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鹿鼎记(新修版)》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鹿鼎记(新修版)》读后感摘抄

2021-04-22 03:01: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鹿鼎记(新修版)》读后感摘抄

  《鹿鼎记(新修版)》是一本由金庸著作,广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38.00,页数:18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鹿鼎记(新修版)》精选点评:

  ●中年重读韦爵爷

  ●终于读到最后一本,笔致圆融,修改的只有一些年龄和细节,真好奇后记说的郑重考虑大修改会改成什么样,可惜再也看不到了。再读会发现以前看得嬉皮笑脸意气风发的罗刹国等段落充斥着金庸内心的中华之分华夏之辩,再加上回目要用查氏先人诗句更显情节的局促勉强,用这样的一本书结尾实在可惜。看到最后,武侠世界烟消云散,所余的,只有长平公主重回宁寿宫想起三十年前和袁承志在这里同床共枕的一声轻叹。

  ●《鹿鼎记》新修版要顺眼的多(可能因为我本来就不怎么喜欢),其实韦小宝不是那么负面的人物,我总觉得鹿鼎记就是一般人得胜利,或者说人民的胜利。

  ●泼皮无赖,误打误撞,大开灵光,左右逢源,韦小宝不是大侠是政客。官场游走与谋杀探案一样在生活中均不适合孩子,但在文艺作品中一如小柯南的设定,因为还是孩子所以可从中忽略不少方面瑕疵,省却许多思考,只要故事够精彩看得够爽也就可以了。

  ●大大的理想主义。明末清初的风云人物都汇聚齐了,书比任何一版的电视剧都细致、深情。其实韦小宝也没有什么好羡慕的,还不是夹缝中求生存,七个老婆也不是个个都好。

  ●看了三个多月。确实好玩。

  ●韦小宝是运气加机灵加脸皮厚➕对人际关系有惊人天赋?

  ●金庸的收官之作,写了许多江湖之事,而这些事情其实都在朝廷掌握之中。韦小宝有男主光环,只是他这次凭的不是武功盖世,而是一张嘴,韦小宝的厉害在于,他对自己定位很准,他知道自己没什么大本事,有突发情况可以不在乎面子钻入桌底,他不用背负大侠的包袱。他揣摩他人心思也很准,他擅于抓住人物的弱点。对陈近南、九难、康熙就老老实实,对女子多赞美美貌,对江湖男子多吹捧其武功,对官中兄弟就是有财大家一起发,最重要的是他讲义气,所以总能逢凶化吉。但韦小宝又有点悲哀,他的所作所为都在康熙掌握之中,康熙才是幕后大BOSS,他们从来就不是“小玄子”“小桂子”,康熙对他的要求就是忠心,倘若韦小宝在这一个字上耍了滑头,下场总归是不会好。

  ●《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射雕英雄传》>《连城诀》>《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白马啸西风》>《雪山飞狐》>《侠客行》>《神雕侠侣》>《越女剑》>《碧血剑》>《鸳鸯刀》>《书剑恩仇录》。 康熙和小宝感情的变化,写得细腻,四星半

  ●一纸兴亡看覆鹿

  《鹿鼎记(新修版)》读后感(一):小宝与康熙

  金庸的收官之作,写了许多江湖之事,而这些事情其实都在朝廷掌握之中。韦小宝有男主光环,只是他这次凭的不是武功盖世,而是一张嘴,韦小宝的厉害在于,他对自己定位很准,他知道自己没什么大本事,有突发情况可以不在乎面子钻入桌底,他不用背负大侠的包袱。他揣摩他人心思也很准,他擅于抓住人物的弱点。对陈近南、九难、康熙就老老实实,对女子多赞美美貌,对江湖男子多吹捧其武功,对官中兄弟就是有财大家一起发,最重要的是他讲义气,所以总能逢凶化吉。但韦小宝又有点悲哀,他的所作所为都在康熙掌握之中,康熙才是幕后大BOSS,他们从来就不是“小玄子”“小桂子”。

  《鹿鼎记(新修版)》读后感(二):不做荒唐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前四册很满意,不是在读通俗武侠小说,更感觉是在读一本文学和史学巨著,金庸让我真正喜欢中华文字的魅力,诸多成语诗句俚语都是我们自己的文化瑰宝。全书最后略有一点不喜欢的有两个地方:第五册四十六回写施琅破台湾部分有点冗长无趣,且这里的人物角色定义和前面写施琅为了复仇隐忍时很讨人喜欢的印象转换有点过大;写韦小宝靠水龙之法破罗刹城池这部分也有点乏味……

全书快结束时最让我感动的有处:一是陈近南临死时和小宝的对话,真是坦坦荡荡的一位英雄,“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句话一直读到这里才觉得真是如此,另外小时候看影视剧中的陈近南是有点利用小宝,可是看了原著才感觉陈永华是个纯粹的好人。第二个感动的地方是小宝与天地会等人被清兵追赶之时,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三人冒着欺君之罪放了小宝,更感觉真情尚在,不枉来此人世走着一遭,且这三人历史上真实存在,且得善终,很棒。

补充:九难、李自成的结局好像没有交代。

  《鹿鼎记(新修版)》读后感(三):侠义尚存,江湖仍在

  

这是金大侠的武侠封笔作,水平意料之中的高,在摆脱了传统武侠江湖上的背景后,官场的韦小宝给我们带来了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油腔滑调中不失信义,对师傅,对朋友,对爱人,对亲人,都做到了一个人最高的境界。虽然不身怀绝技,也不会舞文弄墨,但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义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如此小宝谁又不爱?谁又不喜?

