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读后感摘抄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是一本由路风著作,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4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读后感(一):记录中国工业精神的佳作
这无疑是一本记录中国工业精神的佳作,颠覆了传统从工业讨论企业的视角,而是从企业去讨论工业,从一个具有工业意义的企业经历折射、揭示一系列有关企业战略和中国现代工业史的重大主题。作者通过访谈,对历史的发现和对真实事件发生过程的了解,洞悉产业及企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值得细细评读和回味。强烈推荐~~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读后感(二):很值得一读的中国工业企业史诗!
很棒的一本书,从中国第一家半导体领域成功站稳国际脚跟的企业看中国工业未来应该如何走,很有借鉴意义。如果只是从表象上看到一家企业的盈与亏,而不能看到这家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角色,不能看到对于国家发展、对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巨大作用,那看问题就太片面了,这本书就带我们探讨了很多关于中国工业如何在高科技领域中发展的话题,很启发思考。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读后感(三):很值得一读的中国工业企业史诗!
很棒的一本书,从中国第一家半导体领域成功站稳国际脚跟的企业看中国工业未来应该如何走,很有借鉴意义。如果只是从表象上看到一家企业的盈与亏,而不能看到这家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角色,不能看到对于国家发展、对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巨大作用,那看问题就太片面了,这本书就带我们探讨了很多关于中国工业如何在高科技领域中发展的话题,很启发思考。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读后感(四):读到一半,就有想法了,启发我思考
这本书既讲了历史,也启发了我思考。世界液晶面板供应链在亚洲,亚洲液晶面板产业看中国,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看京东方。当中国接手全世界彩管生产线时,发现它已经是一个淘汰了的技术。世界已经进入液晶时代。在世界导体行业里面,芯片和液晶是两个顶级支柱。在液晶产业里,和其它半导体一样,都是技术驱动的,技术进步决定了需求的范围。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读后感(五):一部激动人心的工业史,一位激情四溢的管理学大师作者
太精彩了,好看到停不下来!一个极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在中国智能制造崛起的浪潮中的工业史,幸运地撞见对企业,产业发展极具洞见的作者谱写她,好燃!液晶显示,被王东升称作半导体显示的工业成长史,映照的是我国招商引资到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变化,是整个半导体行业技术更迭快,资金投入巨大的行业性质下,中国人如何追赶,继而称霸的艰辛历程,也给了其他诸如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紫光国芯之类半导体公司公司前进的希望!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读后感(六):不错的吧
孔夫子买的二手。
当然京东方还是挺牛逼的。不过说实话,我觉得也文章写得有点骄傲。
今天查了一下,京东方平板一年的销售额不到三星平板的50%。利润就更用不说了。
当然,这些不扯。
看到的是,成功没有那么容易。真的很累。比我想象的累。
但也没有那么难。
另外,看完对平板产业的演进的理解也会很有帮助。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读后感(七):就一个行业,钻研5公里深
书很燃,得失都有介绍。面板行业中,日本企业的固执和狡诈,台湾企业的胸无大志,韩国企业的拼命和无知,都写的很出彩。中国企业,尤其是7字头的厂,一路走来的悲壮,不甘和不屈,我想用风筝电视剧里面的一句台词形容的比较贴切,“信仰就是要信到迷信的程度。”
市场换技术,在面板以及汽车行业是走不通的,BoE始终走的是自主创新。但是在高铁行业中走通了, 市场换来了技术,期待将来有人能把高铁讲个清楚。
中国的工业化从远处看是必然,走进了看是奇迹,一步一血泪!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读后感(八):光刻机 半导体 运十 市场换技术
近两年,光刻机、ASML成为热搜词,中国是不是需要科技自主,似乎已经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换技术政策目前看来是完全失败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汽车行业。这个长链条高技术的行业,中国开放了市场,但是只是产生了一批合资汽车厂,基本上可以视为组装厂。还好中国大力发展了电动能源,目前看很有希望替代燃油车。而运十的下马和C919的诞生,更是令人唏嘘。京东方进入半导体显示行业的时候,ASML还远未达到现在的霸主地位。如果当时能有一家企业进入相关行业并生存下来,现在的情况会是怎么样呢。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读后感(九):壮怀激烈,六十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全书一气呵成,从纵向看是对中国电子显示工业的一次全方位的记录,从横向看是对中国一直存在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以及国内合资得到技术等等现象的强有力的批判。
京东方六十载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合资企业得不到技术,哪怕合资企业最后注销了外方也不愿意给我们各种已经落后的技术。
中国人的技术只能靠国企国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改革中种种试验告诉我们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
这本书叙述了很多英雄,他们没有像后来的王东升董事长那样为人所知,但是他们的功绩应该被铭刻在青铜器上,雕琢在大理石上,画在木板上,留芳千古。
新中国六十载历程,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以一当十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自主创新艰苦奋斗。那么我们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读后感(十):值得一读
从2020读到2021,今年完成的第一本书。作为BOE的供应商,高技术领域外商投资企业的从业人员,反观国内企业与投资的外商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角逐及其代表的技术工业史,也可以说是百感交集了。我不是民族主义者,但也为作者北京大学路风教授的精彩著述动容,作为BOE模式对面的不少工业为了追求当时的高技术,坚持引进路线,放弃了自主开发,最后沦为组装机构,在技术快速演化的时代完全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最后一章总结讨论处于后发语境中的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路径,围绕对精神力量,传奇领袖,伟大抱负的强调,很有当年小米加步枪的意思。看路教授的经历,曾在北京和国家的相关机构工作多年,包括北京市委办公厅,当年的国家经委,国家计划委,后前往美国进行学习研究,目前任职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政治经济系教授博导。如此之书也当如此之经历学识来书写。
值得一读的书!