靠天赋》中,提到“越是有天赋的人,越是明白天赋在成功因素占比中的渺小,越是懂得努力之于成功的重要性”,阿何对于努力是肯定的,凡事要想成功,离不开努力,但要注意努力的方法和方向,切不可盲目。

  如果说本书的前半部分,还有些鸡汤味道的话,在后半部分,阿何开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探讨实际可操作的方法。作者阿何曾经是广东高考状元,清华大学毕业生,在国企做过普通员工,自己创业做生意,后来又创办了有几百万粉丝的公众号“职场充电宝”。在创业和工作中,阿何碰过壁、失败过,但正是这多种经历和多重身份的转换,阿何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让年轻人少走些弯路,比如对于时间管理、挣钱方法、高效学习等实际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只有选对了方向,用对了方法,再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那么这才是努力的真正价值,才能有实现目标的希望。

  就拿最近正在热映的电影《爱乐之城》,并不光是爱情的主题,还探讨了人的梦想。主人公塞巴斯蒂安和米娅在最后都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一个开了爵士乐酒吧,一个成了著名演员,诚然这里面是他们不断努力、一次又一次失败但绝不放弃的结果。但令我们不容忽视的是,塞巴斯蒂安自身对于爵士乐的擅长和对爵士乐历史的耳熟能详,而米娅本身就有不错的演技,他们梦想的实现是建立在个人能力基础之上的努力。阿何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而要在努力之前先看清楚一些实际的东西,明确可能达到的目标,再去努力也不迟,否则选错了方向的努力只会南辕北辙。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四):努力已是默认设置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一看就是当下流行的鸡汤文标题。即便如此还是坚持阅读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它的作者——阿何。

  我本身没有关注过阿何,可我关注的几个人都曾先后推荐过他和他的公号“职场充电宝”。好奇之下也看过几篇文章,当时的感觉是“干货”大于鸡汤。正因为没有关注他的公号,当有这么一本他的文章合集放在面前的时候我是愿意读一读的。

  阿何在书的序言中提到,他写这些文章的初衷在于市面上写努力强调努力的文章和书太多了,大多内容都是泛泛而谈显得空洞。因此他想要写一写除了努力你还需要什么(才能成功)。读完整本书,我倒觉得每一篇都有在强调努力的重要,只是将“努力”这个词换成了“拼命”或“坚持”等。

  无论是努力,还是拼命、坚持,首先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不是希望,不能像“多读书”、“多运动”、“学会一门外语”这样笼统抽象。目标必须是可以量化衡量的。比如说把“多读书”改成“一个月读3本书”,把“多运动”改成“每周锻炼3次”,把“学会一门外语”改成“能无字幕看懂某国电视剧或综艺”。这种具体的目标既方便接下来制定计划,又方便日后复盘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目标指明了行动的方向,接下来就制定合理的计划,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前进了。计划说白了就是把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再把小目标变成每天的任务,每天根据定好的计划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这件事情说起来很简单,难就难在诱惑那么多,任务听起来就很沉重,自然而然就会犯“拖延症”了。

  按照计划实施就一定能达成目标吗?事实告诉我们:不是的。这个过程中有个极重要又很容易被忽略的要点——定期复盘。复盘的好处在于让自己很容易看到计划执行的怎么样,离目标还有多少差距,目前的计划是否真的有用,效率如何等。复盘了才能有效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才能朝着目标走得更快。

  这本书的书名会给人一种错觉,觉得努力并不重要。成功当然不是只有努力就可以,它还需要眼界、胆量、运气等一系列因素的天时地利人和。努力并不是不重要,只是它在每一个成功故事里都变成了默认设置,根本不需要特意去强调。

  我们需要多思考的是,这个世界不缺少努力,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比我们更努力的人,然而我们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又该如何去实现它呢?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五):努力并不一定有回报

