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非主流艺术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非主流艺术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21 00:52: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非主流艺术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非主流艺术史》是一本由安争鸣著作,68.00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主流艺术史》读后感(一):非主流艺术史

  很好的一本书,从另外一个角度全新的看到了艺术史。

  当长时间被主流艺术浸泡,这些埋藏在民间的好东西也值得拿出来细细品尝和研究。

  个性的时代,越来越追求自我,最早都是从各个方面不断进化到现在。

  比如当年的杀马特,在那个时代,也是一股风潮。

  推荐喜欢看小众书籍,或者想要尝试新东西的宝宝们收藏阅读。

  《非主流艺术史》读后感(二):小众的西方艺术史

  

我是个对艺术很痴迷的人,喜欢音乐,喜欢舞蹈,喜欢花花草草,喜欢国画,喜欢素描,当看到安老师出了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很欣喜的。

以前看过很多关于艺术的文史类书籍,但总感觉这部书更吸引我,或许是满足了我对小众知识的追求吧~

还是很推荐大家来看一下这本书,会拓宽艺术方面的知识哦~

完美~

  《非主流艺术史》读后感(三):艺术普及类书籍越来越多了,但往往绕不开那几个大师和那些幅名画。

  《非主流艺术史》针对这一现象,绕开了“主流艺术史”,从艺术家的视角出发,对西方艺术进行了充满个性的解读,书中提到的艺术家并不是真的“非主流”——这些艺术家在西方都是大名鼎鼎的,对艺术专业的人来说耳熟能详的,只不过中国人,尤其是非艺术专业的普通人对他们知之甚少而已。

  名画解读类的书有很多,这些书大都由艺术史论专业的作家写成,也就是说,这些作家也许并没有艺术实践的经验。但这本《非主流艺术史》却不同——作者安争鸣是职业画家,身为艺术实践者,有着看待艺术的独特视角。通常来说,史论专业的人比较喜欢挖掘一幅画背后的故事,绘画专业的人则更多关注画本身的构思和技法,两种视角同样可贵。但史论专业的人基本都有把知识讲出来的能力,画画的实践派们却没几个擅长把知识讲出来。因此,像《非主流艺术史》这样由职业画家亲笔撰写的艺术史书籍是非常少的,也就令这本书更有阅读和收藏的价值。

  《非主流艺术史》读后感(四):那些有趣而冷门的艺术史知识

  

说起漫画,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概都是日本的画家,殊不知,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便有这样的形式了。我们都知道《苏珊娜与长老》是圣经中的故事,据了解,这个故事曾被西方几百个画家画过,但其中文艺复兴时期洛伦佐·洛托画的《苏珊娜与长老》最为特别,堪称为多格漫画的鼻祖。

很多画家喜欢画《苏珊娜与长老》,是因为这个故事里,有裸女沐浴被toukui的weisuo戏份,他们的兴趣点都在可怜的苏珊娜身上,而洛托的却是正儿八经的在讲故事。这幅画的构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中,女主角苏珊娜穿着衣服从笔直的小路上款款走来;下半部分中,被苏珊娜拒绝了的两个长老气急败坏地叫来了两个随从。

洛托居然在同一张话,你加入了漫画式的分镜成功表现了两幕场景。除此之外,这幅画中两个画卷似乎是两个人的台词气泡。

如此时尚的故事表现方式,让你很难想象,这糊化见识出自一个生活在16世纪上半叶的画家之手。

这样的冷门艺术知识你是不是很少知道,如果你只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史,只知道学院派、印象派的艺术风格,那么你的艺术谈资是不是有点“欠费”了?

对于一个艺术画作爱好者来说,并不仅仅满足对一些主流画家的了解,当人们谈起艺术家时,你对凡•高、毕加索、达•芬奇这些闻名遐迩的画家作品娓娓道来并不足为奇。如果你能在一个文艺界人士面前说出一个在艺术圈中备受推崇却不被普通大众所知的艺术家,会多么令人刮目相看?如果你能在其他人谈资都“欠费”的情况下还有“余额”,会显得多么有“品”?

