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读后感100字
《行者》是一本由六小龄童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2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行者》读后感(一):美猴王是家族使命,西游记是永恒经典
一念一生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 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者,都在取人生的经,都会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坚持住!一生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 这本书是我在他的签售会上买的,也得到了亲笔签名~ 书里有西游拍摄的苦难,有他个人成长的历程,还有美猴王的家族与使命。透过此书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美猴王的历史,了解西游记之不易。不论如何这些老一辈的艺术家的精神永远值得后辈学习!
不过这个排版真的不敢恭维
《行者》读后感(二):多一点真诚
(给两星完全是出于对电视剧的尊敬,在那个年代能拍出这么好的电视剧确实很令人尊敬。)但是,这本书就。。。。20.16-8-20,人生第一本签售书,前面写拍电视剧的还好,后面就全是鸡汤,还非得和八杆子打不着的名人扯上点什么关系,文笔也就高中生作文书评,和书中穿插的一段鲁迅先生的《社戏》简直没法比。还有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重重的名利气息让人很不舒服。港真,完全可以写个几十页的自传,至少是真情流露,也好过用鸡汤,重复段落和故事来充字数!
《行者》读后感(三):一念一生
我自认是个忠实的西游记迷,关于西游记的访谈我几乎都看过,但看传记,还是第一次。总是能在新闻上看到章老师到某处做演讲,做宣传,内容呢,自然还是关于西游记的,一开始我有些不理解,我想,西游记过去那么多年了,甚至已经被一些人遗忘了,可为什么他还是乐此不疲的一直在做呢?看了这本书我终于理解了,那是一种深入骨髓,深入灵魂的信仰,四代人,百年以来一直坚持做一件事,猴戏。而对于他,不仅仅是要传承,还是要完成二哥的遗愿,这是责任也是使命,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年少时候,他苦练七十二变,只为接过金箍棒,演好美猴王,这些年来,他一直不遗余力的传播西游文化,我想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艺术家。在书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他说,只要大家愿意看,他会一直演下去,直到演不动为止。一个人,一生坚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他就是成功的,六小龄童,永远的美猴王,陪伴我们成长,激励我们前进!
《行者》读后感(四):《行者.一念一生》短评
近些年六小龄童老师饱受众人争议,垄断西游,猴戏姓章等热点话题层出不穷。甚至类似苦练七十二骗,巧赚八十一万的段子也是铺天盖地。 抛开一切舆论,单单回溯到那个年代,唯有央视能承包下来的剧目,前25集就拍了长达6年之久。老艺术家倾注的心血,今天的我们看来说是叹为观止都毫不为过。 书中的一小节觉得还挺有趣的。 孙悟空由于毛遂自荐,一个翻身跃入了水帘洞,石猴成了猴王。除了不甘平庸的勇气外,还告诉我们: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就不要消极的等待伯乐。 所谓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仔细琢磨,传承一代又一代的中华俗语,在感化人们心灵的层面上固然是温馨的,慈爱的。没有过度的欲望,也无刻意的强求,只求一片自然祥和。可在人才不稀缺的当下,这种思维方式却是一种斗志的弱化,战斗力的锐减。或许自欺欺人的来头就是如此吧。 本书总得来说,西游之路的过程描写的很是精彩,书的后半部分的说教有些拼凑之嫌。但书中所传达的精神符号,还是值得敬仰的。
《行者》读后感(五):弘扬西游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当年的一部电视剧《西游记》至今的人们也百看不厌,六小龄童老师塑造的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且不说章老师后来又拍出来那么多的优秀影视作品,就单是凭借《西游记》这一部作品,拍摄之时数年的艰辛遇到的几多惊险为此所下的一番苦功,章老师就足以凭此得享大名。
六小龄童老师来过我们学校做西游文化的演讲,年近六十仍能耍出一段猴棍,其昔日所下的童子功可见一斑。更敬佩于他一生一念,现在又致力于弘扬中国猴文化、西游文化,从书中也能看到他是在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的杰出代表。
虽然当下很多人不满于他影射那些胡乱改编西游记的言论,甚至斥责其为大戏霸,但是我觉得六小龄童老师无可厚非。一些恶搞西游记的影视作品真的令我生厌,我还是更喜欢那个“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早已成为了我们中华人民所喜爱的一个已经有血有肉形象,为什么要去给他加上一些不好的元素呢。当下弘扬西游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真的是很有必要啊,我十分支持六小龄童老师的做法。
《行者》读后感(六):章老师是美猴王,不是好作家。
50%是个分界线。
前50%,写得确实不错,一个老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执着、尊重、坚持,深深地打动了我,有几处看的眼睛模糊。对比现如今娱乐圈的一众小鲜肉,真的高下立见,戏子和演员,明星和艺术家的区别。
后50%中的一小部分,就实在不敢恭维了,没啥实质内容,就是根据西游记的内容在硬生生的“说教”,不过作为老艺术家,不管是阅历还是人生经验,也确实有资格说教。后50%中当然也有不错的地方,留给大家自己品味吧。
书的文笔一般,还有多处重复的内容,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章金莱老师没有找人代笔吧。
修七十二变,历八十一难,一念一生。一生做好一件事,就足够精彩。这本书主要还是收藏吧,小时候刷了无数遍的西游记(86电视版),也算是给小时候的我一份礼物。
周末正好有章金莱老师的签售会,去参加。
《行者》读后感(七):褒奖为主
2020年的第39本书
六老师以平实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自己不一样的一生,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六老师如何接过二哥手中的金箍棒,苦练七十二变,最终成为荧屏上的美猴王。这一部分除了六老师的童年经历外,还对西游记的拍摄过程展开了详细的描述,看完十分触动,能够引起共鸣,也是全书的主旨部分。第二部分写六老师在拍完《西游记》后,努力拓宽自己的戏路,尝试多种角色,以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演员。第三部分写六老师致力于传播西游文化,除了奔赴各个院校开展演讲之外,还收藏大量西游艺术品,并全部捐赠西游艺术馆展出,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西游文化。
综合来讲,六老师的业务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三观很正,一生都在为传统文化的发扬而努力,作为一个演员,他尽职尽责,那时候拍摄条件差,却依然能咬着牙关挺下来,这也是那个时代人们所具有的精神品质。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灵山,每个人都是西天取经路上的行者。唯有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九九八十一难!
