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总是太相信努力》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14 21: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经典读后感10篇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是一本由阿何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一):有点胡椒粉的清水鸡汤

  阿何的故事

  03年到北京上大学,做家教,做成了家教中心“要价最高又最热门的家教老师”,大四在网站发表连载悬疑小说,有过出版社合作

  07年大学毕业,在一家广州大型国企打工月薪三千多。

  08年,国企内升到了6岗,月薪八九千。

  国企两年读了中山大学的在职金融硕士学习了编程、设计互联网营销

  09年,第二份工作,金融公司做销售,7个月做到了公司的销售冠军(跑的网点数远超其他同事,如果计算成功率,还是不如大多数同事的)。之后也是金融公司的金牌讲师。

  封面是这样说的:

  2年,从差生到高考状元,最后考入清华。

  5年,三次创业,从五万到估值两亿。

  内容是这样说的:

  -学习方面从小到大,唯一拿得出手的科目就是数学。不过语文作文经常受到表扬。

  -高中理科尖子生,数学物理成绩傲视群雄。

  -高中时期拿到了全校象棋比赛冠军;

  从而可以看出,阿何并没有当过什么差生,高中时期一直是尖子生,也没有任何字段出现“2年”字样。

  文中提到过三次创业,可是文中也没有出现过“五万”、“两亿”,也无从考究。

  带着怀疑眼光又看了一遍,发现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写法就是公众号深谙其道的”我一个朋友“的故事,于是我列出可以写成好多篇文章的故事主人公们:

  -非常有意思的uber司机

  -一起完成第一次创业的安仔和老钟;

  -清华建筑系老教授和师弟伟平;

  -子然与乒乓球富二代

  -普及长跑入门课的阿俊;

  -大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出了一本书的小姑娘

  -被骂的徒弟小艺;

  -炫富的老乡summer;

  -被孤立的女强人Lisa和性格孤僻的猛人兄;

  -高端理财商品销售员朋友老过和人不帅但是女朋友姿色千里挑一的潘帅;

  -校园招聘时秒杀全场的北邮一哥和把握机会能力极强的老猫;

  -炒股牛人师傅

  -专业文字工作者

  -与体制决裂的选美比赛冠军(女);

  -一个难搞的员工与剑圣喵大师

  -和女朋友分手的郑博;

  -条件不好却非要帅哥的相亲女荔枝;

  -和家里闹掰的阿花;

  -总借钱的家乡邻居

  -父亲去世之后北漂的老妖;

  -找了人渣的表妹苹果

  -以后聚会不再请客的同学老李;

  -不会说话的师妹小江;

  -年薪近百万的自由职业者朋友;

  -声音好听电台主播朋友;

  -理发师傅老黄和不到30岁身价几千万的唐生;

  -搜集资料厉害却不学习的老郑;

  -中型民企不合群的师弟小冉;

  -打算辞职的朋友老四;

  本书几乎都是从这些 朋友身上和自己的故事截取的片段,提取出来的一两个道理,文中多次出现“傻逼字眼。所以整书比较地气作者也没有什么过人的写作功力,是像对自己人生做出的反思回忆录。每篇文章都很简单,更适合碎片时间去看,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本书大可以理解为“公众号上面10w+阅读量文章合辑”。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二):有捷径可走,你为什么不走?

  最初听到阿何这个名字,是在秋叶老师写的《是的,我主动勾搭了阿何》这篇文章里。两个本是竞争对手创业者坐在一起,坦诚地去谈彼此的商业模式目标是商业合作。我也是在这篇文章里发现,原来关注已久的公众号职场充电宝背后的运营者就是阿何。

  阿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秋叶老师眼里,除了男,清华毕业,简书作家,80后这些标签.....最为重要的是他运营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公众号。

  他做的第一个公众号不到半年,便吸引了超过100万的人前来关注。个人公众号开通1天,关注人数超过1万。他常做分享,已经有超过30万人听过他的课。

  阿何本人却极为低调,他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阿何,一个乐于学习和思考普通人

  阿何确实普通,从他的成长经历看,他比绝大多数人更普通。他出身贫穷童年捡过垃圾,搬过砖头,过着这个社会底层生活。他也确实乐于学习与思考,用2年的时间,从差生到高考状元进入清华;用5年的时间,创业三次,从五万到估值两亿。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这本书,可以说是阿何这些年学习和思考的智慧结晶。他让你去思考,“除了努力,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成功到底有没有捷径可走?“

  这个世界里不乏许多很努力的人,但是努力不一定会成功。阿何说,《要有方法的死撑,不要盲目地“傻坚持”》。

  在这篇文章里,阿何讲了两个故事。阿何的第一次创业,在收获第一桶金后,货源因为供货公司产品管控,影响到后续经营,在看不清前路的时候,是继续坚守还是转型?最终他们选择了转型,将产品变卖给一位同行。几年后,阿何和同行的公司都有千万级的销售额,但利润却是对方的零头都不到。