那么这本《非主流艺术史》将会给到你想要的一切。

《非主流艺术史》详细介绍了23位大众不熟悉却又十分重要的艺术家,以及许多有趣而又冷门的艺术知识。全书分五卷。每卷的第一章介绍一位“非主流”艺术家,并从该艺术家的作品向外延伸扩展出一个有趣的小专题;第二章梳理该卷主题下主流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搭建起必要的历史框架,再用几小节去介绍与该卷主题相关的非主流艺术知识。全书内容始于文艺复兴,止于20世纪,是一部视角独特的西方艺术发展史。

本书作者安争鸣,是意大利国立罗马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硕士,师从形而上画派艺术大师朱塞佩•莫迪卡,开创了绘画领域的“废墟流派”。从事绘画、写作工作十余年,作品曾在意大利、希腊、荷兰等多个国家展出,18幅作品入选中国邮政建国70周年艺术名家集邮册。代表作品有《小宇宙》《头顶永恒的星空》《屈原》等。

这本书虽然名为《非主流艺术史》,但作者所采取的方式并不是笼统地将各种艺术一网打尽,而是从作者所从事、研究的专业去切入艺术这个主题,这本书的主线是“西方美术发展史”。这并不是一本只讲理论的艺术史,这本书中不止有知识,亦有经验与随想。一般情况下,史论专业出身的人往往没有艺术实践的经验,艺术的实践者又往往不擅长史论,而作者却同时具备这两种不同的视野,所以才能写这样一本书。

  《非主流艺术史》读后感(五):《非主流艺术史》:带你认识更多的西方画家

  

世界艺术的主流自然在西方,而在这条艺术历史长河里,始于文艺复兴,止于20世纪的西方艺术大师是多如繁星的,其中不乏就有后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也有凡•高、莫奈、毕加索等等都是很主流的大师,但假如你是艺术爱好者,自然不仅仅会只满足知道以上这些主流大师了。而就艺术而言,还有一些非主流艺术家同样在艺术上给予我们人类有更开拓的视野和不同的想法,也是同样应该让大家说熟知的。这不,最近关于艺术类非常难得的书籍《非主流艺术史》,就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西方画家。

《非主流艺术史》的作者是安争鸣,她是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硕士,最为出名的就是她是世界画坛废墟画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小宇宙》、《头顶永恒的星空》、《酒神剧场》、《残局》、《孔子出鲁国》等。一般而言,行内人说行内话自然是比较严肃的了,而在这本艺术书中,恰恰以非常通俗活泼的文字去概述和讲述了西方非主流画家的艺术画风和背后的故事,显得十分之别出心裁和阅读趣味性很高的。

首先,这本西方非主流艺术简史,是详细介绍了23位大众不熟悉却又十分重要的艺术家,以及许多有趣而又冷门的艺术知识。全书分五卷。每卷的第一章介绍一位“非主流”艺术家,并从该艺术家的作品向外延伸扩展出一个有趣的小专题;第二章梳理该卷主题下主流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搭建起必要的历史框架,再用几小节去介绍与该卷主题相关的非主流艺术知识。

作者写书的想法也是非常务实的,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要介绍的非主流艺术家而做了很多横面和背景的介绍,使得这样的艺术更有饱满而很有艺术立体感。如第一章《被埋藏的文艺复兴》中,,作者就介绍了非常有趣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非主流画家洛伦佐洛托,并通过他的代表作《苏珊娜与长老》而做了一个背景式的延伸介绍,从而解释了各路大师们以同一个故事为灵感创作出的各自有千秋的作品。

而在第一章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也介绍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不被人所深知和了解的非主流画家罗伯特康平,但康平又是实打实的一颗贼亮的遗珠,此话怎讲?因为康平是“弗兰德斯画派之父”,而在康平的作品中,如《梅德罗三联画》就说明了其画风明亮,黑白对比强烈,人物肖像又很有纪念碑式的立体感,就是这样的画风,使得非常让人印象深刻,其中还有在《年轻女子肖像》中就更是将其的立体感绘画,彰显十分真实和生形象。于是我们也明白了谦虚的作者不用自己的画作,或者用其他非主角画家的画作为此书的封面了,因为这一幅画《年轻女子肖像》,就是十分体现了非主流艺术家追求光线,立体视觉的出色,以及柔和美。当然作者也介绍了文艺复兴的其他非主流画家,如擅长于画“纸片人”的皮耶罗,在他的《神圣对话》中就彰显了一种金属质感和平面效果。