其实在现实世界中,官场即是江湖,而之所以查先生要塑造一个如韦小宝这样的角色,我认为在某些意义上可能就是更希望与现实相集合,希望在官场之中,在现实之下,也要有武侠的信义精神吧。

最后一本书,读起来总有些心酸和失落,此后可能再也没有像金庸先生这么高水平的大家写出这么高水平的作品了。越读到最后,越难舍,越难得。

侠义尚存,江湖仍在。《鹿鼎记》的伟大,不局限于油滑世故的韦小宝,更重要的,是与官场结合的登峰造极,与现实交融的淋漓尽致。

生于一个有金庸先生的时代,一大幸事;有幸读过金庸先生武侠作品,足矣。

  《鹿鼎记(新修版)》读后感(四):《鹿鼎记》随记

  

一直很佩服作家,因为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人物,创造江湖,甚至可以重塑一个世界。改变物种之间交流的方式,不同的文明从而诞生,虽然都是在现实中获得的灵感,但我从心底还是由衷的佩服。金庸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

知道金庸,是从影视作品中了解的,《射雕英雄传》黄蓉聪明伶俐,郭靖憨憨又充满大义;穆念慈杨康的曲折爱情;《神雕侠侣》小龙女倾城脱俗,杨过从臭小子变成神雕大侠,从小就像成为小龙女那样脱俗,清冷,武功高强的人,所以现在也总给人疏离感吧;其他的作品,《笑傲江湖》《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连城诀》。。。每个故事都能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但我没有看过一部原著,不知道原文中的情节,不知道金庸原本塑造的人物性格是否是和电视剧中的人物一样。而《鹿鼎记》作为金庸的最后一本小说,并且描写的并不是刻板意义上的大英雄大人物。就这一点,让我想要把它读完,而我也得到很多。

一、语言的魅力。韦小宝从出生于妓院中的市井小民最后成为了康熙身边的红人,结交朝中高官,身居高位,结识江湖好汉,取到了貌美如花的七位老婆,很大原因是他伶牙俐齿,巧言善辩。如果是以前,我会很看不起这样的人,因为从小深受义务教育的我会认为每个人应该实话实说,油腔滑调总是大错,当然我也不是想变成那样的人,但是出入社会之后我发现说话太过实诚有时会让人不舒服,很多时候都需要审时度势,用语言包裹想要表达的意思缓慢输出。也就是变通,最大程度忠于自我,但也不要太伤害别人。要敢于去表达,可以把语言当成一种工具,或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或获得收益。要多多学习用这个工具,这条路有些漫长,哈哈哈。要温柔且坚定。

二、结果导向思维。皇帝就像领导,可以说百分之九十康熙会喜欢重用韦小宝,是因为他干成了许多事情:擒杀鳌拜、五台山出家保护顺治、保护皇上、剿灭神龙岛、获得吴三桂造反实锤、劝退西藏和蒙古不造反、打退罗刹国并签订对清既有利的条例等等。如果仅仅是因为韦小宝说话好听,万万不能使得他获得无上荣耀。这就是结果导向思维的具体体现。也是现实,老板和领导要的是能够完成事情的人,其他都先不说,把工作完成,这是首要的。赶入职场的我,这种思维模式,简直太有用了。其他都不要多想了,重要的是把工作完成好。

三、温柔的力量。阿珂是绝世无双陈圆圆的女儿,眉毛弯弯、眼波含情,韦小宝见到的第一面就已被阿珂的美貌所俘获,发誓要取到阿珂作为自己的老婆。就这一个女子是韦小宝用情最深,其他女子是他花言巧语勾勾骗骗到手(除了双儿)。然,“她也清楚知道,天下所有女子,丈夫最心爱自己,即令阿珂也及不上”这是文中原话,双儿才是韦小宝最爱的女子,阿珂也是及不上的。自从双儿跟了韦小宝之后,就视为唯一,忠心耿耿,多次舍命相护,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韦小宝活下来,性格也是温柔贤惠,和其他六位夫人相处的极好。这样的女子,谁会不爱的呢?男生女生都会想要喜欢她把。外表虽然是一部分,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人处世之道,性格中的闪光点。性格我是来不及重塑了,可以尝试更加温柔一点点。

四、金钱的诱惑。更确切是说是利益的诱惑。宫女侍卫大臣小太监都很愿意结交韦小宝,是因为他出售大方,自身获利的同时也会分利给对方。人机关系的流转也就是利益的流转,就算是纯粹人情,那也是有情感利益的存在。很现实也很实用。