  阿何,何许人也,网络曰简书签约作者,清华大学毕业,青年作家,同时亦是资深互联网分析家,知名自媒体人,微阔网创始人。大多数的名人或者都有多重身份,但是每个身份也大抵相关,他们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想问他们成功到底是靠什么得来的,他们亦大都会说努力,但是仅仅是努力儿子,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也许是我们没有深入的探究,所以人家就没有更深层次的回答我们的问题,阿何,他抛开世俗的不同,抛开大多心灵鸡汤式的书籍,告诉我们,努力,并不一定会有回报,努力,并不等于成功,成功不仅仅是努力堆积而成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素累积才能实现的。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太多这样的话,“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定可以考上北大!”,“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定可以追到男神!”,“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定能在北京买房!”。。。。。。我努力了,但是我们有考上北大,连厦大都没上,我努力了,没有追到男神,连暗恋对象都不敢表白,我努力了,没有买上房子,房价却不断上涨。。。。。。一切的迹象表明我努力过,但并不一定就能得到想要的。

  有人会反驳,既然努力没有用,那就不要努力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好了。请看清楚,我们这里说的是努力,并不一定有回报,并不是说努力一定不会有回报,如果努力不会有回报,那为什么那些农民伯伯要那么辛苦的播种,那些搬砖工人要努力搬砖,不就是为了得到那一点点的回报吗?如果我们不努力读书、识字,我们怎么会看书读报?人一出生就是在不断努力尝试中度过的,小宝宝一出生就是啼哭,告诉我们他饿了,用他的第一反应去吸允妈妈的奶,让自己得到营养,如果宝宝不去尝试,他如何得到人生第一顿饱餐?人生路上,只有不断努力尝试,才能有得到成功的机会。

  在我看来,努力跟我门个人所制定的目标也是相关的,比如说这次我只跑步只跑了1公里,给自己定一个目标,2星期之后,我要能跑1.5公里,每天我都很努力的跑,逐步的达到目标,2星期之后,我真的实现了目标;在比如,我只是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追星族,我喜欢某位明星,无比狂热的追求他,任我们想一想,这样的追求会有结果吗?昆凌如愿以偿的嫁给了天王周杰伦,那也是天王嫂有魅力,有见面的机会,这里的机会并不是所谓的粉丝见面会;如此看来,努力跟目标是有相关性的,只有制定一个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才能慢慢实现它,不切实际的盲目理想,只是妄想而已。努力,会有回报,但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六):战略上的勤奋-有方向的努力

  个人一直觉得书名中包含“努力,坚持”字眼的书都不值得细看。但看完这本书的序,这个想法被直接颠覆。知道阿何是因为公众号阿何有话说,被他的简洁的介绍很牛的自己吸引,“状元考上清华,理工男,职场充电宝公众号百万粉丝…”如果说学霸是当时刚入大学的我关注的重要原因,那之后发现工科男生的文章写的也不错简直是意外圈粉。 序言“你总是太相信努力”,反鸡汤到极致,我非常赞同阿何说鸡汤文是有其价值所在的。因为它至少传授给我们一个理念,成功是需要奋斗的。个人也觉得阿何的文章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鸡汤文,他的文字更多的在记录生活和看透本质,而且不断反省方法,所以,读起来更多的是收获道理,而不是作者不断盲目的鼓励读者马上做某事,给人更多思考未来的道路。做一位可以影响别人的作者,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呢? 书中有几篇文章我也有过同样的感受。 阿何考进清华,本来优越感超强,但马上被各类大神碾压,发现自己原来微不足道。当你在感叹“我这么努力,为啥还是过不好”的时候,请问问自己,真的足够努力了么?而即便是我眼中的那些努力到畜生程度的家伙,有些成功了,有些仍然在挣扎,所以啊,在成功的路上,你的付出微不足道! 还有一些文章讲到做人做事的问题,阿何讲了一个例子,在公司里,反倒是那些虚伪的人可以混的很好,那些实在的人反而一直在原地没有升职,当然不是要求我们都变得油嘴滑舌,而是在认真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也在为人处事方面下一些功夫。因为在集体里工作,只完成自己的工作远远不够,集体更多是合作和交流,所以通过阿何的讲述,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关于工作,阿何写到很多经历,我现在是大学生,虽然也兼职在社会是上,但是对阿何提到的东西只是了解一点,所以这算是除了课余工作,给我上的最生动的一节课了。尤其是关于社交,很多人一直以来对这件事都有误解,觉得社交就是朋友的多少,其实不然,朋友也分很多种的,有些是同等地位的,有些是你的高层,但不见得这些人,在你困难时都能帮助到你,很多你以为是朋友的人,或许别人并不把你当做朋友看待。所以社交,是让我们变成更优秀的人,和我们的关系人群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才是所谓社交。而当你处于低等的位置,求别人办事,这只是单纯的求人,以为你可能并不能帮到别人,所以你俩并不能构成关系。我认为最好的社交就是在认识交流中变成更优秀的人。 当我看完最后一页书,将书本合起时,才发现,看这本书时,我下意识觉得作者是我一位很亲近的人,像是朋友又或是师长一般给我讲一些社会及人生经验,这些话通俗易懂,例子也平常,我就像在聊天中就得到很多技能一般,觉得这本书的力量竟然在无形处感染着我们,所以,把这本书读下来,你会发现一些和你之前的思想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你的提升。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七):这代人太强调且相信努力的意义