  另一个故事是在一直在自己的童装淘宝生意上坚持的老张,童装款式型号多样,让库存消化成为问题。但老张认为只要提升客户量及成交量就可以。这样坚持了7、8年后,老张还是算不上成功,囤货最终当做废品处理

  同样是坚持,坚持的结果并不一样

  之所以对这个故事深有感触,是因为在我们的思维习惯里,总是以结果来判断对错,认为有些事情一靠努力,二靠选择。如果努力了没有成功,那就是选择上问题。但是”当我们当时的阅历经验和掌握的信息量,根本无法看清未来会怎样。根据看不清的因素来做决断,又谈何对错呢?“

  所以,我喜欢这个故事后面找到的答案

  ”决定你此刻成败的,一方面是你选择了做什么,另一方面是你如何做这件事的,为什么你非要纠结选择这件事情,而忽略了过程呢?“

  不马后炮地去评断对错,而是关注过程,做事方向、方法,是我在这个故事里学到的。

  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

  死读书、读死书、以及那种在工作上、学习上一直坚持,毫无起色的人,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究竟在坚持的是什么?

  是对目标结果的努力,还是只是为了坚持而坚持?

  勤奋的人思考的是得到结果的方法论。确定要做什么,为了目标,需要做哪些事情,用哪些方法,调动哪些资源去促成目标的达成。而懒惰的人是选择一个目标,就一头扎进去。大部分人选择自己死扛,逼自己去努力

  你的勤奋努力是哪一种?

  阿何是一个做事很讲方法的人,大概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1、问题拆分。他会把一个很难的问题拆解成若干简单问题去解决。以学习平面设计举例。将大目标拆分成photoshop软件技巧空间结构视觉审美颜色搭配等几个领域,然后再细化。

  2、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把勤奋放在刀刃上。完成一件事情,我们大概要做哪些工作,有哪些流程,最难点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哪里短缺,哪里薄弱,就专注哪里。

  3、刻意练习,专业化训练。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写手,就要像专业写作者一样,去长时间阅读积累、写作训练,以及各种采风历练。如职业运动员一样,把每一个在大众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动作训练一千次,一万次,直到成为肌肉本能

  4、去做让你害怕的事情。远离舒适区,那些让你害怕的想要回避的那些事情,可能恰恰是通过捷径之路。

  5、长时间坚持。

  阿何说:“努力是个很虚幻词语,我更愿意把它拆解为两大部分:专业化训练和长时间坚持。”

  很多人不缺坚持,缺的是看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后,迎难而上勇气和刻意练习的忍耐。所以,你是不是只是看上去很努力?

  明明有捷径可走,你为什么不走?

  除了努力之外,成功需要方法论的支持、对形势潮流的判断、对资源的发现和有效利用,以及对成功内在逻辑的掌控,这些都是成功路上甚至比努力更重要的因素。所以,别再以为成功到达目的地,只要两条腿走路就可以,去看看这条路上有什么,有哪些哪些捷径,想尽办法也要打个车。

  :这本书里附加了一小本内页,是阿何使用笔记管理生活的方法论,非常实用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三):战略上的勤奋-有方向的努力

  个人一直觉书名中包含“努力,坚持”字眼的书都不值得细看。但看完这本书的序,这个想法被直接颠覆。知道阿何是因为公众号阿何有话说,被他的简洁的介绍很牛的自己吸引,“状元考上清华,理工男,职场充电宝公众号百万粉丝…”如果说学霸是当时刚入大学的我关注的重要原因,那之后发现工科男生的文章写的也不错简直是意外圈粉。 序言“你总是太相信努力”,反鸡汤到极致,我非常赞同阿何说鸡汤文是有其价值所在的。因为它至少传授给我们一个理念,成功是需要奋斗的。个人也觉得阿何的文章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鸡汤文,他的文字更多的在记录生活和看透本质,而且不断反省方法,所以,读起来更多的是收获道理,而不是作者不断盲目的鼓励读者马上做某事,给人更多思考未来的道路。做一位可以影响别人的作者,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呢? 书中有几篇文章我也有过同样的感受。 阿何考进清华,本来优越感超强,但马上被各类大神碾压,发现自己原来微不足道。当你在感叹“我这么努力,为啥还是过不好”的时候,请问问自己,真的足够努力了么?而即便是我眼中的那些努力到畜生程度家伙,有些成功了,有些仍然在挣扎,所以啊,在成功的路上,你的付出不足道! 还有一些文章讲到做人做事的问题,阿何讲了一个例子,在公司里,反倒是那些虚伪的人可以混的很好,那些实在的人反而一直在原地没有升职,当然不是要求我们都变得油嘴滑舌,而是在认真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也在为人处事方面下一些功夫。因为在集体里工作,只完成自己的工作远远不够,集体更多是合作和交流,所以通过阿何的讲述,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关于工作,阿何写到很多经历,我现在是大学生,虽然也兼职在社会是上,但是对阿何提到的东西只是了解一点,所以这算是除了课余工作,给我上的最生动的一节课了。尤其是关于社交,很多人一直以来对这件事都有误解,觉得社交就是朋友的多少,其实不然,朋友也分很多种的,有些是同等地位的,有些是你的高层,但不见得这些人,在你困难时都能帮助到你,很多你以为是朋友的人,或许别人并不把你当做朋友看待。所以社交,是让我们变成更优秀的人,和我们的关系人群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才是所谓社交。而当你处于低等的位置,求别人办事,这只是单纯的求人,以为你可能并不能帮到别人,所以你俩并不能构成关系。我认为最好的社交就是在认识交流中变成更优秀的人。 当我看完最后一页书,将书本合起时,才发现,看这本书时,我下意识觉得作者是我一位很亲近的人,像是朋友又或是师长一般给我讲一些社会及人生经验,这些话通俗易懂,例子也平常,我就像在聊天中就得到很多技能一般,觉得这本书的力量竟然在无形处感染着我们,所以,把这本书读下来,你会发现一些和你之前的思想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你的提升。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四):并不是你努力了就能成功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刚看到书名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诧异,难道我这么多年接受教育,师长亲人教导难道是错的?努力真的没用么?我抱着疑惑心情读完了这本书!老实说,读完以后,我的心情很是复杂!正如书名所言“我们总是太相信努力”,以为只要努力了就一切都能成功!其实不然,努力只是成功的一部分条件而已。事实上,阿何在书中并没有说努力就是无用的,只是说不要把“努力”当做是成功的唯一条件!