《行者》读后感(八):路在脚下
之所以会看这本书,多少有些机缘巧合,碰巧六小龄童老师来签售,碰巧抽中了内场票,碰巧一大早在书店附近办事儿,于是很早的就到签售现场等待,在现场买了书坐在那里就开始看,到六小龄童老师快到之际,我看了整整三个半小时就读完了整本书,或许是这本书合我胃口,待我看完抬起头来,完全被眼前人山人海的情景所震撼,完全没有注意到。
说了是传记,自然是描写了他的生平,他的猴缘,家族和二哥对他的影响,演艺生涯等等的,而我最欣赏的一点,在于章老师对古典艺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些见解,从而引出了其对人生的一些见解,读完整本书后,我最深刻的感觉在于,儿时读西游记时太过浅薄和注重情节,忽略了其中的一些哲理和意义,章老师的见解多少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有些理念我很喜欢,孙悟空如果有七十二变,那么人生就应该有七十三变;坚持,认准目标绝不回头,一生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人生就如同取西经一般,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真经依旧不完整,“天地本不全”,人生又何必过分追求完美?
多少给正处于迷茫期的我一些鼓励,或许有很多事情要做,始终做不到,那么何必过分追求完美呢?只要认准了目标,不轻易放弃,着眼当下,做好改做的事情,向着目标一步步前进,尽力做好,就好了。
耳边响起西游记里的那首歌“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行者》读后感(九):一生做好一件事
当当网做活动的时候竟然被抽中,意外获得了这本由六小龄童亲笔签名的书。拿到之后一口气读了大半本,感触颇深。
六小龄童在书中描述了自己从小起对猴戏的痴迷,并为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小的时候也喜欢打篮球,到后来因为打球会常常受伤,为了能在舞台上更好的表演,他放弃了篮球。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能够这样目标坚定的人实在是值得佩服。这也教我惭愧,我常常是觉得自己对这个感兴趣、对那个也感兴趣,往往到了最后都没有做出成绩。
书中他用大量笔墨描述了自己在拍《西游记》的过程中,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我很难想象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支持他走了下来。有很多次他死里求生,被火烧的戏也是真得烧,甚至有一次他竟然窒息了一分多钟。后来《西游记》补拍,他成了师徒四人中唯一一个坚持走了下来的那一个。年近40再次拿起金箍棒,仍旧是那个拼命的孙悟空。那个年代演员的片酬并不算高的,他能这样坚持下来,完全是出自自己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我在想,现在的演艺圈里,那些一线大明星参加一个真人秀,动辄上千万的参演费,但是呢?又有几个人能称得上艺术家?
拍摄《西游记》的导演杨洁也是位让人敬佩的艺术工作者。她那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对《西游记》的诞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现在我们再没有机会看到任何一个剧组像《西游记》这般用生命诠释艺术了。
《行者》读后感(十):行者之道:择一事 执一念 做一生
(本书评转自微博,有一点修改)
这本书是去年猴年的时候出的。这让我想起了六小龄童老师去年春节拍的那部感动了无数人的自传式微电影。看这本书时,我脑海里的画面都是那部微电影的几个镜头。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章老师讲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外来文化入侵的问题。对于西游记文化的“恶搞”现象,章老师是反感的,所以才有了到全世界各大院校做讲座、与年轻人交流的行动。要演绎传统文化的作品,就要先深刻了解传统文化,这才是硬道理。
择一事,执一念,做一生,行者如是,西行师徒如是,每一个人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