  身边有朋友,非经典不读,不理解我为什么会去读畅销的励志书。我总是回答一句“有趣啊”。是的,它们中的很多书,其实挺有趣的,鲜活、年轻,又充满激情,通过它们,能看到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他们都在做什么,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经历,他们都在想什么。阅读这样的一本书,你大概只需花两个小时,就可以窥探完一个人“全部”的生活。

  比如,最近坐公交的路上看完了一本名叫《你总是太相信努力》的书,作者阿何。看到书名的第一反应便是,“努力”真的是被玩坏了,“努力”到底做错了什么。光是我看过的有“努力”二字的书就有:《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努力,才配有未来》,《你只需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还有没有看过,但知道有“努力”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没有办法一直努力的人生》,《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你不努力,就别怪世界残酷》,《努力,是为了不辜负自己》,《你那么年轻,还不懂努力奋斗的意义》,《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世界不曾亏欠每一个努力的人》……在“努力”的重重包围下,我终于放弃“努力”了。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代人太强调且相信努力的意义了,这让我对“努力”开始警惕起来。

  来说说作者阿何吧,他有自己的自豪,也分析到这是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在作祟。

  高中时是理科尖子生,数学和物理成绩傲视群雄,语文在最后的突破下,也拿到市里第一的好成绩。

  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到国企做项目管理。如果没错,应该是进入中国移动,当时中国移动在北京租了一五星级酒店的两层楼作招聘场地用,只面向清华、北大、人大几所“中国好大学”的学生,一千多名面试学生,只录取一百多人,录取1/10。

  进入清华后,兼职作家教老师,凭借智慧与胆识,以每小时一百的“高额”费用,成为培训机构收费最高的家教老师,其他老师收费基本是三十一个小时。

  毕业后第二份工作,到金融机构做销售。只用了七个月的时间,便从新人成为公司销售冠军。

  其后,经历过三次创业。 在第二次创业时,因平面设计师的突然离职,在完全没有审美细胞和设计才能的情况下,用了2个月的时间,便做出了像样的作品。

  这些都是他成长的荣光,他自豪所在。可阿何有一种更重要的品质,自省。他并不完全沉浸在光环里,而是以更自知的态度,反思自己目前所经历的一切。之所以能在七个月内成为销售冠军,只是因为别人一天只跑三个网点,而他要跑六个,早上七八点出门,晚上十点多才能到家。之所以2个月的时间就能做出像样的设计作品,那是因为他那段时间每天的睡眠不足5个小时,他努力学习别人的经验。可这样的“努力”,并没有让他陷入到“努力就会取得成功”的陷进里,而是开始质疑努力的意义真的有那么大吗?我们是否太相信努力呢?而这,正是这本书的意义。那些“努力”的陷进究竟是什么呢?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八):有点胡椒粉的清水鸡汤

  阿何的故事:

  03年到北京上大学,做家教,做成了家教中心“要价最高又最热门的家教老师”,大四在网站上发表连载悬疑小说,有过出版社谈合作。

  07年大学毕业,在一家广州大型国企打工。月薪三千多。

  08年,国企内升到了6岗,月薪八九千。

  国企两年读了中山大学的在职金融硕士,学习了编程、设计和互联网营销。

  09年,第二份工作,金融公司做销售,7个月做到了公司的销售冠军(跑的网点数远超其他同事,如果计算成功率,还是不如大多数同事的)。之后也是金融公司的金牌讲师。

  封面是这样说的:

  2年,从差生到高考状元,最后考入清华。

  5年,三次创业,从五万到估值两亿。

  内容是这样说的:

  -学习方面从小到大,唯一拿得出手的科目就是数学。不过语文作文经常受到表扬。

  -高中是理科尖子生,数学物理成绩傲视群雄。

  -高中时期拿到了全校象棋比赛冠军;

  从而可以看出,阿何并没有当过什么差生,高中时期一直是尖子生,也没有任何字段出现“2年”字样。

  文中提到过三次创业,可是文中也没有出现过“五万”、“两亿”,也无从考究。

  带着怀疑的眼光又看了一遍,发现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写法就是公众号深谙其道的”我一个朋友“的故事,于是我列出可以写成好多篇文章的故事主人公们:

  -非常有意思的uber司机;

  -一起完成第一次创业的安仔和老钟;

  -清华建筑系老教授和师弟伟平;

  -子然与乒乓球霸富二代;

  -普及长跑入门课的阿俊;

  -大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出了一本书的小姑娘;

  -被骂的徒弟小艺;

  -炫富的老乡summer;

  -被孤立的女强人Lisa和性格孤僻的猛人兄;

  -高端理财商品销售员朋友老过和人不帅但是女朋友姿色千里挑一的潘帅;

  -校园招聘时秒杀全场的北邮一哥和把握机会能力极强的老猫;

  -炒股牛人师傅;

  -专业的文字工作者;

  -与体制决裂的选美比赛冠军(女);

  -一个难搞的员工与剑圣喵大师;

  -和女朋友分手的郑博;

  -条件不好却非要帅哥的相亲女荔枝;

  -和家里闹掰的阿花;

  -总借钱的家乡邻居;

  -父亲去世之后北漂的老妖;

  -找了人渣的表妹苹果;

  -以后聚会不再请客的同学老李;

  -不会说话的师妹小江;

  -年薪近百万的自由职业者朋友;

  -声音好听的电台主播朋友;

  -理发师傅老黄和不到30岁身价几千万的唐生;

  -搜集资料最厉害却不学习的老郑;

  -中型民企不合群的师弟小冉;

  -打算辞职的朋友老四;

  本书几乎都是从这些 朋友身上和自己的故事截取的片段,提取出来的一两个道理,文中多次出现“傻逼”字眼。所以整书比较接地气,作者也没有什么过人的写作功力,是像对自己人生做出的反思和回忆录。每篇文章都很简单,更适合碎片时间去看,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本书大可以理解为“公众号上面10w+阅读量文章合辑”。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九):努力只是成功路上的一小步

  花了一晚上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真的是鸡汤书当中的一股清流,因为大多数鸡汤书总是告诉你要努力,要坚持,这样就能成功,可是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就能成功,并且应该这样做。而这本书就截然相反,它会告诉我们除了努力,我们到底还需要做什么。以及,即便做了你能够做的一切,生活未必就会给你带来努力的结果。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清流一般的作者阿何:阿何,简书签约作者,清华大学毕业,青年作家,最擅长写作和运营公众号。做的第一个公众号,不到半年吸引了,超过100万的人前来关注。个人公众号开通一天,关注人数超过1万,他经常做分享,已经有超过30万人听过他的课。“我是阿和,一个乐于学习和思考的普通人。”他总是这样介绍自己,简单而又质朴。

  喜欢作者清新的文笔,不一样的观点。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是一直坚信只要努力就好,做自己就好,不辜负自己就好!但是现在突然觉得有些事真的不是努力就能做好!其实工作也好,生活也罢,越往上走,越不是努力可以决定的事,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道方程的话,努力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而已,想要获得成功,努力只是基础,重要的是如何转变自己的思维罢了!

  并且这本书真的很贴心,随书附赠了一本小册子:《超强整理笔记方法系统》。对我来说,简直如雪中送炭一般,因为我在做笔记这方面真的是很不到位,一向看书,喜欢走马观花地看书,大概浏览书中内容罢了,很少去细致认真的做笔记。有了这本小册子,感觉自己真的可以物尽其用了,可以提高自己的笔记质量,并用心做好每一篇读书笔记了。

  打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同名序言:《你总是太相信努力》。看完序言,你会对“努力”有一番新的认识,你会明白有时努力并不一定会有如意的结果,但生命的难能可贵不正在于它的未知性嘛!因为未知,所以一路前行,因为不确定,所以一步步探索,因为不知道有没有结果,所以更要努力尝试,不让自己留下遗憾,尽力了就好!