  正如前言所讲,“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定可以考上北大!”“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定可以学好某样东西!”“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定能在北京买房!”曾几何时,总有人在我们的耳边说,“只要你够努力,就能成功。”可是事实是如何的?往往很多时候真相很让人伤心,你努力了却依然达不到预期后果!好吧,从此陷入了“我失败是因为不够努力”的自我否定中,久而久之,你也就接受了自己平庸的“事实”,失去了激情,不再渴望成功。以我自己为例子,我是从初中的时候开始有英语这门课程,而我的英语成绩一直是垫底的,我曾经也下过狠心去学习英语,学英语的时间是其他学科的两倍!然而结果是什么,整个初中三年我的英语成绩就没有及格过,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有一次拿着得了59分的英语试卷去找老师,因为有一道选择题改错了,多扣了一分,我想考个60分及格,然而老师并没有给我那一分……此后乃至上了高中,英语一直是弱的不能再弱,高考的时候英语的成绩扯了后腿。

  当阿何说:“大多数人都夸大了努力的作用,不是说努力无用,只是你把努力看得太重。如果单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那搬砖工人岂不是比你更容易!”这句话的时候我特别感同身受,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努力意外还需要很多其他的外部因素!世界上努力的人比比皆是,成功的又有几个?阿何认为除了努力之外,成功还需要方法论的支持、对形势潮流的判断、对资源的发现和有效利用,以及对成功内在逻辑的掌控,这些都是成功路上甚至比努力更重要的因素。能够做到这些确实很难,也因此,成功从来都是少数人的事。

  在我们看来,阿何应该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了吧,看看阿何的介绍“2003年广东高考状元、清华大学毕业。2008年,首次创业,做快餐行业调理包的网络配送平台,年销售额达数千万。2010年,创办第二家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互联网营销打包服务,为珠三角地区数百家企业提供服务。2015年,创办微信公众号“职场充电宝”,6个月粉丝过百万,成为国内最大的职场微课在线平台。”纯纯的成功人士。在这本书中阿何精确地分析了成功必要的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当我们感叹为何别人的成功不能复制的时候,请你记住你是你,他是他!正如我们心目中的成功人士比尔盖斯,李想、茅侃侃等人。 他们之所以成功,除了他们足够努力以外,他们还有你想不到因素,良好的教育,精明的头脑,创业的时机、独有的才能天赋……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很悲哀!努力还有什么用?请你大可不必,正因为我们没有其他通向成功的路径,我们只能选择努力!即使我们一生也做不了一个成功人士,但是我们能享受那种和成功人士同样努力的快乐!虽然说现在的社会,大部分时候将金钱的积累多寡,或者手中的权利大小当做是衡量成功的标准!可正如阿何在文中所写的“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在于他的结果和他所积累的财富或者是握有的权利。”看结果的话那么一个在海边晒太阳的成功人士和一个在海边晒太阳的渔夫有何区别?如果剩余二者,那所谓的成功人士和土豪暴发户估计也没什么两样!成功就是要给自己尽可能多的选择权,同时成功也是没有止境的!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五):怎样的努力能把事做成?

  过去的一年里,我听到太多人说自己要努力,要进取,要拼命做自己想做的事,包括我自己,也是一副每天不努力就不能活的样子,结果呢?