五、吐槽。啥?最后韦小宝搞定几大老婆(方怡、阿珂、小郡主、曾柔、苏荃)的方式尽然是在立春院中一张大床搞定,这一情节我真是有些无语,其他人先不说,她们或多或少都对韦小宝有意,但是阿珂原本是宁死不从的,最后失身怀孕后就愿意和他在一起了。这~~这~~这就是明抢的,犯法的把。这真的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一点的。但为了表达我对金庸先生的尊敬,我就当是另一个不招人喜欢的人替金庸先生写的这些吧。

  《鹿鼎记(新修版)》读后感(五):野燕依人建宁公主

  金庸《鹿鼎记》韦小宝的七个老婆中,最特殊的是建宁公主。仔细读完《鹿鼎记》,我发现韦小宝的最佳伴侣既不是双儿,也非阿珂或苏荃,反而是野蛮泼辣、跟小宝经常乌云暴雨的建宁,她跟小宝才是天生的一对儿。 建宁公主并不是真正的金枝玉叶,而是冒充太后的毛东珠与老情人瘦头陀的私生女。不过弄假成真,建宁从小一直在皇宫中被当作真正的公主,被宫中下人们众星拱月的服侍着。后来,真的太后与皇帝知道了建宁的身世真相,但他们不愿让外人知晓破坏皇室的形象,于是,建宁就永远是“公主”了。 建宁公主“一张秀丽的脸庞”、“一双弯弯的眉毛”、“眉眼如丝”、“皮色白腻”、“薄薄的嘴唇,颇有英气”,长得挺俊,她是个爱玩爱闹的享乐主义者,第一次出场,就玩嗨玩过火了。她自称“建宁派掌门”,把平日听说的一知半解的江湖规矩,比武打斗时不知轻重的一股脑儿的用到了韦小宝身上,还模仿三国故事玩起了“火烧藤甲兵”,虐得韦小宝浑身痛入骨髓,有苦难言。 建宁的亲娘毛东珠自己就是个江湖女子、绿林草莽,她当然不可能教女儿什么诗书礼义,因此建宁自然就不像家教严格的刘三姐,她就是一匹养在深宫的野马,放荡不羁,充满想象力和洪荒之力,公主的尊贵身份使得无人敢与她真正过招、无人敢真的打她,天真的建宁对玩得逼真有一种一本正经的执念,当然觉得不过瘾了。而这个小桂子(韦小宝)被虐之后居然敢反抗,居然敢重重的打她耳光,并在她臂上、肩头、胸囗、小腹使劲力扭,从来没人敢这样对待这位金枝玉叶的,韦小宝的反手痛打让这场游戏变得更逼真更好玩了,“只见她眉眼如丝,满脸笑意,似乎真的十分欢畅,并非做作”。 除了身体的被拘束、被虐打,建宁公主还乐此不疲的和韦小宝玩角色互换游戏,习惯了被服侍的她对“奴才们”的身份充满好奇,于是自称“奴才”,低声下气,屈膝伏低,伺侯得“韦大人”战战兢兢,她却玩得入了戏,乐在其中。 对于建宁来说,角色扮演就是一种生活情趣,而身体受虐带来的痛楚,则让她第一次体验到了真正的性-快感。 建宁公主生长在深宫,母亲毛东珠忙于掩饰身份,寻找《四十二章经》以向神龙教交差,对女儿自然疏于关心,康熙则念在母亲的面子上骄纵于她。建宁从小就没家教,缺少一个认真对待她管教她的人,她有本能的寻找亲近与依赖的心理,但她是个寂寞的清宫女人,无法像男人一样效忠明君,建功立业,因此,寻找一个能征服自己的男人,对建宁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在互相施-虐与受-虐的过程中,建宁与韦小宝建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她还从小宝给予她的身体的疼痛中,体验到了难得的性-快感。从身体到心理,韦小宝真正征服了“没家教”的建宁。 于是,任性妄为的建宁就认定了韦小宝这个小无赖,在他奉旨护送自己远嫁云南的路上,即将成为吴应熊新娘的建宁对小宝百般欺凌又百般勾引,终于与他“初试云雨情”,摘了爱情之果,成就了一段露水姻缘,好不快活。 送亲队伍到了“终点站”昆明安阜园,“额驸”吴应熊以救火为名闯入公主房间搜查,建宁再度发挥没家教的野性,手起刀落,把未来的夫婿一刀斩草除根,搞成了东方不败,然后再反指吴应熊非礼自己,弄得吴三桂父子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由此可见,建宁公主和韦小宝在一起,并不纯粹是追求性-满足,她后来真是拋开公主身份不顾一切地爱上小宝的,施-虐与受-虐不过是建宁表达心中爱意、寻求心灵归属的特殊方式罢了。否则,建宁完全可以顺理成章的和吴应熊做夫妻、享乐,也不用费神费力做女医生亲手给吴应熊动外科手术了。 如果拋开对女性的传统观念来看建宁,在不守规矩的蛮横泼辣中,建宁既有敢作敢为、为自己的人生积极争取的果敢,又有主动出击、千娇百媚的诱惑,充满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比之小宝其他六个老婆的传统俗气,绝对是够味不俗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