  人生路漫漫,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Try not to be 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rather try to be come a man of value.。”不要为成功而努力,要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一辈子还很长,我们虽然有时努力了并不会获得成功,但努力发光发热,为世界的美好贡献一份力量,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我相信这会比努力成功来的更有意义!

  希望当你看完这本《你总是太相信努力》后,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会少了些许困惑,少了些许迷茫,对“努力”有了一番新的见解!你要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获得成功,并不仅仅单靠努力而已,还需要方法论的支持,对形势潮流的判断、对资源的发现和有效利用,以及对成功内在逻辑的掌控。能全部掌握这些条件并获得成功的人,都是所有努力的人当中的佼佼者,因此,成功也都是少数人的事!

  愿你可以成为那为数不多的少数人,可以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可以在人生道路上收获满满,硕果累累!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十):怎样的努力能把事做成?

  过去的一年里,我听到太多人说自己要努力,要进取,要拼命做自己想做的事,包括我自己,也是一副每天不努力就不能活的样子,结果呢?

  大多数人也就是嘴上说说,笔下写写,真正去行动的太少,行动了而且把事做好了的就更少了。

  当初立flag的决心有多大,最后的结果就有多打脸。

  难道希望自己更努力不好么?不对么?不应该么?为什么我们这样高看努力这件事,却往往陷入了生活的庸常当中,被那些琐碎的东西挡住了前进的脚步,还是没能做到“足够努力”。

  不如从字意上先了解下,努力的意思吧。努力,是指用尽力气去做事,后指积极的做事态度。这样看来,努力本身就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毕竟,压力巨大的生活工作中,谁能保证自己能永远拥有积极的做事态度呢?

  我觉得,我是不能的。

  因此,在看阿何的这本《你总是太相信努力》书的时候,我感慨蛮多。

  我的欲望太多,想要赚大钱,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名利皆收,还想要拥有别人羡慕的人生,然而,我的能力却是那样的短小,根本无法满足我的欲望。于是我痛苦,于是我时刻想要努力,想要努力提高我的能力,想要努力填满我欲望的沟壑。

  太看重努力的结果就是,打鸡血一般的轰轰烈烈开场,偃旗息鼓疲软的结束一切,并且咬牙切齿的想自己可能真的就是能力不足,就是努力不够,没辙了,我。

  但,这本《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还是让我有些醍醐灌顶的地方。

  关于努力与成功,阿何说,在成长的路上,方法论的支持、对形势潮流的判断,以及对资源的发现和有效利用,和努力一样重要。

  所以,想成功,想赚钱,想做成事除了努力以外,还需要更多东西,才能帮助自己在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结出自己想要的硕果来。

  看完阿何的《你总是太相信努力》以后,他提到的做事和学习的方法很实用,把复杂的问题拆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问题解决,并且认准问题就不轻易放弃,做事就做到最好。他举例自己学平面设计时,将大目标分解为photoshop软件技巧,空间和结构,视觉审美,颜色搭配等几个领域,每个领域继续细分,从而顺利达成目标。

  看到这里我想到自己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技巧,就可以细分为写作能力,运营能力,营销能力,策划能力等等,每个分支可以继续细化,从而帮助我成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书中还提到一个概念,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阿何说,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层面其实从未改变,只是从为生存挣扎变为为机会挣扎。看到这里我想到前年看过的那本影响我格局的孙基隆的书,说到底,稀缺性是一切资源的特征,对我个人而言,时间很稀缺,过了今天就少一天,机会也很稀缺,别人抢走了就没有了。所以要立好目标,不要偷懒,掌握做事的技巧,使劲去做事,这很重要。

  这样一想,自己之前懒洋洋的状态能改变很多。

  虽然这本书是阿何的文章集锦,但说真的,很值得一看,书中有很多地方蛮值得借鉴和学习。如果你和我一样怀疑努力的意义,或者努力过了却没做成功,可以看看这本书,也许能重新扬起继续努力的风帆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