  大多数人也就是嘴上说说,笔下写写,真正去行动的太少,行动了而且把事做好了的就更少了。

  当初立flag的决心有多大,最后的结果就有多打脸。

  难道希望自己更努力不好么?不对么?不应该么?为什么我们这样高看努力这件事,却往往陷入了生活的庸常当中,被那些琐碎的东西挡住了前进的脚步,还是没能做到“足够努力”。

  不如从字意上先了解下,努力的意思吧。努力,是指用尽力气去做事,后指积极的做事态度。这样看来,努力本身就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毕竟,压力巨大的生活工作中,谁能保证自己能永远拥有积极的做事态度呢?

  我觉得,我是不能的。

  因此,在看阿何的这本《你总是太相信努力》书的时候,我感慨蛮多。

  我的欲望太多,想要赚大钱,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名利皆收,还想要拥有别人羡慕的人生,然而,我的能力却是那样的短小,根本无法满足我的欲望。于是我痛苦,于是我时刻想要努力,想要努力提高我的能力,想要努力填满我欲望的沟壑。

  太看重努力的结果就是,打鸡血一般的轰轰烈烈开场,偃旗息鼓疲软的结束一切,并且咬牙切齿的想自己可能真的就是能力不足,就是努力不够,没辙了,我。

  但,这本《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还是让我有些醍醐灌顶的地方。

  关于努力与成功,阿何说,在成长的路上,方法论的支持、对形势潮流的判断,以及对资源的发现和有效利用,和努力一样重要。

  所以,想成功,想赚钱,想做成事除了努力以外,还需要更多东西,才能帮助自己在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结出自己想要的硕果来。

  看完阿何的《你总是太相信努力》以后,他提到的做事和学习的方法很实用,把复杂的问题拆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问题解决,并且认准问题就不轻易放弃,做事就做到最好。他举例自己学平面设计时,将大目标分解为photoshop软件技巧,空间和结构,视觉审美,颜色搭配等几个领域,每个领域继续细分,从而顺利达成目标。

  看到这里我想到自己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技巧,就可以细分为写作能力,运营能力,营销能力,策划能力等等,每个分支可以继续细化,从而帮助我成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书中还提到一个概念,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阿何说,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层面其实从未改变,只是从为生存挣扎变为为机会挣扎。看到这里我想到前年看过的那本影响我格局的孙基隆的书,说到底,稀缺性是一切资源的特征,对我个人而言,时间很稀缺,过了今天就少一天,机会也很稀缺,别人抢走了就没有了。所以要立好目标,不要偷懒,掌握做事的技巧,使劲去做事,这很重要。

  这样一想,自己之前懒洋洋的状态能改变很多。

  虽然这本书是阿何的文章集锦,但说真的,很值得一看,书中有很多地方蛮值得借鉴和学习。如果你和我一样怀疑努力的意义,或者努力过了却没做成功,可以看看这本书,也许能重新扬起继续努力的风帆来。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六):努力并不一定有回报

  阿何,何许人也,网络曰简书签约作者,清华大学毕业,青年作家,同时亦是资深互联网分析家,知名自媒体人,微阔网创始人。大多数的名人或者都有多重身份,但是每个身份也大抵相关,他们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想问他们成功到底是靠什么得来的,他们亦大都会说努力,但是仅仅是努力儿子,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也许是我们没有深入的探究,所以人家就没有更深层次的回答我们的问题,阿何,他抛开世俗的不同,抛开大多心灵鸡汤式的书籍,告诉我们,努力,并不一定会有回报,努力,并不等于成功,成功不仅仅是努力堆积而成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素累积才能实现的。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太多这样的话,“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定可以考上北大!”,“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定可以追到男神!”,“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定能在北京买房!”。。。。。。我努力了,但是我们有考上北大,连厦大都没上,我努力了,没有追到男神,连暗恋对象都不敢表白,我努力了,没有买上房子,房价却不断上涨。。。。。。一切的迹象表明我努力过,但并不一定就能得到想要的。

  有人会反驳,既然努力没有用,那就不要努力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好了。请看清楚,我们这里说的是努力,并不一定有回报,并不是说努力一定不会有回报,如果努力不会有回报,那为什么那些农民伯伯要那么辛苦的播种,那些搬砖工人要努力搬砖,不就是为了得到那一点点的回报吗?如果我们不努力读书、识字,我们怎么会看书读报?人一出生就是在不断努力尝试中度过的,小宝宝一出生就是啼哭,告诉我们他饿了,用他的第一反应去吸允妈妈的奶,让自己得到营养,如果宝宝不去尝试,他如何得到人生第一顿饱餐?人生路上,只有不断努力尝试,才能有得到成功的机会。

  在我看来,努力跟我门个人所制定的目标也是相关的,比如说这次我只跑步只跑了1公里,给自己定一个目标,2星期之后,我要能跑1.5公里,每天我都很努力的跑,逐步的达到目标,2星期之后,我真的实现了目标;在比如,我只是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追星族,我喜欢某位明星,无比狂热的追求他,任我们想一想,这样的追求会有结果吗?昆凌如愿以偿的嫁给了天王周杰伦,那也是天王嫂有魅力,有见面的机会,这里的机会并不是所谓的粉丝见面会;如此看来,努力跟目标是有相关性的,只有制定一个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才能慢慢实现它,不切实际的盲目理想,只是妄想而已。努力,会有回报,但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七):努力之外