来到第二章,就是关于西方艺术界关于女性的画作了。但既然是非主流的女性题材的画作,自然是有着暴力和恐怖的色彩了。没错,这章节介绍的女性为题的画作是会让人引起情绪不安的,敬请如果是小读者们就得由家庭陪同下看喔!非主流画家、“卡拉瓦乔主义”真蒂莱斯基根据《圣经旧约》关于友弟德谋杀赫罗浮尼的故事而画成了《友弟德割下赫罗浮尼的头》,此话虽然血腥,但也不失有着强烈的戏剧张力之美。另外作者也介绍了“卡拉瓦乔主义”本尊卡拉瓦乔也画了《友弟德割下赫罗浮尼的头》,但不同的是展现了美艳寡妇的纯洁和正义之美。而在这第二章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真蒂莱斯基的血腥画作,当然也有米勒的《拾穗者》,因为在《拾穗者》也让我们看到妇女们的真实的勤劳的现实生活。

既然第二章讲的是专属将女性的画家,作者就不乏介绍了安圭索拉的《自画像》、希拉尼的《正义、慈爱和谨慎》、卡罗的《荆棘项链和蜂鸟》等艺术表现非凡的女性艺术家及其画作。

来到第三章就是讲到了西方艺术的古典情结。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毁灭,使得我们失去了一块瑰宝。而在法国同样有瑰宝地位的卢浮宫就是幸运的,因为它至今安在。对于一般艺术家而言,自然是会大画特画完整的卢浮宫宏伟和高贵典雅的了。但在前卢浮宫馆长休伯特罗伯特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在思维清奇的他眼里,卢浮宫要是变成废墟该多好啊!于是他的诡异的画作《卢浮宫的大画廊成为废墟的想象景观》就体现了一种“景观主义”美,另外在《里佩塔风光》《运河建筑景观》《古典的废墟》《罗马大火1、2》都体现了一种“废墟的力量”。虽然废墟对我们一般而言都是负面的,但这些又是记忆,那些景观都是会给予我们自省的(如罗马大火背后的意义),毕竟没有历史就是没有现在的一切,这就是废墟派画风的魅力。

既然讲到是废墟派的画家,而作者本人也是废墟派画风的代表,作者自然也在本章节中讲到了自己的作品《小宇宙》《天与地》,通过前画家和作者本身的作品,其深入讲明废墟派画作是以古文明遗迹为意象去探索形而上的世界,以表现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融合画的主旨,充满历史性厚重感与哲学性。

来到第四章,就是让我们感受一下死亡为主题的非主流画作,如弗里德里希的《波罗的海岸上的十字架》《橡树林中的修道院》等通过冷光、墓碑、阴影等元素呈现了关于死亡的悲伤。当然还介绍了个性鲜明的勃克林的《死之岛》系列,还有路易大卫的《马拉之死》,蒙克《病中的孩子》等等,这些非主流画家的作品也无比让人有着触景生情的悲伤之情。

而来到最后一章,就总结了一些小众大师们,谈论哲学和艺术的关系。如乔治德基里科与“高大上”的形而上画派,还有蒙克的存在主义思想的《呐喊》,塞尚追求事物本质的代表作《静物与苹果与橘子》,还有装置主义的杜尚《泉》;还有哈默修伊“性冷淡风”的伊达系列画作,还有追求高级灰的莫兰迪的《静物》等。如斯等等都丰富和西方艺术的历史厚度。书中当然还有介绍很多非主流艺术家及其名作,以及相关如干货一般的各路画派的介绍。这里就不一一枚举。

《非主流艺术史》全书内容始于文艺复兴,止于20世纪,是一部视角独特的西方艺术发展史。它带我们认识更多的西方画家,此书不仅具有实用性,给予我们有了很多谈资,可以装一下X那么简单,此书还有相当高的艺术鉴赏指南作用,让我们更了解西方艺术发展史,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艺术素养,以及艺术鉴赏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