  我算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才读到了这本书。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书的正本,主要还是鸡汤文;第二部分是一个小册子,主要是介绍作者正在使用的整理笔记的方法和系统。

  ……丑话还是要说在前头,与其说是书评,我个人觉得这更像是我自己的读书笔记。带了许多个人的感情色彩在里面,不免缺乏一定客观性和有失偏颇,还望见谅。

  最初吸引我去读这本书的,大概还是它的标题“你总是太相信努力”。我是一个不怎么相信努力的人,所以这无疑是一个很对我胃口的标题。而它的副标题“除了努力,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则是问出了我想要问的问题,所以我带着这个问题,打开了这本书,希望它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除了努力之外,成功还需要方法论的支持、对形式潮流的判断、对资源的发现和有效利用,以及对成功内在逻辑的掌控。”

  这是作者阿何给我的,一个比较官方的答案。

  那么,还有什么吗?

  我在一个个鸡汤故事背后看到的,除了这些,可能还有一颗执着追求成功、甚至到了倔强地步的心,以及,抓住机会的本领。作者曾经不止一次的在书中提到,他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他只不过是用对了方法,还有,他足够倔强。在一般人看来,他的这种行为被称之为“努力”,但作者本人却认为这是一种“坚持”。而“努力”与“坚持”的本质差别是,“坚持”的人有正确的方法、有明确的目标。在我看来,作者的确是一个厉害的人,因为他更有能够抓住机会的本领。他看到了潜在创业的机会,看到了微信公众号发展的机会,并且能够抓住它们,加以发展,这个才是真的靠努力没有办法达到的事情。

  所谓鸡汤故事,就是你看完之后会会心一笑,但是并不会记得故事内容的……故事。所以这里,我对其中很多故事都能产生共鸣,也能在读完之后感慨“这就是人生”,但它们却没有在我的脑海中停留很久。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是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认同和不认同的某些作者的观点。

  「有个网友总结得特别好:直到走出社会,你才会发现无论哪个方面都有比你牛的人,无论你哪个方面很牛都有在这方面比你更厉害的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无论哪个方面都比你厉害。」

  和作者一样,这句话我“深以为然”。这个时候,你是真的不得不认命,因为有些人就是生来比你高了那么一等。但是所谓的认命,并不是说你因为比他们差你就要消极的面对这个事实,而是你要学着认清这个事实后,摆正自己的定位,用积极的心态去追求自身的上限突破。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虽然并不像作者身边那些大牛一样起早贪黑,每周7*12的连轴转,但也在该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效率杠杠,该休息的时候彻底放松,不去瞎操心。不说90%,我觉得,我至少比80%的人要努力过日子,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有意义。但就是有那么些人,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接触到的知识面不同。你可能花了一天才收集到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每日耳濡目染的事情。比如说,为了某个装逼的小说角色,我花了一天时间去收集知名跑车信息;而对于一个高帅富来说,这些信息可能就是他无意间接收了,然后便他脑海里留下了。那么就这件事情来说,可能我们付出的努力就是不一样的,但最后的结果可能差不了多少。对于这些先天的优势,说不嫉妒那是违背人类天性的,至少在最初的那一瞬,多少还是有些杂念的吧。只是想开了之后,就会发现,总有些方面,你是会被别人嫉妒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过是认清别人,也认清自己。

  「自然的打车理论,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

  1.坚定方向。 "自己选的路"代表的是自己选择的方向。不管是跪着走完还是打个车,都有个默认的前提,就是要坚持下去.

  2.提高效率。 打车的速度肯定比走路快,比"跪着走"更快。这背后代表的,是提升效率的思维。

  3.换维竞争。 "想尽办法打个车",还包含换维竞争的思路。所谓换维竞争,是指解决同一个问题是有很多种可能办法的。因每 个人的嘉赋、资源、背景不同,最适合自己发挥的方式方法也必然有所 不同。当在同一个频道上无法趙过竞争对手的时候,不妨思考下是否有另外一条赛道",在不同维度上实现弯道超车。」

  这一段就是在上面“认清自己”的基础上,怎么做出“努力”。很多人能够做到前面两条,对于第三条就比较缺乏,而真正重要的可能就是第三条。因为当你真的陷入困境的时候,“坚定方向”只能让你钻牛角尖和在死胡同里打转,而“提高效率”不过是让你死得更快而已。

  「第一步:想清楚这件事情是不是你真心想要去做的,你是否能够承担。如果不能承担,一开始就别动"我要做"的念头。

  第二步:将你的目标拆解成多个小任务,将很难的问题变为多对没那么难的小问题,再去思考解决这些小问题的方法。

  第二个不一样,是普通人思考"我应该如何把事情做成",而成功者思考"我应该找谁和什么资源帮我把事情做成"。

  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个问题必然存在多种解决方案。多线思维的好处在于:不同解决方案需要的资源、方法往往是不同的。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尽如人意,计划赶不上变化。一旦原有解决方案因外界变化而不适用,单线思维者只能因为准备不够而陷人困境,而多线思维者往往能 迅速组合出新的解决方案。 」

  其实说到底,还是要先确定自己的选择,再来就是化繁为简,逐个攻破。之后才是方法论,我要怎么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以及我能不能换一种方法来做这个事情。

  「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生活,有两种智慧的应对策略: 第一种是真正接受不如意是生活的常态,从而得到内心的平静。 还有一种是奋力去改变,同时做好承受一切艰难困苦仍然可能失败的事实最大的悲哀,是既没有勇气去改变,又不甘心于当下。」

  作者的态度是很积极的,却是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的。生活的不如意的确是常态,但要谈改变又谈何容易。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内心平静的同时,创造一点点不一样的东西。这就会成为作者口中的"斜杠青年",或者是自己心里的斜杠青年。他们并不追求能在第二职业上混得风生水起,只是想给自己不如意的生活增添哪怕一点点的色彩。所以作者后面一竿子打死一群斜杠青年的说法我并不以为然。

  「努力是个很虚幻的词语,我更愿意把它拆解为两大部分:专业化训练和长时间坚持。 」

  后者容易,前者却可能是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没有摸到窗框的东西。随着网络的发达,可触及的资源的确在以几何倍数的增长,但同时筛选这些资源所浪费的时间也是过去的很多倍。什么是“专业化”?百度,谷歌,还是各大教育机构?

  「我理解的爱,可以要求也应该有回馈,但更多的是给予而非索取。 也就是说,爱是用来要求自身的,而非限制他人。」

  附议。看不惯那些以爱为借口的索取和压迫,即使从心底里明白那些人可能是真的为自己好,但有些事情真的不是靠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的。

  「做销售,就是要尽力去搞定所有客户,这是说你应该具有的工作态度:努力、勤奋,尽力做到最好。

  永远不要妄想搞定所有客户:不管你多优秀,都没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只要能服务好尊重你、认可你价值的人,足够了.

  如果有一个人恰好能迎合所有人的喜欢,那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这个人本身有着人格分裂;二是所有人都装作很喜欢她的言论。」

  之后说说几个我不怎么赞同的地方吧。因为这几个观点铺得比较开,就不大段大段引用了。

  有一个鸡汤故事是说,一个事业有成的老板老李每年都请同学一起吃饭,每顿都是几万块。有同学发消息跟他说:老李你发达了,我也很高兴,不过也没必要年年都回来炫耀吧? 老李就收到了一万点伤害,觉那几万块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远远未达到炫耀的程度。作者认为“从某种程度讲,有些人已经脆弱到发展为"被迫害妄想症"。面对这种人,你光低调没用,想躲都躲不开。”其实我认为,故事里那个发短信的同学已经属于作者口中“不会说话”那一群了,因为做人太直爽。更多的人,可能是心里憋着没有说出来吧。可能有些同学真的过得比较艰难,但是人都有自尊心,当然我也承认有人爱贪小便宜。在一个同学聚会上,不应该有老板和打工仔的区别,大家的身份平等都是同学。如果你真的考虑到那些艰难困苦的同学,你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档次偏低的地方聚会,毕竟大家最初的目的只是见见朋友,吃喝只是其次的。只要费用合适,每个人AA,相信也不会有人有什么意见。

  还有一个鸡汤故事是说,那些整天玩游戏的人向作者讨教时间管理的方法。我清楚明白地知道,想要把1个小时当成2个小时用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要知道,上帝真正做到人人平等的只有两件事情:一是给了每个人生存和死亡的权利;二就是给了每个人一天24小时。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不想多加评论什么,但是每个人都有选择怎样使用时间的方法。作者不应该因为有人贪恋游戏就觉得那是不合适的,毕竟也有人靠游戏过活,也有游戏账号卖出天价的案例在前。

  三是关于“讲道理”。“凡事都要讲道理,其实是最大的不讲道理。”“通过讲道理能解决的问题很少,因为讲道理而失败的事情却很多。”作者在这里举的例子是恋人间因为讲道理而分手。这里我觉得这件事情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怎么样解决问题”;另一个则是“是否需要讲道理”。

  首先,我要承认很多时候,讲道理的确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带来一些麻烦。原因很简单,因为对方不愿意跟你讲道理。这就好比你在这里唐僧似地苦口婆心跟对方叨叨逼了一大堆道理,对方跟你“汪汪汪”,那你还有什么道理可讲。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讲道理。很多时候,有些人即使知道事情会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他还是会选择讲道理。也许这种人在当下并不讨人喜欢,但长远来看,却不失是一个好现象。试想,为什么有人会对你“汪汪汪”就是因为他们曾经因为不讲道理而尝过甜头。换句不好听的话来说,如果讲道理不能解决问题,那也是你给惯的。

  而作者所谓恋人间独特的撒娇方式,在我眼里就是作。如果你不能珍惜眼前的幸福,要靠作来刷存在感的话,那做人是有些失败的吧。

  四是关于“低质社交”。作者在书中提到某狂人经常接触高大上人群,与一般人“离群”,把一般人定义为“低质社交”。归根结底,就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要“清楚自己真正该追寻的东西”。并不是高大上就是适合所有人的,同样,高大上的兴趣爱好也不是适用于所有人。至于究竟何者为高大上,何者为低俗,每个人的评判标准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你以为红酒高尔夫是上品,网络小说和游戏是次;可能有人以晋江DOTA为谋生工具,却觉得红酒高尔夫在浪费人生。说到底,人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物种,没有所谓的高低,只有合不合适,喜不喜欢罢了。而真正的“低质社交”,我以为,是那种吃饭走场交脸不交心的应酬,甚至,更惨的,连脸都交不上。

  关于正文就先这样,再来说说小册子。如果不是在夹在了书里,很容易让人误会是印象笔记的软文。

  也是在这本小册子的影响下,我再次拾起印象笔记。印象笔记的优点我就不赘述了,作者说得够多了。讲讲缺点吧。

  如果你不是会员,那么一个月只有60MB的上传流量,如果要使用大量的图片和音频作为笔记主体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建议你升级成会员或者舍弃这两种笔记方式。……呵呵,两个优点就这样没有了,尴尬。

  我现在正在使用印象笔记网页版来写这篇伪书评,出现了三次自动保存后出现N篇笔记的情况……也是醉了。

  印象笔记在我看来比较好用的功能主要还是离线收藏(就是源文没有了之后笔记内容保存),以及碎片信息收集(可以在各大平台使用插件)。虽然这个效果在我这里还是打了折扣,因为微博的收藏办法是@我的印象笔记,会对原po造成很大困扰,所以这个功能对我来说并不是很方便;还有就是搜狗浏览器不支持插件;以及最重要的,碎片化信息的收集是一个收集然后分类整理的工作。大多数人在收集完就以为完成了学习工作,而真正重要的其实是整理的部分,用什么工具,真的不那么重要。

  这里想给大家推荐一个app,TextGrabber。如果你还在用印象笔记的话,可以试试看用这个app把图片转化成文字,应该可以帮你节省一点流量。

  好了,最后说说装帧吧。这大概是我对这本书最满意的地方了,红白主色调的双封面,绿色的扉页,颜色搭配显眼却不至于烂俗。内页排版还算干净宽松,整体阅读体验还不错,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太过疲劳。唯一的缺点大概是扉页用纸有点low,这个纹路总能让我想起我高中时候学校自己印的那些练习本。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八):新年|给自己一个想要的未来

  最近,我的生活中新闯入了一位男神,他叫阿何。

  有朋友在听他的写作课,也有朋友在听他的时间管理课。他的个人公众号开通3个月,关注人数就已超过10万。连著名的十点读书会都在推荐他的公众号。

  那么,到底Who is 阿何?

  他就是国内最大的职场微课在线平台——“职场充电宝”创始人,这个平台短短6个月的时间内就吸引了过百万粉丝。

  他虽然是工科男,却写出了无数篇传遍朋友圈的文章,收到多家出版社约稿。我手中的《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这本书,就是阿何最近出版的新书。

  在他的书里,我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可供小伙伴参考的方法,能给自己一个想要的未来。

  大部分人都是心有无数雄心壮志,却往往在行动上败给自己,很难坚持下去。阿何的方法却简单易行,谁都可以操练起来,立刻变身行动派。

  这个方法,就是“控制欲望,建立奖惩机制”。

  阿何在书中介绍说,人要懂得奖励自己,特别是学习和工作这些事情,更要大奖特奖。

  那么,如何建立挂钩呢?就是先控制、压抑自己的欲望,比如想买什么、想旅游、想看电影、想下馆子等,都要制定严苛的标准。将这些想要的东西,和自己学习投入的时间、成果挂钩起来。

  比如,当学习达到怎样的效果(比如发表文章啊、编出软件啊),就奖励自己一部很想买的笔记本电脑。

  相应的,也可以建立起惩罚机制。比如,如果做不到,就一个月不许出去玩、不能游泳之类的。

  阿何还特意介绍了一个他曾经采用过的“扑克牌”奖励法。

  如果当天能够按时完成工作和任务,就奖励自己1张扑克牌。如果没有做到,就惩罚自己1张扑克牌。

  每个阶段,都给自己设定一些计划和目标。达到了,就根据目标难度奖励若干张扑克牌。没完成,就不奖励,甚至惩罚自己。

  每个月底,看看自己一共累积了多少扑克牌。一张扑克牌按100块钱计算。这就是当月的“腐败基金”,你可以拿去吃饭、旅游、买手机、买电脑,等等。

  这个“腐败基金”的想法是不是很有诱惑力呢?想象一下,每到月底时,自己拿着巨额的腐败基金到处玩耍的样子,是不是心中立刻就觉得动力满满了呢?

  其实,这个方法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策略。

  我从小就体育不及格,没想到在去年,竟然跑了六个半程马拉松,和一个全程马拉松。这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策略的功劳。

  我偶然间加入了一个跑步训练营,教练就是用“胡萝卜加大棒”来管理我们。它是激励方式中的一种,运用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以诱发人们所要求的行为。

  训练营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入营时每人要交200元钱。教练给我们制定了一个跑步训练计划,如果完成本周的训练计划,下周一就可以在群里领一个奖励红包,也就是之前自己交的200元的一部分,即“胡萝卜”。如果不能完成,就失去了领红包的资格,即“大棒”。

  我就是在“胡萝卜”的诱惑下,和对“大棒”的恐惧之下,慢慢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跑步传奇。

  运用“奖惩机制”管理自己一段时间后,你就能把按时完成学习或工作中的任务,转化成自己的习惯了。史蒂芬・柯维一直提倡大家养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因为好的习惯能让人获益终生。

  新的一年,你的心中有什么美好的梦想要去实现么?让我们一起“控制欲望,建立奖惩机制”,告别空想,行动起来,给自己一个想要的未来。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九):重新看待努力

  花了一下午看完这本书,不得不承认,作者的某些观点的确很独特,也让人找不出理由反驳,虽然又是鸡汤,却还是想继续看下去。另外随书附赠了一个《超强整理笔记方法系统》的小册子,里面一些小技巧,还是蛮实用的。 首先介绍下作者:阿何,2003年,以广东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感觉又是个学霸)。从2008年开始创业,已经是大家眼中一个“小有成就”的人。2015年,创办微信公众号“职场充电宝”——一个职场微课在线平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仅6个月粉丝超过百万。 翻开书,先是同名序言,怎么说呢,完全颠覆了我以前对“努力”的认知,以往看的励志故事,归根结底就是要从现在开始努力,一旦开始努力人生也就会走向成功之路,然而作者对此是截然不同的观点,“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道方程的话,努力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太过在意这个参数的话,往往会阻碍我们的发展。 Part1“你的付出,微不足道”,讲诉自己进入大学后,才真的意识到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现在也正读大三,能很好的体会这种感受,更何况阿何就读的清华,汇聚了全国最优质的生源,压力不是一般的大。这还只是在学校,倘若我们真正进入社会,没有这么一点心理准备,又如何能更好的在职场上拼搏,只相信努力和付出吗? Part2 “让你成功的,从来不是天赋”,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下限”理论,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读后感(十):努力已是默认设置

  《你总是太相信努力》,一看就是当下流行的鸡汤文标题。即便如此还是坚持阅读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它的作者——阿何。

  我本身没有关注过阿何,可我关注的几个人都曾先后推荐过他和他的公号“职场充电宝”。好奇之下也看过几篇文章,当时的感觉是“干货”大于鸡汤。正因为没有关注他的公号,当有这么一本他的文章合集放在面前的时候我是愿意读一读的。

  阿何在书的序言中提到,他写这些文章的初衷在于市面上写努力强调努力的文章和书太多了,大多内容都是泛泛而谈显得空洞。因此他想要写一写除了努力你还需要什么(才能成功)。读完整本书,我倒觉得每一篇都有在强调努力的重要,只是将“努力”这个词换成了“拼命”或“坚持”等。

  无论是努力,还是拼命、坚持,首先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不是希望,不能像“多读书”、“多运动”、“学会一门外语”这样笼统抽象。目标必须是可以量化衡量的。比如说把“多读书”改成“一个月读3本书”,把“多运动”改成“每周锻炼3次”,把“学会一门外语”改成“能无字幕看懂某国电视剧或综艺”。这种具体的目标既方便接下来制定计划,又方便日后复盘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目标指明了行动的方向,接下来就制定合理的计划,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前进了。计划说白了就是把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再把小目标变成每天的任务,每天根据定好的计划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这件事情说起来很简单,难就难在诱惑那么多,任务听起来就很沉重,自然而然就会犯“拖延症”了。

  按照计划实施就一定能达成目标吗?事实告诉我们:不是的。这个过程中有个极重要又很容易被忽略的要点——定期复盘。复盘的好处在于让自己很容易看到计划执行的怎么样,离目标还有多少差距,目前的计划是否真的有用,效率如何等。复盘了才能有效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才能朝着目标走得更快。

  这本书的书名会给人一种错觉,觉得努力并不重要。成功当然不是只有努力就可以,它还需要眼界、胆量、运气等一系列因素的天时地利人和。努力并不是不重要,只是它在每一个成功故事里都变成了默认设置,根本不需要特意去强调。

  我们需要多思考的是,这个世界不缺少努力,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比我们更努力的人,然而我们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又该如何去实现它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